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纲.docx
《泸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泸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纲.docx(6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泸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泸定县人民政府-O一一年三月县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文件(三十八)泸定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泸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2011年2月28日县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三次大会通过)泸定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查了泸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会议决定,批准这个规划纲要。会议认为,规划纲要全面贯彻了中共泸定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精神,提出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体现了中央、省委和州委的重大战略部署,反映了全县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泸定县情
2、和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未来五年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会议强调,“十二五”时期是我县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藏区工作座谈会议精神、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攻坚时期和战略机遇期。全县必须坚持以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速度、提升发展质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根本动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创新发展思路,强化发展措施,狠抓工作落实,不断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全面推进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基础。会议号召,全县各族人民要在中共泸定县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为实现我县“十二五规划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序言6第一章发展基础与条件7第一节发展基础7第二节有利条件11第三节战略机遇12第四节困难与挑战15第二章指导思想、目标和战略重点17第一节指导思想17第二节基本原则17第三节发展目标19第四节战略重点23第三章现代农业发展与新村建设24第一节打造六大特色农业产业园区25第二节加快新村建设30第三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31第四节提高农民生活质量34第五节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35第四章加大力度推进资源转化型工业发展35第一节加快水电产业发展35第
4、二节提升发展建材产业36第三节推进冶炼基地建设36第四节中藏药产业园建设36第五节特色农牧产品加工37第六节特色旅游纪念品加工37第五章旅游业与服务业发展38第一节培育战略性支柱产业38第二节推动服务业大发展40第六章突破基础设施瓶颈制约41第一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41第二节城镇基础设施配套42第三节建设信息网络工程42第四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43第五节物流基地规划建设44第七章城镇化与优化空间布局45第一节加快泸定新城建设45第二节构建县域城镇体系45第三节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45第四节优化产业发展格局46第八章构建立足泸定、服务全州的教科文卫体系48第一节打造服务全州教育高地48第二节提高医疗卫
5、生服务水平49第三节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49第四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50第五节积极发展体育事业51第六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51第九章生态环境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52第一节重点强化生态建设52第二节加大环境保护力度53第三节建设生态文明走廊54第四节防震减灾体系建设55第十章倾力构建和谐泸定56第一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56第二节千方百计扩大就业56第三节精神文明与民主法制57第四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59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与保障60第一节完善专项规划体系60第二节切实强化政策导向61第三节合力推进规划实施61第四节加快推进重大项目61第五节强化规划实施评估62附:名词解释63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十
6、一五”时期的发展,我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县抢抓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实现“三步走”目标,要迈出的最关键的前两步;是我县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跨越,重构交通新格局,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车道的重要阶段;是我县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体制加快转换,社会结构加快转型的关键阶段;是我县加快资源转化型工业发展和城镇化加快推进的新阶段;是我县优势旅游资源加快开发利用,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是我县加速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冲刺,在州内领跑争先,率先实现小康的重要阶段。科学编制并积极实施泸定县
7、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于指导和动员全县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本纲要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泸定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按照甘孜州“十二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的要求,本纲要包含海螺沟景区管理局所辖区域。纲要主要阐明十二五期间泸定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政府工作重点,是“十二五”期间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具有战略性、前瞻性、政策性和约束性,是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第一章发展基础与条件第一节发展基础
