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岭山车辆段初步设计结构说明.docx
《长岭山车辆段初步设计结构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岭山车辆段初步设计结构说明.docx(2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东段工程初步设计第二十三篇长岭山车辆段与综合基地房屋建筑(第四册第二分册)说明书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程设计证书综合甲级编号:A151000179二O一五年一月武汉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东段工程初步设计第二十三篇长岭山车辆段与综合基地房屋建筑(第四册第二分册)说明书总经理:朱颖总工程师:许佑顶项目负责人:何伟审核:刘杰、廖凯建筑专业负责人:高金枝结构专业负责人:杨林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程设计证书综合甲级编号:A151000179二O一五年一月武汉第二分册结构工程2.1 设计依据42.1.1 主要规范及法规42.1.2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52.1.3 1.
2、3设计荷载92.2 概述92.21工程概述92.2.2主要设计原则102.3地基基础112 .3.1车辆段内房屋基础型式Il3 .3.2设备基础型式152.4上部结构选型152.5主厂房结构方案比较172.6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的设置192.7特殊问题所作的结构处理措施191.1 8主要结构构件材料的选用202.9 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的采用202.10 施工特殊要求212.11 其它需要说明的内容212.12 下阶段需解决或确定的主要问题212.13 图纸212.1设计依据2.1.1 主要规范及法规D武汉市轨道交通29号线工程设计总体总包及单项设计第十三标段(合同编号:29-KS-16-
3、16)2)武汉轨道交通项目设计指导书(3-2014)(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4年12月)3)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东段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组成与内容(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4年4月)4)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东段工程文件编制统一规定(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4年12月)5)武汉市轨道交通29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3年5月)及专家审查意见6)武汉市轨道交通29号线(11号线东段)工程总体设计(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4年6月)7)武汉市轨道交通29号线(11号线东段)工程总体设计专家组预评审意见及回复
4、(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4年6月)8)武汉市轨道交通29号线工程长岭山车辆段初步勘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11月)9)武汉市轨道交通29号线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武汉地震工程研究院,2013年5月)10)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11)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12)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1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14)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1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16)轻型屋面梯形钢屋架
5、(05G515)17)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18)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1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2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2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23)钢结构防腐蚀涂装技术规程(CECS343:2013)24)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专题会议纪要25)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东段总体总包长岭山车辆段规模及工程内容专题研究26)湖北省、武汉市有关地方法规、标准等27)有关会议纪要、公文及政府部门提供的基础资料1. 1.2工程地
6、质和水文地质拟建工程所在场地为三级阶地剥蚀堆积城岗区及剥蚀残丘地段。场地中部所在范围地形较平坦、地势变化不大,地面标高一般46-54米;场地南部地势有一定起伏,地面标高约41-50米;场地北部地形变化大,地面标高约55T04米。2. 1.2.1场地工程地质情况拟建工程场地沿线上覆土层主要为近代人工填土层、第四系河流冲洪积土层,坡洪积碎石层及残积土层,下部基岩为二叠系硅质岩、硅质岩夹黏土岩、石灰岩及志留系泥岩。各地层岩性特征如下:D第四系填土层、淤泥质软土层(I)QidlT耕土,厚度0.5LOrn,层顶标高40.2287.3Onb场地表层植被处分布。(2) Qidl-2杂填土,厚度LO3.0m,
