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常见事故现场应急预案.docx
《安全生产常见事故现场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常见事故现场应急预案.docx(9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目录第一部分综合应急预案1贝U711帝IJ目712制J彳衣71.3QiI韦I81.4应急预案体系815卜IU102b101 .1102 .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113.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213. 1应急组织体系214. 2组织机构职责214彳口J息、才艮口225. 1224.2彳口口244.2.1信息报告与通知244.22彳口一Izi245.口I句Si2451响应分级245. 2J,2553jr日i256. 4角限267. 彳口)息、2682781彳0彳02782应急队伍保障278. 3应急物货装备保隙2884彳IIiE早289JiZ目299. 1应急预案培训299. 2应
2、急预案演练299. 3应急预案修订299. 4应急预案备案309. 5应急预案实施30第二部分专项应急预案一、火灾和疏散专项应急预案31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312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323 324 32二、触电伤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35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352 指挥机构及职责363 364 39三、有限空间专项应急预案401事故风险分402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423434处置措施44四、锅炉压力容器伤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491事故风险分析492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503 -.不呈Jjf504 -.J:h54五、电梯伤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57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572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5
3、7358六、危险化学品泄露伤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59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592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60360第三部分现场处置方案一、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651 Fr652 653 66二、物体打击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67.67.681事故风险分析2应急工作职责3应急处置三、车辆伤害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701 事故风分析702 急工作职责703 714 O.72四、高处坠落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721 事故风分析.722 1,ii723应急处置4注意事项五、中毒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741 事故风分析.742 )41.:HJaI*743 )j.754注意事项六、乙醇泄露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4、761事故风险分析2应急工作职责3应急处置七、粉尘爆炸伤害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791 事(792 -I803 804注意事项八、高温中暑伤害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811 事故风i分析812 I-iX813 824 p*82九、灼烫伤害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821事故风险分析822 1-jj833 1,Z834 jHp-84十、职业病危害(粉尘、噪声)伤害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861事故风险分86.86.87.892应急工作职责3应急处置4注意事项附件1:公司应急领导小组主要成员通讯录.附件2:应急小组组长替代原则.附件3:公司应急值班电话91附件4:相关政府部门及应急机构通讯录92附件5:安全生产组
5、织机构图92附件6:事故应急信息接报处理登记表93附件7:事故应急信息上报书94附件8:重要物资装备的名录和清单95附件9:单位周边环境图95附件10:营业执照副本95附件11:厂区平面图95附件12:楼层平面图及紧急疏散图XX有限公司综合应急预案.总则1.l编制目的为规范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客户及员工的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1.2编制依据1.2.1 依据:下列文件中的条文通过在本预案中的引用而成为本预案条文,有指定日期的按原版本,未指定日期的按最新版本引用。(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
6、共和国主席令第13号,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2009年5月1日起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3第4号(5)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令)(6)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第88号令,2016年7月1日起施行)(7)北京市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京安监办发【2012】8号)(8)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2013年11
7、月1日起施行)(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2009)(10)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2011修订)(1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7年11月4日修正版)(1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1号)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安全生产的火灾疏散、触电、有限空间、压力容器伤害事故、电梯事故、蒸汽锅炉事故、危险化学品泄露、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车辆伤害、高处坠落、中毒、乙醵泄露、粉尘爆炸、高温中暑、灼烫伤害、职业病危害(粉尘、噪声)、等突发事件的处置。1.4应急预案体系根据本企业管理体系及行业特点,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
8、场处置方案。(1)综合应急预案:规定本企业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应急响应原则、应急管理程序等内容。(2)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根据本企业特点,为应对几种安全事故类型。(3)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部位、设备设施、事件及灾害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EHS微社区生效日期2018年5月29日标题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编号YA-ZSHNT-01-2018综合应急预案火灾和疏散专项应急预案触电专项应急预案有限空间专项应急预案锅炉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电梯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泄露专项应急预案压力容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车辆伤害高处坠落中毒乙醇泄露粉尘爆炸高温中暑灼烫伤害职业病危害(粉尘、噪声)1. 5应
