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气东送管道南京作业区栖霞街道民生保障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段改线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二、建设内容62.1 地理位置62.2 项目由来62.3 项目组成与技术指标72.4 工程布局102.5 j1.02.6 施工工艺概述及产污环节112.7 一般线路段管道敷设122.8 特殊地段管道敷设132.9 管道转向152.10 管道焊接162.11 九乡河定向钻穿越工程162.12 清管、测径、试压、干燥172.13 连头192.14 旧管道处理202.15 地貌恢复222.16 施工时序222.17 建设周期222.18 穿越方案比选22三、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263.1 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生态功能区划263.2 生态环境现状263.3 环境质量现状273.4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293.5 环境质量标准303.6 污染物排放标准31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334.1 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334.2 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344.3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374.4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384.5 施工期固废环境影响分析384.6 运营期生态影响分析394.7 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404.8 运营期废水环境影响分析40五、六、七、4.9 运营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4.10 固废环境影响分析4.11 选址选线环境合理性分析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5.1 施工期生态保护措施5.2 施工期大气环境保护措施5.3 施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5.4 施工期声环境保护措施5.5 施工期固废污染防治措施5.6 施工期环境风险防范措施5.7 运营期生态保护措施5.8 运营期大气环境保护措施5.9 运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5.10 运营期声环境保护措施5.11 运营期固废污染防治措施5.12 运营期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与应急预案5.13 环境管理与委托监测计划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性检查清单结论40404042424444454546494949494950505456附件附件1核准批复附件2选址意见附件3现有项目环评批复附件4现有项目环保验收附件5社会稳定性评价意见附件6委托书附件7确认声明附件8公开说明附件9报批申请书附件10公示截图附件11现场踏勘附件12法人身份证附件13专家意见及修改清单附图附图1本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线路走向及周边环境概况图附图3南京市主体功能分区图附图4栖霞区预支空间规模指标落地上图方案规划图附图5本项目与生态空间管控区域位置关系图附图6栖霞区声功能区划图附图7平面设计图附图8纵面设计图附图9周边水系图附图10本项目临时占地范围图附图11大气环境风险敏感目标图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名称川气东送管道南京作业区栖饭街道民生保障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段改线工程项目项目代码2208-320000-04-05-291531建设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木*建设地点江苏省(自治区)南京市栖霞县(区)栖霞乡(街道)地理坐标起点(118度56分41.554秒,丝度8分42.724秒)终点(118:56分36.002秒,32三8分50.068秒)建设项目行业类别147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管线(不含城市天然气管线;不含城镇燃气管线;不含企业企区内管道)用地(用海)面积(m2)/长度(km)0.29km建设性质新建(迁建)6改建口扩建口技术改造建设项目申报情形5首次申报项目口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口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部门(选填)江苏省发展改革委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号(选填)苏发改能源发20221184总投资(万元)1040.02环保投资(万元)50.18环保投资占比()4.8%施工工期3个月是否开工建设.,f1是:专项评价设置情况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生态影响类)(试行),本项目为天然气管线,应开展环境风险评价专项。