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谦益与虞山藏书派.docx
《钱谦益与虞山藏书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钱谦益与虞山藏书派.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钱谦益与虞山藏书派虞山臧书流派,是源远流长的虞山画派、诗派、琴派、印派、书派诸学术文化流派之一,它崛起于明嘉靖之际,明末清初以钱谦益为代表的诸多虞山藏书家真正形成了特色鲜明、具有一定辐射和影响力并在中国明清藏书史上享有独特历史地位的一个藏书流派。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遗老,江苏常熟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探花,官至礼部尚书,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史学家、藏书家。作为一代藏书大家,学界普遍把钱谦益尊奉为虞山藏书派的代表人物,如当代学者黄裳在书林漫话一与刘绪源对谈录一文中谈道:“藏书的确有流派,明清之际出现的虞山(常熟)派与浙东派的区别,就是一个值得注意而又恰
2、恰为过去的研究者所忽略的问题。虞山派的代表是钱谦益,及他的族孙钱遵王,还有毛子晋和季沧苇,都是很有名的藏书家那么钱谦益和虞山藏书派究竟有何某种关联?学界为什么会把他奉为虞山敏书派的代表人物?根据笔者查阅已有的相关文献资料,以往的目录学家、藏书史学家包括当代学者似乎对这些诸多疑惑鲜有深入的阐述,本文旨在通过对钱谦益藏书活动、藏书特色及其对虞山臧书派的影响和贡献的阐释和梳理,进一步彰显钱谦益作为虞山藏书派代表人物的历史地位。一、钱谦益的藏书活动及其藏书特色(一)钱谦益的藏书活动钱谦益受家学影响,从小就酷爱读书,博文好学,为读书而藏书是他最初的动机所在。纵观钱氏一生的藏书活动,亦如他一生跌宕起伏的政
3、治命运一样,既有其藏书递增的鼎盛时期,也有其藏书聚散流变的衰败时期。如果把绛云楼火灾作为其藏书规模的一个分界点,那么之前,是钱氏藏书活动的巅峰时期,之后,随着其年事已高,藏书的逐渐散出,钱氏的藏书活动也开始走向了衰落期。钱氏的藏书途径主要有收购、借抄、受赠三种路径。收购主要是从书商、书市那里购买自己喜欢的图书,对于那些版本质量好的稀缺图书,甚至不惜重金购买。如钱谦益跋宋版前后汉书云:“赵文敏家藏前后汉书,为宋桀本之冠,前有文敏公小像。太仓王司寇得之吴中陆太宰家。余以千金从徽人赎出,藏弄二十余年。”01780另外,钱谦益藏书增益还得益于明末清初常熟地区故家藏书的散出,他先后收购了邑人刘凤、钱允治
4、、杨仪、赵用贤四家散出的图书,使其藏书规模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抄写图书也是钱氏图书增益的重要途径。对于那些自己喜爱的乂买不到的书只能通过亲自抄写的办法加以收藏。钱谦益早岁科名,中年又曾四度进京为官,常行走于内阁衙门之间,这使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很多质量上乘的内府官藏本。如明天启四年(1624年),钱谦益还朝,以太子谕德兼翰林院编修充经筵日讲官,纂修神宗实录,期间钱谦益利用史官职位之便,抄写了不少罕见的珍贵的古籍。“余于内阁钞李春长编,只卷初五大本,余不可得”31514;闻清教录刻成,圣祖旋命皮藏其版,不令广布。今从南京礼部库中钞得,内阁书籍中亦无之。”01803可见,钱氏一生抄写了大量的稀有古籍
5、珍本。钱谦益一生交游,朋友满天下,藏书交换在朋友、藏书家间也为常事,特别是一些晚辈学者为了得到钱谦益的提携与指教,投其所好,纷纷主动以书相赠。这样,钱氏通过多种途径,年复一年,日积月累,藏书规模不断扩大,他的藏书场所也随着藏书数量的不断扩充和增加,从最初的荣木楼、拂水山庄、半野堂,直至后来的绛云楼,几经变迁;到了绛云楼时期,其藏书规模已经达到了空前鼎盛时期,据何埠统计,绛云楼藏书多达三千九百多部,成为当时江南藏书首富。可惜庚寅之火几乎把其一生的藏书焚烧殆尽,焚于火的具体数字已无从稽考,钱谦益在宋本汉书跋中痛心地说:“甲申之乱,古今书史图籍一大劫也。庚寅之火,江左书史图籍一小劫也”,足见其损失之
