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千万工程”)工程经验心得体会、研讨材料数篇.docx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千万工程”)工程经验心得体会、研讨材料数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千万工程”)工程经验心得体会、研讨材料数篇.docx(4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千万工程)工程经验心得体会、研讨材料数篇篇一,共十篇浙江的创新如同一种空气,无处不在,从“八八战略”的提出,到“生态文明建设”大幕的拉开,从“千万工程”的波澜壮阔,再到“文化大省”、“活力浙江”、“平安浙江”、“法治浙江”每一个理论创新背后的智慧力量,总能穿越重重迷雾,指引前路。今天解读“浙江精神”,应该要有新的涵义,那就是学会坚守,懂得久久为功,秉承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钉钉子”精神。从表面看,坚守与创新,看似一对矛盾:有人说,伟大是“熬”出来的,唯有坚守匠心,才能创造奇迹;也有人说,创新是灵魂,唯有不断颠覆,才能走向成功。而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眼光予以审视,这其
2、实是一对有机组合。浙江的实践证明,成功的坚守需要以创新为前提,伟大的创新需要以坚守为内涵。去年9月,联合国将最高环境荣誉一一“地球卫士奖”,授予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表彰其卓越贡献。这是中国再次为世界多样化发展贡献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从2003年至今,这一工程仍然是浙江抓城乡统筹的“牛鼻子”,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也让千万乡村蝶变为美丽乡村,继而迸发出美丽经济的强劲活力。带着对坚守与创新的思考,记者走进了浙江乡村,寻找思想的源泉,成功的奥秘。从“单重奏”到“大合唱”浦阳镇位于XX市XX区南端,这里因地处浦阳江畔而得名,然而水质污染一度成为“老大难”。近几年,通过重拳
3、整治,绿水清波又重新回归。借着这股东风,镇里发展沿江、沿山和沿路资源,重金打造风情小镇,发展美丽经济。走进尖湖村的山坳里,梨花漫山遍野,景在村中,村融景中。过去默默无闻的小村,如今成了“网红村”,引来众多游客,还有不少外国人。眼下,浦阳每个村都在创建美丽乡村,更将迎来一场场蝶变。事实上,对于乡村环境整治这件事,浙江已持之以恒抓了16年之久。时光回转到本世纪初。改革开放后,浙江工业经济高歌猛进,群众收入增加了,但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水脏了、山秃了,特别是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尤为突出。群众揶揄,走在浙江农村,要走过许多垃圾村才能找到一个干净的村。2002年,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刚到任的118天
4、里,他跑了11个市、25个县,为了多看几个点,不断压缩吃饭时间,匆匆扒拉几口,立刻赶往下一站。时任浙江省农办副主任、被习近平同志称为“省级农民”的顾益康回忆说,有一次陪同习近平同志下村调研,看到一个村环境很好。习近平同志问,这样的村在浙江多不多?顾益康如实告知:不多。据省农办摸排,当时浙江仅有4个村庄环境较好,剩余的3万多个村庄环境普遍较差。差到啥程度?像经济最发达的XX、XX等地,农民有了钱,纷纷盖起小别S,可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垃圾靠风吹,污水靠蒸发,河里满是垃圾和黑水,农民连洗拖把都嫌脏。当时,省里总结为“五个滞后村庄建设规划滞后、村庄环境建设滞后、村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农
5、民的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转变滞后、政府指导服务滞后。一些到过浙江考察的人士,曾形象地概括为:“走了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镇;走了一镇又一镇,镇镇像农村。”习近平同志一路听,一路看,一路思考。2003年6月,一项名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工程,在浙江拉开帷幕。习近平同志亲自部署:全面整治1万个行政村,并把其中1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所要改变的就是农村现状,以此来促进城乡一体化。“千万工程”一经推出,就普遍受到欢迎。许多农民感低万分:政府不仅免了我们的税,还出钱帮我们修桥铺路搞卫生呢!对此,顾益康同样深有感触:在浙江,改革开放以来,除了土地承包,还从来没有一项工作像“千万工程”这样,让
6、农民如此发自肺腑地认同;也从来没有一项工作像“千万工程”这样,让政府投入那么大的精力、财力。时至今日,浙江每年召开一次有关“千万工程”的现场会,省委书记每次都亲临现场视察、指导、讲话。与会的,不仅有地方分管领导,还有主要领导,足显省里重视程度。“千万工程”不仅赢得了民心,也教育了广大干部,在全省上上下下迅速形成了城乡统筹的氛围和合力。可以说,一项工程启动了浙江全省城乡统筹的大合唱!浙江原来就有众多的农村“工程”,如交通部门的乡村康庄工程,水利部门的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万里清水河道工程,林业部门的万里绿色通道工程、绿化示范村工程;经贸部门的千镇连锁万村放心店工程等,这些工程纷纷聚集到“千万工程”
