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塘县甲英乡绒塔顶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巴塘县甲英乡绒塔顶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塘县甲英乡绒塔顶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0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目录1媒合说明11.1 工程概况11.1.1 项目基本情况11.1.2 设计工作简况11.2 工程建设目标21.3 工程区基本情况21.3.1 自然条件21.3.2 社会经济情况41.3.3 水土流失状况51.3.4 水土流失防治情况51.3.5 项目建设必要性61.4 工程设计61.4.1 设计原则61.4.2 土地利用调整71.4.3 工程总体布置71.5 施工组织设计81.6 水土保持监测设计81.7 技术支持91.8 工程管理9投资概算91.lO效益分析91.11 工程特性表92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122.1 项目背景122.1.1 项目来源122.1.2 项目基本情况132.2 建设任
2、务、目标和规模132.2.1 建设任务132.2.2 建设目标142.2.3 建设规模142.3 工程设计依据及说明142.3.1 技术规范与标准142.3.2 设计文件152.3.3 设计说明153基本情况183.1 自然概括183.1.1 地理位置183.1.2 地质、地貌183.1.3 水文、气象233.1.4 土壤、植被313.2 社会经济情况333.2.1 行政区划与人口333.2.2 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333.2.3 农村经济状况353.2.4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363.3 水土流失状况363.3.1 水土流失及防治情况363.3.2 水土流失成因373.3.3 水土流
3、失危害383.4 水土流失防治情况393.4.1 水土保持现状393.4.2 管理机构393.4.3 主要经验和存在问题393.5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404工程总体布置424.1 土地利用调整424.1.1 土地利用调整原则424.1.2 土地利用变化424.2 工程总体布置444.2.1 工程布置原则444.2.2 工程总体布置445工程设计465.1 工程措施465.1.1 坡改梯工程465.1.2 沟壑治理工程495.1.3 型拦蓄引排工程535.2 林草措施565.2.1 设计原则565.2.2 水保林造林设计565.2.3 措施统计585.3 封育措施585.3.1 设计原则585.3
4、.2 封禁治理设计585.3.3 措施统计605.4 保土耕作措施615.4.1 设计原则615.4.2 保土耕作设计615.4.3 措施统计625.5 措施数量汇总626旅工组织设计646.1 工程量646.2 施工条件656.2.1 自然条件656.2.2 技术供应条件656.2.3 交通运输条件666.3 施工工艺和方法666.3.1 坡改梯工程666.3.2 沟壑治理工程686.3.3 小型水利工程696.3.4 草措施施工726.4 施工总布置726.4.1 总体布置分区726.4.2 施工占地726.5 施工总进度737水土保持监漏757.1 监测内容757.1.1 监测任务757
5、.1.2 监测内容和指标757.2 监测方法767.2.1 监测方法767.2.2 监测人员与机构778技术支持788.1 技术支持方案788.2 技术培训788.2.1 技术培训内容788.2.2 培训方式和计划788.3 技术推广799工程管理809.1 工程建设管理809.1.1 管理机构809.1.2 理制度809.1.3 建设管理829.2 工程运行管理839.2.1 管理机构839.2.2 管理制度839.2.3 预防监督措施8410工程招投标8610.1 招标依据8610.2 招标范围8610.3 招标组织形式8610.4 招标方式8610.5 招标初步方案8710.5.1 标段
6、划分及发包数量8710.5.2 工期要求8710.5.3 招标文件编制依据8710.6 资质要求8711设计概算和资金筹措8811.1 编制说明8811.1.1 工程概况8811.1.2 编制原则和依据8811.1.3 础资料8911.1.4 建筑安装工程单价9011.1.5 独立费用9111.1.6 预备费9111.1.7 资金筹措911L2概算表9212效益分析10512.1 经济效益10512.1.1 计算依据及方法10512.1.2 效益计第10512.2 生态效益10612.2.1 蓄水保土效益10612.2.2 生态效益10712.3 社会效益10712.4 经济评价10712.4
7、.1 基本依据与方法10712.4.2 主要指标10812.4.3 费用计算1081244评价结果10812.5 评价结论1081综合说明1.1 工程概况1.1.1 项目基本情况巴塘县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南部,巴楚河中下游,金沙江中上游。巴塘县地处高原的高山峡谷,岩层复杂,成土母质成份多样,垂宜地带性明显,真土壤多为物理化物,侦地粗统,岩石磷块多。巴塘县坡地占绝对优势,平地很少,森林覆盖率仅为9乐水土流失区域灌草郁闭度也不足70%,且大多数坡地的坡度在35以上,造成不同的面蚀,面蚀量约占全县水土流失的45乐由于巴塘县处于金沙江中上游,属于长江源头流域,金沙江流经县境188.2km,
8、县境内山势陡峭,沟壑纵横,峡谷深切,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峡谷在原来的基础上密度不断增大,向金沙江的输沙量逐年增加I,危及长江下游的生态和安全。根据巴塘县水土流失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定本次水土保持设计范围为巴塘县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甲英乡绒塔顶沟,绒塔顶沟水土流失面积18.80km2.甲英乡绒塔顶沟位于巴塘县北部、雅哇区的西北面。东与莫多乡连界,南与拉哇乡相连,西与西藏的贡觉县和芒康县隔金沙江相望,北与白玉县接壤。甲英乡绒塔顶沟水土流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耕地表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地力减退;沟墓冲刷严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保护工作难度加大,使生态环境更加脆弱,洪旱灾害频发。严重的水土流失,
