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逃逸式”离职+切断腐败新通道.docx
《防止“逃逸式”离职+切断腐败新通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止“逃逸式”离职+切断腐败新通道.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防止逃逸式离职切断腐败新通道2022-09-09案例一个时期以来,个别领导干部为了对抗高压反腐,妄图通过主动辞职、离职或提前退休等方式,逃避党纪国法的惩处。比如,浙江省嘉兴市国资委原党委委员、副主任沈建阳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自2015年1月提前退休后,沈建阳不仅违规兼职取酬,还利用原职务影响力,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非法收受巨额财物。再比如,重庆市九龙坡区原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姜廷宪提前退休。他之所以选择终止仕途,是因为打了“赚大钱”的算盘。姜廷宪先后在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花卉苗木产业示范园区管理委员会、九龙坡区白市驿镇、九龙坡区旅游局担任“一把手”。任职期间,姜廷宪在工程承揽、施工矛盾
2、协调、工程款拨付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巨额贿赂。退休后,他将收受的大部分贿赂款用于经营重庆万花谷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并逐渐从“幕后老板”成为公司法定代表人。其中,部分贿赂款还是姜廷宪任职期间与商人老板约定的“好处费”,待姜廷宪退休后予以兑现。从本质上讲,“逃逸式”离职不同于正常的领导干部退出机制,而是一种新型的腐败通道。这些行为之所以具有“逃逸”性,其要害在于腐败官员企图把辞职、离职或退休作为护身符或挡箭牌,给自己的腐败行为穿上隐身衣。表面上是“逃逸”公职,其实质是腐败的遁形。采取“逃逸式”离职具有三种动机:一是规避动机,领导干部在职期间存在违纪违法行为,通过辞职、离职或提前退休实现所谓
3、的“安全着陆”,并把在职期间的腐败资金“洗白”。二是兑现动机,领导干部在职期间利用手中权力为他人谋取利益,但并没有马上获取腐败收益,在其辞职、离职或退休后以各种合理形式加以兑现。三是谋利动机,腐败官员辞职、离职或退休后,利用原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到原业务管辖范围内企业任职、兼职,利用政商“旋转门”获取高额报酬。这些行为无疑为新型腐败的滋生蔓延提供了方便。“逃逸式”离职具有衍生性。面对高压反腐态势,一些领导干部改变原先的腐败手法和方式,利用在职期间的职权影响或掌握的公共资源谋取非法利益,利用“时间差”实施“期权腐败”,或者利用职务便利到企业谋取职位、高薪就业。如此,衍生出新的腐败形式,助
4、长政策腐败、利益输送、官商勾结等,加大隐形腐败的查处难度。“逃逸式”离职具有隐蔽性。辞职、离职或退休本是领导干部应有的权利,是公职人员队伍的自然更新。但在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用合理的权利来掩盖自己的腐败行为,把赤裸裸的腐败交易隐藏在离职之中,“在位不收退休收”“在岗不收离岗收”,利用制度监管漏洞来寻求规避惩治之策。“逃逸式”离职具有投机性。个别领导干部误以为主动辞职、离职或提前退休离开岗位,不再担任公职,其个人就不会被列入重点反腐对象。这样的“逃逸”想法和行为具有投机性,无视党纪国法的严肃性。“逃逸式”离职问题的出现,说明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些腐败干部仍心存侥幸,寻求自保和对抗组织审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防止 逃逸 离职 切断 腐败 通道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9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