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三年级4200字.docx
《浙教版三年级42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三年级4200字.docx(13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浙教版三年级4200字浙教版三年级农产品的家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衢州市衢师二附小龚虹君徐春芳活动目标:1、了解农产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体验农民付出的劳动与智慧。2、了解农药对人体的危害,随机渗透环保意识。3、知道食用绿色食品的好处,认识绿色食品的标志。4、了解家乡的特色农产品,培养孩子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知道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孩子热爱农村、珍惜农民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设计调查表,搜集相关资料,制作教学课件。学生准备:开展课前调查并了解衢州的特色农产品。活动方案设计:学生背景:本课的对象是九华的学生,他们生活在农村,对当地的生活、农产品等都非常熟悉。桔子是
2、那里的特产,也是人们的主要经济来源。活动一:桔子的“旅行”1、猜礼物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神秘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摸一摸、猜一猜。(几个桔子)2、了解种桔子的情况你们家种了多少桔子,一年能丰收多少斤?3、桔子的“美容”(1)前段时间正是桔子丰收的时节,采摘下来的桔子还要怎么处理呢?为什么要这样做?(2)你包过桔子吗?上来试一试吧。(每大组选一位学生上台包桔子比赛,同组学生为他们加油)小采访:你包桔子好熟练呀,是不是经常在家包呀?包桔子辛苦吗?你家包桔子花了多少时间?看来包桔子也是一项非常辛苦的事情呀!(3)你们家是这样对桔子进行“美容”的,老师带来一段录像,看看他们又是怎么
3、做的呢?(播放录像)解说:这一箱箱的桔子被送进工厂,用机器进行选果,不合格的小桔子就掉进了洞里,留下大小均匀的桔子。挑选出来的桔子送上传输带,一个个欢蹦乱跳,经过打蜡后,更加容光焕发,再给它们贴上标签,穿上新衣,就可以去各大城市旅行喽!看了录像,你有什么想说的?是呀,勤劳的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机械化的挑选和包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样就不用那么辛苦了。4、桔子的“旅行”你家的桔子是怎样送出去旅行的呢?你们九华的道路发生了哪些燮化?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卖桔子的方法更多了。(播放图片:利用网络销售)你知道这样有什么好处?5、桔子的作用卖了桔子后,爸妈能拿到大笔大笔的钱,可开心啦!你们家用这
4、些钱做些什么?交学费、买家电、造房子(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进行板书:生活富裕、经济发达)你还想用这些钱买什么?小结:是呀,小小的桔子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带来了生活的富裕,带来了无限的希望!它带动了经济的发达,道路的建设,让我们的九华走上了现代化农村的道路,桔子的功劳可真小啊!(板画:桔子)活动二:农药化肥危害知多少1 .创设情境:今天我尝过九华的桔子,真好吃。想不想让你们家的桔子去更多的地方旅行,甚至漂洋过海去国外呢?你想让你家的桔子去明6?好样的,我们要赚回大把的美元、欧元,让外国人对我们赞不绝口。是呀,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可好几次我们的桔子即将送出国门的时候却被检测出不合格,这是怎么回
5、事呢?2、了解农药化肥残留的危害。是呀,农民使用农药化肥会有一部分残留在农产品上。对桔子是这样,对其它的农产品也是这样,人食用这样的农产品就有可能中毒。你身边发生过这样的事吗?(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身边发生的真实案例)老师也看到这么一组数据,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触目惊心的数字告诉我们什么?3.了解有机肥的作用通过阅读课本,了解使用有机肥的好处,讨论哪些是有机肥。活动三:绿色食品大盘点要是你们的父母在管理的过程中,能少用农药,多用有机肥,那丰收的桔子肯定能贴上绿色食品的标签,去国内外旅行了。看,这就是绿色食品的标志,像什么?1 .认识绿色食品标志。2 .想知道怎样的食品才能贴上这个标签吗?赶快打
6、开书本看一看吧!3 .让我们来个小评判大挑战吧,看看哪些小朋友对绿色食品知道的最多。4 .小朋友们,以后在挑选食品时一定要认准“绿色食品”的标志哦!我们身边的绿色食品可多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展示儿种绿色食品)活动四:小小推销员1 .其实农民生活离不开农产品,农村的发展也离不开农产品,你知道我们家乡还有哪些有名的农产品呢?四人小组合作,写在宣传卡的反面,比一比哪个小组写的最多。2 .是呀,我们衢州的发展离不开这些农产品,要是它们能旅行的更远,那我们衢州就能发展的更快。你们都是衢州的小主人,想让我们家乡的桔子旅行的更远吗,让我们都来做小宣传员,给家乡的农产品写一两句广告语吧!(小组汇报,板
7、贴宣传卡,教师分发小礼物)小结:小朋友们出色的宣传就像给这些农产品插上了一对飞翔的翅膀,相信它们会越飞越远,带动我们衢州的经济飞速发展!(板画:给桔子加上一对飞翔的翅膀)活动五:品尝农产品请小朋友们打开老师送给你们的礼物,让我们一起来品尝咱们家乡的农产品!实践反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在教学中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如果我们还用有限的课本内容作为唯一的教学资源来教育我们的学生,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就会大大降低。因此,我们必须用活教材,深入研究教材,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有效提高品德课教学效果。下面我就结合本节课的活动开展谈几点感受:一、活用教材,大胆尝试这节课的对象是九华
8、中心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生活非常熟悉。桔子是九华的特产,是孩子们最熟悉的农产品之一,是九华人民的经济命脉,是孩子们的骄傲。他们经常帮助父母采摘桔子,包装桔子,大致了解桔子的“旅行”过程。并且知道家里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桔子,能感受到它给家庭、家乡带来的好处。那么如何才能利用好这一资源,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呢?于是,我把了解农村的发展历史放在第一课时,笫二课时着重围绕课本中“柚的旅行”展开教学活动,并针对当地盛产桔子的有利资源,对教材进行相应的处理,把它改为“桔子的旅行”,这样就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在这一活动中,我着重引导学生了解桔子的包装、运输过程,感知它
