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太湖风景名胜区虞山景区详细规划(草案).docx

    • 资源ID:1303041       资源大小:117.62KB        全文页数:5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太湖风景名胜区虞山景区详细规划(草案).docx

    目录第一章总则1RJ戈目&*1第二条规划依据1第三条规划原则2第四条景区性质3第五条规划期限3第六条规划范围3第七条容量控制4第二章风景资源评价5第八条风景资源类型5第九条风景资源评价5第三章保护培育规划6第十条资源分级保护6第十一条特色景观保护7第十二条景观协调规划9第十三条生物多样性保护10第四章风景游赏规划12第十四条景区特色分析12第十五条游赏分区规划13第十六条游线组织规划15第十七条景观环境整治与提升17第五章旅游服务设施规划22第十八条旅游服务设施规划原则22第十九条设施规模22第二十条旅游服务设施布局规划22第二十一条景区外部交通25第二十二条景区内部交通25第二十三条游览交通27第二十四条交通设施28第七章居民点建设规划29第二十五条居民点调控原则29第二十六条居民点调控对象29第二十七条居民点类型划分29第二十八条实施保障措施30第八章基础工程设施规划32第二十九条给水工程规划32第"T条水I:规划.33第I条雨水工程规划34第三十二条供电工程规划35第三十三条电信工程规划36第三十四条燃气工程规划36第三十五条环卫工程规划37第三十六条综合防灾规划38第三十七条抗震及防灾39第九章用地协调规划41第三十八条风景游赏用地41第三十九条游览设施用地41第四十条居民社会用地42第四十一条交通与工程用地43第四十二条耕地43第四十三条水域43第四十四条用地面积汇总44第四十五条用地兼容性和适建性45第十章地块划分与建设控制47第四十六条控制引导体系47第四十七条管理单元划分原则47第四十八条地块划分原则47第四十九条地块建设原则47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481.1 条分期建设规划481.2 一条规划实施建议5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有效保护和利用太湖风景名胜区虞山景区的风景资源,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等文件,在符合太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1-2030年)2016年修订(以下简称“16版总规“)相关要求的基础上,编制太湖风景名胜区虞山景区详细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第二条规划依据2.1 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7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19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16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修正)风景名胜区条例(2016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2011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2018年修正)太湖流域管理条例关于做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划定与保护工作的通知(建城200377号)江苏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2009修正)江苏省太湖风景名胜区条例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2018修正)2.2 规范、标准、相关文件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标准(GB/T50298-2018)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标准(GB/T51294-2018)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2015年第35号)江苏省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试行)(2014年)风景名胜区分类标准(CJJ/T121-2008)现行其他相关技术文件2.3 