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沿山公路双庆路至双凤路段道路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 资源ID:492057       资源大小:170.11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沿山公路双庆路至双凤路段道路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2采用的主要设计标准、规范2.1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 2016版):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 50069-2002):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 50332-2017);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16);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1-2008);埋地硬聚氯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 122: 2001):3. 2. 2建设部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016年版)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15)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2.2对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本次设计道路各项技术标准均满足行业标准;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概述1.1 项目区位双福新区地处江津北大门,位于重庆西部新城核心区,是重庆主城西部片区的核心组成部分,规划中的重庆城市副中心和江津城市副中心,己纳入重庆“半小时经济圈”。双福新区西靠缙云山脉,东至巴福镇、陶家镇,北抵九龙坡走马镇,南邻西彭镇。九江大道、重庆绕城高速公路、津马大道等高等级公路在双福新区交汇,区位条件优越。本次项目双庆路至双凤路段道路将主要承担片区配套交通服务要求及道路两侧金科地块后期交通通行,起到沟通社区交通联系的作用,可以构建本区域的路网结构,满足本区域地块的开发建设需求,加强交通支撑。道路起点为双庆路,向西南延伸,终点接双风路,道路全长96L793m.图1-1项目区位图1.2 工程筒况1.2.1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沿山公路双庆路至双风路段道路工程1.2.2 工程地点项目地点:1.2.3 项目承办单位项目建设单位:1.2.4 建设范围及内容本项目为设计内容含道路工程、交通标志标线、管网工程等。1.2.5工程等级本项目工程等级为小型。1.2.6 建设规模本次设计道路起点为双庆路,向西南延伸,终点接双风路,道路全长961.793m,标准路幅宽度20m,双向四车道。道路设计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车速为30kmh°1.3 上阶段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审查通过无意见。(1)第四系全新统覆盖上层1、索填土(Qj):紫红色、褐红色,主要由粉质粘土夹砂岩、泥岩碎石组成,硬质物块径一般在10200mm,含量约10-30%,机械无序碾压堆填,稍湿,主要呈稍密,局部松散,堆填时间数月3年不等。居民住宅区填筑时间大于10年,呈中密。分布连续广泛,揭露层厚0.2Om(ZYI9、ZY22)-7.IOm(ZY24)。2、粉质粘土(Q;T):褐红色、紫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表层含植物根须,底部含泥岩碎粒和砂,无摇震反应,刀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呈可塑,残坡积成因。该层分布连续广泛,揭露厚度LOm(ZY42)-5.20m(ZY2)。y*<*zy/*«?*<*(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as)基岩3、泥岩:褐红色、紫红色,中厚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局部见不规则灰绿色团斑和砂质条带,含砂质较重。岩芯多呈柱状,少量块状,一般节长530cm,场地广泛分布,为场地主要岩石。4、砂岩:灰褐色、灰白色,中厚厚层状构造,细中粒结构,同部表层粉砂质结构,主要矿物为石英、长石,次为云母等,钙质胶结。岩芯多呈短柱状、长柱状,局部块状,一般节长530Cnb分布范围相对较小,为场地次要岩石。3.1. 5基岩顶界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场地基岩顶界面埋深为0.20n(ZY19>ZY22)-10.40m(ZY2),基岩顶界面高程为344.52m(ZY2)一366.65m(ZY18),基岩面坡角一般520°,局部30-35°。按市政工程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表3.I.2将钻探深度范围内的岩石划分为强风化带和中等风化带。