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广东省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科学化决策技术指南(试行)名师优质资料.docx
-
资源ID:1878410
资源大小:45.19KB
全文页数:4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06-广东省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科学化决策技术指南(试行)名师优质资料.docx
G205线改造示范工程系列文件(06)广东省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科学化决策技术指南(试行)TechnicalGuidelinesforScientificDecision-makinganalysisofHighwayMaintenanceinGuangdongProvince河源市公路局公路养护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公高科养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6月f¾刖百为适应广东省公路养护发展的需要,提高路面养护工程质量,根据关于印发广东省G205国道改造(养护)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及广东省G205国道改造(养护)示范工程实施标准(试行)的通知)(粤交基2012792号),我厅组织有关单位结合当前先进的公路养护科学化决策技术及G205国道改造相关经验,编制了广东省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科学化决策技术指南,供广大使用者参考。本指南根据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基本建立国省道养护管理科学决策体系”的要求,结合广东省科学化决策实施情况,明确了公路养护科学化决策的工作要求和流程,逐步建立了以路况水平、服务水平和资金需求、投资效益评估结果等因素为依据的公路养护决策机制,初步实现在最佳时间对最需要实施养护的路段,采取最恰当的养护措施。对加强公路养护科学化决策的实用性和适用性,逐步提升公路养护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路况水平,促进我省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科学化决策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指南共分六章,主要内容包括:数据采集、公路技术状况评定、养护决策分析以及公路全资产管理平台建立等内容。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若发现问题或提出意见、建议,请及时与主编单位(公路养护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民族园路9号,邮编:100029,电话:,E-mail:zhanghai),以便修订时参考。主编单位:河源市公路局公路养护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公高科养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总则12术语和符号22.1 术语22.2 符号43数据采集53.1 一般规定53.2 基础数据采集53.3 路况数据采集74公路技术状况评定124.1 一般规定124.2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分析125养护决策分析155.1 一般规定155.2 养护标准165.3 分析模型175.4 养护规划分析235.5 养护建议计划266公路全资产管理平台建立416.1 一般规定416.2 平台构成42l.o.l为进一步提升公路养护管理技术水平,最大限度发挥养护资金使用效率,全面提高公路养护质量和服务水平,结合公路养护科学化决策体系建设要求,制定本指南。1.0.2本指南适用于广东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安排年度小修保养、预防性养护及大中修等养护工程计划的辅助决策。构建完善的公路养护科学化决策配套工作制度,逐步实现公路养护决策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公路养护科学化决策应包括数据采集、公路技术状况评定、养护决策分析和公路全资产管理平台建立等内容。