规划情况规划名称:南京市栖霞区国土空间规划近期实施方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情况无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符合性分析本项目地处南京市栖霞区国土空间规划近期实施方案中的“中核”区域。该区域以邮轮母港为载体,致力将栖霞山片区打造为国内知名的自然与文化复合的城市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实现南京中心城区内的山水文化型度假区、长三角城市休闲度假首选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向南协同紫东核心区优化整合其良好的自然生态、产业以及科教人文资源,以紫东核心区为空间载体,大力发展数字基建、数字产业、数字科创、数字应用,打造产业高端、设施高效、科创引领、生活现代的“数字紫东”核心区。近期实施方案积极保障区内文化旅游、康养服务、产业及科创基础配套、华侨城生态休闲设施用地,孟北、西岗保障房及配套路网建设,中小学、医院、园博园、桦墅河景观廊道等民生工程,以及孟北创新园等重大产业项目。根据设计资料,川气东送管道金陵支线在南京市栖霞区与九乡河存在交叉,为避免九乡河治理工程实施后,管道出现埋深不足甚至裸露的情况,拟对该交叉段管道进行迁改。对照2022年度南京市栖霞区预支空间规模指标落地上图方案,本项目改迁线路涉及允许建设区和一般农用地,不涉及基本农田或生态管控区,符合南京市栖霞区国土空间规划近期实施方案要求。其他符合性分析(1)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9号),本项目属于“鼓励类”:“七、石油、天然气”中第3项“原油、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成品油的储运和管道输送设施及网络建设”。因此,本项目总体上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产业政策。(2)“三线一单”相符性分析1)生态保护红线对照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苏政发201874号)、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规划(苏政发2020l号),距离本项目最近的红线区域为南京栖霞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位于本项目东侧距离约175m、西北侧226m处、西南侧348m处(附图5),其管控要求为“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内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本项目不在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及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范围内,且项目不属于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故本项目符合生态保护红线的要求。2)环境质量底线根据2022年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区域内So2、PM小CO、NO2,PM一年均浓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要求,G日最大8小时值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要求限值,超标原因为区域性环境污染问题,随着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的逐步推进,通过落实政策措施、扬尘污染防治、重点行业废气整治、机动车污染防治、秸秆禁烧以及削减煤炭消费等措施后,区域空气环境将得到逐步改善。根据2022年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优良。纳入江苏省“十四五”水环境考核目标的42个地表水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水质优良(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HI类及以上)比例为100%,无丧失使用功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劣V类)断面。