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光的直线传播、光速、光年与光的反射(教师版).docx
《12光的直线传播、光速、光年与光的反射(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光的直线传播、光速、光年与光的反射(教师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初中物理自主招生讲练12光的直线传播、光速、光年与光的反射1.光直线传播的应用【知识点的认识】光直线传播的应用的原理就是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实例很多,例如:(1)小孔成像;(2)射击瞄准;(3)激光准直;(4)排直队要向前看齐等.(5)影子的形成(6)日月食的形成【命题方向】给出一些光的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来判断是否是光的那种现象是命题的关键.【解题方法点拨】只要判断好直线传播的条件就可以解答.一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共20小题)1 .路灯高度为6.8米,人的高度为1.7米,当人行走时,头顶的影子在地面上以1米/秒的速度匀速移动,则()A.人不可能匀速行走
2、B.人以0.75米/秒的速度匀速行走C.人以0.5米/秒的速度匀速行走D.人以0.25米/秒的速度匀速行走2 .夜晚,人们仰望天空,有时能看到闪烁的人造地球卫星。地球赤道处有一观察者,在日落4小时后看到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赤道正上方高空中经过,设地球半径为R,则这颗人造地球卫星距赤道地面的高度至少为()A.AB.RC.2RD.4R23.2009年7月22日上午益阳出现了日食现象。小华借助如图所示的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当时发生日食的太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图中的()A.CB.B.b,所以Va影Vb彰,同理,当两人头部的影子达到重合后,再继续远离路灯时,因为A
3、比B高,即ab,此时A影子会超过B的影子,两者的距离变化为:先减小,后增大。此题也可假设A,B两人站在一起,则A的影子比B长。两人一起往前走,由此可知,两人影子之间的距离会不断增大。现在A站在B后,两人影子移动速度仍符合假设的规律,因此A的影子会先追上B的影子,然后再超过它。所以A,和B的距离会先减小,后增大。故选:Do%6 .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答案与解析:平面镜中的像、拱桥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放大的邮票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选:Bo7 .月食现象形成的原因是()A.太阳光从侧面照射到月球上8 .射向月球的太阳光,途中被地球挡住C.射向地
4、球的太阳光,途中被月球挡住D.射向月球的太阳光,一部分被月球吸收了答案与解析:当太阳、地球与月球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太阳光照不到月球上,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现象就是月食。故选:Bo8.如图所示的四个事例中,由光直线传播形成的是()答案与解析:A、日食是太阳发出的光在沿直线传播射向地球的过程中,被月亮挡住了,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本选项正确;B、潜望镜是平面镜成像原理,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原理,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冰可以磨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凸透镜后面能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是凸透镜的焦点,
5、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钢笔错位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o9 .如图所示,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句说法a.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是倒立的b.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简,增加简长,烛焰的像变大d.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对于这四句说法,其中正确的是()答案与解析:a、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正确;b、孔离物的距离大于孔离屏的距离时,像缩小,孔离物的距离小于孔离屏的距离时,像放大,正确;c、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简长时,如图所示,像变大,正确;d、相
