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考模拟仿真卷(一)(解析版).docx
《联考模拟仿真卷(一)(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联考模拟仿真卷(一)(解析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联考模拟仿真卷(一)(解析版)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九省联考模拟仿真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材料一屠呦呦从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获得了新思路,提取出青蒿素,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古籍的惊人价值。对于古籍的界定有多种说法,其中较为通行的是:1911年以前、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采用中国传统的著作方式、具有中国传统装帧形式的书籍。古籍的类型除了大量的汉文古籍,还有丰富的民族文字古籍。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热的兴起,认识和了解古籍成为一种需求。古籍的价值是多重的。古籍的载体材料主要包括纸张、织
2、物和墨。这三种材料由于产生或制作的年代不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比如元代以前印书主要用麻纸、皮纸,明代以后大量用竹纸,通过载体材料体现出的文物价值显而易见。浩瀚的古代文献记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绵延不断的文明,为了解先人的政治、文化、制度、风俗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这就是古籍的文献价值。古籍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使用的材料以及制版、印刷中所体现出来的工艺都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人们看到一部古籍,往往还未翻阅,就已为其精美的外观和典雅的色调所征服。对文献研究者来说,文献价值是古籍的“皮二其他价值则是古籍的“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据中国古籍总目著录,存世古籍总量大约有20万种。其中一些珍贵的古籍具有很高的
3、文物价值、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些珍贵古籍不仅包括全本,还包括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的残本、散页等。元代及元代以前版印、抄写的古籍已万不存一,流传至今者是我国现存古籍中最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古籍非常稀有,很多作为文物被珍藏在图书馆,读者很难一睹其庐山真面目。(取材于李致忠、梁爱民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古籍的传承性保护是一种新兴的古籍保护理念。以往,古籍保护提倡原生性保护与再生性保护。原生性保护指保护古籍文物本身,可谓之“存形”;再生性保护指对古籍的影印、缩微复制和整理出版等,可谓之“移形不过,这两种方式主要解决古籍“藏”与“用”的问题,而古籍的“藏”与“用”长期局限在特定的机构与学者群体中,未能引
4、起普通大众的广泛注意。传承性保护则是利用各种更易于接受的方式将古籍推向大众,让古籍“活”起来,实现古籍从“藏”到“用”最后至“活”的飞跃。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这一飞跃提供了条件。人工智能处理古籍的过程大体包含四步:首先,将古籍扫描并处理成图像文件。其次,通过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将图像文件中的文字识别为计算机可处理的电子文本。再次,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所获取的文本进行基础性加工,包括自动断句、标点以及词语切分等。最后,识别并抽取文本中的专名(如人名、地名、书名)等概念与知识,为后续深入的古籍知识挖掘提供基础性支撑。目前,研究者引入序列标注模型,在计算机自动断句、标点、专名识别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好