根据2022年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2年全市区域噪声监测点位535个,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均值为53.8dB,同比下降O.ldB;郊区区域环境噪声均值为52.5dB,同比上升0.3dBo全市交通噪声监测点位247个。2022年,城区交通噪声均值为67.4dB,同比下降0.2dB;郊区交通噪声均值为66.5dB,同比上升0.7dB。全市功能区噪声监测点位28个。2022年,昼间噪声达标率为98.2%,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夜间噪声达标率为93.0%,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本项目不含场站、阀室,运营期无“三废”排放,管道位于地下,无噪声产生,施工期废气、废水污染物的排放随着施工停止而停止,不会降低项目所在地的环境功能质量。故本项目的符合环境质量底线的要求。3)资源利用上线本项目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将占用一定的土地资源,将消耗一定量的电能、水资源等能源和资源,但本项目所占用或消耗的资源相对区域资源利用总量占比很小,本项目施工期仅3个月,资源利用量较小,总体可控,不会突破当地的资源利用上限,符合资源利用上线要求。4)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对照南京市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暂行规定(宁政发(2015)251号),本项目不在禁止行业和禁止区域内,所以本项目符合宁政发(2015)251号文的要求。根据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试行,2022年版):“8.禁止在长江干支流、重要湖泊岸线一公里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禁止在长江干流岸线三公里范围内和重要支流岸线一公里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尾矿库、冶炼渣库和磷石膏库,以提升安全、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为目的的改建除外。”本项目非化工园区、化工项目,非尾矿库、冶炼渣库和磷石膏库,不属于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试行,2022年版)中其他条目规定的禁止建设的项目。因此,本项目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试行,2022年版)要求。对照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试行,2022年版)江苏省实施细则(苏长江办发202255号),本项目不涉及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及省级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国家级及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范围;不属于关于产业发展的禁止建设项目。因此,本项目与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试行,2022年版)江苏省实施细则相符合。对照南京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本项目地处栖霞街道,属于一般管控单元。主要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基本要求,加强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动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表1-1环境准入清单相符性分析类型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相关内容相符性分析一般管控分区空间约束布局污染物排放管控(1)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应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详细规划等相关要求。(2)执行南京市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暂行规定(宁政发(2015)251号)相关要求。(3)根据关于对主城区新型都市工业发展优化服务指导的通知,支持在江南绕城公路以内的高新园区、开放街区、商业楼宇、工业厂房以及城市“硅巷”,建设新型都市工业教体,发展以产品设计、技术开发、检验检测、系统集成与装配、个性产品定制为主的绿色科技型都市工业。(4)位于太湖流域的建设项目,符合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等相关要求。