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docx
《江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docx(8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江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目录.a.刖百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现状基础第二节主要问题第三节机遇挑战第二章目标与战略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规划目标第四节空间战略第三章以三区三线为基础,构建美丽江西国土空间新格局第一节统筹三线划定和自然灾害风险空间管控第二节优化完善主体功能分区格局第三节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第四章提高农业空间质量,建设赣鄱沃野第一节严格落实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要求第二节建设绿色高产农业生产空间第三节推动城乡融合和乡村空间布局优化第四节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第五章筑牢生态安全底线,守护“一湖清水第一节严格保护生态空间第二节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第三节完善
2、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第四节实施全域生态修复第五节加强流域协调保护第六节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第六章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加快绿色崛起第一节加强城镇开发边界管控第二节优化完善城镇体系结构第三节培育做强南昌都市圈第四节构建集约高效的产业空间第七章塑造红绿古魅力空间,彰显江西特色第一节整体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第二节传承红色基因第三节弘扬赣鄱文化第四节建设风景如画的魅力空间第八章完善重大设施布局,强化支撑能力第一节建立健全立体化综合交通网络第二节加强区域性水利设施规划建设第三节构建安全低碳清洁的能源设施网络第四节完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布局第五节统筹环境和新型基础设施布局第六节统筹协调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第九章加
3、强自然姿源保护和集约高效开发利用第一节力口强土地资源保护和集约利用第二节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和安全保障第三节提升森林资源质量第四节严格保护湿地资源第五节推动矿产资源绿色勘查开发第十章促进区域开放融合,实施协同联动第一节融入区域双向开放格局第二节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第三节推进省际毗邻区域空间合作第四节推动省内一圈三区”空间协同发展第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保障机制第一节加强党的领导第二节完善配套政策机制第三节强化规划传导与用途管制第四节实施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第五节加强工作保障,.A,刖三国土空间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
4、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要求和省委、省政府部署,编制多规合一的江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本规划)。本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整体谋划省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以落实重大战略、筑牢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提升效率品质、实现共同富裕、促进区域协调为编制主线,为有效实施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实现全省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提供空间保障。本规划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国国土空间规划
5、纲要(2021-2035年)的落实,是规划期内省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指导约束省级相关专项规划和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具有战略性、综合性、协调性和约束性。规划范围包括省域行政辖区内全部国土空间。规划基期年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3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第一章规划背景江西省自然资源与发展条件优越,近年来经济发展形势不断向好。当前,江西省正处于厚积薄发、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全省国土空间面临着地区发展不足不平衡、局部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城镇体系和都市圈发展不充分不协调以及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等问题;也面临着气候变化、人口结构变化、区域格局深刻调整、科
6、技革命深入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等新趋势和新挑战,必须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第一节现状基础江西省地处我国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省内水系发达、自然资源丰富、生态本底优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孕育了特色鲜明的多元地域文化,在全国及世界都具有突出影响力。全省地貌类型多样,总体可概括为六山一水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山地、丘陵约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78%,境内东西南三面群山环绕,内侧丘陵广亘,中北部平原坦荡,整个地势周高中低,渐次向北倾斜。亚热带季风气候显著,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冬季寒冷;降水量较为丰富,但季节分布不均,春夏多雨,秋冬干燥。江西耕地资源紧张,并承担着区域生态屏障保护的重要责任,同时正处于大
7、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优势叠加的红利释放期和动能升级的转型关键期,必须坚持统筹保护与发展,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发展方式,实现全省高质量发展。专栏1江西省主要自然与历史文化资源总体状况土地资源:2020年.全省耕地271.18万公顷(4067.69万亩)、林地1039.34万公顷(15590.17万亩)、建设用地131.16万公顷(1967.42万亩水资源: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罡156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居全国前列。江西河流众多.河网百集而均匀,流域面积10平方千米以上有3700多条2平方千米以上湖泊有70余个,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等主要河流均汇入全国最大的淡
8、水湖富阳湖形成覆盖全省97%国土面积的梯阳湖水系。能源和矿产资源:全省济源量的矿产共有153种(含亚矿种)保有资源量居全国前三位的有33种(含亚矿种)。铜、铛、稀土、轴、铝、金、银被誉为江西的“七朵金花工对生动植物资源:全省生物褥源丰富,已知有高等植物6337种;已知野生脊椎动物1007种其中哺乳类105种,鸟类580种分别占全国的21%、40%。鄱阳湖是世界重要的水鸟越冬地和长江江豚主要的栖息地,越冬白的数量占全球的98%.长江江豚数量占全球的近50全省水稻、果树、蔬菜、畜禽、淡水鱼等农业种质资源丰富.其中水稻品种7000余份.淡水鱼155种。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资源:全省拥有5处世界遗产、6
