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莲花湖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 资源ID:985933       资源大小:416.52KB        全文页数:8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莲花湖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4)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5)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6)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DBJ50-145-2012)7)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1)8)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9)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标准(DBJ50T-O64-2022)10)城市道路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 218-2014)1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12)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13)公路工程抗宸规范(JTG B02-2013)1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15)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GB/T51328-2018)16)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1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2016)18)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1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2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2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 2009)22)建筑边坡工程支护技术规范(GB50330-2013)2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10-2019)2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18) 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1项目概况1.1 项目区位莲花湖片区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核心区,缙云山脉以东,绕城高速以西,金风、曾家下道口均可到达,片区东侧3KM是未来规划的金凤枢纽。距璧山第二机场20KM,距重庆西站15KM,距江北机场40KM。随着梨树湾隧道的贯通、科技大道和渝遂高速路的建设,将缩短规划区与主城区的时空距离,因此规划区未来的对外联系较为便利。1.2 项目规模本项目包含环湖路和北二路两条道路,设计时速均为20kmh,设计等级为城市支路。其中环湖路本次设计范围为K0+534.406K3+246.155,长度为2711.749m,双向2车道;北二路道路氏为328.198m,双向2车道。本项目功能定位为服务性交通城市支路。本次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结构工程、交通工程、排水照明工程。1. 3设计依据及采用的规范和标准1.1.1 设计依据1)重庆高新区开发投资集团的设计委托2)甲方提供的莲花湖片区发展策划、最新高新区在编控规等其他资料3)甲方提供的1:500地形图4)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指令性规划文本等5)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1.2 采用的规范和标准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I93-2012)3)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I69-2012)年水位为300.24m,设计洪水位为302.82m,东侧泄水渠泄水标高为302.44m,当水位高过302.44m时,洪水直接通过水坝东侧的泄洪道经水磨渠排入梁滩河。