肉毒素注射治疗简介.ppt
《肉毒素注射治疗简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肉毒素注射治疗简介.ppt(5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肉毒素常见部位的注射治疗,头面部常用的注射部位 眼周肌肉 颧部肌肉 口周肌肉 颅周肌肉,眼轮匝肌:起自额骨鼻部、上颌骨额突及睑内侧韧带,,眼周肌肉,形成围绕眼眶周围的椭圆形宽扁肌肉,并延伸到眼睑,可分为眶部、睑部和泪腺部。功能:眨眼、闭眼及扩大泪囊。,眼轮匝肌体表注射点,注射方法:上睑选择内外侧缘2个睑部注射位点,症状严重时增加上睑眶部位注射点;下睑通常选择外侧及中下部;可增加睑裂水平外侧眶部位点。(右图蓝点所示)。简化方案:省去睑裂水平外侧眶部位点,,同时下睑外侧位点略上移(右图左眼三角所示)。剂量:2.5-5单位/点。,注意事项,1.注射避开上眼睑中部,以免上睑肌麻痹导致上睑下垂。2.避免
2、注射下睑内侧深部,毒素可能弥散至下斜肌间隙引 起复视。3.各点进针方向均为远离瞳孔方向。4.眼睑痉挛患者闭目严重时可增加睫状束(以小组紧靠眼 睑边缘的纤细肌纤维,位于睫毛深面)注射,于上睑中 部平行并紧贴睑缘皮下注射1U,如注射位点偏上可能会 弥散至提上睑肌引起上睑下垂。,肉毒素去除鱼尾纹,皱眉肌:位于两侧眼眉内侧端的锥形肌,起自额骨鼻部,止于眉内侧半 皮肤。,功能:收缩时牵眉向下内,产生皱眉表情。两条肌肉联合作用形成鼻上前额部的垂直皮纹。,注射方法,注射方法:通常与降眉间肌一起注射,如下图;剂量:1.25-5单位/点。,注意事项:避免在眉弓正上方1cm以内注射,以免毒素弥散至提上睑 及引起上
3、睑下垂。,肉毒素去除川字纹,降眉间肌,降眉间肌:靠近额肌内侧部的一小块锥形肌束。起自鼻骨下部的筋膜和鼻外侧软骨的上部,其纤维进入前额下部两眉间的皮肤。注射方法:通常与皱眉肌一起注射。剂量:1.25-5单位/点。注意事项:1.注射到皮肤之间的隆起中,非皱纹内。2.注意注射后可能对眉形产生影响。,颧部肌肉,颧大肌:起自颧骨,在提上唇肌的外上方,穿过口角与提口角肌、口轮匝肌融合成更深的束状肌肉。,功能:牵拉口角向外上方。,注射方法:眼眶外侧缘至口角外侧肌肉汇集点连线中点,如下图所示;剂量:1.25-2.5点位/点。注意事项:1.此处皮肤血管丰富容易出血,需适应长时间按压。2.坑会影响鼻唇沟及口角上抬
4、高度。,颧小肌:在颧大肌内侧的束状肌肉。起自颧骨的外表侧,颧上颌缝之间并穿过上唇的下部和 中部的实质部。功能:提起上唇,暴露上颌牙,上提口角加深鼻唇沟。注射方法:睑裂外缘至口角连线中点。剂量:1.25-2.5单位/点。注意事项:通常颧大肌位点即可达到满意效果,不需同时注射颧小肌位点。,咬肌:分三层,前层最大,起自颧骨下颌突和颧弓下缘前三分之二部分,止于下颌支侧面下方后半部分和下颌角。中层起自前三分之二颧弓内侧和颧弓后三分之一下缘,止于下颌支中部。下层起自颧弓深面,止于上颌部和冠突。功能:在咀嚼时上提下颌 使牙齿闭合,并可使下颌 前伸和后缩。,注射方法:咬合时于下颌角前上方可触及与咬合动作一致的
5、肌肉隆起,分两点注射。如下图所示;剂量:25-50单位/侧。,去咬肌,口周肌肉,口轮匝肌:呈扁环形,由围绕口裂数层不同方向的肌纤维组成,可分为相互独立的上、下、左、右四个扇形部分。功能:闭唇,并参与咀嚼、发音、面部表情。,注射方法:通常上下唇各注射两点。如上图深蓝色实心点所示;剂量:1.25-5单位/点。(对于偏侧面肌痉挛可以单侧注射或患侧剂量大于健侧)。注意事项:注射后口唇局部可能变薄,影响唇形及活动度。,笑肌:束状肌肉,起于颧弓及腮腺前筋膜,斜向位于口角外侧走形,止于口角轴肌肉汇集点。注射方法:外耳道下缘至口角外侧缘连线中下1/3附近,笑时可发现该区域肌肉收缩增厚;如下图三角形所示;剂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肉毒素 注射 治疗 简介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68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