8、“十一五”期间,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委、县政府率领全县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冲击,战胜了群发性特大泥石流灾害等重重困难,完成了艰巨的维稳任务,抢抓发展机遇,加快发展步伐,奋力前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92000万元I人均生产总值10778元,分别是2005年的2.47倍和2.33倍,完成一五”规划目标的114%、108%。年均增长分别为17%、18%,高出一五”目标7.85个百分点和7.7
9、8个百分点。海螺沟景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亿元,是2005年的3.42倍,年均增长26.57%;完成税收2535万元,是2005年的8.36倍,年均增长52.93%。连续两年荣获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荣誉。二、民生工程取得新成效2010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897元,每年增长312元,年均增长17%,比“十一五”规划目标高31.68个百分点。海螺沟景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41元,是2005年的1.82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97万元,较“十,此部分数据以最终核准统计数据为准。五哪增长2.2倍,年均增长17%,比“十一五”规划目标高15.14个百分点。随着国家支农、惠农政策进
10、一步落实,农牧民群众的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明显加快,城乡间的消费增幅差距逐渐缩小。实施了“八大民生工程”和“十大民心工程”,加快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覆盖面增大,城乡就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三、结构调整达到新水平201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5898万元、畜牧业产值13132万元。实施了新农村示范村项目18个。泸定电站通过国家核准并实现围堰截流,累计完成投资34亿元(含设备),大岗山电站获国家核准,移民安置工作加快推进,硬梁包电站前期工作有序进行。有色金属冶炼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201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4799万元、工业增加值24698万元,实现了出口贸易185万美元。按照建
11、设“国际山地休闲旅游度假圣地”和“世界级旅游精品景区”的要求,始终强化宣传营销,抓好旅游宣传促销和环境治理,顺利通过4A级旅游景区复核,2010年接待游客72.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1183万元。全面落实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商贸流通、餐饮娱乐、金融保险等服务业,促进了城乡市场繁荣,加快了第三产业发展。四、基础设施迈上新台阶到2010年完成新、改、扩建公路675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809公里(包括机耕道),公路密度达到37.36公里/百平方公里。开展了24个水利项目的前期工作。新修和改造农灌堰63公里,新增灌面460亩,改善灌面2000亩,解决了84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高标准
12、基本农田建设1435亩。完成35KV线路41公里,10KV线路189公里,低压配电线路382公里。先后完成海螺沟景区榆磨路、猫磨路、海螺沟景区道路、青杠坪大桥的恢复改造,启动了雅家情海、燕子沟等新景区的打造,完成了明珠花园酒店、长征大酒店等一批酒店的升级改造,启动了贡嘎神汤酒店、雪域温泉酒店五星级改造工程,新建国际温泉乡村俱乐部。五、城乡建设实现新跨越泸定新城规划与建设有序展开。实施了老城区绿化亮化工程,完成了防洪堤建设,建成了沙坝滨河路、粮食储备库。启用了城区老菜市场,修建沙坝菜市场,城区供排水工程、滨河公园建设顺利进行。房地产开发有序展开,小区建设初具规模,3个小区开发前期工作加紧进行。建
13、成农村沼气池1000o开工建设通村公路356.5公里,建成300.3公里,新(改)建机耕道37公里。推广农业机械314台(套),农机总动力达4.2万千瓦。新建通信基站26个。六、社会发展跨入新阶段改造中小学危房3万平方米,新建教学用房3.63万平方米,建成寄宿制学校15所,新建了泸定中学高中部和县人民医院门诊综合大楼,建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改建了9所乡镇卫生院,新建了18所村级卫生室,卫生事业处于良好发展时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不断增强,基本医疗服务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城市就业稳步推进,城区体育场馆建设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87.2%、89.5%,文化事业全面提升,人口
14、素质明显提高,计生服务不断改善,2009年全县总人口84904人,人11自然增长率一直控制在6.76%。规划目标以内。民主与法制水平不断提高。“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生产总值按现价计算,年均增长按可比价计算)具体指标2005年指标十一五目标2010年实际完成完成情况地区生产总值(现价)37288万元85306万元92000超额完成常住人口80394人8639486415超额完成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638元100oO元以上10778超额完成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16:37:4712:60:2819:36:45未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003万元8000万元10897万元超额完成农民人均纯收入
15、1336元2200元2897超额完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20元12223超额完成旅游收入14000万元30000万元86697超额完成旅游总人数44万人次80万人次237万人次超额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74万元18409万元21197万元超额完成人口自然增长率9.46%12%o5.42超额完成全县发电装机6.76万千瓦45万千瓦18.78万千瓦未完成11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42公里53公里未完成35千伏高压输电线路92公里198公里58公里未完成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0.8万吨/日0.8万吨/日完成供水普及率80%85%超额完成新、改、扩建公路479公里675公里超额完成公路总里程(含机
16、耕道)294公里691公里809公里超额完成公路密度(公里/百平方公里)12.830.137.36超额完成森林覆盖率达()56.757.9561.28超额完成七、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以建设生态旅游强县为目标,强化对水源、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在保护中加快发展,201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1.28%;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12.5%0治理水土流失10平方公里。垃圾处理厂投入使用,覆盖12个乡镇,覆盖率达100%;海螺沟污水处理厂建成并试运行,县城污水处理厂明年可以建成,重点工业污染企业实现达标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20%以上,城乡环境综合