711落嘉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根据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2)进一步开展管网排查,提升污水收集效率。强化餐饮油烟治理,加强噪声污染防治,严格施工扬尘监管,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3)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严格控制化肥农药施加量,合理水产养殖布局,控制水产养殖污染,逐步削减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量。(1)本项目符合南京市栖霞区国土空间规划近期实施方案、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且项目已经取得了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川气东送管道南京作业区2处隐患治理项目一一栖霞街道民生保障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段改线工程规划选址意见的复函(宁规划资源函202227号)。(2)本项目不属于工业类项目。(3)本项目地处栖霞区,不属于太湖流域。(1)本项目运营期无污染物产生,无需申请总量控制指标;(2)本项目加强施工过程环境管理,施工期按照相关规定采取隔声降噪,洒水抑尘等相关污染防治措施来减少施工期的环境影响;(3)本项目施工期加强污染物收集与处理,避免面源污染影响。符合符合环境风险防控(1)加强环境风险防范应急体系建设,加强环境应急预案管理,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持续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提升应急监测能力,加强应急物资管理。(2)合理布局商业、居住、科教等功能区块,严格控制噪声、恶臭、油烟等污染排放较大的建设项目布局。运营单位将结合南京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相关应急办法,完善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响应联动机制,确保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内做出有效的相应,最大程度上控制污染范围,并做好后续工作。符合源发率求资开效要(1)优化能源结构,加强能源清洁利用。(2)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3)根据南京市长江岸线保护办法,长江岸线开发利用充分考虑与城市发展、土地利用、港口建设、防洪、疾病预防、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影响,根据本市长江岸线保护详细规划的要求,按照深水深用、浅水浅用、节约集约利用的原则,提高岸线资源利用效率。(1)项目施工期要求施工单位使用符合国家标注的清洁燃料;(2)提供土地利用效率,木项目永久占地主要为三桩用地,为Iom2,临时占地将于施工完成后恢复。(2)项目在前期设计时已经进行充分的调研设计,按照区域土地利用规划进行设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3)本项目不涉及长江岸线开发、利用。符合二、建设内容2.1 地理位置地理 位置本工程改线全线在南京市栖霞区境内。改线起点位于九乡河东岸、G25高速西侧,穿过九乡河后向西北方向敷设279.8m,经红枫街再向西敷设10.2m,在九乡河西侧便民保障中心院内与原管道连接(附图2)。2.2 项目由来九乡河是南京市城东地区的重要通江河道,但现阶段栖霞区境内九乡河河道部分河段断面窄阻水严重,汛期水位陡涨,低洼地段排水不畅,防洪能力达不到20年一遇标准。近年来,两岸区域多次发生洪涝灾害,经济损失严重,故需对该河段进行治理。九乡河红枫新村东侧河段与川气东送金陵支线管道存在交叉,此段原金陵支线管道采用的定向钻方式穿越九乡河,河底管道覆土最小埋深约1m。九乡河治理后河底高程需下降2.5m,导致金陵支线管道部分悬空裸露(经与水利设计院沟通,无法采用抬高河底高程等保护方式保证管道埋深),悬空高度为1.5m,悬空长度约20mo严重影响管道运输安全。故本工程需对该段管道进行整改,保证九乡河该河段治理的顺利进行及管道本体的安全。同时,该段九乡河的治理也将影响到整个九乡河治理二期工程的进度。项目 组成 及规 模图2“九乡河穿越段的纵断面图另一方面,川气东送金陵支线管道距离栖霞街道民生保障中心办公楼约3m,且保障中心食堂占压管道,不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要求。