据资料显示,莲花湖建库以来仅在2002年曾利用泄洪道泄洪。即使在水坝决口的情况下,洪水漫溢区域最大应在302.82m等高线以下,通过洪水模拟分析,该片区漫溢区域约13公顷,然后经过水磨渠流入梁滩河。根据重庆市总体规划,主城主体按100年一遇防洪标准执行;根据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防山洪按20、50年一遇标准设防,根据莲花湖的实际情况,规划区防洪标准按100年一遇设防。本次设计将莲花湖设计洪水位302.82m确定为防洪标高,即百年洪水位标高,道路和永久性建构筑物均需在防洪标高以上,以确保安全。拟建环湖路K0+880Kl+010左侧存在水塘,勘察时水深约1.20-2.00m;拟建环湖路Kl+240Kl+350左侧存在水塘,勘察时水深约0.20-0.60m:拟建环湖路K1+520处存在溪沟,为常年性流水,勘察时(2023年6月10日)水量较大,勘察期间流量分别约0.072m3s:拟建环湖路K1+895-K1+925跨莲花湖,勘察时(2023年6月12日)水位300.45m0拟建环湖路K2+415K2+445跨水田,勘察时(2023年6月12日)水深约0.20-0.40m。拟建北二路K0+100K0+155跨藕田,勘察时(2023年6月12日)水深约0.10-0.50mo2.3地质构造拟建线路位于温塘峡背斜东翼,岩层呈单斜产出,倾向7884°,倾角2230°,岩层层面平直,沿线主要为泥岩或砂泥岩互层,结构面结合差,属软弱结构面。场地及其邻近未发现断层。根据现场工程地质调绘,将各段落的岩层产状及裂隙情况分述如下:1、拟建环湖路:K0+534.406Kl+160段:岩层产状:78°/29°,裂隙较发育,主要发育两组X共匏裂隙:产状:291°Z78°,裂面较平直,呈微张状,宽28mm不等,泥质充填,节理间距一般0.200.80m,2、项目地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2.1地形地貌拟建莲花湖环湖路改造工程项目场地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曾家镇虎峰山村。拟建道路中间为莲花湖,地形总体以莲花湖为最低点,向北、南逐渐抬高。其中环湖路K0+534.406Kl+520段主要为南高北低,北侧紧挨莲花湖:环湖路Kl+520K2+465段主要为西高东低,东侧紧挨莲花湖:环湖路K2+465K3+246.155段主耍为北高南低,南侧紧挨莲花湖。路段区地形标高297334m,相对高差37m。地形坡度整体较缓,局部为陡坎,在丘包、斜坡及山脊两侧处坡角较陡,一般15°38°,在沟谷、耕作区处坡角较缓,一般6°20°。拟建道路部分沿既有道路延伸,部分为原始地貌。拟建场地地貌上总体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22气象、水文拟建场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具冬暖、夏热、秋长的气候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7.72C,极端最高气温4L7P(2006年8月15口),极端最低气温T.8C(1975年12月15日);多年无霜期314.9天,雾日平均3040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163.3mm,主要集中于每年410月,多呈大雨或暴雨,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6%左右。区内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93.9mm,最大日降雨量178.3mm(1971年6月1日),多年年平均降雨量为1357.7mm。年平均降雨日为168天。春冬多雾,雾日酸长达148天。因大气污染,时有酸雨、酸雾发生。常年风速较小,年平均风速LIms,最大风速28.4ms,以偏西北风为主。场地气候全年可施工作业。拟建道路环莲花湖(又名幸福水库),莲花湖系嘉陵江水系梁滩河流域的一座以濯溉、防洪为主,兼旅游开发及水库养殖等为一体的综合利用的小型水利工程,莲花湖坝址处河床底部高程约300.0m,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6.03平方公里,主河道长4.32公里,河道平均比降27.9%,多年平均径流总量226.12万立方米。水库建成已近60年,总库容271.88万m3,面积约600亩,水面面积约423亩,湖岸线约6Ku莲花湖建库之后,承雨区洪水首先汇入莲花湖再通过水坝调节设施经过水磨渠往东排入梁滩河。