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宜青陂山110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
建设项目变更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稿)项目名称:分宜青陂山(原城西)l11)kV输变电工程建设单位: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赣西供电分公司编制单位:编制日期:核工业二七。研究所二。一七年六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表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表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范围、评价重点及评价因子12表三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14表四环境质量状况18表五评价适用标准24表六建设项目工程分析25表七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30表八环境影响分析31表九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35表十环境管理监测计划及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37表H结论与建议40附图:附图一变电站地理位置图;附图二变更前变电站平面布置图;附图三变更后变电站平面布置图;附图四线路路径图;附件:附件1委托书;附件2原环评批文;附件3核准文件;附件4环境现状监测报告;附件5计量认定证书及监测仪器检定证书;附件6工程变更证明文件;附件7专家意见;附件8修改清单附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表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分宜青陂山(原城西)IlOkV输变电工程建设单位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赣西供电分公司法定代表人通讯地址江西新市余渝水区胜利北路37号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338025建设地点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M改扩建技改口行业类别及代码电力供应(D4420)占地面积(平方米)变电站:6630塔基:73.68绿化面积(平方米)1778总投资(万元)2111其中,环保投资(万元)35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评价经费(万元)/投产日期2015年7月1、变更项目由来根据“十二五”期间分宜县工业园及周边乡镇工业和农业用电负荷增长的需求,2012年初,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赣西供电分公司规划建设“分宜城西IlOkV输变电工程”,并于同年6月委托江西核工业环境保护中心编制分宜城西IlO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2012年12月江西省环境保护厅以“赣环辐字2012146号”予以批复。目前该项目已于2015年7月投产运行,但站址及线路位置已由分宜县城西迁往城东,两地相隔约7km,根据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输变电建设项目重大变更清单(试行)的通知(环办辐射201684号),本项目构成重大变更,需对变动内容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重新报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环境保护部令第33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有关规定要求,受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赣西供电分公司委托,核工业二七O研究所于2017年2月承担“分宜青陂山(原城西)IlokV输变电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书见附件1)。我所接受委托后,立即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建设项目场址进行了现场勘察、调查并收集了相关资料,对涉及的有关问题进行认真分析讨论,编制完成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2、编制依据及技术路线2.1 环境保护法规、条例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9月1日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1996年4月1日起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起施行);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起施行);6)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1999年3月18日起施行);7)电力设施保护条例(1998年1月7日起施行);8)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997年3月25日起施行);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5年6月1日起施行);10)输变电建设项目重大变更清单(试行)的通知(环办辐射201684号)。