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t_h燃气锅炉项目.docx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名称75th燃气锅炉项目项目代码建设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建设地点河南省(自治区)许昌市襄城县(区)紫云镇乡(街道)襄城县明源燃气热电有限公司现有厂区内地理坐标(113度26分41.891秒,33度48分21.372秒)国民经济行业类别D443O热力生产和ft应建设项目行业类别91热力生产和和供应工程(包括建设单位自建自用的供热工程)建设性质新建(迁建)口改建回扩建口技术改造建设项目申报情形回首次申报项目口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口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部门(选填)襄城县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号(选填)2106-411025-04-05-761202总投资(万元)6000环保投资(万元)430环保投资占比(%)7.17施工工期2022年3月12月是否开工建设回否是:用地(用海)面积(m2)1500m2专项评价设置情况无规划情况规划名称:襄城县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20212030)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情况文件名称:襄城县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20212030)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机关: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审批文号:豫环函2021178号(1)规划范围集聚区地处襄城县城西南部,东至紫云大道,南至G311国道,西至首山一矿,北至襄城县南环路,规划面积11.55km20(2)发展定位及产业定位发展定位:一极、两区、两基地。“一极”:襄城县经济核心增长极;“两区”:国家级化工园区、国家级绿色园区;“两基地”:全国领先的硅碳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符合性分析产业定位:以煤化工产业和装新材料为主导。集聚区以煤化工、硅碳新材料为基础,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分区布局,协同发展。内部项目应相互关联,围绕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源头项目:热电项目、焦化项目、氢气(能)项目、硅烷项目、气凝胶项目、甲醇制芳燃项目等。核心项目:针状焦项目、硅烷项目、气凝胶项目、甲醵制芳烧项目等,通过产业示范,不断提高产能并且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通过核心项目和核心产品,带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和高端产品方向发展。前沿产品:硅烷、气凝胶、碳纤维等高端前沿产品,发挥其独特性,提升竞争力。在前沿产品的落地方面,应该提供优惠政策。(3)产业布局及空间结构布局总体布局以开源路为产业发展轴、七紫路为空间拓展轴,规划北部新材料产业片区、中部煤化工及精细化工产.业片区和南部新材料产业片区,形成“两轴三区”的空间结构。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两个主要产业功能区:(1)新材料产业:面积为763.07ha,其一东至紫云大道,西至紫云镇东环路,南至七紫路,北至产业集聚区边界;其二东至紫云大道,西至集聚区边界,南至国道311,北至纬八路。(2)煤化工及精细化工产业区:面积为392.17ha,东至紫云大道,西至首山一矿,南至纬八路,北至七紫路。根据产业布局和用地空间,划分三大区中园,分别是:硅材料产业园、炭素产业园、煤基化工产业园。本项目位于煤化工及精细化工产业区,本项目利用焦炉煤气生产蒸汽以满足周边企业用汽需求,符合规划的产业空间布局。调整后规划产业空间布局见附图6o(4)用地规划产业集聚区用地布局除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及物流仓储用地外,全部为工业用地(以三类工业用地为主)。其中:(1)物流仓储用地主要分布在现状铁路两侧,便于产业集聚区物流输送。(2)为了降低工业企业对周边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影响,将产业集聚区西北侧边界邻紫云镇镇区的一侧规划为二类工业用地,并在二类工业用地与紫云镇镇区中间规划了绿化用地。(3)为了降低铁路、道路对两侧造成的噪声影响,在铁路两侧、紫云大道两侧规划了绿化用地以降低铁路噪声、道路噪声影响;将产业集聚区内涉及的河流、山体等不适宜建设的地块规划为绿地。调整后用地规划见附图7。本工程位于明源电厂现有厂区内,为三类工业用地,符合园区土地利用规划。(5)给水工程产业集聚区建成区用水由产业集聚区水厂供给,该水厂位于七紫路以北、平禹铁路以西,现状供水能力3万d,水源取自北汝河,主要供首山化工工业用水。其它企业生产、生活用水和规划范围内村庄居民生活用水均采用地下自备井供水。产业集聚区内有40余眼自备井,分布在产业集聚区内的机关、团体、工厂、宾馆、饭店、浴池等处,水井深度40-97m不等。本项目所需要的新鲜水采用园区供水,符合园区规划。(6)排水工程产业集聚区现状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管网尚不完善,仅紫云大道两侧有雨水管网。