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教与国人审美趣味初探.docx
《关于道教与国人审美趣味初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道教与国人审美趣味初探.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道教与国人审美趣味初探摘要:道教对艺术审美领域有着很深的影响。道教思想,既指导着艺术创作,也对艺术美的评价标准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旨在截取魏晋、唐、元、明几个时代片段,领悟中国人特有的审美心理与道教思想融汇而来的美学品格。再现道教在国人心目中的特有魅力。关键词:道教审美心理美学品格一、道气淋漓:魏晋名士一潇洒俊逸的人格美道教的影响早期可以追溯到魏晋。魏晋名士多为玄学家,又是道徒。他们架炉炼丹,访神问仙。不论是平常生活还是文学作品,都体现出一股仙气。正如刘勰载“正始明道,诗杂仙心”,可见当时道教思想与文学创作已有了初步结合。魏晋名士的重要活动一人物品藻,更鲜明地体现了道教思想对时人审
2、美心理的影响,反映出道教人格美的基本要求和准则。所谓魏晋风度,在人的觉醒中最受关注的是人的内在气质之美。魏晋名士最看重人的风神,风度。其这种评价标准的形成,是人自我意识的自觉和觉醒,它表明魏晋士大夫要打破汉代以来的纲常名教的束缚,冲击那种以政治伦理道德评定人的限制,而从审美的角度肯定人生,肯定人的尊严和美。其文化源于道教,即“命不在天,在我”的主动与昂扬。此时,人物外在的仪容、举止、风度是人物品藻不可忽视的。如王右军对杜弘治的赞叹“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J。虚幻的神仙形象构筑起了现实生活中人格美的评价标准,给世人带来了兴奋与喜悦。曹植名篇洛神赋就是把一个少男心目中的仙女写进瑰丽的文学世
3、界的典型,可见,世人按照虚验得出了一种异于儒家的人格范式。再者,人物品藻甚至是沟通现实审美与艺术审美的桥梁。“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茏其上”此刻的自然美有着独特的审美内涵,是现实的也是超现实的。二道神畅然:唐代诗文一神奇绚丽的境界美唐代是道教发展的鼎盛时期,对唐朝文学整体的美学风貌有着深刻的影响。唐代文人虽多有宦游经历,但是其范围多限于长安、洛阳这些大都市,他们没有机会去实现“行万里路”的个人梦想。而且唐诗人常与道徒唱和,或者本身就是道徒。因此道教思想自然地流露出来,形成了唐诗奇彩绚丽的美学境界。道教讲究“存思”修炼,把人们带入幻境之中,任人自由驰骋。道
4、教理论体系构造了众神狂欢的上天世界。云雾飘渺的海中仙山、花香四季的洞天福地,得益于道教丰富的题材。文人在诗作中创造新生活,寻求新乐园。道教对唐代美学风格的影响就可以从此类游仙、布虚之作中看出来。李白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道教徒诗人。龚自珍言“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仙、侠实三,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其斯以为白之真原也”李白的天才诗情,就来自于他的道教信仰和道徒生活。李白对道教浸染颇深,他不仅读道书、炼内丹,访仙踪,更重要的是其形成了“道仙”的人格品质,这就使他的诗歌有着道教徒式的飘逸与俊秀。他的洒脱与不拘、豪气与超迈,实际上是他对道教生活的顿悟与践行,他能够在作品中任意驱策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道教 国人 审美 趣味 初探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42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