强风化基岩:岩质较软,岩芯呈碎块状、饼状,岩饼手易折断,裂隙较发育,分布连续广泛,揭露层厚0.4Om(ZY40)-3.50m(ZY49)o中等风化基岩:岩芯较完整,裂隙不发育,呈短柱状,长柱状,少量块状。顶界埋深l20m(ZY17)一11.20m(ZY2)o3.1.6水文地质条件勘察区地表均为旱地,无河沟、鱼塘分布,无膨响工程的地表水分布。经钻探揭露建设场地覆盖层主要为素填土,次为粉质粘土,填上夹碎块石,孔隙率较大,属透水层;粉质粘±±质致密,属相对隔水层;强风化带风化裂隙发育,属弱透水层;中等风化泥岩,为相对隔水层,中等风化砂岩裂隙微张闭合,属裂隙透水层。场地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土层孔隙和3建设条件3.1 建设区域的自然条件3.1.1 气象、水文3.2.1气象勘察区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具冬暖、春早,雨量充沛,夜雨多,空气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偏少等特点。多年年平均气温17.80l8.60C,月最低平均气温7.207.90C(1月),日极端最高气温43C(2006年8月15日),日极端最低气温-3.IC(1975年12月15日)。多年平均降水量1085.101141.80mm,年最大降水量1544.8Onwh年最小降水量740.IOmrn,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113m,降水多集中于每年的59月,约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0%。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历年平均风速为1.50ms,最大风速为28.00ms.3.2.2水文道路沿线主要穿越山体斜坡、施工平地、拆迁地,沿线无沟、河、鱼塘等地表水体,无影响工程的地表水分布。3.1.2 地形地貌场地原始地形属于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山丘与沟壑相间,道路多分布于沟底宽缓地带,局部斜坡。因房屋修建、周边地块平场等人类工程活动改造为现状地形,现状地表主要为施工平地及拆迁地,局部山体斜坡,地表坡角般在530°。场地微地貌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经实测孔口高程,勘察范围最低点353.87m(ZYl)367.72m(ZY15),相对高差13.85m。3.1.3 地质构造建设区域位于北陪向斜西翼,在基岩出露处观测:岩层产状在125°/65°,岩层呈单斜状产出。同时观测到二组主要构造裂隙:裂隙,其产状为280°/35°,张开25mm,裂面平直,泥质、岩屑充填,局部泥化层,延伸L503.00m,间距0503.00m,结构面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裂隙,其产状为200°/80°,微张张开状,裂面平直,无充填物,延伸1.02.0m,问距为0.702.00m0结构面结合差,为硬性结构面。经地面调查及钻探揭露,岩层面微张,局部存在泥化层,层面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据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建设场地内未见断层及活动性断裂层通过,地质构造较简单。3.1.4 地层岩性本次钻探深度内,揭露场地覆盖土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QJ)、残坡积粉质粘土(QJ”),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Ls)砂岩、泥岩,互层状分布,由新至老分述如下:拟建物 名称设计标高下覆盖层最大厚度(m)等效剪切 波速 (ms)地别 场类反应谱 特征周 期建筑抗震震 地段划分计算 位置计算 深度土层厚度E 1.粉质 粘土o+oooK0+961. 793ZY210.0910.094.895.20143.91Il0. 35一般地段岩土体地震稳定性评价:据钻探揭示拟建场地覆盖土层为填土、粉质粘土,无液化土影响;场地及场地附近无滑坡、滑移、崩塌、塌陷、泥石流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对道路左右两侧路堤、路垫边坡有效支挡或稳定坡率放坡后,不存在地密作用时的整体稳定性问题。填土结构松散稍密,夹碎块石,硬质物块径之间可能局部架空,地震作用时可能局部震陷,建议对填土夯实处理。3.1.9场地适宜性判定通过本次勘察及地表调查,拟建道路沿线未发现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人类活动主要为平场挖填,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不强烈;拟建道路沿线岩土体现状总体稳定,适宜道路建设。应对道路两侧形成的路堤、路垫边坡有效支挡或稳定坡率放坡。3.LlO区内建设条件项目所在区域位于重庆市江津区双福新区,周边多个项目均在建设,因此,水、电、通信等设施接入方便,比较利于道路建没。工程所需石料、砂料、钢材、水泥、木材、沥青和水均可在江津城区内解决,且质量和数量均能满足道路建设的要求。项目所在区域内有已建道路,施工条件较好。工程材料采购和运输相当方便,多数材料可用公路直接运至现场。