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路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景观路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观路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6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施工图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1.1 工程范围重庆高新区于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首批27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2016年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纳入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2019年,市委、市政府作出打造重庆高新区升级版的重大决策部署,赋予高新区建设科学城的战略定位和发展使命。高新区路网完善三期工程勘察设计大健康产业园(巴福组团)路网工程包含国胜路、国福路、国立路、景观路、景业路、景文支路、景科支路、国福支路、国胜二路、景科路、国权支路、景业支路、国权路、福敬路、福兴路、福兴支路、同和路、同和一路、同和二路、福江路、景春支路、福语路和规划支路共计23条道路,其中国胜路
2、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50kmh,标准路幅宽度36m,双向6车道;国福路、国立路、景观路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设计速度40kmh,标准路幅宽度26m,双向4车道;其余道路均为城市支路,设计速度为30kmh,标准路幅宽度16m,双向2车道,道路全长约16.6km,含桥粱1座,箱涵2座,路面均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本次仅为景观路(国胜路-国福路)施工图设计。1.2 工程规模本次设计道路为景观路(同和路-国胜路),道路起于同和路,呈南北走向,沿线与福江路、福兴路、西和路相交,终点止于国胜路,道路设计长度为938.26m,计量长度为901.687m,标准路幅宽度26m,双向4车道,道路等级为城市次
3、干路,设计速度40kmh1.3 设计内容本次设计道路工程包含道路、岩土、排水、海绵城市、电气工程、交通工程、绿化工程,本册为道路工程。1.4 上阶段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根据业主要求本次施工图在确认的方案设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深化,作为施工联系图,不能直接用于施工,后补初设批复1.5 补充对规范强制性条文的执行情况。本项目不存在违反规范强制性条文的执行情况。2设计依据及采用的技术标准、规范2.1设计依据(1)与业主签订的合同;(2)重庆市高新区总体规划;(3)业主提供的1:500地形图;(4)西部(重庆)科学城核心区市政路网街道一体化设计标准;(5)幸福路北段工程施工图设计送审稿(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
4、2022.01)(6)巴福先进制造产业园配套道路-初步设计(重庆交通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2.04)(7)西和路设计资料(8)广源路平纵设计资料(9)聂成路平纵设计资料(10)中国平安重庆高新区大健康产业园综合开发规划(11)高新区路网完善三期工程(巴福路网二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详细勘察)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3年9月)(22)清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169-20093工程地质条件(摘自地勘报告)3.1建设区域的自然条件3.1.1气象条件根据重庆市气象局气象观测资料,勘察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日照总时数10001200h,气象特征具有空气湿润,春早夏长、
5、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春夏之交夜雨尤甚,素有“巴山夜雨”之说。气温的垂直分带明显,海拔高程30Om以下的沿江河谷区,年平均气温为18.018.8。年无霜期349天左右。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8.3C,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C,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为5.7,日最高气温43.0C(2006年8月15日),日最低气温-L8C(1955年1月11日),最大平均日温差11.9cC(1953.7)降水量、蒸发量:最大年降水量1544.8mm最小年降水量740.Imnb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82.6Innb降雨多集中在5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且强度较大,暴雨时有发生;日最大降雨量266.5m