2.2 相关的标准和技术导则1)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I23482008)3)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I-2016);输变电工程(HJ24-2014); 生态影响(HJI9-2011); 声环境(HJ2.4-2009);地面水环境(HJ/T2.3-93);9)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路、升压站工频电场和磁场测量方法(DL/T988-2005);10)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681-2013);2.3 其它文件1)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2)分宜城西IlO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江西核工业环境保护中心,2012年10月;3)江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分宜城西HO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赣环辐字2012146号),2012年12月6日;4)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宜春靖安香田等12项11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核准的批复(赣发改能源字20131011号),2013年5月22日;5)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关于九江蒋公岭风电场送出等5项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赣电建2014372号),2014年4月22日。2.4 技术路线环境影响分析技术路线见下图。1 .环境影响评侪委托*fl2 .建设JjtH俄榭文竹第一阶段第阶段第阶段国家和地方有关 环境保护的法律 法规政策标范、产 业政津及相关WI 划图1-1环境影响分析技术路线公众参与(报告书简本公示)谭价隹设项H的环境影响制定工作方案Lfft出建Q项11环境可行性的评价结论2.提出环境保护指施。建议3.编陋环境影响报告格研丸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嫌.政饭、标席及相关娥划环境现状调代、歌测及评价3、工程概况3.1 项目内容及变更情况3.1.1 项目组成及规模本次环评的分宜青陂山(原城西)HOkV输变电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详见表I-Io表1-1建设规模一览表项目组成规模青陂山UOkV变电站主变规模主变容量1x50MVA,为户外变电站。无功补偿1×(3.6+4.8)MVarIlOkV间隔2个IOkV间隔12个HOkV线路IlOkV出线新建IlokV线路2回,由大台江锂IlOkV线路40#41#破口入肯陂山IlOkV变电站,形成IlokV大育线和IlOkV育锂线,线路全长2x0.1km。注:大台江锂IIokV线路为98年建成的用户线路,后移交给赣西供电公司管理,未履行环评手续,根据江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早期己建成投产输变电项目完善环保手续工作的有关问题的复函,98年建成的输变电工程维持现状。图1-2青陂山IlokV变电站站牌3.1.2 工程内容变更情况施工过程中,变电站占地面积、建设规模、站内布局与初步设计、环境影响报告表及批复中基本一致,但变电站站址选取、线路路径走向与环境影响报告表及批复中均不一致,属于重大变更,具体变更内容见表12,工程变更前后位置见图13。表1-2工程建设内容变更前后对比一览表项目名称指标名称原环评建设内容实际建设内容备注变电站主变规模l×50MVA1×5OMVA一致IlOkV间隔2个2个IOkV间隔12个12个无功补偿1×(3.6+4.8)MVarIx(3.6+4.8)MVar围墙内占地面积48524852站址位置分宜县城西工业园(分宜县城西)分宜县东二环路以东、建设路以北(分宜县城东)生大发而变输电线路线路长度从IlOkV大台铃北【线破口入城西变,双回线路长度为2×1.534km由IIokV大台江锂线40#-4I#破口入青陂山IIOkV变电站,线路全长2×0.1knrio导线型号LGJ-240/30LGJ-3(X)25全线塔基数量14基2基塔基永久占地329.23m273.68m2图1-3工程变更前后位置图3.2 变电站概况(1)站址概况青陂山IlOkV变电站位于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东二环路以东、建设路以北,地理位置见附图L变电站距分宜县政府驻地约2.3km<5站址中心经纬度为:N27o48,30.00,El14o4236.36",目前该变电站运行良好。新站址建设前为一座小山包,绿化率较高,主要植被为松木及杂草,项目建设完成后根据现场勘察,站址四周均已植被恢复,站址四至见图l-4o站东边沟及绿化站南边沟及绿化站西边沟及绿化站南边沟及绿化图14站址四至图(2)占地面积及总平面布置变电站总用地面积6630?,围墙内占地面积485211长72.2m,宽67.2m,IlOkV配电装置采用户外AlS设备,UOkV出线方向为向北出线,变电站北部为IIOkV配电装置,南部为生产综合楼,主变压器布置于生产综合楼和HOkV屋外配电装置之间。事故油池布置在站区中部主变旁,电容器组和消弧线圈布置在站区东侧,站址变更前后站内平面布置除方位发生改变外,其余均一致。本项目变电站变更前总平面布置图详见附图二,变更后站内总平面布置见附图三。(3)主要构筑物及电气设备本项目主要构筑物详见表1-3,电气设备见表1-4。表1-3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类别规模主体工程生产综合楼占地面积445.130?,IF主变油坑及基础占地75.46n,1座UOkV户外配电装置场地占地面积187811室外布置公用工程消防系统设置灭火器、消防栓、消防小间等环保工程化粪池占地面积4.62?,1座事故油池占地面积15.1m2,1座30m3表14变电站设备一览表名称数量主变压器三相双绕组自冷油浸式有载调压,容量为1X50MVA。IlOkV电气设备双柱水平旋转式隔离开关、油浸式电流互感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氧化锌避雷器、SF6磁柱式单断口断路器。IOkV电气设备选用铠装移开式户内开关柜,柜中断路器选用真空断路器、干式电流互感器、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锌避雷器、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真空断路器、并联电容器补偿装置采用户外框架式成套装置,10千伏电容器组容量两组(3.6+4.8)MVar,串接5%干式空心串联电抗器、隔离开关。(4)配套工程供水变电站为无人值守智能站,站内生活用水主要为巡检人员冲厕用水,来自市政管网。站区内设置生活给水管网,供整个站区的生活用水,给水管道采用PE管,主干管直径为DN63。排水站区内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经站区雨水管网外排。变电站为无人值守智能站,污水主要为巡检人员产生的少量冲厕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清掏用于站外绿化。