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煤层气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层气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0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目录1总论1.l项目背景1.2投资方及项目单位概况1.3研究范围与分工4工作简要过程及主要参加人员1.5项目概况1.6主要结论及问题和建议2电力系统2.1 电力系统概况2.2 电力负荷预测2.3 电力电量平衡及分析2.4 项目建设必要性2.5 接入系统方案3热负荷分析3.1 供热现状3.2 设计热负荷3.3 供热参数和介质3.4 调峰方式3.5 供热管网和工业用汽管网4燃料供应4.1气源4.2 煤层气成份4.3 燃料消耗量5厂址条件5.2 交通运输5.3 水文气象5.4 电厂水源5.5 地震、地质及岩土工程6工程设想6.1 全厂总体规划及厂区总平面规划布置6.2装机方案6.3 主机技术条件6.
2、4 热力系统6. 5燃烧系统6.6 电气部分了一6.7 燃气输送系统二6.8 化学部分,y!6.9 热工自动化部分6.10 动力岛布置6.11 建筑结构部分6.12 供排水系统及冷却设施6.13 消防系统7环境及生态保护与水土保持6.14 址环境概况6.15 工程执行的环保标准6.16 境空气污染物防治措施及影响评价6.17 水治理及水环境影响6.18 声防治及环境影响7. 6绿化及水土保持7. 7总量控制7. 8环境监测与管理7.6 环保投资估算7.7 结论及建议8劳动安全8.1 遵循的相关规程、规范和标准8.2 厂址安全条件8.3 劳动安全危害因素8.4 拟采取的劳动安全防护措施8.5 预
3、期效果9职业卫生9.1 遵循的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9.2 职业病危害因素9.3 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10资源利用10.1 原则要求10.2 能源利用10.3 土地利用10.4 水资源利用10.5 建筑材料利用11节能分析11.1项目设计中所采取的国家节能有关规定IL2项目设计中所采取的节能措施及效果IL3能源消耗种类和可控分析11.4建筑节能降耗措施IL5节能降耗指标分析IL6节能降耗结论意见12人力资源配置12.1 人力资源及管理12.2 电厂人力资源配置原则13项目实施的条件和建设进度及工期13.1 项目实施的条件13.2 项目实施的建设进度和工期14投资估算及财务分析14.1 投资估
4、算14.2 资金来源即融资方案.14.3 财务分析15风险分析15.1 市场风险分析,15.2 技术风险分析15.3 工程风险分析15.4 资金风险分析15.5 政策风险分析15.6 外协风险分析15.7 风险评估及防范16经济与社会影响分析16.1 经济影响分析16.2 社会影响分析17结论与建议17.2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7.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附件目录序号编号文件名1附件12附件23附件34附件45附件56附件67附件78附件89附件910附件1011附件H12附件1213附件1314附件1415附件1516附件16附图目录图号图名备注FA04661KZOl厂址地理位置图及全厂总体规划图
5、F04661K-Z02厂内总平面规划布置图方案AFA04661KZO3厂内总平面规划布置图方案BFA04661KZ04厂区竖向规划布置图FA04661KJOl热力系统图FA04661KJ02动力岛平面布置图F04661K-J03动力岛横断面布置图FA04661KHOl原则性化学水处理系统图FA04661KDOl电气主接线F04661K-KOl全厂自动化控制网络配置示意图FA04661KSOl循环水系统图FA04661KS02全厂水量平衡图FA04661KQOl施工场区总平面规划布置图1总论1.1 项目背景煤层气(煤矿瓦斯)是优质清洁能源,我国埋深2000米以浅煤层气地质资源量约36.81万亿立
6、方米,居世界第三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在2011年12月发布了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推进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根据该规划到2015年沁水盆地将形成产能130亿立方米,产量104亿立方米,规划中明确XX为重点开发地区之一。XX省制定了XX省煤层气(天然气)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了在2020年左右完成的战略目标,出台了推进煤层气产业发展的若干优惠政策,把发展煤层气产业摆在了突出位置。1.2 投资方及项目单位概况XXXX有限公司由XXXX集团,经XX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授权经营XX省范围内国家天然气资源项目的国有
7、专业化公司。公司以国家级天然气资源为依托,从事省内天然气资源项目的勘探、开发和利用,负责全省长输管网的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承担着全省各市和省级天然气干线沿途县(市、区)的天然气供给任务。公司已累计投资26亿元,建成了北起大同,南至运城,贯通全省南北,沟通国家级气源的省级天然气管网1374余公里,管输能力超过年65亿立方米,实现了国家级气源在省内的联通,全省的天然气管网架构基本成型,为全省最终形成“五横三纵”的天然气管网布局奠定了基础。XX煤层气热电厂由XXXX有限公司独资建设,注册资本金为20乳其余80%由银行融资。1.3 研究范围及分工根据火力发电厂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规定,对本工程的建厂
8、条件进行研究,包括接入系统、热负荷、气源、水源、交通运输、区域稳定性以及岩土工程、环境保护等主要建厂条件,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以及对本工程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可行,经济上是否合理进行综合论证,提出可行性研究结论性意见。本可研报告对机组选型、总平面布置、主厂房布置、供水、化学水处理、电气、自动控制水平等工程方案提出设想,对主机选型、机组配置及提高供热能力的措施,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证。由于XXXX液化煤层气公司(简称LCBM)与电厂紧邻,根据XXXX集团总体安排,经两家业主协商,将两厂的厂前区及附属设施区集中设置,两厂总平面统一规划。厂址区域将建成:煤层气集输站(已建)、煤层气联合循环热电厂、液化煤层