工地范围内用水、用电十分方便,施工单位均可就近接入。本次设计道路沿线地势较为平坦,用地红线两侧为金科房地产居住用地,沿线未涉及拆迁。4设计原则和技术指标4.1 设计原则<1)尊重和理解规划意图,道路建设在实现城市设计思想基础上把握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实现最佳的投入产出比:(2)遵从功能合理、结构安全,经济实用的原则,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合理进行道路横断面设计,保障车辆和人行交通的安全畅通:(3)根据道路沿线地块功能、性质,结合地形地貌,处理技术标准和投资控制关系,合理进行道路平、纵及交叉口渠化设计,为地块整治和开发利用创造条件,提高土地价值;(4)结合地形现状,合理优化道路平面、纵断面,力求避免大填大挖并注意排水通畅,为城市开发建设提供相适应的道路系统;(5)城市建设注重“人与自然、城与自然”的理念,充分考虑道路建设与片区自然环境的和谐,实现良好的社会、环境效益:基岩风化网状裂隙和中等风化砂岩裂隙中,按含水介质可分为基岩裂隙水和松散堆积层孔隙水。(1)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分布于填土层内,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雨季期间,地表水呈散流向低洼处排泄或汇集坑洼地带下渗深部岩土体,沿隔水层顶而流出场地外,局部在排水不畅的深厚填土中形成孔隙潜水,地势低洼区填土底部可能形成饱水带,该类地下水的丰枯取决于区域降水强度及地表排水措施,水位变化大,贫富程度受季节影响大:而枯水季节,场地无良好的储水条件,地下水补给来源有限,仅可能在局部排水不畅的深庠填土中存在。勘察期间未降雨,经钻孔终孔后进行简易水文观测,抽干孔内残留水,主要在道路深厚填土中存在地下水(约K0+000K0+520范困),勘察期间水位约在350.12258.67m之间,为土层孔隙潜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雨季水位将不间断变化,水量将经过丰富贫乏的反复过程。因娘土塌孔未能进行抽水试验,根据经验,镇土渗透系数取5811>d0综上分析,场地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2)基岩裂隙水分布于强风化基岩带和中等风化砂岩带,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水位不连续,水量小,本次勘察在该层内均未见地下水。雨季期间,根据以往工程施工情况可知,该层地下水的水量也很小,对工程建设产生的影响小。施工注意事项:道路东侧多为自然斜坡,雨季期间,地表水主要经过本道路向西侧排泄,道路建成后将阻断地表水的自然排泄系统,建议沿道路东侧统设截排水沟,低洼地带设置排水管涵,避免雨季地表水排泄不畅,影响路基施工及路基稳定性。3.1.7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经工程地质调查和钻探表明,道路沿线内未发现滑坡、危岩、崩塌、地面塌陷,未见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未见不良地质现象和地质灾害。3.1.8地Jl效应评价据中国地震动力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江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基本烈度值为Vl度。道路沿线按照设计标高整平后,沿线覆盖土层主要为素填土、粉质粘土;基岩为泥岩、砂岩,根据地区经验:填土剪切波速VS取130ms,属软弱土;粉质粘.上剪切波速VS取160ms,属中软±;强风化基岩剪切波速8002Vs>500ms,为软质岩石。中风化基岩Vs>800ms,属岩石。按路面高程整平后,道路沿线覆盖层厚薄不一,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对道路进行地震效应评价见下表。道路地震效应评价行布线,道路沿线两侧与金科内部道路共存在6处¥面交叉,整条道路平面布线合理。5.3道路纵断面设计因本项目两侧为金科房地产用地,沿线控制点高程主要为金科内部车库出入口标高。道路起点为双庆路,设计高程H=353.82m,终点接双风路交叉口,设计高程为364.917m。共2个段纵坡,纵坡分别为2.0%,1.11%。凸曲线半径2820。各交叉口标高与规划标高保持致。"三.一-一*T.!*S*ll三l>1aa9*9ll*eSb9bi191tSs*ai!ll9*2B8*sefe>2KaAaaili;a*>eefill29a(*ll*82s*la三a<llc1r2MMMS(HRaR*口后&口<1,育KHERHRHljyLNK*H*HHHWHHHgRQRRMia*砺KWK*总VW3MeilEBIrBlEB*MMVWUEa。I:8,&BCB2二2匕3&t“Mam日BBE帆演IH3!HHMHlHmmi!a5.4横断面设计本项目标准路幅为20m,具体分配如下:3m(人行道)+7m(车行道)+7m(车行道)+3m(人行道)=20m人行«人行我 车行Wr 率行, <» + a 车行44 fit20m路基横断面图4.2主要技术指标道路技术指标表名称规范值本次设计道路道路等级城市支路,设计车速30(km/h)城市支路,设计车速30kh交通后饱和10年10年路面结构10年10年最小平曲线半径(In)85100最小缓和曲线长度(m)25最大纵坡8.0%2.0%最小纵坡0.3%1.11%最小凹竖曲线半径(m)250最小凸竖曲线半径(m)2502820荷载标准路面:BZZTOo汽车:城-B级人群:3.5KNm2路面:BZZToO汽车:城-B级人群:3.5KNm2:标准路幅宽度3m(人行道)+7m(车行道)+7m(车行道)+3m(人行道)=20m5道路工程设计1.1.1 平面设计本次设计的道路为双庆路至双风路段道路,平纵线形均与初设道路中心线一致。