相关规划太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1-2030年)2016年修订第三条规划原则3.1 依据总规、延续落实以16版总规为规划设计依据和纲目,落实和细化16版总规对于景区性质、功能定位、发展方向、用地布局、建设引导等主要规划内容,并结合专项规划提出指导景区下一阶段规划实施的建设指标和控制方式。3.2 保护优先、兼顾发展贯彻落实“保护第一”的要求,严格保护太湖风景名胜区虞山景区景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山水人文资源的原真性、维护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兼顾景区内的乡村地区发展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入梳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充分结合景区资源特点,探索因地制宜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景区人居环境质量的途径,从而更有效地保护景区生态景观环境。3.3 多规合一、落实控制充分考虑各相关规划的关系,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文物保护、林地与耕地保护、综合交通规划等各类规划与风景名胜区规划相衔接,确保“多规”确定的保护性空间等重要空间参数一致,促进空间布局优化与土地资源有效配置。落实不同地块的景源保护和建设项目的控制指标和措施。除了明确地块控制指标外,进一步明确风景游赏、典型景观、设施配套、基础设施、生态保育等控制引导措施。3.4 强化特色、提升风貌深入研究虞山景区山水自然景观风貌特征,梳理和挖掘吴文化、宗教文化以及民俗风物等人文资源,优化资源风景资源品质,探索独具特色的与城乡居民生活结合紧密的山林湖景型景区保护路线。通过划定编制单元和地块,明确地块控制指标以及资源保护与利用、配套设施、游赏与交通、建筑设计等控制引导措施,逐步提升景区风貌。第四条景区性质太湖风景名胜区以平山远水为自然景观特征,以典型吴越文化和江南水乡风光为资源要素,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并重,是融风景游赏、休闲游憩、科普研究等功能于一体的天然湖泊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虞山景区的特色定位是以吴越遗迹、寺观园林和摩崖石刻为特色,与城乡和谐共融的城中山林湖景型景区。第五条规划期限本规划与太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1-2030年)2016年修订的规划期限保持一致,近期为2021-2025年,远期为2025-2030年。第六条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与16版总规划定的风景名胜区界线一致。东以北门大街、虞山南路、招商西路、未名六路、环湖南路为界;南以环湖南路、春晖路、秋港路为界;西以西三环路为界;北以北三环路、虞山北路、虞山山东北界为界,景区面积30.63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面积16.37平方公里,主要包括虞山山体与尚湖水体。第七条容量控制根据16版总规确定的游客容量,虞山景区日极限游客容量为78000人次。第二章风景资源评价第八条风景资源类型虞山景区风景资源类型包含两个大类,自然景源与人文景源。自然景源细分为天景、地景、水景、生景四中类,人文景源细分为园景、建筑、胜迹、三中类。第九条风景资源评价本规划以16版总规对风景资源的评价为基础,对已参评景源进行校核外,对未参评主要景源进行补充完善和评价。结论如下:一级景源8处,以翁同稣墓、言子墓、仲雍墓、剑门、虞山、剑阁、兴福寺、尚湖为代表。二级景源36处,以园景、建筑、水景等类型景源为主,以“虞山十八景”中的“湖甸烟雨”与“湖桥串月”、破龙涧、桃源涧、昭明太子读书台、黄公望祠等为代表。三级景源85处(补评6处),以建筑、园景、地景等类型资源为主,以“虞山十八景”中的“破山清晓”、龙殿山庄、藏海寺、罗汉桥、中共常熟县代表大会会址、钓鱼渚、荷香洲等为代表。