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融合示范项目道路工程-囤水田支路工程 路基、路面说明书.docx
4路基设计1.1 设计依据规范(1)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2)部颁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2111-2019)(3)部颁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4)部颁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5)部颁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6)部颁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7)部颁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3610-2019)(8)部颁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9)部颁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F80/1-2017)(10)部颁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Il)部颁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4. 2路基设计洪水频率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25。5. 3路基设计标高设计标高为路面中心线处的标高。6. 4路基设计7. 4.1填方路基设计.路基范围内的原地基应在路基施工前进行处理:1)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灌木丛等均应在施工前砍伐或清理;2)原地面坑、洞、穴,应在清除沉积物后,用合格填料分层回填分层压实。压实度不小于90%:3)原地基为耕地或松土时,应先清除有机土、种植土、草皮后按规定压实度不小于90%:4)当地而纵坡大于12%或横坡陡与1:5时,应按设计要求开挖台阶,设置成坡度向内大于4%,宽度不应小于2mo用于路基的填料要求挖取方便,压实容易,强度高,水稔定性好,其中强度要求按CBR值确定,具体数据详见本说明5.2。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本项目为一阶段施工图设计。2施工图标段划分情况说明本项目分一个标段实施。3路基设计原则、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方案说明3.1 路基设计原则(1)路基工程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路基设计应符合环保要求,避免引发地质灾害,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从地基处理、路基填料选择、路基强度与稳定性、防护工程、排水系统以及关键部位路基施工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3)路基设计宜尽力避免高路堤与深路堑,应结合既有道路纵断面。(4)做好全面调查研究,充分收集沿线地质、水文、地形、地貌、气候、地震及已建、改建公路的基础资料,根据项目区自然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选择适当的路基横断面形式和边坡坡度。3.2路基横断面布置采用四级公路、20kmh,路基宽度6.5m建设,荷载等级为公路71级。路基横断面组成为:6.5m=0.25m(土路肩)+3.Om(行车道)+3.Om(行车道)+0.25m(土路肩)。设置护栏路段,对路基进行加宽50cm:33加宽,超高方案说明(1)加宽:平曲线半径W250m时,按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进行加宽设置,加宽值采用第1类加宽值,加宽过渡方式采用线形过渡。(2)超高:由于新乡村建设,考虑到居民新村、民宿、非机动车道、步道等城镇化因素,平曲线超高按照最大超高懦进行控制。(3)用地界:填方路段,用地界一般为路堤边沟外LO米,未设排水沟的路段坡脚外或坡脚墙外1.0米,路段,用地界一般为边坡顶或截水沟坡顶外1.0米。宜为5060cu5.2路基压实度标准与压实度(1)路基压实技术要求本项目路基填料主要来源为挖方废弃的土石混合料,路基填料主要有粘土(或亚粘土)、全弱风化泥岩、砂岩、页岩等。路基填筑前平均消除03cm厚的表层土,清表后对基底碾压密实,使基底的压实度不应小于85%表层种植土集中堆放,并将其用于边坡绿化以及弃土场复耕等,严禁用于填筑路基和胡乱丢弃。为了保证路基路面的整体稳定性,路基埴料应均匀、密实,经过现场试验确认后方能填筑。路基的压实度、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应分别满足相关要求。土石可用于路堤的填筑,但路床范围应使用硬质岩石渣填筑。路床范围内填料粒径不得大于IOcm,路堤容许最大粒径为15cm,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不得直接用作路堤填料,挡土墙墙背填料必须选用碎石、石屑、石渣等粗粒土填筑。