经收集后的雨水以七紫路为界,北侧雨水经一条自然沟排向北汝河,南侧雨水经自然沟排入东南向的湛河。产业集聚区路网建成区污水均已接管,污水经污水管网收集后排入产业集聚区集中污水处理厂(襄城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入洋湖渠。本工程锅炉排污水随现有工程生活污水一起进入襄城县第二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7)供热规划初期由明源电厂(供热能力95th)进行供给;至规划期末,由明源电厂(供热能力30th)和能信电厂(供热能力1330th)共同供应。由于能信电厂目前项目尚处于环评审批阶段,预计2023年底建成,2024年稳定运行,因此我公司成为襄城县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唯一的集中供热热源。为满足周边企业的用热需求,我公司拟投资6000万元建设75th燃气锅炉项目,待明信电厂建成后,本项目停止运行,因此与规划环评不冲突。(8)燃气规划产业集聚区燃气主要是由首山焦化公司提供的煤气,部分企业采用天然气。(9)规划及规划环评批复襄城县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20212030年)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于2021年11月23日通过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审查,审查文号:豫环函2021178号。规划环评对园区入驻项目提出的环境准入条件,本项目与规划环评环境准入条件相符性分析见表Io表1本工程与规划环评环境准入条件相符性分析一览表类别环境准入条件项目情况相符性鼓励行业(I)坚持以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为指导,引进的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的要求;(2)坚持高起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的项目。引进符合国家清洁生产要求,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和装备、自动化程度高、具有可靠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的项目;(3)引进有助于延伸产业链、有利于产业升级、提升竞争力、技术含量高、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的项目;(4)实行绿色招商,对入驻项目的规模、装备水平及环保治理措施进行严格控制,积极引进资源能源消耗低、技术水平高、污染轻、符合产业集聚区定位和发展目标的项目;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在工艺水平上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因园区供热配套设施建设进度迟缓,目前,襄城县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唯一的热源为襄城县明源燃气热电有限公司(即规划提到的明源燃气电厂)。近年来襄城县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又落地了河南首恒新材料公司年产20万吨环己酮项目等项目,周边企业用汽需求急增。加上首山化工、亮源焦化共计4座4.3m焦炉拆除,园区可供使用的蒸汽进一步减少。本项目的建设可为园区提供蒸汽,解决周边企业用汽需求。相符空间布局约束 鼓励优先发展煤化工、新材料及其配套产业,鼓励延长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链且符合产业集聚区功能定位的项目入驻; 禁止建设涉及电镀、炼胶、硫化工艺的项目; 限制炼焦、建材、橡胶行业发展规模,建材行业维持现状规模; 列入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的地块,不得作为住宅、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用地。本项目利用首山化工富余焦炉煤气来生产蒸汽,可以解决周边企业用汽需求相符污染物排放管控重点行业颗粒物、SO2、NoX、VOCs全面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新建涉高VoCS排放的化工等重点行业企业实行区域内VOCS排放等量或倍量削减替代;本项目颗粒物、SO2、NOX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均满足河南省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41/2089-2021)的限值要求,且污染物均实行了倍景削减;本项目不涉及VoCS的排放。相符企业废水必须实现全收集、全处理。配备完善的污水处理厂、垃圾集中收集等设施。