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T_CECS G_D72-01-2023 公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程.docx

    • 资源ID:1420691       资源大小:1.29MB        全文页数:10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T_CECS G_D72-01-2023 公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程.docx

    T/CECSG:D72-01-2023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StandardofChinaAssociationforEngineeringConstructionStandardization公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HighwayTunnelWaterproofingandDrainage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发布IssuedbyChinaAssociationforEngineeringConstructionStandardization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公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HighwayTunnelWaterproofingandDrainageT/CECSG:D72-012023主编单位: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发布机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实施日期:2023年10月01日人员未通痛版松股修偃公司北京标准类Sh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标准名称:公路罐道防排水技术规程标准编号:T/CECSG:D72-01-2023主编单位: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责任舜源李沛责任校对,孙国靖宋佳时责任印制:张凯出版发行: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地址:(100OIl)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外馆斜街3号网址:http:/WWW销售电话:(010)59757973总经销I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发行部印刷:北京市密东印刷有限公司开本:8O×123O1/16印张:6.5字数:137千版次:2023年11月第1版印次:2023年11月第1次印刷统一书号:151144596定价:70.00元(有印刷、装订质量问题的图书,由本公司负责调换)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公告第1591号关于发布公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程的公告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2016年第二批工程建设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健标协字2016084号)的要求,由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编制的公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程,经协会公路分会组织审查,现批准发布,编号为T/CECSG:D72-012023,自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二。二三年五月三十一日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2016年第二批工程建设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协字2016084号)的要求,由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作为主编单位承担公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程(以下简称“本规程”)的制定工作。