17、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第二节有利条件一、自然条件相对较好我县县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季干燥温暖,夏季温凉湿润,年平均气温16.50C,1月平均气温6.2,7月平均气温23,年降水量664.4毫米,年均日照时数为1323.6小时,无霜期279天,气候舒适感较强。县内山地、半坡地、河谷、台地、冰川等地貌类型兼有,人口与产业主要分布于河谷与山间台地。县城海拔仅1300米,是甘孜州内自然条件最好的宜居城市。二、地理区位比较优越我县地处藏汉等多民族地区结合部,是甘孜州的东大门、内引外联的重要窗口和通道,也是四川省旅游“西环线”上的重要节点,州内“环贡嘎山两小时旅游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州内兄弟县相比,
18、我县区位优势相对突出。成(都)一康(定)铁路和雅(安)一康(定)、马(尔康)一泸(定)、泸(定)一石(棉)高速公路的规划与建设,更将进一步提升我县的区位优势。三、旅游资源高度集中我县境内除海螺沟、泸定桥、贡嘎山等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资源外,待开发的旅游资源还有冷磺旅游集镇、磨西古镇、岚安藏寨、化林坪、燕子沟、南门关沟、牛背山、磨子沟、雅加坡、二郎山森林公园等。我县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节点,多彩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文化、壮丽的红色文化、特色的民俗文化积淀深厚。随着水电开发而形成的高峡平湖和移民新村,也将形成全新的休闲旅游景点。四、文化积淀较为深厚我县历来有重视文化教育的传统,人均受教育程度在州内一
19、直居于较高水平。1989年成为全省第一个“基本普及初等教育”的民族县,1991年“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1999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四川藏区第一个实现“两基”目标的县。历年高考成绩居全州前列,为国家特别是民族地区发展输送了不少人才。第三节战略机遇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明确把西部大开发放在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中的优先地位,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今后10年,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时期,也是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基础设施、资源开发、特色产业、生态建设和民生改善等领域的支持,进一步加快西部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的建设
20、发展,这些都为我县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宏观政策环境。二、加大藏区扶持力度中共中央、国务院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了四川等藏区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出了加快藏区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重大项目,为藏区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藏区工作的主要任务,制定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扶持政策措施,为我县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国家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必将为我县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注入强劲的动力。在全省产业布局中,我县的旅游资源发开发、有色金属冶炼产业和中藏药业优势突出;我省将加大藏区、彝区、革命老区的扶持力度,而我县正位于此三类区域叠加地区
21、,随着全省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我县获得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增强。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党中央提出“十二五”规划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将更加重视区域协调、重视扩大内需、重视民生、重视绿色发展,这些都为我县从加快发展转向跨越式发展,从相对封闭转向全面开放,从农牧业为主转向多元经济共同发展,从自然保护为主转向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从解决温饱转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四、建设西部交通枢纽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线路成一康铁路、雅一康高速公路即将动工,马尔康一泸定、泸
22、定一石棉高速公路列入规划,这将重构我县交通新格局,使我县成为区域性的交通枢纽,改变我县时空版图,极大缩短我县与成都及周边市州的“相对距离、将使交通条件发生质的飞跃,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助推我县工业、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新动力;对于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商品率、附加值的提高,将产生积极作用;将有力推动现代物流业以及商贸流通经济的繁荣,对于提升我县宜居城市形象,吸引外来投资,引进人才等,都将产生深刻影响。五、旅游产业发展加快国务院提出将旅游业打造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环贡嘎山两小时旅游圈”的开发和建设工作,把“环贡嘎山两小时旅游圈”作为“西环线”和“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建设的
23、核心部分;州委、州政府提出“旅游兴州”战略,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支持。我县旅游资源富集、种类多样、品位很高,通过多年开发积累,基础较好,中央和省、州政府的重视与政策支持,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契机,对于我县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和旅游产业的加快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六、我州冶炼基地建设州委、州政府推进康一泸工业园区冶炼加工基地建设,发挥水电和矿冶组合配套优势,以及我县的区位优势,在我县建设锂冶炼基地,将推动我县工业发展的巨大的跨越,并通过工业区的建设,促进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的集聚,增强城市的产业支撑,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第四节困难与挑战一、经济总量不大,质量不高我县经济位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泸定县 国民经济 社会发展 十二 规划 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33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