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要实现管网全配套,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集中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必须达到或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本项目废水全部排入襄城县第二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处理达标后全部回用相符推进焦化企业废气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加强工业炉窑及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完善产业集聚区内基础设施建设;本锅炉满足超低排放要求相符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期间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对地块及其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治理与修复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或者处置,并达到相关环境标准和要求;不涉及/加快产业集聚区及防护距离内村庄搬迁工作,降低污染物对居民点影响;不涉及/对现有VoCS排放不完善开展综合治理,确保稳定达标排放。鼓励企业使用低(无)VOCs原辅材料,开展绩效分级申报;木项目不排放VoCS相符国家、省级绩效分级重点行业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应达到B级以上要求;本项目绩效分级满足通用行业B级要求相符环境风险防控成立环境应急组织机构,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配套建设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及应急设施,并定期进行演练;本公司成立环境应急组织机构,制定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配套建设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及应急设施,并定期进行演练相符对涉重或危险化学品行业企业加强管本项目使用氨水进行脱硝,氨水输送相符理,建立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风险防控体系和长效监管机制;管道设置自动截断阀,并建立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风险防控体系和长效监管机制涉重金属及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等企业在拆除生产设施设备、污染治理设施时,要事先制定残留污染物清理和安全处置方案;不涉及相符资源开发利用管控依托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再生水问用配套设施,提高再生水利用率本项目所产生的废水排入到襄城县第二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相符加快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产业集聚区内生产生活集中供水,逐步取缔关闭企业自备地下水井本项目园区集中供水,利用厂区现有给水管网相符本项目与规划环评审查意见的相符性分析如下:表2与豫环函2021178号相符性分析审查意见本项目相符性规划应贯彻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集约高效的绿色发展、协调发展理念,根据国家、省发展战略,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进一步优化产业集聚区的产业结构、发展规模、用地布局等,做好与区域“三线一单”成果的协调衔接,实现集聚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目标本项目满足襄城县“三线一单”要求,利用首山化工富余煤气生产蒸汽,可以解决周边企业用汽需求产业集聚区应遵循循环经济理念,积极推进产业技术进步和园区循环化改造;坚持新增产能与淘汰产能“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的原则,严格控制“两高”项目发展;入区新、改、扩建项目应实施清洁生产,生产工艺、设备、污染治理技术,以及单位产品能耗、物耗、污染物排放和资源利用率均需达到同行.业国内先进水平,确保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本项目利用焦炉煤气生产蒸汽,不属于“两高”项目,清洁生产水平达到了同行业国内先进水T;进一步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街接,保持规划之间协调一致;做好规划控制和生态隔离带建设,加强对集聚区及周边生活区的防护,确保集聚区产业布局与生态环境保护、人居环境安全相协调,其中集聚区西北部临近紫云镇居住区的一侧设立绿化隔离,集聚区内湛北乡水井保护区范围内建设用地调整为绿化用地,同时加快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调整工作;落实硅烷科技等相关企业与周边居民集中区的环境风险防控要求,避免对居民集中区的不良环境影响本项目位于明源热电有限公司现有厂区内部,不新增用地,符合襄城县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2021-2030年)的要求根据国家和河南省关于挥发性有机物、工业炉窑等大气和水、土壤污染防治相关要求,严格执行相关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及特别排放限值;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新增污染物排放指标应做到“等量或倍量替代“,确保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项目颗粒物、SO2、NOX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均满足河南省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41/2089-2021)的限值要求,且污染物均实行了倍量削减;本项目不涉及VOCs的排放。