编写组在总结公路隧道防排水建设技术和相关科研成果的基础上,以满足公路隧道防排水结构安全、性能可靠、绿色环保、经济合理的要求为目标,完成了本规程的编制工作。本规程分为11章和4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调查、5防水、6排水、7截水、8堵水、9特殊环境防排水、10施工排水、11渗漏水处治,附录A防水系统检验表、附录B明挖隧道的接缝防水构造、附录C暗挖隧道的接缝防水构造、附录D辅助通道的接缝防水构造。请注意本规程的某些内容可能直接或间接涉及专利,本规程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规程基于通用的工程建设理论及原则编制,适用于本规程提出的应用条件。对于某些特定专项应用条件,使用本规程相关条文时,应对适用性及有效性进行验证。本规程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公路分会归口管理,由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函告本规程日常管理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公路分会(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8号;邮编:100o88;电话:010-62079839;传真:010-62079983;电子邮箱:shc),或李科(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33号;邮编:400067;电子邮箱:364842342),以便修订时研用。主编单位: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主编:吴梦军主要参编人员:李科肖博吴胜忠余顺王永利程勇王建华王道良曹昌权王秒主审:李志厚参与审查人员:李春风聂承凯万明富李信臻李玉文杨其新张学富付刚王兴彬吴有铭目次1总则12术语和符号21.1 术语21.2 符号33 基本规定44 调查64.1 一般规定64.2 勘察及资料收集64.3 资料综合分析与编制95 防水105.1 一般规定105.2 防水层材料105.3 防水层设计135.4 防水层施工145.5 防水层检验175.6 防水混凝土原材料185.7 防水混凝土设计205.8 防水混凝土施工215.9 防水混凝土检验225.10 接缝防水材料235.11 接缝防水设计245.12 接缝防水施工265.13 接缝防水检验275.14 特殊结构隧道防水276 排水316.1 一般规定316.2 材料316.3 洞口与明洞排水326.4 衬砌排水356.5 隧道内排水376.6 路面排水4016.7 附属结构排水406.8 排水处理436.9 排水施工436.10 排水工程检验457 裁水477.1 一般规定477.2 洞口截水477.3 地表截水478 堵水498.1 一般规定498.2 注浆材料498.3 注浆设计518.4 注浆施工558.5 堵水检验589特殊环境防排水601.1 一般规定601.2 岩溶601.3 侵蚀性环境隧道621.4 黄土631.5 膨胀性围岩631.6 寒区641.7 局地温6710 施工排水6910.1 一般规定6910.2 顺坡、反坡排水6910.3 钻孔、释能降压排水7010.4 辅助坑道排水7110.5 应急排水7311 渗漏水处治7411.1 一般规定7411.2 处治材料7511.3 处治设计7611.4 处治施工7811.5 处治检验80附录A防水系统检验表82附录B明挖隧道的接缝防水构造86附录C暗挖隧道的接缝防水构造89附录D辅助通道的接缝防水构造93本规程用词用语说明951总则.o.为规范公路隧道防排水的设计和施工技术,做到结构安全、性能可靠、绿色环保、经济合理,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以钻爆法为主的公路隧道的防排水设计、施工和处治。1.0.3公路隧道防排水应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1.0.4公路隧道防排水应积极稳妥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1. 0.5公路隧道防排水的设计和施工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的规定。