5、的效果。所谓序列标注,即输入字符串,预测每个字符在该位置的专名属性以及是否在该位置断句。例如,输入“论语云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模型应预测为“(B-BOOk)(E-BOOK)S(B-PER)(E-PER)00S0000,其中,“B-B00K”表示书名开头的字,这里指“论”;“E-B00K表示书名结尾的字,这里指“语”;“S”表示其后应断句的字,这里对应“云”和第一个“礼Z”B-PER”表示人名开头的字,这里指管;E-PER”表示人名结尾的字,这里指“氏”;“0”表示不做任何操作。每一个字都对应一个或一组符号。研究者通过多种机器学习模型,训练计算机自动标注文本序列的能力,进而使其完成自动断句、标
6、点、专名识别等任务。模型预测的综合准确率均达到90%以上。由此,海量的典籍就可以转化为数字化、结构化的文本,从而降低普通人阅读古籍的难度,实现互联网环境下古籍的传承性保护。让古籍“活”起来的尝试还有很多。典籍里的中国等节目不断涌现,各地古籍存藏单位联合举办“中华传统晒书大会”,延续古人“曝书护书”的习俗,不仅晒古籍珍宝,也晒修复、装帧等相关技艺,有的还能让人现场体验。(取材于周余姣、胡韧奋等的相关文章)1 .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古籍的一项是()(3分)A.三国志史传散页(刊刻于明代,2018年发现于日内瓦图书馆)B.韩柳文研究法(林纾,1914年铅印本,研究韩愈、柳宗元古文的著作)C.秦妇吟
7、残卷(唐韦庄,1900年发现于敦煌藏经洞)D.春秋左传(明代刻本,记载春秋时期历史的史书)2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古籍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籍采用的纸张体现了古籍的文物价值。8 .中医古籍所记载的药方体现了文献价值。C.艺术价值不只包括古籍版印工艺的价值。D.古籍的其他价值都附着在其文献价值上。3 .根据材料二,模拟计算机对“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的序列标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苏子”应标为(B-PER)(E-PER)w0B. “愀然”应标为“0S”。C. “正襟”应标为“00”。D. “问客”应标为“S0”。4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正
8、确的一项是()(3分)A.改善古籍的收藏条件属于原生性保护,可以保护其文物价值。B.修补古籍的残损处属于再生性保护,意在保护其艺术价值。C.实现古籍从“藏”“用”到“活”,只能依靠人工智能技术。D.人工智能可以处理古籍,并能深入地挖掘出古籍蕴含的知识。5.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为什么要让古籍“活”起来。(6分)1. 案】1.B2. D3. D4. A5. 古籍具有文物、文献和艺术价值,属于文化遗产。一些具有很高价值的古籍因稀有而被珍藏在图书馆里,读者很难看到。原生性与再生性保护有一定局限,传承性保护可以将古籍推向大众。【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本核心概念的理解与把握,解题时首先
9、要找到对这一概念文本论述所在区间即相关句子,再认真阅读选项表述,认真与文本表述进行比对辨析,最后做出准确判断。(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并进行推断的能力。这类题选项往往是对原文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改动(或删或添或调或漏或拼),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点和论据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把握材料的观点;注意辨析四个选项,判断选项论据是不是都能够证明
10、题干所说的论点,也可以辨别哪一个论据与众不同,即可排除确定答案。(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观点杰度并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四个选项所涉及的内容或观点,并非直接出自文本,而是命题人依据文本所做的“推断”性表述,大多以前提与结论的方式组合,构成一个简单复句,形成假设关系、条件关系、因果关系、顺承关系。需要透彻地理解了文本的内涵,真正理解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才能正确地作出正误判断。注意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提取信息并归纳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精读深析,确定检索区间,然后分类整合,即按照一定标准对信息进行提取、压缩、合并或者删减、替换,保证信息的全面、准确、简练。概括时