四级景源9处,以水景为主,以高道泉、焦尾泉、君子泉、露珠泉等为代表。表2-1虞山景区风景资源等级分布览表景群名称一级景源二级景源三级景源四级景源合计尚湖景群1615022虞山景群730709116合计836859138第三章保护培育规划第十条资源分级保护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规划按照资源价值等级大小以及保护利用程度的不同,将风景名胜区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并对一、二级保护区实施重点保护控制。10.1 一级保护区分区区划:即核心景区,规划面积16.37平方公里。具体包括生态敏感度及景观品质高的湖体区域、重要的自然丘陵与山体以及价值较高的散列文物和史迹遗址。保护内容:虞山山麓,剑门剑阁、联珠洞、老石洞、小石洞等资源,尚湖水体及岸线周边,以保护自然景观保护为主要目标,保护地形地貌、植被环境和视线通廊,优化林相。可配置必要的科研设施、安全防护设施和服务设施。合理控制游客规模,梳理登山道,严格控制外来机动车辆进入。尚湖片区应重点保护景观风貌的完整性和水体水质,提升周边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水体景观,维护岸线生态功能。合理控制游客规模,限制外来机动车辆进入保护措施:一级保护区以保护资源、维护和提升景观品质为主要目标,加强对自然山形地貌、湖泊水域、动植物以及人文景观的严格保护。适度开展观光游览、生态休闲活动,应严格控制游客容量,加强保护物质文化遗存的真实性、景观环境的整体性。严禁违反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以及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其他建筑物;已经建设的,应当按照风景名胜区规划逐步迁出;严格控制外来机动交通进入保护区。除必需的步行游赏道路和相关设施以外,严禁建设与风景无关的设施。102二级保护区分区区划:一级保护区之外,至发展控制范围之间地带。二级保护区规划面积17.18平方公里,为一级保护区周边具有典型景观和较高游赏价值的区域。保护内容:主要为虞山、尚湖周边,名胜资源较少的缓冲地带。山体高程较低的风景林地及沿太湖部分风景点建设,多为耕地、风景点、野外游憩用地。保护措施:二级保护区以风景游赏和风景恢复为主,鼓励风景游览区建设,合理扩大其规模,进一步提高风景林地、园地、耕地等空间的游赏功能,优化山体林相,保护生物多样性,严禁开山采石和非抚育性质的林木采伐。依托自然田园、自然山体等游赏资源开展游赏活动。对已被破坏的诸如宕口等风景资源实施景观和生态恢复。严格控制旅游服务设施规模,合理引导其建筑风格。除符合本规划的项目外,限制与风景游赏无关的建设,控制外来机动交通进入。限制与风景游赏无关的建设,少量安排必要的旅宿餐饮设施;应分级限制机动交通进入本区,对居民活动应根据居民调控规划进行合理限制。103三级保护区分区区划:景区范围内上述一二级保护区以外的用地与水面及其他各项用地,均划为三级保护区。保护内容:主要虞山尚湖周边的居民点、旅游点建设区域。包括甸桥村、宝岩村、大湖甸村及部分城镇居民点等。保护措施:三级保护区内应进一步优化用地结构和空间布局,严格控制建设范围、规模和建筑风貌。对景区中的居民点,应按规划对其进行分类管理,维护当地居民正常生产生活,提升环境品质;游览设施和居民点建设应注重与景区景观风貌相协调,科学编制建设方案,严格履行风景名胜区和城乡规划建设等法定的审批程序,有序引导各项建设活动。在该区域内可以准许原有的土地利用方式与形态,安排同风景区性质和容量一致的各项旅游设施,并有序控制各项生产、经营与管理设施的建设及居民规模。第十一条特色景观保护规划以山体景观、水体景观、奇峰怪石景观、吴越人文遗迹景观、吴地宗教景观、江南水乡田园景观为主要保护保育对象。11.1 山体景观以虞山为代表,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有关规定,加强林木抚育和森林防火,维护生物多样性,改善林相,重点地段实行封山育林。严格保护虞山林木资源和山林景观,严格限制开发建设活动,维护自然山林的完整性和景观的延续性。未经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开发利用山林景观。严格控制核心景区山林区域游客量,防止过量游客对山体景观的破坏。维护虞山景区的古树名木景观,重点保护古树名木及其周边环境,营造良好的游赏空间。