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动力电池产业链可持续发展评估.docx
《全球动力电池产业链可持续发展评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动力电池产业链可持续发展评估.docx(3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目录前言11 .全球锂电池产业概况42 .产业链下游:电池生产及供应63 .产业链中游:正、负极材料134 .产业链上游:锂、银、钻205 .电池回收利用2833结语全球动力电池产业链可持续发展评估前百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等下游应用场景爆发式增长的驱动,全球锂电池产业正在蓬勃发展。预计到2030年,全球锂电池的需求规模可达4太瓦时(TWh)。其中,中国作为全球锂电池产业最大需求及供给市场将持续领跑产业变革;与此同时,欧美在减排目标、能源转型等强需求下贡献出更多的增量驱动,并重塑全球市场供需格局;以东南亚、印度及中东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也正进入快速成长阶段,积极参与到全球锂电池供应链体系中。当前,
2、中国在锂电池产业链各关键环节依旧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正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盈利承压和地缘政治风险加大等挑战。为引导全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波士顿咨询公司联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以及锂电池行业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企业管理者,合作设计“全球及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链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估体系”,以期为全产业相关参与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引,并积极引领全行业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及政策,推动产业链朝更健康与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全球及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链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估体系主要涵盖产业政策、市场环境、供应链成熟度、技术及制造竞争力、绿色及可持续行动五个评估维度。本报告将重点聚焦市场需求与供应链供需状态的分析:市场
3、维度,重点围绕行业市场前景、竞争结构与盈利性展开分析(参阅图1);供应链维度,聚焦对产业链供需动态、国际贸易链路以及再生闭环参与程度的评测分析(参阅图2)0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链在细分维度上的表现,评测发展指数并建议可行的优化方向(参阅图3)o痴丁飘菽薇岫丽定性因子子维度研究定评测标准资料来源竞争结构图2I全球及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链可持续发展评估模型一供应链指数子维度研究定评测标准资料来源再生闭环评测:影响可持续发扇懿的定量因子定性因子图3I全球及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链可持续发展评估模型一市场与供应链指数评价体系可持续发展市场指数可持续发展供应链指F49Pr5%,10%)I(10%,1
4、5%)I15%,20%)I20%增急-1%1%)1%3%)3%,5%)帆:10%20%)W:IHS(2022年11月);公开信息;文就航;BCG分析.注I百分比已四舍五入,部分总和不为100%.美国则在通胀削减法案的助推下,新能源产业发展提速,预计203。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45%,动力电池需求超5。吉瓦时(参阅图5)o日韩两国的电池产能除满足其国内供应外,大量供应北美市场,并通过在北美当地投资设厂,形成密切的贸易投资合作图5I美国市场动力电池需求及供给预测汽车*透率(万一)供给侪BEV/PHEV车0动力电池 需求提模预估(GWh) Bev PHEv Hhev I Iice2022-203阵
5、北妣区产耽划(GWh.%)尽管戏度较大,中国头部玩家 仍在积极寻求进入市场的突破机会来季;IHS(2022年11月);公开信息;文就研究;BCG分析.注I百分比已四舍五入,部分总和不为100%.关系。而中国头部玩家短期内受政策法规的限制,仍在积极寻求进入北美市场的突破机会。预期未来全球市场格局将加速朝产能优胜劣汰、区域均衡布局的可持续方向发展。2.1 可持续发展市场指数得分:7(十分制)市场前景得分:10(十分制)全球锂电池市场预期将以25%的年增速快速扩张,至2030年市场规模将超4太瓦时。其中,随着电动汽车渗透率持续上升、长续航需求使得单车带电量提升,动力电池需求将快速上涨,市场占比将达到
