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晚年文化建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ocx
《列宁晚年文化建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列宁晚年文化建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列宁晚年文化建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时胜利,姚佳媛(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宜昌443002)1921年,俄共(布)十大召开,标志着苏维埃俄国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从1921年到1924年列宁逝世,学术界一般认为是列宁思想发展的晚年阶段。列宁晚年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发生了转变,对落后国家文化建设的特殊性和一般性进行了阐述,总结了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Q列宁晚年的这些思想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厘清文化的功能和定位,把握好文化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明确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一、列宁晚年文化建设思想转变的历史背景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
2、视文化问题,根据他们的设想,社会主义存在的前提在于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和文化的繁荣发展Q十月革命前,列宁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与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十月革命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取得成功,“没有从理论所规定的那一端开始”,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列宁对文化建设的认识Q尤其在新经济政策实施中,尽管列宁探索了通过合作社的方式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路径,但如何在文盲充斥的落后农业国推进文化建设?如何对待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既发挥他们对无产阶级文化的“启蒙”“教育”作用,又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面对不同社会思潮的挑战,如何实现无产阶级的“文化领导权”?面对严峻的现实,列宁改变了对文化建设的认识,提出将全
3、党工作重心转移到文化建设方面,只有实现文化革命才能变成“完全的社会主义国家”。他围绕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正确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正确对待知识分子、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等问题进行了论述。二、列宁晚年文化建设的主要思想列宁晚年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日记摘录论合作社论我国革命(评尼苏汉诺夫的札记)宁肯少些,但要好些怎样改组工农检察院(向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的建议)等论文,以及给代表大会的信关于民族或“自治化”问题等信件中。列宁晚年文化建设的思想主要包括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坚持党对文化事业的领导、文化建设的重点、文化建设的关键和根本任务等方面,这些论述指导了苏维埃共和国的文
4、化工作,也初步总结了落后国家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为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1 .文化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列宁认为文化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文化既包括物质文化,也包括精神文化。文化问题至关重要,不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也是民主政治的必要条件。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协调,共同构成一个整体。无产阶级文化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要批判地继承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文化,利用资本主义文化来发展社会主义。列宁在怎样改组工农检察院宁肯少些,但要好些著作中,尽管论述的主题是改造国家机关、改善国家机关的质量,但最终落脚点却是文化问题,是对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人才的使用问题
5、,提出对待人才问题不能着急,要遵循人才的成长规律。另外,列宁在论合作社中尽管主题谈论经济,谈合作社的发展及作用,但落脚点却是文化革命,认为合作化实现的前提是民众的文化素质显著提升,没有一场文化革命,实现合作化是不可能的。针对某些教条主义者所提出的只有拥有高度的文明才能进行社会政治革命的观点,列宁在论我国革命中指出:“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17772 .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文化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Q在解决政治领导权,俄共(布)成为执政党后,面临的一个
6、突出问题就是如何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解决文化领导权的问题。为了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俄共(布)在党的系统成立中央宣传鼓动部,负责领导整个精神文化领域,同时统筹教育人民委员部、国家出版局、中央出版物供应社、工农红军总政治部的宣传鼓动工作,直接领导农村工作部、妇女部和少数民族局的工作。在教育人民委员部社会教育司的基础上成立政治教育总委员会,政治教育总委员会负责领导全国的政治教育工作,它在行政和组织上隶属于教育人民委员部Q为加强对图书和报刊的检查,列宁建立书刊检查制度。1922年组建文化与出版事务总局,对文艺作品、期刊和不定期出版物、宣传册的发行与传播进行预审,定期对一些教授和作家的文学活动进
7、行检查。此外,针对“无产阶级文化派”的错误言论及其推行的宗派主义、虚无主义政策,列宁旗帜鲜明地予以批判,明确指出无产阶级文化协会“是一个在教育人民委员部监督下工作并受该部津贴的一个自治组织”2“无产阶级文化协会的一切组织必须无条件地把自己看作教育人民委员部机关系统中的辅助机构,并且在苏维埃政权(特别是教育人民委员部)和俄国共产党的总的领导下,把自己的任务当作无产阶级专政任务的一部分来完成。”12993 .文化建设的重点在农村十月革命后,城乡之间的文化差距依然十分明显。因而,平衡协调城乡文化是列宁晚年思考的重点。他针对80%左右的农民不具备读写本领,绝大多数农民是文盲的现实,提出了平衡城乡文化发
8、展的思想。首先,他主张发展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把在农民中进行文化工作作为划时代的两个主要任务,指出“从前我们是把重心放在而且也应该放在政治斗争、革命、夺取政权等等方面,而现在重心改变了,转到和平的文化组织工作上去了”1773因而,他提出通过扫除文盲、推广技术知识、政治教育解决农民的文化问题,也将之作为苏维埃政权当前重要的任务。其次,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建立了涵盖城乡的图书馆、阅览室,免费为农民提供报纸和书籍,同时创建大批的成人学校、农民学校,为提高农民文化水平提供了基础Q最后,加强城乡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为缩小城乡间的差距,列宁主张通过向农村派工作队、宣传鼓动组等方式,向农村宣传党和国
9、家的方针政策,以此加强城乡间的文化交流。列宁强调:“在城市工人和农村雇工之间建立交往,在他们之间建立一种可以很容易建立起来的友好互助形式,这是我们的责任,这是执政的工人阶级的基本任务之-O,11765与此同时,为了引起全党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列宁还把下农村的重要性上升到关系整个俄国革命命运的高度来加以深刻认识。4 .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培养自己的队伍列宁认为建设无产阶级文化,必须培养自己的队伍。一是区别对待旧俄知识分子。列宁认为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知识分子是“特殊的社会阶层”,作为“文化工作者”,他们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对于愿意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知识分子,信任他们并改善同他们的关系,发挥他们的才干;对
10、于坚决反对苏维埃的知识分子采取驱逐等惩罚性措施。二是直接从工人和农民出身的干部和群众中培养自己的知识分子。新经济政策实施后,部分旧俄知识分子利用新经济政策的宽松环境,对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进行了批评。部分教授为反对党对高校教育的领导而坚持“高校自治”的主张,甚至在1922年初鼓动莫斯科、彼得格勒、萨拉托夫等地高校罢课罢教。同时少数旧专家的破坏与不合作,也对培养工农出身的“红色专家”提出迫切要求Q所以,这一时期苏联开办了各种类型的高等学校,初步建立苏维埃高等教育体系。如建立专门培养苏维埃社会科学家、科学工作者和大学教师,以及党的宣传员和意识形态工作者、国务活动家和经济领导者的大学一一苏联红色教授
11、学院;创办统一型的高等师范学校,以培养师资,如“1921年成立了国立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同年在彼得堡(列宁格勒)建立9所高等师院(含赫尔岑师院);1923年建立了克鲁普斯卡娅共产主义学院、李卜克内西工业师范学院。”35 .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新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提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新人构想,但受现实条件的局限,未能组织实施Q列宁晚年根据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需要,把用共产主义道德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提高到能否建成共产主义的高度,将之作为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在培养“新人”的过程中,他提出了“新人”的标准及培育“新人”的途径和方法。列宁认为,社会主义新人不仅要具有科学的世界观,而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列宁 晚年 文化建设 思想 及其 当代 价值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14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