9、气公司(LCBM)压缩天然气加气站(CNG)和液化天然气加气站(LNG)o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上述项目总体规划及电厂具体设计工作,陕西燃气设计院负责其他项目具体设计工作。1.CBM厂所需的除盐水、循环冷却水和电力,由电厂提供。电厂所需的消防水和压缩空气由LCBM厂提供。1.4 工作简要过程及主要参加人员1.4.1 工作过程简述1.4.1.12012年2月7日完成可研阶段现场第一次踏勘;1.4.1.22012年3月19日业主组织完成了总平面的审查;1.4.1.32012年3月9日和21日与LCBM厂及其设计院召开了两次设计联络会;1.4.L42012年4月15日完成外委技术条件书的编写;1
10、.4.2主要参加人员分管总工程师:;设计总工程师:;专业人员组成:序号专业主要设计人主任工程师1机务2电气一次3电气二次4土建结构5建筑6热控7水工工艺8化学序号专业主要设计人主任工程师9暖通10水工结构11技经12总交13环保14系统规划15水文气象16勘测17岩1.5项目概况1.5.1项目所在地概况天气情况;1.5.2报告编制依据DXX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XX信投资函XX号关于同意XXXX有限公司建设XX煤层气热电联产工程开展前期工作的复函2)XXXX有限公司XXXX2x60MW煤层气热电联产项目勘察设计委托书;1.5.3电厂规划容量及本期建设规模本期工程建设一套120MW级煤层气联合循环
11、二拖一供热机组,暂不考虑再扩建的条件。1. 5.4建厂外部条件电厂用地已经征用。水源、气源、交通运输等均具备本期建设6B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供热机组的条件。2. 5.5主要设计原则D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基本建设方针和规范规程,方案经济合理,节约能源,节省投资,减少环境污染。2)严格执行环保政策,满足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各项废弃物达标排放。3)贯彻节约用地、节约用水的原则。4)根据“以热定电”的原则确定热电厂的装机容量。1.5.6主要技术原则1)建设规模:本期工程建设一套120MW级煤层气联合循环二拖一供热机组,工业热负荷为31.2th,采暖热负荷为47.5MW:O2)燃料:采用煤层气,备用燃料天
12、然气。3)电力系统:接入系统暂按电压为220kV初步考虑从电厂以东L8公里处的XX22OkV变电站接入。4)水源:采用空冷机组,补充水源暂按蔡庄水库水。5)加强供热机组可靠性研究,工艺系统布置合理,优化设备选型和配置。积极推广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结构和新材料的技术方案,努力提高工程设计技术水平。6)优化设计方案,控制工程造价。认真核定工程量,各项费用合理。在保证安全生产、方便维护检修的条件下,压缩建筑体积,减少钢材、管道、混凝土和电缆工程量。7)全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为6500小时。8)冬季采暖期运行方式:按照“以热定电”的方式运行,汽轮机为抽凝运行。9)非采暖期运行方式:结合气源情况,采用
13、供电调峰方式运行。10)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电力标准、规程、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11)电厂总平面规划充分注意到厂址地形特点和外部关系,本着节约用地,减少工程量,优化布置的原则进行规划。总平面布置按功能分区明确,工艺流程合理,各建筑物整齐、美观、协调,以达到最佳效果。12)在编制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各种保护防治措施,防止电厂建设对大气环境和水环境造成新的污染。电厂设计中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标准,严格控制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和废水排放。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万元单位造价:万元 单位造价:元/千瓦元/千瓦14)发电工程静态投资:15)发电工程动态投资:1.6主要结论及问题和建议1
14、.6.1主要结论本工程工业热负荷稳定可靠,具有良好的建设条件。每利用1亿立方米煤层气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50万吨。本工程建设一套120MW级煤层气联合循环二拖一供热机组,符合国家节能、高效、环保政策,可大幅度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本项目的建设解决了XX地区对集中供热的要求,改善环境质量,保障城市集中供热安全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本工程不仅可以替代燃煤锅炉,有利于实现节能减排,还可以增强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电网的应急和调峰能力。本项目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工程的建设是完全必要的。1.6.2主要存在问题建厂外部条件还需要进一步落实,主要包括供热规划、接入系统专题、地质地震、水资源论证和环境
15、评价等。1.6.3主要建议1、建议项目建设单位加紧接入系统、热负荷、水资源论证和环境评价等专项论证工作,推进本工程的进展。2、本项目要求在20XX年X月投运,工期非常紧张,需要尽快开展主机的招评标工作。2电力系统(最终以接入系统报告为准)2.1电力系统概况XX电网位于XX电网东部,通过XX-XX双回22OkV线路、XX娘店、XX海落湾22OkV线路与主网相连。目前形成以XX220kV变电站为中心电源的辐射状供电网络结构。截至2010年底,XX电网有22OkV变电站1座,即XX站,变电容量270MVA,IlOkV公用变电站4座,变电总容量286.5MVA,用户HOkV变电站1座,变电容量63MV