7、旗下,按照“示范村建到哪儿,配套资金就跟到哪儿”的要求,跟进配套。“千万工程”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局外人士”:省电力部门主动提出要求,将“新农村电气化工程”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一流学府浙江大学主动要求参与新农村建设,与XX市达成市校全面合作协议;众多脱胎于农村的乡镇企业更是不甘落后,积极投身其中;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全省共有L5万家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从此,浙江的城乡统筹工作高潮迭起,终成浩荡之势,可以说,“千万工程”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成了浙江城乡统筹名副其实的“龙头工程”。从“环境佳”到“生活便”“下姜村,梦开始的地方。”走进XX县的下姜村,这句旅游宣传语赫然可见。今天的下姜村,“
8、农家乐,民宿忙,游人如织到下姜。“一个人口不到800人的小村庄,去年接待游客超过40万。而在15年前,下姜村也有一句歌谣土墙房,半年粮,有女不嫁下姜郎。”说起总书记第一次来下姜村时的场景,老支书姜银祥还有点不好意思。2003年4月24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乘车从XX县城颠簸了60多公里的“搓板路”,又坐了半小时轮渡,再绕100多个盘山弯道辗转来到下姜村。如今再到下姜村,早已换了个模样,住在村里不比城里差。生活非常便利,水、电就不用说了,公交车通到了家门口。房子大,环境好,要买点啥,出门就有各色小店,有点小毛病,村里的卫生服务站也能看,方便得很。在推进“千万工程”时,浙江并未就环境抓环境
9、,而是把它放到了城乡统筹的高度,按照“让村里人像城里人一样全面享受公共服务和生活便利”的要求,致力于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因为所辖的每个县市都进入全国百强,社会和谐程度较高,因此,XX市早在2003年,就已成为全国第一个社保全覆盖的城市,并且在全国地级城市中第一个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那时,作为城乡统筹的先行之地,XX面临的问题正是整个浙江所需要突破的:统筹将从有形领域转向无形领域;从浅层次的、用钱能够摆平的,转向深层次的体制机制的建设。为此,浙江先后建立了全省统一的就业制度,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在教育、卫生、文化等各个方面,浙江都提出
10、了一系列的行动计划,逐渐建立健全多层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配置公平、发展均衡的社会事业体系,布局合理、城乡共享的公用设施体系,着力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群体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在基础实施上,浙江把“四好”农村路、万里清水河道、农民饮用水源、小康体育村、现代商贸服务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村危旧房和电气化改造等有机结合,统筹推进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城乡全面覆盖、全线贯通的基础设施网络。与此同时,浙江又把“最多跑一次”改革向乡村延伸。全面形成以县城为龙头、中心镇为节点、中心村为基础的公共服务体系。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打破信息孤岛,推动教育培训、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娱
11、乐、商贸金融等服务在服务中心延伸集成,基本形成农村30分钟公共服务圈、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浙江农民人均收入达27302元,连续34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的首位。值得一提的是,浙江城乡居民收入比同时再次处于全国各省区最低,去年这一数字为2.036:1,比上年缩小0.018。随着新型城乡关系的建立,浙江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正连为一体,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相映成辉。从“公共品”到“市场品”各级政府投入了如此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浙江乡村的改造和提升,确实让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感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同时也提出了更大的问题:如果没有人气、没有产业,这些公共设施的效益最多就
12、只能让留守的儿童妇女得以享受,无法真正发挥其价值,另一方面,后期的运维成本也是现实课题,根本无以为继。因此,在“千万工程”启动之初,浙江就将视角聚焦“市场化”。彼时的浙江,人均GDP已经超过了3美元,习近平判断:整个经济社会进入了转型新阶段,人们对于休闲的需求会越来越旺盛。基于这个判断,城乡之间的要素应当互相流通,一方面,要继续推进新型城市化,鼓励农民进城,另一方面,要让乡村成为城市的后花园。怎么让“公共品”变为“市场品”?产业是基础。从2005年,浙江就召开了首次农家乐大会。农家乐作为一种新兴的业态,近年来为全国各地所重视,而浙江的农家乐之所以具有活力和生命力,究其根本,在于自始至终坚持了“
13、农民主体、村为基础、农旅结合”。从无到有,从初级走向高级,从低端转为高中低结合,浙江农家乐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资源禀赋、具有地方特色和人文特质的发展新路,成功地开辟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新渠道,也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一大新亮点。XX是“中国美丽乡村”的发源地,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山”论断的地方。没有名山大川,缺少驰名景点,这个地处浙北的小县,旅游业却连续十多年呈两位数增长,呈“井喷”之势。现在,XX整个县就像个大景区,“一乡一品、一村一韵、一步一景”。早在2007年,XX率先在全国开展了以“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为核心内容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把一个县当做一