1.0.5建立稳定畅通的公路养护科学化决策资金保障渠道,合理安排路况检测和养护决策分析资金。1.0.6公路养护科学化决策工作除应符合本指南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2.1 术语公路养护科学化决策scientificdecision-makinganalysisofhighwaymaintenance以现代快速路况检测技术为基础,融合图像智能识别、公路资产养护需求分析、路面长期使用性能预测、养护资金优化分配、投资效益综合分析等核心技术,以规范完善的决策管理制度为保障,以具备较高技术素养的专业人才队伍为支撑,以提高公路养护投资效益为最终目标的技术、产品、标准和制度体系。2.1.2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highwayperformanceassessment依据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H20),利用采集的路况数据,对路面技术状况进行技术等级评定。2.1.3 养护决策分析maintenancedecision-makinganalysis根据设定的养护标准和分析模型进行养护需求分析,辅助制定养护规划和编制年度养护建议计划。2.1.4 养护标准maintenancecriterion为了便于与路况实测值或预测值进行比较而设定的限制数值,当路况实测值或预测值超出限值时,就产生养护需求。2.1.5 路面管理系统pavementmanagementsystem一种用于路面养护决策分析的方法、技术及系统,主要作用是诊断路面病害、评定路面技术状况、预测路面长期使用性能、计算全寿命周期费用、分析公路养护需求、优化公路养护资金、确定公路养护预算。2.2 符号MQI公路技术状况指数PQI路面使用性能指数SCI路基技术状况指数BCI桥隧构造物技术状况指数TCI沿线设施技术状况指数PCI路面损坏状况指数RQI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DI路面车辙深度指数SRI路面抗滑性能指数PSSI路面结构强度指数DR路面破损率IRI国际平整度指数RD车辙深度SFC横向力系数3数据采集3.1 一般规定数据采集包括公路基础数据采集和路况数据采集。公路基础数据和路况数据应通过公路数据库进行管理。应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流程,审查数据的采集质量、完整性、有效性和准确性。每年应定期根据大中修、改扩建、路网调整、新建等信息,更新和完善公路数据库。3.2 基础数据采集3.2.1 公路基础数据是指为满足路况评定和养护决策分析所需要的公路属性信息,包括路线信息、区间信息、路面结构信息和交通量信息。1路线信息:包括路线编码、路线名称、起点桩号、终点桩号、起点名称、终点名称和路线走向。2区间信息:包括区间编码、区间起点桩号、区间终点桩号、区间起点名称、区间终点名称、区间长度、有效路面宽度、行车道宽度、超车道宽度、路基宽度、路肩宽度、分隔带宽度、道路用地宽度、建设开始时间、建设终止时间、修建年度、所属政区、养管单位、技术等级、路面类型、车道类型和路段管理方式。3路面结构信息:包括面层结构、基层结构和路面结构的名称、厚度、单价(元/m2)04交通量信息:包括车型、区间交通量、交通量增长率、上下行分布、单轴超载量、货车满载率和货车超载率等。采集方法1路线和区间信息:可依托交通主管部门每年上报交通运输部全国公路养护统计年报中L-21表的信息,通过与管养道路实际情况进行详细核对,综合确定当前路网路线和区间信2路面结构和交通量信息:采用现场调研和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式,逐区间填写实际的路面结构信息。3交通量信息:采用现场调研和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式,按照相应的车辆类别划分原则,填写各区间的交通量信息。3.2.3将整理核对后的基础信息,按照公路数据库相应的建库规则导入公路数据库软件,形成包含基础信息的公路数据库。采用人工核对与软件数据校验相结合的方式,对基础数据进行全面核实,确保数据库中基础数据与采集的信息一致。3.3路况数据采集路面技术状况数据应采用自动化快速检测设备进行采集,其中路面破损、平整度和车辙数据采集宜统一采用多功能路况快速检测系统,并同步采集道路前方景观图像和GPS信息。3.3.2 自动化检测设备技术性能应满足多功能路况快速检测设备(GB/T26764-2011)的要求并通过计量认证,在检测前应对车辆进行标定和调试,保证设备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公路技术状况检测指标和频率的要求按照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H20)的规定执行。