道路设计起点接双庆路,起点坐标为K0÷000,坐标为:X=53528.982,Y=34543.932;向西南延伸,终点接双风路,终点坐标为K0+961.793,坐标为:X=52618.093,Y=34245.676:道路全长961.793m。全线共设置5处平曲线,平曲线半径依次为100m、280m.4000m、4000m、500m,均未设置缓和曲线,平曲线最小长度为35.7m,平面均满足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规范要求。同时沿线两侧为金科房地产用地,道路沿线走向受限,平面线形均根据两侧金科用地之要求进填挖类型路床顶面以下深度(cm)路基最小乐实度(%)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填方0-809695949280-15094939291>15093929190零填或挖方0-3。9695949230-809493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最小强度(CBR)(%)最大粒径(cm)上路床0-30610下路床30-80410上路堤80-150315下路堤150以下215零填及路的路床0-3061030-804105.6.3 路基及边坡(1)填方路基道路填方边坡上部8m为1:1.5,8m18m为1:1.75,18m以上均为1:2。各级边坡之间留2.Om护坡道,设2%殁的外倾斜坡。填方路基外侧地表水往路基汇集时,在坡脚设排水沟。排水沟布置在坡脚线5米以内。(2)挖方路基本次设计挖方边坡坡率采用为1:0.75。采用分级放坡,每级边坡高度为8m。两级边坡间设2.Oni宽马道,设2%一货的外倾斜坡。道路沿线两侧为金科房地产用地,道路实施将和金科地块同步进行,道路两侧将不会存在永久性边坡即不存在大挖大填。在路堑开挖前作好坡顶排水防渗工作。路基开挖必须按设计断面自上而下开挖,不得乱挖、超挖,开挖至路基顶面时应注意预留碾压沉降高度。路基底若有超挖,超挖回填部分应填筑碎石或砂卵石。5.6.4 边坡防护由于本次设计道路两侧为场平地块其他用地,故边坡为临时边坡,施工中地块上石方场平和本道路填挖方同时进行,即本道路两侧不存在永久性边坡,不需对边坡做永久性防护处理。其中,道路路面设计标高位置为道路中心线处路面标高:主车道为双向横坡,横坡度为1.5%:人行道为向内单向坡,横坡度为2.0人行道路缘石外露高度15c11)o5. 5平交口设计该工程道路交叉口采用平交形式。人行过街主要为人行横道线形式,信号灯指导交通,有效地引导交通流向,方便行人过街,同时投资少,占地少。本次设计道路交叉口主要为起止点两处交叉口,同时沿线两侧存在金科内部道路平交形式,设计中主要对起止点位置进行渠化设计,对于沿线金科内部道路交叉口位置由金科项目另行实施;同时本道路均设有右转弯拓宽车道,其中拓宽车道宽度均为3.25m。5.6 加宽超高方式对设计速度为30kmh的道路,圆曲线半径小于15Om的平曲线上需设置超高。故本项目在第一处R=IOom平曲线上设置超高,超高横坡为2%,超高过渡方式为绕中线旋转,超高渐变率为1/125。对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处需设置加宽,故本项目按规范在在第一处R=100m平曲线上设置加宽详见路面加宽表。5.7 路基设计5.7.1 设计原则(1)路基必须做到密实、均匀、稳定,路槽底面土基在不利季节不能处在过湿状态。<2)路基填筑材料应因地制宜,合理采用当地材料。(3)路基设计应经济、耐用。(4)路基设计要注意环境保护要求,注意工程景观效果。5.7.2 路基设计(1)路基内的树根、草根、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等必须清除,路基不得用腐殖土、垃圾土或淤泥填筑。填土不得有杂草、树根等杂质。(2)道路经过需要填埋的河道、水墉等的时候,路基施工须挖尽淤泥后,在底部铺30Cm厚的砾石砂,然后分层回填至路基顶面。(3)填土地段的表面不得有积水,并应保持适当干燥,填土层应分层夯实。每层填土厚度不应超过30Cm(压实厚度约为20Cm)。(4)路基压实首先采用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要求的击实标准。路基压实度表6.1 健康步道铺装设计结构层从上至下为:60mm砖红色透水混凝土150mmC20水泥混凝土垫层碾压密实路基6.2 无障碍设施设计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的无障碍设计是针对残疾人、老年人等的生理和心理的特殊需要,对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的有关部位提出的便于这类弱势群体行动和使用的一种系统设计。随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残疾人康复事业得到不断发展,传统的将残疾人与社会隔离的观念正得到纠正。而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的无障碍设计,正是使残疾人尽可能建立正常生活、参与社会活动、获得与正常人相等权利的重要途径。