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浙教版九下科学4.3低碳生活学案.docx
-
资源ID:988364
资源大小:185.4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4浙教版九下科学4.3低碳生活学案.docx
浙教版九下§4.3低碳生活学案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碳排放;2、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3、理解低碳生活的含义;4、知道低碳生活的具体有效措施和做法。一、知识点梳理:知识点1、碳排放1、碳排放主要指的是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一些科学家认为大气中含量过高的温室气体已经并将继续给地球和人类带来灾难。2、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包括生物体的作用和微生物的作用将产生的CO2排大气中,能源的燃烧产生的CO2,也排入大气中;财时,植物通过作用将大气中的CO2合成为植物体内的有机物。3、排入大气中的CO2在的范围之内,自然界中的CO2就达到平衡,大气中的CO2含量就能维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4、化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就必然导致更多的CO2排入大气中。而地球生物圈对CO2的吸收能力是的,这将极大地增加大气中的Co2含量。5、据统计,近几年全世界COz排放总量正在迅速o如果CO2排放量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必将使得大气中的CO2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带来更强的,其结果是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人类生存环境恶化。6、减缓温室效应的加剧速度,措施有:以减少全球C02排放量,以增强生物圈对CO2的吸收能力,才能有效控制大气中的CO2含量。知识点2、控制温室气体排放1、京都议定书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形式限制排放。2、美国宣布在未来帮助发展中国家尽快掌握可再生能源技术并提高能效技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欧盟承诺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_20%。我预计到2015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10年下降。知识点3、低碳生活从我做起1、“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所消耗的要尽力减少,从而减少的排放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2、“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来说,更是一种和o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节、节,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二、例题讲解例题1、我国的水资源利用率只有6%,有的铁矿采选回收率仅有60%,煤矿只有40%,这是因为()A.我国的资源相对短缺B.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还比较低C.我国资源丰富D.我国人口素质偏低例题2、“绿色生活”是一种健康、环保、节能的生活理念,下列行为中不符合该理念的是()A.洗手后及时拧紧水龙头B.废旧电池回收利用C.将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水池中D.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例题3、2022年北京冬奥会以绿色、共享、开放、廉洁为承办理念,应用了许多绿色环保的黑科技,令人眼前一亮。下列设计或举措没有本现想色环保理众的是()A.冬奥主火炬以“微火”替代传统火炬,减少了燃料消耗B.场馆100%以绿电代替火力发电,减排二氧化碳32万吨C.赛区植物采取就地就近等措施保护,同步开展生态修复D.冰墩墩融合熊猫形象的冰晶壳,体现冬季冰雪运动特点例题4、“地球一小时”,简言之就是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熄灯一小时。我国的北京、上海、香港等许多城市也参与到了这一活动中。据此回答这一活动有利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公民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习惯的养成A.B.C.®©®D.®®®例题5、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念的更新。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和高效能(1)(2)A.C.(3)等为主要特征,以较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经济发展模式。请问: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O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填字母)。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D.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最近有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把空气吹入碳酸钾溶液,然后再把C02从生成物中提取出来,有机 物质空气一再经过化学反应转化为有机物质,从而实现碳循环。“绿色自由”构想技术流程如下:溶液在合成塔中,若气体X是H2,反应生成甲醇(CH3。H)和水,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三、随堂练习:1、以下关于节约能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停止使用一切能源B.用新技术更新改造能耗大的装置C.设法提高能源的利用率D.每个人都应有节能的意识2、我市各校园垃圾实行“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投放。牛奶盒应投放在()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3、中国国际节能减排与新能源科技博览会中集中展示了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的重大成果,以推动全社会关注、重视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开发工作。