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卫9版《传染病学》教学大纲(适用对象临床医学全科医学、医学影像学、精神(仁济)专业).docx
《人卫9版《传染病学》教学大纲(适用对象临床医学全科医学、医学影像学、精神(仁济)专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卫9版《传染病学》教学大纲(适用对象临床医学全科医学、医学影像学、精神(仁济)专业).docx(4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传染病学教学大纲InfectiousDiseases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NN101045课程总学时32(理论总学时32/实践总学0时)周学时(理论学时2/实践学时0)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全科医学、医学影像学专业。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章次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践课时第一章总论33第二章第一节病毒性肝炎55第二章第七节肾综合征出血热22第二章第八节流行性乙型脑炎22第二章第九节登革热(自学)(自学)第二章第十二节狂犬病(自学)(自学)第二章第十三节艾滋病22第三章第二节恙虫病(自学)(自学)第四章第一节伤寒与副伤寒22第四章第四节霍乱22第四章细菌性痢疾11第五节第四章第七
2、节鼠疫(自学)(自学)第四章第十二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2第四章第十四节败血症33第六章第一节钩端螺旋体病22第七章第一节阿米巴病(自学)(自学)第七章第二节疟疾22第八章第一节日本血吸虫病22第十章第一节医院感染(自学)(自学)第十章第二节感染性休克(自学)(自学)第十章第四节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22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传染病学是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中发生、发展、传播、诊断、治疗和预防规律的学科,是临床医学重要课程之一,在医学中处于重要地位。本课程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重点讲解防治常见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本学科范围内的科学新成就,为今后参加传染病防
3、治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课程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两点内容:基本要求:首先,学生应当全面系统地学习各章,掌握基本概念,深入理解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有目的地深入学习重点章节,归纳总结认识各章节之间的联系,比较相近的概念和类似的问题,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素质培养:包括思想道德修养、自学能力、专业英语能力、应用知识能力、临床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传染病学是医学专业的公共临床课程,是临床医学所有专业的必修课程,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其基础学科和相关学科是微生物学、免疫学、人体寄生虫学、流行病学、病理学、药理学和诊断学等。掌握这些学科的基础知识、基
4、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学好传染病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4、推荐教材及弁考书:推荐的教材有:书名出版社主编出版年份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传染病学(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李兰娟,任红2018年推荐的参考书有:书名出版社主编出版年份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传染病学(案例版第2版)科学出版社陈永平,程明亮,邓存良2017年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本科规划教材传染病学人民军医出版社陈永平2013年实用传染病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李梦东2005年现代感染病学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翁心华1998年传染病学(医师文库,第4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马亦林2005年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邙贺龄2006年传
5、染病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在考试方法上实行多项改革,人民卫生出版社建立了完备的试题库,3高志良垢行了教考分离;理2008年论考试注重:观题和客观题的适当比例,将重点难点放在分析病例的问题上,注重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无第一章总论一、目标与要求(一)熟悉传染病及感染的概念。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及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基本特征、临床特点。(二)了解传染病的发病机制、流行过程的影响因素、诊断、治疗及预防。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感染与免疫(一)重点讲解Ix感染的概念,机会性感染、条件致病菌、首发感染、重复感染、混合感染、重叠感染
6、、继发性感染、医院获得性感染、社区获得性感染的概念。2、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病原体被清除,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性感染。3、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二)一般介绍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的作用: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第二节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一般介绍Ix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入侵部位,机体内定位,排出途径。2、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直接损伤,毒素作用,免疫机制。3、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发热,急性期改变。第三节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一)重点讲解决定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二)一般介绍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个人行为因素。第四节传染