在填筑过程中应严格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3610-2019)要求进行,通过试验路段确定填筑工艺。设计最大松铺厚度土质路基施工应不大于30cm,上石混填路基不宜超过40cm,冬季施工松铺厚度应比正常施工减少20%30%,具体施工时每层铺填厚度可根据试验路结果、压实机械类型和规格确定。松铺应避免硬质石块(特别是尺寸大的硬质石块)集中:当石料含量超过70%时,分层摊铺时先铺填大块石料,且大面向下,放置平稳,再铺小块石料、石渣或石屑嵌缝找平,然后碾压。路基压实度要求(重型击实标准)填挖类型路床顶面以下深度(Cm)压实度(%)填方路基路床0-80295上路堤80150294下路堤150以下292零填及挖方路基0-80295路基填料最小承就比和最大粒径要求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承载比(CBR)(%)填料最大粒径(cm)上路床0-30610下路床3080410上路堤80-150315下路堤150以下215零填及挖方路基0Y0610填方边坡高度W8米时,边坡坡率采用1:1.5。对于较大粒径的填料必须采用较为大型的压实机具,通过碾压试验证明可行,并确定施工工艺和检测办法后,方可采用,否则较大的石料必须改小才可作填料。对于桥台,涵台,挡土墙等构造物的台背(墙背)填料应优先选用内摩擦角值较大的片碎石、砾(角砾)类土,砂类土,路堤与桥台、横向构造物(涵洞、通道)连接处应设置过渡段,路基压实度不应小于96%o.路基施工技术D压实机械宜用慢速效果最好,碾压一段终了时,采取纵向退行方式第二遍碾压,不宜采用掉头方式。2)必须根据设计断面,水平分层填筑,分层压实,不同性质的土应分层填筑,不得混填,每种填料累计厚度不宜小于0.5u4.4.2挖方路基设计1)全线挖方地段根据地质情况,本着尽量平衡填挖的原则设置挖方边坡坡率。2)挖方边坡设计根据地质情况,对坚石路段本着尽量减少临空面防止后期风化破碎的原则设置折线边坡。3)当挖方边坡外汇水面较大时,在距坡顶5.Om处设置截水沟。4)零挖地段路基处于耕地,水田、松软地段,采用换填0.5LO米深的块石以保证路基的稳定性。5路基压实标准与压实度及调料强度要求说明5.1 路基填筑(D为保证路基的压实度,施工时路堤两侧可超宽填筑30cm,路基填筑完成并稳定后再对边坡进行清理。(2)采用填料应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其分层的最大填筑厚度:土方路堤不应超过30cm、填石路堤不应超过50cm,(3)墙背填料应有良好的透水性和压实性,以片、碎石、砂砾、砾石土和碎石土为宜。(4)对于沿线弱微风化的砂岩比较丰富路段,采用土石混填路基,土石路堤不得采用倾填方法,只能采用分层填筑,分层压实。路基压实应采用大功率的推土机(功率大于200)与重型压实机具(14T以上)。对下路堤,般最大粒径40cm,且不宜大于摊铺层厚的2/3,压实层最大厚底面以下40Omm范围内,填料粒径应小于150mm,其中小于5mm的细料含量应不小于30%。3)路基的浸水部位,应采用稳定性好、不易膨胀崩解的石料填筑。4)填石路堤在施工前,应通过铺筑试验路段确定合适的填筑层厚、压实工艺以及质量控制标准。5)根据项目区出露的地层岩性情况,沿线石料的饱和抗压强度指标可对填石分为中硬岩石和软侦岩石。见下表。表T岩石分类表岩石类型单轴饱和抗压强度(MPa)代表性岩石中硬岩石30-60硅质、铁质胶结的砂岩、石灰岩、白云岩等沉积岩类:软质岩石530泥质砂岩、泥质页岩、泥岩等沉积岩类:6)填石路堤顶部最后一层填石料的铺筑层厚度不得大于0.4m,最大粒径不得大于150mm,其中小于5mm的细料含量不应小于30%,且铺筑层表面应无明显孔隙、空洞。填石路堤上部采用其他材料填筑时,可视需要设置上工布做为隔离层。(3)路床顶面验收标准:除满足正常路床填筑粒径、压实度、CBR要求外,路床回弹模量应大于40Mpa.(4)构造物两例路基涵洞等构造物与路基填土之间因刚度悬殊而产生差异沉降,引起“桥头跳车”。为减轻“跳车”现象,提高公路车辆行驶的舒适性,设计中考虑对涵洞两侧路基进行特殊处理:其一是采用碎石等透水性材料填筑,降低台后路基填土的压缩性,其二是提高台后压实功率。处理范围参考公路路基设计规范3.3.7条,本项目为四级公路,过渡段L按H+3(m)考虑。注:H为路基填土高度。填料要求要求采用挖方石渣或透水性良好的砂砾石、片碎石、砂卵石,碎石屑填筑。石渣选料时要选择级配良好,级配范围变化不大的石渣,同一层路基采用石渣含量相近的石渣进行填筑。台背路基与锥坡填土同时进行,要求从填方基底至路床顶面压实度均达到96%.施工要求涵洞两侧与项部、锥坡与挡土墙等构造物背后的填土均应分层压实,每一压实层松铺厚度不宜超过20cm。涵洞两侧的填土与压实和桥台背后与锥坡的填土与压实对称或同时进行。各种填土的压实尽量采用小型的手扶振动夯或手扶振动压路机。分层压实厚度宜不大于15OnUn,填料粒径宜小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承载比(CBR)(%)填料最大粒径(cm)30-80410便质石料压实质:控制标准分区路床底面以下深度(m)摊铺层厚(mm)最大粒径(mm)压实干重度(kNm3)孔隙率(%)上路堤0.80-1.50400小于层厚2/3由试验确定23下路堤>1.50W600小于层厚2/3由试验确定»25P硬石料压实质量控制标准分区路床底面以下深度(阳)摊铺层厚(Mn)最大粒径(mm)压实干重度(kNm3)孔隙率(%)上路堤0.80-1.50400小于层厚2/3由试验确定22下路堤>1.50500小于层厚2/3由试验确定»24软质石料压实质量控制标准分区路床底面以下深度()摊铺层厚(mm)最大粒径(11u11)压实干重度<kNm3)孔隙率(%)上路堤0.80-1.50300小于层厚由试验确定>20下路堤>1.50400小于层厚由试验确定»22在施工前对各类填方路基应修筑试验工程,以确定路基的施工工艺和控制指标。