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急救技术规范(2022).docx
《创伤急救技术规范(202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伤急救技术规范(202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XXXX医院创伤急救技术规范(2022)一、创伤急救原则二、创伤后死亡高峰三、检伤分类四、创伤及急救四大技术创伤主要是各种外力或者机械因素接触人体以后对人体的器官、组织造成的一种损害。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创伤有切割伤、离断伤、擦伤或者是功能障碍、出血等。另外,它在急诊中也是比较常见的,同时也是造成青壮年死亡或者伤残的第一大危险因素。创伤急救是急诊医学、急救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现代医学进步和经济发展必然需求。一、创伤急救原则1、基本原则(1)要有整体观念,对创伤部位要仔细检查,对全身都要进行检查以避免有遗漏。(2)先救命后包扎的原则,对创伤患者要先检查其生命体征,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应
2、及时采取心肺复苏,先挽救患者生命,后对伤口进行处理。(3)对伤口包扎要遵从适合的顺序,一般在伤口包扎的时候先包扎头部,再包扎胸部、腹部,最后是四肢。2、生命支持治疗(1)呼吸道管理:急救时应迅速除去堵塞气道的各种因素,保持气道通畅;(2)心肺复苏:对多发伤患者如伴有胸骨骨折、多发肋骨骨折、血气胸、心脏压塞、心肌破裂,可开胸心脏挤压;(3)抗休克治疗:多发伤患者大多伴有低血容量性休克(宜取中凹体位,头、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3、急救措施严重创伤治疗与诊断同时进行,其中,威胁患者生命最主要是失血和颅脑损伤。(1)以颅脑损伤为主的患者则应首先输入甘露醇溶液降低颅压,然后再完善各项检
3、查;(2)以失血为主的患者,如实质性脏器破裂:血管损伤、骨盆或长骨骨折等,要立即快速补液、液体复苏;(3)各部位的创伤视为一个整体,根据伤情的需要从整体的观点制定抢救措施、手术顺序及器官功能的监测与支持,切不可将各部位的损伤孤立。二、创伤后死亡高峰第一高峰:伤后数分钟内。死亡原因:脑干损伤,高位颈髓的严重损伤,心脏和大血管的损伤。第二高峰:伤后68小时之内。死亡原因:颅内血肿、血气胸、肝脾破裂,骨盆及四肢骨折所致的大出血。第三高峰:伤后数天到数周内。死亡原因:严重创伤后引发的重症感染和器官功能衰竭。创伤救护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早期正确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避免和降低第二、第三个死亡高峰。三、
4、检伤分类1 .简要询问病史,了解伤情。2 .监测生命体征,判断有无致命伤。3 .按照“CRASHPLAN”顺序检查,以免漏诊。其含义为:C一心脏(cardiac)、R一呼吸(respiration)、A腹部(abdomen).S脊柱(spine)、H一头部(head)、P一骨盆(pelvic)L一四肢(limb)、A一动脉(arteries)、N神经(nerves)。4 .伤情评估A气道(Airway):判断气道是否通畅,呼吸道无梗阻。B呼吸(Breathing):呼吸是否正常,有无张力性气胸或者开放性气胸、连枷胸。C循环(Circulation):有无体表或者肢体的活动性大出血,血压的估计。
5、D神经系统障碍情况(Disability):观察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肢体有无瘫痪、尤其注意高位截瘫。E充分暴露(Exposure):充分暴露伤员的各部位,以免遗漏危及生命的重要损伤。创伤四大急救技术四、创伤及急救四大技术(一)止血1、关于出血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出体外称为外出血;血液流入组织、脏器或体腔内,称为内出血。急性创伤性大量出血是伤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迅速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2、出血的特点根据出血的血管种类,出血可分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3种。1)动脉出血:血色鲜红,出血呈喷射状,危险性大。可以采取指压法、止血带、血管钳。2)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慢,呈持