莲花湖常N96°,裂面较平直,呈闭合微张状,宽13mm不等,无充填,节理间距一般0.51.2m,延伸较短,结合程度差,贯通性一般,无充水,剪裂隙,为硬性结构面。K2+400-K2+760段:岩层产状:80°/29°,裂隙较发育,主要发育两组X共物裂隙:产状243°/64°,裂面较平直,呈微张状,宽26mm不等,泥质充填,节理间距一般0.401.00m,延伸较长,结合程度很差,贯通性较好,无充水,剪裂隙,为软弱结构面。产状172°Z83°,裂面较平直,呈闭合微张状,宽15mm不等,无充填,节理间距一般0.52.0in,延伸较短,结合程度差,贯通性一般,无充水,剪裂隙,为硬性结构面。K2+760K3+246.155段:岩层产状:78°/29°,裂隙较发育,主要发育两组X共轲裂隙:产状207°/73°,裂面较平直,呈微张状,宽l3mm不等,泥质充填,节理间距一般0.401.20m,延伸较长,结合程度很差,贯通性较好,无充水,现裂隙,为软弱结构面。产状313°Z75°,裂面较平直,呈闭合微张状,宽16mm不等,无充填,节理间距一般0.51.8m,延伸较短,结合程度差,贯通性一般,无充水,剪裂隙,为硬性结构面。2、拟建北二路:K0+000K0+160段:岩层产状:80°/29°,裂隙较发育,主要发育两组X共物裂隙:产状243°/64°,裂面较平直,呈微张状,宽26mm不等,泥质充填,节理间距一般0.401.00m,延伸较长,结合程度很差,贯通性较好,无充水,剪裂隙,为软弱结构面。产状1720Z83°,裂面较平直,呈闭合微张状,宽15mm不等,无充填,节理间距一般0.52.0m,延伸较短,结合程度差,贯通性般,无充水,剪裂隙,为硬性结构面。K0+160K0+328.198段:岩层产状:780/29",裂隙较发育,主要发育两组X共加裂隙:产状207。/73°,裂面较平直,呈微张状,宽13mm不等,泥质充填,节理间距一般0.40L20m,延伸较长,结合程度很差,贯通性较好,无充水,剪裂隙,为软弱结构面。产状313。/延伸较长,结合程度很差,贯通性较好,无充水,明裂隙,为软弱结构面。产状208。/96°,裂面较平直,呈闭合微张状,宽13mm不等,无充填,节理间距般0.5L2m,延伸较短,结合程度差,贯通性一般,无充水,剪裂隙,为硬性结构面。K0+160K1+500段:岩层产状:78°/22°,裂隙较发育,主要发育两组X共匏裂隙:产状:264°N77°,裂面较平直,呈微张状,宽27mm不等,泥质充填,节理间距一般0.30L2m,延伸较长,结合程度很差,贯通性较好,无充水,剪裂隙,为软弱结构面。产状354°/83°,裂面较平直,呈闭合微张状,宽14mm不等,无充填,节理间距一般0.72.0m,延伸较短,结合程度差,贯通性一般,无充水,现裂隙,为硬性结构面。K1+500K1+770段:岩层产状:78°/29°,裂隙较发育,主要发育两组X共施裂隙:产状:284°/67°,裂面较平直,呈微张状,宽25mm不等,泥质充填,节理间距一般0.301.2m,延伸较长,结合程度很差,贯通性较好,无充水,剪裂隙,为软弱结构面。产状171°/74。,裂面较平直,呈闭合微张状,宽I3mm不等,无充填,节理间距一般0.51.6m,延伸较短,结合程度差,贯通性一般,无充水,剪裂隙,为硬性结构面。K1+770K2+000段:岩层产状:84°Z30°,裂隙较发育,主要发育两组X共桅裂隙:产状:267°Z64°,裂面较平直,呈微张状,宽25mm不等,泥质充填,节理间距般0.301.2m,延伸较长,结合程度很差,贯通性较好,无充水,剪裂隙,为软弱结构面。产状157°/80°,裂面较平直,呈闭合微张状,宽13mm不等,无充填,节理间距一般0.51.6m,延伸较短,结合程度差,贯通性一般,无充水,剪裂隙,为硬性结构面。K2+000K2+400段:岩层产状:79°/24°,裂隙较发育,主要发育两组X共施裂隙:产状:291°Z78°,裂而较平直,呈微张状,宽28mm不等,泥质充填,节理间距一般0.200.80m,延伸较长,结合程度很差,贯通性较好,无充水,剪裂隙,为软弱结构面。产状208。主要分布于水库、沟谷地段,地表一般为藕田和水田,还有零星分布的池塘、鱼塘等,厚度2.04-8.02m(ZK170)2.4.3侏罗系中统下沙溪庙组(J2Xs)泥岩:紫红色,灰褐色或相间呈杂色斑状,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偶夹薄层砂岩、粉砂岩。中风化岩体较完整,层间结合一般。勘察揭露最大厚度17.85m(ZK223).主要分布于拟建环湖路K0+534.406K1+400段和K2+750K3+246.155段,与砂岩互层产出,为该段场地的主要岩层。砂岩:黄色、灰色,粗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钙泥质胶结,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岩屑等组成。中风化岩体较完整,层间结合般。本次钻孔揭露最大厚度19.85m(ZK194)o与泥岩互层产出。主要分布于拟建环湖路K0+534.406-K1+400段和K2+750K3+246.155段,与泥岩互层产出,为该段场地的次要岩层。