节能减排()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严峻问题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举措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道德与法律的约束,还需要科技力量的支持有利于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A.®B.O®C.D.4、某市正全面加强人居环境建设,让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实现这样的愿景,节能减排,使用新能源势在必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物能、地热能、海洋能、太阳能都是新能源B.氢燃料发动机能够将化学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C.能源的大量消耗使人类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D.节能问题的核心是提高能量利用中的转化效率5、从提倡“绿色环保、低碳生活”来看,下表中相关知识的归纳错误的一组是()甲环保焚烧法处理废弃塑料、秸秆,就地焚烧为土壤增肥乙燃料开发“氢气”作为未来燃料,在农村大力推广沼气燃料丙出行平时骑车出门,城市中乘坐地铁、电力公车T生产生产要减少污染或实现零排放,减少直接做燃料的煤,尽量综合利用6、下列工程无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A.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B.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工程C.大力实施草原家畜圈养工程D.大力发展火力发电工程7、绿化工程既美化环境,还能控制温室效应,其控制温室效应的依据是()A.绿色植物发达根系可以防止水土流失B.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能放出氧气C.森林覆盖可以防风、阻挡流沙D.绿色植物可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8、利用能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1)汽车燃料中使用乙醇汽油的优点是O(2)在燃料中,最清洁的燃料是o(3)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加剧了“温室效应”,请写出减缓温室效应的一项措施:四、课后练习:1、保护地球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下列举措不合理的是()A.某些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再进行循环使用B.积极开发使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C.为除瓜果蔬菜等农作物的虫害,推广使用剧毒农药D.提倡骑自行车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低碳出行2、修剪下的行道树枝叶不就地焚烧,而用于栽培蘑菇等,其意义是()减少城市大气污染;将城市垃圾变成有用的资源;减少城市垃圾总量A.B.C.©®D.3、某生态农业科技园区不仅是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和推广基地,也将是一个观光休闲的生态农业园区。下列生产管理的思路不妥的是()A.将农家肥与化肥综合使用,以提高增产效果B.为了防治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可以大量使用农药C.种植、养殖、制沼气相结合,既可以改善环境,也可以提高农业、畜牧业的产量D.园区内禁止大量就地焚烧农作物秸秆4、为了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我国政府颁布了退耕还林条例,这有利于()A.减少物种数目B.降低植被调节气候的能力C.保护生物多样性D.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5、太阳能是人类优先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之一,关于太阳能的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B.太阳能热水器通过做功的方式将太阳能转化为水的内能C.太阳能交通信号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信号灯的光能D.首架环球航行的太阳能飞机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飞机的机械能6、下列人类活动最有利于维持碳一氧平衡的是()D.减少农药使用量A.大力植树造林B.发展畜牧养殖业C.发展淡水养殖7、科学家发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单位为PPm)从19世纪50年代的315PPm升至20世纪初的370ppm0下列可能是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的是()A.人口过快增长B.植被遭受破坏C.全球气温升高D.野生生物灭绝8、据报道,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都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A.干旱少雨B.天敌过多,大量被捕食C.食物不足D.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9、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此,各地政府都制定一些相应的措施,下列措施中可以有效减缓气候变暖步伐的是()B.减少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量D.全球各大城市停止冬季供暖)B.植树造林D.减少工业生产中二氧化碳的排放A.控制化肥的施用题C.控制人口增长率10、下列措施对减少PM2.5效果最不明显的是(A.减少汽车的保有量C.用风能与太阳能发电代替燃煤发电11、下列对人类和环境关系的认识,错误的是(A.环境就像一个巨大的仓库,尽管贮藏了各种丰富的资源,但在一定的时期内,地球上的空间、资源、环境的承载量是有限的B现在很多灾害的发生都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而引起的C.人类从环境中得到的物质和能量,最终都归还给环境,因此环境可以源源不断地向人类提供各种物质和能量D.人类无节制排放垃圾,使环境不堪重负,总有一天地球会变成一个大垃圾场12、我们在节约能源的同时,还应开发和利用新的能源。作为未来的理想能源应满足一定的条件,下列不符合理想能源必要条件的是()A.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B.