11.2 水体景观以尚湖为代表,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规定,做好与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实施协调。加强水资源保护,严格禁止污水排入,改善其他水体的水质。各类建设活动不得占用湖泊、水库、河道等水体,禁止围湖造地和围垦养殖。对于较严重的水体污染现象,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环保部门报告。严格保护沿湖、沿河岸线景观,完善湖泊沿岸最佳驻足观景点的设施及环境建设,各类建设要开展视线分析,避免出现视觉污点。各类休闲活动要和生态保护达成良好的互动,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需重点保护的水体资源,如饮用水源区域、湿地保护区域等,按照规划设置保护范围、保护标志和保护设施等。H.3吴越人文遗迹景观坚持依法保护和科学保护。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等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有关条款进行保护。对保护范围内的居民点进行疏解,并根据历史风貌和文物性质对其周边环境进行规划和整治。对文物古迹的任何改动都要报风景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按文物保护的法定程序报请政府和文物主管部门批准。对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建设项目选址应避开,无法避开的,应优先实施原址保护,无法实施原址保护的,应实施异地迁移保护或考古发掘。IL4吴地宗教景观以兴福寺、维摩寺、三峰清凉禅寺等为代表,风景名胜区内宗教活动场所的恢复、新建和改造,应严格执行宗教事物条例有关规定,报经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后,履行项目审批手续。不得以宗教活动名义破坏文物建筑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加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文化环境,完善非遗文化传习活动设施场所;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及传统工艺产品的宣传推广活动,增强非遗文化的影响力、生命力,提升旅游体验的文化内涵。11.5江南水乡田园景观江南水乡田园景观,需呈现乡土意境,延续田园牧歌式的生产生活方式。具体是指田园风光、田园建筑、田园生活。田园风光,指维持山水基底、历史肌理、空间形态特色,保持乡村山水林田屋完整,展现浓郁乡土气息,留住青山绿水,重塑和谐共融的人地关系。田园建筑需保持村庄特色、立面协调,闲置房屋通过功能置换和整修实现再利用;新建建筑提取特色要素,控制外形,并协调建筑与田园景观、自然风光,使其融入村庄整体风貌。田园生活重点在于因村施策,合理规划,在维持乡村传统风貌格局的基础上,合理布局各项功能空间,维系村民牧歌式、慢节奏的乡村生活。第十二条景观协调规划12.1 临山保护地带控制控制建筑高度,保持山脊线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通过建筑高度和建筑形态的引导,构建城镇与景区山体之间的对景关系;通过绿地建设和生态廊道空间控制,将山林景观引入城市,提升城市景观品质;加强绿化建设,提高绿化覆盖率,形成与山林景观协调的绿化景观风貌。12.2 临湖保护地带控制通过控制与引导湖体周边建筑形态,形成丰富的临水界面,营造优美的城市轮廓线;合理确定并控制湖体周边建筑密度与容积率,预留亲水通道和观景廊道,构建沿湖开敞空间;按照与景区风貌相协调的原则进行建筑立面和空间环境的整治。12.3 视线视廊控制剑阁一尚湖主轴线视觉敏感度高的线性空间,连接虞山剑阁、拂水堤的空间轴线,强调视线通廊的设置。在春晖路、太公路交叉口处设置面积较大的公园绿地以及宽度大于50米的绿带,留出景区入口至拂水堤的视廊。虞山城墙一方塔主轴线连接度假区与常熟古城的视觉轴线,由两处制高点的连接而成。强调二者之间建筑高度的控制。第十三条生物多样性保护1.1 1陆生植被保护保护现有各类陆生植被资源,进一步改善林相结构;并结合生态景观需要,加强风景林、生态林建设,有效扩展陆生植被面积。对现有的植被覆盖较好的区域,要严加管护,并创造条件使现有植被能自然繁衍、自然演替,进入良性循环过程。