11、,要提取精要,独立归纳。有的文章,虽然有概括力强的语句,但与试题要求归纳的角度不一致,这时,就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要注意防止要点遗漏。1 .本题作答由材料一第一段“对于古籍的界定有多种说法,其中较为通行的是:1911年以前、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采用中国传统的著作方式、具有中国传统装帧形式的书籍”可知,ACD均属于古籍,B不属于古籍。故答案为:Bo2 .D项“古籍的其他价值都附着在其文献价值上”推断错误,“古籍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使用的材料以及制版、印刷中所体现出来的工艺都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人们看到一
12、部古籍,往往还未翻阅,就已为其精美的外观和典雅的色调所征服。对文献研究者来说,文献价值是古籍的皮,其他价值则是古籍的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可见,选项丢了附加条件“对于文献研究者来说”,人们看到古籍时便可享受外在的审美艺术价值,不一定附着在文献价值上。故答案为:Do3 .D项“问客应标为SO标注错误。由“0表示不做任何操作”可知,“问”字处不用做任何操作;由S,表示其后应断句的字”可知,这里对应“客二可见“问客”应该标记为“OS”。故答案为:I)。4.B项“修补古籍的残损处属于再生性保护,意在保护其艺术价值”理解错误,原文信息是“古籍的传承性保护是一种新兴的古籍保护理念。以往,古籍保护提倡原
13、生性保护与再生性保护。原生性保护指保护古籍文物本身,可谓之存形;再生性保护指对古籍的影印、缩微复制和整理出版等,可谓之移形“据中国古籍总目著录,存世古籍总量大约有20万种。其中一些珍贵的古籍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些珍贵古籍不仅包括全本,还包括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的残本、散页等”,可见修补古籍的残损处属于原生性保护,不仅在于保护艺术价值,也包括文物、文献价值。C.“只能依靠人工智能技术”错,原文信息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这一飞跃提供了条件”“让古籍活起来的尝试还有很多。典籍里的中国等节目不断涌现,各地古籍存藏单位联合举办中华传统晒书大会,延续古人曝书护书的习俗,不仅晒古籍珍
14、宝,也晒修复、装帧等相关技艺,有的还能让人现场体验”,可见实现古籍从“藏”“用”到“活”,只能依靠人工智能技术这种表述过于绝对。D.“人工智能可以处理古籍,并能深入地挖掘出古籍蕴含的知识”错,原文信息是“人工智能处理古籍的过程大体包含四步最后,识别并抽取文本中的专名(如人名、地名、书名)等概念与知识,为后续深入的古籍知识挖掘提供基础性支撑,可见选项表述曲解文意。故答案为:Ao5 .本题作答需回归文本进行筛选提取整合分析:由“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热的兴起,认识和了解古籍成为一种需求。古籍的价值是多重的。比如元代以前印书主要用麻纸、皮纸,明代以后大量用竹纸,通过载体材料体现出的文物价值显而易见。浩
15、瀚的古代文献记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绵延不断的文明,为了解先人的政治、文化、制度、风俗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这就是古籍的文献价值。古籍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使用的材料以及制版、印刷中所体现出来的工艺都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据中国古籍总目著录,存世古籍总量大约有20万种。其中一些珍贵的古籍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些珍贵古籍不仅包括全本,还包括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的残本、散页等。元代及元代以前版印、抄写的古籍已万不存一,流传至今者是我国现存古籍中最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出答案:古籍具有文物、文献和艺术价值,属于文化遗产。由“这些古籍非常稀有,很多作为文物被珍藏在图书馆,读者很难一睹其庐山真面目
16、”得出答案:一些具有很高价值的古籍因稀有而被珍藏在图书馆里,读者很难看到。由“古籍的传承性保护是一种新兴的古籍保护理念。以往,古籍保护提倡原生性保护与再生性保护而古籍的藏与用长期局限在特定的机构与学者群体中,未能引起普通大众的广泛注意。传承性保护则是利用各种更易于接受的方式将古籍推向大众”得出答案:原生性与再生性保护有一定局限,传承性保护可以将古籍推向大众。故答案为:古籍具有文物、文献和艺术价值,属于文化遗产。一些具有很高价值的古籍因稀有而被珍藏在图书馆里,读者很难看到。原生性与再生性保护有一定局限,传承性保护可以将古籍推向大众。(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69小题。江上【注】冯至子胥望着昭关以外的山水,世界好像换了一件新的衣裳,他自己却真实地获得了真实的生命。时节正是晚秋,眼前还是一片绿色,夏天仿佛还没有结束。向南塑去,是一片人烟稀少的平原。他在这荒凉的原野里走了三四天,后来原野渐渐变成田畴,村落也随着出现了,子胥穿过几个村落,最后到了江边。太阳已经西斜,岸上三三两两集聚了十来个人:有的操着吴音,有的说着楚语。有人在抱怨,二十年来,这一带总是打过来打过去,弄得田也不好耕,买卖也不好做。一个上了年纪的人说:“前几年吴王余昧死了,本应该传位给季札,但是季札死也不肯接受,退到延陵耕田去了。一个这样贤明的人偏偏不肯就王位,要保持他的高洁J“他只自己保持
