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智慧健康项目区域卫生数据交换平台建设方案.docx
《某市智慧健康项目区域卫生数据交换平台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市智慧健康项目区域卫生数据交换平台建设方案.docx(5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宁波市智慧健康项目区域卫生数据交换平台建设方案上海东方通泰软件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8月目录1第1章.项目概述41.1 项目背景41.2 项目必要性51.2.1 积极落实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51.2.2 满足卫生资源共享、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51.2.3 强化政府监管、卫生管理以及领导决策能力61.2.4 提高卫生服务水平61.2.5 实现卫生、药监、社保等部门的信息共享7第2章.项目需求72.1 现状分析72.1.1 卫生基础现状82.1.2 卫生信息化现状112.1.3 现存问题122.2 平台基本要求132.3 平台技术需求141.1.1 3.1SOA架构需求分析141.1.2
2、 3.2异构系统适配接入机制141.1.3 统一消息安全可靠传输机制151.1.4 可扩展设计关键点151.1.5 图形化数据加工161.1.6 运行管理服务需求161.1.7 数据同步策略管理需求172.4平台与业务之间的关系171.1.1 4.1平台与区域卫生业务应用的关系171.1.2 与已有业务系统的数据服务关系171.1.3 与新建业务系统的数据服务关系181.1.4 与业务系统之间的公共服务关系18第3章.建设目标和内容183.1 建设目标183.2 建设内容19第4章.总体技术路线201.1 JAVAEE规范201.2 中间件软件技术201.3 Sc)A服务体系架构211.4 E
3、SB企业服务总线211.5 异构系统适配器服务221.6 消息队列技术224. 7WebServices23第5章.交换平台总体设计234.1 建设原则234.2 设计原则245. 3总体架构26第6章.交换平台功能设计275.1 数据交换节点建设275.1.1 数据接入适配服务275.1.2 数据同步机制285.1.3 数据可靠传输295.2 数据交换中心建设315.2.1 服务注册与发布316. 2.2同层级数据路由317. 2.3区/市多层级数据路由316.3 交换平台管理监控设计326. 3.1交换域管理327. 3.2交换平台运行监控328. 3.3管理员账号管理339. 3.4日志
4、管理336.4 平台接口功能336.4.1 基于适配器服务的接口336.4.2 基于消息的接口346.4.3 基于文件服务的接口34第7章.平台可靠性设计347.1 集群架构347.1.1 队列集群模式347.1.2 应用集群模式367.1.3 ESB集群模式377.2 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387.2.1 本地服务器备份387.2.2 远程集中式备份方案39第8章.平台安全设计418.1 物理安全418.2 网络安全418.3 数据安全438.4 应用安全45第9章.标准规范建设479.1技术规范479.2管理规范48第10章.质量管理方案4810.1 软件质量保证SQA5010.2 质量保证实
5、施5010.3 五个实施步骤5110.4 可靠性定义5210.5 IS09001质量标准5210.6 软件配置管理52第1章.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中确立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意见将卫生信息化作为医改的八项保障措施之一,并将其列为深化医改的重要议程,要求“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2009年底至2010年初,卫生部根据新“医改方案”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先后制定了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和基于健康档
6、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试行)。提出了“推进以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促进区域卫生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整合:以人为本,打好三个基础、建立三级平台、提升业务应用”的卫生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总体思路。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保健制度医疗服务休系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休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投入机制价格形成机制人才保障信息系统监管体制机制法制建设2010年11月15日,卫生部在全国卫生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编制了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十二五”规划(草案),进一步确定了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简称3521”工程),明确了2011年重点建设内容,决定利用专项资金在五个方面进行卫生信息
7、化建设的试点。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多元办医格局,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卫生信息共享能够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服务质量、医疗服务的可及性,降低医疗成本及降低医疗风险。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已被公认是未来医疗行业的发展方向。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技术支撑。为认真贯彻中共
8、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央20096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甬党201014号)的部署,着力深化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全市智慧健康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建立统一高效、互联互通、实用共享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实现诊疗信息在各医疗机构间的传输与共享,实现“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更好地保障市民健康。1.2 项目必要性1.2.1 积极落实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卫生改革与卫生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加快信息