依法依规监督管理生产经营、开发建设活动,尤其是在生态红线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实行严格监管,对于毁坏破坏的行为严惩,并应在专家指导下责令其恢复影响。在景观营造中注重运用乡土树种对风景名胜区风貌的打造,如枫香等彩叶以及地方特色树种,以丰富景观。综合运用人工防除、机械防除、生态防除等多种方法防控加拿大一枝黄花、小蓬草、苏门白酒草等外来入侵物种。规划范围内有伏地卷柏、翠云草、节节草、毛竹、杨梅、枫香、白杯、麻栋、棚栋、茅栋、冬青、火炬松、合欢、构树、樟树、朴树、牛鼻栓、丝棉木、乌饭树、椁树、棣棠花、盐肤木、山胡椒、胡秃子、枸骨、小叶女贞、窄基红棵木、珞石、爬山虎、野蔷薇、获契、金银花、枸杞;草本植物有海金沙、乌薮、麦冬、百部、沙参、佩兰、桔梗等1.2 2野生动物保护减少人类活动干扰动物的栖息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稳定。防止丘陵山地随着,林地面积的增加或单一植被面积过大,造成原生植被斑块破碎化甚至生境变化。保护石灰岩洞穴原生环境,降低开发数量和影响程度,减少对翼手目多样性的影响。禁止任何盗猎偷捕及伤害野生动物的行为。建议在野生动物分布密集或出现频率较高的地段,建立野生动物监测、救助、繁育、放养中心,并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意义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宣传,消除非法捕猎行为。规划范围内有省级保护动物小鹏鹏、凤头8B鹏、鸿雁、青头潜鸭、红头潜鸭、鹤鹑、四声杜鹃、大杜鹃、小杜娟,国家Il级保护动物鸳鸯、小天鹅、黄嘴白鹭、国家I级保护动物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13 .3水生动植物保护禁止猎杀水禽,保护现有珍稀、濒危、特有鱼类和水生动植物;加强尚湖湿地建设,防止水污染,提高水生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多样性。提高公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和参与度。在尚湖周边进行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对水生生物及栖息地的影响。规划范围内有省级保护动物黑斑蛙、金线蛙、赤链蛇、短尾蝮蛇,国家Il级虎纹蛙。第四章风景游赏规划第十四条景区特色分析13.1 北坡缓和多溪涧北坡六涧(秦坡涧、坠石涧、五仗涧、破龙涧、石屋涧、桃源涧);其中,秦坡涧、桃源涧为原虞山十八景之“秦坡瀑布”、“桃源春霁”。13.2 南坡陡崖遍奇石剑门及其附近多种地貌层理、断裂悬崖、石洞、凌空飞岩等。14 .3脊顶平缓准平原山顶地貌平缓,沿虞山中路呈现准平原地貌。15 .4山湖之间平原带主体由农田、村庄等构成;与虞山之间视线较通达,与尚湖的视线联系较少。16 .5万亩碧波涌盛景由尚湖湖体、岸边小水系构成。第十五条游赏分区规划虞山景区包括两大景群:虞山景群和尚湖景群。其中虞山景群包含虞山公园片区、维摩片区、剑门片区、兴福片区、三峰片区、宝岩片区、石洞片区等七大片区,尚湖景群包含尚湖公园片区、钓鱼渚片区、景秀片区、湖甸片区、鸣禽片区等五大片区。15.1 虞山景群15.1.1 虞山公园片区定位:先贤遗址,现代公园景点:虞山公园、虞山城墙遗址、西城楼阁、言子墓、仲雍墓、辛风亭、虞山东麓摩崖石刻等,现状景点聚集,景观资源丰富。引导:合理组织游线,串联景点;针对读书台公园、辛峰亭等较为破败的景点进行重点修复提升。15.1.2 维摩片区定位:山涧风光,观景盛处景点:维摩山庄、维摩寺、桂香园、静远阁、石屋涧、桃源涧、虞山石室土墩等景点。维护情况良好,但游览吸引力较低。引导:进一步提升维摩山庄、桂香园等优质景点;针对桃源涧、石屋涧等风景优美的景点完善游览路径,恢复“桃源春霁”一景;贯通静远阁与尚湖之间的视线通廊;整治虞山石室土墩、太平军石营遗址等文保点,合理安排游览方式,组织游览路线。15.1.3 剑门片区定位:寺观楼阁,奇石古道景点:剑门、剑阁、藏海寺、长寿桥、香花桥、松风亭、剑门摩崖石刻等,现状片区景观资源丰富,已形成封闭景区,游线与旅游设施完善。引导:进一步丰富剑门片区的游赏活动类型,全年开展风筝节、杨梅节、采茶、重阳登高望远等时令性的活动。15.1.4 兴福片区定位:破山禅寺,山村群落景点:兴福寺、兴福寺牌坊、四高僧墓、二义士墓、福园、兴福面馆、兴福农家乐、舜过泉等景观资源,除兴福寺外,其余景点吸引力均较弱。引导:以兴福寺为核心,进一步组织周边景点串联成为兴福主题文化景点,打造吃住行游购娱综合一体的主题片区。