2.4.4侏罗系中统新田沟组(J2X)页岩:灰绿色,灰色,灰黑色,泥质结构,页理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含长石、石英等碎屑矿物,局部砂质含量高。中风化岩体较完整,层间结合一般。与钙质泥岩、泥岩和砂岩互层产出。本次勘察揭露最大铅直厚度17.77m(ZK61).泥岩:灰绿色,暗紫色或相间呈杂色斑状,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杂色斑状泥岩中风化岩体较破碎,裂隙发育,主要分布于钙质泥岩下部。与页岩、钙质泥岩和砂岩互层产出。本次勘察揭露最大铅直厚度24.35m(ZK102).钙质泥岩:紫红色,杂色,钙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钙质胶结,主要由粘土矿物和碎屑矿物组成。局部钙质含量高,见蜂窝状孔洞。中风化岩体较完整,岩质坚硬。与页岩、泥岩和砂岩互层产出。本次勘察揭露最大铅直厚度14.65m(ZK151)砂岩:灰色、灰白色,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钙泥质胶结,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岩屑等组成。局部地段含泥质较重。与页岩、泥岩和钙质泥岩互层产出。本次勘察揭露最大铅直厚度9.75m(ZK107)o各孔岩土层厚度、底界高程详见附件7(钻孔情况一览表)。75°,裂面较平直,呈闭合微张状,宽16mm不等,无充填,节理间距一般0.51.8m,延伸较短,结合程度差,贯通性般,无充水,剪裂隙,为硬性结构面。综上所述,拟建场地地质构造筒单,场地裂隙发育程度为较发育。2. 4地层岩性拟建场地区内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素填土(Q4ml),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粉质粘土,侏罗系中统下沙溪庙组(J2xs)泥岩及砂岩、侏罗系中统新田沟组(J2x)页岩、泥岩及砂岩。据钻探揭露,路段区内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粉侦粘土,侏罗系中统下沙溪庙组(J2xs)泥岩及砂岩、侏罗系中统新田沟组(J2x)页岩、泥岩、钙质泥岩及砂岩。其特征由新至老,由上至下分述如下:2.4.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j)1、杂填土:杂色,松散,稍湿,主要由砂、泥岩块碎石、建筑垃圾及粉质粘土组成,其中块碎石含量约为30%,块碎石直径一般为20600mm,角砾及粉质粘土充填于其间,为附近工地渣土回填,回填时间约1-3年。主要分部于拟建环湖路Kl+010Kl+100段,厚度2.404.87D(ZK40)。2、素填土:杂色,稍密,稍湿,主要由砂、泥岩块碎石、角砾及粉质粘土组成,其中块碎石含量约为1530乐块碎石直径一般为2025Omm,角砾及粉质粘土充填于其间,为修建道路和平场回填,回填时间约7年以上。主要分部于既有道路和平场区域,厚度0.50-8.75m(ZK42)根据钻探揭示和现场工程地质调绘,拟建环湖路K0+534.406K1+360段素填土碎块石含量较低,一般小于15%,成分以粉质粘土夹泥岩碎石为主,其余区域素填土碎块石含量略高,多数大于15乐成分以粉质粘土夹泥岩、砂岩碎石为主。2.4.2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Qjm)粉质粘土:褐色,黄褐色。粉质粘土主要呈可塑状,刀切面稍有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表层含植物根系。主要为残坡积成因,母岩为侏罗系中统下沙溪庙组或新田沟组泥岩、页岩和砂岩为主,分布广泛,厚度0.506.08m(ZK169)<,软塑状粉质粘土沿线地下水富水性受原始地形地貌、岩性及裂隙发育程度控制。地下水受大气降雨和莲花湖补给,莲花湖为最低侵蚀基准面,沿线大气降水丰沛,地下水补给条件良好。根据沿线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沿线地下水可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和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不连续分布于场地原始地貌中的沟槽地带,水量及水位受莲花湖、季节和气候影响显著,水质成分由含水介质的性质决定。路段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地形上有利于地表及地下水顺丘包流向沟谷汇集后顺坡向地势低洼处排泄。丘包顶部排泄条件较好,沟谷底部有利于地下水的汇集。