9、给家乡带来的一系列好处与变化,以点带面,让学生意识到农业生产可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农村道路建设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在谈论桔子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绿色食品并了解农药化肥的危害。这样整节课就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以“桔子”为核心,辐射出各种活动,形成一个浑然的整体。实践证明,我依托当地资源进行的教材处理,深受学生喜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二、资源整合,合理利用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应该源于生活、富含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源于生活、富含生活”指的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关注和反映儿童的真实生活,从儿童日常生活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或典型意义的事例,进行加工,以富有浓
10、厚的生活气息的生活主题、范例或者“生活图景”的形式呈现。学生的生活是鲜活有效的课程资源,教学中,我选择了学生格外熟悉的桔子为活动纽带,开展包桔、赞桔等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上课伊始,通过猜礼物给大家带来神秘感,当学生在课堂上面对熟悉的桔子时,喜笑颜开,纷纷汇报自家桔子的收成。有的学生家里桔子堆了两间房,有的居然堆了四间房,学生的喜悦和自豪溢于言表。在包桔子比赛时,大家争先恐后,台上的学生动作麻利,下面的学生激烈呐喊,气氛异常火热,最快的学生五秒就包好了一个,最慢的也就花了十几秒。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目的不是单纯地展示生活场景,不能只停留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上,教学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11、引导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指的是,它呈现的不仅是一种“生活图景”,更应该是一种“美好的生活图景”,或者说“富含价值的生活图景”,即经过“重构的、体现教育意图的、有教育意义的、能够发挥价值教化作用的和引导儿童创造与发展美好生活的生活”图景”。我利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的机械化挑选包装桔子、利用网络推销桔子,这些课程资源无不在启发学生思考:人们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工作,获得了更大的成功,同时为家乡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学生从而产生对家乡人的敬佩之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要和他们一样去建设家乡的奋进之情。并通过写广告词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才华与热情,孩子们质朴而不乏精彩的广告词把课堂推向了新的
12、高潮,并赢得了在场听课教师的阵阵掌声。下面是孩子们写的几首小儿歌:A、衢州农产品品种多,绿色食品真不少。如果想和衢州比,那是做梦都别想。B、九华的桔子个个黄,大的小的不一样,衢州的桔子各地游。C、九华九华风景好,生产的桔子真是甜!欢迎你来到九华,尝尝桔子妙啊妙!回顾整节课,其中“农药化肥危害之多少”这一活动的开展不够理想,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未能达到我预设的活动目标。仔细分析,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因为在农村,使用农药和化肥是很平常的,他们尚不清楚这样有何危害,可见,在教学中还需搜集一些关于农药、化肥危害的资料,让学生通过阅读,得到心灵的震撼,并让他们当好“小话筒”,回家进行宣传。三、城乡互
13、补,各显千秋这节课是在桔子之乡的农村上的,活动特色就是以“桔子的旅行带动系列活动。要是把这节课放在城市学校上,那活动的形式和重点自然要有所改变。城里孩子只是难得去农村时见过桔子的包装和运输,但并不能很深切地体会到桔子给人们的带来的种种好处。但城里孩子的知识面广,接受信息的渠道多,知道许多关于农产品的知识,因此就可以把活动重点放在“夸家乡的农产品上。通过此次下乡上课,让我深深体会到开发符合学生实际的课程资源是多么重要。在今后的品德课中,针对不同的内容,把城乡资源进行有效地结合,取长补短,定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有关城市生活的内容时,教师可拍摄一些相关的录像,播放给农村学生看,让他们有所了解
14、,增长见识。当给城市孩子教学有关农村题材的内容时,事先就需要布置他们进行相应的调查,或利用适当时间下乡体验。总之,教师要开动脑筋,充分开发和运用身边的资源,让品德课更深入生活,更深入人心。当然,品德课程资源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丰富的资源,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第二篇:浙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24300字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15、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二、教材分析:第一单元话说社区本单元体现的课标的内容标准(1)体验公共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知道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能够自觉爱护公用设施。(2)观察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尊重并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3)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4)知道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体会社会对残障等弱势人群的关怀。第二单元生我养我的地方本单元体现的课标的内容标准(1)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
16、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2)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一些常用的通信方法,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我是中国人)(3)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4)了解家乡的优秀人物,向他们学习。(5)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一些问题。第三单元东西南北中本单元体现的课标的内容标准(1)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2)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第四单元人类共
