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TIN法填挖方计算方法研究.docx
《构TIN法填挖方计算方法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TIN法填挖方计算方法研究.docx(3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构TIN法填挖方计算方法研究进行填挖方计算时,在填挖分界处计算模型复杂,很难用计算机自动化实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采用二次构TIN法,通过解算矢量三角形,使计算模型简单化,以便于计算机自动化实现。阐述了二次构TIN实现填挖方计算的方法和具体步骤,给出了计算过程中所用到的数学模型。在进行土石方量计算过程中,应解决填挖方区出第1个三角形的第3个顶点。第3个顶点的确定域的确定、填挖方量计算问题。目前流行的做法是原则是使这个点的三角形内角最大。有了第1个三角形后再进行三角形扩展,对已构成的三角形按边采用方格法,方格法是一种基于栅格的解决方法,其进行扩展,所扩展的点一定在三角形对角顶点的另特点是数据结构
2、和数学模型简单,易于程序实现,但一边,该点的三角形内角最大,为防止尖角出现,设格网间距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计算精度,而对于复杂置一个最小内角,并保证三角形的每条边最多只能地形很难确定合适的格网间距,因此,计算结果往往被2个三角形共用,直到所有三角形的3条边都扩与现实情况出入较大,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1张完时,三角形构网结束。要。为了提高计算精度,采用构建不规则三角网2()Triangulatedirregularnetwork,TIN法,构建设计判断扩展的点是否在三角形对角顶点的另一边模型与地表模型,通过一次构TIN进行填挖方计算的方法:图1所示三角ABC为已经扩展的三角形,时,在填挖分界处计算模
3、型复杂,很难用计算机自动现在假设在AB边上进一步扩展三角形ABD,那么D化实现。为此,本研究采用二次构TIN法,通过解算点一定不能在AB线上,并且只能在以AB线为分界矢量三角形,使计算模型简单化,以便于计算机自动线的C点的异侧。化实现。()设AB点的直线方程为FX,y=kX+b,判断D324()()点在C点异侧的条件为FX,YXFX,YtL)(小州的E(lI小用他H模型的体积时,表明该区域为挖方,否则为填方。2.1斜三棱柱体积计算在填挖方区域内,对于现实模型与设计模型的体积计算,其最小计算单元为斜三棱柱体,斜三棱柱图3重构三角形体积计算如图2所示。图中ABC为模型中的一个2.3交点的求法三角形
4、,C点为三角形高程最低点,?ABC为?ABC在进行第2次构模时,需要在一次构模的基础上在基准面上的投影,A、B”为过C点的水平面与A、B求出范围线多边形柱体与设计模型和现实模型间的投影线的交点,从图中可看出斜三棱柱体是由直三O交线及设计模型和现实模型间的交线填挖分界线,棱柱体与四棱锥体的组合,因此斜三棱柱体积计算交线由交点串组成,交点坐标用下列方法求得。公式如下:2. 3.1范围线交点的求法V=V+VABCAB,CAwBwCAB,CABBAC图4所示123线为计算范围线,ABC为范围线()(若A、B、C的坐标分别为X,Y,H、X,Y,AAABB上方的三角形,4、5号点为范围线与BC、AB投影线
5、)()H、X,Y,H,基准面高程为H时,上述公式可BCCCOBC、,AB,的交点,4、2、5,号点分别为4、2、5号点向三进一步推导为总第385期金属矿山2008年第7期角形ABC的投影点即为所求点。则三角形实交有2个交点时,有2种相交方式,如()()(=X=C-C/K-K,Y=Y=图5所示。图5a为三角形ABC的2条边AB、X521125,5222225,)-K()(B与三角形ABC面形成2个交点,即同一三角CKC-KC/K22211112211()HO形的2条边同时与另一三角形面实交;图5b为三=D-AX-BY/C,X,二X,Y=Y,5552222()=D-AX-BY/C,4号点坐标的求法