7、层顶标高44.5555.7Onb场区南部村庄、道路底部分布,成分复杂,分布不均匀,含碎石、砖块、碎块及少量黏性土,硬质物含量约30%60%,新建碎石路段堆填时间小于10年,村庄范围内堆填时间大于10年。(3) Qal-3素填土,厚度L32.8m,层顶标高41.2059.80m,稍密,主要由黏性土组成,含少量砂土、碎石及生活垃圾,堆填时间一般大于10年。(4) Q2淤泥,厚度0.82.0m,层顶标高43.6045.2Onb黑色,流塑,主要分布在沟塘底部。2)第四系全新统河流冲积土层(1) Q.al3-1粉质黏土,揭露厚度2.4m,层顶标高42.6m,场地南部分布,灰黄色、黄褐色,可塑,饱和,含少
8、量铁、锦质氧化物斑点。(2) Qj3-2粉质黏土,厚度1.34.8m,层顶标高41.5546.OOm,场地南部分布,灰黄色、黄褐色,可塑,饱和,含少量铁、锌质氧化物斑点。3)IlI级阶地剥蚀城岗区(I)QJ54粉质黏土,厚度1.17.0m,层顶标高36.8251.92m,场地南部分布,黄褐色、红褐色,硬塑,饱和,含铁、锯质结核。(2)4a粉质黏土,厚度1.43.9m,层顶标高37.4348.90m,场地南部分布,黄褐色、红褐色,硬塑,饱和,含少量铁、锌质结核。(3)Qp5碎石,厚度LO6.4m,层顶标高52.8099.70m,场地北部丘陵山坡分布,杂色,稍密-中密状态,粒径一般2-4cm,多呈
9、棱角状,成分以硅质岩为主,夹少量黏性土。(4)Q/6红黏土,厚度0.914.9m,层顶标高35.0577.20m,分布于石灰岩区,红褐色,可-硬塑,饱和,局部夹少量灰岩碎块。(5)Q/6a次生红黏土,厚度2.15.0m,层顶标高37.1554.6Onb局部分布,红褐色,可-硬塑,饱和,局部夹少量灰岩碎块。4)下伏基岩(I)Plg7硅质岩,揭露厚2.541.6m,层顶标高46.9698.7Onb褐红色、黑色,碎裂状结构,层状构造,岩质坚硬,裂隙很发育,岩层单层厚度3-8cm,属薄层状,岩体破碎,岩芯多呈碎石状、少量呈碎块状,属较硬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级。(2) Pg7a硅质岩夹黏土岩,揭露
10、厚2.927.7m,层顶标高45.7086.80m,褐红色、灰黄色、黑色层状构造,以硅质岩为主,混夹黏土岩,岩芯多呈碎石状、局部呈土夹石状,岩质较软,岩体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3) Pg8灰岩,揭露厚0.242.Om,层顶标高30.4575.30m,青灰色,块状结构,厚层状构造,岩芯多呈短柱状、碎块状,岩体较完整,裂隙较发育,局部有溶槽,属坚硬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H级。(4) Rq8a溶洞,钻孔内揭露洞径0.312.2m,洞顶标高30.1578.40m,洞内大部分全充填软-硬塑状态黏性土,局部夹灰岩碎块,少量无充填。(5) S2f9T强风化砂质泥岩,揭露厚0.910.Om,层顶标高
11、34.6046.66m,场地南部分布,青灰色、灰绿色,岩芯大部分呈坚硬土状、碎石状,散体状结构,锤击易碎,少数手可折断或捏碎,锤击声哑,无回弹,有较深凹痕,取芯率约60-70%。属极软岩,岩体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6) Szf9-2中风化砂质泥岩,揭露厚2.538.1m,层顶标高30.2245.00m,场地南部分布,青灰色,泥质胶结,层状构造,岩芯呈短柱状、碎块状,裂隙较发育,锤击声脆,锤击不易碎,岩芯采取率约70%-85乐属软岩,岩体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级。(7) S2f9a挤压破碎带,揭露厚2.020.8m,层顶标高11.637.6m,场地南部分布,深褐色,散体状结构
12、,受构造挤压作用,岩芯破碎,呈鳞片状、碎石状,手捏即散,岩芯采取率约50%左右,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8) 2.2场地水文地质情况1)场地地下水类型及地下水位拟建场地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基岩裂隙水及岩溶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场地南部低洼处上部人工填土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生活用水及地表水的渗透入渗补给,水位、水量与地形及季节关系密切。场地上层滞水静止地下水位埋深为0.30-2.00m,标高40.87-43.60m0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下部二叠系硅质岩、硅质岩夹黏土岩及志留系泥岩中,主要接受其上部含水层中地下水的下渗及侧向渗流补给,山顶露头处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岩溶水主要分布于灰
13、岩中的岩溶洞穴、裂隙带中,分布不均匀,水量不丰。无明显统一水位。2)环境水、土的腐蚀性场地环境水及土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3)混凝土所处环境类别及作用等级根据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相关规定,本工程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类别为I类(一般环境),设计地面以下至地下水最低水位之间混凝土结构碳化环境作用等级为I-C,地下水最低水位之下混凝土结构环境作用等级为I-B。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相关规定,本工程地下混凝土结构环境类别为二b类,地面以上混凝土结构环境类别为二a类。8.1. 2.3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岩土承载力、压缩
14、(变形)模量综合成果表表2.11地层编号岩土名称土工试验标贯(动探)岩石试验综合取值fak(kPa)Esi2(MPa)N(NQ(击)fak(kPa)Esi-2fak(kPa)闻M)fak(W)Esi2压缩系数()PJ(M)3-1粉质黏土1534.551208.01101504.5-7.00.421201602202953-2粉质黏土1987.1716010.0160-1907.0-10.00.25170-200315-3704粉质黏土48011.41539016.038048013.076.00.154005007609604a粉质黏土21811.31023013.021024011.0-13