7、病的特征(一)重点讲解Ix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有感染后免疫。2、传染病的临床特点中病程发展的阶段性: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3、复发、再燃的概念。(二)一般介绍传染病常见的症状与体征:发热、发疹、毒血症状、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反应。2、传染病的临床类型。第五节传染病的诊断(一)一般介绍传染病诊断的三大要素:临床资料、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资料。第六节传染病的治疗(一)一般介绍传染病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第七节传染病的预防(一)一般介绍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管理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第八节新发感染病概述(一)一般介绍新发感
8、染病的基本概念和组成,流行病学特点,流行因素,防治对策及展望。第二章病毒性传染病第一节病毒性肝炎(viralhepatitis)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病毒性肝炎病原的种类及临床表现。(二)熟悉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三)了解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鉴别诊断及预防措施。二、教学内容一、概述:(一)重点讲解病毒性肝炎的概念及其病原分型。二、病原学:(一)重点讲解1、病毒性肝炎病原的种类及其主要特点。2、HBV三大抗原抗体系统的意义。(二)一般介绍HBVDNA和DNAP、HBV变异的意义。三、流行病学:(一)一般介绍各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以
9、及流行特征。四、发病机制与病理:()重点讲解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病理改变(以肝脏为主)。(二)一般介绍甲、乙、丙、丁、戊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五、病理生理:(一)一般介绍黄疸、肝性脑病、出血、急性肾功能不全、肝肺综合征、腹水的病理生理变化。六、临床表现:(一)重点讲解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肝衰竭)、淤胆型肝炎、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表现。(二)一般介绍1、各型病毒性肝炎的潜伏期。2、特殊人群肝炎的表现(小儿病毒性肝炎、老年病毒性肝炎及妊娠合并肝炎的特点七、实验室检查:(一)重点讲解1、肝功能检查各项指标的意义。2、病原学检查的意义。(二)一般介绍血常规、尿常规、甲胎蛋白、肝纤维化非侵袭性诊断、
10、影像学检查、肝组织病理检查的意义。八、并发症:(一)一般介绍病毒性肝炎的并发症: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感染。九、诊断:(一)重点讲解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诊断、病原学诊断。十、鉴别诊断:(一)一般介绍病毒性肝炎的鉴别诊断。H、预后:(一)一般介绍各型病毒性肝炎的预后。十二、治疗:(一)重点讲解1、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原则。2、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肝衰竭)、淤胆型肝炎的各项治疗措施。(二)一般介绍肝炎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治疗。十三、预防:(一)一般介绍病毒性肝炎预防措施的三大环节(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第七节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
11、rhagicfeverwithrenaIsyndrome)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原则。(二)熟悉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理改变、实验室检查、并发症及诊断依据。(三)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鉴别诊断及预防措施。二、教学内容一、概述:(一)重点讲解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定义。(一)一般介绍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情况。二、病原学:(一)一般介绍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的特点、分型以及抵抗力。三、流行病学:(一)一般介绍仔综合征出血热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及流行特征。四、发病机制与病理:(一)重点讲解1、肾综合征出血热病程中出现的休克、出血、急性肾衰竭的病理
12、生理。2、全身小血管、肾的病理改变。(二)一般介绍1、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病机制(病毒直接作用和免疫损伤作用)。2、心脏、腺垂体及其他脏器病理改变的特点。五、临床表现:(一)重点讲解1、肾综合征出血热典型病例的五期经过(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及各期的临床特点。2、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类型。(二)一般介绍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潜伏期。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一)重点讲解Ix血常规的变化(白细胞增高、血小板减少、异型淋巴细胞的出现)尿常规的变化(显著蛋白尿、管型、膜状物)。2、血液生化检查的意义。(一)一般介绍凝血功能检查、免疫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方法及其他检查的意义。七、并发症:(
13、一)重点讲解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并发症(腔道出血、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肺水肿、其他八、诊断:(一)重点讲解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九、鉴别诊断:(一)一般介绍仔综合征出血热的鉴别诊断。十、预后:(一)一般介绍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死率。H-、治疗:(一)重点讲解1、“三早一就”的治疗原则。2、肾综合征出血热病程各期的治疗措施。(二)一般介绍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症的治疗。十二、预防:(一)一般介绍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预防措施(疫情监测、防鼠灭鼠、作好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疫苗注射)。第八节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encephalitisB)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流行
14、性乙型脑炎的典型临床经过。(二)熟悉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类型及其特点、诊断、治疗措施。(三)了解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与病理、实验室检查、并发症、鉴别诊断及预防措施。二、教学内容一、概述:(一)一般介绍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概念及临床特征。二、病原学:(一)一般介绍乙脑病毒的特性及抵抗力。三、流行病学:(一)一般介绍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以及流行特征。四、发病机制与病理:(一)一般介绍Ix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病机制(传入途径、引起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条件2、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广泛性病理改变(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软化灶形成,血管变化和炎症反应,胶质细胞增