6、续性。可以采取加压包扎。3)毛细血管出血:血色鲜红,血从伤口渗出,常可自动凝固而止血,危险性较小。特别值得警惕的是内出血。因血液出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脏器或体腔内,不易及时发现。如果受伤后无外出血,但伤员出现急性贫血现象,如头晕、无力、口干、面色苍白、呼吸浅快、脉搏快而弱、血压下降等表现,就有内出血的可能,应立即将伤员送往就近的医院进行抢救。3、止血的目的控制出血,保存有效的血容量;防止休克,挽救生命。4、止血方法01指压止血将出血部位近心端的动脉压到临近的骨头上,适用于头部、四肢较大动脉的出血。指压止血常首先用于救护止血。虽为短时止血,但可控制出血,争取时间。(1)头顶部出血,用拇指将伤侧颈
7、动脉压在下颌关节上,如压迫一侧不行同时压迫另一侧(2)面部出血,用拇指压迫颌动脉,于下颌角附近的凹陷内(3)头颈部出血,用拇指压迫一侧颈动脉,切记不能同时压迫两侧颈动脉,以免头部血供中断(4)肩及上臂出血,用拇指压迫同侧锁骨下动脉(5)前臂及手掌出血,用拇指压迫同侧肱动脉(6)下肢出血,两拇指重叠压迫同侧的股动脉,方法是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用大拇指放在压点上用力向后压,另一手大拇指叠在上面以增加压力。指压止血要点:准确掌握动脉压迫点;力度适中,以伤口不出血为止;压迫不超过15分钟;保持伤处肢体抬高。02止血带止血止血带的急诊应用专家共识03加压包扎止血多用于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这是一种直接压
8、迫止血法,在伤口没有异物、骨碎片时,先将干净敷料放在伤口上,再用绷带卷、三角巾或宽布带作加压包扎至伤口不出血为止。加压包扎止血要点:(1)毛细血管出血止血法:毛细血管出血的表现是,血液从创面或创口四周渗出,出血量少、色红,找不到明显的出血点,危险性不大。这种出血常能自动停止。处理时通常用碘酊和酒精消毒伤口周围皮肤后,在伤口盖上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手帕、布片,扎紧就可止血。(2)静脉出血止血法:静脉出血的表现是,暗红色的血液缓慢不断地从伤口流出,其后由于局部血管收缩,血流逐渐减慢,这种出血的危险性也不大。止血与毛细血管出血基本相同。还可同进采取抬高患处以减少出血、加压包扎等方法加速止血。(3)骨髓出
9、血止血法:骨髓出血的表现是,血液颜色暗红,可伴有骨折碎片,血中浮有脂肪油滴。骨髓出血可用敷料或干净的多层手帕等填塞止血。04填塞止血对于伤口较深较大,出血多,组织损伤严重的应急救治。用消毒纱布、敷料(如无,用干净布替代)填塞在伤口内,再用加压包扎法包扎。(二)包扎1、关于包扎包扎是外伤现场应急处理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各种外伤中最常用、最重要、最基本的急救技术之一。及时正确的包扎,可以达到压迫止血、减少感染、保护伤口、减少疼痛,以及固定敷料和夹板等目的;相反,错误的包扎可导致出血增加、加重感染、造成新的损害、遗留后遗症等不良后果。2、包扎的原则包扎时,要做到快、准、轻、牢。快,即动作敏捷迅速;准,
10、即部位准确、严密;轻,即动作轻柔,不要碰撞伤口;牢,即包扎牢靠,不可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也不能过松,以免纱布脱落。3、包扎的要求1)对充分暴露的伤口,要尽可能先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再进行包扎。2)不要在伤口上打结,以免压迫伤口而增加伤者的痛苦3)包扎不可过紧或过松,以免滑脱或者压迫神经血管影响远端血液循环。如果包扎四肢,一定要暴露肢端,以便随时观察肢端血液循环情况。4、包扎的材料1)绷带:我国标准绷带长6米,宽度为3公分、4公分、4.8公分、6公分、8公分、10公分等六种,根据伤者的身材,伤口大小,选用卷轴绷带,卷轴绷带可以分别制成单头卷绷带,两头卷,四头带。多头带等。常用的绷带包扎方法,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创伤 急救 技术规范 2022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