15.1.5 三峰片区定位:幽静古寺,深林山庄景点:三峰清凉禅寺、三峰塔、龙殿山庄、千年古银杏、龙殿湖泊等,其中龙殿树林深处的湖泊为难得的天然湖泊资源,风景优美,尚未被发掘利用。引导:重修龙殿山庄,进一步整合周边景观资源,规划游线串联天然湖泊湿地,打造虞山深处的“蓝宝石”,成为虞山景区又一吸引点。15.1.6 宝岩片区定位:生态田园,名人墓群宝岩生态园、宝岩竹林、宝岩杨梅林、宝岩寺、翁氏丙舍、翁心存、翁同稣墓、曾朴墓、钱谦益、柳如是墓、瞿景淳墓、赵石墓、宝岩农家乐等景观资源,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并存。引导:提升整治虞山南路,串联沿线各景点。加强各文人墓地的标示引导与景点维护管理。虞山南路沿线拆除滞留工厂与废弃建筑,进行统一的里面整治。鼓励村民在有控制引导的前提下自主发展旅游农家乐。15.1.7 石洞片区定位:瀑布洞府,山林风光景点:老石洞、小石洞、小云栖寺、黄公望墓、杨晋墓、黄公望纪念馆、圣贤广场等景观资源,由虞山南路串联,已形成完善的游线与服务设施。引导:重点打造西三环路进入景区的入口景观,设置虞山西入口游客服务点,合理安排入口停车与服务设施,同时完善原虞山十八景之“秦坡瀑布”。15.2 尚湖景群15.2.1 尚湖公园片区定位:生态公园,人文韵味景点:尚湖拂水山庄、太公岛、杨柳岛、牡丹园、尚湖水街、尚湖山水文化园、拂水堤、串月桥等景观资源,现状尚湖景群主要游览点均集中于尚湖尚湖公园周边,其余片区景点分布较少。引导:规划完善尚湖公园内部景观,同时注重于周边景点的游览路线与服务设施的协调。15.2.2 钓鱼渚片区定位:活力公园,绿色水岸景点:钓鱼渚公园、枫林洲、养生水岸、环湖北路等景观资源,枫林洲及养生水岸地块风景优美,视野开阔,尚未进行风景建设。引导:重新进行钓鱼渚公园规划,打造以姜太公钓鱼为主题的专类公园;充分利用枫林洲优质资源,串联水上游线;合理利用养生水岸,以湿地体验为特色,布置生态休闲活动。15.2.3 景秀片区定位:滨湖湿地,生态农庄景点:景秀园、山泉湖生态园、良种场地块滨湖湿地、果园、尚湖生态农业园、休闲农庄、环湖北路等景观资源。现状良种场地块风景优美,湿地资源丰富,尚未进行风景建设。引导:重点打造良种场滨湖湿地,打造滨湖湿地公园,沟通滨湖亲水游线,串联尚湖沿岸各景点,建议布置水上游览设施。15.2.4 湖甸片区定位:湖甸水田,田园风情湖甸水乡田园肌理、环湖北路、湖甸村等景观资源,湖甸现状以水田为主,部分传统村落散步其间,形成一幅优美的田园风景画。引导:打造尚湖十八景之一“湖甸烟雨”,以田园水乡风光为特色,梳理水田肌理,改造修复传统建筑,开展农家活动,恢复尚湖农家习俗,品味农家风情。15.2.5 鸣禽片区定位:山影湖景,垂钓天堂景点:鸣禽洲、垂钓中心、传统村落、田园风光等风景资源,其中鸣禽洲风景优美,但尚未进行风景建设,有待开发。引导:重点整治鸣禽洲地块,与垂钓中心等周边景点串联,沟通尚湖南岸沿岸亲水步道,开展垂钓、露营、骑行等休闲娱乐活动。第十六条游线组织规划16.1 山水观光游游览主题:欣赏游览虞山、尚湖自然风光为主,其森林草地、山水湖泊、水榭楼台、小桥流水均具观赏价值。浏览路线:由西三环主入口进入景区一一游览尚湖公园,远眺虞山一一在水街或望虞台用午餐一一驾车或公交前往剑门,沿途欣赏山水风光一一游览剑门,观尚湖一一驾车或公交前往虞山门,登虞山门揽古城风光一一结束流程。16.2 人文遗迹游游览主题:吴地人文遗迹浏览路线:由虞山东入口进入景区,拜访言子墓、仲雍墓等一一游览石梅园、读书台公园,赏摩崖石刻一一在虞山南路午餐,休息一一公交前往翁氏丙舍参观,途中寻找柳如是、钱谦益、瞿景淳等名人墓葬一一公交前往黄公望祠参观一一参观兴福寺,结束游程。16.3 森林氧吧游游览主题:融自然生态与保健养生为-体的新型生态游憩园区。浏览路线:从桃源涧进入,赏桃源春霁,经石屋涧至维摩,游维摩一一沿虞山中路向西,后右转,林中徒步至联珠洞,至剑门一一到达剑门,野餐,休息一一林中徒步,至龙潭,赏龙潭一一游秦坡涧,徒步向西南走回到虞山中路向东走至剑道湿地体验游一一走剑道下山,结束游程。16.4 湿地体验游游览主题:湿地自然体验浏览路线:由西三环主入口进入景区一一游钓鱼渚公园,并坐船至枫林洲一一游枫林洲,体验湖中岛礁,坐船至湖甸烟雨午餐,游湖甸烟雨,可坐船体验千亩水稻田一一沿尚湖北岸骑行,体验湖滨林荫道,至尚湖公园还车一一尚湖公园游水上森林,并坐船至垂钓中心一一体验2小时垂钓,在垂钓中心享用晚餐,结束游程。16.5 乡村生态游游览主题:乡村生态体验游览路线:由尚湖东路进入景区一一游湖甸烟雨,赏稻田风光,体验农耕乐趣驾车至茶园,品茶宴,清明时节可体验摘茶炒茶乐趣一一驾车至宝岩生态园,游宝岩,夏季可采摘杨梅一一徒步至三峰农家乐或兴福农家乐,享用晚餐。