因此为满足河道疏浚和拓宽要求,将管道埋深降至规划河底标高以下,同时保障栖霞街道民生保障中心段管道安全及合法合规,国家管网集团川气东送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拟实施川气东送管道南京作业区栖霞街道民生保障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段改线工程项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有关规定,本项目需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本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国家管网集团川气东送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委托我单位对本次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我单位在接受委托后,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踏勘及收集资料,并对评价区域有关环境质量进行了现状调查。在此基础上,按照国家及江苏省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编制了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23项目组成与技术指标改线新建管道长度约0.29km,起点位于九乡河东岸、G25高速西侧,穿过九乡河后向西北方向敷设279.8m,红枫街再向西敷设10.2m,在九乡河西侧便民保障中心院内与原管道连接(改线路由走向见下图)。管道管径为DN400,设计压力为6.3MPao主要穿越有定向钻穿越红枫路及九乡河1处。沿线地区等级为四级地区,无新增阀室。主要工程量见表21表23,土石方平衡见表2-4,项目涉及永久占地见表2-5O图22改线路由走向示意图(本项目为改线后金陵支线)表2-1项目主要工程量清单(天然气管线)序号主要项目单位数量备注管线长度m290水平长度29Om地貌划分1平原m290三管道组装焊接1D406.4×8L415Q无缝钢管m281.25不含热煨2Dl14x5.5镀锌钢管(20#钢)m230四冷弯弯管1D406.4×8L415Q无缝钢管个2五热煨弯管1D406.4×8.7IB415Q无缝钢管m/个8.75/3六管道防腐、补口1常温型3LPE加强级防腐m23702热收缩带补口303补伤片m21.7七管道焊接检验1射线检测(RT)口302相控阵超声波检测(PAUT+TOFD)303第四方复评口304数字射线(DR)4八管道试压1强度试验m2902严密性试验m2903清管、测径、扫线、干燥m290九穿越工程1管道及光缆定向钻穿越m260十土石方量1管沟土方量m315002管道回拖发送沟土方量m3100O十一附属工程1标志桩个62警示牌个43警示带m604高后果区风向标个I十二措施工程1明排水台班402钢板t40十三用地1临时占地m262002永久征地m210十四作业带经济作物赔偿1耕地m22000十五水土保持措施1表土剥离rip1202临时排水沟nP3.83临时沉沙池m334土工膜覆盖m31128十六拆迁1停车场及便民保障中心混凝土硬化地面破坏及恢兔ITr30002便民保障中心食堂拆迁r11-280十七道路工程1施工便道新建km0.1宽4.5m十八停输大放空连头1气量放空损失104Nm314.902原管道氮气置换104m31.193新建管道氮气置换104m31.194动火连头4.1管道切割44.2动火连头处24.3人工开挖沟槽(动火、封堵坑)m3100O4.4人工向填土方(沟槽)m3100O4.5动火场地平整m250004.6恢复地m230004.7智能监控预警设备套44.8防爆轴流风机台84.9线路备用光缆m5004.10光缆保护箱个44.11推车式干粉灭火器个4十九旧管道处理注浆1旧管道注浆封存m337总长度28Om2两端盲板封堵块23两端混凝土浇筑11P16拆除1原管道标志桩、里程桩拆除个42原管道氮气吹扫rip40003土方m320004管道切割口85旧管材回收m40运距50km二十其他1硬围挡m2002地下管线精探项1280m×40m(长X宽)二十一管材1D406.4×8L415M无缝钢管t22.112D406.4×8.7IB415M无缝钢管t0.693Dl14x5.5镀锌钢管(20#钢)t3.385表2-2项目管道防腐与阴极保护工程量清单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智能测试桩安装!08×4×3000mm套1带基础及配件2普通钢管测试桩安装l08×4×3000mm支I3带状锌合金牺牲阳极m20ZR-44电缆敷设m2005焊点连接及防腐处106管道完整性检测7外防腐层完整性地面检测及评价km0.298阴极保护系统调试及有效性测试评价km0.29表2-3项目通信光缆线路主要工程量清单序号项目单位数量次数备注硅芯管敷设部分1同沟敷设硅芯管长度km0.062单独敷设硅芯管长度km0.033穿跨越敷设硅芯管长度(第二大项)km0.23二硅芯管穿跨越1定向钻穿越m/次2301两根硅芯管二硅芯管线路附属工程I接续手孔个22埋设电子标识器个23敷设普通标石个44保护套管端头封堵处25敷设光缆警示带m306敷设光缆警示牌个27吹放管道光缆km0.648光缆监测标石个2四光缆接续(8芯)处2五土石方量1土方开挖m3252土方回填m325六征地I永久征地m26七高后果区视频监控1视频监控前端(自带太阳能供电系统)套12后端存储系统扩容项134G网络流量年使用费项14永久征地m210表2-4本项目土石方平衡表工程名称单位挖方量填方量调入调出处置去向管道工程m32500250000/线路管道拆除m32000200000/通信/m325250I0/表2-5项目永久占地情况序号项目征用面积(m?)