人行道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人行道与车行道如有高差,就会给乘轮椅者的通行带来困难,因此,各种路口的人行道应设可供轮椅通行的绿石坡道。无障碍设施设计主要考虑缘石坡道的设计和人行道盲道的设计。在平面交叉口人行横道两端,缘石坡道采用三面坡型,其宽度可人行横道宽度等宽,位置相互对正。在小型路口或沿线单位出入口应采用单面坡型缘石坡道。缘石坡道坡度为1/10-1/12,正面坡的宽度不得小于L20m,坡面要做到平整而不光滑,正面坡中缘石外露高度不得大于20mm,以方便轮椅能行。人行道上的盲道可与绿石坡道衔接,但彼此应相距20-30cm.人行道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在行走中最方便和最安全的地带。在城市主要通道的人行道上需设置盲道,协助视觉残疾者通过盲杖和脚底的触觉,方便安全地直线向前行走。7施工技术要求7.1 路基7.1.1 质量标准路基的质量标准表项目允许偏差单位土路基挖石方路基路床纵断高程mm-20,10-20,10路床中线偏位mmW30305.6.5特殊路基设计由于道路K0+000vK0+620段已进行平场,根据地勘资料,路面表面为人工素填土,主要由砂泥岩碎块石及粉质粘上组成,堆龄数月3年不等,总体呈稍密,未自重固结,场地压实度不满足路基压实度要求,因此需对路基进行处理。本次设计采用翻挖回填分层碾压的方式进行处理,路基处理的深度暂定为1.5m。5.6.7路基排水本次设计因道路两侧在进行平场工程,平场工程平至道路标高,故本次设计不考虑路基排水及截水沟设置。5.7路面设计本次设计道路路面结构如下:上面层: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SMAT3厚40mm;上面层和中面层之间:0.6kgm2改性乳化沥青粘层;下面层:改性中粒式密级配沥青磴C-20厚60mm:稀浆封层: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厚6mm;喷洒透层油0.8L2Lm2;基层:5.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厚200m:底基层:4%水泥稔定级配碎石底基层厚250mm。碾压密实路基5.8道路绿化人行道宽度为3米和2米,本次设计人行道行道树采用小叶榕胸径1618cm(暂定),高度5-5.5m,冠幅3.5-4m,枝下高1.8-2m,全枝全冠,树形优美,行道树间距8m。6附属设施设计6.1 人行道铺装设计面层:火烧面芝麻灰花肉石人行道板30mm;调平层:MlO水泥砂浆找平层30mm:基层:C20水泥混凝土垫层厚15Onm。道路路缘石采用芝麻灰色花岗石,尺寸为15X35X90cm°路边石采用芝麻灰色花岗石,尺寸分别为12×20×90cm路边石表面不得有蜂窝露石、脱皮、裂缝等现象。两节间采用1:3水泥砂浆安装后勾缝宽0.5cm,安装路缘石、路边石时,在直道上应笔直,弯道上应圆顺,无折角,顶面应平整无错开,不得阻水。7.L3路基填筑要求路基填筑应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土方路堤不大于30cm,±石路堤不大于4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10cm。性质不同的填料,应水平分层、分段填筑,分层压实。同一水平层路基的全部宽应采用同一种填料,不得混合填筑。每种填料的填筑层压实后的连续厚度不宜小于50cm。管径顶面填土厚度必须大于30cm,方能上压路机根压。桥涵、管道沟槽、检查井、雨水等周围的回填士应在对称的两侧或四周同时均匀分层回填压(夯)实,填土材料宜采用砂砾等适水性材料。若机动车行道下的管、涵、雨水支管等结构物的埋深较浅,回填土压实度达不到规定的数值时,按下表的要求处理:管沟回填压实质量标准部仪填料最低压实度()有型击实标准胸腔填料距路床顶V80cm砂、砂砾93>80cm素士90管顶以上至路床顶管顶距路床顶<80cm管顶上30cm以内砂、砂砾90管顶30Cm以上砂、砂砾93检查井及雨水1周围路床顶以下080cm砂9380cm以下砂90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稳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以及轮迹重看等原则。至少碾压3遍直到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准。路基施工中必须严格执行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l-2008)、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l0-2006)、重庆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及各有关现行施工规程与验收规范。7.2路面施工要点7.2.1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垫层通过验收后,方可施工底基层,底基层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水泥掺量为4%。(1)质量标准压实度:?97%平整度:15mm路床平整度mm1520路床宽度mm不小于设计值+B路床横坡±0.3%且不反坡±0.3%且不反坡边坡不陡于设计值路床顶面上基的回弹模量EO和检验弯沉值L)挖分类回弹模量员弯沉值(0.0Imm)域方路基230MPH310(一般中湿、潮湿)W265干燥挖石路基240MPa2407.L2填料要求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不得含杂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IOCm的土块应打碎。