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迎接入世挑战的战略选择.docx
《打造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迎接入世挑战的战略选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造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迎接入世挑战的战略选择.docx(16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打造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迎接入世挑战的战略选择核心竞争力是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与哈默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提出来的,他们认为“就短期而言,公司产品的质量与性能决定了公司的竞争力,但长期而言,起决定作用的是造就与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此观点一提出,就得到了学术界与企业界的广泛认可,并引起了企业家的高度重视。介绍核心竞争力概念的文章哈佛商业评论是有史以来被转载次数最多的文章之一。据麦肯锡咨询公司的观点,核心竞争力是指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与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者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具有明显优势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
2、的特殊的能力。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研发、售后服务等一系列营销过程与各类决策中形成的,具有自己特殊优势的技术、文化或者机制所决定的巨大的资本能量与经营实力。核心竞争力要紧包含核心技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对外影响能力与应变能力,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与文化。其中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主导产品(服务)是核心竞争力的精髓。一、确定核心竞争力的分析方法由于核心竞争力是难以触知的、暗含的企业竞争力因素的复杂集合,要真正做到理性的开发核心竞争力,就务必注意到竞争力因素的复杂构造关系。西方学者鲍埃里克森与杰斯帕米克尔森的最新研究从较为全面的企业范围与
3、更广泛角度来考察核心能力的组合原因。他们认为,核心能力是企业组织资本与社会资本的集合。组织资本是指组织对所承担任务的协调能力的资产,而社会资本正如克里曼所述,“其功能是指作为资源提供给行为人用来获取收益的那部分社会结构的价值,它通过行为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而产生,像其他资本一样,社会资本具有生产性J组织资本反映了协调与组织生产的技术方面,社会资本则显示出社会环境的重要性。前者能够在组织结构中得以表达,后者能够反映出企业文化,并被看作是特定组织结构水平上的产物,二者互为补充,暗含了企业应在特定情形下寻求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率。在我国,有的学者认为,企业竞争力的形成依靠于企业所拥有的诸多能力,能够包含
4、市场界面能力、基础设施能力与多种技术能力等。也有的认为企业核心能力通常能够概括为企业技术能力与制度能力两大方面。还有的认为,企业核心能力的构成是核心技术、组织管理知识与市场知识三大要素。由美国哈佛学院著名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分析法,把企业内外价值增加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与辅助活动,基本活动涉及企业生产、营销、来料储运、成品储运、售后服务。辅助活动涉及人事、财务、计划、研究与开发、组织制度等,基本活动与辅助活动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不一致的企业参与的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个环节都制造价值,实际上只有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才真正制造价值,这些真正制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企
5、业要保持的竞争优势,实际上就是企业在价值链某些特定的战略环节上的优势。运用价值链的分析方法来确定核心竞争力,就是要求企业密切关注组织的资源状态,要求企业特别关注与培养在价值链的关键环节上获得重要的核心能力,以形成与巩固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二、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途径根据财富杂志的统计,500强企业中,单项产品销售额占企业总销售额比重95%以上的有140家,占500强总数的28%,主导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70-95%的有194家,占38.8%,有关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70%的有146家,占29.2%,而无关联多元化的企业则凤毛麟角,不成气候,这说明500强普遍立足主业,进展核心专长。从世界500强