9、急工作原则1.1.1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切实履行本单位安全监督管理职能,把保障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安全事故。1.1.2 居安思危,预防为主。做好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各项准备工作,把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各项工作落实在日常管理之中,加强基础工作,增强预警分析,做好预案演练,提高防范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1.1.3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充分发挥本单位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建立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应急管理体制,实行领导责任制,实现“分级管理、按级负责、逐级提升”的应急机制。1.1.4 反应快捷,协同应对。充分发挥依靠社
10、会应急救援力量的作用,加强与属地应急救援机构的联系,加强各职责部门的协调,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制。1.1.5 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生产(经营)生产事故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1.1.6 依靠科技,提高素质。采用先进的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业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员工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综合素质。2.风险描述2.1单位概况单位名称XX有限公司详细地址单位性质建立时
11、间企业邮箱邮政编码安全负责人电话消防安全负责人电话固定资产产总产值占地面积建筑面积职工人数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义务消防队负责人主要灭火装置数量灭火器人数电话消防栓消防消防水源室内消防栓数量室外消防栓数量经营项目制药最近的医院重点部位12处营业执照上的法人代表方位名称距离备注周边地区情况东侧一南侧一西侧一北侧一最近的消防支队或中队2. 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2. 2.1危险源辨识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I8218-2009)、重大危险源申报范围和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本单位无重大危险源。2.2.2危险有害因素和风险评估序号
12、危险化学品名称使用、存放地点本月使用量剩余量危险特性1、易燃液体2、易燃液体3、易燃液体,三类易制毒4、易燃、具腐蚀性,强刺激性5、可燃、具刺激性6、易燃7、遇明火高热可燃8、二级氧化剂9、1011易燃液体12酸性腐蚀品13易燃固体14酸性腐蚀品、三类易制毒15易燃16毒害品1718有腐蚀性1920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21具腐蚀性、强刺激性22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23酸性腐蚀品24二类易制毒序号危险化学品名称使用、存放地点本月使用量剩余量危险特性25易燃液体26剧毒品27剧毒品28氧化剂29强氧化剂30有毒31氧化剂、有毒品32强腐蚀性、强刺激性、易制毒33易燃液体34易燃液体35易燃液体、二
13、类易制毒36易燃易挥发37酸性腐蚀品、易燃液体38低毒,易燃,有腐蚀性、易制毒39易燃,有刺激性40遇明火、高热可燃。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41高毒,氧化剂42易燃液体43易燃液体44易燃液体45易燃液体46低闪点液体、极易燃序号危险化学品名称使用、存放地点本月使用量剩余量危险特性47强还原剂、自燃物品、具强刺激性48易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49腐蚀性、可燃5051易燃、刺激性52刺激性53刺激性、有毒54易燃55易制毒5657易制爆58刺激性、易制爆59易制爆、易制毒60强腐蚀、易制爆61腐蚀性62易燃63易燃64腐蚀性、易燃65易燃2.2.3火灾和疏散火灾是指火失去控制而形成的灾害性
14、燃烧现象,通常会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发生火灾的三要素是氧气、可燃物和点火源。在火灾防治中,如果能够阻断火灾三要素的任何一个就可以扑灭火灾。造成火灾的主要原因有:1、易燃物附近存在明火作业或其他点火源。2、在禁火区违章作业而又不采取合理的消防措施。3、氨泄漏,遇火源可能造成火灾。4、建筑物未达到规范规定的耐火等级。5、电气火灾。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用电设备,如配电装置、电气线路、电动机等,极有可能发生电气火灾事故。1)电缆中间接头制作不良、压接头不紧,接触电阻过大,长期运行造成电缆接头过热烧穿绝缘引起火灾。2)外来因素破坏如电气焊火花、小动物破坏引起电缆火灾。3)由于电气设备短路、过载、
15、接触不良、散热不良等原因导致电气设备过热,设备周围如果存在可燃物质,易引起火灾。4)电缆短路或过电流引起火灾。5)电缆的各种保护措施不到位;消防设施没有安装或失效,引起电缆火灾或使火灾扩大、篁延。6)当建筑物和电气线路遭受雷电袭击时,由于避雷装置失效,避雷接地断裂等,能引起电气设备发生火灾。7)电火花和电弧温度很高,不仅能引起绝缘物质的燃烧,而且可以引起金属熔化、飞溅,它是构成火灾、爆炸的危险火源。8)在生产场所多有易燃物质,如果电器打火、雷击、设备防静电接地失效打火或其他点火源产生时有发生火灾、爆炸的可能。2.2.4触电事故伤害1)电击(1)分布:配电室、配电线路以及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电
16、气拖动设备(电动机)、照明线路及照明器具等环节均存在直接接触电击及间接接触电击的可能。(2)伤害的方式:触电伤害是由电流形式的能量造成的,当伤害电流流过人体时,人体受到局部电能作用,使人体内细胞的正常工作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产生生物学效应、热效应、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会引起压迫感、打击感、痉挛、疼痛、呼吸困难、血压异常、昏迷、心率不齐等,严重时会引起窒息、心室颤动而导致死亡。(3)伤害的途径:人体触及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时的带电体发生电击;人体触及正常状态下不带电,而当设备或线路故隙(如漏电)时意外带电的金属导体(如设备外壳)发生电击;人体进入地面带电区域时,两脚之间承受到跨步电压造成电击。电击
17、危险因素的产生原因:(1)电气线路或电气设备在设计、安装上存在缺陷,或在运行中,缺乏必要的检修维护,使设备或线路存在漏电、过热、短路、接头松脱、断线碰壳、绝缘老化、绝缘击穿、绝缘损坏、PE线断线等隐患;(2)未设置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如保护接零、漏电保护、安全电压、等电位联结等),或安全措施失效;(3)电气设备运行管理不当,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必要的安全组织措施;(4)专业电工或机电设备操作人员的操作失误,或违章作业等。2)电伤:(1)分布:配电室、配电线路等。(2)伤害的方式:由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局部伤害,形成电弧烧伤、电流灼伤、电烙印、电气机械性伤害、电光眼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全生产 常见 事故现场 应急 预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20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