17、同的家园本单元体现的课标的内容标准1、知道世界的海陆分布及主要地形等基本常识。2、简要了解一些人类的文明遗产,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3、比较一些国家、地区、民族不同的生活习俗、传统节日、服饰、建筑、饮食等状况,了解多种文化的差异性和丰富性,对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创造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4、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技要为人类造福。崇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第一单元:目标要求:1、认知目标:让学生认识社区,了解社区的情况。知道社区里各种设施的所在位置,了解它们的作用。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社区的思想感情。3、行为目标:通过访谈、调查等方法搜集自己
18、社区变化的资料,感受社区日新月异的变化。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社区的概况,知道各种设施的所在位置,了解它们的作用。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社区的思想感情。第二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社区中正在开展的各项活动。2、积极参加社区中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合作。3、了解志愿者活动的积极意义,鼓励学生加入志愿者的行列,成为公益事业的热心人。教学重难点:1、重点:积极参与社区中的各项活动,加入志愿者的行列,成为小小志愿者。2、难点:在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合作;成为公益事业的热心人。第三单元:目的要求:1 .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版图,知道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个幅员辽阔的国家。2 .知道
19、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能通过活动按照要求说出一些行政区的名称,指出它们在地图上相应的位置。3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2 .了解我国的行政区设置包括台湾在内,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的数量和名称。掌握首都、家乡所在省份的名称和所处的位置。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难点: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寓知识于趣味学习活动之中,重过程的展开和有效。第四单元: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知道地球是个球体,它的表面是陆地和海洋,地球上的面貌多姿多彩;初步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位置及面积大小。2 .行为、情感目标:激发学生
20、对勇于探索、敢于冒险的勇士的敬意和对地球的热爱。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面积位置及主要地形。难点:激发学生对勇于探索的人类的敬意和热爱地球的情感,建立保护地球的观念。四、主要措施:1、充分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资源,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3、立足学校实际、社会社区环境,精心准备,指导学生开展好课内外教育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第一单元话说社区1社区一一我的大“家”目标要求:1、认知目标:让学生认识社区,了解社区的情况。知道社区里各
21、种设施的所在位置,了解它们的作用。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社区的思想感情。3、行为目标:通过访谈、调查等方法搜集自己社区变化的资料,感受社区日新月异的变化。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社区的概况,知道各种设施的所在位置,了解它们的作用。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社区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社区各种机构和设施的相关图片。2、有关农村社区的图片或录象带。3、有关国外社区的图片或资料。学生准备:1、搜集有关农村和国外社区的图片和资料。2、父辈小时候和自己以社区为背景的照片。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1、出示社区全景图,问:这是什么地方?请你用自己的话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个社区。2、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
22、区中。你对社区的理解是怎么样的?3、今天,我们就要走进社区,一起去看看社区,说说社区。出示课题社区我的大“家”二、我生活的社区。1、全班学习“我生活的社区”。2、在学习“我生活的社区”后,让学生每个人了解自己社区的名称、社区里的主要机构和单位等。三、认识社区的设施。1、在我们的社区里有许多公共设施,你能说出其中的一些设施吗?2、这些设施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3、小组讨论:社区设施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4、调查社区中的主要设施。第2课时一、出示某个社区的示意图,简介该社区的情况。学生可就该社区情况提问。想要进一步了解该社区的情况,我们可以怎么办?二、我们还调查了
23、自己所在社区的概况。1、小组交流。2、各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全班发言。3、其余同学可提问。4、说说自己的调查感受。三、你所在社区的辖区内哪几家单位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选最有特点的一家单位做具体介绍。四、刚才,我们介绍的都是城市的社区。农村也有自己的社区,我们再到农村去看看,呼吸一下那里的新鲜空气。1、看农村社区的录象或图片。2、说说你对农村社区的了解。3、谈谈你对农村社区建设的建议。五、不同的国家的社区有不同的特色。国外的社区建设相对来说较早,也比较完善。我们去感受一下那里的风土人情。1、看国外社区的录象或图片。2、我们很多同学带来了有关国外社区的介绍。我们来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你的资料是从哪里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教版 三年级 4200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66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