6、与角形ABC的AC边与三角形ABC面形成1个H22333334442交点,三角形ABC的BC边与三角形ABC面5号点相同不再重复。44444333()()(=Y-Y/XX,K=Y形成交点,即2个三角形的一条边互与对方三角形式中,K-BABA221)()面相交。因此,要求两三角形之间的交线,实际上是Y/X-X,121求三角形的某一边与另一三角形面的交点,有了2C=Y-KX,C=Y-KX,1AlA2121)()()(YHHYYHA个交点就形成了交线。如图6所示ABC为设计模型=Y-BCBCBAA)()0(H,2或现实模型中的三角形,12为现实模型或设计BB)()XH-模型三角形的一条边线,P点为相
7、交点,则P点坐()()(=XXHHXBCCBABA()3标为H,B)(C)()(-XY-()=-XY-Y-XH=D+AHm+BHn/p-AX-XBAABCBCP111()4,Y()BY/A+B/p+C,B1()D()()+BY+CHl5XH-Hm/p+X,Y=H-Hn/p=AXBBPBPllPP12号点与三角形ABC实交的判别式为:S=+Y,?AB,C1S+S+S,5号点与AB线段实交的判别=X-X,n=Y-Y,P=H-H,A、B、式中,m?A2B?A2C?B2,C,212121()()()()D=DDoCD的定义与2、3、4、5式相同。两三角形面相交时另外一个交点的求法与此相同,不再重复介绍
8、。当求出一对三角形面相交的两个实交点后,再生成由两点组成的相交线段及填挖线段。(I.)取图5实交方式图4范围线交点计算2.3.2模型交点的求法模型交点实际上是现实模型与设计模型三角形面之间的两两相交后形成交线的端点。2个三角形面之间的空间关系不是平行就是相交。相交的情况分为实交和虚交2种,虚交指的是交线在相交三角形之外,实交指的是交线在2个相交三角形之内,虚图6模型交点计算交的情况没有实际意义,在计算交点的过程中予以当P点在三角形ABC范围内,并且在12线段之舍弃,实交予以保留。两个三角形间的实交,不是1间时为实交,否则为虚交。实交的判别方法为S+?APB个交点,就是2个交点,2个交点就形成了
9、交线,由+D=D。S+S=S并且DP212?BPC?APC?ABCPl于模型的连续性,因此交线也一定是连续的,故当三2.4填挖区的生成角形间实交只有1个交点时,可予以舍弃,因为1个所有填挖线段生成后,按相邻线段端点坐标相交点一定是相邻交线的端点。同原则,追踪所有线段,将填挖线段连为一体,生成填挖线折线。在计算区域内生成的填挖线折线有22.6.1平整后的场地高程计算种情况,一种是开折线,一种是闭合折线。由于模型假设现实模型具有n个地表三角形构成,计算O的连续性,开折线首尾一定与计算范围线相连,因此基准面高度为H不大于现实模型的最小高度,VOi填挖区将有2种形式组成,一种是计算范围线与开为基准面以
10、上第i个地表三角形所围成的斜三棱柱折线间生成的填挖区,一种是闭合折线生成的填挖体的体积,平整后场地水平面高程为H,计算范围面区。填挖区相邻区域,填方、挖方特性互异。如图7积为S,则根据填挖方相等原则,如下等式成立:n所示,若?区为填方,则?区为挖方,?区为填方。()V=SH-H,i0?i=1n()因此H=V/S+H,V的计算公式见1式。i0i?i=12.6.2填挖分界线的确定此时的填挖分界线,实际上就是由若干条高程为H的等高线组成,该分界线也是高程为H的水平面与地表三角形相切后留下的切线,换句话说该分界线是高程为H的水平面与地表三角形2条边实交图7填挖区生成点的连线组成。2.5填挖方计算设地表
11、三角形ABC的2点A、B的坐标分别为在计算第i区填挖方时,先确定i区的计算基准()()X,Y,H、X,Y,H,平整后水平面高程为AAABBB面,基准面的高程应不大于区域内设计模型利现实()H,则线段AB与该水平面的交点P的坐标X,Y,Z模型的最小高程。NN为PifiW,W,=()()()X=H-HX-X/H-H+X,Y=pipijfifijABABAA?j=lj=lfi()()()H-HY-Y/H-H+Y,Z=HlABABAAV=V,V=V-V,ipiifipi?判断是否实交的方法:j=1当D+D=D时,P点为实交点;当D+APBPABAP式中,N为设计模型第i区三角形个数;N为现实PifiD
12、时,P点为虚交点。DAB模型第i区三角形个数;V为设计模型中第i区第jBPpij3结论个斜三棱柱的体积;V为现实模型中第i区第j个斜fij用二次构TIN法进行填挖方计算时,要解决的()三棱柱的体积,其计算公式参见1式;V为设计pi主要问题是TIN的构建、填挖分界线的生成、填挖区模型中第i区内基准面以上所有斜三棱柱体的体积之和;V为现实模型中第i区内基准面以上所有斜域的确定和斜三棱柱体体积的计算。第1次构TINfi三棱柱体的体积之和;V为第i区现实模型的体积i主要目的是计算填挖分界线和确定填挖区域;第2与设计模型的体积之差,当V为正值时,表明第ii次构TIN是在第1次构IN的基础上,解决三角形区