9、化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把“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列为“八大支柱”之一,明确了“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加快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建立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1.2.2 满足卫生资源共享、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传统的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各自为政,相互隔离,医疗卫生系统大量的医疗卫生数据和信息得不到充分利用。各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网络物理上不联通,业务标准、数据标准不一致,数据无法交换共享,形成了各单位、各条块的信息孤岛。历史数据也存在大量的冗
10、余,影响数据的一致性和唯一性。如此种种,造成了管理上的难度,增加了管理成本,降低了管理效能。因此需要建立开放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程度。通过实现不同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促进大中型医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及乡镇基层卫生机构之间的业务联动、优势互补、疾病诊治连续化管理。通过卫生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探索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承担大中型医院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最终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促进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协调发展,真正解决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1.2.3 强化政府
11、监管、卫生管理以及领导决策能力卫生事业发展需要有效的管理与正确的决策。而管理与决策又需要大量的信息支持,需要参考和把握既往与现行的政策、法规,了解和掌握医疗卫生单位的资源信息和公共卫生信息,了解城乡居民不断增加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通过信息技术及信息数据的支持,结合分析、模拟和预测,做出相应决策,制定相应措施。通过卫生信息化建设,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获得宏观管理所需的数据支持,开展电子政务、疫情监测和应急联动;通过互联互通的医疗卫生信息网络体系,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对卫生业务部门实行及时有效的监管;通过卫生门户网站,发布、公示医疗卫生信息,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行为透明度和社会公众的监督,逐步完善卫生系统自我
12、管理、约束机制。通过决策支持平台,获取动态信息,不断充实和调整政策措施,实施动态管理,保证卫生工作循着有序、高质、高效的轨道开展,促进卫生事业科学、和谐的规律发展。1.2.4 提高卫生服务水平降低服务成本,促进城乡卫生服务一体化发展,通过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区域内各医疗机构间的业务进行整合与优化,充分有效利用居民健康信息,提高区域内各医疗卫生机构间的数据及知识的共享和协作水平,增强区域内各医疗卫生机构间的业务合作和交流,改善传统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和服务流程,提升卫生服务能力和效率,逐步缓解供需矛盾,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同时信息化的建设能够加强城乡医疗资源的整合
13、与协作,加强医疗信息的共享从而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改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模式和流程,让农民也能够方便享受到与城市一样的医疗卫生服务,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管理。1.2.5 实现卫生、药监、社保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当前医保覆盖面不断扩大,监管机制却没有相应跟进完善,像药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医疗机构,分别由药监、社保、卫生等部门管理,信息没有共享,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如刷医保卡购物、套现、重复参保、农村合作医疗冒名报销等做法,正侵蚀着医保基金。目前药监部门通过信息化手段已经能够实现对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消费环节的全过程管理,可以做到药品来源可查、流向可溯、数量
14、可计、质量可控,但是以上信息,并没有和医保部门、卫生部门有效的共享起来,类似信息孤岛的现象在各部门中都不同程度存在。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将药物、医疗、社保、新农合四网合一,实现一体化平台共用,增强政府部门之间协调能力,既可以保证老百姓用药的安全和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又可以为参保人提供便捷、高效的实时结算和即时补偿诊疗服务,为医保部门提供对医疗机构的实时监控,高效利用卫生资源,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第2章.项目需求2.1 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现代化的医疗卫生事业变得复杂和高要求,相比其他行业的信息化集中程度,医疗卫生行业仍处在一个有限的水平,包含着很多的原始处理方式,医疗机构之间彼此不能共享
15、和交换信息,例如在郸州区和海曙区的一个普通的双向转诊,就没有相应的基础交换平台予以支持。现有系统实质上仍以“医疗机构”为中心,不能实质性发挥出医疗机构的“服务”和“质量”价值,远程医疗、疾病疫情控制、管理部门决策支持等蓝图更无从实现。另一方面,患者/居民对医疗卫生系统的需求越来越多,他们希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服务质量,医疗卫生组织也面临巨大的压力,即如何利用有限的预算,提供更全面综合的服务。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建设成为现代化医疗的紧迫任务,而实现“以人为本”,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等数据中心,贯穿居民全生命周期的所有医疗卫生相关记录,提供其从出生至死亡的全过程的纵向数据和视图,涉及就诊医疗、
16、日常保健、公共卫生、疾病预防、社会保障等信息内容。2.1.1 卫生基础现状表2-12011年1至6月部分医院运作情况医院类别单位等级实有床位数(张)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数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天)实际病床使用率合计15387867630123977111.0495.57TtJ级医院综合医院市李惠利医院1I112605409222115110.81101.56市第一医院甲11528045701669112.0396.23市第二医院甲1720590841235791295.68宁大医学院附属医院甲8504356401375311.1198.43专科医院市中医医院甲600434183570817.1689.