14、个景区来规划,把一个村当做一个景点来设计,把一户人家当做一个小品来打造。县委书记沈铭权说,XX用建设中国最美县域做统领,抓住了全域旅游这个核心,并拧紧了全域旅游的资源观、空间观、产品观、产业观、主体观等5个“总开关”。篇二2004年,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考察XX时盛赞“这就是我的梦里水乡”。XX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水韵XX”为主题,深化“千万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推动绿色和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农业竞争力、乡村美丽度和农民幸福感,让美丽乡村成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XX片区最靓金名片。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连续三年获省优秀,在全国城乡统筹、科技
15、创新、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分别位列第4位、第14位、第24位,成为全国唯一获得两次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的地区,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等荣誉。一、坚持规划引领,绘好全域最美蓝图。对标建设最江南梦里水乡,以高标准规划、政策、制度体系迭代升级美丽乡村“四梁八柱”。一是精心绘好”一张图。坚持“全域规划、城乡融合”,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统揽,统筹“1+6+102”村庄布点,创新融入“北斗七星”湖区全域科创格局,形成“1+2”全域美丽新体系。制定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打造“五带十团百村”全域美丽格局。二是全面集成一笔钱。出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政策“22条”,集中使用各条线涉
16、农资金,在全省率先建立县级乡村振兴专项资金,三年新增美丽乡村建设项目89个,投入资金12.2亿元。今年,以示范区三周年现场会为契机,推进全域秀美、稻香未来乡村、沉香文艺青年部落3个标志性项目建设。三是系统构建一盘棋。大力推进“县、镇街、村、户”四级联创,实现农村环境全域秀美村100%达标,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6个、特色精品村21个,全力创建省级未来乡村5个、美丽庭院42051户。大云镇缪家村建成党建统领幸福农村新社区,西塘镇红菱村建成稻香农业体验村落,姚庄镇横港村建成长三角生态宜游美丽乡村,天凝镇洪溪村入选中国最美村镇乡风文明成就奖。二、坚持整治攻坚,擦亮全域最美底色。常态开展综合整治和集中
17、攻坚,全面厚植生态优势。一是实施全域秀美专项行动。一手抓自然村落提升,深化“四位一体”长效机制,推广积分制管理、“党群联动户比互评”“九星文明户”,实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月比季赛”和“红黑榜”,累计排查问题13余万个,整改率98.8%,下拨县级奖补资金2.6亿元;另一手抓农房改造集聚,以未来社区标准建设农村新社区,累计集聚农户4.5万户,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考核优胜县。二是实施三大革命攻坚行动。坚持“全覆盖、无死角”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集中整治,建立智慧化垃圾分类管理平台,建成省级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12个,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
18、类行政村覆盖率100%、农村家庭垃圾分类覆盖率100%、智能监管覆盖率100%,农户源头分类准确率90%以上;建立县、镇、村、农户以及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五位一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维管理体系,实现标准化运维100%;新(改)建农村公厕237座,实行“所长制”,建成省级星级农村公厕31座。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优胜县。三是实施基础设施提升行动。持续提升农村服务设施,建设文化娱乐、便民服务等各类服务设施300多处,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15家,实现100%全覆盖。一体推进田、水、林、路建设,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760.8公里,近三年绿化造林L9
19、万亩,成功创建市级以上“美丽河湖”36条、“省级森林村庄”21个、省“一村万树”示范村14个,实现省级森林城镇全覆盖。三、坚持水乡韵味,打造全域最美蝶变系统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一是做优美丽田园。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牵引,用工业理念改造提升农业产业,建成高标准农田33.3万亩,粮食总产量实现六连增,大力建设15个总面积L5万亩的现代农业小微产业园,首个姚庄镇武长村产业园,依托一里谷农业科技公司,建成XX市首个盒马村,统一生产、统一销售,提高效益。二是做靓美丽集成带。统筹推进7条田园水乡风景线,将全县50个美丽乡村有机串联,集成打造县域大环线、镇域小循环,“桃源渔歌最