事故油池根据现场勘察,本项目使用的一台变压器油重14.753使用环烷基变压器油,密度约877kgm3,则变压器油的体积为16.82m3,本项目事故油池容积为30m3,根据现行电力行业标准220kV500kV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DL5218-2OO5)的相关规定,总事故油池的有效容积应不小于最大单台设备油量的60%设计,本项目事故油池满足设计要求。消防系统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及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5027-93)及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要求,在控制室、配电间等设有精密仪器、设备及表盘等不宜水消防的场所以及电缆夹层设置手提式、推车式卤代烷灭火器;对于办公室等一般场合配置手提式干粉灭火器。3.3输电线路工程概况(1)线路规模及路径走向线路全长2x0.1km,双回架空,从IlOkV大台江锂线40#-41#破口向东再向南进入青陂山IlOkV变电站。输电线路路径详见附图三。(2)架空线路路径主要跨越及地形情况表1-5本工程架空线路路径交叉跨越及地形情况项目分宜青陂山(原城西)11OkV输变电工程线路路径总长度(km)0.1曲折系数1.67交叉跨越湖泊O次高速O次省道O次国道。次35kV线路O次IokV及以下线路。次县道O次乡道O次河流O次通信线路。次地下光缆O次地形比例丘陵100%4、人员及工作制度无人值守,定期巡检。5、环保投资本工程总投资2111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5万,占总投资的1.66%,具体环保投资清单见表l-6o表16项目环保投资一览表序号项目组成环保措施投资概算(万元)1变电站污水处理设施及雨污分流系统8事故油池、集油沟7主变压器基础垫衬减振材料,低噪声风机11场地绿化42线路安全警示标示1植被恢复及塔基绿化4总计356、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本项目属于城乡电网建设项目。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9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正),“电网改造与建设”列为“第一类鼓励类”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7、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宜青陂山(原城西)IIOkV输变电工程是分宜县重要的电力基础设施,满足了当地电源布点要求及区域负荷发展需要,优化了当地电网结构,提高了供电可靠性,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符合相关产业政策和城市发展规划。8、选址合理性分析本项目变电站和线路均在分宜县境内,线路所经区域主要为丘陵,不占用基本农田、不压覆重要矿产资源等、未经过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范围内,项目建设与当地的规划相协调,因此本项目选址较为合理。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1)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本项目为新建项目,变电站东侧为山林,植被覆盖率高,无原有污染。(2)与本项目有关的主要环境问题根据现场踏勘和调查,变电站和线路所在区域为丘陵,植被覆盖率高,区域环境质量良好,生态环境较好,未出现过环境空气、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环境污染问题,工程所在地附近电磁环境和声环境现状均满足相应国家标准要求。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经现场调查,工程沿线无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需要保护的地区,亦无珍稀植物及珍稀动物栖息地或特殊生态系统等生态敏感与脆弱区,工程周围没有文物分布及军事设施。工程建设地点涉及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东二环路以东、建设路以北。经现场调查,本项目站址及线路建设地点均发生了变更,敏感点亦发生了变化,原环评阶段涉及的敏感点均不在此次评价范围内。具体变化见表1-7至1-8。表17原环评阶段敏感点情况序号指标名称敏感点名称位置及最近距离敏感点规模I站址敏感点水东村站址西南侧约210m18户约60人2罗家村站址西南侧约420m50户约180人3线路敏感点孔家里线路西北侧约60m8户约32人表18建设前后敏感点变更情况序号指标名称原环评阶段此次环评阶段具体变化说明1站址敏感点水东村无站址及线路建设位置均发生重大变更,原环评阶段敏感点在7km以外,实际投运后评价范围内无敏感点。2罗家村无3线路敏感点孔家里无BP:本次环评阶段无环境敏感点。表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范围、评价重点及评价因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输变电工程(HJ24-201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声环境(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表水环境(HJ/T2.3-1993)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HJI9-2011)的要求,确定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等级、评价范围、评价重点及评价因子如下。1、评价等级表2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对象评价类别本工程内容评价工作等级IlOkV变电站电磁环境影响户外式二级生态环境影响变电站占地面积为4852m2,面积V2km2;生态影响区域为一般区域。三级声环境影响变电站所在地声环境功能区为GB3096中规定的2类地区。建成前后评价范围内噪声级增高量在5dB(八)以下不含5dB(八)°二级地表水环境影响变电站无人值守,巡检人员产生生活废水主要为冲厕废水,用于站外绿化,不外排。简要评价。/IlOkV线路电磁环境影响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IOm范围无电磁环境敏感目标。三级生态环境影响本工程输电线路总长度为0lkm,生态影响区域为一般区域。