9、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37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13个中国传统村落J6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处世界地质公园。省内红色文化、陶克文化、客家文化、庐陵文化、临川文化、宗教文化在全国及世界都具有突出影晌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江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重要要求,深入实施国家各项重大战略,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国家生态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十三五”期间补充耕地90.39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305.70万亩,为全省粮食总产量连续稳定在430亿斤以上奠定坚实基础。
10、生态优势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居全国第二,是全国最绿省份之一。2020年全省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为94.7%,100个县(市、区)中94个生态质量保持优良。资源要素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用水量明显下降,有效支撑经济发展量质双升,地区生产总值全国排名上升至第15位。城镇开发格局持续优化。南昌都市圈发展态势良好,形成沪昆、京九两条城镇产业聚集带。国土空间品质明显改善,有序保障城镇绿地、道路、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供给,76%的自然村实施整治建设。区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水利、交通、能源设施网络进一步优化,高速铁路里程突破2000
11、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6000公里,实现高铁设区市全覆盖、县县通高速。“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持续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四梁八柱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创新过渡期国土空间规划管理,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地空间需求,开展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专项行动。第二节主要问题自然资源紧约束问题突出。全省耕地资源有限,人均耕地资源不足1亩,仅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2/3,部分地区耕地质量面临下降风险,耕地保护压力突出。全省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贫乏,能源自给能力不足。生态空间质量有待提高。受长江来水和气候变化影响,2003年后鄱阳湖枯水期水位下降且时间变长,湖区面积缩小,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12、2022年鄱阳湖星子站水位创历史新低。全省森林质量不高,乔木林亩均蓄积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抚河、赣江上游地区依然存在水土流失现象。区域性设施支撑能力不足。支撑全省融入一带一路和双循环格局的对外交通通道还未完全贯通,主要枢纽开放水平和吞吐量与周边省份相比有较大差距。水利设施在防洪、供水、水生态保护等方面仍然存在短板。城镇空间集聚不足和发展粗放并存。全省城镇体系不完善,中心城市规模偏小、辐射能力偏低。南昌都市圈等优势发展地区要素聚集度不高,与周边省份都市圈差距较大。土地利用水平总体不高、用地相对粗放。优势资源利用水平不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矿产资源集约和绿色开发水平不高。生态
13、与历史文化资源利用不足,关联产业发展层次偏低,配套基础设施薄弱,绿水青山价值转化不充分。国土空间品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配置不均衡,服务品质有待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配套差距大,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比例偏低。国土空间特色风貌不突出。第三节机遇挑战国家战略落地迎来重大政策机遇。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批复实施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为江西在推进中心城市和门户节点城市发展、引导特色资源开发利用、加快重大设施规划布局等方面带来新机遇。
14、“两山理论”深入实施创造重大转型机遇。近年来江西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谢口相关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加快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培育绿色产业体系、推动全省国土空间协调发展、实现发展动力升级与高质量发展带来重大转型机遇。“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区位优势升级凸显重大地缘机遇。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在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江西“四面逢源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随着江西加快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T本化、粤港澳大湾区和共建长江中游城市群,全省多向开放优势将进一步强化,为加快承接东部地区产业链和供应链转移、面向区域消费升级需求发展新兴产业带来更大
15、机遇。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弯道超车的历史性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江西省在航空、虚拟现实、移动物联网、硅衬底半导体照明等领域已取得先发优势,为实现变道超车换车超车增添了新动能。平衡发展和保护关系对国土空间保护利用提出新挑战。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动绿色发展,要求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强资源高效利用,强化资源消耗管控。江西省正处于经济加快追赶、转型升级关键阶段,在协调保护与发展关系、优化空间资源与设施要素的配置上面临挑战。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土空间安全提出新挑战。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江西省极端天气发生频率明显提高,洪涝、干旱、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风险加大,水利、
16、防灾减灾设施应对能力不足,局部地区生态功能退化、粮食减产风险增加,对生态安全、防洪安全、水资源安全、粮食安全带来挑战。区域发展格局演变对国土空间竞争力提出新挑战。近年来,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分化、极化态势更加明显。人口七普数据显示,江西省仍然是人口流出大省。未来,国内区域之间竞争更加剧烈,江西省在吸引发展要素、提升空间竞争力过程中面临突出挑战。人口结构变化对国土空间品质提出新要求。规划期内,全省人口面临增长拐点,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但人口流动趋势依然明显,同时中等收入群体将稳步增加,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生态产品的需求趋于多元化,对国土空间品质提升提出更高要求。第二章目标与战略围绕全
