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梁工程主要施工方案.docx
《公路桥梁工程主要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桥梁工程主要施工方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案1特殊路基处理由于本工程招标文件和招标图纸对特殊路基处理采取何种处理方法不明确,根据江南一带高等级公路软基处理的方法,本工程按碎石垫层+土工格栅+超载预压、粉喷桩处理二种方式考虑方案。待施工时在详细考虑。1.1碎石垫层+土工格栅+超载预压1.1.1碎石垫层碎石垫层的材料采用5-1Onim的瓜子片碎石,其含泥量不大3%,最优含水量一般控制在8%-12机施工时主要采用自卸车运输、推土机摊铺、平地机整平、压路机碾压的施工方法。分两层摊铺碾压,压实机采用60KNT20KN的压路机。L1.2士工格栅在碎石垫层以上路堤底宽全层满铺土工格栅,其作用主要是补强,它与碎石垫层构成复合加固软基
2、,能有效地提高地基的稳定性,且不可能沿基底面水平向滑动,同时可减少过大的沉降,故在铺设时应符合以下规定:a铺设前,按现场需要来裁剪成规定长度或卷重,同时应将土工格栅予以抽样检查,对照出厂标准和试验要求指标,不合格的坚决不用,以保证质量。如发现其有破洞、撕裂等破损情况,应立即处理。b铺设时,应将土工格栅主拉方向置于垂直于路堤轴线方向,且沿路基横断面方向应整幅铺设,不允许有搭接情况,以其更有利于发挥其强度高的优势。c土工格栅采用U形钉将两块织物连接起来,U形钉应能防锈。沿路基中线方向搭接时宽度不小15cm0d为保证土工格栅的铺设质量,可采用插钉等固定方法,以确保土工格栅不形成褶皱。e土工格栅铺设后
3、,应在抓紧时间及时覆盖或回填,以免受阳光等紫外线照射而老化。f由于场地为软土地基,填土时应采用自卸车沿土工格栅两侧边缘倾卸填料,以形成运土的交通便道,并将土工格栅张紧。g第一层填料宜采用轻型压实机具进行压实,只有当已填筑压实的垫层厚度大于60Cm后,才能采用重型压实机械压实。LL3超载预压超载预压施工时,应严格控制堆载速率,防止地基发生剪切破坏或产生过大塑性变形。为此,在堆载预压过程中应每天进行沉降、边桩位移及孔隙水压力等项目的观测。沉降每天控制在10-15mm,边桩水平位移每天控制在4-7m,孔隙水压力系数up0.6,再对其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堆载速率。路基边沟、坡面防护的铺砌和桥头搭板枕梁
4、的浇筑不得在预压期内进行。桥台、箱式通道和涵洞的二次开挖必须在预压期满后进行。1.1.4沉降观测软土地段从路基开始填筑直至路面施工前,应设置沉降观测装置,位置在路中心线和路侧边缘线上。观测时,应对路基沉降与变形进行连续观测,以控制加荷速率,防止地基变形过大而失稳。(1)沉降装置的埋设沉降装置可采用沉降板和位移边桩。沉降板的底板采用钢板,其尺寸为5050cm,厚度为ICnb底板与测杆进行焊接连接。沉降监测有软土路基预压沉降监测和一般路堤填筑的沉降监测之分,一是在软土路基处理完毕后埋设于基底,另一是在填筑完路堤第一层土后即开始埋设沉降板。埋设方法为首先在埋设点地面挖一50X50X20Crn左右的坑
5、,坑内用厚3-5Cm黄砂垫平压实,然后将沉降板平放在坑内,四周用黄砂垫实,并用水准仪校正水平,再回填土整平压实。在施工过程中,对沉降板要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不使其变形和损坏。(2)监测断面布置纵向间距从桥台背IOm处开始,其余按50m间隔设置。(3)观测频率与要求a路基填筑过程观测。每填筑完一层路基土观测一次,控制路基填土速率的垂直沉降速率为1.52902弯沉值(0.01mm)不大于设计计算值按JTJ071-989和JTJ059-95检查3纵断面高程(mm)+10,-15水准仪:每20Om测5断面4中线偏差(mm)50经纬仪:每20Onl测5点,弯道加测HY,YH两点。5宽度(mm)不小于设计
6、值米尺:每20Om测5处6平整度(mm)153米直尺:每200m测4处X4尺7横坡(mm)0.5水准仪:每20Om测4断面8边坡不陡于设计值每200m抽查4处2.6路基填筑施工4. 6.1路基填筑试验段在正式填筑之前,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路段作为试验段,本方案考虑做400m试验段。经试验段测算出各项技术指标后,方可组织大范围的路基填筑施工。通过路堤试验段需要确定以下技术指标:1、确定土样的含水量、干容重、最大干容重、最佳含水量等各项技术指标;2、确定每层填土最佳松铺厚度;3、确定机械的最佳合理配置;4、确定压路机的最大行驶速度和最佳压实遍数;5、确定每层填土从上土到报验所需的时间。2.6.2主线