16.6 山湖骑行游浏览主题:以体育运动和康体休闲为特色的,慢行总览虞山尚湖风光。浏览路线:由尚湖东路骑行进入景区一一游湖甸烟雨沿途千亩稻田、枫林洲水岸风光一一骑行至湖岸绿荫,欣赏“湖桥串月”、景秀园,并享用午餐一一下午沿环湖北路、环湖西路骑行,山光水色尽收眼底一一下午在尚湖风景区游玩,欣赏回绕曲廊,亭台楼阁一一由太公路出景区,结束游程。16.7 深度山水游游览主题:欣赏游览虞山、尚湖自然风光为主。浏览路线:由西三环主入口进入景区一一游钓鱼渚公园,并坐船至枫林洲一一游枫林洲,体验湖中岛礁,坐船至湖甸烟雨午餐,游湖甸烟雨,可坐船体验千亩水稻田一一下午沿环湖路前往虞山景区,途径宝岩生态观光园,欣赏剑门剑阁,拂水晴岩接着或徒步登山赏虞山门,在城墙登高望,欣赏辛峰夕照,结束游程。或徒步登山前往兴福寺,破龙涧,观奇石,过古桥,而后下山结束游程。16.8 书院文化游游览主题:书院文化旅游。浏览路线:由西三环主入口进入景区一一游书台公园、石梅广场,了解常熟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科考制度等内容,体验考试、入学等仿古仪式表演一一前往虞山动物园,与禽鸟走兽互动嬉戏驱车前往常熟市人防基地享用午餐,进行下午的拓展训练一一驱车至茶园,品茶宴,清明时节可体验摘茶炒茶乐趣一一驱车前往水上演艺中心欣赏表演,享用晚餐结束游程。第十七条景观环境整治与提升17.1现状景点整治方式维护一一原有景源价值高、景观风貌完好的景点,在利用和建设过程中应予以严格保护。保持其原有风貌,控制景点规模与新建项目,完善周边环境及标示体系建设,优化景点可达性。提升一一原有景观风貌基本完好,需要通过局部整饬进一步提高品质的景点。在后续建设中应延续原有景观风貌,确保整体环境协调性。改造一一现状景观风貌质量较差、需要进行全面整改的景点。在改造过程中应深入挖掘景点自身内涵,注重于周边景观风貌的协调。17.2规划景点营造方式修复一一现状为遗址遗迹,需重新整理挖掘的景点。应严格遵照文物保护法要求,建设规模及风貌应与遗址遗迹风貌协调,展示文化内涵,体现其真实性。扩建一一原有景观风貌较好,需要进一步扩展其游赏空间的点。在后续建设过程中,应注重新建区域与现有景点观风貌的协调。新建一一结合现状未利用景源和新增游览区域拟进行建设的点。规划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及风貌,注重与周边景观的协调。17.3景点提升引导针对各景点的景源特征及利用条件,细化规划建设引导要求,明确景点提升要点。详见表4-1表4-1各景点提升要点汇总表保护与建设方式景群片区景点规划建设引导要点维护;处虞山景群虞山公园片区虞山公园、挹秀园、镇海台、虞山门、阜成门、西城楼阁、王石谷祠、清权祠、半山轩合理组织游线,串联景点剑门片区剑门奇石、古剑阁、剑门摩崖石刻、报国寺、藏海寺、桂香园进一步丰富剑门片区的游赏活动类型,全年开展风筝节、杨梅节、采茶、重阳登高望远等时令性的活动兴福片区福园以兴福寺为核心,进一步组织周边景点串联成为兴福主题文化景点,打造吃住行游购娱综合一体的主题片区。三峰片区三峰清凉禅寺进一步整合周边景观资源,规划游线串联天然湖泊湿地,打造虞山深处的“蓝宝石”,成为虞山景区又一吸引点宝岩片区宝岩生态观光园提升整治虞山南路,串联沿线各景点;虞山南路沿线拆除滞留工厂与废弃建筑,进行统一的立面整治;鼓励村民在有控制引导的前提下自主发展旅游农家乐石洞片区老石洞、圣贤广场重点打造西三环路进入景区的入口景观,设置虞山西入口游客服务点,合理安排入口停车与服务设施,同时完善原虞山十八景之“秦坡瀑布”尚湖景群尚湖公园片区山水文化园、太公岛、拂水山庄、荷香洲、牡丹园、拂水堤、望虞台、串月桥、杨柳屿、水上森林、水街规划完善尚湖公园内部景观,同时注重于周边景点的游览路线与服务设施的协调景秀片区景秀园重点打造良种场滨湖湿地,打造滨湖湿地公园,沟通滨湖亲水游线,串联尚湖沿岸各景点,建议布置水上游览设施提升19处虞山景群虞山公园片区虞山动物园、石梅园、读书台公园、石梅广场合理组织游线,串联景点维摩片区维摩山庄、静远阁、石屋涧、桃源涧进一步提升维摩山庄等优质景点;针对桃源涧、石屋涧等风景优美的景点完善游览路径,恢复“桃源春霁”一景;贯通静远阁与尚湖之间的视线通廊金们片区拂水晴岩、长寿桥、香花桥适当扩大游览面积,梳理景点,优化游线与服务:进一步丰富剑门片区的游赏活动类型,全年开展风筝节、杨梅节、采茶、重阳登高望远等时令性的活动兴福片区破龙涧以兴福寺为核心,进一步组织周边景点串联成为兴福主题文化景点,打造吃住行游购娱综合一体的主题片区三峰片区秦坡涧进一步整合周边景观资源,规划游线串联天然湖泊湿地,打造虞山深处的“蓝宝石”,成为虞山景区又一吸引点*/L-Lt玉石片区帝师园、翁氏丙舍提升整治虞山南路,串联沿线各景点;加强各文人墓地