17、58市妇儿医院甲952801080208298.197.99市康宁医院乙52058494160277.02105.09县(市)区级医院邺州人民医院乙11468239552021710.73106.86郸州第二医院乙600354283794512.0588.56医院类别单位等级实有床位数(张)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数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天)实际病床使用率宁波明州医院无级别64014169687939.6476.03余姚市人民医院乙10757010771748910.22100.89慈溪市人民医院乙822529420148769.5895.33市第六医院甲7502740481269410.5298.3镇海
18、龙赛医院甲420356799623311.2293.7北仑宗瑞医院甲50042090596148.6193.77奉化市人民医院甲6103562269843I1.5699.27象山第一人民医院甲670447282125728.8492.62宁海县第一医院甲600368835113709.89104.66医院类别单位等级实有床位数(张)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数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天)实际病床使用率宁波开无发区中级500236045481210.2751.89心医院别表2-22010年宁波市各县(市)区人口数和床位、人员数人口总数(万人)床位数(张)人员数(人)总计其中总计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卫技人员执业
19、医师(含助理)注册护士全市合计574.08260972544250326430941723715079宁波市区223351602815826290102468297558811海曙区30.24420140317292620824072184江东区27.77235523494131343514151428江北区23.89230923093603298411201188北仑区37.72174017343449302813341011镇海区22.521875187530582651984909郸州区81.21354835287477637624952091余姚市83.3822602260522544
20、6417851653慈溪市103.88288026537541645825422128奉化市48.3517921736270622961056744象山县54.031425140528292469992884宁海县61.09171215623015272511078592.1.2 卫生信息化现状1 .卫生基础网络宁波市智慧健康专网目前以市卫生局机房为核心,各市属医院、区(市)县卫生机构通过裸光纤直连中心机房,组建星形网络,带宽为1GB,可以满足现在的业务需求。宁波市已建立了部分区县以及部分医疗机构和专业站所的卫生信息交换网络。正在通过政府采购建设覆盖全部区县以及全部公立医疗机构和卫生专业站所的
21、卫生信息专网。2 .医疗服务信息化由于医疗保险结算的需要,宁波市市区的全部公立医疗机构已在2002年全部实现账务数据电子化,各个县(市)区也分别于此后陆续实现了全部医疗机构的账务数据电子化。2007年由卫生局主持,在市区的各医疗机构逐步推行了非医保参保居民的通用就诊卡与病历本。2009年,由市医保结算的要求,市区的诊断、处方明细数据全部实现了电子化。非医保居民通过统一的自费就诊卡实现了全市区患者基本信息的交换共享。目前.,市区层面的医院100%具有CIS,80%以上有LIS和RIS,80%以上有科室级PACS,李惠利等医院实施了全院级PACS系统;康宁、慈溪人民医院建成电子病历系统,其他市级层
22、面医院也正在积极开展电子病历的探索和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县(市)级层面的医院约70%有HIS,约60%有LIS,约40%有RIS;余姚有区域检验中心。在宁波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功能规范指导下各地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的信息化建设,市属六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率达90%以上,在全省的各个地市中处于领先地位。邺州二院与某社区实现了集中影像诊断的业务协同。卫生局的医疗咨询公共服务平台已运行,实现了对市区层面大多数公立医院的网上预约、检验报告查阅,而且可查看实时就诊业务量。3 .公共卫生信息化已建成了疾病监测系统和应急指挥系统,实现了疫情和突发事件网上直报。在全市率先实现了计划免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某市 智慧 健康 项目 区域 卫生 数据 交换 平台 建设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20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