严格落实报告书生态环境准入要求,鼓励符合集聚区功能定位、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项目入驻,限制炼焦行业发展规模,禁止铝用碳素、光伏用多晶硅、光伏用单晶硅本项目符合园区规划,不属于园区限制、禁止类项目等污染物排放量大且与主导产业无关的项目入驻;对不符合区域发展定位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现有企业应尽快完成整改或布局调整,存续期间不再增加污染物排放量其他符合性分析1、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本项目不在限制类和淘汰类之列,属允许类。本项目的生产工艺及主要生产设备,均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河南省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目录中落后工艺设备,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已在襄城县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备案,项目代码为:2106-411025-04-05-761202(见附件1),因此该项目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2、与“三线一单”相符性分析(1)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包括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红线、生态敏感脆弱区保护红线和禁止开发区保护红线。根据许昌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许昌市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为692.75km2,占国土面积比例为13.93%。包括:颍河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区、北汝河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区、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水源保护生态保护红线区及麦岭地下水源保护红线区。其中,颍河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区面积187.86km2(占比3.77%);北汝河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区面积207.09/2(占比4.16%);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水源保护生态红线区257.80k?(占比5.18%);麦岭地下水源保护红线区40k?(占比0.81%)。本项目厂址位于襄城县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内,产业集聚区北边界距北汝河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区边界890m,不涉及北汝河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区占地,不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2)环境质量底线产业集聚区纳污河流洋湖渠现状水质能够达到V类水质要求,北湛河现状水质能够达到IV类水质要求。产业集聚区废水经襄城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处理,排入洋湖渠。由规划环评可知产业集聚区大气环境So2、NO2尚有环境容量,PMio已无环境容量。根据襄城县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结合产业集聚区未来发展方向,对于现有两高企业陶瓷、建材实施限期退出,可为产业集聚区发展削减颗粒物188.95ta,满足产业集聚区发展需求。产业集聚区噪声污染源主要为企业生产、物流运输、过往车辆产生的噪声等。经各企业采取减震隔声措施后,工业噪声影响范围较小;通过采取优化功能分区、交通网络、设置防护距离及绿化带等措施,交通噪声影响较小。本项目产生的污染物均可以满足河南省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41208%2021)限值要求。项目废水通过厂区总排口排入襄城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处理。在严格落实废气、废水、噪声、固废等污染防治措施前提下,本项目建设不会改变区域环境质量功能区划,环境影响可接受。(3)资源利用上线项目占地位于现有厂区内,不新增用地,用地类型为建设用地,项目建设不会改变土地利用类型;项目用水、用电等均由现有管/线网供给;区域交通便利,便于原辅材料和产品的输送。因此,项目的建设不受土地资源的制约,能源供应有保障。(4)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根据许昌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发布许昌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试行)的函(许环函20213号),襄城县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试行)见下表。