3.3.4 高速、一级公路的各项路面技术状况指标均为按上行方向(桩号递增方向)和下行方向(桩号递减方向)分别检测,每个方向检测一个主要行车道,即双向四车道的外侧行车道,双向六车道或八车道的从外侧数第二个车道。二级及以下等级公路可不分上下行,检测最不利方向或最不利车道。3.3.5 在对路网进行技术状况评定和养护规划分析时,路面结构强度不是强制性检测指标。在养护规划分析阶段可利用CPMS路面管理系统中的PSSl结构强度预测模型,通过路面破损(PCI)和路面平整度(RQI)对路面结构强度进行估算,以此作为大中修养护决策的依据。在养护建议计划编制阶段,可对拟实施大中修路段进行结构强度检测。3.3.6 路面破损数据处理宜采用基于图像自动识别的方法,并对计算机自动识别数据按一定比例抽样,采用人工识别方法进行复核,确保识别准确率满足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H20)的要求。3.3.7 将自动化检测数据和人工调查数据按照公路数据库的数据格式,导入已包含公路基础信息的公路数据库。3.3.8 应建立详细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明确各个阶段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建立数据采集前、采集过程中、后处理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框架。1前期准备1)建立标准化、精细化的操作流程,确保检测数据的可靠性。2)按照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对自动化检测设备进行标定,确保设备性能和准确性满足要求。3)在检测前应做好人员培训工作,统一检测和调查标准。2现场检测1)应全程观测检测数据的变化,记录出现的异常值并及时排查原因。2)路面自动化检测不宜在路面潮湿的状况下进行,路面积水时不得检测。3)检测桩号与公路现场桩号误差超过50m时,应及时校桩。4)详细记录可能导致检测数据无效的路面维修、路线偏离、长链、短链等情况。5)每天应将抽样检测图片和数据发回数据处理中心进行室内的检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对可疑和奇异数据点进行校核,必要时进行重复检测。3后期处理在检测数据入库前和入库后,应对检测数据的完整性、有效性和准确性进行校核,对路面自动化检测设备采集的数据进行校核时,宜采用路面管理系统相关软件。1)完整性校核在检测数据入库前,应核对各类检测数据的长度,保证与检测里程一致;在检测数据入库后,应核对评定长度和检测里程的一致性,确保所有检测数据导入公路数据库并参与评定。2)有效性校核应对数据在自动化检测或在软件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整体误差、异常值进行修正,并剔除砌石路面、砂石路面、正在大中修或改建的路段数据。3)准确性校核应重点核对路面破损PCI=100路段、PCI分值过低路段、PCI与RQI差值较大路段。4公路技术状况评定4.1 一般规定4.1.1 根据导入路况数据的公路数据库,按照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H20)的要求,进行公路技术状况评定。4.1.2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宜采用与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H20)配套的公路技术状况评定系统(MQl),分析工作宜结合本指南6.2.6的"公路全资产管理平台建立"。4.1.3 根据公路技术状况评定结果,编制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报告。4.2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分析4.2.1 当前年度路况评定1公路技术状况评定的基本单元长度为100Om,在水泥路面和沥青路面交界处、交通量发生变化处、施工路段以及需要特殊处理的路段,评定路段长度可视具体情况而定。2以路段评定结果为基础,对检测路网按照总体、政区(地市)、养管单位、行政等级、技术等级、路面类型、是否收费和路线等不同属性分别进行技术状况的评定。3评定指标包括总体指标(MQI)、分项指标(PQRSCI、BCLTCI)s各指标等级分布情况、优良路率、次差路率等信息。