6、的成长经验看,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建立自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一,集中公司资源从事某一领域的专业化经营,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在进展自己与他人上述诸多方面的差异中,就可能逐步形成自己特殊的能够提高消费者特殊效用的技术、方式、方法等,而这些有可能构成今后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事实上,在市场需求多样化的今天,公司进行差异化经营与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决不能总搞“大路货”,“大路货”的市场风险太大了。专业化进展路径通常被认为能够拥有规模效益、分工效益及技术优势,但很难习惯市场需求的广泛变化。由于专业化生产的设备及资产均是专用性的,容易由于
7、市场变化而套牢,故在市场化很快时风险较大,难以防范。多元化进展战略通常被认为是克服专业进展路径问题的最佳手段,由于多元化进展,第一能够分散风险,即“东方不亮西方亮二一个领域不行不要紧,其他领域可对此加以弥补,第二由因此多领域进展,由产业的关联性或者不关联性而形成范围经济,产生协同效应,俗称”1+12”。因此,70年代,许多500强企业把资金投入多个领域,从事多元化进展,希望降低经营风险,给股东以好的回报。然而,理论与实践证明,多元化进展也可能适得其反,加大风险因素。比如多元化进展导致公司资源分散,运作跨度与费用加大,产业选择失误增多,结果导致公司顾此失彼,陷入逆境。现实中,很多500强企业因多
8、元化战略而一度危机重重,如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索尼美国分公司、西尔斯、惠而浦、施乐等。在经历了多元化进展之后,许多500强企业开始反思多元化进展给公司带来的逆境。自80年代末开始,一些著名的公司纷纷改弦易辙,开始调整自己的进展路径。著名的GE公司总裁韦尔奇在接任总裁职位之后开始对GE的一系列重大改革,其中之一便是进行业务重组,即缩减多元化领域,回归专业化,在要做的领域中争取最优,树立世界性的竞争优势。十年后的今天,GE公司面貌一新,重登世界500强的前10名(1998年排名第9位)。而从事多元化的百事可乐公司,面对从事专业化进展的可口可乐公司的咄咄副人攻势,也不得不把旗下快餐业务出售,重新走上专
9、业化经营进展之路。不可忽视的是,许多500强企业重新回归专业化进展路径,实际上是有前提条件的:一是它们已在这一专业领域中有不俗的表现,二是建立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有能力进一步进展与培养这一核心竞争力。两个条件中后者更为重要。第二、技术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现代企业制度表达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而这种高效率能否充分发挥,要紧依靠核心技术与技术创新。一个企业要形成与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务必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够说核心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国有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务必清晰地熟悉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如不十分清晰或者把握不准,能够对现有技术进行分解与整合,也就是对核心产品进行技术
10、分解、归类与整合,弄清什么是通常技术、什么是通用技术、什么是专有技术、什么是关键技术。然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专有技术与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攻关、开发、改造,并进一步提高与巩固,以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第三,从竞争对手与市场空缺中寻找机会,建立自己的比较优势,并构建支撑这种优势的潜在核心能力。所谓从竞争对手那儿寻找机会是指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发现它们的弱点,进展自己的比较优势;而从市场空缺中寻找机会则是指通过对消费者需求变化的分析,找到自己能够为消费者提供特殊利益的方式与方法,而这本身就是在建立与进展核心竞争力。立足国际竞争,突出主营行业优势,明确企业的规模、产业边界;分析企业在各产业
11、中的竞争优势,明确企业的竞争优势、竞争战略与手段;明确集团中各个企业之间的分工及战略协作关系,提高企业集团的协调力与资源整合力;加强企业竞争力的开发与运用,提高战略管理能力。第四,核心竞争力是成长在公司良好的土壤之中的,国有企业搞不活与竞争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制度的束缚与制约,特别是产权不明晰、出资人不到位、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组织与管理不对称等,使得企业无力或者无暇顾及与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国有企业务必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造与改革现有与现存的企业制度,使之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更现代化,为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提升提供制度保证。总之,