三级声环境影响输电线路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GB3096中规定的2类地区,建成后噪声级增量低于5dB(八)二级2、评价范围表22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建设内容评价类别评价范围IlOkV变电站电磁环境影响变电站站界外30m范围内声环境影响变电站站界外30m范围内生态环境影响变电站围墙外50Om范围内IlOkV线路电磁环境影响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m内声环境影响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m内生态环境影响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Om内3、评价重点本评价以工程污染源分析和工程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分析为基础,评价重点为运行期工频电场、工频磁场以及生态恢复措施的有效性。4、评价因子施工期:己结束;固体废物及生态恢复。运行期: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噪声、废水、表三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分宜位于赣中偏西,袁河中游,北纬27°33'28°08',东经114°29'位于51'之间,县境南北长65公里,东西宽36公里。东邻新余市渝水区,南连吉安市安福县,西接宜春市袁州区,北毗宜春市上高县。县治分宜镇,距省会南昌178公里,距市治所在地新余26公里。2、地形地貌县境南为低山区,北部丘陵,袁河横贯中部,间以平原岗地。地势南部略高,中部较低平。最高峰为大岗山,该山界接分宜、安福、袁州三县(区),主峰海拔1091.8米,为县南屏障;东部分宜镇罗家山北面小溪边最低,海拔60米。最大河袁河,年平均流量82.1立方米/秒。3、气候特征分宜属亚热带湿润性气候,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土层肥厚,适宜于农作物生长。年平均气温18.0度,全年降水量1434.7毫米,全年无霜期274天。属亚热带季风型潮湿性天气,年均匀气温17.2度,年均匀降雨量1600毫米,全年无霜期270天。4、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分宜县森林覆盖率58.4%,分宜县活立木蓄积量2438619立方米。树种资源较为丰富,据大岗山实验局调查,分宜县植物种类有1920种。动物资源亦较为丰富。鸟类有三十多种,兽类有:野猪、山羊、山牛、穿山甲、野兔、獐、鹿、鹿、虎、狼等。蛇类有:铁皮蛇、竹节蛇、眼镜蛇、棋盘蛇、竹叶青等。畜禽种类主要有:牛、羊、兔、鸡、鸭、鹅等。其中:猪有引进的瘦肉猪、杂种猪,牛有奶牛,羊有引进的成都麻羊。鱼类种类繁多,据江口水库调查,共有鱼类51种。经济价值较高的主要有:青鱼、草鱼、鲤鱼、鲫鱼等近20种。矿产资源:分宜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现已探明并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达十余种。如:煤、铝、铁、锦、石灰石、石英石、白云岩、瓷土、钥、锌等。煤炭煤炭现已探明储量为1.1亿吨(其中烟煤约398万吨)主要分布在袁河以北九个乡镇。无烟煤,质量较好,发热量约在60008000卡/克,灰分均在25%以下,含硫量不超过1%,是优质的民用、工业用煤。石灰石主要分布在袁河以北九个乡(镇),面积广,储量大。现已探明分宜县石灰石储量为96200万立方米。其主要分布如下:分宜镇、湖泽镇、洞村乡,高岚乡。铁矿分宜县铁矿储量为9084万吨,主要分布在湖泽镇、松山镇、大岗山乡、分宜镇等。铁矿主要类型为褐铁矿、磁铁矿、赤铁矿等。鸨矿主要分布在大岗山下铜岭、江下两地,储量为13万余吨,品种为黑鸨。并伴生有铝3.4万吨,钮2.1万吨,被0.7万吨。矿体呈网脉状分布,品位在0.2%0.23%C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1、行政区划及经济概况分宜县位于赣中偏西,袁河中游,东经114。29,114。51,北纬27。33'28。08,之间,县境南北长约65公里,东西宽约36公里。东接新余市渝水区仁和、界水、九龙山乡和下村、欧里、观巢、河下镇;东南与吉安县油田镇相邻;南连安福赤谷、山庄乡;西连宜春市袁州区新坊、渥江、芦村、寨下乡和彬江镇;北界上高县田心、翰堂、南港镇和蒙山林场。全县国土面积1389平方公里,人口33万,人口密度220人/平方公里,有汉族、回族、壮族、满族等16个民族,其中汉族占人口总数的99.9%O下辖7镇3乡1场1个街道办和1个省级工业园区,131个行政村和21个社区。县治分宜镇,距省会南昌178公里,距新余26公里。2016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224.8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6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16.9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89.3亿元,增长10.0%人均生产总值71990元,增长7.9%。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34.8%和65.2%o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3:52.0:39.7o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31.6亿元,增长8.6%,占GDP的比重达58.5%。全年财政总收入30.0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8亿元,下降2.2%。财政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3.3%,下降0.6个百分点;税收总收入18.6亿元,增长12.4%,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62%,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合计37.6亿元,增长1.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4.6%、公共安全支出增长10.5%、教育支出增长12.4%、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3%、住房保障支出增长18.8%、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增长28.3%、节能环保支出增长76.3%、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15.8%0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全年40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1.5%。