详细内容见施工注意事项部分。(2)路基填料要求土质路堤D填方路基应应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路堤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50mm,路床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00mnU2)淤泥、强膨胀土、有机质上等不得直接用于路基填筑,浸水部分的路堤不得用粉质土埴筑。3)采用细粒土填筑时,路堤填料最小强度应符合下表耍求。4)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基填料。(2)填石路堤1)硬质岩石、中硬岩石可用于路堤和路床填筑:软质岩石可用于路堤填筑,不得用于路床填筑;路床填料粒径应小于IoOmm。膨胀岩石、易溶性岩石、崩解性岩石和盐化岩石等均不得应用于路堤填筑。2)路堤填料粒径应不大于500mm,并不宜超过层厚的2/3,不均匀系数宜为15、20。路床应力应变分布特性相适应。(3)路面设计应考虑潮湿气候,路面材料设计应对材料的高低温特性、光老化耐久性等提出要求。9.2设计依据及设计参数车行道:双车道面层类型:沥青混凝土自然区划:本路段经过地区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区划V2区设计标准轴载:BZZ-100交通等级:轻交通等级路面设计使用年限:8年9.3交通设计参数本交通量来源于我公司现场调查以及业主提供相关路段交通量,本项目为四级公路,交叉方式均为平面交叉。交通景调查表序号车型编号说明交通量(辆/天)备注1I类2轴4轮车辆14522类2轴6轮及以上客车533类2轴6轮整体式货车2744类3轴整体式货车(非双前轮)355类4轴及以上整体式优车(非双前轮)366类双前轴整体式货车077类4轴及以下半挂货车(非双前轴)388类5轴半挂货车(非双前轴)299类6轴及以上半挂货车(非双前轴)01010类双前轴半挂式货车011U类全挂货车0合计188路面交通量计算:公路等级四级公路于IOomm,涵洞两侧回填填料粒径宜小于50mm,压实度应不小于96%。部位狭窄时,可采用低强度等级混凝土、浆砌片石等材料回填。台背与墙背回填,应在结构物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时进行。7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及其防护设计说明根据沿线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质等条件,结合沿线桥涵、排洪沟渠、天然沟谷分布和设理情况,依据本地区水文特点、暴雨强度、地表滞留系数,经水文计算,结合业主相关要求,合理确定排水构造物断面形式和尺寸,采用排水形式及尺寸如下:7.1排水沟考虑到新村即将建设,为避免重免建设,临新村侧的排水沟采用40X40Cm的梯形土质排水沟,后期新村及停车场建设时,临新村侧的排水沟可设置为盖板沟,便于村民出行。本次设计仅考虑土质边沟的费用。其他路段的排水沟采用40×40cm的梯形C20碎排水沟,沟壁厚度20cm。如果较长路段无天然河流、沟渠等出水口时,适当加大排水沟尺寸,必要时修建横向排水沟,将水流引至附近天然排水系统。7.2边沟边沟采用40×40cm的矩形C20碎边沟,利用路肩作为边沟内壁,边沟沟底和外壁厚度为20cm。8取土、弃土设计方案、环保及节约用地措施本项目路线全长03公里,挖方245方(天然方),填方11867方(自然方),弃方12方,需借方11634方。废方就近处理,考虑Ikm运距,借方由周边项目所得,考虑Ikrn运距。9路面结构设计1 .1路面设计原则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IOoK、为标准轴载,以BZZTOO表示,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8年。按交通量、道路等级、交通组成等使用要求,根据沿线气候、水文、地质及筑路材料的分布情况,本着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施工方便、利于养护及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原则进行路面技术和经济比较。(1)路面结构类型和厚度与公路等级、交通量和组成相适应。(2)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应保证路面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各结构层的刚度和强度与沥青路面路表验收弯沉值LA=53.5(0.Olmrn)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交工验收压实度不小于97%,7d无侧眼抗压强度值不小I-3Mpa9 .6路面材料要求(1)、基层材料(水泥稳定碎石)1)材料要求 .水泥水泥可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宜选用初凝时间大于4小时,终凝时间6小时以上,强度等级不小于32.5的水泥。水泥质量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要求。 .