20、美香湖,“梦里水乡乡伴西塘”等风景线连续三年获得XX市现场推进会一等奖,入选全省美丽乡村夜经济精品线。三是做活美丽经济群。结合精品村创建,发展农家乐、民宿经济,培育运动康养、教育研学等新业态。组织丰收节、乐悠游、音乐节等,推进农家小吃等乡愁产业发展。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引进杭商旅建设“五彩姚庄”田园综合体和沉香文艺青年部落,建成华腾农旅、嘉佑农业等“链主”型项目,北鹤、红菱等美丽乡村成为网红打卡地。2021年村均集体经济经常性收入达435万元,列XX市第1,乡村旅游人次突破150万,综合收入L76亿元。篇三XX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走在前列”的重要嘱托,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
21、念,对标”江南韵、乡愁味、国际范、时尚风、活力劲、共同富”要求,紧紧围绕“中国畲乡、品质XX、宜居胜地”的县域定位,全面实施新时代美丽乡村“六大行动”,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国家级生态县、省级乡村振兴优秀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等称号。2021年,我县创成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承办了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现场会,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出席会议,与会领导对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给予充分肯定。主要做法及成效如下:一、突出空间优化,打造全域共美的诗画畲乡一是精心制定美丽规划。注重景城联动、景村联动、镇村联动、城乡一体,系统编制了县、乡(镇)、村三级美丽乡村
22、建设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县乡(镇)村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等专项规划相互衔接配套,形成城乡一体建设体系。二是细致描绘美丽线路。按照“串点成线、串珠成链”基本思路,累计投资2.5亿元,创成省级精品示范道路4条、最美入城口1个,成功打造省级美丽乡村风景线3条、市级美丽乡村风景线5条。三是突出打造美丽标杆。接续打好美丽乡村建设“组合拳”,累计创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9个、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19个、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106个、XX市花园乡村48个(其中精品村9个)。四是延伸拓展美丽风景。以“环境卫生清洁美、摆放有序整齐美、庭院设计协调美、种树栽花绿化美,文明和睦家风美”为标准,创成美丽
23、庭院2430户o二、突出生态宜居,打造共享共富的宜居畲乡一是深入实施三大革命。推动生态宜居乡村的迭代升级,全县农村卫生厕所、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100虬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98%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99%以上,处置率、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农村生活污水标准化运维比例100机连续两年获评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优胜县,连续三年获省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维工作考核优秀县,系XX市唯一,并三次夺取“五水共治”优秀县“大禹鼎”。二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守“一个不落”底线,不断健全“两不愁三保障”长效机制,深化推进“政银保”“脱贫保”“防贫保”和“低收入农户创业联盟行动”,倾力帮扶群众增收。全面实施“大
24、搬快治”“大搬快聚”工程,建成安置小区59个,完成搬迁2.99万人,同步推进安置地生态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优化,建成澄照农民创业园等产城融合美丽园区,从解决群众“后扶”问题入手,实现“搬的下、稳的住、富的起”协同并进发展。三是推进未来乡村建设。以数字化改革,系统性重塑乡村发展模式,以“一统三化九场景”为基础,通过科技、产业、文化多维度融合,集成“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建设,投资2.3亿元,全力推进大均村、金坛村、大燎村未来乡村创建,打造环敕木山畲族风情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带。三、突出品牌引领,打造产业壮美的品质畲乡一是构建农业产业体系。立足XX生态特点、民族特色,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示范 整治 千万 工程 经验 心得体会 研讨 材料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56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