16、A。35kV公用变电站7座,变电总容量92.15MVA;用户35kV变电站1座,变电总容量5.15MVA。截至2010年底,XX电网有IlOkV公用线路11条151km;22OkV用户线路2条2.0km;35kV线路16条192.68kmo截至2010年底,XX电网没有统调公用电厂。2010年XX县全社会用电量8.9亿kWh,网供最高负荷62.2MW。2010年底XX电网地理接线示意图详见附图100-FA04661K-X-OIo1.1 2电力需求预测XX县位于XX省中部,全县总面积2100平方公里,所辖14个乡镇,206个行政村,总人口23.6万。XX土地广阔,资源丰富。XX县发展农业有着得天
17、独厚的优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XX县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煤炭总储量200亿吨,为全国重点产煤县,年生产能力500万吨。境内铝矶土、石膏、石料、紫砂等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近年来,XX县加大项目融资力度,优先安排民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以政府投资引导和带动社会资金投入,特别是带动企业投资。以创新方式招商引资,加快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发展现代农业,打造生态农业大县。2010年XX县完成国民生产总值64.6亿元,增长23.7%。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XX县用电量和用电负荷也实现快速增长。2010年XX全社会用电量8.9亿kWh,网供最高负荷62.2MW。预计2013年XX县全社会用电
18、量和网供最高负荷分别为16.5亿kWh、133MW,2015年分别达到25.0亿kWh、225MW,“十二五”递增率分别为22.9%、29.3%。XX电力需求预测表详见表2.2-1o表2.2-1XX县电力需求预测表单位:亿kWh、MW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十二五递增全社会用电量8.910.913.416.520.325.022.9%网供最大负荷62.278.810313317322529.3%2.3 电力平衡及分析2010年底,XX电网没有统调公用电厂。2010年网供最大负荷为62.2MW,预计2013年、2015年XX电网网供最大负荷分别为133MW、2
19、55MWo“十二五”期间,XX县所需电力主要通过XX22OkV变电站下负荷满足,2013年、2015年XX电网需从主网受电分别为133MW、255MW,因此,本工程2X60MW煤层气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投产后,所发电力主要满足XX电网的电力需求。2.4 项目建设必要性2.4.1 建设必要性2.4.1.1、满足XX县用电增长的需要,有利于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XX县目前所需电力通过XX220kV变电站从主网受电来满足。“十二五”期间,XX县网供最大负荷不断增长,预计2013年达到133MW、2015年为255MW。本工程位于XX县南燕竹镇,该工程投产后所发电力可满足XX县对电力的需求。2.4.
20、2.2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需要热电联产项目既能生产电能又能生产热能,是一种高效率的能源利用形式,具有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的综合效益。因此XXXX煤层气联合循环热电联产工程的建设,可满足XXXX电网负荷发展的需要,具有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的综合效益,是国家支持发展的项目。2.4.2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本工程属于煤层气联合循环热电联产工程,在系统中为环保节能性电源。2.5接入系统方案本工程位于XX县城西北约7公里处,距离南燕竹镇约2公里,位于龙门河的河滩地带。两台机组计划2013年底全部投产,最大出力合计120MW。根据本期机组单机容量及供电范围,结合XX电网情况,暂考虑本期机组接入系统方案如下:经双
21、绕组变压器接入电厂新建的22OkV配电装置,电厂新建22OkV出线2回,至XX22OkV变电站,本期新建线路长度约2X2km,采用LGJ-300导线。220kV电气主接线采用双母线接线。最终接入系统方案以审定的接入系统方案为准。接入系统方案示意图见图100-FA04661K-X-02。3热负荷分析3.1 供热现状1. 1.1采暖热负荷现状根据2009年年底XX县统计数据调查,县城现有常住人口11.50万人,人均综合采暖建筑面积3511采暖建筑面积402.50万m2,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58.63%,实现集中供热面积236.00万m2。根据XX县热电联产专项规划,目前XX县城供热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22、构成:一、区域集中锅炉房4座,供热面积为236万m2;二、分散锅炉房86余座,实现供热面积48.90万nP,分散中小型锅炉房及其供热管网在各自供热范围内自成系统,可改造为热力站和二次管网;三、家用小炉具供热,实现供热面积117.60万m2。3. 1.2工业热负荷现状工业热负荷包括生产工艺热负荷和工业建筑的采暖、通风、制冷热负荷。XX县现共有工业热负荷用户3家,采暖期最大热负荷流量330th,平均热负荷流量280th,非采暖期最大热负荷流量290th,平均热负荷流量235th;热负荷用户基本以盘湾底工业园区为主。4. 1.3工程建设的必要性由于大型集中供热没有形成规模,供热主要依靠分散的小锅炉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煤层气 热电 联产 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73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