6、惨重。绛云劫后,烬馀诸书逐渐散出,举其大者,一归其族孙钱曾所有,-归松陵潘槎章所有。4 169(二)钱谦益的藏书旨趣及特色大凡每个藏书家都有其特有的藏书旨趣和爱好,那么钱谦益的藏书旨趣和爱好又是什么呢?笔者把它归结为“好古尊宋”,由此也形成了钱氏藏书的特色,即好宋元刻本、钞本和稿本。叶德辉在书林清话卷九:“吴门书坊之盛衰”条中称:“国朝藏书尚宋元板之风,始于虞山钱谦益绛云楼、毛晋汲古阁。”5221钱谦益弟子曹溶在绛云楼书目题词中称:“所收必宋元版,不取近人所刻及抄本,虽苏子美、叶石林、三沈集等,以非旧刻,不入目录中。”2为搜求宋元旧本,其不惜一掷千金,如以“千二百金”购“一书失一庄”的宋刻两汉
7、书,以二十千购“如获珍珠般”的高诱注战国策等等,凡此种种,不胜枚举7。可见钱谦益对宋元刻本的喜好程度。此外,自宋元以来,世上流传下来的一些钞本、稿本已相当稀少,因为书写端正、装帧精美,其版本价值、文献价值有的甚至比宋元刻本还高,这种难觅的传世之宝自然也在钱谦益的收藏对象中。钱谦益为何如此珍视宋元旧刻旧钞?一是书籍镂版,精于两宋,延于金元,几经劫火,存者不多;二是明朝末年滥刻古诗文集和刻书者好以己见臆改删削古籍已成风气,重视宋元旧刻旧钞的收藏,也是保全古书本来面貌的一个最好方法。二、钱谦益对虞山藏书派的影响和贡献(一)钱谦益藏书旨趣对虞山藏书派的影响一种流派体现的是一种风格,一种特色。虞山臧书派
8、在藏书行为方面自然也有其独特而鲜明的风格和特色。从毛晋、钱曾、季沧苇、陈揆、张金吾等一大批虞山派藏书家,都“好古尊宋”,在藏书方面都表现出偏好宋元古本、钞本和稿本的行为特征。钱谦益的族孙钱曾,从小就深受钱谦益的影响,简秀娟在钱谦益藏书研究所述:“谦益影响了遵王自幼读书之法、收藏观念与聚书征集方向,遵王佞宋、撰读书敏求记开赏鉴书志之先河,与谦益精于辩识、亦未始渊源谦益以长者之尊,起教导与实际作用,对遵王成就有莫大裨助”8345。钱曾在述古堂藏书目序中自述“生平所酷嗜者,宋桀本为最。141毛晋壮年从游于钱谦益,在藏书、刻书活动等方面也从绛云楼主人那里得益匪浅,毛氏曾高价计页酬钱购求宋桀本和旧抄本;
9、张金吾也重古本,他在爱日精庐藏书志中称“止取宋元旧桀及抄帙之有关实学而世鲜传本者。”94两朝帝师翁同稣在虹月归来图题跋中叙述瞿氏铁琴铜剑楼藏书特点为:“瞿氏三世聚书,所收必宋元旧桀,其精者尤在经部。TlO79应该说,虞山派的诸多藏书家的这种“好古尊宋”的思想和行为,或多或少地受钱谦益藏书旨趣和理念的影响,也正是这一独具的鲜明特色,使虞山藏书派成为有别于以天一阁为代表的浙东藏书派,而成独树一帜的地方性藏书流派。(一)钱谦益对虞山藏书派的贡献钱谦益对虞山藏书派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诸多贡献,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 .开启常熟一带藏书之风气所谓“读书者之藏书”,简言之,就是为读书而藏书。钱谦益作为“
10、读书者之藏书”的典型代表,引领和开启了常熟一带的藏书风气。曹溶跋钱谦益绛云楼书目云:“自宗伯(钱谦益)倡为收书,虞山遂成风俗,冯氏、陆氏、叶氏皆相效尤,毛子晋、钱遵王最著,然皆不及宗伯”6109。钱谦益独特的个人藏书行为,在常熟当地是出了名的,“书贾闻风奔走,捆扎无虚日,用时所积充物,几埒内府足见钱谦益的收臧行为在当地藏书界乃至书商界的广泛影响。钱曾不仅将钱谦益的藏书传统发扬光大,其本身也是“读书者之藏书”的忠实践行者。钱曾除继承了钱谦益绛云楼焚余之书,自己终身苦读勤藏,藏书达四千一百八十多部,也是园书目述古堂书目读书敏求记等著述是他一生勤读善藏的成果。毛晋也十分重视图书的收藏,不惜重金购善本
11、,毛晋藏书多至八万四千余册,当时在常熟一带流传名谚:“三百六十行生意,不如鬻书于毛氏”。张金吾被黄丕烈称为“此真读书者之藏书也,他强调“欲致力于学者必先读书,欲读书者必先藏书”92,他的爱日精庐藏书志也是其藏而读的成果。铁琴铜剑楼主人瞿氏五代,也都是为读书而藏书,季锡畴在荫棠先生检书图题词中称瞿氏“非徒藏之,而能读之,且义方有训F11970瞿氏数代惟好藏书,前后历经二百多年,藏书规模恢宏庞大,其藏书楼被誉为清末四大藏书楼之翘楚。翁同稣也是为读书而藏书,他为自家祠堂撰联:“绵世泽莫如为善,振家声还靠读书强调藏书、读书与做端人正士的关系,他自己终身与书为伴,丹黄未曾离手。客观地说,为读书而藏书是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钱谦益 藏书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29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