表3与许昌市襄城县环境管控单元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相符性环境管控单元编码管控要求本项目相符性ZH41102520001襄城县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保护级别:重点管控单元空间布局约束1、禁止新建、改建及扩建高排放、高污染项目(符合国家、省重大产能布局的除外)。2、禁止新建、扩建、改建燃用高污染燃料的项目(集中供热、热电联产设施除外)。3、限制不符合园区发展规划和功能定位的工业企业入驻。4、落实集聚区内村庄、居民点搬迁、安置计划。5、新建、改建、扩建两高项目须符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定规划,满足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碳排放达峰目标、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相关规划环评和相应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环评文件审批原则要求。1、本项目不属于高排放、高污染项目2、本项目利用富余焦炉煤气进行生产蒸汽,以满足周边厂区的用汽需求3、本项目不属于园区限制类项目4、本项目不涉及搬迁5、本项目不属于“两高”项目相符污染物排放管控1、新建涉VOCS排放的化工、工业涂装等重点行业企业实行区域内VOCs排放等量或倍量削减替代。2、企业废水必须实现全收集、全处理。配备完善的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垃圾集中收集等设施。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实现管网全配套。3、加强工业炉窑及锅炉提标改造。推进焦化企业废气实施超低排放改造。4、对现有VOCs排放源开展综合治理,确保稳定达标排放。鼓励企业使用低(无)VOCs原辅材,开展绩效分级申报。5、新建耗煤项目还应严格按规定采1、本项目不涉及VOCs的排放2、本项目产生的废水全部排入襄城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处理3、本项目满足河南省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41/2089-2021)的限值要求4、不涉及5、本项目以焦炉煤气为原料来生产蒸汽,以满足周边企业的用相符取煤炭消费减量替代措施,不得使用高污染燃料作为煤炭减量替代措施。6、已出台超低排放要求的两高行业建设项目应满足超低排放要求。7、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期间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对地块及其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治理与修复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或者处置,并达到相关环境标准和要求。汽需求6、本项目不属于“两高”项目7、本项目位于明源电厂厂区内部不新增用地环境风险1、集聚区应成立环境应急组织机构,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配套建设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及应急设施,并定期进行演练。2、对涉重或危险化学品行业企业加强管理,建立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风控体系和长效监管机制。3、涉重金属及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等企业在拆除生产设施设备、污染治理设施时,要事先制定残留污染物清理和安全处置方案。4、高关注地块划分污染风险等级,纳入优先管控名录。1、本公司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划分环境风险等级,完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措施,排查治理环境安全隐患。2、本项目加强对氨水运输管线的监管,建立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风控体系和长效监管机制3、不涉及4、不涉及相符资源开发效率要求1、依托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再生水回用配套设施,提高再生水利用率。2、加快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集聚区内生产生活集中供水,逐步取缔关闭企业自备地下水井。1、本项目所产生的废水全部送至襄城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处理2、本项目利用园区供水网供水相符3、与关于印发河南省2021年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及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豫环攻坚办(2021)20号文)相符性分析本项目与豫环攻坚办(2021)20号文相符性分析如下:表4本项目与豫环攻坚办(2021)20号相符性分析类别具体要求项目情况三河南省2021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快整化业吉,动业色型级一加调优产”构推产绿转升展业业面标动开工企全达行贯彻落实排污许可管理条例,按照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清洁生产、损害赔偿、责任追究,实现固定污染源全过程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和我省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持续推进电力、钢铁、水泥、铝工业、焦化、碳素、陶瓷、砖瓦窑、铸造、铁合金、耐材、玻璃、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化工、包装印刷行业和其他涉及工业涂装、工业窑炉、锅炉等行业废气污染物全面达标排放,将烟气在线监测数据作为执法依据,加大超标处罚和联合惩戒力度,严厉打击各类大气环境违法行为。