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

    • 资源ID:968986       资源大小:275.46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

    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期末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80分。1 .Na2(tC)s俗称纯碱,侯德榜为纯碱工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属于()A.氧化物B.盐C.有机物D.混合物2 .工业上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取氧化钠:2NaNO3+10Na6Na2O+.,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物NaNo3属于氧化物B.生成物的化学性质由氮气分子(.二)保持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反应前后只有氮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3.如图用下列装置提升同一重物,若每个滑轮重相同,不计摩擦,则机械效率最低的是()4.如图所示,小明和同学一起荡秋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最低点时的动能为零B.下降过程中的动能不变C.到达最高点的重力势能最大D.上升过程中的重力势能减小5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性质和对应的用途正确的是()A.碳酸钙难溶于水一一用于做工艺品B.盐酸具有挥发性一一用于除铁锈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一一用于做干燥剂D.烧碱具有腐蚀性一一其溶液用来吸收酸性气体6 .从消化道内吸收来的氨基酸合成人体蛋白质的过程属于()A.吸收作用B.同化作用C.异化作用D.分解作用7 .如图为甲、乙两人肾单位内流动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其中;I表示组成肾单位的有关结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2为肾小囊,其内液体为原尿B. $是肾小管,此处进行了重吸收作用C. I内液体是尿液,甲可能是肾小管发生病变D.甲?内含有葡萄糖,乙2内没有葡萄糖8.如图是血液循环示意图4表示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I3均是静脉,内部的血液是静脉血1.2、 4管壁厚、弹性大,与内部血压高相适应C.左心室的壁最厚,与远距离输送血液相适应D.图中实线表示体循环途径,虚线表示肺循环途径9 .把滑动变阻器R和定值电阻"连接成如图电路,滑动变阻器最大电阻R=2o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r-lIIIR1RScA.电路总功率逐渐减小B.滑动变阻器的功率逐渐减小C.滑动变阻器滑片在最左端与最右端时的电路总功率之比为9:1D.电阻I的功率与电路总功率的比值逐渐增加10 .总结归纳是科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请你判断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少量)除杂方法ACOCO2通过灼热的氧化铜RMnOiKCl溶解、过漉、蒸发结晶C溶液HCl加入过量碳酸钙,充分反应后过滤DNaCl溶液MgCl2加入适量的(&Ol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A.AC.CB.BD.DA.摄取米饭可以增加人体内水分11 .人体通过自身调节来实现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其中水盐平衡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方面,对维持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如图是人体内水分平衡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B.细胞的呼吸作用会造成水分流失C.排尿与排粪均需肾脏参与D.调节水分平衡无须神经系统参与12 .将一定量的铜锌混合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向得到的滤渣和滤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均无现象。则滤渣中()A.一定有银,可能有铜和锌B.一定有银,可能有铜,一定没有锌C.一定有银和铜,可能有锌D.一定有银和铜,一定没有锌13 .如图所示是比较花生仁、大米和牛肉干三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的实验示意图。对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A.实验前所取的三种食物的质量要相等B.实验中如果不注意挡风,会使每次测量结果偏小C.实验是通过水温变化对三种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作出比较D.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等于这些食物实际所含的能量14 .如图所示,用力F将球形重物滚上台阶时,可以把它看成一个杠杆,那么()A.它的两个力臂一定相等C.这杠杆的支点是球与地面的接触点B.这杠杆的支点是球心O点D.这杠杆的支点是球与台阶的接触点15 .如图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导体电阻间关系”的实验装置,两个透明容器中封闭着等量的空气,电路正确连接后,在通电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左边容器电阻丝中的电流比右边容器电阻丝中的电流大B.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C.要保持两个电阻丝两端电压相等D.