可根据实际需求,有选择有侧重的对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4.2.2 历年路况数据对比分析1从总体、政区、养管单位、行政等级、技术等级、路面类型、是否收费、路线等方面,将现时路况与历年路况进行对比分析,掌握路况动态变化规律。2应结合交通量、轴载、养护性质、路龄和路况水平等影响因素诊断路况衰减原因,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养护对策。4.2.3 路面病害分析1从PCI和RQI两方面,结合路面原始图片、识别结果、前方图像等图像信息以及路况评定明细数据,对影响路况水平的主要病害类型、常见位置及数量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养护工作建议。2结合历年观测数据和进一步调查数据,对典型病害的发育情况和养护措施的效果进行跟踪观测,进而掌握各类养护措施对路况水平的贡献,为采取合理的养护措施提供数据支撑。5养护决策分析5.1 一般规定本章主要规定路面养护决策分析的工作内容,路基、桥隧构造物和沿线设施的养护决策分析参照有关规定执行。路面养护决策分析内容包括养护标准确定、分析模型设定、养护规划分析、养护建议计划编制。路面养护决策应包括预防性养护、中修养护、大修养护等养护工程决策。应建立稳定、充足的预防性养护资金渠道,在养护规划阶段按照一定比例预留预防性养护资金。5.1.5在养护建议计划编制阶段,应对拟实施大中修路段补充调查数据,通过合理的方案建议和比选,确定大中修养护建议方案。5.2 养护标准养护标准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公路技术等级、技术要求、经济状况和养护政策等因素。标准的取值将直接影响路面养护时间,从而影响大中修及预防性养护需求。在具体设置养护标准值时,需考虑以下因素:1道路的等级或类型,通常高等级的公路需设置较高的养护标准;2可用的资源和养护政策,对于资金比较充足的地区,可以设置较高的养护标准,将路况维持在较高水平,反之则需设置稍低的养护标准;3路网的养护状况,对于整体状况较好的路网可设置高一些的标准,而对于路网养护状况较差的路网,则只能设置较低的标准,否则会造成养护需求过大,不利于按轻重缓急的原则进行养护决策。4此外,养护标准的设置还应参考专家经验、现行技术规范的要求和其他省(市)的养护水平。应对设定的养护标准进行敏感性分析,分析各指标在指定范围内浮动对资金投入规模、预期路况水平的影响,选取合理的养护标准。5.3 分析模型5.3.1 长期性能预测模型1路面长期性能预测模型用于预测路面的各项性能指标未来若干年内在特定的交通量及环境条件下的变化趋势,它是中长期养护规划和公路寿命周期费用预测的基础。2可通过统计回归方法和专家评价方法构建及标定路面性能预测模型。3在建立及标定路面性能预测模型时主要考虑路面结构、交通量和路龄等变量,针对不同的路面结构形式、交通量状况建立各自特定的使用性能预测模型。4历史数据回归方法建立的预测模型可采用负指数型或S型曲线;参与建模的历史数据必须真实、可靠,检测指标和检测方法统一,历史数据的时间跨度应达到5年以上,建立的回归模型相关性系数R2应在0.8以上。5当历史数据不能满足建模要求时,可采用专家评价方法建立折线形的预测模型,通过专家问卷调查,确定每个阶段的起始路龄以及路面性能衰变的速率或每个阶段起始时路面性能的指标值。6一般23年应对路面性能预测模型更新一次。5.3.2 养护对策模型1养护对策模型的建立过程包括:1)调查典型大中修养护措施;2)确定影响养护措施选择的因素,并进行条件等级的划分;3)根据选择的决策变量及其等级划分,进行路况条件和其它条件的组合;4)确定每种组合条件下技术上可行的养护措施,应有二种以上的可选措施。2针对不同路面类型,养护对策模型应分别采用不同决策指标,沥青路面的决策指标包括道路技术等级、交通量、PCI.RQLRDLSRI和PSSI,水泥路面的决策指标包括道路等级、交通量、PCLRQI和SRI0应根据实际需求,通过设定科学的分级标准将各决策指标划分为不同的级别,进行条件组合,分别设定养护对策。3养护对策模型所包含的大中修养护方案应通过专家调查结果分析整理确定。调查的内容应包括养护方案名称、养护性质、适用的路况条件、道路等级和交通量条件、养护单价及有关方案描述等。4养护对策模型的建立需有当地的养护工程技术专家参与,能反映当地最新的养护工程实践经验。5.3.3 优先排序模型1优先排序模型用于确定养护项目的优先顺序,在进行有约束条件下的路面养护分析时,就需要进行养护项目的优先排序。2针对不同的路面类型,有不同的优先排序模型,可采用如下优先排序模型:PN(沥青)=KIX技术等级优先度+K2X交通量优先度+K3×PCI优先度+K4×RQI优先度+K5×PSSI优先度;PN(水泥)=KIX技术等级优先度+K2X交通量优先度+LxPCI优先度+LxRQI优先度其中Ki为各指标的权重,E=&=13交通量和各路况指标的优先度值可按表5-1确定,技术等级的优先度可按表5-2确定。