15、生)。五、临床表现:(一)重点讲解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典型临床经过(初期、极期、恢复期、后遗症期)。2、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分型及其特点。(二)一般介绍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潜伏期。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重点讲解流行性乙型脑炎脑脊液的变化。(二)一般介绍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血象、血清学检查、病原学检查的意义。七、并发症:(一)一般介绍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并发症。八、诊断:(一)重点讲解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九、鉴别诊断:(一)一般介绍流行性乙型脑炎与中毒性菌痢、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及其他病毒性脑炎的鉴别诊断。十、预后:(一)一般介绍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预后。H-、
16、治疗:(一)重点讲解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疗措施(一般治疗、对症治疗)。(二)一般介绍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恢复期及后遗症治疗。十二、预防:(一)一般介绍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第九节登革热(denguefever,DEN)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登革热的临床表现。(二)熟悉登革热的诊断及治疗措施。(三)了解登革热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与病理、并发症、鉴别诊断、预后及预防措施。二、教学内容一、概述:(一)一般介绍登革热的概念及临床特征。二、病原学:(一)一般介绍登革病毒的特性及抵抗力。三、流行病学:(一)一般介绍登革热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以及流
17、行特征。四、发病机制与病理:(一)一般介绍1、登革热的发病机制(2次病毒血症),重症登革热的发病机制。2、登革热、重症登革热的病理改变。五、临床表现:()重点讲解登革热的典型临床表现(登革热、重症登革热)。(二)一般介绍登革热的潜伏期。六、并发症:(一)一般介绍登革热的并发症。七、诊断:(一)重点讲解登革热的诊断依据(个人史、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八、鉴别诊断:(一)重点讲解重症登革热的诊断标准。(二)一般介绍登革热、重症登革热的鉴别诊断。九、预后:(一)一般介绍登革热的预后。十、治疗:(一)重点讲解登革热、重症登革热的治疗措施。H、预防:(一)一般介绍登革热的预防措施(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
18、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第十二节狂犬病(rabies)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狂犬病的定义、临床表现、预防措施。(一)熟悉狂犬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治疗。()了解狂犬病的病原学、病理、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二、教学内容一、概述:(一)重点讲解狂犬病的定义。二、病原学:(一)一般介绍狂犬病毒的特性及对外界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三、流行病学:(一)一般介绍狂犬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四、发病机制与病理:(一)一般介绍狂犬病的发病原理及主要病理改变。五、临床表现:(一)重点讲解狂犬病三期(前驱期、兴奋期、麻痹期)临床经过的特点。(二)一般介绍狂犬病的潜伏期。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一)一般介绍1
19、、血常规及脑脊液检查的变化。2、尿常规、病原学检查及抗体检查的意义。七、并发症:(一)一般介绍狂犬病的并发症。八、诊断与鉴别诊断:(一)一般介绍1、狂犬病的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2、狂犬病的鉴别诊断。九、预后:(一)一般介绍狂犬病的病死率。十、治疗:(一)一般介绍1、狂犬病的抗病毒治疗。2、狂犬病的隔离患者及对症治疗。H、预防:(一)重点讲解狂犬病的预防措施(管理传染源、伤口处理、预防接种)。第十三节艾滋病(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艾滋病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依据。(一)熟悉艾滋病的流行病学、抗病
20、毒治疗及预防措施。(三)了解艾滋病的病原学、发病机制与病理、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及其他治疗措施。二、教学内容一、概述:(一)重点讲解艾滋病的定义。二、病原学:(一)一般介绍人免疫缺陷病毒的特性及对外界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三、流行病学:(一)重点讲解艾滋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高危人群,流行特征。四、发病机制与病理:(一)一般介绍艾滋病的发病机制及主要病理改变。五、临床表现:(一)重点讲解1、艾滋病三期临床经过的特点(急性期、无症状期、艾滋病期)。2、艾滋病患者常见各系统的临床表现。(二)一般介绍艾滋病的潜伏期。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一)一般介绍1、常规检查的变化及意义。2、免疫学检查、血生化检查
21、、病毒及特异性抗原和(或)抗体检测及其他检查的意义。七、诊断:(一)重点讲解艾滋病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标准)。八、鉴别诊断:(一)一般介绍艾滋病的鉴别诊断。九、预后:(一)一般介绍艾滋病的预后。十、治疗:(一)重点讲解艾滋病的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二)一般介绍艾滋病的免疫重建、治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对症治疗。H、预防:(一)重点讲解艾滋病的预防措施(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第三章立克次体病第二节恙虫病(tsutsugamushidisease)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恙虫病的临床表现。(一)熟悉恙虫病的诊断依据及病原治疗。(三)了解恙虫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与病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染病学 人卫 传染病 教学大纲 适用 对象 临床医学 医学 医学影像 精神 仁济 专业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78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