6、m(2007.7.17),日降雨量大于25mm以上的大暴雨日数占全年降雨日数的62%左右,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5nim:多年平均蒸发量1138.6mm。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左右,绝对湿度17.7hPa左右,最热月份相对湿度70%左右,最冷月份相对湿度81%左右。风:全年主导风向以北风为主,频率13%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频率10%左右,年平均风速为1.3ms左右,最大风速为26.7ms(12)高新区路网完善三期工程勘察设计-巴福大健康组团片区一路网一标段二期高边坡方案设计安全专项论证专家意见2023.9.202.2采用的规范及标准(1)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
7、2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版)(3)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4)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5)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I93-20(6)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l94-2013)(7)城市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8)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I52-2010)(9)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10)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11)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1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3610
8、-2019)(1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F40-2004)(14)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I-2008)(15)重庆市城镇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规范(DBJ50/T178-2014)(16)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DBJ50-145-2012)(17)重庆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18)城镇人行道设计指南(DBJ50T-131-2011)(1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2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22)(21)市政工程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DBJfr50-073-2008
9、3.2.2 地质构造场区位于一级大地构造单元扬子准地台之东南,它属于二级大地构造单元四川台坳的川东陷褶束(三级大地构造单元)之东缘的重庆弧形褶束(四级大地构造单元)范围内。川东陷褶束主要构造由一系列的北东北北东向的近于平行的不对称的线形的梳妆或箱状褶皱组成。褶皱的背斜紧凑狭窄,向斜开阔平缓,背斜形成条形低山,向斜构成丘陵谷地,它们共同组成右行雁列褶皱,构造线方向北北东向。这些褶皱由于与川黔南北向构造复合交接,南段构造线转向南北,形成向西突出的弧形构造,称为重庆弧,该褶皱多延伸至长江倾没。本场区位于北储向斜东翼。北倍向斜:北起合川玲聂桥,南经福寿场元明场南延出图。轴向北0-30东,舒缓波状,南部
10、近南北,长达百余公里。轴部上沙溪庙组,北高南低,南部出露遂宁组、蓬莱镇组上段。两翼上沙溪庙组-珍珠冲组,翼角沿走向变化大,两翼常不对称,缓者25-40,陡者达60-80。向斜北窄南宽,北端1-4公里,南图边宽达12公里。向斜于元明场扬起,在沙溪庙组中发育了近东西向陶家场鼻状构造,面积30平方公里左右。3.2.3 地层岩性经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及钻探揭露表明,场地出露的岩土层由新至老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素填土(Qj);第四系全新统湖积淤泥质土(Q.1);残坡积层(Qln)软塑状粉质粘土、可塑状粉质黏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Rs)砂岩、泥岩。各岩土层工程地质基本特征按由新至老顺序分述
