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docx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领悟到民俗背后的文化。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写作顺序和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回顾课文内容2、给这些词语排序,找出文章的写作顺序(时间顺序)3、导入课文:老舍先生仅用了一千多字就把老北京过春节的一幅幅欢乐喜庆的画面呈现了出来。那么他是怎么写的呢?我们来了解一下。4、出示自学提示:(1)、默读课文,想一想:北京的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2)、认真阅读感受深的部分,请简单写出批注。(3)、练习有感情朗读。二、深入课文,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一)、对照自学提示,自学课文(二)、交流汇报,提示学生要按照时间的顺序来汇报,交流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读悟结合。1 .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Q)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到腊八粥材料的丰富及作者运用到了打比方的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腊八粥不仅材料丰富,还表达了丰收的景象,是丰收的代表。(2)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2 .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Q)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2)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3 .正月初一。主要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1)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2)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门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4 .元宵。主要通过对灯的描写来体会。Q)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2)谈谈自己的体会。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3)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一分一总的段落结构。三、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引导学生经过讨论懂得: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四、引人资料感悟深情这篇文章是老舍先生离开了北京25年之后再次回到北京所写的文章,充满了他对北平春节的向往与喜爱。通过引入老舍先生曾写的想北平一文的片段,请学生读一读,进而感受到本文中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作者的这种想北平、爰北平的深深情感。五、拓展延伸自由交流说一说自家都是怎么过春节的。六、总结全文春节是我们国家特有的一个传统节日,各种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延续到我们的身边,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节日了,更是我们所特有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一定会继续延续下去,延续到将来的。腊八庆丰收二十三求平安有详除夕共团圆美好有略初一送祝福期望十五好兆头十九附北京的春节说课稿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六年级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老舍先生。文章描绘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幅幅热闹、喜庆的画卷,展示了咱们中国节日的温馨与美好,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说学情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学习能力,学生对春节也有一定的了解。由于这篇文章描写的是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与咱们今天过春节有些不同,于是在课前,我做了一番调直,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在了解了学生学习的困惑以后,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领悟到民俗背后的文化。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写作顺序和方法。说教法与学法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精读感悟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探究,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说教学过程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一、复习导入课上我想通过听写一些关键词语的方式引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体现高年级语文学习综合能力的培养。二、把握文章写作顺序让学生把听写的词语再排排序,这样很自然的就把握了文章的写作顺序,也达到了回顾课文的目的。三、精读课文、品味春节这个环节是这节课的重点部分,我主要是想抓住重点词句去引领学生体会老舍先生为了突出文章特点所使用的表达方法,领悟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要达到这一目的,我着重在两个方面进行了设计。1.学习腊八这个部分,学生比较感兴趣,但是又不太理解,于是我做了如下设计:Q)让学生知道是腊八拉开了春节的序幕。(2)从"各种"一词读出粥的材料是非常丰盛的(3)紧紧抓住"这不是粥,而是小型农业展览会”这一句让学生品读到作者采用了打比方的写作手法,就是这么一个打比方让人体会到了丰收的喜悦之情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再如学习"除夕真热闹"这部分,我认为这一部分不仅是让学生感受除夕的.热闹,更有一种对文化传承的寓意在其中。所以我设计了两层,第一层是引领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表现除夕这天真的很热闹。另一点是抓住守岁让学生知道这是晚辈向长辈送出祝福的一种方式,从而领悟到我们的传统文化。四、引人资料感悟深情备课中,我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这篇文章是老舍先生离开了北京25年之后再次回到北京所写的文章,充满了他对北平春节的向往与喜爰。为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情,体会到这种情,我选入了老舍先生曾写的想北平一文的片段,请学生读一读,进而能感受到本文中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作者的这种想北平、爱北平的深深情感。说板书设计腊八庆丰收二十三求平安有详除夕共团圆美好有略初一送祝福期望十五好兆头十九说预期效果本节课通过学习能够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掌握文章的写作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