应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为填料,且应优先选用砾类土、砂类土,且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路基填方若为土石混和料,且石料强度大于20MPa时,石块的最大粒不得超过压实层厚2/3,当石料强度小于15NPa,石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路基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填料最小强度和填粒最大粒径应符合下表耍求:机动车道路基机动车道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主干路填料最小强度(CBR)()次干路填料最小强度(CBR)(%)支路路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cm)填方路基路床0-3086510路基30-8054310路基80150A3315路基150以下32215零婚及挖方路基03086510人行道士基路面底部以下(TL5m内土基压实度不小于93%;1.5m以下不小于90%。路床土质应均匀、密实、强度高。中线高程:+5mm,-15mm厚度容许偏差:+2Onm,T5%层厚横坡度:±0.5%宽度:不小于设计规定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2.54MPa(主控指标)弯沉值:40(0.01r三)2)材料要求通过下列筛孔(mm)的重量百分率()液限(%)塑性指数31.5100小于28小于926.590 1001972-899.547-674.7529-492.3617-350.68-220.0750-7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的水泥掺量为5%,水泥材料要求同底基层,碎石应选择质坚干净的粒料,其最大粒径宜小于31.5mm,级配组成如下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中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3)施工要求施工要求同底基层,基层、底基层施工中严格执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E20-2015)、重庆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及各有关现行施工规程与验收规范。7.2. 3稀浆封层A材料(1)改性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需满足下表技术要求:指标BCR试验方法破乳速度慢裂按现行规范及行业标准执行粒子电荷阳离子(+)L18mm筛上剩余量%不大于0.1贮存稳定性(5d)不大于5%贮存稳定性(Id)不大于1%恩格拉粘度E25330中线高程:+5mm,-20wn横坡度:+0.5%厚度容许偏差:+2OnUn,-15%层厚宽度:不小于设计规定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1.52.0MPa(主控指标)弯沉值:底基层下层W80(O.Olnrn)(2)材料要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的水泥掺量为4%,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普通联酸盐水泥均可使用,但应选用终凝时间在6小时以上者,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不得使用。碎石应选择质坚干净的粒料,其最大底粒径直小于37.5三,级配组成如下表:通过下列筛孔(mm)的顺量百分率(%)液限(%)塑性指数37.5100小于28小于931.5901001967-909.545-684.7529-502.3618380.68-220.07507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中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5乐(3)施工要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须用机械拌和摊铺和碾压。水泥稳定碎石施工配料必须准确,摊铺或拌和必须均匀,并严格掌握厚度。碾压用I215t三轮压路机碾压,每层压实厚度不应超过15cm,1820t压路机时乐实厚度不超过20cm。压实厚度超过上述要求时:(1)采用分层铺筑,每层压实厚度不小于15cm,压实遍数不小于68遍,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2)采用大厚度摊铺碾压,要求具备相应的大功率摊铺设备和足够的碾压设备及碾压功率(30t以上),同时需要通过灌砂、钻芯等手短加强质量抽检,确保摊铺混合料的压实度、均匀性满足技术要求。施工时,最低气温要求5C以上,压实后必须保湿养生。7.2.2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1)质量标准压实度:298%平整度:12mm稀浆封层的配合比需经反复试验确定。