11、如下:雾H:全年平均雾天日数3040天,最大年雾天日数148天。3.2.4 水文条件拟建线路区属于长江水系,平面上水系呈树枝状,横向冲沟发育。大气降水时,雨水沿冲沟或岩土界面汇入地表水体。场区地表水体较多,主要为鱼塘、藕田、水田等,局部发育季节性冲沟。经现场调查,拟建场地范围及附近共有鱼塘、藕田、水田约35处。拟建场地范围内发育的鱼塘、藕田广泛分布于丘陵凹槽、沟谷等地势较为低洼的地带,呈不规则形状,水深约为0.53.5m。其底部及附近因长时间浸泡,土层以淤泥质土、软塑状粉质粘土为主,形成软土层。经现场调查,拟建场地范围内的软土厚度约为0.53.5mo建议软进行换填或抛石挤淤处理。软土厚度2m以
12、内时建议采用换填处理,当软土厚度大于2m时,建议进行抛石挤淤处理。3.2建设场地工程地质条件3.2.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原始地貌为构造剥蚀丘陵地貌,总体上呈南南低北高,高程一般在345-514.50m,高差69.5m,总体地形起伏较大;地形坡度一般为5250,局部地段地形坡度较大,坡角约为30-45.拟建场地范围内的厂区、居民区、公路等附近地表以填土为主;拟建场地原始地貌附近地表以粉质粘土为主,鱼塘、藕川、水田底部含少量淤泥质土。泥岩(Ls-Ms):紫红色、灰紫色、局部夹青灰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局部含砂质,砂质含量分布不均,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带岩石破碎,裂隙发育,岩芯多呈碎块状,
13、质软;中等风化带岩体较完整,岩芯以短柱状为主,少量长柱状,节长一般为5-25cm,少量为30-40cm,强度相对较高。场地分布较广,岩面埋深不等,起伏较大,局部裸露。砂岩5s-Ss):灰色、灰黄色。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云母等矿物,含少量泥质,局部含泥质条纹。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钙质胶结。强风化带岩体破碎,裂隙发育,岩芯多呈碎块状,质软;中等风化岩体较完整,多呈短柱状,局部块状,节长8-30cm,强度较高,物理力学性质较好,质较硬。粉砂岩(Jzs-St):暗黄色、灰黄色。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云母等矿物组成,泥质含量高。粉-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粉砂质胶结。强风化带岩体破碎,裂隙发
14、育,岩芯呈碎块状,质软;中等风化岩体较完整,多呈短柱状,局部碎块状,节长一般5-25cm,强度相对较低,物理力学性质较差。经现场钻探,该地层仅分布于ZY0316、ZY0317.ZY0318、ZY1668.ZY2086.ZY2091共6个钻孔中。3.2.4 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场区地表水体较多,主要为鱼塘、藕田、水田等,局部发育季节性冲沟,拟建场地范围及附近共有鱼塘、藕田、水田约35处。主要分布在较低洼地带、凹槽底部等。2、地下水类型1、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Q11):杂色,主要由砂、泥碎块和砖块、混凝土碎块等及少量粘性土组成,局部块石分布集中,具架空现象,偶见少量生活垃圾,未见受到污染。碎块直
15、径一般为3-40cm,局部可达90Cnl以上,碎石含量60-75%,松散-稍密状,稍湿,均匀性差,为人工回填或厂房、居民楼拆迁区,形成时间2-5年。该层中泥岩等粘土岩碎块含量较高,粘土岩碎块遇水易崩解.、易风化,在水的作用下,常常在在该层底部形成粘土层。钻孔揭露厚度约为0.20-22.4m,厚度差别较大。淤泥质土(Qi1):灰色-灰黑色,主要由粘粒和粉粒组成,夹有少量的有强风化砂岩、泥岩碎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呈流-软塑状,含有有机质,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光泽。推测厚度0.50-3.50m,该层厚度变化不大。该层在场地主要分布在鱼塘、藕田、常年水田等区域。软
16、塑状粉质粘土(Qfdl):黄褐色,主要由粘粒及粉粒组成,局部含有少量强风化泥岩碎块。呈软塑状,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主要分布在地形低洼地带、凹槽底部,在鱼塘、藕田、水田附近或底部有分布。钻孔揭露厚度约为0.502.50m。可塑状粉质粘土(Qfd,):黄褐色-红褐色,主要由粘粒及粉粒组成,局部含有少量强风化泥岩、砂岩碎块。呈可塑状,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主要分布在斜坡或较为平缓的地段或填土下部,钻孔揭露厚度一般为0.1010.Om02、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Ls)丘、槽相间纵横交错,岩层剥蚀较强烈,水流排泄畅通,地下水水量较小,地下水主要以泉水形式排泄
17、或与其它类型地下水之间相互转换补给或排泄,沿线井泉出露较少,且水量小,多呈季节性,泉井多为久晴即干,斜坡地带多呈贫水状,富水性弱。沟槽地带,地表水在此汇集,无处排泄,富水性较好。本工程路堑区局部位置较高,距离地表水体相对较远,地下水较匮乏,路堑开挖后,大气降水时,雨水下渗至岩土界面和基岩裂隙中,边坡开挖后,局部地段基岩裂隙水沿结构面渗透至路面,边坡开挖将影响基岩裂隙水的排泄。(3)相对隔水层场区内的泥岩岩体的局部大面积分布裂隙不发育,渗透率小,不具备越流条件,可有效控制地下水向地表溢流及向深部运移,为场区主要的相对隔水层。(4)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项目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其次
