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学生版).docx
《专题01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1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学生版).docx(5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目录考点Ol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1考点0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14考点03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31(按住Ctrl,点击目录里的考点,可直接跳到对应考点)考点0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国32023年高考真题1. (2023年新课标卷)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这主要表现在()A.公共墓地出现B.农业的产生C.贫富分化加剧D.文字的使用2. (2023年山东卷)私有财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下列与陶器相关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私有财产已出现证据的是()A.遗址出土有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B.多人合葬墓随葬品有陶钵、
2、陶罐、骨器等C.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D.陶器上绘有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和动植物纹样3. (2023年湖南卷)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距今约6000年,是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城址内外发掘出大片房屋建筑遗迹,多座陶窑,以及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祭坛和古稻田。这说明()A,城市是最早出现的人类文明要素B.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C.古城先民已摆脱对渔猎采集的依赖D.遗址所处时代已迈入阶级社会门槛4. (2023年浙江卷1月)2019年7月,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列人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遗址代表了五千多年前中国史前稻作文化的伟大成就,也是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典范,实证了中华
3、五千年文明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下列关于良渚古城遗址的表述,正确的有()属于夏文化的遗存已有私有制产生的实证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A.B.C.D.5. (2023年湖北卷)象形文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创字时的生态环境、经济生活和思想观念等。下表是“农”字的演变历程,其创意是在树木众多的地方以蜃(蚌壳)制工具从事劳作。“农”字的创制可反映当时()商甲骨文周金文秦小篆现代楷书菌黄K%删背EnFiTl1读攒福事(11、装)A.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B.渔猎采集的劳动方式C.形神兼备的书画艺术D.原始农耕的生产状况6. (2023年浙江卷6月)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
4、布,多姿多彩。龙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广泛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等地区。该文化的代表器物是()A.黑陶B.彩绘陶器C.玉器D.骨器7. (2023年新课标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华文明在五千多年不间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融汇各地域文化的涓涓细流,内涵不断丰富,影响逐渐扩大,形成“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的气象。选择一个地域,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以具体史实阐述该地域对于中华文明发展的贡献。(要求:选择的地域与史实须相互吻合,表述清晰,观点正确)8. (2023年北京卷)黄河“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材料一中国古人通过祭祀表达对黄河的敬畏。据甲骨卜辞记载,殷
5、人每年多次举行黄河祭祀,以求雨、求丰年等。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诸侯也常常祭祀黄河,以结盟、立誓或祈求战争胜利等。材料二1903年邹容在革命军中写道:“沿万里长城,登昆仑,游扬子江上下,溯黄河,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1910年革命派民声杂志发表组诗爱之歌,其中黄河篇写道:“吾族受此河流赐,产出一部民族志。”1923年李大钊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中写道:“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1937年国共两党代表在黄河边同祭黄帝,毛泽东亲撰祭文,“胄衍祀绵,岳峨河浩”“民族阵线,救国良方”。1938年民族诗坛发表诗歌黄河,诗中写道:“黄河!你这中华国族的母亲,现在你再也不能安睡,东方吹
6、动了号角,杀声点变了天地。”1939年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歌声激起热烈反响,迅速传唱到各根据地和抗日前线。阅C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中国古代重视祭祀黄河的原因。(2)20世纪上半叶,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其时代内涵不断丰富。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予以说明。2022年高考真题1. (2022年天津卷)考古研究表明,在今渤海至泰山之间的海岱地区出土了具有代表性的鬻、辄等陶质酒器,这种器型的酒器后来也出现在五帝后期中原地区文化遗址中。这可用于说明()A.良渚文化的传承B.红山文化的传承C.龙山文化的传承D.巴蜀文化的传承2. (2022年北京卷)近年,考古