集料碎石压碎值应不大于35%:粗集料针片状含量应不大于15%:含泥量应不大于3%,4号料中0.075mm通过率应不大于20%(宜不大于18%);碎石中小于0.6mm的颗粒必须做液限和塑性指数试验,要求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9。为保证基层质量,应采用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并采用振动碾压成型,集料的粒径不得大于31.5mm,压碎值不大于35%,集料的级配范围应符合下表的要求。基层集料的级配的Iei粒坦成范围层位通过下列筛孔(11m)的质量百分比(%)31.5199.54.752.360.60.075基层10068-8638-5822-3216-2881503.水施工用水符合一般饮用水即可,遇有可疑水源时,应进行实验鉴定。2)混合料组成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压实度(按重型击实标准)应不小于97乐7天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应满足不小于3.OMpa,其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2)乳化沥青透层D材料要求透层油采用阳离子乳化沥青PC-2,粘层油采用PC-3,其质量标准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3.2道路用乳化石油沥青质量要求”的规定,见下表:透层沥青技术要求I技术指标I单位技术要求目标可靠指标0.52初始年大型客车和货车双向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56路面设计使用年限(年)8通车至首次针对车辙维修的期限(年)5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3%方向系数0.55车道系数1整体式货车比例55%半挂式货车比例20%初始年设计车道大型客车和货车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30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累计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辆)97371路面设计交通荷载等级为轻交通荷载等级当验算沥青混合料层疲劳开裂时: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291246当验算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时: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1.579227E÷07当验算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时:通车至首次针对车辙维修的期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173887当验算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时: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我累计作用次数为3971759.4路面结构组合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P2017)中6.1.2条,“二级及以下公路,交通量为中等、轻水平的可根据地区经验合理选择路面结构”。综上所述,根据沿线路面材料的分布情况和材料性能,结合国内已建公路路面的经验教训、国内路面技术的发展情况、本项目周边道路路面情况,以及本项目一二期工程的施工时间差,并考虑到施工工艺和施工管理的需要,路面结构如下: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面层:6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T6C;基层:25Cnl厚5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设置乳化沥青透层;计算设计路面结构的验收弯沉值:路基顶面验收弯沉值LG=310.42(0.Olmm)其他未尽事宜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第9.1、9.2条的有关规定执行。(4)沥青磴D材料要求 .沥青材料为提高面层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性能,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气候。沥青采用A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其质量标准应分别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2.1-2"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的要求。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指标单位沥吉标号70号针入度(25C,5s,Ioog)0.Iinm6080针如度指数Pl-L5+l0软化点(R&B)4C46601动力粘度不小于Pa.s180Ioe延度不小于cm2015C延度不小于100含蜡量(蒸懦法)不大于%2.2闪点不小于C260溶解度不小于%99.5密度(15C)g/cm3实测记录质量变化不小于%±0.8残留针入度比不小于%61残留延度UOC)不小于cm6残留延度(15lC)不小于cm15 .