的标示引导与景点维护管理石洞片区小云栖寺、黄公望祠重点打造西三环路进入景区的入口景观尚湖景群湖甸片区程家桥、拂水桥以田园水乡风光为特色,梳理水田肌理改造8处虞山景群虞山公园片区辛峰亭针对辛峰亭进行重点修复提升,营造视线开阔的景观环境,突出“辛峰夕照”这一独特的天象景观剑门片区虞山石室土墩、联珠洞完善联珠洞配套休憩设施,作为徒步观光道上的风景节点尚湖景群钓鱼渚片区钓鱼渚公园重新进行钓鱼渚公园规划,控制钓鱼渚设施建设规模,营造生态游憩空间,打造以姜太公钓鱼为主题的专类公园景秀片区山泉湖生态园重点打造良种场滨湖湿地,打造滨湖湿地公园,沟通滨湖亲水游线,串联尚湖沿岸各景点,建议布置水上游览设施修复25处虞山景群虞山公园片区虞山东麓摩崖石刻、仲雍墓、周章墓、言子墓针对虞山东麓摩崖石刻、仲雍墓、周章墓、言子墓等较为破败的景点进行重点修复提升维摩片区太平军石营遗址整治修复太平军石营遗址等文保点剑门片区明瞿式耙墓、赵石墓、瞿景淳墓、中共常熟代表大会会址、邵松年墓适当扩大游览面积,梳理景点,优化游线与服务;进一步丰富剑门片区的游赏活动类型,全年开展风筝节、杨梅节、采茶、重阳登高望远等时令性的活动兴福片区翁同爵墓、张鸿墓、舜过泉、四高僧墓、二义士墓以兴福寺为核心,进一步组织周边景点串联成为兴福主题文化景点,打造吃住行游购娱综合一体的主题片区三峰片区蒋元枢墓进一步整合周边景观资源,规划游线串联天然湖泊湿地,打造虞山深处的“蓝宝石”,成为虞山景区又一吸引点玉石片区唐洪培墓、柳如是墓、钱谦益墓加强各文人墓地的标示引导与景点维护管理石洞片区黄公望墓、翁心存墓、翁同稣墓、杨晋墓、翁咸封墓加强各文人墓地的标示引导与景点维护管理尚湖景群湖甸片区王钦墓、王石谷墓加强各文人墓地的标示引导与景点维护管理扩建2处虞山景群兴福片区兴福寺以兴福寺为核心,进一步组织周边景点串联成为兴福主题文化景点,打造吃住行游购娱综合一体的主题片区宝岩片区吴王点将台提升整治虞山南路,串联沿线各景点;扩建吴王点将台新增13处虞山景而维摩片区吾谷枫林新增吾谷枫林,合理安排游览方式,组织游览路线三峰片区龙潭、裸岩遗迹进一步整合周边景观资源,规划游线串联天然湖泊湿地,打造虞山深处的“蓝宝石”,成为虞山景区又一吸引点尚湖景群尚湖公园片区桃花岛营造桃花岛湿地景观风貌,开辟湿地游赏空间钓鱼渚片区养生水岸、枫林洲充分利用枫林洲优质资源,串联水上游线;合理利用养生水岸,以湿地体验为特色,布置养生度假会所及活动景秀片区滨湖湿地、生态茶园重点打造良种场滨湖湿地,打造滨湖湿地公园,沟通滨湖亲水游线,串联尚湖沿岸各景点,建议布置水上游览设施湖甸片区湖甸烟雨、水上演艺中心新增水上演艺中心,打造尚湖十八景之一“湖甸烟雨”,以田园水乡风光为特色,梳理水田肌理,改造修复传统建筑,开展农家活动,恢复尚湖农家习俗,品味农家风情鸣禽片区鸣禽洲、尚湖垂钓中心、尚湖生态农业园依托湖边鱼塘与菜园,塑造特色农田与垂钓中心,打造具有传统农耕与渔歌风情的乡野水岸;鸣禽洲恢复湿地景观风貌,整治岛屿环境,配套少量休憩设施,与垂钓中心等周边景点串联,沟通尚湖南岸沿岸亲水步道,开展垂钓、露营、骑行等休闲娱乐活动第五章旅游服务设施规划第十八条旅游服务设施规划原则18.1 控制容量、逐步完善以环境容量和游客高品质体验为依据,对游览设施总量进行控制。旅游服务设施的配置充分适应市场环境,设置对生态环境影响小,对游赏活动组织提升明显的旅游服务设施,并在景区建设完善过程中逐步完善。18.2 合理布局、统一部署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布局游览设施数量和级别,将景区景点建设与游览设施建设视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实现景区游览资源的最大价值。18.3 依托村镇、功能置换依托景区现有村镇基础设施,在不破坏原有村落空间结构和肌理的基础上,将原有的农村居民点通过改建、修葺、整治的方式置换为游览服务设施。18.4 环境协调、体现特色在景区中要强调设施建筑的景观性,建筑体量宜小不宜大,布局宜疏不宜密,层数宜低不宜高,设施建筑退让道路、水体,并配合游线。设施建筑尊重所处环境,其色彩、材料、造型与环境充分协调,造型讲究艺术效果,并能反映地方特色。第十九条设施规模景区游览设施用地规模景区游览设施用地规模59.7公顷。规划内部床位数1138床。第二十条旅游服务设施布局规划规划依据风景区总体规划确定的旅游服务基地分类,结合虞山景区景群的性质、分布和条件,区内设置旅游服务中心和旅游服务点的两级旅游服务设施体系。尚湖南旅游服务中心作为虞山景区主

    注意事项

    本文(太湖风景名胜区虞山景区详细规划(草案).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