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本技能操作—针刺法..ppt
《中医基本技能操作—针刺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本技能操作—针刺法..ppt(4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医基本技能操作针刺法,刺法:又称针法,用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腧穴,并运用各种手法以调整阴阳,防治疾病的方法。,第一节 毫 针 刺 法,一、毫针的构造与规格二、针刺练习三、针刺前的准备(体位、消毒)四、针刺方法 进针法 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 行针与得气 针刺补泻 留针与出针五、针刺注意事项六、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古代针具,一、毫针的构造与规格,针尾:针柄的末端。是温针装置艾绒的部位。针柄:以铜丝或银丝将针的一端缠绕而成。针柄是持针着力之处。针根:针身与针柄的连接处。针身:针尖与针柄之间。针尖:针前端锋锐部分,又叫针芒,是刺入腧穴的前锋。,毫针的构造,毫针的规格,长度:从0.5寸到6寸
2、,每隔半寸为一种,0.5等于15mm,1寸等于25mm,依此类推。粗细:从35号到26号,均为整数号,35号最细,26号最粗。,1.5寸40mm,1寸25mm,3寸75mm,临床常用针,原则:勤练方法:纸垫或棉团练习,二、针刺练习,卧位:仰卧位:阴经、阳明经、任脉穴。侧卧位:少阳经穴 俯卧位:太阳经、督脉穴。,1、针刺体位,三、针刺前准备,坐位:仰靠坐位:前头、颜面、颈前腧穴。俯伏坐位:后头、项背腧穴。侧伏坐位:侧头、面颊及耳部腧穴。,、检查、选择针具,根据穴位的部位选择合适的针具反复消毒的针具应注意剔除锈蚀、松动的针具。,、消毒,(1)针具器械消毒一次性针:经过乙酸消毒,塑泡铝薄包装,只要未
3、破损、未过失效期就可直接使用;普通针:需经清洁和消毒才可使用。常用的消毒方法有三种:高压蒸汽灭菌法 煮沸法 酒精浸泡法,(2)医生手指消毒:肥皂洗手后,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或净手消毒液消毒。(3)针刺部位消毒:腧穴皮肤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或2%碘酒消毒后,再用75%酒精棉球脱碘。,(一)进针法一般是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持针柄如执毛笔状,故右手称为“刺手”;左手按压腧穴皮肤或夹持针身以辅助进针称为“押手”。针刺时可单手或双手进针,临床上多采用双手配合,协同操作的双手进针法。,四、毫针刺法,左手拇指或食指的指甲切按在腧穴旁边的皮肤,右手持针紧贴左手指甲面刺入腧穴,这种方法适用于短针的进
4、针。,1、指切进针法,双手进针法:,左手拇指与食指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腧穴皮肤,这时左、右手协同用力,把毫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2寸以上长针的进针,2、夹持进针法,左手拇指、食指把腧穴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皮肤的上端将毫针刺入。这种方法适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3、提捏进针法,左手拇指、食指把腧穴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从左手拇、食指中间刺入,这种方法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4、舒张进针法,(二)针刺的方向、角度与深度,1、针刺的方向按经脉循行:迎随补泻。按腧穴部位:保证安全。按病情需要:气至病所。,直刺:垂直进针,使针身与腧穴皮肤成90直角,直刺最常用,有利与施行各
5、种行针手法;斜刺:针身与皮肤成45角斜向刺入,斜刺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腧穴内有重要脏器不宜直刺的腧穴;横刺:针身与腧穴皮肤成15角沿着皮肤刺入。适用于皮肉浅薄处的腧穴。,2、针刺的角度,3、针刺深度,(三)行针与得气,行针:又名运针,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针感:患者感到腧穴局部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这种感觉有时还可沿着一定方向传导医生同时也可感到针下有沉重紧涩的感觉。,得气的意义取得针刺疗效的保证了解患者虚实的依据施行补泻手法的前提 不得气的原因取穴不准针刺不当:角度、方向、深度、行针手法患者体质虚弱或病情危重 促使得气的措施纠偏、候气、催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基本技能 操作 针刺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42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