表5-1交通量和各路况指标的优先度(示例)优先度1009080706050403020100AADT(辆/100009000800070006000550050004500400030000(d车道)PCI515203040506070809095RQI515203040506070809095PSSI1015203040506070809095表5-2技术等级优先度(示例)技术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等外公路优先度9080706050405.3.4 养护费用模型1建立养护费用模型是分析养护资金需求的核心内容,在制定养护规划时估算养护资金和规模。2路面养护费用仅计养护材料、人工和机械费用,未考虑大中修养护需涉及的交通设施费用、各项管理费用、利润和税金等,养护工程费用预算应在大中修养护方案设计阶段确定。养护费用调查表示例见表5-3和5-4o表5-3路面大中修典型养护方案及养护单价(示例)路面类型养护性质养护方案养护方案说B月养护单价(元m2)出J月路面中修大修水泥路面中修大修表5-4不同等级公路的小修保养单价(示例)公路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日常养护,万元/公里路面小修,万元/公里沿线设施更换,万元/公里绿化维护,万元/公里标准车道数,万兀/公里5.4 养护规划分析养护需求分析1路面养护需求分析是在设定的养护标准约束下,根据路网的路面技术状况评定结果与养护标准的比较,确定当前年度及分析期内各年度路面大、中修和小修保养的资金投入和工程量。2路面养护需求分析的基本流程如下:1 )确定各项路面技术状况指标(PCI、RQI、RDIsSRI、PSSD的养护质量标准;2)将低于养护质量标准(任一路况指标)的路段,列入需要进一步分析的大中修候选路段;3)分析候选路段各项路况指标的衰减程度,并综合考虑公路技术等级和路段交通量等因素,确定是否需要实施大中修养护;4)对于拟实施大中修养护工程的路段,根据养护决策模型确定具体的养护措施或养护方案;5)根据典型措施的养护单价测算各种大中修养护方案的概算费用,并根据道路等级、交通量、路况等因素确定养护项目的优先度;6)统计汇总路面大、中修和小修保养工程量和资金投入。3中长期养护需求分析一般设定分析期为3-5年,若仅编制年度养护计划,分析年限为1年。养护投资效益分析1投资效益分析指分析不同的公路养护投资水平(0%100%)对路网使用性能影响,找出最佳的公路养护投资战略,在确保路网的道路服务水平满足道路用户要求的同时,将道路的寿命周期费用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2养护投资效益分析期一般设定为3-5年,若仅编制年度养护计划,分析年限为1年。3效益分析结果应显示不同投资比例与年度路况服务水平的关系,不同投资水平下的大、中修和小修保养工程量和资金投入。5.43养护预算优化分配1养护预算优化分配的目的是在确定的道路养护预算下,应用优先排序模型以最经济的方式将养护资金分配到指定的路网上,将资金优先分配到最需要投资的路段,用于编制资金约束条件下的年度养护计划。2养护预算优化分配结果应包括资金约束条件下的大、中修和小修保养工程量和资金投入。中长期养护规划1路网中长期养护规划是根据公路养护管理机构的工作需要提出一定时期内(一般为5-10年)的养护里程和资金投入。2应结合养护需求分析、投资效益分析和预算优化分配结果,分析养护标准和服务水平约束下一定时期内路网养护投资和养护里程,编制路网的路面养护规划。5.5养护建议计划5.5.1 小修保养1路网中实施预防性养护、大中修工程和改建工程以外的路段应列入小修保养路段建议计划。2按照广东省公路小修保养工程概算编制办法编制小修保养费用计划,小修保养费用应与路况水平和小修保养质量相0士AI=O3可结合路面技术状况自动化检测结果对横纵向裂缝、龟裂、块裂数量进行统计,估算路面灌缝和挖补工程量,测算小修保养实施费用;统计条状修补和块状修补数量,评估小修保养完成情况。5.5.2 预防性养护1工作流程1)按照设定的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标准,初步确定预防性养护需求。2)调查现阶段路面状况,主要包括本指南5.5.3第1款中的15项内容。3)根据路况调查评价结果,对公路基本属性、路况水平和病害特征较为接近的路段进行归类合并。4)参考预防性养护措施决策矩阵和决策树,为各路段选择可行的预防性养护方案。5)进行费用效益分析,选择既满足技术要求又具有良好费用效益的养护措施集。6)进行可实施性综合评判,确定预防性养护措施。2预防性养护需求根据公路技术状况评定结果,通过设定预防性养护的决策标准,初步确定预防性养护需求。