6、同多少的光,照在较小的面积上,成像更明亮,正确。10 .如下短句或词语涉及到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A.立竿见影B.一叶障目C.鱼翔浅底D.三点对一线答案与解析:立竿见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一叶障目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鱼翔浅底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水的深度变浅,三点对一线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所以没有涉及到光的直线传播的应是鱼翔浅底。故选:Co11 .当太阳、水星、地球运行到一条直线上时,在地球上可以观察到太阳上有一个小黑斑在缓慢移动,这种现象称为“水星凌日”,是难得的天文奇观下列关于该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黑斑是水星在太阳上形成的影子B.小黑斑是由于水星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
7、的一部分光而形成的C.小黑斑是水星在太阳上形成的像D.小黑斑是地球在太阳上形成的像答案与解析:当太阳、水星、地球运行到一条直线上时,太阳光有一部分被水星挡住,所以在地球上看不到光线,形成小黑斑实际是水星与地球对着的那一面,所以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o(多选)12.某人身高1.7米,为了测试路灯的高度。他从路灯正下方沿平直公路以1米/秒的速度匀速走开。某时刻他的影子长为1.3米,再经过2秒钟,他的影子长为L8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路灯距离地面8.5米B.路灯距禽地面约为4.8米C.头顶的影的移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D.头顶的影的移动速度越来越大答案与解析:据题意,可得到以
8、下示意图:如图,人的身高CG=EH=I.7m,路灯高为AB,第一次影子长为CD=L3m,第二次影子长为EF=1.8m,2s内人前进的距离CE=ImsX2s=2m,根据题意得:(1)因为agcdsabd,所以竺=CD,ABBCCD代入数据得:11=L3m;ABBC+1.3m(2)因为AHEFsabf,所以强=理ABBCmE+EF代入数据得:LZIL=_L8三_;ABBC+2m+l.8m(1)(2)两式联立解得:BC=5.2m,AB=8.5m;故A正确,B错误。设人从图中B点开始向右以Vi速度匀速右移,移动时间为t,则人头影子也从B点开始,移动速度为V2,BD=v2t,BC=vt,因为aGCDsA
9、BD,所以BD-BC=”;所以QLVit=V21 ABBDAB,变形后得,V2=Vi,因AB为路灯高,CG为人高,Vl为AB-CG人运动速度,在本题中均为定值,故V2为定值,即人头影子为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D错误。(2)另解:设经任意时间3影子移动到D点,再经时间t影子移动到F点(图依然可用第一问的图),人速度为lms,则BC=CE=t因为4GCDsaBD,所以CDZBD=CG/AB,由已知得(BD-t)/BD=I.7/8.5,解得BD=8.5t6.8又因为4HEFsaBF,所以EFBF=HEAB,由已知得(DFDE)/(BD+DF)=HE/AB,继续代入已知得(DF-(2t-BD)/(B
10、D+DF)=1.7/8.5,将BD=8.5t6.8代入该式解得DF=8.5t6.8,即BD=DF,由设知BD,DF为两个任意时间间隔t影子所走距离,同样时间,距离相同,即影子速度相同,证明影子匀速运动,故C正确、D错误。故选:ACo(多选)13.2009年7月22日,在我国长江流域发生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是因为通常日全食观察时间只有两三分钟,但本次日全食观察时间长达6分钟,是近500年间在我国境内全食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世界天文学界甚至称此次日食为“中国日全食”。假设若干年以后,长江流域将观察到日环食,那么正确的说法是()A.附近区域虽观察不到日环食,但可能观察到日偏食B,附近区域既观察不
11、到日环食,也不可能观察到口偏食C.发生日环食时,地月距离比日全食时会近些D.发生日环食时,地月距离比日全食时会远些答案与解析:日食是当月亮正好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地球进入了月亮的影子中时形成的,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当形成日全食时,月球把太阳光全部挡住,没有光线照射到地球,此时地月之间的距离最近;当形成日环食时,中间的太阳光照射不到,边缘光线可以照射到地球,此时地月之间的距离最远;日偏食是看到的太阳不再是圆形的,而是残缺不全的。故选:ADo14 .2010年1月15日发生了全球未来一千年内持续时间最长的日环食,也是我国22年来的首次日环食。如图所示,发生“日环食”时太阳、地球、月球应处在同一直
12、线上,则地球应在图中乙所示的位置。(选“甲”或“乙”)太阳月球答案与解析:发生日食时,太阳、月球与地球位于一条直线上,月球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由图示知地球应位于图示乙位置。故答案为:乙。15 .有一根高度为Im的竖直放置的标杆,在太阳光照下,它的影长为1.1m.同时有一根竖直放置的电线杆,它的高度是6m,影长为6.6m。答案与解析:设电线杆的影长为L,则有:Im:l.lm=6m:L1.=6.6m故答案为:6.6o16 .2002年6月11日早晨,在我国中部和东部地区观察到了日偏食现象,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观察的区域处于一的影子之中。答案与解析:日食的形成原因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观察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2 直线 传播 光速 光年 反射 教师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66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