1.0.6公路隧道防排水的设计、施工及过程质量检验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 1.1隧道防排水waterproofinganddrainageoftunnel包括隧道防水和排水,隧道防水是防止隧道渗漏水而采取的工程措施,隧道排水是在隧道内外设置排水设施,排放、疏干或减缓隧道内地下水的工程措施。2.1. 2隧道截水cuttingoffoftunnelwater为防止隧道外部水进入隧道内,设置的拦截洞外水的工程措施。2.2. 3隧道堵水tunnelwaterplugging为减少地下水进入隧道内而采取的对地层以注浆为主的工程措施。2. 1.4分区防水waterproofpartition采用环向背贴式止水带,将衬砌背后区域划分为逐个独立分区,各区域之间水不能串流互通的一种防水形式。2.1. 5防水等级waterproofgrade根据地下工程的性质、重要程度、使用功能要求和结构特点等要素确定的防水保护功能的级别。2.1.6喷涂防水spraycoatingmethod包括涂层法和喷射法,将防水砂浆、防水涂料等材料,采用涂抹或喷射工艺封闭渗水的方法。2.1.7盲管blindditch为疏导衬砌背后积水,减少洞内漏水,降低静水压力,降低隧道区地下水位,在隧道外围设置的排水设施。2.1.8边沟sideditch设置在隧道内道路两侧,用于路面排水的纵向排水沟。2.1. 9中心水沟centralditch设置在隧道内路面以下,用于汇聚围岩排水的纵向排水沟。2.1.10 注浆grouting利用气压、液压或电化学原理,把能胶结、固化的浆液注入岩土体的裂隙或孔隙,以改善地层的物理力学性质,达到防渗、止水效果的工程作业活动。2.1.11 预注浆pre-grouting在开挖前为堵塞水流、加固围岩进行的注浆,可分为工作面预注浆和地面预注浆。2.1.12 深埋水沟deepditch设置在隧道底部,在冻结线以下,为避免水沟内水冻结而加深埋置深度的水沟。2.1.13 泄水洞draincavern在隧道附近利于排水的位置设置的排水专用隧洞。2. 1.14止水法waterstoppingmethod对发生渗漏水部位混凝土结构进行开槽、充填止水材料,必要时对渗漏水裂缝进行注浆止水的方法。3. 1.15导水法waterdiversionmethod在衬砌内部或表面设置导水设施,将渗漏水引至排水系统的方法。2.2A过水断面面积;I水力坡度;n沟壁粗糙系数;Q排水沟泄水量;Q注浆量;R水力半径;V被加固的岩土体体积;V排水沟平均流速;地层填充系数;浆液损失系数;/过水断面湿周;地层孔隙率。3基本规定3.0.1隧道防排水应综合考虑地下水的来源,结合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和环境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防排水措施应便于维修管养。3.0.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隧道防排水应满足下列要求:1拱部、边墙、设备箱洞、地下风机房、配电房不渗水,路面无湿渍。2有冻害地段的隧道衬砌背后不积水、排水沟不冻结。3车行横通道、人行横通道等服务通道拱部不滴水,边墙不淌水。3.0.3三级公路、四级公路隧道防排水应满足下列要求:1拱部不滴水,边墙不淌水,设备箱洞、地下风机房、配电房不渗水,路面不积水、不淌水。2有冻害地段的隧道衬砌背后不积水、排水沟不冻结。3.0.4公路隧道的防排水形式,应考虑赋水条件、环保要求、施工水平和经济等因素综合确定。对地下水环境有较大影响、地层沉降限制要求严格的工程,宜采用全包防水形式;外水压力较大时,宜以堵水为主,限量排放;外水压力较小时,宜采用半包防水形式。3.0.5当隧道内地下水排放引起地表水减少、地表沉降,影响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时,宜对围岩采取堵水措施,减少地下水的排放。3.0.6公路隧道的防水应以衬砌结构自防水为主,除根据防水等级确定混凝土设计、施工参数外,尚应注重衬砌结构对工作环境及其变化的适应性,控制裂缝宽度。3. 0.7对于富水区段,可采用分区防水技术,确保防水层局部损伤后地下水不发生纵向串流。3.0.8公路隧道的排水系统,应根据隧道水文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采取防淤积、防堵塞、防冻结措施,并提高其可维护性。洞外排水应服从保护环境、防止次生灾害的总体要求,采取防污染、防水土流失和防其他公害的措施,且不得对相邻工程、构筑物、农田等产生冲刷。3.0.9防排水工程所用材料进场使用前应检验合格,上道工序施工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3.0.10公路隧道施工期间的防排水,应保护环境、保障安全、方便施工、避免灾害。3.0.11既有公路隧道渗漏水治理,应遵循“满足使用功能、保证结构安全、提升运营环境”的原则,采用成熟、简易、实用的工程技术,不宜对既有结构物与防排水体系产生弱化、破坏,减少对隧道运营的影响。