7、工作者在江西国字山发现了战国中期的大型墓葬。该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时又有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此考古发现()A.印证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B.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C.证明中频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D.说明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3. (2022年广东卷)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材料结论A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出土商朝的青铜器商朝的统治范围到达内蒙古地区B山西晋国都邑遗址出土春秋早期的铁器残片春秋早期已经使用铁器C湖北大冶铜矿冶遗址出土东周时代的陶片大冶铜矿的开采时间不早于东周D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
8、上铁链(箭头)秦朝军队主要使用铁制兵器唯2021年高考真题1. (2021年重庆卷)西周、春秋时期的“家”,多为一个政治单位,与国对称,即孟子所谓“千乘之国”“百乘之家”;战国至秦汉时期,“家”成为一个社会生产、生活单位,即史书中所谓“编户”“齐民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瓦解B.法家思想的发展C.宗法制的建立D.儒家思想的影响2. (2021年辽宁卷)如图为浙江杭州严家桥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约4000年的双钱结藤编残件图。它体现了A.历史传承与民族认同的统一B.社会组织的复杂C.劳动技能与艺术审美的结合D.等级秩序的确立3. (2021年浙江卷6月)翻检西周史,周王朝的最高首
9、领称“王”,周王发表诰命时用“王曰,或“王若曰”。周王又称天子”,被视为天之元子,受天之命以君临人间。这反映出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神权与王权的结合B.嫡庶子孙为天下大宗C.“天下为公”D.啷”“国”并行4. (2021年广东卷)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这说明西周时期A.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B.各诸侯国维护周礼C.宗法制度分崩离析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A.天子权威不断强化5. (2021年湖南卷)有学者对诗经风、雅、颂的时代与内容进行考察,其发现如表所示,据此可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多数诗篇的形成时代整体上对“天”的态度周颂西
10、周初年颂天大雅西周中期至西周晚期疑天小雅西周晚期至东周初年骂天国风西周末年至春秋中叶不理天B.天道观持续衰落C.人文意识逐渐增强D.人性论走向成熟6. (2021年全国乙卷)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7. (2021年浙江卷11月)周王将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封国成为王朝的屏障。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A.周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诸侯在封国
11、享有世袭统治权C.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D.维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统治2020年高考真题1. (2020年海南卷)如图是从汉至明的服饰示意图,所体现的阶层特征表明了汉唐宋元明上劳动者中官吏下贵族妇女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B.礼制对中国服饰的深远影响C.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的历史变迁D.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 (2020年江苏卷)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有犁、帮、斧、铲、镰等,种类较为齐全。某些类型的农具还是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这反映出()A.青铜农具最早出现于江西新干B.成套青铜农具有利于精耕细
12、作C.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D.全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3. (2020年天津卷)井田制下,村社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这意味着私田A.可以进行交易买卖B.收获全部上缴国家C.属于小农经济范畴D.所有权归国家所有4. (2020年全国11卷)据史书记载,角抵(摔跤)“盖杂技乐也,巴俞(渝)戏、鱼龙蔓延(百戏节目)之属也秦二世曾在宫中欣赏。汉武帝在长安举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角抵表演,长安百姓“三百里内皆观”,他也曾用角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据此可知,当时角抵A.促进了川剧艺术的发展B.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13、C.推动了丝路文化的交流D.源于民间的劳作技能5. (2020年浙江卷1月)诗经大雅祭祀乐歌有谓:“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文王陟(升)降,在帝左右。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诗文形象地反映了西周的政治风格。下列选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神权与王权结合“传贤”演化为“传子”以旧邦维护政治联系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A.B.C.D.唯2019年高考真题1. (2019年江苏卷)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A,井田制度松动B.世袭制度解体C.抑商政
14、策弱化D.礼乐制度崩坏2. (2019年天津卷)中国很多地区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它们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图片中的两件青铜器出土于同一地点,该地点位于地图中A.B.C.D.3. (2oi9年全国m卷)“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4. (2019年全国I卷)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5. (2019年浙江卷4月)研究公元前11世