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包括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风化裂隙水分布在浅表层基岩强风化带中,为局部上层滞水或小区域潜水,水量小,受季节性影响大,各含水层自成补给、径流、排泄系统。构造裂隙水分布于厚层块状砂岩层中,以层间裂隙水或脉状裂隙水形式储存;泥岩、页岩为相对隔水层,水量稍小,动态不稔定。综合相邻场地勘察成果,该类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基岩(特别是砂岩)裂隙中。勘察期间,对钻孔进行简易水文观测,提干钻孔循环水后,在原始地形的局部沟谷和临湖钻孔内揭露地下水位,丘包中上部地段钻孔多数为干孔。本次勘察在场地选取ZK42、ZKlO9和ZK187钻孔作简易抽水试验,当水位降至某一深度后再稳定不少于八小时,同时测得稳定流量,据此计算各钻孔渗透系数及影响半径,抽水结果见表2.67及抽水试验历时曲线图。由抽水试验反映,勘察期间场区内人工填土层渗透系数为1.06md,人工填土和砂岩层综合渗透系数为L081.47md,均为中等透水层,勘察期间单孔涌水量为9.5035.70m3d(孔径0.IlnO。值得注意的是,雨季施工时水量有所增大,施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配备抽水设备或更改施工方式。渗透系数及影响半径用单孔潜水完整井计算公式:K="觌4二型r=2S11K(2H-S)S式中:Q涌水量,m3/d:r-一孔的半径,均为0.055米;2. 5基面顶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拟建场区地形总体地势以莲花湖为最低点,向北、南逐渐抬高,以丘陵斜坡地貌为主,地面坡角多在620°之间,部分段因为人类活动形成20-35"的边坡,局部陡坎较陡。基岩面起伏随地形起伏基本一致,基岩界面一般在520°之间。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规定,结合钻探获取岩芯的实际情况及物探测试资料,将钻探深度范围内的基岩划分为强风化带和中等风化带。强风化带:岩芯破碎,多呈碎块状,少数短柱状、饼状,岩质软,岩块手折易断,岩体不完整。期O.23m8.55(ZK192)m0中等风化带:岩芯较完整,主要呈柱状、长柱状,少量碎块状,节长一般50200mm,局部夹少量碎块状、短柱状,质硬,碎块手难折断,除了杂色斑状泥岩中风化岩体较破碎外,岩体较完整。钻孔揭露最大厚度28.30m(ZKlo3)。2.6水文地质条件2.6.1地表水拟建道路环莲花湖,勘察时(2023年6月12日)水位300.50m,莲花湖常年水位为300.24m,设计洪水位为302.88m:拟建环湖路K0+880Kl+010左侧存在水塘,勘察时水深约L20-2.00m:拟建环湖路Kl+240-K1+350左侧存在水体,勘察时水深约0.20-0.60m;拟建环湖路K1+520处存在溪沟,为常年性流水,勘察时(2023年6月10日)水量较大,勘察期间流量分别约0.072m3s:拟建环湖路Kl+895Kl+925跨莲花湖,勘察时(2023年6月12日)水位300.50m。拟建环湖路K2+415K2+445跨水田,勘察时(2023年6月12日)水深约0.20-0.4Om。拟建北二路K0+100K0+155跨藕田,勘察时(2023年6月12日)水深约0.10-050m0拟建场地地表水丰富,汇水面积大,水量受大气降水控制显著,地表水对线路影响较大,建议加强截排水设计。莲花湖大坝设计洪水位标高302.88m确定为防洪标高,即百年洪水位标高,道路和永久性建构筑物均需在防洪标高以上,以确保安全。2.6.2地下水S抽水孔内的水位下降,米;K一一渗透系数;R-一影响半径,米;Hl-一至过漉器底部的含水层深度,米1、水化学特征本次勘察于莲花湖采集1件地表水水样和于ZK42钻孔中采取1件地下水水样进行简分析,试验报告见附件4,成果见表2.6-22.6-3,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本场地环境类型为II类,拟建场地、周围无污染源综合判定,本场地地下水及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表2.6-2地表水对建筑材料腐蚀性评价表水样号项目SY-I(地表水)评价标准评价结论PH值7.67>6.5(类环境)名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12.2判定,场地地表水对校有微腐蚀性,对酸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侵蚀性CO,(mgl)0.00V15(A类环境)HCOj(molL)4.575>l0(A类环境)Cl(mgl)11.728<100(干湿交替)SOf(mgl)21.867<300(H类环境)Mgj(mgl)10.539<2000(II类环境)表2.6-3地下水对建筑材料腐蚀性评价表水样号项目SY-2(地下水)评价标准评价结论PH值7.64>6.5(A类环境)