粗集料采用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的卵砾石(粒径不小于8cm)轧制碎石或灰轧制碎石,要求采用大型反击式多级联合碎石机加工(反击破碎不少于两级),破碎后颗粒的形状应接近立方体,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耗性,其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破碎后的粗集料规格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E40-2004)表4.8.3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S10、S12和S14规格的要求:新青混凝土粗集料的级配要求规格名称公称粒径(mm)通过下列筛孔(E)的质量百分率(031.526.519.013.29.54.752.360.6S810-2510090100075。5S91020100901000750-5技术指标单位技术要求电荷阳离子+)L18mm筛上剩余量%<0.1标准粘度C25,3S820恩格粘度E251-6常温储存稳定性Id<1常温储存稳定性5d<5与石料的粘附性褰覆面枳J2/3蒸发残留物性质蒸发残留物含世%>50(25C)针入度0.Imtn50300<15,C)延度%240溶解度(三氯乙烯)%>97,5粘层沥青技术要求技术指标单位技术要求电荷阳离子(+)1.18mm筛上剩余量:%<0.I破乳速度试验速度快裂或中裂储存稔定性5dCH5<5IdCHl<1粘度标准粘度C25,3S820恩格拉粘度E250.Imm1-6与石料的粘附性募粮面积22/3蒸发残留物含量%250蒸发残留物性质蒸发残留物含量%>50(25C)针入度0.Imm45150(15'C)延度%>40溶解度(三氯乙烯)%>97,52)施工要求沥青路面基层必须喷洒透层油,沥青层必须在透层油完全渗透入基层深度5un(通过钻孔或挖掘确认)后方可铺筑,气温低于IOc或大风天气,即将降雨时不得喷洒透层油。透层油的粘度通过调节乳化沥青的浓度得到适宜的粘度,基质沥青的针入度不宜小于100,用于半刚性基层的透层油宜紧接在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变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喷洒,乳化沥青用量为0.40.6Lm2°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组成,其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9.2的技术要求,见下表: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要求项目要求表观密度22.45坚固性(0.3加部分),不小于-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fit)(%)<5砂当量(%)250亚甲蓝值.棱角性(流动时间,S).矿粉沥青混合料的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其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10.1的技术要求,见下表:渐青混合料用矿希质,要求项目单位要求表观密度tm322.45含水量%1粒度范围<0.6mm%100<0.15mm%90700<0.075mm%70700外观-亲水系数T0353塑性指数T0354加热安定性T0355.抗剥落剂为保证沥青与集料间的粘结力,提高抗水损害能力,要求掺加抗剥落剂,应采用长期性能优良、耐热、耐水、且施工易于操作的抗剥落剂,加入后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不低于5级。沥青中加入抗剥落剂后,应进行一定老化(薄膜烘箱中加热96小时,有条件时可再在压力老化仪PAV中进行)然后进行粘附性试验,经过初期老化后的混合料须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如果承包人的拌和设备有两套矿粉仓及计量系统,且有工厂化生产的消石灰粉来源也可选用掺加消石灰粉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能。消石灰粉的细度应满足矿粉要求。掺量由配合比设计及各项性能验证指标试验确定。2)沥青混合料配合比SlO107510090100015075Sll5-1510090-10040-700-150-5S1257010090-1000-150-5S1337010090-10040700-20。5S1435100901000-1503粗集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性,其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8.2“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技术要求”,见下表:沥青混合料用围集料质量技术要求指标要求石料压碎值(%)30洛杉矶磨耗损失()35表观相对密度22.45吸水率(%)3.0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2O水洗法V0.075ran颗粒含量(%)Wl软石含量(笳5.