15、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史,史家选择了一些关键词进行分析,如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孔子、孟子、荀子等。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与之相符的是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A.B.C.D.6. (2019年江苏卷)对于邈远的夏朝历史奥秘,需要以多种史料进行探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这部中国史的着眼点在社会组织的变迁,思想和文物的创辟,以及伟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动。这些项目要到有文字记录传后的时代才可得确考本书即以商朝为出发点,然后回顾其前有传说可稽的四五百年在后人关于夏朝的一切传说和追
16、记中,我们(所)能抽出比较可信的事实。张荫麟中国史纲(1941年)材料二我们如果不自满于神话与传说,那只有求助于考古学之地下发掘的证据,现在虽因为材料缺乏、考订困难,还没有明确的论断,可与古代的记载互证我们今后研究古史,不必断龊于文字记载的争辩,而只有从事于考古学而努力于地下发掘之一条大道。周予同开明本国史教本(1931年)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史纲不以夏朝作为“出发点”的原因,指出该书探索夏朝历史所依据的史料。(2)二里头文化的探索有利于减少夏史研究”断断于文字记载的争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里头遗址的科学发掘,最早得益于谁主持的什么考古活动,并列举二里头考古发现的政治建筑和生
17、产活动遗址。(3)据材料二,指出探索夏朝历史奥秘应遵循的最重要路径,并分析其原因。2018年高考真题1.(2018年海南卷)下列汉字字体中,得名缘于书写材质的是A.隶书B.金文C.小篆D.草书2. (2018年浙江卷U月)中国古代自西周开始,就大体延续着以“谥号”臧否(褒贬)人物的传统。以西周后期引起“国人暴动的周厉王谥“厉”(杀戮无辜)为例,有学者从近出清华简入手,认为多重文献所见未发现可以颠覆传统旧说的新史料,从理论上讲,在给周厉王议定谥号的时候,当时人们知道并掌握的事实一定不比今人少。厉王所为已严重突破国家伦理的基本底线,无需恢复名誉:有学者认为,对厉王的褒贬仅以厉字了之有失公允,提出应
18、换个角度重新评价。由此出发,对待历史人物评价A.应当坚持道德评价为先、价值判断跟进的原则B.宜遵行尊重古人的认识,即是对历史尊重的原则C.古人的评价未必科学,新说的建立一定要用材料说话D.需要立足现实穿越历史,按照逻辑规律进行时空思辨3. (2018年浙江卷U月)文献史料述及西周的土地制度,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以及“有天子存,则诸侯不得专地也”的记载。这反映了A.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B.土地实际上为周王占有C.诸侯贵族将公田据为己有D.井田制下地权合一的现象4. (2018年全国II卷)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
19、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己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5. (2018年浙江卷4月)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6. (2018年海南卷)材料孔子认为,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荡,极力主张“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重建社
20、会秩序。孔子曾把重建礼乐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J他一度入仕为官,以求实现其治国理想。他还提倡“学而优则仕”,其弟子亦多有入仕者。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成为完美的人,必须用礼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个人“不学礼,无以立“,在言行上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摘编自王钧林中国儒学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关于礼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关于礼的主张。疆2017年高考真题1. (2017年江苏卷)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据此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A.礼
21、器B.农具C.食具D.兵器2. (2017年上海卷)早期先民的集体记忆是研究远古社会的重要依据,通常被称为A.神话传说B.考古遗存C.实物资料D.文字实录3. (2017年上海卷)史学家虽未发现夏朝考古的直接证据,但发现了与其时间地点最吻合的遗址,它是A.姜寨遗址B.赛泽遗址C.二里头遗址D.殷墟遗址4. (2017年浙江卷U月)古代有学者论及中国早期国家的的政治制度,谓:“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这反映了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最高执政集团权力的高度集中C.血缘关系亲疏不再作为权力分配依据D.政治权力的分配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5. (2017年浙江卷4月)中国农业从远古洪荒
22、走来,经历了“刀耕火种、牛耕铁犁等阶段。下列选项中属于“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有石斧楼车骨镰曲柄锄A.B.C.D.6. (2017年浙江卷4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缗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材料二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诗经周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01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学生版 专题 01 中华文明 起源 秦汉 统一 民族 封建 国家 建立 巩固 学生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45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