6、8。随着各区域市场下游需求增长,全球市场格局将三分天下:中国市场体量大、发展领跑全球;欧美则在政策推动下加速追赶,提供增量驱动及持续成长空间;同时,东南亚、印度及中东等新兴市场也正积极投入,快速成长。聚焦中国,预计至2025年,中国锂电池需求量将以超40%的年增速增长至1太瓦时;至2030年,将以13%的年增速增长至约1.8太瓦时,其中动力电池需求占比一直维持在75%以上。动力电池是中国锂电池需求的主要来源,也是市场增长的关键驱动,其中从电池装车结构来看,乘用车是最大赛道(参阅图6)o图6I中国锂电池市场需求预测20192030年中国锂电池需求预测将:【HS(2022年10月);高工锂电(20
7、23年1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动力电池领先企业系列交流访谈活;文献研究;KG分析。储能电池包括发电侧、电网恻及用户狈崎能电池应用.消费电子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及便携式充电装2S.-中型及大型客车包括公交车、大客车、校车及其他专用客车.中重卡包括牵引车、卸货车、运载车及专用车.,轻型商用车包括轻型货车、面包车及皮卡.乘用车包括轿车、SUV及MPV。裳他场景刨舌电动二工程机於电动船舶及电动飞机(包括人机).5(+5J)以动力电池最大的市场中国为例,中国动力电池市场竞争不断加剧,集中度持续提升。一方面,第一、二梯队玩家市场份额均呈增长趋势,逐步扩大领先优势,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前两大玩家寡
8、头优势明显,占据近7。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近五年来,国内电池厂商总数量显著下降约50%,部分玩家市场份额大幅萎缩或被直接淘汰出局,行业整合加速(参阅图7)O从三元技术路线来看,宁德时代正持续扩大三元路线优势、稳居市场第一。第二、三梯队企业的格局则仍在演进,存在潜在洗牌机会。领先企业正积极通过与主流主机厂商设立合资企业、开展联合研发、共同建厂等方式,以获取定点、保障稳定的需求进而锁定供销规模,同时通过升级化学体系、布局高比能与高安全的电芯结构、提升快充表现等新兴技术,探索弯道超车的机会。图7I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装机竞争格局按玩家统计的中国动力电池装机 ( 2016-2023H1 ) 商数量宁蝴代
9、 LG格 JJ 磔耀 的拉力神 蜒迪 蹄蝌 蜂巢台孚解俵 滞玛 其他总装机*三t高工锂电(202瑾1月);文献研究;中国汽工程学会动力电池簸砂系列交流访谈活动;BCG分析.注:百分比已四舍五入,部分总和不为100%.就铁锂技术路线而言,市场格局趋于稳定,市场份额正持续向第一梯队企业集中,第二、三梯队企业想在动力电池领域实现全面破局的难度持续加大,储能电池正成为追赶玩家建立规模、储备及强化能力的新机遇。尽管近期由于下游整车企业竞争加剧、价格战导致利润下降,以及成本敏感性更高的小微型电动汽车市场增长,铁锂电池的整体需求持续看涨,但市场份额预期将继续向掌握先进技术、产品稳定性及性能更好及具备成本优势
10、的领军企业集中。固态电池以高安全、高比容的优势正成为业界竞争的新赛道,是全球动力电池行业战略竞争的新高地之一。中国半固态电池已初步实现量产装车,十余家企业正展开积极试水竞争,但当前规模依旧比传统液态电池小,各家市场份额仍较为均衡。中国头部企业全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规划集中在2025至203。年,电导率低、循环寿命差是阻碍其产业化的主要原因。美国、日本及韩国的企业较中国企业更为激进,跨过半固态全力投入全固态电池技术的研发与产能布局,公布的量产时间平均较中国早一至两年,但实际量产时间及表现仍面临技术及市场的多重检验。行业盈利性得分:6(十分制)当前,中国主流锂电池厂商的毛利率表现维持在约15%-25队
11、近年来虽受原材料价格上升及整车价格下滑的双重挤压影响,行业平均毛利率有所下降,但整体仍处于相对健康的态势(参阅图8)。一方面,主机厂对于电池采购价格年降幅度要求变高,不断压缩电池厂商的毛利空间。另一方面,尽管技术升级、规模效应放大以及生产良率提升均有利于成本节降,但由于物料成本占总体成本约六成,原材料下降幅度低于价格下降幅度,进而导致利润空间的压缩。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在能量密度、封装形态及生产良率等方面仍有优化与突破的空间,因此领先玩家仍有溢价及优化利润的空间。在上游原材料价格回落趋稳后,预计领先厂商毛利水平将有所释放。此外,领先玩家通过新技术迭代、垂直整合、加速发展海外业务
12、及拓展新业务领域等方式,积极推进业务的全价值链延展,以实现增收、增利的同时应对利润空间下滑的潜在风险。图8I2018-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头部电池厂商动力锂电池业务盈利情况伴随物料成本大幅上升和价格下降,电池厂商利润空间受挤压2018-2023Q1电池厂商动力锂电池业务毛利率(%)公司年报;行业研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动力电池领先企业系列交流访谈活动;BCG分析。2.2 可持续发展供应链指数得分:5(十分制)供需动态得分:5(十分制)行业高速成长正吸引资本大量涌入,部分车企已经开始自研自建电池产线,产能持续扩张。此外,短中期内混合动力路线的电动汽车会在汽车市场占据相当体量的份额,且近一年来混合
13、动力系统汽车(含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增程式汽车)因没有里程焦虑且拥有更低的拥车成本,市场份额逐渐上升,所以一定程度上加速和推升了动力电池的需求,使得第一、二梯队头部玩家的优质产能供应维持在相对饱和和紧张的状态。截至目前,中国国内已公布的2025年总规划产能已超过2.6太瓦时,其中预期约2太瓦时产能将大概率按计划投入运营,考虑到2025年需求约1太瓦时,全行业总体产能利用率预计接近50%。然而,随着中国“3060”愿景和世界各国碳中和目标的逐步临近,上述混合动力路线作为新能源过渡产品,终将会被纯电动路线取代,伴随需求持续增长、产能扩张节奏减缓,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将逐步提升并维持在50%-60%。