数量(座/套)合计(m2)征用方式1标志桩6以补代征2警示牌4以补代征3高后果区风向标OP7J以/Ci八在说留110以补代征4敷设光缆警示牌,公42以补代征5视频监控前端1以补代征2.4 工程布局总平 面及 现场 布置改线起点位于九乡河东岸、G25高速西侧,自京沪铁路南侧既有管道接出,与现状苏南成品油管道并行敷设,由北向南穿越红枫街、九乡河后,与既有金陵支线管道顺接,终点位于九乡河西侧的便民保障中心院内。2.5 施工布置管道沿线有乡村道路和机耕道可以依托。主要公路有南京绕城高速、栖霞大道、红枫路、栖霞南街等,社会依托条件较好。施工中,车辆运输主要依托已建道路和施工作业带,但局部地区道路比较狭小,施工机械进出不太方便,故需新建或拓宽加固一些施工便道。施工便道的宽度为4.5m,临时征地宽度为12m。每2km设置一个会车处,弯道与会车处的路面宽度IOm0施工便道施工应满足以下要求:(1)施工便道经过沟渠处可采取修筑临时性桥涵或加固原桥涵等措施。(2)占压农田时,应对表土剥离集中堆放,尽量不要在农田撒铺碎石等筑路材料,可采用木排垫层+土工布+袋装土的形式,以确保施工结束后便于复耕。(3)施工便道两侧应开挖土质边沟,以便于道路排水和防止设备碾压农田,开挖的土方摊铺至进场道路,不单独设置渣场。(4)整修道路时,应处理好与沿线乡镇的关系,避免因工程施工占用道路,对当地的生产生活带来不良影响。(5)使用等级道路前,应事先征得道路主管部门的同意,并应办理有关手续。(6)使用村镇的低等级道路,路面易被管道施工车辆、设备压坏,对于压坏的路面应予以赔偿,施工结束后应对原有路面进行恢复,达到原道路水平。为减少对已有水泥路、沥青路的损坏,施工中应统筹布置和规划,集中利用一部分已有的硬化道路,不得随意开辟新的通道。(7)施工便道应进行临时征地,施工完毕后,应根据需要,恢复原来的地形、地貌。本项目占地分为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管道永久占地主要为管道附属设施三桩、警示牌等占地。本项目临时占地为管道敷设施工作业带临时占地、旧管道开挖临时占地、施工便道临时占地、材料堆放临时占地。表2-6本项目占地统计表名称占地面积(m2)备注(占地类型)三桩永久占地10防护绿地、一般农用地线路临时占地6200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一般农用地、空地2.6 施工工艺概述及产污环节本工程管道全部采用埋地敷设方式,一般线路段采用沟埋敷设,九乡河穿越段小十采用定向钻穿越。变向采用弹性敷设、现场冷弯管和热煨弯管三种型式来实现。施工方案对于特殊地段,应有针对性的采取敷设方案,确保管道安全,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管道敷设应满足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2015)及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692014)的要求;与管道并行间距应符合油气输送管道并行敷设技术规范(SYfT7365-2017)的要求。图23管道施工流程及产污环节示意图2.7 一般线路段管道敷设2.7.1 管道敷设方式一般线路段采用沟埋敷设,管沟开挖与回填采用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剥离表土,并将剥离的表土集中堆置在管沟作业带的一侧;然后开挖下层生土,并将生土临时紧贴表土内侧堆放;待管道安装完毕后回填,先填生土,压实后铺表±;管沟作业带另一侧放置管道和施工机械,所有施工作业都严格控制在作业带以内。管道焊接完毕、管沟覆土回填后,需对作业带及时恢复地貌。全线开挖段管沟内在管顶上方0.5m处铺设安全警示带。2.7.2 管道埋深管道的埋设深度根据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2015),结合管道介质的输送温度和耕地以及河流沟渠等情况确定管道埋深。本工程所经区域管道埋深要求如下:1) 一般段管顶埋深不小于1.5m。2)开挖穿越水塘地段,管顶埋深应位于清淤线以下不小于LOm,且管顶埋深不小于2.5m。3)定向钻穿越九乡河管顶埋深不小于洪水冲刷线或疏浚线以下6m。2.7.3 管沟开挖管沟开挖前,应对沿线地下管道、光缆、电缆等地下建(构)筑物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其位置、埋深,施工开挖严禁对地下建(构)筑物造成破坏。在地下建(构)筑物两侧5m范围内,应采用人工开挖;当人工开挖确认难以进行时,可先通过人工开挖确定地下物体准确位置,对地下物体采取隔离措施后,隔离物外侧可机械开挖。对于穿越地下管道、光(电)缆等重要设施,开挖前应征得其管理部门的同意,必要时应在其监督下开挖。2.7.4 管道下沟与回填(1)管道下沟1)本工程采用沟上焊接段管道下沟的主要方案如下:管道焊接、无损检测已完成,并检查合格;防腐补口、补伤已完成,经检查合格;管沟深度、宽度己复测,符合设计要求;管沟内塌方、石块已清除干净;碎石或石方地段沟底按设计要求处理完毕且沟底细土(最大粒径不超过20mm)垫层已回填完毕。2)管道应使用吊管机等起重设备进行下沟,吊具应使用尼龙吊带或橡胶辐轮吊篮,起吊高度以Im为宜,吊点间距不大于17m。(2)管沟回填1) 一般地段管沟回填土应高出地面30Omm以上,用来弥补土层沉降的需要,覆土要与管沟中心线一致,其宽度为管沟上开口宽度,并应做成弧形。2)耕作土地段的管沟应分层回填,应将表面耕作土置于最上层。2.7.5 施工作业带考虑到管沟开挖的土方堆放、施工运输设备、管道沿线地质和管道焊接安装场地的要求,确定本工程一般线路段施工作业带宽至少为18m。