12、能否培养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看公司是否在生产、经营与管理等方面有良好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企业要把强化企业管理、转变公司机制放在第一位,在这个基础上努力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培养与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拓展可持续进展空间。三、动态加强核心竞争力随着时间推移,如何保证核心竞争力不因疏忽而贬值,这是那些已经拥有了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应该考虑的问题。造成核心竞争力下降的原因有二:其一,掌握关键技能的人员可能会慢慢游离出去。而人才流失造成的缺失不到大规模扩张的最后关头,往往不为人所察觉。对此引入人力资本管理概念是管理者应考虑的问题。企业应通过机制设计如奖励、股票期权、退休金计划等制度
13、建设将人才吸引过来并持久留住,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际科技、文化、经济交流制度,发挥人力资本在研究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关键作用。其二,假如很多员工与业务经理能够改变独立的组织因素(如招聘措施、薪酬、升迁),核心竞争力也会下降。假如高层管理者不进行监督,保证这些单独的变化与总的核竞争力项目方向一致,久而久之,核心竞争力就会被侵蚀殆尽。假如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大到无可匹敌的地步,那么只要保持核心竞争力不每况愈下,即是保证它的可持续性。但对大部分企业而言,仅仅维持是远远不够的。竞争对手一直在虎视眈眈,摩拳擦掌地准备取而代之。这样,可持续性则意味着要持续改进,否则就无以保持现有地位。同时,不要闭门造车
14、地衡量自己绝对的改进程度,而是要相对地与竞争对手的努力比较。不断进行竞争战略分析。立足国际竞争,突出主营行业优势,明确企业的规模、产业边界;分析企业在各产业中的竞争优势,明确企业的竞争优势、竞争战略与手段;明确集团中各个企业之间的分工及战略协作关系,提高企业集团的协调力与资源整合力;加强企业竞争力的开发与运用,提高战略管理能力。同时要有资源规划与经营计划。进行企业有形资源、无形资源、有关产品与工艺的知识资源的规划,根据企业经营进展目标落实企业能够快速反应的企业经营计划,这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最后环节。世界级品牌进军中国2001-12-17中国品牌迄今还没有与“强劲品牌”结缘,众多的品牌在萎缩、退
15、出市场、牌子合资后被外商挤掉。种种迹象已说明,中国品牌在运作上显得还很稚嫩。本文对进军中国市场的世界级品牌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中国品牌健康成长。广告意识不断加强在“财富论坛”上,可口可乐是全球五百强中广告意识最强的公司,其董事长在论坛主席台上参与对话时仍不忘打开一罐可口可乐放在那里。然而,我们的企业在广告宣传意识上就远远不及国外品牌,多数企业认为:“在广告宣传与包装上少花些钱,以便降低售价,使消费者能从中受益”,而外国企业认为,“谁的广告做得好,谁的产品就会畅销国外企业在中国市场不仅大规模推出产品广告与促销广告,还通过大量公布品牌形象、企业形象等活动,建立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良好品牌形象,以达“可持
16、续性经营战略”的目的。诸如,近期中国国足出线,可口可乐也不放过宣传产品的好机会,奖励国足300万元人民币。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副总裁鲁大卫的祝词最有意思,他用中文大声说:“弟兄们,太棒了!”引来全场的掌声。反观中国许多企业,每投一笔广告,都想立竿见影、马上见效,皆抱着自己的老一套做法,更有甚者指手画脚要求广告专业公司这样做、那样做、真不知是谁在搞创作。许多专业公司常迫于无奈,只好委屈求全顺应广告主。能够说,广告主们的急功近利、贪大求全,影响了中国广告迈向“戛纳”大奖的步伐。广告意识观念落后是中国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的广告理性陈诉太多,直白、无力、乏味,消费者看了就想上厕所,而国外广
17、告令人看了还想看。单从满街灯箱、喷画、及报纸广告上便可对比出,国外品牌的广告十分简单,甚至巨幅的广告仅有一个LOG0,中国广告总是塞得满满的,不透一点气。在广告意识上的浅薄,影响了品牌构建与进展。促销活动明显减少我们经常见到中国企业,乐此不彼地大搞促销活动。企业送这送那的,不仅降低了企业形象,且达不到预期效果“赔了夫人又折兵”。在广州一些繁华的商业中心,许多促销活动举办得很冷清,难聚人气。台上主持人手持话筒,羯尽全力,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法吸引路人,即使有的聚了点人气,效果也是不佳。这些“里热外为热”的现象,要紧是活动无主题,与缺乏前期周密的策划,活动无新意落入俗套,拾人牙慧;陈列展示不突现;现场