其中非食品价格上涨1.0%,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4%。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5.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0.6%o年末从业人员17.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62万人。分产业看,第一产业6.82万人,第二产业4.86万人,第三产业5.85万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469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9%。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00.61亿元,比上年增长8.4%,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4.8%,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2.74亿元,增长6.4%o列入重点监测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锻件增长22.4%,驱动桥增长16.4%,灯具及照明装置增长10.7%,芒麻布增长8.9%,水泥下降11.5%,发电量下降17.5%,银下降55.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86户,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16.22亿元,下降1.6%;实现利税12.47亿元,下降11.2%,其中利润&1亿元,增长1.0%。芝麻纺织、光电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四大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4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29.4%。其中芭麻纺织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43亿元,同比增长15.7%;光电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13亿元,同比增长89.6%;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9亿元,同比增长4.8%;新材料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亿元,同比增长22.6倍。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92.2%,比上年降低9.8个百分点。年末,工业园区规上工业企业45户,主营业务收入170亿元,下降5.1%;实现利润7.4亿元,增长33.9%;实现税金2.2亿元,下降37.5%;期末从业人员平均人数1.1万人。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6.24亿元,增长6.0%,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7.4%o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9.26亿元,增长164.8%o2、社会事业(文化、卫生、教育)全县涉及民生的财政支出达7.16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40.2%,新增城镇就业4550人,发放小额贷款3738万元;发放城乡低保金2924万元和城乡医疗救助资金652万元;帮助260名患者重见光明、重现微笑;新建廉租住房200套,解决农村饮水安全7.68万人。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手工业联社未参保人员养老生活补助和高龄老人长寿补贴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获全国先进。全面实施科技创新“663311”工程,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52%。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在全省率先实施“初中进城”工程,荣获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广播电视事业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县医院住院大楼、县中医院医技楼全面竣工,中医工作迈入全省中医工作先进行列。健全了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治理机制,人口出生率为12.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92%oo表四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工频电磁场、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电磁环境现状本项目已投产运行,为了解项目所在地周围环境工频电场、磁感应强度及声环境现状,我所对项目周围工频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及声环境现状进行了测量,测量于2017年4月13日进行,监测期间气象情况如表4-1(监测报告见附件4)。图4-1现场监测照片表4-1监测期间气象情况一览表气象情况天气晴气温(C)17-26相对湿度(%)56-64大气压(kPa)101.3风速(ms)0.6-1.8测量方法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681-2013测量仪器PMM8053B工频电磁场仪、探头:EHP-50C(用于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测量)生产厂家:意大利PMM.S.r.L公司测量范围:电场0.01V/m100kV/m、磁感应强度InT-IOmT检定单位: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证书编号:2016F33-10-002175有效时段:2016.8.10-2017.8.9监测期间运行工况现场监测期间,实际运行负荷情况详见表42。