14、国际贸易链路得分:6(十分制)随着欧美动力电池需求快速增长、减排环保要求从严、本土自给自足法规到位,预计到2030年欧美产能项目上线后,将从亚太手中分走约1525%的全球市场份额,亚太地区在全球电池市场的主导地位将削弱,电池产能占比将从目前的近75%下降至约50%-60%,区域产能分布及供需格局预期将更加均衡(参阅图9)o图9|2022-2030年全球电池产能分布及格局演进中南美洲I中东和非洲,北美欧洲亚太来源:BcG电池市场观点(2023年1月)。国外政策法规趋严对中国企业出海提出更高的要求,国际化经营面临挑战。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欧盟绿色协议产业计划及新电池法等相关法令陆续出台,旨在支持本土
15、绿色产业发展,加大对海外核心部件进口的限制,这些都对中国企业产品出海、甚至海外建设产能构成一定限制。头部企业亟需通过优化原材料选取、生产碳足迹管理以及回收处理等技术的布局以满足出口市场要求,积极调整海外业务战略,在降低潜在地缘政治风险的同时,实现拓展客户、维持市场份额并巩固业务竞争力的目标。再生解得分:3(十分制)伴随产业链成熟度的持续提升、政策法规逐步到位,部分领先电池玩家已开始涉足电池拆解回收、梯次利用及再生利用等环节,但电池回收行业整体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随着动力电池步入退役阶段、叠加政策扶持,预计中国市场在2025年将率先迎来近15。吉瓦时的回收需求,203。年规模可至73。吉瓦时,
16、未来年均增速约4。2.3 启示对于从业企业而言,在产品技术、供应链、商业模式等方面持续创新与沉淀至关重要,需要在保持企业战略定力的同时,积极把握行业发展脉搏进行调整创新。 在布局新技术时,宏观层面研判潜在应用市场及特征,微观层面统筹考虑不同技术路线本征特性,紧跟下游客户战略需求,以此明确技术研发投入的侧重及优先级,指导产品设计及市场导入节奏。 在建设供应链时,通过投资并购实现供应链垂直整合,或与上下游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打造供应生态以保持成本竞争力,并加强供应链碳足迹管理、布局再生材料供应、完善电池后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以满足海外市场要求,提高全球经营及治理能力。 在探索新商业模式、试水创新业务、拓
17、展新应用时,需秉承油车电车平价、车辆使用便利及安全的发展方向,面向乘用车特别是商用车不同细分应用场景的用户需求和痛点,基于自身现状及战略方向,明晰创新业务为行业带来的价值,在品牌、营销、售后服务等方面革新迭代。3.产业链中游:正、负极材料31正极材料作为锂电池产品最重要的材料组成部分之一,正极材料产业同样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得益于锂电池市场需求的快速扩张,正极材料需求旺盛。行业技术路线多样且持续升级迭代,竞争格局仍在不断演进。受前期因供给紧张而引发价格飞涨、近期产能加速扩张及释放的影响,当前总体产能利用率不高但优质产能同样供不应求。同时,受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欧盟绿色协议产业计划与新电池法等法令出
18、台的影响,正极材料企业正随着电池厂加速海外业务的布局,预期未来产能国际化与多极化是大势所趋,这对正极材料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及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L1可持续发展市场指数得分:7(十分制)市场前景得分:9(十分制)得益于锂电池市场的驱动,全球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以近20%的增速高速扩张,预计至203。年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市场规模可达630万吨。2021年以来,中国铁锂正极材料占比逐渐超越三元正极材料达到6o%以上,国外则三元正极材料一直保持主导地位。国内铁锂正极材料份额快速提升主要得益于其在原材料价格高涨和政策补贴退坡背景下显现的成本优势、CTP、CTC和CTB等技术成熟带来的能量密度提升,以及
19、相对三元正极材料更低的碳排、更符合绿色低碳趋势。中长期来看,伴随上游原材料成本回落、高压平台及快充技术成熟,以及在长续航需求的驱动下,高模三元/富锂等高端正极材料的渗透率将提升,中低端三元材料因能量密度与铁锂相比无显著优势且成本高于铁锂,份额将逐渐下降。因下游主机厂逐渐从以能量密度为首要考虑因素过渡到续航能力和成本的平衡考虑,铁锂类技术路线将更占据主要地位,磷酸锌铁锂等新型磷酸盐材料将加快市场切入,而国外领先车企也正加大定点向铁锂类技术路线转向,预期全球市场将长期呈现铁锂类与三元类正极材料二者并行发展的趋势(参阅图W)。单位:万吨图10 | 2022-203眸全球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规模耐三元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球 动力电池 产业链 可持续发展 评估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83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