4调查4.1 -A三½4.1.1 公路隧道防排水工程的勘察应包括施工前勘察和施工中勘察。4.1.2 施工前勘察可包括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等阶段,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初步设计阶段应基本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深度、分布范围及其补给、径流、排泄的关系等。2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分段预测涌水量和静水压力,评价地下水对隧道施工、运营的影响,评价隧道建设对隧址区环境的影响。4.1.3 施工中勘察应以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和地表及地下水环境监测为主,勘察内容和范围应满足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的需要。4.1.4 对于岩溶发育区、水文地质复杂、水环境保护要求高的长和特长隧道应进行专门的水文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应在收集工程地质勘察成果的基础上开展相关工作;其他隧道的水文地质勘察可与工程地质勘察合并进行。4.1.5 水文地质勘察专题应预测隧道的涌水量、外水压力、水源分布特征,评估施工过程中突水涌泥的风险等级,分析评价工程活动对隧址区水文地质环境的影响,为隧道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4.1.6 勘察过程中,应根据隧道工程区域的地质情况、环境特征、施工条件进行,立足于安全施工、保护环境、保障工期和防止重大灾害。勘察资料应齐全、准确,满足各阶段设计需要。4.2 勘察及资料收集4.2.1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水文地质勘察以调绘为主,应为选择轴线方案提供水文依据,基本资料的收集应包括下列内容:1气象资料:隧址区历年气温变化情况、降雨、降雪和蒸发量及地层冻结深度等,其中降雨量、降雪量应调查多年年平均值、月平均值及极端值。1.1.1 地形及水文资料:地形地貌、地表水系、径流条件、池沼、溶蚀现象等。1.1.2 资料:隧址区的地层岩性,特别是不同岩性的接触带、断层带、向斜和岩溶发育带等富水带位置及其分布范围,各类岩层风化带及风化带厚度。1.1.3 初步设计阶段的水文地质勘察包括调绘、勘探和试验,应为轴线布设、隧道结构、辅助坑道与防排水系统的设计提供水文依据,基本成果应包括下列内容:1岩体的地质构造、岩层走向及倾角、裂隙、孔隙率、软弱岩层力学特性、岩溶发育特征、洞口滑坡等。2隧道区域人文活动资料:人口分布、生产生活用水、农业水利灌溉情况、水资源保护等。3隧道影响宽度内有地下水露头(井、泉州寸,查明地下水类型,水量、水质,地下水动态变化,泉的成因及动力特征。4含水地层及不透水地层的特征和分布范围、围岩渗透系数、地下水类型、水化学特征、腐蚀性、储藏情况及补给来源、预计流入隧道的水量、主要流向和压力等,并收集抽水试验和水质化验资料。5隧道通过第四系松散地层且下部有承压水时,查明承压水埋藏深度及其水头高度、隔水顶板的岩性和厚度。6隧址区建(构)筑物分布,采空区、已废除的坑道和竖(斜)井口等调查。1.1.4 施工图设计阶段水文地质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1核实并调整初步设计阶段水文分析和计算成果。2评价地下水对围岩等级、施工掘进和支护措施等的影响。3分段预测施工阶段可能发生的最大涌水量和正常涌水量。4进行水文地质评价,并提出工程措施建议。预测隧道内施工中可能发生的集中涌水段、点的位置,以及对工程的危害程度。1.1.5 对地下水丰富地区的隧道宜开展下列勘察工作:1查明排水路径两侧的不良地质现象,评估其在排水条件下的稳定性和致灾性。2评估排水通道的行洪安全性,并进行防灾、避灾工程相关勘察。3评估排水下游环境、既有建(构)筑物、相邻工程的安全性,并进行防护工程勘察。4预测施工中突水、突泥的可能性及其模式,评估隧道施工诱发地面塌陷和地表水漏失等危害施工、运营安全的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工程措施意见。1.1.6 隧道水文地质勘探试验孔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试验孔应根据工程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进行布设,宜重点布设在下列_7_地段:1)断层破碎带、构造复合部位、褶皱轴部、不整合接触带和不同岩性接触带。