2021年5月,省生态环境厅牵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重点行业企业废气污染物达标排放执法检查,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不满足无组织控制要求的企业,依法实施停产治理。本项目建成后严格落实各项污染物治理措施,废气排放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DB41/2089-2021)表I排放限值要求,并安装在线监测与当地环保主管部门联网。相符、化整地农投结,化源染控四优调用和业入构强面污管8强尘合理1加扬综治开展扬尘污染综合治理提升行动,推动扬尘污染防治常态化、规范化、标准化。省控尘办结合扬尘污染治理实际,分解下达各省辖市可吸入颗粒物(PMio)年度目标值,强化调度督办,做好定期通报和年度考核工作。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自然资源、水利、商务等部门将落实城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及道路扬尘污染防治标准要求、“六个百分之百”扬尘污染防治措施、“两个禁止”(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现场配制砂浆)、渣土物料运输车辆管理纳入日常安全文明施工监督范围,组织做好重污染天气预警、大风天气条件下施工工地、道路扬尘管控,建立举报监督、明查暗访工作机制,将工程建设活动中未按规定采取控制措施、减少扬尘污染受到通报、约谈或行政处罚的列为不良行为。进一步扩大道路机械化清扫和洒水范围,强化道路清洗保洁作业,持续开展城市清洁行动。2021年各城市平均降尘量不得高于8吨/月平方公里,不断加严降尘量控制指标,实施网格化降尘量监测考核。持续推进城市建成区餐饮油烟治理,2021年底前,全省大型餐饮服务单位全部实现在线监控,市级监控平台基本实现与所辖县(市、区)联网运行。本项目施工期间将严格按照要求,严格落实“六个百分之百”、开复工验收、“三员管理等制度。严格落实城市建成区内“两个禁止”相符河南省2021年水污染防治攻坚ISE实施方案18.严格环境严格环境准入。深化“放、管、服''改本项目符合许昌市“三相符准入革,强化项目事中、事后监管,提升服务水平。推进“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落地应用,做好规划环评,严控新建高耗水、高排放工业项目,把好项目环境准入关。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本项目建设为满足周边企业生产用汽需求而建设。强化涉水污染源执法监管扎实开展城镇和产业集聚区(园区)污水处理厂,以及涉水企业执行监管,建议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的监管执行体系,依法查处无证排污、不按证排污和伪造或篡改监测数据、违规使用药剂或干扰剂、偷排偷放等违法行为。本项目在明源电厂内建设,明源电厂已申领排污许可证,未发生偷排偷放等违法违规行为。相符河南省2021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推进“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落地应用,严控不符合土壤环境管控要求的项目落地;把好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对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设项目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并强化土壤环评相关内容,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本项目符合许昌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本项目为IV类项目,对土壤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小。相符由上表分析可知,本项目符合豫环攻坚办202120号文中要求。4、河南省2021年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物全面达标提升行动方案(豫环文202159号)本项目与河南省2021年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物全面达标提升行动方案的相符性如下。表5与豫环文202159号相符性类别具体要求项目情况相符性主要任务大力提升有组织排放治理水平。各省辖市(含济源示范区,下同)生态环境局督促相关企业因厂制宜选择成熟可靠的环保治理技术,鼓励采用覆膜滤料袋式除尘器、湿式静电除尘器、高效滤筒除尘器等除尘设施;烟气脱硫应实施增容提效改造等措施,提高运行稳定性,取消烟气旁路;烟气脱硝采用活性炭(焦)、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等高效脱硝技术;工业锅炉、工业窑炉应采用低氮燃烧技术;排放挥发性有机物的企业应根据挥发性有机物组分及浓度、生产工况等,合理选择治理技术,除采用浓缩+焚烧(催化燃烧)工艺外,禁止采用单一低温等离子、光催化、光氧化、喷淋吸附等治理技术。