13、为挖方,当V为负值时,表明第i区为填方。i跨越填挖区域的问题,使填挖方计算简化成只对本2.6平整后场地水平的填挖方计算区域内由三角形构成的斜三棱柱体体积的计算,从场地平整有2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平整后场地而使计算模型简单化,便于计算机自动化实现。道路通行能力是指在特定的交通条件、道路条件及人为度量标准下单位时间能通过的最大交通量。在道路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如何确定道路建设的合理规模及建设时间,如何科学地进行公路网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道路设计以及道路建设后评价,如何知道道路网的最优管理模式,都需要以道路通行能力系统研究的成果为依据。本文对道路与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计算方法进行简单的探讨。一、道路路段通
14、行能力1、基本通行能力基本通行能力是指道路与交通处于理想情况下,每一条车道(或每一条道路)在单位时间内能够通过的最大交通量。65m,路旁的侧向余宽作为理想的道路条件,主要是车道宽度应不小于3.不小于1.75m,纵坡平缓并有开阔的视野、良好的平面线形和路面状况。作为交通的理想条件,主要是车辆组成单一的标准车型汽车,在一条车道上以相同的速度,连续不断的行驶,各车辆之间保持与车速相适应的最小车头间隔,且无任何方向的干扰。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的车流计算模式所得出的最大交通量,即基本通行能力,其公式如下:其中:V行车速度(kmh);t车头最小时距(三);10车头最小间隔(m);Ic车辆平均长度(In);I
15、a车辆间的安全间距(m);Iz车辆的制动距离(m);If司机在反应时间内车辆行驶的距离(m);10=If+Iz+la+lco2、可能通行能力计算可能通行能力Nk是以基本通行能力为基础考虑到实际的道路和交通确定其修正系数,再以此修正系数乘以前述的基本通行能力,即得实际道状况,路、交通与一定环境条件下的可能通行能力。影响通行能力不同因素的修正系数为:1)道路条件影响通行能力的因素很多,一般考虑影响大的因素,其修正系数有:?车道宽度修正系数l;?侧向净空的修正系数丫2;?纵坡度修正系数Y3;?视距不足修正系数4;?沿途条件修正系数5。2)交通条件的修正主要是指车辆的组成,特别是混合交通情况下,车辆类
16、型众多,大小不一,占用道路面积不同,性能不同,速度不同,相互干扰大,严重地影响了道路的通行能力。一般记交通条件修正系数为丫6o于是,道路路段的可能通行能力为tocorrectingmisunderstandingsadvocategoodcadrestyle.2,tocarryoutthedoubleofhumanactivities.Bangkunwillimplementonthein-depthdevelopmentofthegrassroots,thepeopletoworry,notificationonthenormalizationofpromotingharmonyactivi
17、ties,makingthedoubleworkinnovationsystem,thedemandsofthemassesreflectbackchannels,helpenterprisestosolvepracticalproblemsasmuchaspossible.3,visitNk=Nmaxl23456(辆/h)3、实际通行能力实际通行能力NS通常可作为道路规划和设计的依据。只要确定道路的可能通行能力,再乘以给定服务水平的服务交通量与通行能力之比,就得到实际通行能力,即Ns=NkX服务交通量?通行能力(辆/h)o二、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道路在同一平面相交称为平面交叉
