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仕女画的审美观念.docx
《略谈仕女画的审美观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略谈仕女画的审美观念.docx(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略谈仕女画的审美念在人物绘画艺术中,仕女画似乎在体现一种古典美,让欣赏者在赏析中产生内心愉悦而难以遗忘。女性天生就有一种柔美,而仕女画恰恰是艺术家们用来体现女性美的一种手段,由于古典美人形象至今仍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如今依然是艺术家心目中审美的标准。所以在陶瓷绘画艺术中,仕女画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并占有一席之地。当然,要读懂一幅画,审美是关键,审美修养在创作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作为陶瓷绘画艺术的创作者,审美修养的程度决定了创作的程度。审美是从欣赏到理解的一种模式,是创作者理解与发挥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无功利的以形象来诉述情感与接收的关系状态。画家的审美虽然特殊,与欣赏者有较大的差别,但他们在情感上,
2、主观与客观上的认识、理解、感知和评判与他人是相互依存的。有了“审”才有了“美”与“丑工同样,有了“丑”才有了“美工当然我们谈的是“美”,所以叫“审美”。在这个词组中,“审”作为一个动词,给绘画艺术工作者起到关键的提示性作用,其创作过程就是审视过程,这一过程发挥得好,“美”就会油然而生,就会吸引众多的欣赏者来审视“美”,感化“美工当然因观念的不同,审美现象也就不同,这与政治、经济、社会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例如古典的仕女人物绘画,创作中怎样突出人物形象,用怎样的外形、面部表情来勾画出人物的内在心情、肢体语言?怎样的仕女形象才叫“美”?这不禁让我们对比起魏晋六国时代、盛世唐代、以及现代的仕女人物
3、画,一个是以“瘦”为美,而另一个却是以“胖”为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现象无不与当时的社会现象有关。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而这个时代却是仕女画的早期发展阶段。由于频繁的改朝换代,使得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重大变异。两汉时期占意识形态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受到极大冲击,清谈玄学之风盛行,因此描绘的女子主要是古代贤妇和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等,这类形象的原型一般来自于诗、赋等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画家在表现这些远离现实生活、带有理想化色彩的女性时,最为关注的是对人的本体追求,美姿美容、潇洒的风度是主题表现,以漂亮的外貌展现内在人格,张扬其内在的精神气质,再现女性外在形体美。无论是建安风骨,还是魏晋风
4、度,都竭力揭示人的才情、品格、气质、格调等内在精神,这就是魏晋时代的审美理想体现在绘画艺术上“以形写神”达到“气韵生动”的美学理论。从目前存世最早的卷轴仕女画,东晋顾恺之依据曹植洛神赋诗意创作的洛神赋图(宋人摹本)中对洛水女神的描绘,可见典型的魏晋美女瘦骨清象,气度高古的风姿。魏晋仕女画中尽管也出现了少数炫耀贵人靡丽生活的作品,但大多还是表彰妇女道德节操的题材和主题,依然遵循着两汉儒学的正统观念。六朝仕女画多以令妃、顺后、列女、贞妇为对象,以颂扬高尚品德为主旨,“使人见则肃恭有归仰之心:可以说,六朝仕女画树立的典型,是属于“品德美”的类型。这种类型包涵着复杂的社会思想和审美理想,它具有一定的历
5、史价值和审美价值。当我们欣赏唐代仕女画作品时,就会感觉与魏晋时代的绘画风格有着截然的不同。魏晋时代讲究的“品德美”,似乎与唐代突出“富贵美”有点格格不入,这是源于唐代是我国封建历史中的上升时期,经历了贞观和开元两个盛世,经济繁荣,思想开放,文化包容,在这样的历史与文化的背景下,唐代绘画艺术于是呈现出气势雄浑,大气磅礴的审美风格。仕女的“富贵美”也就迎合了历史发展的审美追求。唐代仕女画几乎都是以肥为美的贵妇,雍容华贵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感觉那时候的女性开放和性感,冲破了传统的封建理念,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张萱、周昉两位是当时有代表性的仕女人物画家。后世对于两位画家的评价,认为除技巧精妙之外,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仕女 审美 观念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24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