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12.2判定,场地地下水对皎有微腐蚀性,对碎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侵蚀性C02(mgl)0.00V15(A类环境)liC03-(mmolL)4.334>l0(A类环境)Cl-(mgl)15.833<100(干湿交替)SO42-(mgl)23.950<300UI类环境)M2+(mgl)11.856<2000(11类环境)2、土化学特征本次勘察于ZK170中采取1件土样进行腐蚀性试验,试验报告见附件4,成果见表2.6-4,据试验成果判定,拟建场地周围无污染源,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判定该土样:按H类环境类型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按地层ZK187抽水历时曲田:战传电水位爆皮ISLSTQtl代水试总段水位恢U段H叨叼,什7:3010:3013:3016:3»19:3022:30;IjI2103.6.12抽水试验成果一览表表2.67钻孔编号孔深含水层位含水岩性含水层厚度(m)静止水位®水位降深Sb(m)稳定流量Q(m,d)渗透系数K(md)影响半径R(m)ZK4219.71Q.*1素填土5.203.501.6010.501.17ZK10920.87、JeX素填土、砂岩9.401.622.9035.701.4722.00ZK18718.85QJjx素填土、砂岩8.095.573.5025.301.0821.00试验结果表明:素填土的渗透系数1.17md,透水性为中等透水;素填土和砂岩综合渗透系数1.08l.47md,透水性为中等透水,按照以往勘察经验综合试验结果,粉质粘土的渗透系数取0.15md,泥岩的渗透系数取0.07md,页岩的渗透系数取0.07md°根据本次详细勘察水文地质测绘和简易抽水试验结果,拟建场地地形有利于地下水排泄,地下水补给条件较好,含水层结构较复杂,渗透性弱中等,地下水较丰富,水文地质中等更杂。地下水对施工影响较大,未来基础施工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水疏排水措施。2.7.1人工馍土杂填土因回填时间较短、呈松散状,主要表现为承载力较低、均匀性极差,从而路基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密实度差导致边坡自移能力差;杂填土不能作为路基持力层,建议清除处理。素填土因回填时间较长、呈稍密状,主要表现为承载力低、均匀性差,从而路基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密实度差导致边坡自稳能力差;素填土必须进行处理后,方可作为路基持力层,其构成的边坡必须进行治理,特别是已经沉降变形既有路基段,呈稍密状,建议换填压实处理。2.7.2软土拟建场地内的软土主要为软塑状粉质粘土或含淤泥质粉质粘土,主要分布于水库、沟谷地段,地表一般为藕田和水田,还有零星分布的池塘、鱼塘等。且由于排水不畅,形成由饱和粘性上组成的软基。具有含水量高,承载力低,抗剪强度小的特性,易产生过大工后沉降或引起填方路堤的失稔。本次通过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查明软基的分布情况。据工程地质测绘和钻探揭示,软基主要分布于拟建环湖路K0+760-Kl+775>K0+880Kl+010Kl+240Kl+350Kl+440Kl+530、Kl+850Kl+925、K2+160K2+220、K2+280K2+445K2+620-K2+675、拟建北二路K0+100K0+155段。除了拟建莲花湖Kl+895Kl+925段以桥梁的形式通过外,其余段线路采用填方的形式通过,软土路基对线路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其分布厚度股2.046.80(ZK189)m,呈软塑状,表层局部呈流塑状。整体软土厚度较小,建议将其清除换填或抛石挤淤处理。2. 7.3强风化基岩拟建场地强风化基岩为极软岩,易于软化,软化后强度降低。2.8不良地质作用据调查和资料收集,沿线与临近区域未见不利埋藏物、崩塌、危岩、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渗透性,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对钢结构有微腐蚀。表2.6-4±对建筑材料腐蚀性评价表土样号项目ZK170±2(粉质粘土)评价标准评价结论PH值7.23>6.5(A类环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12.2判定,场地土对能有微腐蚀性,对险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C0s*(mgkg)0.00HCOj(mgkg)318C(mgkg)25<400(干湿交替)SO?'