2)古矿井、古坑道、古河床地段,地表水下汇集地段,山间河谷盆地和洼地地段。3)岩溶暗河发育地段的物探异常段(点)。2隧道地质勘探钻孔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D隧道钻探孔底应至隧道路线设计高程以下不小于5叫当隧道位于推测的岩溶水平循环带或钻孔遇暗河、溶洞等不良地质时,应加深至其下5m。2)当遇地下水时,应作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并采取水样化验,必要时还应进行抽水试验,测定地下水流向、流速和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3)对于地下水环境敏感地区,可利用钻探孔进行施工期间的水文观测。1.1.7 隧道的水质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确定隧址区的地下水水质和水化学类型。2对地下水水质复杂地区,应分区或分段确定其水质和水化学类型。3应评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侵蚀性。4应预测因施工引起的水质变化的可能性。5应评估地下水水质对防水卷材、土工布耐久性及排水管沟水力性能的影响。1.1.8 采用钻孔作为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孔时,在钻孔过程中必须进行地下水水位观测(包括初见水位和静止水位)、钻孔涌水量观测、冲洗液消耗量观测及水温观测等。1.1.9 抽水试验应查明下列内容:1钻孔出水量和降深关系。2影响半径和地下水流向。3含水层渗透系数及其他水文地质情况。4补给条件较差地区的补给量。5地下水水质及变化趋向。6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以及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4.2.9 当地下水位埋藏较深而不便于进行抽水试验,或在干的透水岩(土)层时,可采用注水试验获得岩(土)层的渗透性参数。4.2.10 施工中应采用洞内超前地质预报进行进一步勘察,查明下列内容:1断层性质、产状、位置、富水情况、破碎带规模及物质组成。2岩溶位置、规模、充填情况。3节理、裂隙密集带发育范围及其富水情况。4储水构造、富水岩层位置及其富水情况。85上述地质体水量、水压及固体物质稳定性的分析、测试资料。4. 2.11施工中应对地表水体及泉眼水位和水质变化、地面及建(构)筑物变形进行监测,结合隧道施工揭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采取的工程措施加以分析,以对防排水设计进行修正、优化。4.3资料综合分析与编制4.3.1 水文地质勘察成果应内容完整、条理清晰、图示规范。参数的选择、水文地质的评价、水源方案的确定等应有充分依据。4.3.2 水文地质勘察成果应包括水量评价、水质评价、地下水对工程影响评价、环境水文地质条件评价与工程措施建议等内容。4.3.3 3.3水文地质计算参数应在综合对比分析水文地质调绘、勘探试验成果资料的基础上确定。4.3.4 3.4应采用大气降水渗入量法、地下水径流模数法、地下水动力学法等多种分析方法,确定隧道的涌水量。4.3.5 勘察成果应分别按试验资料、综合图件、水文地质勘察报告的顺序进行编排。4.3.6 水文地质图件编制项目应包括水文地质平面图、水文地质纵断面图,竖井、斜井的水文地质柱状图和水文地质试验综合成果图。水文地质纵断面图为必须编制项目,在进行水文地质试验时应编制水文地质试验综合成果图,可根据项目需要编制其余两项。4.3.7 水文地质图件比例尺可与工程地质图相同,水文地质纵断面图比例尺宜与工程地质纵断面图相同。平面图的编制比例可选1:20001:50000,纵断面图的编制比例可选1:5001:10000。4.3.8 各类水文地质调绘、勘探及试验原始资料,应分类整理,装订成册。5防水5.1 一般规定5.1.1 公路隧道应按公路等级、防水部位、水文地质、环境要求等,综合考虑施工、运营、维护等因素进行防水设计。5.1.2 公路隧道二次衬砌防水应遵循“以衬砌结构自防水为主体,以接缝防水为重点”的原则。5.1.3 3隧道模筑衬砌应采用防水混凝土,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得低于P8,寒冷地区隧道防冻害设防段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得低于P10。5.1.4 混凝土衬砌施工缝、沉降缝、伸缩缝应采取可靠的防水措施。5.1.5 辅助通道作为隧道的永久排水洞、通风洞或其他用途时,其防水应按使用功能要求等级设计,并应加强洞室连接处的防水措施。5.1.6 采用明洞式整体衬砌时,明洞衬砌外缘应敷设卷材防水层。明洞拱背回填土顶面宜铺设051.Om厚的黏土隔水层,并设置厚度不小于20Cm的耕植土。