18、高洁,而一般人都还在水火里过日子,一一我恨这样的人,我们都是吃了他高洁的苦。”一个年轻人愤恨地说。那老年人却谅解季札:“士各有志。他用行为感动我们,不是比做国王有意义得多吗?一一就以他在徐君墓旁挂剑的那件事而论,对于友情是怎样好的一幅画图!”季札在死友墓旁挂剑的事,子胥从前也若有所闻,他再低下头看一看自己佩着的剑,不觉起了一个愿望:“我这时若有一个朋友,我也愿意把我的剑,当作一个友情的赠品,一一而我永久只是一个人。”子胥这样想时,也就和那些人的谈话隔远了,江水里的云影在变幻,他又回到他自己身上。这时江水的上游忽然浮下一只渔船,船上回环不断地唱着歌:日月昭昭乎侵已驰,与子期乎芦之漪。面前的景色,
19、自己的身世,日月昭昭乎侵已驰,是怎样感动子胥的心!他听着歌声,身不由己地向芦苇丛中走去。西沉的太阳把芦花染成金色,半圆的月也显露在天空,映入江心,是江里边永久捉不到的一块宝石。渔夫的歌声又起了:日已夕兮予心忧悲,月已驰兮何不渡为?歌声越唱越近,渔舟在芦苇旁停住了。子胥身不由己地上了船。多少天的风尘仆仆,一走上船,呼吸着水上清新的空气,立即感到水的温柔。子胥无言,渔夫无语,耳边只有和谐的橹声,以及水上的泡沫随起随灭的声音。船到江中央,水流变得急聚了,世界回到原始一般地宁静。子胥对着这滔滔不断的流水,他想这是从郢城那里流来的。他立在船头,身影映在水里,好像又回到郢城,因为那里的楼台也曾照映在这同一
20、的水里。他望着江水发呆,不知这里边含有多少故乡流离失所的人的眼泪。父亲的、哥哥的尸体无人埋葬,也许早已被人抛入江心;他们得不到祭享的魂灵,想必正在这月夜的江上出没。郢城里的王公们都还在享受眼前的升平,谁知道这时正有一个人在遥远的江上,想把那污秽的城市洗刷一次呢。子胥的心随着月光膨胀起来他再看那渔夫有时抬起头望望远方,有时低下头看看江水,心境是多么平坦。子胥在他眼里是怎样一个人呢?一个不知从何处来,又不知向哪里去的远方的行人罢了。但是子胥,却觉得这渔夫是他流亡以来所遇到的唯一的恩人,这引渡的恩惠有多么博大,尤其是那两首歌,是如何正恰中子胥的运命,怕只有最亲密的朋友才唱得出这样深切感人的歌词,而这
21、歌词却又吐自一个异乡的、素不相识的人的口里。船缓缓地前进着。两人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个整日整夜浸在血的仇恨里,一个疏散于清淡的云水之乡。他看那渔夫摇橹的姿态,他享受到一些从来不曾体验过的柔情。往日的心总是箭一般地急,这时却唯恐把这段江水渡完,希望能多么久便多么久,与渔夫共同领会这美好的时刻。船靠岸了,子胥口里有些嗫嚅,但他最后不得不开口:“朋友。我把什么留给你作纪念呢?“渔夫倒有些惊奇了。这时子胥已经解下他的剑,捧在渔夫的面前Q渔夫吓得倒退了两步,他说:“我,江上的人,要这有什么用呢?n“这是我家传的宝物,我佩带它将及十年了J“你要拿这当作报酬吗?”渔夫的生活是有限的,他常常看见有些行人,
22、不知为什么离乡背井要走得那么远。既然远行,山水就成为他们的阻碍;他看惯了走到江边过不来的行人,是多么苦恼!他于是立下志愿,只要一有闲暇,就把那样的人顺便渡过来。因为他引渡的时候多半在晚间,所以就即景生情,唱出那样的歌曲。“这值得什么报酬呢?”子胥半吞半吐地说:“你渡我过了江,同时也渡过了我的仇恨。将来说不定会有那么一天,你再渡我回去。”渔夫听了这句话,一点也不懂,他只拨转船头,向下游驶去。子胥独自立在江边,望着那只船越走越远了,最后他才自言自语地说:“你这无名的朋友,我现在空空地让你在我的面前消逝了,将来我却还要寻找你,不管是找到你的船,或是你的坟墓J他再一看他手中的剑,觉得这剑已经不是他自己
23、的了:他好像是在替一个永久难忘的朋友保留着这支剑。(有删改)注历史小说伍子胥写于19421943年,取材于春秋时期伍子胥的复仇故事,叙述他由楚至吴的辗转逃亡。小说共九节,江上为第六节,伍子胥过了昭关,继续跋涉,前往吴国。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胥过了昭关,所见风景与前大不相同,那大片绿色和原野,也是子胥再次“获得了真实的生命的心情写照。B.“唯恐把这段江水渡完”,表现了逃亡中的子胥的心态,只有在江上的这段短暂时光,他才能够平和地欣赏风景。C.子胥同渔夫道别,说话时“有些嗫嚅”“半吞半吐”,表现的是子胥渴望同渔夫交流,又碍于隐情而无法敞开心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联考 模拟 仿真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37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