(mgkg)52OH(mgkg)0.00Cas*(mgkg)32Mg2'(mgkg)5综上所述,拟建场地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拟建场地地下水主要分布于原始地形的局部沟谷和临湖区域,根据钻孔进行简易水文观测,勘察深度范围内拟建线路沿线地下水主要分布于环湖路K0+534.406-K0÷800.00段、K0+880Kl+160.00段、Kl+450K2+980.00段、拟建北二路K0+000-K2+857.889段,水量受莲花湖、水塘、溪沟等地表水体及大气降水补给,临莲花湖钻孔地下水位标高一般297.75302.95m,水位变幅5.20m,与莲花湖水的水力联系较好。地表水与地下水及土对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及钢结构有微腐蚀性.需要特别提醒:拟建莲花湖Kl+420Kl+530段、K2+410K2+445段、K2+640K2+680段、拟建北二路K0+100K0+155段填方路堤段穿越沟谷、藕田或水田地段,原始地势较低,填土厚度大,填土属强透水层,其清透系数较大,易接受大气降水、溪沟和邻近地表水体的补充而转换成地下水,对填方压实后将改变地下水的迳流、排泄条件,当可能存在排泄不畅的条件时,可能导致地下水雍高,建议加强排水设置。2. 7特殊性岩土评价场地内的特殊性岩土主耍为人工填土、软土和强风化基岩。分述如下:软塑状,干强度和韧性中等,均匀性一般;强风化基岩厚度差异较大,承载能力差别较大,整体均匀性较差:中等风化基岩其分布规律性较好,连续稳定,但砂岩、泥岩强度差异较大,变形特性差异也较大,基岩整体均匀性较差。2.13 地表、地下水对道路施工的影响评价拟建场地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拟建环湖路K1+420K1+530段、K2+410K2+445段、K2+640K2+680段、拟建北二路K0+100K0+155段填方路堤段穿越沟谷、藕田或水田地段,原始地势较低,填土厚度大,填土属强透水层,其渗透系数较大,易接受大气降水、溪沟和邻近地表水体的补充而转换成地下水,对填方压实后将改变地下水的迳流、排泄条件,当可能存在排泄不畅的条件时,可能导致地下水雍高,对路基影响大。建议加强排水设置。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基岩风化裂隙中,其富水性受岩性及裂隙发育程度的控制,其地下水位般与地表水联系密切,主要接受地表水、莲花湖及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通过第四系覆盖层和基岩强风化层渗入地下,再沿基岩节理裂隙运移形成裂隙潜水,到构造裂隙带可能形成局部汇集现象,最后以基岩裂隙下降泉形式排出地表。勘察场地主要以泥岩和砂岩为主,泥岩属于相对隔水层,砂岩属于含水层,裂隙发育,其富水性较好。地下水动态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冲沟控制。受莲花湖水位变动的影响,路基易产生沉降、塌陷及拉裂现象,故应加强边坡支挡,建议采用重力式挡墙或桩板挡墙进行支挡,以强、中等风化基岩作为挡墙基础持力层,埋深由设计计算确定。由于临湖,宜按浸水挡墙考虑。地表水、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水力联系较强,建议施工和运营期间应加强防排水措施。2.14 路基干湿类型评价拟建道路环绕莲花湖,地表水较发育,临湖和低洼地段有一定地下水。拟建环湖路K0+534.406K0+800.00段、K0+880K1+160.00段、Kl+240Kl+350段、K1+440K1+530段、K1+850K1+895段、K2+160K2+220段、K2+280K2+445段、K2+620K2+675段和拟建北二路K0+100K0+155段,路基干湿类型为潮湿路基。其余斜坡地段地下水位线埋藏较深,路基干湿类型为中湿路基。2. 9采用天然路基可行性评价拟建半挖半填的挖方区和挖方道路可采用天然路基,以强、中风化基岩作为路基基础持力层,对局部可塑状粉质粘土不满足条件地基,建议采用换填处理,填方路基不可采用天然路基,素填土不满足条件地基,建议采用压实换填处理。2.10 路段区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各路段按相应段建议处理措施对莲花湖环湖路改造工程项目路改造工程沿线挖填方边坡进行支护处理后,路段区稳定。环湖岸坡稳定,沿线与临近区域未见不利埋藏物、崩塌、危岩、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莲花湖岸坡现状稳定。场地主要的特殊性岩土为素填土、软土和强风化基岩,各类特殊性岩土规模小,易于处理,不构成拟建道路的制约性因素。对以上各类边坡挖填方边坡、特殊性岩土进行处理后,适宜莲花湖环湖路改造工程项目的建设。