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C.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D.必须足够昂贵,可以保证节约使用13、曾有记者在早高峰时段驾车通过世纪大道,在实施绿波的12千米路段用时10分钟,比实施前减少了5分钟,该车平均速度提高了千米/时。从节能减排角度分析,设置“绿波带”的好处是(D图中表示的生理过程是O(2)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而能量只能单向流动。能量只能单向流动的原因是:(3)2016年4月22日将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意义非凡的“世界地球日”,一百多个国家在联合国签署了全球性的气候新协议巴黎协定,要求于本世纪下半叶实现碳的净零排放。要降低碳的排放,其重要措施之一是要大量减少途径(填序号)的碳排放量。(4)作为签约国,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发展与生活方式。我们每个人都应为此做出自己的努力,下列做法符合绿色、低碳要求的是(填序号)。购物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选择自行车、公共交通出行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交换、捐赠旧的书籍和衣物参考答案: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1、二氧化碳3、植物能够吸收5、上升温室效应知识点21、法规二氧化碳知识点3、1、能量二氧化碳二、例题讲解:2、呼吸分解化石(煤、石油、天然气)光合4、过度有限6、合理利用化石能源植树造林2、5年内削减17%2、理念态度电油例题1、B解析:回收率和对资源的利用率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发展程度高的科学技术对资源的利用率和回收率会更高。故B符合题意。例题2、C解析:践行绿色生活将不断强化美丽中国建设的绿色主色调。自然是人类的生存之基,也是人类生生不息的根本保隙。人类发展的历史证明,对自然无休止的破坏性利用,最终都将遭到自然无情的报复。建设美丽中国要求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确保以绿色生活的方式实现和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践行绿色生活,就是要求我们在生产、生活和消费过程中,不断调适与自然的关系,对自然持敬畏之心,遵循自然规律,保护自然,走绿色发展之路,真正做到与自然和谐共生,维护自然的绿色之本。故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水池会污染地下水,不符合绿色生活”理念。例题3、D解析:A、冬奥主火炬以“微火”替代传统火炬,减少了燃料消耗,符合环保理念。B、场馆100%以绿电代替火力发电,减排二氧化碳32万吨,符合环保理念。C、赛区植物采取就地就近等措施保护,同步开展生态修复,符合环保理念。D、冰墩墩融合熊猫形象的冰晶壳,体现冬季冰雪运动特点,与环保无关。故D符合题意。例题4、C解析:“地球一小时”的目的不是为了节省电,而为了使公众认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在平常的生活中,就养成环保的好习惯。每个人的一小步,是地球的一大步。地球小时的好处:熄灯一小时,对于节约能源、减少发电造成的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性气体排放或许只是杯水车薪。但是,当由此激发的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化为思想,当思想化为行动,当行动变成习惯,那对于全球环保事业的贡献,将绝不限于数字。不要小看熄灯一小时,城市是大量使用电能的地方之一,如果能让城市关闭不必要的景观灯一小时,可以节省的能源将是一个大数字。故C符合题意。例题5、(1)植物光合作用(2)B(3)3H2+CO2=CH3OH÷H2O解析:(1)燃烧化石燃料、汽车尾气排放,工业废气排放等,都会增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2)大力发展火力发电需要燃烧大量的化石燃料,产生大量的含碳物质,与低碳经济的理念相背而驰,B符合题意。(3)从图示看出二氧化碳与碳酸钾能反应生成碳酸氢钾,它分解应该是此反应的可逆过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HCO3=K2CO3+H2O+CO2;从叙述中可以看出反应物是氢气与二氧化碳;生成物是CEOH和H2O,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H2+CO2,:CH3OH+H2Oo三、随堂练习:1、A2、A3、D4、B5、A6、B7、D8、(1)节约石油资源,减少污染(2)氢气(氢能源)(3)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四、课后练习:1、C2、D3、B4、C5、A6、A7、B8、D9、B10、D11、C12、D13、24节约燃油,减少尾气排放,降低环境污染等14、(1)光合作用(2)大部分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以热的形式散失(3)(4)版权声明21世纪教育网WWW.21C(以下简称“本网站”)系属深圳市二一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旗下网站,为维护本公司合法权益,现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作出如下郑重声明:一、本网站上所有原创内容,由本公司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安排专项经费,运营规划,组织名校名师创作完成的全部原创作品,著作权归属本公司所有.二、经由网站用户上传至本网站的试卷、教案、课件、学案等内容,由本公司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其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网站不保证其内容的有效性,凡因本作品引发的任何法律纠纷,均由上传用户承担法律责任,本网站仅有义务协助司法机关了解事实情况.三、任何个人、企事业单位(含教育网站)或者其他组织,未经本公司许可,不得使用本网站任何作品及作品的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复制、发行、表演、广播、信息网络传播、改编、汇编、翻译等方式),一旦发现侵权,本公司将联合司法机关获取相关用户信息并要求侵权者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四、一旦发现侵犯本网站作品著作权的行为,欢迎予以举报。举报电话:4-637-9991举报信息一经核实,本公司将依法追究侵权人法律费任!公司五、本公司将结合广大用户和网友的举报,联合全国各地文化执法机关和相关司法机关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