18、,两条不同方向的车流通过平交路口时产生车流的交叉,平交路口可能通过此相交车流的最大交通量就是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平交路口的通行能力不仅与交叉口所占面积、形状、入口引道车行道的条数、宽度、几何线形等物理条件有关,而且受相交车流通过交叉口的运行方式、交通管理措施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在确定通行能力时,要首先确定交叉口的车辆运行和交通管理方式。平面交叉口一般可分为三类:一类为不加任何交通管制的交叉口,一类为中央设岛的环形交叉口,一类为设置色灯控制的信号交叉口。1、无信号机控制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不设信号机的交叉口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暂时停车或让行方式,一是环形方式。1)暂时停车或让行方式交叉口通行能力
19、的计算方法根据可插间隙理论,直接计算优先方向交通流中的可插间隙(车头时间间隔),即非优先方向交通可以横穿或插入的间隙数,作为非优先方向可以通过的最大交通量。其计算原理是将主干道上的车流视为连续行驶的交通流,并假定车辆到达的概率分布符合泊松分布,则车辆之间出现的间隔分布为负指数分布,但不是所有间隔均可供次干道车辆通过或插入,只有当此间隙大于临界界限Q时才有可能。其次,当出现可插间隙时,次要方向的车流可以相继通过的随车时距为,推导出下列最简单公式:Q=,J式中:Qf非优先的次干道上可以通过的交通量(辆/h);Qy主干道优先通行的双向交通量(辆/h);qQy/3600(辆/h);2)环形交叉口的通行
20、能力环形交叉口是在几条街道相交的交叉口中央,设置圆岛或带圆弧形状的岛,使进入交叉口的所有车辆均以同一方向绕岛行驶,其运行过程一般为先由不同方向汇合,接着在同一车道先后通过,最后分向驶出,可避免直接交叉、冲突和大角度碰撞,其实质为自行调节的渠画交通型式。其优点为车辆可以连续行驶,安全,无需管理措施,平均延误时间短,很少刹车、停车,节约用油,噪音低,污染少等等。缺点为占地大,绕行距离长,当非机动车和行人过多及有直向行驶的电车时不宜采用。环形交叉口按其中心岛直径的大小分为三类:常规环形交叉口、小型环形交叉口、微型环交。以常规环交为例来计算通行能力,常规环交亦称传统型环交,tocorrectingmi
21、sunderstandingsadvocategoodcadrestyle.2,tocarryoutthe“doubleofhumanactivities.Bangkunwi11implementontheindepthdevelopmentofthegrassroots,thepeopletoworry,notificationonthenormalizationofpromotingharmonyactivities,makingthedoubleworkinnovationsystem,thedemandsofthemassesreflectbackchannels,helpenterp
22、risestosolvepracticalproblemsasmuchaspossible.3,visit其中心岛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一般在25m以上,交织段长度和交织角大小有一定的要求,入口引道一般不扩大成喇叭形,现在我国各城市的主要环交均属此类。在常规环交的通行能力计算中较著名的和使用较广泛的公式沃尔卓普公式:5,=/354IffI-t-弋,J/(-力式中:Qm交织段上最大通行能力(辆/h);1交织段长度(In)W交织段宽度Gn);e环交入口引道平均宽度(m);P交织段内进行交织的车辆与全部车辆之比,以百分率计。2信号交叉口机动车的通行能力信号交叉口是由红、黄、绿三色信号类组成,用以指挥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TIN 挖方 计算方法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37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