17、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目标,针对江西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和空间战略,统筹安排各项规划任务。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以统筹划定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为基础,优化全省农业、生态、城镇空间格局,推进国土空间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高效能
18、治理,为推进全省高质量发展、实现“五个一流、建设六个江西、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打造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提供坚实的空间基础。第二节基本原则坚持底线思维,绿色发展。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发展和安全,协调保护与开发,坚持耕地保护优先,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严守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军事安全等国土空间安全底线。系统保护和修复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全面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加快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发展。围绕
19、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大与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相关的资源环境要素供给,加强公共服务用地保障,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增强国土空间韧性。突出文化与自然相融合的景观魅力,构建高品质的美丽国土空间。坚持内外联通,开放发展。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发挥四面逢源的区位优势,加快完善多向开放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推进重点开发区和省级开放合作平台建设,形成内外联动、双向互济的开放式国土空间格局。坚持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根据主体功能定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推动南昌都市圈、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赣东北、赣西差异化协调发展,引导资源
20、要素向优势地区高效集聚,强化国土空间支撑保障能力。加快培育南昌都市圈,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加强县城综合服务能力,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协调发展。坚持系统治理,创新发展。突出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兼顾近期与远期目标,统筹应用法律、行政、经济、新技术等手段,创新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与用途管制机制,实现国土空间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国土空间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三节规划目标到2025年,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农业空间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巩固,生态空间实现有效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一流水平,南昌都市圈等重点城镇空间要素集聚能力和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建设初见
21、成效。空间开发和自然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明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全省区域发展格局更加均衡。到2035年,高标准建成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形成大湖流域统筹保护与开发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构建安全、绿色、开放、协调、宜居、美丽、智慧的高品质国土空间,成为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全国粮食和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的空间支撑、文化与自然魅力彰显的宜居家园。国土空间安全保障能力全面加强。粮食安全底线管控体系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004.59万亩。建立全域生态安全底线管控体系,生态安全屏障全面筑牢,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
22、.12万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保持稳定。粮食、生态、水、能源矿产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国土空间绿色发展竞争力持续提高。城镇空间开发更加绿色、集聚、高效,城镇化质量显著提高,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2%左右。城乡区域格局更加协调均衡,南昌都市圈基本建成现代化都市圈,南昌等中心城市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形成都市圈引领、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的多中心城镇网络。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资源利用体系基本建成,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达到全国前列。国土空间开放初性水平显著增强。内通外联的立体化综合交通网络更加完善,内陆高水平双向开放高地基本建成,全省123出行交通圈基本形成。水利、能源、防灾减灾、新基建等基础设施体系
23、进一步完善,国土空间应对各类灾害的风险防范能力明显提升。国土空间品质稳步提升。城乡发展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实现均等化。文化W自然资源得到更好保护,塑造山水生态和地域文化特色突出的魅力空间。国土空间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建立体系健全、责权明晰、传导有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基于省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和实景三维江西,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基本实现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50年,形成生态优越、均衡开放、集约高效、宜居安全、魅力突出的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新局面,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全面现代化,绿色发展竞争力全国领先,成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国土 空间规划 2021 2035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21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