通电时间相同,两个容器中空气吸收的热量相同16 .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NaOHB.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C.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配溶液,溶液不变色D.该实验是将稀盐酸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17 .关于核能的获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核反应堆是利用原子核裂变时在极短的时间内放出大量核能的装置B.当原子核内部发生变化时,能释放巨大的能量,核裂变是获得核能的唯一途径C.核电站是使核能转化为内能,再通过汽轮机、发电机转化为电能的装置D,氢弹是利用原子核发生可控制的核裂变时能释放巨大核能的装置18.下列关于碳和碳的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图(图中“,”表示转化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 ('OJ的反应中碳发生还原反应B. uC()CO."的反应一定为化合反应c.iiCucosro'一定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D.“厂。,/YA”的反应可用紫色石蕊试液验证19 .兴趣小组按如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反应结束后,将烧杯内物质进行过滤,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加入一定居 的敏化忤溶油无明显现象有红色固体析出的W化铜溶液铁粉A.由实验可判断出铁、铜、锌的活动性顺序B.两支试管中物质混合后,固体总质量一定增加C.滤渣中一定有CU,一定没有Fe和ZnD.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m,zMz和20 .血红蛋白与氯能进行可逆性结合,血红蛋白结合氧的百分比随氧气压变化的曲线简称氧离曲线。但不同的生物在含氧量不同的环境中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血红蛋白与氯结合的特性发生了变化。如图是对4种具有代表性的水生动物体的血红蛋白进行测定后绘制的曲线。请根据4条曲线所表示的特征,你认为哪两种曲线所代表的生物在被有机物污染的水域中生存能力最强和最弱()i(x9(8070645(m3(20k, *、«金皿片欠般屏H瑞tiA.a>f11bB.b和dCa和dD.a和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6分。21.2019年10月7日,三位科学家因发现细胞感知氧气的奥秘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给细胞供氧是维持生命的基础之一,当细胞感知人体处于低氧环境时,位于颈部动脉的特殊细胞就能发送信号到脑部,促进呼吸;肾脏就会合成某种糖蛋白激素,进而刺激骨髓制造更多的红细胞;人体还会产生很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使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从而促进毛细血管生成,为组织和细胞送去更多血液。(1)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低氧环境作出应答性反应,这种调节属于(填“神经调节”或“激素调节”);(2)更多的红细胞有利于应对低氧环境,是因为红细胞中的具有与氧结合的能力;(3)毛细血管增多有利于促进物质交换,当血液流经肺后,首先会进入心脏(如图)的(填序号);(4)细胞需要利用氧气进行为人体提供生命活动的能量。22 .合理膳食利于青少年成长,营养师提供了“平衡膳食宝塔”中各层次食物的摄入量(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在“平衡膳食宝塔”中的位置食物分类每天建议摄入量/g第五层油脂类小于25第四层豆、奶类IOoSI50第三层鱼、肉、蛋类125-200第二层蔬菜、水果类400-500第一层谷类、薯类、杂豆450750(1)小明同学经常牙龈出血,原因可能是第层食物摄入不足;小红手术后医生建议她多吃蛋白质类物质,原因是O(2)吃饭时,我们提倡细嚼慢咽,细嚼属于消化,有利于减轻肠胃负担,米饭在口中咀嚼后有点甜,是因为产生了o23 .某未知溶液X的溶质可能是硫酸、碳酸钠、硝酸镁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定溶质成分,小乐进行如图操稀硝酸足量现象:白色固体无变化(1)写出生成B中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o(2)小金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得出:溶液X的溶质有硫酸、没有碳酸钠。若要确定是否有硝酸镁,可对C中溶液进行检验,其方法是O24 .已知某粗铜粉末中含有少量的铁、锌、金。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该粗铜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开展如下实验:步骤I:称取质量为,川的粗铜样品;步骤II:向样品中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步骤11I: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为3;步骤IV:将步骤In所得固体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冷却至室温后称量,质量为打。请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步骤II中加入的稀盐酸足量的方法是O(2)由此测得粗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用mI、的代数式表示)。25 .小敏家电能表两次显示如图所示,他家这30天的用电量为kWho某垃圾发电厂3条焚烧线每天能处理2250t生活垃圾,日发电80万kWh,它最多可供万户类似小敏家庭的日用电。