7、路基施工根据本工程的填筑规模及工期要求,采用一个工程处二个施工队进行填筑施工。采用流水作业方式,每个施工段设置四个工作区,即:上土区(150200m)、摊铺区、碾压区、检查区,进行循环作业,遇雨期时及时采取封压和覆盖处理。根据设计的路基高度,基底处理后的实测高程及相应地段的设计沉降值和路基边坡压实的超宽值(全线路基两侧统一各超宽50cm)进行施工放样,确定出路基的填筑边线,并用石灰线标明,以便填筑时指挥卸料到位,中间过程的填筑每23层进行一次施工放样,以确保路基的填筑宽度满足要求,避免因宽度不足的修补。进入路槽80Cm施工区时,每层进行一次放样,并设置施工高程控制桩,人工挂线找平,确保路基工后
8、外观几何尺寸满足设计要求。1)上土在经过验收合格的填筑层上,采用铲运机、挖掘机挖土自卸汽车运输至施工路段,并由专人指挥卸料。为便于排水路拱的调整,上第一层土方时路基两侧各留3m不进行上土,待第二层填筑时再满幅施工。并在有效压实厚度内人为有意识调整路基中部位置的土层厚度,以利雨期的排水。2)推平路基上土达到40Cm后,采用推土机人工配合进行往复整平至平顺,土拱自然(横坡调整)3)路基填料含水量调整路基填料均需进行含水量调整,碾压前必须使填料含水量满足碾压密实所需的最佳含水量范围,这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当含水量过大时,填料采用等犁翻晒,旋耕机粉碎反复进行,直至含水量达到要求。根据类似工程
9、施工经验,每增翻一遍可降低含水量0.5K,对含水量适中的填料,尽量缩短施工作业时间,确保填料在碾压结束前含水量要求。含水量过小的填料采用洒水车洒水进行补充,然后拌和均匀,及时碾压以避免水分流失。雨季施工应尽可能采用石方回填,以确保路堤施工质量和工期。4)压实作业待填料摊铺整平以后其含水量应在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对平整好的路基,首先用18t三轮压路机快速静压两遍,同时采用平地机反复整形至要求的纵横坡度,整形结束后的作业段采用50t振动压路机碾压45遍。然后再用1821t光轮压路机碾压23遍。压实顺序由路肩向路中碾压,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纵向进退式进行碾压。碾压时,横向接头对于三轮压路机每排需重叠
10、1/2后轮宽,对于振动压路机一般重叠40-50cm,纵向宜重叠IT.5m。压路机的行驶速度:前两遍采用1.5-1.8kmh,以后用2.0-2.5kmh(具体数据将根据试验段得来)。碾压中如发现“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应及时翻拌或采取其它措施。最终达到质量要求。2.6.3桥、涵台背回填施工方法在路堤填筑时,构造物与路基结合部是压实质量不宜控制的关键部位,这些部位若处理不好,易造成跳车现象,所以在构造物两侧的路基回填必须注意以下问题:a.桥头土方回填必须先于台帽施工前进行完毕。b.回填时应在构筑物两侧同步进行对称分层夯填,回填材料可采用设计规范要求的透水性材料砂性土填筑。分层回填厚度控制在15C
11、m以内。压实度均要求大于95%对于大型机械作业不到或不便的地方,拟采用人工摊铺整平,手扶振动羊足碾薄层碾压。2.6.4试验检测在施工前对于路基填筑的各种填料,认真作好抽样调查和试验等工作,所用填料经检查验收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同意认可,方能大量组织进场,所测定填料的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等有关技术指标,及时通知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质量检验员,作为质量控制的依据。对每层土方路基填筑压实的检测,拟采用环刀法、灌砂法和核子湿度-密度仪等设备。现场检测频率为每间隔20m检测一处,每处测左、中、右三个点。每层填筑压实度自检合格,经监理工程师检验认可后,才可进行下一道工序。2.6.5路基整形及交工验收当路基填
12、筑到最后一层时,拟采用人工配合平地机对路基进行修整,然后进行最终压实,使路基的各检测项目均控制在设计和规范允许范围之内,并具有满意的外观。同时组织有关人员整理报验资料,对各检测项目经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对路基土方填筑工程进行验收。2.7路基填筑工艺流程路基填筑工艺流程详见路基填筑工艺流程框图(附后)3路面工程3.1 路面石灰稳定土底基层3.1.1 工程概述本标段路面底基层设计主要采用为20CIn厚的石灰土,其摊铺工程量约68813肝,石灰剂量为8-12机本标段全线均为填方路基。3.1. 2材料要求1 .石灰(1)采用HI级以上的消解石灰或生石灰。(2)在用于工程之前7天,充分消解成能通过
