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尼埃病.ppt.ppt
《梅尼埃病.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梅尼埃病.ppt.ppt(4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梅尼埃病,概述,法国人Meniere于1861年首次报告一例12岁女孩受凉后突发耳鸣、耳聋和持续性恶心、呕吐、眩晕,第5日后死亡,经尸检发现为内耳出血。此症在当时医学界认为是大脑中风所致,只有他详述了该病,并接受Flourens(1842年)的迷路生理概念,肯定该症是内耳性疾病。为纪念其诊疗意义而以其姓氏命名该症。现在回想他所报告的女孩很可能是患白血病并发内耳出血所致。此后临床上常将不明原因的具有眩晕、耳鸣和耳聋三征者称为美尼尔综合征或复杂症(Syndrome or Symptom Complex)。1936年Hallpike等曾在开颅手术治疗致死的病例尸检中发现,其组织病理变化是内耳内淋巴间
2、隙扩张,故又称为迷路积水或内淋巴积水症,又有称其为耳性眩晕者,命名相当混乱。1962年国际会议议决只保留梅尼埃病病名,其余名称一律废除。事实上内淋巴积水并非梅尼埃病所特有,据Belal报告内淋巴积水47例57耳,有梅尼埃病症状者仅9例11耳,占1/5左右,所以两者并非同义词。首次发病年龄以 3050岁居多。单耳患病者约占85,累及双侧者常在3年内先后患病。,流行病学,发病率 因各家诊断标准不同,所报告的发病率悬殊较大。Cawthorne(1954年)统计2000例眩晕患者,60%为梅尼埃病;Willams(1958年)统计632例眩晕,梅尼埃病占17.5%;国内301医院统计9000例眩晕者发
3、病率为11%;日本永享报告626眩晕患者发病率为17%。单侧患者较多,据Walsh(1956年)报告127例,单耳患者占83.5%。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青少年较少,占7%10%,男女性别无大差异,有人报告男性患者多见,寒冷地区居民患者较少。据Matsunaga(1976年)统计,发展中国家和都市人口中发病率较高,近年来文献指出此病有增加趋势,可能与空气污染和化学药物中毒等因素增加有关。,1.病因2.病理3.临床表现4.临床检查5.诊断标准6.鉴别诊断7.治疗8.疗效评估,病因(尚无定论,有以下几种学说),耳蜗微循环障碍内淋巴液生成、吸收平衡失调免疫反应于自身免疫异常膜迷路破裂其他学说,耳蜗
4、微循环障碍:各种原因诱发的内耳微循环障碍均可使膜迷路组织缺氧、代谢紊乱,内淋巴液渗透压增高,致膜迷路积水。血管纹微血管床自动调节控制机制紊乱可造成内耳局部微静脉痉挛、静脉压升高和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内淋巴体积的显著增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使交感神经处于优势,引起螺旋韧带毛细血管痉。内耳局部小动脉和小静脉痉挛可直接影响血管纹的血流量,而血管纹血流量的减少则使内耳处于缺氧状态,造成葡萄糖代谢异常,导致内耳酸中毒,毛细血管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蜗管内渗透压增高,外淋巴间隙的液体进入膜迷路,引起膜迷路积水。,内淋巴液生成、吸收平衡失调:膜迷路中钙离子升高等因素可使分泌细胞功能亢进,内淋巴液生成增加,而内淋巴