细集料细集料采用采用硬质灰岩由专用设备加工的机制砂,其规格应分别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9.3“沥青混合料用天然砂规格”、“沥青混合料用机制砂或石屑规格”的要求,见下表:浙青混合料用天然砂规格方孔筛(Innl)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R)粗砂中砂细砂9.51001001004.7590-10090-100907002.3665957590857001.1835-6550-9075-1000.615-3030-6060-840.35208-3015450.15070O-IO0700.075。5。5。5沥青混合料用机制砂或石属规格规格公称粒径(mm)水洗法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性)9.54.752.361.180.60.30.150.075S15O510090-100609040752055770220O-IOS16。31008010050802560845。250-159. 7施工要求公路的路面施工,必须按设计要求,严格执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GF20-201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各条文,质量检杳标准应符合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o52-93)的规定。10. 7.1路面施工前的准备1)下承层的检查在修筑基层以前应对路基进行检查,要确保上路床填料的强度CBR261及压实度295双主要进行以下项目检验:碾压检验:用1215吨三轮压路机碾压34遍,不得有翻浆、弹簧、轮迹等现象,检验频率要求全面、随机。路基强度检验:当取用承载板检验时,每100200米至少布置一个测点,每个测点在上、下行车道中至少有三个数据。当采用弯沉检验时,每20米至少8个数据,每一评定长度为200500米。对于承载板检验或实测弯沉值不能满足设计E(I值要求时,应找出其周围限界,进行局部处理,直到满足要求。如果采用弯沉检验,作一定数量的承载板与弯沉的对比检验。平整度检验:应每50米一处以上,质量标准应在2cm以内。标高检验:路面施工前应对路基的顶面设计标高进行认真核查,以满足路面设计厚度的要求。2)材料与设备检查(1)施工前必须检查各种材料的来源和质量。对经招标程序购进的沥青、集料等重要材料,供货单位必须提交最新检测的正式试验报告。对首次使用的集料,应检查生产单位的生产条件、加工机械、覆盖层的清理情况。所有材料都应按规定取样检测,经质量认可后方可订货。(2)各种材料都必须在施工前以“批”为单位进行检查,不符合规范技术要求的材料不得进场。对各种矿料是以同一料源、同一次购入并运至生产现场的相同规格材料为一“批”;对沥青是指从同一来源、同一次购入且储入同一沥青罐的同一规格的沥青为一“批”。材料试样的取样数量与频度按现行试验规程的规定进行。(3)工程开始前,必须对材料的存放场地、防雨和排水措施进行确认,不符合规范要求时材料不得进场。进场的各种材料的来源、品种、质量应与招标及提供的样品一致,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严禁使用。(4)使用成品改性沥青的工程,应要求供应商提供所使用的改性剂型号、基质沥青的质量检沥青混凝上中、下面层混合料采用粗型(C型),沥青混凝上面层混合料级配范围详见公路沥育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5.3条、条文说明(表7-3、表7-4)及附录B的要求,矿料级配见下表。密集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矿料级配急围级配类型通过下列孔筛(rm)的质量百分比(%)26.519.016.0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AC-16C10090-10076-9260-8034-6220-4813-369-267-185-144-8施工前必须选择符合要求的材料,通过配合比设计确定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经配合比设计和试验确定的沥青混凝上混合料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5.3.3-1的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的要求,并有良好的施工性能。密级配沥Ir混凝土混合料马歇尔试励技术标准试验指标单位数值击实次数次50试件尺寸mm101.6nm×63.5mm空隙率VV深约90Mn以内%36深约90E以下%36稳定度MS不小于Kn5流值FLmm24.5矿料间隙率VMA(%)不小于设计空隙率(%)9.5213314415516617沥者饱和度VFA(%)7085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技术要求气候条件与技术指标相应于下列气候分区所要求的动稳定度(次mm)试验方法七月平均最高气温CC)及气候分区>30L熨炎热区普通沥青混合料不小于100OT0719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检验技术要求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不小于普通沥青混合料80T0709冻融劈裂试验的残诏强度比(%)不小于普通沥青混合料75T0729稳定,不得取自不同料厂的集料混合使用,同时采石厂应具备储存足够的集料生产量,以最大限度减小由于材料和施工工艺造成的施工变异性。