1)预防性养护路段筛选的决策指标主要包括:路况指标:RQI/IRIsPCIDRxPSSIsRDI/RDsSRISFC0一其他指标:AADT、使用年限(UT)02)预防性养护决策标准原则上应高于大中修养护标准,路况较好的中修路段视情况也可采用预防性养护,建议的预防性养护标准如表5-5所示。表5-5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标准(示例)编11Ug指标体系标准范SI1破损率(DR)<2.0%0.42.0%2平整度(IRI)RQI90一级路IRI2.3;二级路编-11ug指标体系标准范围IRI3.03AADT(辆/(d车道)<5000重车比例不应过大4PSSI足够一级路PSSI83;二级及以下PSSI785使用年限(UT)>2年2-10年3各种预防性养护措施可按照结构厚度和应用时间分为以下3类。1 )01.5cm,早期养护措施,主要包括雾封层、微表处、碎石封层和纤维封层。2 )l3cm,中期养护措施,主要包括超薄磨耗层。3 )24cm,后期养护措施,主要包括薄层热拌沥青混凝土和复合罩面。厚度大于4cm的养护措施可被归类为路面中修或大修养护措施。4预防性养护对策1)预防性养护对策的选择需遵循以下原则技术上是满足要求的,即预防性养护措施是适用的,能够满足路面技术状况、交通量和公路等级等技术要求,且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路面养护性能。性能上是符合工程特点的,即所采用的预防性养护措施能够反映公路管理单位对路面养护质量和效果的要求,并且能够满足公路用户对预防性养护路段路面使用性能的特定要求。经济上是比较节约的,即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应选择费用效益良好的预防性养护措施,使得所采取的措施,从全寿命周期角度看,比其他措施具有更低的养护成本。2)预防性养护对策库的建立方法建立预防性养护对策库最常用的两种方法是决策树法和决策矩阵法。以下以决策矩阵法为例,建立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对策库,其作用是从技术方面初步遴选出所有适用的预防性养护措施。表5-6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决策矩阵(示例)路面状况预防性养护措施指标指标值雾封层碎石封层纤维封层微表处超薄磨耗层SMAOcmIcmIcmIcml3cm24cm<600大客半及中型以上日勺各种货年交通量辆/(d车道)6001500>1500XPCI>9080-90X<80XXXXXX车辙深度<15mm15mm25mmXXX25mmXXXXXXRQI优Zl路面状况预防性养护措施良X/Zl/中及以下XXXXXX龟裂XXXXXX纵、横向裂缝裂缝率CR(%)<20/20-50XXXX/>50XXXXXX表回剥洛/松散轻微*r三Zl构造深度<0.8mmX0.8mmZl抗滑摆值<55BPNX55BPN/路面密;水ZlX路面排水XXXXX图例:应用推荐:X不推荐;/尚可但慎用;可以使用;5费用效益分析1)在初步选定养护方案后,应对各养护方案进行费用效益分析以确定最优的养护方案。条件许可时,可同时考虑美观、环保等因素。2)预防性养护措施的费用不考虑用户成本,仅需考虑业主成本。3)各有关单位应积极积累各种预防性养护措施的使用性能数据,对已实施了预防性养护技术的路段进行连续跟踪调查,为各种预防性养护措施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性能衰减曲线。6选择预防性养护措施具体的预防性养护措施选择除了与路面状况、交通等级、费用效益等技术经济要求有关以外,还与该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对交通的干扰程度、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公路管理和养护单位的质量要求等工程条件密切相关。选择养护措施时,应首先选择合适的影响因素,其次确定每个因素的权重系数,然后为各待选预防性养护措施对于每个影响因素的特征属性值进行打分,最后通过加权得到一个综合的评判系数,得分最高的即最优的预防性养护措施。