表4-2监测期间运行工况一览表名称电流(八)电压(kV)有功功率(MW)无功功率(Mar)1#主变1071127.651.21HOkV大青线109114-8.84-2.02IlOkV青锂线961096.540.83监测内容与频次本项目变电站、输电线路的监测内容与频次见表43。表43本项目变电站、输电线路监测点位布设及监测因子、内容、频次一览表监测对象监测因子监测内容变电站厂界工频电场、磁感应强度变电站站址及围墙外每侧1点,距离围墙5m处,距地面1.5m高度处测量,随机测量5次。噪声变电站围墙外每侧1点,距离围墙Im处,并高出围墙,昼夜各一次。变电站衰减断面工频电场、磁感应强度以变电站西围墙外沿垂直于围墙方向进行,距地面1.5m高度处测量5m、IOm、15m30m,间隔5m,直至30m距离处为止。随机测量5次。线路衰减断面工频电场、磁感应强度以距离IIOkV青锂线线路1#-2#塔基间南侧边导线最大弧垂垂直投影处0m,5m,IOm.30,间隔5m,直至30m距离处为止。距地面1.5m高度处测量,随机连续测量5次。监测布点根据项目现场实际踏勘情况,依据监测布点原则,确定了本项目变电站四周各布设一个监测点,在变电站一侧围墙外设置一处衰减断面。线路路径经过的区域根据现场情况选择一处作为衰减断面,测量衰减断面电磁场强度。本项目监测点位布设具体情况见图4-2至图4-3。产减断面关 i: -J青陂山变电站工频电场、磁场噪声®监测结果与分析分宜青陂山(原城西)IIOkV输变电工程变电站、输电线路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的测量结果详见表4-4至4-6o表44青陂山变电站厂界工频电场、磁场强度测量结果序号测点位置测试高度(m)工频电场总量(VZm)工频磁感应强度(T)1东侧围墙外(5m)1.512.810.0212南侧围墙外(5m)1.510.260.0293西侧围墙外(5m)1.567.590.0754北侧围墙外(5m)1.551.290.042标准限值4000100达标情况达标达标表45青陂山变电站衰减断面工频电场、磁场强度测量结果序号测点位置测试高度(m)工频电场总量(VZm)工频磁感应强度(T)1距西围墙外5m1.567.590.0752距西围墙外Iom1.552.630.0613距西围墙外15m1.538.550.0404距西围墙外20m1.528.270.0345距西围墙外25m1.522.190.0266距西围墙外30m1.517.920.021标准限值4000100表4-6IlOkV青锂线l#-2#(IlOkV大青线41#-42#)线路衰减断面电、磁场强度测量结果序号测点位置测试高度(m)工频电场强度(VZm)工频磁感应强度(T)1距边导线外Om1.5134.40.0702距边导线外5m1.597.410.0643距边导线外IOm1.575.630.0384距边导线外15m1.545.630.0275距边导线外20m1.532.580.0266距边导线外25m1.526.520.0277距边导线外30m1.516.630.022标准限值4000100从表4-4和表4-5可以得出,变电站周边及衰减断面的工频电场强度在10.2667.59Vm之间,均低于标准限值4000Vm,工频磁场强度在0.021-0.075T之间,均低于标准限值100To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从表4-6可以得出,输电线路衰减断面的工频电场强度在16.63134.4Vm之间,均低于标准限值4000Vm,工频磁场强度在0.0220.070T之间,均低于标准限值100To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综合以上结果分析,所有监测点的电磁场强度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限值:电场强度400OV/m、磁感应强度100T02、声环境质量现状测量仪器AWA6228B多功能声级计:生产厂家:杭州爱华仪器有限公司频率范围:10Hz20kHz测量范围:30dB135dB检定单位:江西省计量测试研究院证书编号:RGl610006494仪器编号:104099有效时段:2016.12.52017.12.4监测方法及监测布点根据工业企业厂界噪测量方法(GB123482008)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规定的布点原则和监测方法,分别在昼间、夜间进行环境噪声现状监测,在变电站所址围墙外1m、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布置一个测点。监测频次监测频次:2次/天,昼间和夜间各1次,监测时间一天。监测时间及环境条件监测时间、监测期间环境条件同电磁环境监测。测量结果:测量结果见表4-7。表4-7本工程噪声现状监测数据表序号监测位置昼Leq(dB(八))夜Leq(dB(八))1东侧围墙外(Im)50.241.52南侧围墙外(Im)52.644.83西侧围墙外(Im)56.747.54北侧围墙外(Im)51.041.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C*23S(GB12348-2008)6050根据现状监测结果表明,工程变电站站界环境昼间噪声监测值为50.256.7dB(八),夜间噪声监测值为41.547.5dB(八),运行期变电站边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功能区噪声排放限值要求,环境区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类别标准。因此本工程对声环境影响较小。(3)生态环境现状本工程变电站站内已进行水泥和碎石硬化,站址四周围墙外和塔基处均已进行绿化,生态恢复较好。站址区域和线路所经区域不属于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为生态环境一般区域。(4)环境质量状况小结经现场监测,本项目区域工频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和声环境监测值均满足相应评价标准的要求。建设项目区域电磁环境现状、声环境现状和生态环境质量较好。表五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参照分宜城西IlO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及其环评批复(江西省环境保护厅赣环辐字2012146号),并依据声环境功能区划技术规划(GB/T15190-2014),本项目环境质量执行标准如下:1、评价区域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