5.1.7 当明洞顶设置过水、过泥石流等渡槽、沟渠及其他构造物时,一般过水沟渠或普通排水沟沟底距洞顶外缘厚度应不小于1.Om;当为排泄山沟洪水、泥石流等的渡槽时,渡槽沟底距洞顶外缘应不小于1.5m。5.1.8 存在侵蚀性地下水时,应根据侵蚀类型与等级采用抗腐蚀性、抗侵蚀性防排水材料,并适当提高混凝土抗渗等级和耐久性。5.2 防水层材料5.2.1防水卷材宜采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乙烯-醋酸乙烯与沥青共聚物(ECB)s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高密度聚乙烯(HDPE)或其他性能相近的材料。10也可结合工程实际选用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或立体防排水板等新型防水材料。防水卷材技术指标应满足表5.2.1的要求。«5.2.1隧道内用防水卷材技术指标项目单位指标聚氯乙烯(PVC)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乙烯T昔酸乙烯与沥青共聚物(ECB)聚乙烯(PE)断裂拉伸强度,不小于MPa10161416扯断伸长率,不小于%200550500550撕裂强度,不小于kN/rn40606060不透水性(O.3MPa24h)无渗漏无渗漏无渗漏无渗漏低温弯折性,不高于C-20,无裂缝-35,无裂缝-35,无裂缝-35,无裂缝加热伸缩量延伸,不大于mm222.52收缩,不大于11VB6666热空气老化(80C×168h)拉伸强度保持率(%),不小于%80808080拉断伸长率保持率(%),不小于%70707070耐碱性饱和Ca(OH)2溶液,23*C×168h拉伸强度保持率(%),不小于%80808080拉断伸长率保持率(%),不小于%80909090人工候化拉伸强度保持率(%),不小于%80808080拉断伸长率保持率(%),不小于%707070705.2.2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应以高密度热塑性聚乙烯(HDPE)为底膜,单面覆有高分子自粘胶膜层,胶膜层表面覆有弹性耐候涂层。其技术指标应满足表5.2.2的要求。*5.2.2陞道内用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技术指标序号项目指标拉力(N50mm),不小于6502膜断裂伸长率(%),不小于5003钉杆撕裂强度(N),不小于5004冲击性能直径(10±0.l)1111n,无渗漏5静态荷载200N,无渗漏6耐热性7(C,2h无位移、流淌、滴落7低温弯折性-25C,无裂纹8防亩水性0.6MP&不窜水9不透水性0.3MPa,12Omin不透水10与后浇混凝土剥离强度(N/mm),不小于无处理2.5水泥粉污染表面2.0泥沙污染表面2.0续上表序号项目指标10与后浇混凝土剥离强度(Nmm),不小于紫外线老化2.0热老化2.011与后浇混凝土浸水后剥离强度(N/mm),不小于2.012卷材搭接处力学性能(卷材与卷材)抗剪强度(N50m11),不小于500或试样被破坏剥离强度(N11un),不小于1.013耐碱性饱和Ca(OH),溶液,常温168h拉力保持率(舟),不小于80伸长率保持率(%),不小于90低温弯折性-23,无裂纹14热老化(70'C,168h)拉力保持率(%),不小于90伸长率保持率(%),不小于80低温弯折性-23,无裂纹15热稳定性外观无起皱、滑动、流淌尺寸变化(%),不大于2.05.2.3隧道内用土工布技术指标应满足表5.2.3的要求。表5.2.3隧道内土工布技术指标项目单位技术指标备注单位面积质量gm2300400500偏差为±5%断裂强度纵、横向kN/m*15220225断裂延伸率纵、横向%40CBR顶破强力kN22.g23.g25.3撕破强力纵、横向kN>0.42NO.56270等效孔径090(095)nun0.05-0.2垂直渗透系数cm/sKx(10-,"10-2K=1.O9.9厚度mm>2.2>2.8>3.45.2.4无机防水涂料的性能指标应满足表5.2.4T的要求,有机防水涂料的性能指标应满足表5.2.4-2的要求。«5.2.4-1无机防水涂料性能指标涂料种类抗折强度(MPa)黏结强度(MPa一次抗渗性(MPa)二次抗渗性(MPa)冻融循环(次)掺外加剂、掺合料水泥基防水涂料>4>1.0>0.8.>50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24>1.0>1.0>0.8>50«5.2.4-2有机防水涂料性能指标涂料种类可操作时间(min)潮湿基面黏结强度(Mpa)抗渗性浸水168h后拉伸强度(MPa)浸水168h后断裂伸长率(%)耐水性(%)表干(%)实干(三)涂膜(120min)沙井迎水面砂浆背水面反应型22020.520.320.8M321.74002801224水乳型25020.220.320.820.320.52350280412聚合物水泥N30>1.0N0.320.8N0.6>1.5280>80W412注:1.