稀浆封层的施工可采用稀浆封层机铺筑,稀浆封层混合料应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最低施工温度不得低于IoC,严禁在雨天施工,掩铺后尚未成型混合料遇雨时应予铲除。稀浆封层铺筑机掩铺时应匀速前进,摊锄速度一般为100200mmin,表面应平整,对于局部的不平整应进行人工整修。混合料铺筑后宜采用810T轮胎压路机连续碾压48遍,在碾压过程中,禁止压路机急刹车,不得在新摊泡合料上调头。稀浆封层铺筑后,乳液破乳、水分蒸发、珊压成型后即可开放交通。7.2.4粘层、透层1、粘层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喷洒粘层油:双层式或三层式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沥青层之间。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稔定碎石基层或旧沥青路面层上加铺沥青层。路缘石、雨水口、检查井等构造物与新铺沥青混合料接触的侧面。粘层沥声选用PC-3型道路用乳化石油沥青,用量为0.30.6Lm2o粘层用改性乳化沥青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应用于沥青混凝土层间粘层的乳化沥青(PC-3)应达到以下技术要求:指标要求试验方法破乳速度快裂或中裂按现行规范及行业标准执行粒子电荷阳离子(+)筛上剩余量(1.18mm)不大于%0.1贮存稳定性(1天),不大于1贮存稔定性(5天),不大于5粘度恩格拉粘度E2516道路沥青标准粘度C25,3(秒)820蒸发残留物残留分含量含量,不小于50蒸发残留物溶解度,不小于%97.5蒸发残留物针入度(25C)0.1mm45-150蒸发残留物延度(15C),不小于Cm40与粗集料的粘附性,裹附面积,不小于羽2、透层沥青路面各类基层都必须喷洒透层油,沥青层必须在透层油完全渗透入基层后方可铺筑。基层上设置稀浆封层时,透层油不能省略。气温低于IOC或大风天气,即将降雨时不得喷洒透层油。沥青标准粘度C25.3(s)12-60蒸发残留物含量%不小于60蒸发残留物性质针入度(100g,25C,5s,0.lmm)40100延度5"Ccm不小于20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97.5软化点,c不小于53(2)石料稀浆封层应选择坚硬、粗糙、耐磨、洁净的集料,需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有关技术要求,级配如下表。筛孔尺寸(mm)通过率()稀浆封层ES-2型9.51004.75952.3665-901.1845-700.630-500.318-300.1510-210.0755-15A性能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混合料应满足下表性能要求:技术指标要求试验方法可拌和时间,S>120手工拌和粘聚力试验30min(初凝时间),Nm2L2按现行规范及行业标准执行60min(开放交通时间),22.0磨耗值(湿轮磨耗试验)WTAT浸水<粘附砂量(负荷轮碾压试验)LWT<制度23cm施工技术要求稀浆封层应使用改性乳化沥青,且改性乳化沥青宜现场制备。为增强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缩短改性乳化沥青破乳时间,可掺加23%的3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P10-2004)中B级70号沥青(中、下层沥青混凝土用)和90号沥青(面层改性沥青所用基质沥青)的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B级70号和90号沥青技术要求试验项目70号90号针入度(25C,100g,5s)0.1三60-8080-100延度(5nmin,15C)cm1002100软化点(R&B)C246245闪点*C22602245蜡含量(蒸馈法)%2.22.2密度g/cm3实测记录实测记录溶解度%299.5299.5薄膜洪箱试验(163r×5h)质量损失+0.8+0.8残留针入度比261>57残留延度IOCcm26为8残留延度15iCcm215220本工程路面所用的液体石油沥青(任选其中之一即可)应满足下表所列技术要求:液体石油沥青技术要求试验项目慢凝AL(三)-1AL(三)-2L(三)-3粘度(三)C25.5<20C60.55-1516-25蒸俯体枳25,315C前360C前<40<35<25蒸镭后残留物浮飘度(5C)(三)<20>20>30闪点(TOC法)(P)>70>70>100含水量不大于()2.0集料卵石破碎集料用于半刚性基层的透层油宜紧接在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变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喷洒。透层油宜采用沥青洒布车次喷洒均匀。喷洒透层油前应清扫路面,遮挡防护路缘石及人工构造物避免污染,透层油采用PC-2型乳化沥青,用量为0.8T.2L/m'。本工程所采用的改性乳化沥青应满足下表所列技术要求:透层油乳化沥青技术要求试验项目PC-2试验方法破乳速度慢裂按现行规范及行业标准执行粒子电荷阳离子(+)筛上残留物(1.18mm筛)不大于0.1恩格拉粘度计E2516道路标准黏度计C25.3s820

    注意事项

    本文(沿山公路双庆路至双凤路段道路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