18、为地表水体。补给量的大小不但取决于补给条件的好坏,同是也取决于含水层的吸收能力。地下水补给项目区降水丰沛,年平均降雨量1082.6mm。每年的降雨日数可达150天以上,这就为地下水的补给提供了较为充足的、经常性的补给来源,补给方式主要是向下渗透补给。本区降雨强度与时间分配上很不均匀,冬春少雨,是一年中最枯季节,一次降雨量甚少,降雨在包气带和植被的蒸发上,对地下水补给作用甚微;秋季多绵雨,持续时间较长,一般一次降雨强度不大,拟建场地上覆土体整体厚度较大,以素填土、粉质粘土为主,基岩为砂岩、泥岩。泥岩、粉质粘土为相对隔水层;砂岩、素填土为透水层;区内分布有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基岩裂隙水(含
19、风化带裂隙含水和层间承压水孔隙裂隙含水)含水岩组。(1)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该类型地下水主要由人气降雨补给为主,储存在第四系松散土层中,含水能力受地形地貌以及覆盖层范围、厚度、物质成分以及透水性能制约,水量大小受季节、气候影响大。场地内第四系土层主要由素填土和粉质粘土组成,素填土为透水层,粉质粘土为相对隔水层。本项目属丘陵地貌,地形主要为斜坡、凹槽等。斜坡地段,地表排水顺畅,不利于地表水汇集下渗,斜坡地段该类型地下水贫乏;凹槽地带,地势低洼平缓,受地表水补给,该类水较丰富。高程较高且地形较平缓的或岩土界面呈凹槽等地段,大气降水时通过松取土层(填土区)渗透至土层底部,无处排泄,存在少量的地下水。
20、(2)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岩石风化裂隙、构造裂隙中以及层间裂隙中。场区内强风化岩体较破碎,裂隙发育,中等风化岩体较完整,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及透水性较差,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强风化带网状风化裂隙中,为浅层地下水。拟建场区内主要岩性为砂岩、泥岩,两侧泥岩为隔水层,中间砂岩为弱透水层,受隔水层限制,局部具有承压性。该类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雨的补给,砂岩和泥岩等弱透水、微透水岩体局部出露,降水对地下水补给差,地表降水沿裂隙渗入、层面运移,排泄迅速,场区原始地貌主要为沟、梁、渗透系数K=8.543md,渗透等级为中等透水:钻孔ZY1232位于鱼塘附近,主要为粉质粘土,属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渗透系数
21、K=OJ30md,渗透等级为弱透水。地表水体附近及低洼地段地下水较丰富,地下水主要贮存于覆盖层孔隙和强风化基岩中的网状裂隙中,主要受大气降水、地表水体补给。当大气降水时,地下水受上游补给,向地表水体排泄:旱季时主要受地表水体补给。该地下水水位变化幅度根据地表水体水位变化,变化幅度约3m左右。地表水体补给范围内,场地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复杂,其余地形较高,未发现地下水位的丘陵地带,场地水文地质条件为简单。挡墙基础施工时,建议避开雨季及暴雨施工。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雨水和居民用水的渗入,采用隔水、防水、排水措施,完善地表排水系统。3.2.5 不良地质作用通过地表地质调绘和本次钻探揭露,查明拟建场地范围内
22、未见溶洞、危岩、崩塌、泥石流、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未见埋藏的沟滨、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3.2.6 地面重要建(构)筑物调查拟建道路范围内有大量尚未拆迁完成的民房、厂房、电杆,建议施工前对现状建构筑物进行搬迁。相关建构筑物分布位置大致如下:地表重要建(构)筑物一览表道路名称建构筑物名称里程位置与拟建工程相对位置关系景观路电杆KO+187位于拟建道路左侧边坡开挖范围内电杆K0+350位于拟建道路左侧边坡开挖范围内电杆K0+390位于拟建道路范围内电杆K0+400位于拟建道路右侧边坡回填范闱内电杆K0+430位于拟建道路左侧边坡开挖范围内不会形成地表迳流,对地下水的补给十分有利:
23、夏季时节,降雨以暴雨、特大暴雨为主,降雨时间不长,但强度大,形成强大的地表迳流迅速排泄于江河、库塘,向下渗透量少,对地下水补给率不高;在伏旱季节中,连续多日无雨,气温高,地表蒸发量大,地下水的补给中断。地表水体(水库、鱼塘等)为地下水的补给提供持续的补给源,但这种补给有局限性,仅限于地表水体附近。迳流、排泄条件项目区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向地表水体运动,最终进入市政排水管网,排泄于长江,长江江面为本区排泄基准面。地下水动态项目区内各类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根据不同期间井泉、地下河调查资料,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同大气降水有着密切相关,一般随着降水量变化而变化。(5)简易抽(提)水试验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景观 施工图 设计 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73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