浸水168h后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是在浸水取出后只经擦干即进行试验所值。2.耐水性指标是指材料浸水168h后取出擦干即进行试验,其黏结强度及抗渗性的保持率。5.3防水层设计5.3.1 防水层宜选用卷材防水层,有条件时可选用喷涂防水层。对结构腐蚀较强地段或水压过高地段,必要时可选择两层防水层或采用特殊防水设计措施。5.3.2卷材防水层宜由防水卷材与缓冲层组合使用。5.3.3 防水层设计应根据公路等级、防水部位、周边环境、水头压力、腐蚀情况等采用全包或半包防水。5.3.4 应根据防水需求确定防水卷材的品种规格、厚度和层数。5.3.5 防水卷材应符合下列规定:1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幅宽不得小于2.4m,其余卷材幅宽不得小于2m。2厚度不得小于1.2mm。3宜选用耐老化、耐细菌腐蚀、防穿刺、易操作且焊接时无毒气的高分子柔性防水卷材。5.3.6隧道内缓冲层材料应按现行土工合成材料长丝纺粘针刺非织造土工布(GB/T17639)选用土工布。土工布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位面积质量不宜小于300gn?。2宜选用导水性好、化学稳定、耐老化且能适应初期支护变形的缓冲层材料。3可抵抗地下水或混凝土、砂浆析出水的侵蚀。5.3.7 喷涂防水层的涂料包括无机防水涂料和有机防水涂料,无机防水涂料可选用掺外加剂、掺合料的水泥基防水涂料,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有机防水涂料可选用反13应型、水乳型、聚合物水泥等涂料。5.3.8 无机防水涂料宜用于结构主体的背水面,有机防水涂料宜用于地下工程主体结构的迎水面,用于背水面的有机防水涂料应具有较高的抗渗性,且与基层有较好的黏结性。5.3.9喷涂防水层的防水涂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耐久性、耐腐蚀性及耐菌性。2应无毒、难燃、低污染。3无机防水涂料应具有良好的湿干黏结性和耐磨性,有机防水涂料应具有较好的延伸性及较大适应基层变形能力。4潮湿基层宜选用与潮湿基面黏结力大的防水涂料,也可先涂无机防水涂料,再涂有机防水涂料构成复合防水涂层。5有腐蚀性的地下环境宜选用耐腐蚀性较好的有机防水涂料,并应做刚性保护层。5. 3.10采用有机防水涂料时,基层阴阳角应做成圆弧形,阴角直径宜大于50mm,阳角直径宜大于IOmm,在底板转角部位应增加胎体增强材料,并应增涂防水涂料。6. 3.11掺外加剂、掺合料的水泥基防水涂料厚度不得小于3.Omm;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的用量不应小于1.5kgm2,厚度不应小于1.0mm;有机防水涂料的厚度不得小于1.2mmc5.4 防水层施工5.4.1 卷材防水层的基面应平整、无尖锐突出物;基面平整度要求:边墙D/1.W/6,拱顶D/1.W1/8,如图5.4.1所示。图5.4.1基面平整度要求示意图d初期支护基面相邻两凸面间凹进去的深度;1.-初期支护基面相邻两凸面间的距离5.4.2 卷材防水层应牢固地固定在基面上,固定点的间距应根据基面平整情况确定,拱部宜为050.7m、边墙宜为1.01.5m、底部宜为1.52.0m。局部基面凹凸较大时,应在凹处加密固定点。铺挂平面展示图如图5.4.2所示。145.4.3 垫片应采用与防水卷材相容的材料制作,有效焊点为45个。5.4.4 铺设防水卷材前应先铺缓冲层,缓冲层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缓冲层用水泥钉、垫片固定在基层上,钉头不得突出垫片平面,如图54.4T、图5.4.4-2所示。围岩喷混凝土土工布防水板热融衬垫垫片水泥钉图5.4.4T土工布固定图5.4.4-2防水板铺设2应与基面密贴,不得拉得过紧或出现过大的褶皱。3安装结束后,应对所有缓冲层表面进行检查与标记,并对损坏处进行修补。155.4.5 防水卷材的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人工铺设防水卷材时,宜由拱顶向两侧展铺;机械铺设防水卷材时,应由一侧沿隧道环向铺设至另外一侧。两幅防水板焊接应牢固、连续,不得有漏焊、假焊和焊穿现象,且必须做充气检测。搭接缝应为热熔双焊缝,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每条焊缝的有效宽度不应小于15mm(图5.4.5-1、图5.4.5-2),防水板搭接缝与施工缝错开距离不应小于50Cmo图5.4.5-1EVA防水板搭接示意图(尺寸单位:mm)2防水卷材铺设时,应先拱后墙,搭接时下部防水卷材应从内部压住上部防水卷材。