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集料的质量技术标准本设计对原材料的技术要求执行。(2)摊铺设备根据高等级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工程量大、工期时间短的特点,施工单位应选择质量可靠、机型先进的设备两台,考虑设备间相互匹配的问题,应尽量选用摊铺机梯队摊铺,同时要求两台新旧程度相近、同型号。如有变化,应对其机械性能参数确认后方可使用。找平传感器采用双纵线传感器控制,外侧用钢线,便于找平基准的调整和前移,在接缝处采用纵向滑靴传感找平,找平基准选在前面已摊铺的基层上。(3)碾压设备施工单位应保证一个工作面至少提供1台11吨以上的双钢轮振动压路机,两台18T以上的轮胎驱动式单钢轮振动压路机(激振力大于50吨),一台16T以上的轮胎压路机.(4)仪器配置:振动压实成型机或重型击实仪(混合料采用骨架密实级配的必须配置振动压实成型机)、标准筛(方孔)、土壤液塑限联合测定仪、压碎值仪、针片状测定仪器、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设备、灌砂法压实度测定设备、路面平整度仪(三米直尺)、弯沉仪、百分表、标准车、CBR试验仪(用于级配碎石)、测定水泥用量用的滴定设备、钻芯取样设备、承载板、百分表、千斤顶等。2)试验段质量技术要求(1)根据各标段目标配比进行水泥混合料试拌,待稳定土拌合站各项控制参数稳定后,取样测定矿料级配变化情况。检查拌合机拌合准确性时,应在集料的皮带运输机上采集样品。取样时,可在皮带运输机骤停的状态下取其中一截的全部材料,检验矿料级配变化情况。如级配变化较大,宙重新调整矿料级配,使施工标准配合比尽量接近R标配比。检查混和料时,应在现场取料进行级配和强度检验。(2)场拌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用自卸车运送到摊铺现场。如果运输距离长,或者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变干,应该用适当的布将其覆盖,以防水分损失或沿路飞扬。(3)摊铺机尽量连续摊铺并消除粗细离析现象。若配合比发生离析现象,应停止摊铺,调整配合比或将摊铺机械调整后方可进行推铺。测报告。使用现场改性沥青的工程,应对试生产的改性沥青进行检测,质量不合格的不可使用。(5)施工前应对沥青拌合楼、摊铺机、压路机等各种施工机械设备进行调试,对机械设备的配套情况、技术性能、传感器计量精度等进行认真检查、标定,并得到监理的认可。(6)正式开工前,各种原材料的试验结果,及据此进行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和生产配合比设计结果,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业主及监理提出正式报告,待取得正式认可后,方可使用。3)铺筑试验路段(1)各层路面正式铺筑前均应做试铺路段,普通路基段试验路铺筑长度应不小于300米,且宜在直线段上铺筑。(2)试验路铺筑过程中,各参建单位应一起对试验路进行跟踪观测,检查施工工艺、技术措施是否符合要求。(3)试验路铺筑结束后应对试验路进行质量检测,检测频率应比正常路段适当增加,施工单位应根据试验路铺筑情况及试验检测结果及时向业主提交试验路总结报告,业主应组织相关单位对试验路进行综合评定并确定是否正式开工。(4)热拌热钿沥青混合料路面试验路段铺筑分试拌及试铺两个阶段,应包括下列试验内容:检验各种机械的类型、数量及组合方式是否匹配。通过试拌确定拌合机的操作工艺,考察计算机打印装置的可信度。通过试铺确定透层油的喷洒方式和效果、摊铺、压实工艺,确定松铺系数。验证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提出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和最佳沥青用量。(5)试验段铺筑应由有关各方共同参加,及时商定有关事项,明确试验结论,铺筑结束后,施工单位应就各项试验内容提出完整的试验路施工、检测报告,取得业主或监理的批复。9.7.2基层施工D材料准备、拌和场地和施工设备要求(1)集料材料的采购、准备以及技术要求料源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沿线现有碎石矿场的山体岩石成因、产状、矿物的构成特点、材质、产量(生产规模)和加工设备的配套性等来确定,每个施工标段选择23个具有较大生产能力的料场,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由中心实验室试验确认后报业主批准,最终划定石料生产企业范围作为水稳集料供应料源。施工单位的每层集料应做储备,作为水泥稔定基层具备的开工条件之,并且每层料源必须宜先用轻型两轮压路机跟在摊铺机后及时进行碾压,后用18t以上重型震动压路机、三轮压路机或轮胎压路机继续碾压密实。应避免纵向接缝,基层应分两幅推铺,宜采用两台摊铺机一前一后相隔约5IOm同步向前摊铺混合料,并一起进行碾压,严格遵守试验确定的璐压机械组合和碾压便数,底基层应达到95%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