9、己成为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为了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工程区内生态、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是可行的,也是极其必要的。1.1.2 设计工作简况2013年12月,受巴塘县水务局委托,淮安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开始本工程的勘察设计工作。在进行了详细的外业调杳,听取了工程区内群众的意见,根据现场踏勘及到有关部门调查收集了项目地区的自然、社会环境及水土流失现状的基础资料,并于2014年2月完成了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甲英乡绒塔顶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在本工程设计过程中,得到甘孜州水务局
10、、巴塘县水务局等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1.2 工程建设目标1)治理水土流失目标到工程实施期末,甲英乡绒塔顶沟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44匕成治理程度达到71.49%,水土流失得到了基本治理。工程区内侵蚀模数由治理前的3220km2.a降为2150tkm2.a,土壤侵蚀量由治理前的6.05万I降为1.15万I,减沙4.90万t,减沙效益达到80.96%。2)改善生态环境目标工程区治理后植被覆虚度比治理前提高L79%,林草面积达到宜林宜草面积的81%,综合治理措施保存率达到80%以上。3)发展农村经济目标通过项目实施,治理了水土流失,有效的恢复了自然植被,减轻水土流失,改善当
11、地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工程区内生态、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农业人均纯收入比当地平均水平增长30$以上。1.3 工程区基本情况1.3.1 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巴塘县位于四川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金沙江中游东岸的川、滇、藏三省(区)结合部:地跨东经9857.53”至9944.21,脩2929”至3037.50”,东与理塘、乡城两县接壤,南与得荣县毗邻,西以金沙江中心与西藏的贡觉、芒康县和云南的德钦县相望,北与白玉县相连。全县幅员面积7852km辖5个片区、19个乡(镇),123个行政村、207个自然村。总人口5.14万人。县治夏邛镇,海拔2580m,距州府康定480km,距省会成都850km。工程区甲
12、英乡绒塔顶沟位于巴塘县北部、雅哇区的西北面,距离巴塘县城20km。东与莫多乡连界,南与拉哇乡相连,西与西藏的贡觉县和芒康县隔金沙江相望,北与白玉县接壤。2)地形地貌巴塘地处横断山脉北端金沙江中游东岸的河谷地带,其地形随金沙江走向由北向南倾斜,并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之状;其地势走向在昌波河口以上为北东南西向,在昌波河口以下为北南向。境内地貌属“川西高山、高原区”中的“金沙江东岸极高山亚区”,按其特征分为北部极山区,中南部高山峡谷区和中东部半高山、山原区。3)水文气象巴塘所处的地理纬度,应属于亚热带气候,但由于地处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受其复杂多样地貌类型的影响气候的垂克变化十分明显。巴塘属
13、于干燥型大陆性气候区,主要受高空西风南支气流、西南印度洋季风和东南太平洋季风等天气系统的影响。据巴塘县气象站(诲拔高程260Om)多年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2.6C,年温差15.9-C,极端最高气温37.6C,极端最低气温T2.8P:多年平均相对湿度46%;多年平均降水量4683mm,其中69月雨量占年雨量的84$;多年平均蒸发量2086.6mm,其中3-7月较大,约占年蒸发量的54%;多年平均风速1.2ms,最大风速15.3ms,相应风向NNW.4)径流工程区径流主要由降水形成,其次为高山冰川融雪水及地卜.水补给。径流的年内变化及地区分布,与降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根据巴楚河桃园子水文
14、站插补后的长系列径流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径流深531.6mo色巴沟集雨面积21kn多年平均径流量1116万m3.多年平均流量0.35Wso径流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610月,多年平均流量0.595m3s,占全年径流量的70.5%,特别集中在69月,多年平均流量0.638m3s,占全年径流量的60.2%,124月多年平均流f0.152m3s,仅占全年径流星的17.8%。径流年际变化相对稳定,最大、最小年平均流量分别为0.501ns(1987年)和0.188nPs(1971年),分别是多年平均流量1.82m2s的1.42倍和0.53倍。5)洪水设计工程区属于暴雨强度较小的区域,暴雨主要受西南暖湿气
15、流影响,多集中在69月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单次暴雨过程一般短于一天,暴雨笼罩面积较小,主要为局部暴雨,暴雨强度不大。设计工程区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洪水出现的时间与暴雨对应,年最大洪水一般发生在6-9月,洪水过程多为单峰,具有山区性河流陡涨陡落、峰型尖瘦的特点。分期洪水成果见表1-1。表IT分期洪水成果表工程区位置F(km2)l.(ka)J(%)色巴沟219.41213绒塔丁贡沟7.226.29202绒塔族移民新村建沟0.51.66343绒塔顶移民新村2*沟0.331.69425绒塔顶移民新村3*沟0.301.75442绒塔族移民新村4#沟0,251.724446)土壤、植被根据巴塘县土壤普查
16、结果,全县土壤土类9个,亚类13个,土屈15个和土种35个(不含变种)。按植被分区,在海拔2200280Om地带,为干早河谷灌丛带,灌草的郁闭度约为0.38;2800290Om地带,有落叶、阔叶灌丛和稀树灌丛林带,其郁闭度约为0.52;在海拔2900330Om地带,有针叶、阔叶混交林带,其郁闭度0.6;在海拔3300420Om地带,有亚高山针叶林带,其郁闭度约为0.55;在海拔420040Om地带,有高山疏林灌丛,其郁密度约为0.2;在海拔45004800m地带为高山草甸带:海拔480Om以上地带属于流石滩植被带:活立木蓄积量(材积量)20207206m3;产柴量IolO36.03n?o1.3