2.8 特殊地段管道敷设2.8.1 油气管段并行敷设段本工程与在役金陵支线、苏南成品油管道、改线后成品油管道并行,并行敷设长度及间距见下表。表2-7地下管道并行情况统计表序号并行名称间距(m)长度(km)输送介质设计压力管径现状拟建金陵大于5m0.27成品油6.3MPaDN400已建1支线改线大于9m0.27成品油63MPaDN400拟建管道出入土点大于9m0.27天然气6.3MPaDN400已建根据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2015)、油气输送管道并行敷设技术规范(SY/T7365-2017)和油气管道并行敷设设计规定(DEC-OGP-G-PL-002-2020-1)中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定向钻穿越并行间距不宜小于10m,当情况特殊或地形受限及其他条件限制时并行间距不应小于8m。本工程管道与迁改后苏南成品油管道并行敷设最小间距满足规范要求。与苏南成品油原管道并行间距不满足规范要求,目前苏南成品油管道正在迁改,本项目实施在苏南成品油之后。2.8.2 管道并行段措施为了保证在役管道安全,新建管道施工时,本工程建议采取如下措施:(1)施工准备:1)管道建设单位应与已建管道运营管理部门签订安全协议,明确双方在并行管道施工全过程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确保安全施工。2)与己建管道并行地段,施工承包商应编制并行管道施工技术方案,待审批合格后,方可施工。施工技术方案至少应包括如下内容:并行管道敷设施工组织及施工机具配备。施工执行程序及相关施工许可手续办理与现场配合。施工工艺与关键工序控制。施工质量安全管理与对已建管道的保护措施。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估与预控;应急预案、应急资源配置及应急演练要求。3)在上岗作业前应对所有人员进行已建管道应急知识、风险事故等内容的安全教育培训,并应有记录。4)施工承包商应做好并行管道段施工的材料、检测仪器、施工机具的准备工作。开工前施工承包商应与已建管道运营单位联系,按要求办理并行管道施工手续和进行施工准备工作。施工手续办理完成后,施工承包商在施工进场前应提前三天通知已建管道运营单位。(2)测量放线:1)施工单位应配备专用探测设备,对并行的已建管道及其配套设施的位置进行探测、定位并做好标识,对于探测难以准确定位时,采用人工开挖验证已建管道位置,同时,应采用光缆探测仪对光缆进行探测。探测后的管道及光缆位置应由已建管道企业人员确认。2)测量放线人员采用警戒带沿着己建管道走向在管道及其设施的正上方进行标识,标识点间距不应大于IOm,且对已建管道转角位置应设置标示点。光缆准确探测后,采用与管道不同颜色警戒带在光缆上方做出明显标识,标识点间距不应大于IOmo3)当已建管道与本工程管道间距同设计文件不符时,应及时上报监理及设计单位,以确定是否进行线路调整。(3)管沟开挖:1)在进行管沟开挖时,要合理布置管沟堆土位置,把两管道之间的空间用作管沟开挖的土方堆放处,使己建管道位于管沟开挖土方堆放侧,以防止重型施工机具碾压已建管道。2)管沟开挖前严格划定管沟开挖的边界线,严禁在靠近已建管道侧超出边界线开挖。3)管沟开挖土方堆放位置与在役管道的间距不小于0.5m。路径受限地段可在在役管道上方堆土,堆土前应进行影响分析,高度不超过2m。4)当并行管道间距大于等于6m且小于等于20m时,如已建管道一侧的空间无法满足土方堆放的要求,则应在远离已建管道一侧的作业带边缘设置临时堆放场来放置土方,不得随意堆弃,并保证作业通畅、预留足够的组焊作业空间。5)管沟开挖和回填的全过程中,有关单位应派专人监督,以避免对原有管道造成损伤。(4)其他:1)并行敷设段除100%射线照相探伤外,还需进行100%相控阵超声波探伤。2)在役管道应位于管沟开挖土石方堆放侧,并在在役管道一侧采用硬隔离措施,防止重型施工车辆和设备频繁碾压在役管道。若采取人工开挖,需采取降水和做好沟壁支护等措施,防止管沟垮塌。3)施工前应获得在役管道管理单位的许可,签署安全生产管理协议。4)施工单位应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在役管道的定位、施工方案、组织机构、施工计划、HSE管理、应急预案、对在役管道的保护措施等方面内容,以保证已建管道的安全。5)施工时在役管道管理部门派人现场监管。2.9 管道转向2.9.1 管道转角处理原则管道变向主要采用现场冷弯弯管和热煨弯管的形式,小的转角可依据现场条件采用弹性敷设形式。当场地条件允许时,管道水平转角应优先采用弹性敷设,弹性敷设曲率半径应大于IooOD;弹性敷设无法满足时优先采用冷弯弯管,曲率半径为R240D;冷弯管无法满足时采用热煨弯管,热煨弯管曲率半径R26D。弹性敷设不得使用在管道平面和竖向同时发生变向处。2.9.2 弹性敷设管道水平转角或竖向转角较小时(一般为24左右),设计中应优先采用弹性敷设,采用弹性敷设时,弯曲曲线的曲率半径应满足钢管的强度要求,且不小于钢管外径的IOoO倍。对于管道竖向弯曲曲线的曲率半径应大于钢管在自重作用下产生的挠度曲线的曲率半径,其曲率半径应按下式进行计算。*!1-cos?R3600ID2£式中:R:弹性敷设的曲率半径(m);D:管外径(Cm);“:管道转角(°)。在相邻的反向弹性弯曲管段之间及弹性弯曲管段与人工弯管之间,应采用直管段连接,直管段长度不应小于钢管的外径,且不应小于0.5m。1.1.3 冷弯弯管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