3防水卷材铺设时可设置分区预埋注浆系统。4分段设置卷材防水层时,两端应采取封闭措施。5.4.6 接缝焊接时,防水卷材的搭接层数不得超过3层,即不得出现“十”字搭接。5.4.7 防水卷材铺设时应少留或不留接头。当留设接头时,应对接头进行保护,再次焊接时应将接头处的防水卷材擦拭干净。5.4.8 防水板铺挂应保证一定的松弛率。环向松弛率宜取10%,纵向松弛率宜取6%c5.4.9 9防水卷材的铺设应超前二次衬砌混凝土施工,超前距离宜为520m,并应设临时挡板防止机械损伤和电火花灼伤防水卷材。5.4.10 卷材防水层铺设完毕后,应进行质量检查,针对局部破损点及时标记修补,并在验收合格后及时进行下道工序施工。5.4.11 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宜选用预铺反粘法施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卷材宜单层铺设。2在潮湿基面铺设时,基面应平整坚固,无明显积水。3卷材长边可采用自粘边或焊接边搭接,自粘边卷材长边搭接宽度不宜小于80mm,焊接边卷材长边搭接宽度不宜小于100mm。4卷材短边搭接应采用专用搭接胶带搭接,搭接宽度不宜小于8cm,搭接边应平整、密贴,不得出现翘边、露胶、虚接、。型接缝等现象。5铺设好的防水卷材应与土工布基面凹凸起伏一致,保持自然、平整、伏贴。5.4.12 喷涂防水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基层表面应平整、清洁、无浮浆和明显积水,不应有气孔、凹凸不平、蜂窝麻面等缺陷。2喷涂防水施工作业温度宜高于5C,且低于35;当作业温度不高于5时,施工应做好防寒措施。涂膜固化前,当洞内有水渗漏和表面有潮湿状况时,应及时做好已完涂层的保护工作。3喷涂防水层应分层喷涂,涂层应均匀,不得漏刷、漏涂;接搓宽度不应小于100nI1】。4喷涂防水涂料时,基层阴阳角应做成圆弧形,阴角直径宜大于50mm,阳角直径宜大于IOmm5.4.13 二次衬砌混凝土施工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破损防水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绑扎、焊接钢筋时应采取防刺穿、灼伤防水卷材的措施。2混凝土出料口和振捣棒不得直接接触防水卷材。5.4.14 防水层作业区域应配备灭火器材及专职人员防止火灾。5.5 防水层检验5.5.1 无纺布铺设前应进行检验,基面应符合下列规定:1喷射混凝土基面不得有钢筋、凸出的管件等尖锐突出物;若有突出物,应割除尖锐突出物,并用砂浆抹平顺。2隧道断面变化处或转弯处的阴角应抹成半径不小于50mm的圆弧。3无纺布施工时,基面不得有明水;当有明水时,应封堵或引排。5.5.2 无纺布热熔垫片数量、间距应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检测可按表A-2进行记录。5.5.3卷材防水层实测项目应符合表5.5.3的规定,检测可按表A-I进行记录。«5.5.3卷材防水层实测项目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搭接长度(三)N100尺量:每5环搭接抽查3处2缝宽(mm)焊接焊缝宽210尺量:每5环搭接抽查3处粘接粘缝宽,503固定点间距(m)满足设计要求尺量:每20m检查3处4焊缝密实性满足设计要求充气法:每20m检查1处焊缝5.5.4明洞防水层实测项目应符合表5.5.4的规定。«5.5.4明洞防水层实测项目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搭接长度(mm)2100(80)尺量:每环搭接测3点2卷材向隧道暗洞延伸长度(Inm)N500尺量:测3点3卷材向基底的横向延伸长度(三)>500尺量:测3点4缝宽(nn)焊接焊缝宽NlO尺量:每衬砌台车抽查1环,每环搭接测5点粘接粘缝宽N505焊缝密实性满足设计要求充气法:每Iom检查1处焊缝5. 5.5喷涂防水层实测项目可按表A-3进行记录。5.6防水混凝土原材料5.6.1 用于防水混凝土的水泥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泥品种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均应经试验确定。2当受侵蚀

    注意事项

    本文(T_CECS G_D72-01-2023 公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程.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