13、Iomm筛孔的粉状,并尽快使用。(3)石灰应设棚存放,并能防风避雨,在用于工程之前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进行试验。2 .稳定土塑性指数为15-20的粘性土以及含有一定数量粘性土的中粒土和粗粒土,均适宜于用石灰稳定。用石灰稳定不含粘性土或无塑性指数的级配砂砾、石灰粉煤灰碎石和未筛碎石,应掺加15%左右粘性土,土粒的最大尺寸应不大于15mm。3 .水水应洁净,不含有害物质。来自可疑水源的水应按照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JTJ056-84)要求进行试验,未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水源不得使用。3.1.3混合料组成的设计L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按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
14、J034-93)第3章有关规定进行。2 .石灰稳定土混合料的组成设计主要包括:用于底基层7天浸水抗压强度标准应符合图纸要求,并考虑气候、水文条件等因素,通过试验选取适宜于稳定的土,确定必须的最佳的石灰剂量和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在需要改善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质时,还应包括确定掺加料的比例。3 .混合料按设计掺配后,进行重型击实试验,以确定混合料的最大干容重及最佳含水量,用于指导施工。3.1. 4施工组织根据总体施工部署,本标段的路面底基层摊铺施工,主要由先前投入的2个路基工程队,按照划分的施工段分别组织施工。其施工机械及施工人员配备与路基填筑施工所配情况基本相同。当各施工段路基填筑完成后、经中间验
15、收合格,即可组织路面底基层施工。总体施工工期控制在4个月之内完成。3.1. 5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程序1 .施工准备a.按设计质量要求购进石灰,对其按规定频率进行质量检测,并出具书面试验结果,完成混合料配合比试验。b.施工放样。对已交验的路基段先恢复路基中线与面层边线,并在边线外侧O.3m处设指示桩,经水准测量在其上标出二灰土的设计标高。2 .底基层摊铺施工a.摊铺素土及石灰。在准备好的下承层上均匀平整地摊铺一层素土(厚度由试验段确定),然后用68t光轮压路机稳压一遍,接着根据每车灰料的摊铺面积,用石灰打出方格网,根据方格网卸下石灰,并用平地机摊铺均匀。经确认石灰的掺入量与其在混合料中的比例相符
16、后,即可进入下道工序。b.拌和整型。在各层料摊铺好并经检查厚度合格后用稳定土拌和机拌和二遍,拌和时应随时检查和调整拌和和深度,严禁在底部留有“素土”,夹层,也防止过多破坏下承层表面而影响混和料的剂量及底部的压实,同时应及时检查含水量,使含水量略大于最佳含水量12以若含水量不足时应用洒水车均匀洒水补充水份,拌和机应紧跟洒水车拌和,防止水份散失,拌和过程中应辅以人工捡出超尺寸大块颗粒。拌和混和料应色泽一致,没有灰条,灰轩和花面,没有集料窝,且水份均匀合适。拌和完后在水准测量的配合下用平地机初步整平,然后用光轮压路机快速碾压1遍,以暴露潜在的不平整,接着再用平地机仔细整平,并留出设计路拱和纵坡,整型
17、式若发现高程偏低贴补时则应先将其表面5cm的耙松,用新拌的混合料找补平整,整型后混合料的松铺厚度按照松铺系数1.15-1.2控制。c.碾压、养生。在混和料处于最佳含水量时碾压,若不足可洒水补充。碾压时先用光轮压路机稳压一遍,再用重型压路机振压3-4遍,然后用三轮压路机静压2-3遍。检查其密实度,确定是否需通压,最后用轮胎压路机碾压成型。碾压结束第二天即可开始洒水养生,洒水量以保持面湿润为度,养生期为7天,期间除洒水车外应封闭交通。若下层碾压后能立即施工上层,则不需专门养生期。d.接缝和调头处处理两工作段搭接部分,采用对接形式,一段拌和后,留未端5m不碾压,第二天施工时,将前一段留下未压部分一起
18、拌和碾压。若第二天不能继续施工的,则在当天最后一端的未端待混合料拌和结束,挖一条与路基宽度一致的槽,槽内放与压实度等厚的方木,方木另一侧用素土回填3m长,然后整型碾压,待继续施工下段时,紧接作业段拌和结束后,除去方木,用混合料回填槽口,造近方木未能拌和部分应人工进行拌和。拌和机和其它机械应尽量避免在压成型的灰土上调头,否则需在调头区铺盖一层IoCnl厚的砂砾,以防损坏灰土表面。3.1. 6质量安全措施1 .一般要求(1)石灰稳定土应符合公路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O3493)第3章有关规定。(2)石灰稳定土的施工气温应不低于5,并在第一次重冰冻到来之前一个月完成。降雨时不应进行石灰稳定土施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路 桥梁工程 主要 施工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4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