2.11 地震稳定性评价根据本次勘察钻探揭露,线路区上覆土层主要为残坡积粉质粘土、人工填土,无砂土、粉土等液化类土层,故拟建道路土层不存在液化现象。场地岩土体地宸稳定性良好。场地内没有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地下洞室等不良地质现象,在地隈作用下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可能性小。拟建场地内岩质边坡城大高度13.50m,采用合理的工程措施处理后,地震时不易产生内部滑移或整体滑移,按设计高程填筑后,产生的填方边坡高度最高10.5Om,场地为无地下空洞结构,地震后发生整体滑移的可能性大,建议采用合理的工程措施处理。2.12 地基均匀性评价拟建场地地势较平缓,场地内人工填土分布于既有道路和平场区域,人工填土最大厚度可达8.75m,结构一般呈松散稍密状,抛填,骨架结构为砂岩、泥岩块(碎)石,夹粘性土,人工填土均匀性较差;场地内粉质粘土广泛分布,厚约0.08.02m,可塑2.15 地质条件可能造成工程风险分析拟建场地岩土界面和岩层面较陡,线路左侧挖方段路堑边坡多形成顺向坡,开挖可能产生大面积的整体滑坡,对坡顶的林地失稳的可能性大,可能危及坡顶的林木的风险,为了确保左侧路堑边坡的稳定,建议采用锚杆挡墙支挡或按岩层面放坡+坡面防护,严禁大面积开挖,采用逆作法施工,动态设计,对形成的边坡及时支护。3、设计标准及原则本项目包含环湖路和北二路两条道路,设计时速均为20kmh,设计等级为城市支路。其中环湖路本次设计范围为K0+534.406K3+246.155,长度为2711.749m,双向2车道;北二路道路长为328.198m,双向2车道。环湖路和北二路仅供小车通行。表3.1-1环湖路、北二路主要技术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规范值环湖路北二路1道路等级/城市支路城市支路2标准路幅宽度(m)/9.5/119.53设计年限(年)交通量饱和设计年限为15年沥吉磴路面结构设计年限为15年4设计速度(k三>h)40/30/2020205圆曲线最小半径不设超高值Gn)702030设超高值极限值(m)206停车视距加)2020207最小纵坡(%)0.30.51.878最大纵坡一般值(%)851.87极限值R)89址小坡长(nd6060328.19810一般纵坡最大坡长(110/500328.19811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m)150500/极限值Gn)10012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殷值(m)150500/极限值(m)10013最小净高Gn)4.514基本地震烈度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构造设防15路基设计洪水频率百年洪水位16荷载标准人群:3.5KNm2:路面:标准轴我BZZ-100KN17设计年限道路设计交通量的预测年限支路为10、15年路面设计年限支路为15年注:规范值标准采用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I93-2012)。设计原则:(1)按照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和重庆市城市道路网规划,与城市发展、沿线地块的开发相协调。(2)结合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及发展条件等因素,论证确定工程建设规模和技术标准。(3)路线方案在符合总体规划和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尽量依山就势,降低路基的填挖高度,减少土石方量。(4)纵坡设计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应充分考虑地区特点,尽量有效地利用自然地形,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园林绿化,改善变化后的地形和景观。4、道路工程设计4.1平面设计(1)环湖路:环湖路本次设计道路总长为2711.749m,双向2车道。最大圆曲线半径为300m,最小圆曲线半径为20m,全线未设置缓和曲线。环湖路采用车行道加宽的形式在2处设置停车区,每个停车区有6个停车位,停车位尺寸为3mX6m,与车行道横坡一致。环湖路道路桩号KI+920位置为现状跨水域桥梁,满足交通功能需求,根据建设单位意见本次设计维持现状。(2)北二路:建M3,的石SMA-13上繇MommPCR星改£几幅H>0.30.6Lm2«#l«iAC-20CTISIF60mm谑IuH*和M7mm,&*可戋鼠0.715Lr112)菽水糕醺如它820Omm4%东樵走第

    注意事项

    本文(莲花湖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