采用活性炭吸附技术的,应选择碘值不低于800毫克/克的活性炭,并按设计要求足量添加、及时更换,并做好活性炭购买、更换、废活性炭暂存转运记录。普遍采用活性炭吸附有机废气的园区应当建设统一的脱附、再生处理中心,涂装类园区应当统筹规划建设集中涂装中心。本项目不涉及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相符由上表分析可知,本项目符合豫环文202159号文中要求。5、关于印发许昌市2021年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实施方案的通知(许环攻坚办202136号)根据关于印发许昌市2021年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实施方案的通知(许环攻坚办202136号),本项目的相符性分析如下表6项目与豫环攻坚办202120号文要求对比一览表许环攻坚办(2021)36号项目情况相符性1.严格环境准入。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从严从紧从实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C全市原则上禁止新建、扩建单纯新增产能的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传统煤化工(甲醇、合成氨)、焦化、铸造、铝用炭素、耐火材料制品、砖瓦窑、铅锌冶炼(含再生铅)等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的产业项目,禁止陶瓷等行业新建、扩建以煤炭为燃料的项目,禁止新建燃料类煤气发生炉和35蒸t/h及以下燃煤锅炉。国家、省绩效分级重点行业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达到B级以上要求本项目位于许昌市襄城县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符合许昌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本项目的锅炉的规模为75th,以焦炉煤气为燃料,为周边企业提供蒸汽。绩效分级可以达到B级指标要求。相符相符4.推动工业企业绿色发展。实施工业低碳行动,推进钢铁、煤化工、水泥、铝加工、玻璃、耐火材料制品、煤电等产业绿色、减量、提质发展,开展全流程清洁化、循环化、低碳化改造,加快建设绿色制造体系本项目不属于钢铁、煤化工、水泥、铝加工、玻璃、耐火材料制品、煤电等行业相符7.严控煤炭消费总量。科学控制火电、钢铁、焦化、化工、建材等行业燃料煤消耗量。实施煤炭消费替代,全市所有新建、改建、扩建耗煤项目一律实施煤炭减量或等量替代,着力压减高耗能、高排放、过剩落后产能煤炭消费总量。本项目以焦炉煤气为燃料,不属于科学控制火电、钢铁、焦化、化工、建材等项目相符12.优化调整货物运输结构。推进煤炭、钢铁、电解铝、电力、焦化、水泥等大宗货物年运输量150万t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以及大型物流园区新(改、扩)建铁路专用线不涉及相符22.推进重点行业绩效分级管理。规范和加强重点行业企业绩效分级管理工作,坚持绩效评级与当地环境质量达标挂钩,培育推动企业“梯度达标”,促进行业治理能力治理水平整体升级本项目绩效分级满足通用行业B级要求相符25.深化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工业窑炉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加快实施煤改电、煤改气工程,全面提升铝工业、铸造、铁合金、石灰窑、耐火材料制品、砖瓦窑、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等工业窑炉的治污设施处理能力,加强无组织排放管控,对涉及生产过程中的煤炭、矿石等物料运输,装卸储存,厂内转移与输送,物料加工与处理等各项目以焦炉煤气为能源,产生的废气经过SNCR+SCR脱硝+SDS干法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处理达标后排放相符生产环节实施无组织排放精准治理,实现全封闭贮存及运输。玻璃、陶瓷、耐材、碳素(石墨)、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行业力争50%以上企业,铝工业、砖瓦窑、铁合金、铸造、石灰行业力争30%以上企业,能源类型、污染治理技术、排放限值和无组织排放四项指标达到绩效分级B级以上标准。其他行业工业炉窑,在稳定达标排放基础上,对标绩效分级A、B级及绩效引领企业标准,提升环境绩效水平30.加强工业企业VOCs全过程运行管理。巩固VOCs综合治理成效,聚焦提升企业废气收集率、治理设施同步运行率和去除率,鼓励企业采用高于现行标准要求的治理措施,取消废气排放系统旁路设置,因安全生产等原因必须保留的,应将旁路保留清单报省辖市生态环境部门备案并加强日常监管。强化VOCS无组织排放收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施含VOCS物料全方位、全链条、全环节密闭管理,实现厂房由敞开变密闭、由常压变负压、由逸散变聚合、空气由污浊变清新的“四由四变”目标本项目不涉及VOCs的排放相符6、与河南省重污染天气通用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2021年修订版)相符性分析本项目与河南省重污染天气通用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对比分析情况见下表。