5、导水管纤维化、狭窄、闭锁,前庭小管、内淋巴囊解剖与发育异常等均可引起内淋巴囊和内淋巴管阻塞,内淋巴液吸收减少,两者平衡失调可造成膜迷路积水。此外,碳酸酐酶、腺苷环化酶等酶活性改变,也可致内淋巴液生成、吸收平衡失调,最终产生膜迷路积水。,免疫反应于自身免疫异常 内耳抗原抗体反应可引起内耳微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而抗原抗体复合物在内淋巴囊沉积则影响其吸收功能,造成膜迷路积水。与梅尼埃病有关的免疫损伤主要有两类:一是变态反应参与的膜迷路积水,二是内耳自身免疫性膜迷路积水。内耳变态反应发生时,血管纹区组胺及5羟色胺浓度增高,血管纹毛细血管扩张,管壁受损,通透性增加,液体由血管进入内淋巴腔,引起膜迷路积
6、水。自身免疫损伤引起的内耳组织损伤主要由于免疫反应释放的炎性介质对血管纹、前庭膜、内淋巴囊的直接作用,使内外淋巴屏障、血管内淋巴屏障破坏,致内耳离子转运机制和液体平衡紊乱,引起膜迷路积水。,膜迷路破裂 炎症或外伤引起膜迷路积水,使蜗管、球囊、椭圆囊膨胀,螺旋器、囊斑、壶腹嵴受压,膜迷路积水加重致膜迷路胀破,内外淋巴液混合,刺激神经感觉细胞导致眩晕、耳鸣、耳聋,裂口愈合则病变暂恢复,而愈合后的膜迷路可以再次破裂。膜迷路裂口较大时,可形成永久不愈的漏管,膜迷路就不再发生积水与破裂的循环。膜迷路破裂学说可以较好地解释梅尼埃病为什么有反复发作的病程,症状常能自然缓解,且少数病人又可自然痊愈的临床现象。
7、,其他学说 有学者认为某些梅尼埃病的发生可能与其具有家族遗传的组织相关抗原(HLA)某些特殊基因位点显著相关。另有一些学者提出,内分泌机能障碍、病毒感染、微量元素缺乏、内耳组织应激反应、中耳肌肉炎症等因素可能与梅尼埃病的发生发展有关。,病理,梅尼埃病的主要内耳病理变化:膜迷路积水的早期阶段,蜗管与球囊膨大,前庭膜被被推向前庭阶;膜迷路积水加重可使椭圆囊及半规管壶腹膨胀:螺旋器听毛细胞和支持细胞、神经纤维和神经节细胞退行性变,血管纹萎缩,内淋巴囊上皮皱褶变浅或消失,上皮细胞退变,囊壁纤维化。,临床表现,一、眩晕,多为无先兆突发旋转性眩晕,少数患者发作前可有轻微耳胀满感、耳痒、耳鸣等。患者常感自身
8、或周围物体沿一定方向与平面旋转,或为摇晃浮沉感。持续数十分钟至数小时,长者可达数日甚至数周。眩晕常同时伴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及血压下降等自主神经反射症状,不伴头痛,无意识障碍。因转头或睁眼可使眩晕加重,患者多闭目静卧。发作间歇期可为数日、数周、数月、数年,有的患者发作间歇期可长达十余年或数十年,甚至终生只发作一次。,二、耳鸣,间歇性或持续性,多与眩晕同时出现,但眩晕发作前后可有变化。发作过后,耳鸣逐渐减轻或消失,多次发作可使耳鸣转为永久性,并于眩晕发作时加重。,三、耳聋,初次眩晕发作即可伴有单侧或双侧耳聋,发作间歇期听力常能部分或完全自然恢复,这种发作时与发作后的听力波动现象是本病的一
9、个特征。随发作次数增多,听力损失逐渐加重,并可转化为不可逆的永久性感音神经性聋。,四、其他症状,发作时患耳闷胀感或压迫感较多见,或有头胀满感或有头重脚轻感。有的患者可有复听,即双耳将同一纯音听为音调与音色完全不同的两个声音。,检查,耳镜检查鼓膜多无异常发现。发作期可见自发性水平型或水平旋转型眼球震颤,快相向患侧或健侧。发作过后,眼震逐渐消失。发作期难以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间歇期可进行以下检查:,(1)听力评价:,音叉测试:Rinne试验阳性,Weber试验居中或偏向健侧,Schwabach试验骨导正常或缩短。初次发作过后纯音测听听阈曲线可能基本正常或有轻度感音神经性聋,低频听力损失为主,多次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梅尼埃病 ppt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67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