表5-7不同影响因素的权重系数W(示例)序号影响因素普通国省干线权重系数推荐范Iil代表值1可状得的材料515102施工质量15-25203耐久性10-20154父通干扰10-20155行驶舒适性10-20156抗滑性10-20157噪音O-IO58美观O-IO5合计100表5-8各常用的预防性养护措施的属性分值范围C(示例)序号影响因素雾封层碎石封层纤维封层微表处超薄磨耗层SMA1可获得的材料a4524243524242施工质量b3514143535353耐久性c1-225253545454父通干扰d3513134-513135行驶舒适性e1-225253545456抗滑性f1245454-54-5457噪音g3512122445458美观h243535354-54-5注:a为获得符合质量要求材料的难易程度(5二很容易,I=很难);b为施工单位的熟练度和经验(5=质量很好,I=质量一般);c为预防性养护措施的使用寿命(5=最长,1=最短);d为对交通干扰的程度(5=几乎没有干扰,I=干扰很大);e为对路面平整度的改善(5=改善很大,I=没有改善);f为对路面抗滑性的改善(5=明显减小,1=明显增大);h为对路面外观的改善(5=改善很大,I=没有改善)。综上,评判系数为:k=<u电吗Q为修正系数,根据实践获得)5.5.3大中修工程1旧路状况调查1)沿线自然条件,包括沿线的年平均降水量、降雨分布情况、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温度、年平均最低温度等指标。2 )路段原设计、技术状况及施工情况调查。3 )养护历史数据:近5年大、中修情况调查。4)交通状况数据,包括交通组成数据及轴载谱数据。交通组成数据应至少包含近3年的数据;轴载谱数据应采用专用轴载调查设备进行连续检测,若条件不具备,可进行抽样检测。5)路面现状调查,主要是路面破损状况、结构强度、平整度、车辙、抗滑性能情况以及必要的路基状况调查。路面破损平整度、车辙、抗滑性能可直接采用自动化检测数据,如设计调查时与路况检测时发生了较大变化,应重新检测。6)路面结构强度,宜采用具有可靠数据标定关系的自动化检测设备,标定的相关系数不得小于0.95,以20米为单位长期保存,若采用贝克曼梁法,数量应不小于20点/km.车道。7)可通过对旧路路面取芯对病害产生原因及发展现状分析,取芯应具有代表性,检查路面结构成型情况。同时对其它与路面损坏有关的公路设施进行调查,着重调查路基、路面排水设施和防护情况,分析其对路面损坏的影响。2大中修路段筛选和归并1)应以推荐养护标准的下一年度大中修养护需求为主要依据,进行大中修路段的筛选和归并。2)应紧密结合养护改善工程计划,以"提高投资效益,避免重复浪费”为原则,对五年建设规划路段,原则上不予安排大中修,对规划改线路段,原则上适当考虑对路况较差老路的路面进行中修,维持老路路况。3)从工程的可实施性考虑,大中修路段不应过散,应根据旧路调查评价结果,对基本属性数据、路况水平及主要病害类型较为接近的路段进行归类合并。4)根据养护分析结果,结合结构强度和病害调查的结果,综合确定归并后路段的养护性质,具体分为大修和中修两类。6公路全资产管理平台建立6.1 一般规定公路全资产管理平台由多个组合式、模块化的养护管理分析软件组成,常用的模块有公路数据库、公路技术状况评定系统、道路景观管理系统、路面管理系统、公路模型数据库、公路养护分析可视化平台。6.1.2 公路全资产管理平台是公路养护科学化决策的信息化体现形式,应涵盖路面、路基、桥隧构造物和沿线设施四部分内容。6.1.3 公路全资产管理平台应涵盖公路基本属性数据、公路技术状况评定结果、路况检测明细数据、公路图片信息、养护建议方案、电子地图等信息。6.1.4 路基、桥隧构造物和沿线设施的养护需求分析结果应按平台接口要求导入。6.2 平台构成公路数据库1公路数据库的主要功能是对公路的路线、路面、路基、构造物、设施和交通流量等有关信息进行综合管理,它是公路全资产管理系统各项决策的基础。2技术特点1)能够用于沥青路面、水泥路面和砂石路面的资产管理。2)与国内外的高效检测设备(如自动弯沉仪、道路平整度仪、摩擦系数测试车SCRIM、路况数据采集仪PCR和道路景观管理系统RDView等)实现数据通信传输。3)具有数据加工、数据处理、数据保存、指标计算、路段数据自动生成、数据批量处理、数据库定期备份和数据恢复等功能。公路技术状况评定系统公路技术状况评定系统是贯彻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H20)的系统软件,其作用是为各级公路管理部门实施公路技术状况检测、评定、统计和报表提供快速、准确的计算工具。6.2.3 道路景观管理系统道路景观管理系统用来管理公路的前方景观图像数据信息,通过与公路数据库的联系,系统将提供图、文结合的图像浏览等视觉分析功能,以供养护决策分析和日常养护管理使用。6.2.4 路面管理系统路面管理系统亦为路网养护决策系统,其主要作用是为公路养护规划、管理与技术人员提供路面技术状况评价、路面养护需求分析、路面养护预算分析和路面养护计划编制的辅助决策工具。6.2.5 公路模型数据库公路模型数据库是路面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公路养护分析所要求输入的各种标准、参数、路面结构、评价模型和预测模型等数据信息都集中在公路模型数据库中,实行统一管理。6.2.6 公路养护分析可视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