15、.00.162302604405005碎石(11)4002635050024325005501000-11006红黏土2009.11802008.0-10.00.262502605005206a次生红黏土22010.72002209.011.00.182602705205407硅质岩fa=1800-2200fa=1800-2000近不可压缩1500-16004500-48007a硅质岩夹黏土岩fa=900IIoO5458fa=900IlOO5458600700180021008灰岩fa=25003000fa=25003000近不可压缩25003000750090009-1强风化砂质泥岩fa=3
16、004004244fa=3004004244300-40075010009-2中风化砂质泥岩fa=1000-1300fa=10001300近不可压缩700800210024009a挤压破碎带fa=3004004244fa=3004004244200-300500750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1)基本烈度及抗震设防烈度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武汉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六度。武汉地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O.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除牵引混合变电所为重点设防类外,其余均为标准设防类建筑。地震作用按6度
17、考虑,并按7度加强其抗震措施。2)建筑场地类别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有关规定判别拟建场地南部及现状开挖山体以北工程建筑场地类别为H类,现状开挖山体范围内场地类别为L类。2.1.3设计荷载基本风压标准值:0.4kNm2(n=100)基本雪压标准值:0.6kNm2(n=100)管理人员用房等部位的人群荷载按2.5kPa的活荷载标准值计,结构计算时应按全部均布荷载加上集中荷载的最不利组合进行设计。设计要求与工艺设备荷载:车辆各轴重:16t。检修平台荷载:4kPa。物资总库楼面活荷载为:12kPa.ISCS电源室及培训系统电源室楼面活荷载:10kPaISCS培训用房(培训教室
18、)及系统用房楼面活荷载:8kPa0AFC系统用房楼面活荷载:8kPa0信号联锁电源室及培训设备室楼面活荷载:8kPa0信号联锁机械室及控制室:6kPa0其它设备房屋按照相关专业要求计算荷载。生活办公房屋楼面活载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执行。设备区一般可按8kPa进行设计,但对重型设备需依据设备的实际重量、动力影响、安装运输途径等确定其大小与范围,进行结构计算。对于需要吊装的设备,在结构计算时还应考虑设备吊点所设置的位置及吊点的荷载值。2.2概述2.2.1工程概述长岭山车辆段位于科技一路、科技二路及武汉市外环线围合的狭长地块内。整个车辆段以车辆运用和检修部分为主体进行总平面布置,运用库与检修库呈并列式
19、布置。运用库位于基地的北侧,检修库与运用库并列布置,运转综合楼位于运用库与检修库之间,位于运用库的西侧;在检修主厂房北侧设有物资总库、污水处理站、危险品库等用房。调机库、工程车库设于检修库及运用库南侧的出入库线咽喉区段。走行路线短捷,调车作业方便。在咽喉区南侧为整个车辆段的场前区域,分别设有材料堆场、材料棚、综合维修车间、变电所、给水所和综合楼等房屋。洗车机库位于出入段线东侧,设置便于列车折返及作业。2. 2.2主要设计原则D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2)抗震设防分类:除牵引混合变电所为重点设防类外,其余均为标准设防类建筑。3)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
20、度0.05g,地震设计分组为第一组。4)车辆段拟建场地南部及现状开挖山体以北工程建筑场地类别为H类,现状开挖山体范围内场地类别为II类,属对建筑抗震一般地段。5)物资总库、材料棚大跨度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其他框架房屋抗震等级为四级。6)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综合楼、运用库、检修库、工程车库、调机库、物资总库及综合维修车间为甲级,其余单体为乙级。7)结构设计中综合考虑建筑功能、工程水文地质、荷载特性、环境因素、施工工艺、建设周期等因素,做到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8)结构设计应满足线路、限界、建筑、轨道、车辆、信号、工艺、机电设备、人防等专业的要求。9)结构设计应考虑结构变形和基础沉降的影响。10
21、)结构设计应分别按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进行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进行承载力、稳定、变形、裂缝宽度等方面的验算。11)结构设计应保证具有足够的耐久性,本工程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按“I类”设计,地下室及基础部分按“Ic类二12)在满足车场、车站正常运营及建筑功能要求下,采取有效的结构平面和竖向布置,使得结构趋于规则,从而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2.3地基基础2.3.1车辆段内房屋基础型式车辆段与综合基地场地现状地面绝对标高为40I(Mm,设计轨顶标高61.3m,设计场坪标高61m。拟建场地北部为挖方区,场址南部为填方区。建筑房屋所在位置划分表2.3-1挖方区高填方区填、挖交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长岭 车辆段 初步设计 结构 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05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