17、.2 社会经济情况1)行政区划与人口巴塘县辖5区、1镇、18乡、74个行政村、198个村民小组、280个自然村。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县总人数9355户43814人,其中藏族41825人,占总人口的95.46%;农业人口为38107人,占总人口的87%,非农业人口为5370人,占总人口的13%。工程区绒塔顶沟属甲英乡所辖,共涉及该乡的雅哇村和绒塔顶移民新村2个行政村,村内总人口500人,由于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使得劳动力减少,约为250人。2) 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工程区甲英乡绒塔顶沟面积18.80km2,其中耕地面积0.91k11占4.86机林地面积12.19kn占64.
18、83%:草地面积2.92卜皿,占15.55%:荒山荒坡面积L43knW,占7.62%;水域面积0.85匕*占4.53乐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0.17匕*占0.88%;交通运输用地面积O.32knA占1.71圾绒塔顶沟水土流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耕地表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地力减退;沟型冲刷严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保护工作难度加大,使生态环境更加脆弱,洪旱灾害频发。由于该工程区经济基础薄弱,对治理措施投入不足,现有的治理措施规模小,而且得不到有效的维护,植被覆蛊率低,基本农田少,造成越垦越贫,水土流失严重。3)农村经济情况甲英乡全乡人口902人,农业人口891人,占总人口98.78%,非农
19、业人Mll人,占总人口的L22%。农业劳动力657人,农业人口密度为3.01人/km?,农业人均耕地L73亩/人,粮食总产10.3万kg,粮食亩产270kg亩,农业人均产粮117kg人。工程区绒塔顶沟属甲英乡所辖,共涉及该乡的雅哇村和绒塔顶移民新村2个行政村,村内总人口500人,由于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使得劳动力减少,约为250人。该区农村经济主要来源于农副业和牧业,农业总产值为28.55万元,人均纯收入为571元/人。1.3.3 水土流失状况根据全国第二次摇感技术资料,结合实地调查勾绘,绒塔顶沟现有水土流失面积18.80km2,其中轻度流失面积3.72kn占19.79%,中度流失面积
20、6.65k11占35.37*,强烈流失面积3.58k11占19.04%,极强烈流失面积2.94kn占15.64乐剧烈流失面积L91km2,占10.16筑土壤侵蚀模数3220tkm2.a,年土壤侵蚀总量为6.05万1。1.3.4 水土流失防治情况D水土保持现状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水土保持工作对全县来说十分重要。在县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全县各相关部门大力配合,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尤其是在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全县结合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人草畜三配套等工程,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多方面入手,采取了一系列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保土耕作措施,使全
21、县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2)主要经验和存在问题通过多年水土保持工作,全县还积累了一些重要的经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放手发动群众,加强宣传教育:加强植被建设,保持生态平稳:因地制宜,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农业坚持保土耕作措施:加强执法,依法办事。由于巴墉县地处偏僻,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问题十分突出,水土流失形势严峻,治理速度跟不上社会发展。目前全县每年进行治理的面积均不足IOkm2,治理速度缓慢,且成效极不显著。投资严重不足,全县地域辽阔,水土流失形势严峻,治理速度跟不上社会发展。13.5项目建设行性水土流失不仅造成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而且农耕地养分流失,农业产量低而不稳,森林资源减少,生态环
22、境脆弱,人口、资源、环境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影响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改善该地区的环境,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节约耕地,加速县域经济发展,为山区退耕还林还草的后续产业发展创造条件。加快该区发展,是实现全县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要求,也是全县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1.4 工程设计1.4.1 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总体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D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综合治理开发。根据工程区自然条件,水土流失危害程度、设防要求、生产力发展方向、人口密度和土地利用结构、科学地布设植物措施及各项工程措施,合理确定各项措施的比例,形成综合治理开发体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巴塘县 甲英乡绒 塔顶 水土流失 综合治理 工程 可行性研究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71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