18、造势欠缺,难聚人气;折扣、补贴发挥不了激励作用,达不到预期效果等因素造成的。纵观许多进入五百强的大企业,却很少动作促销策略,像法拉利跑车、自行车行业中的大哥大捷安特、劳力士表、雀巢等等,基本上没有什么降价以求委曲售卖,或者者是送这送那的。少做促销,也许是出于超级品牌的身价,以长期维持自己第一品牌的优良形象的手段。即使搞活动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诸如百事可乐在青少年爱好者中,不惜重金大搞“三人篮球赛”等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渗入,以培养消费情结;宝洁的“瓶中寻宝”活动新主意等,他们展开的强有力的活动,配合了市场营销的各个环节的攻势。一些刚起步的品牌,在以后运作促销策略上,不妨费些心思考力而行,盲
19、目地乱搞促销活动,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二多渠道宣传不间断70年代末,“皮尔卡丹”(PierreCardin)带给中国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T型台上的时装表演,着实让人感到新奇与震惊。媒体的热情报道也不仅仅介绍了这位时装大师与他的作品,同样为“卡丹”知名度打下坚定的基础。多渠道的宣传方式,造就了“卡丹”在中国的认知度达93.7%,成为最高的国际知名品牌之一。今天,以致中国人把挂有(PierreCardin)商标的衣饰,看作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而慷慨解囊。能够说,国外品牌在宣传上展开多渠道、多方位的策略,细心的人,不妨从大量的影视巨片中,注意可口可乐的宣传,在关键时刻即使只是一两秒一闪而过,但给人潜意识
20、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根本不像某些品牌宣传来得那么的苍白、直露、单一、无品味。抓紧崇拜、信赖感企业为加深消费者的认知,培养崇拜、信赖感以实现持续的利润增长的最有效方法,遂举行所谓的“认祖归宗”活动。皮尔卡丹曾来大陆演讲、签名;可口可乐美国总裁来主持一系列运动比赛开球仪式;比尔盖茨来深圳演讲赞助等等,当见到心目中商品原创人的真面目,不由自主地对品牌产生好感,并被征服而成为忠诚与持久的消费者。培养崇拜、信赖感,是能够影响到未来的消费的,这也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建立与不断强化与消费者的关系,也是企业实现其“品牌”到“强劲品牌”的关键。企业卷入广告大战,光有知名度,不注重培养消费者的崇拜与信赖,最终产品
21、还是销不出去。培养崇拜、信赖感不是一夜间就能做到的,世界级强劲品牌,皆把品牌忠诚从娃娃抓起,从而赢得未来市场份额的保障,抓住消费的现在,盯紧消费的未来。中国企业有待改造好品牌的传播系统,让消费者完全同意与认可,消费者的偏好,也才会由一个品牌转向另一个品牌消费的可能。共同去打一场战役团结就是力量。1997年5月14日,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加拿大航空公司、北欧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泰国航空公司与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在德国的法兰克福签署协议,构成“明星联盟”,当年10月,巴西航空公司也正式加盟。“明星联盟”将是世界上最大的空运集团,提高了全球航空市场的竞争力,谋求共同的利益。宝洁(PG)公司,在碧浪洗衣
22、粉推出时,借助海尔人的口来大做广告,当然,洗衣机是海尔的,镜头只只是一闪,经理扭洗衣机档位的一个镜头,便给宝洁公司扭出了许多“金币选票”。当然,双赢策略的运用,双方都有益处,在此,我们不妨将互换一下角色,海尔又将会得到多少?外经贸部国际合作研究院王志乐教授认为,中国经济要腾飞首先要抱有学习的态度,同时要在合作中学。他提出“学习、合作、竞争”的观点,中国企业从学习中自强起来,就有实力成为“跨国公司二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更强的地位。1997年11月19日,中国工业界第一次“战略联盟”产生,由金陵石化公司,扬子石化公司、仪化集团有限公司、南化集团公司与江苏省石油集团组建起中国东联集团公司,一举展现了团结
23、的威力。中国企业共同对“敌”,被中国企业家采纳。区隔,更明确了什么样的产品,对什么样的人进行区隔诉求是很关键的。就如一把剃须刀,向男人诉求更好,而向女人卖什么剃须刀呢?同样,一件高档化的商品,自然是向贵族、时尚、高品味生活的人进行诉求,而对一个小市民来说是无法同意的。区隔明确了,不管是搞活动、打广告、做服务的方向也就明确了。目前还有大批企业,不管是什么产品,都是一股脑似的八股套路塞给消费者,远远不及世界级品牌来得那么明确。他们在这一点上做得十分优秀,面对众多的同质产品,区隔都是十分明确,因而在市场的操作上也就得心应手。异地加工成优势“皮尔卡丹”,现在大陆约有12家加工厂,300家专卖店或者店中
24、店,营销人员近万人。可口可乐在大陆投资23家装瓶厂。国产化,每年要在大陆国内购买70亿元人民币原材料。再看麦当劳洋快餐,其牛肉、鸡肉、薯条、奶制品等食品的原材料97%以上在中国生产供应。麦当劳在中国设计与生产玩具,每年均有13亿件出口到世界各地的麦当劳餐厅。国务院进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季崇威先生认为,企业使用外方商标很合算,由于使用外方商标制造市场价值更大,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借助国外的优势,开办异地加工,节约了资源,拓展市场是十分可行的。“海尔”迈出可喜的第一步,中国品牌要有勇气转变市场观念,让产品定位具有国际视野,打好家门口战役,尽早跨出国门参与竞争才是品牌的出路所在。用特殊,赢取商机设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打造 核心 竞争力 中国企业 迎接 入世 挑战 战略 选择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20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