表7本项目河南省重污染天气通用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相符性类别内容本项目情况对比结果涉PM企业基本要求物料装卸车辆运输的物料应采取封闭措施。粉状、粒状、块状散装物料在封闭料场内装卸,装卸过程中产尘点应设置集气除尘装置,料堆应采取有效抑生措施。不易产尘的袋装物料宜在料棚中装卸,如需露天装卸应采取防止破袋及粉尘外逸措施。本项目原料由公司现有工程管线输送,脱硫粉在封闭料场内装卸,存放于料仓。符合料存物储一般物料。粉状物料应储存于密闭/封闭料仓中;粒状、块状物料应储存于封闭料场中,并采取喷淋、清扫或其他有效抑尘措施;袋装物料应储存于封闭/半封闭料场中。封闭料场顶棚和四周围墙完整,料场内路面全部硬化,料场货物进出大门为硬质材料门或自动感应门,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所有门窗保持常闭状态。不产尘物料(如钢材、管件)及产品如露天储存应在规定的存储区域码放整齐。危险废物。应有符合规范要求的危险废物储存间,危险废物储存间门口应张贴标准规范的危险废物标识和危废信息板,建立台账并挂于危废间内,本项目产生的危废有废催化剂,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脱硫粉储存在密闭料仓中。符合危险废物的记录和货单保存3年以上。危废间内禁止存放除危险废物和应急工具外的其他物品。料移输医物转和送粉状、粒状等易产尘物料厂内转移、输送过程应采用气力输送、密闭输送,块状和粘湿粉状物料采用封闭输送;无法封闭的产尘点(物料转载、下料口等)应采取集气除尘措施,或有效抑尘措施。脱硫粉采用袋装运输,在密闭料场内装卸,脱硫灰输送过程采用气力输送、密闭输送符合品装成包卸料口应完全封闭,如不能封闭应采取局部集气除尘措施。卸料口地面应及时清扫,地面无明显积尘。不涉及符合工艺过程各种物料破碎、筛分、配料、混料等过程应在封闭厂房内进行,并采取局部收尘/抑尘措施。破碎筛分设备在进、出料口和配料混料过程等产尘点应设置集气除尘设施。各生产工序的车间地面干净,无积料、积灰现象。生产车间不得有可见烟粉尘外逸。本项目不涉及破碎、筛分符合涉VOCs企业居本要求物料储存涂料、稀释剂、清洗剂等原辅材料密闭存储。盛装过VoCS物料的包装容器、含VOCS废料(渣、液)、废吸附剂等通过加盖、封装等方式密闭储存;生产车间内涉VOCs物料应密闭储存。本项目不涉及VOCS物料。符合料移输医物转和送采用密闭管道或密闭容器等输送。本项目不涉及VOCS物料。符合工艺过程原辅材料调配、使用(施胶、喷涂、干燥等)、回收等过程采用密闭设备或在密闭空间内操作。涉VOCS原料装卸、储存、转移和输送、工艺过程等环节的废气全部收集引至VOCS处理系统。本项目不涉及VoCS物料。符合他本求其基要输式运监管运方及输管运输方式:1 .公路运输。物料公路运输使用达到国五及以上排放标准重型载货车辆(重型燃气车辆达到国六排放标准)或新能源车辆比例(A级100%,B级不低于80%),其他车辆达到国四排放标准(重型燃气车辆达到国五及以上排放标准);2 .厂内运输车辆。达到国五及以上排放标准(重型燃气车辆达到国六排放标准)或使用新能源车辆的比例(A级100%,B级不低于80%),其他车辆达到国四排放标准(重型燃气车辆达到国五及以上排放标准);3 .危险品及危废运输。国五及以上或新能源车辆(A级/B级100%);4 .厂内非道路移动机械。国三及以上排放标准或使用新能源机械(A级/B级100%)。公路运输要求采用国五及以上排放标准重型载货车辆或新能源车辆运输;本项目危险废物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要求采用新能源车辆运输;厂内非道路运输要求全部采用新能源叉车。符合运输监管:厂区货运车辆进出大门口:日均进出货物150吨(或载货车辆日进出10辆次)及以上(货物包括原料、辅料、燃料、产品和其他与生产相关物料)的企业,或纳入我省重点行业年产值100O万及以公司按照规定建立门禁视频监控系统和电子台账,监控视频能保留6个月以上符合上的企业,拟申报A、B级企业时,应参照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移动源应急管理技术指南建立门禁视频监控系统和电子台账;其他企业建立电子台账。安装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并能保留数据6个月以上。境理求环管环保档案资料齐全:环评批复文件和竣工验收文件/现状评估文件;废气治理设施运行管理规程;一年内废气监测报告;国家版排污许可证,并按要求开展自行监测和信息披露,有规范的排气筒监测平台和排污口标识。要求企业建立环保档案,包括环评文件及其批复、自主验收文件、排污许可证及其副本,并按照排污许可证要求开展自行监测和信息披露,同时建设规范的监测平台和标志标识。符合台账记录信息完整:生产设施运行管理信息(生产时间、运行负荷、产品产量等);废气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信息(除尘滤料、活性炭等更换量和时间);监测记录信息(主要污染排放口废气排放记录(手工监测和在线监测)等);主要原辅材料、燃料消耗记录(A、B级企业必需);电消耗记录(已安装用电监管设备的A、B级企业必需)。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建立台账记录制度,应包括:生产设施运行管理信息;废气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信息;监测记录信息;主要原辅材料、燃料消耗记录;电消耗记录等信息。符合人员配置合理:配备专/兼职环保人员,并具备相应的环境管理能力(学历、培训、从业经验等)。要求公司配备专职的具备相应的环境管理能力环保人员。符合他制求其控生产工艺和装备: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版)淘汰类,不属于省级和市级政府部门明确列入已经限期淘汰类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