(结果保留一位小数)kWhk668间22()VKX4O)A5OHy800rkWh30天后一kWh220V10(40)A50liz800rkWh26 .热机发明后,一直在持续的改进和发展中。材料一1769年,法国人居纽制造出蒸汽机推动的三轮汽车(图甲),传统蒸汽机的燃料在汽缸外部燃烧(图乙),热效率为5%8%之间。甲乙丙材料二1862年,法国人德罗夏提出内燃机(内燃指燃料在汽缸内燃烧)的四冲程循环理论:!汽缸的向外运动造成的真空将混合气体燃料吸入汽缸;2通过汽缸的向内运动对进入汽缸里的燃料进行压缩;【富压燃烧气体产生巨大爆发力;工将已经燃烧的废气从汽缸中排出。材料三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以四冲程为依据的煤气内燃机,利用飞轮的惯性使四冲程自动实现循环往复,内燃机的效率达到14%。(1)四冲程循环理论提及的“巨大爆发力”由下图中的冲程实现。rrrABCD(2)德罗夏提到的内燃方式是基于的猜想。(3)老师在重复演示“做功改变内能”实验(图丙)之间,需在拔出活塞后将厚玻璃筒甩几下,其目的与内燃机的(选填“吸气”“压缩”“做功”或“排气”)冲程的原理相似。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48分。27 .为探究酸性环境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请根据所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实验器材:试管、1%淀粉溶液、新鲜唾液、5%,溶液、量筒、温度计、烧杯、碘液、蒸懦水、滴管、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火柴,记号笔、计时器。(1)该实验的原理是:I;2碘液能使淀粉变蓝。(2)设计该实验的主要步骤(可用文字,表或图简要表述):O(3)预期本实验的结果是o28 .在“探究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实验中,小科发现镁带与稀盐酸反应后的试管内出现了灰白色沉淀。提出问题灰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提出猜想小科在老师指导下,猜想灰白色沉淀是下列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D镁;?氯化镁;(氢氧化镁;I碱式氯化镁Mg(OH)Cl0老师肯定了小科的猜想,并鼓励他继续进行实验探究。【实验探究】步骤一:将上述镁带与稀盐酸反应后试管内的物质过滤,得到滤液和灰白色滤渣。步骤二:取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镁粉末,粉末全部溶解。步躲三:取少量灰白色滤渣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无其他现象。步骤四:将剩余滤渣用蒸储水充分洗涤。取洗涤后的滤渣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硝酸,滤渣全部溶解,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实验反思及结论(1)从步骤二可知,灰白色沉淀不可能是氯化镁,因为滤液是氯化镁的(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2)从步骤三可知,该沉淀中没有o(3)步盛四中将滤渣用蒸储水充分洗涤是为了o(4)根据实验探究可知,该反应产生的灰白色沉淀中一定含有o29 .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相对封闭的装置内燃烧某种含碳、氢、氧元素的垃圾,对产生的废气成分(不考虑气态有机物)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检验。实验研究拉动注射器,让废气依次通过装置。【实验分析】(1)能证明废气中有水蒸气存在的现象是;(2)F处的大号注射器,可以引导气体流向,其另一个主要作用是;反思评价(3)小金认为,仅根据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确定一氧化碳的存在,其理由是;(4)小金根据D中的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得出废气中存在一氧化碳。小丽认为该结论不够严密,若废气中存在氢气也会出现该现象。要使上述结论更加严密,还应添加的一个实验装置及位置是O实验结果经检验,废气中存在、CO、H2OO30 .在“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实验小组选择标有“3.8V”字样的小灯泡并连接成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图甲(1)连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电流表、A.更换开关,重新接线B.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C.检查电路是否断路D.更换相同规格小灯泡-0.6、3/ - S 15 '图乙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_。实验小组进行了三次重复实验,每次电压表的示数均为3.8V,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0.30A、0.30A、0.32A,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W。(3)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能否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并说明理由:C31 .如图所示,某人在动物园内,用弹簧测力计称出了一头大象的重力,在称象过程中,他用到吊车、铁笼和一根很长的槽钢等辅助工具,操作步骤如下:a如图甲所示,将铁笼系于槽钢上的B点,当吊车吊钩在槽钢上的悬吊点移至O点时,槽钢在水平位置平衡。b.将大象引入铁笼,保持吊钩悬吊点O点和铁笼悬挂点B点的位置不变。用弹簧测力计在A点竖直向下拉住槽钢的另一端,使之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所示。测得OB=8cmQA=9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0No根据上述数据测出了大象的重力。(1)大象的重力N0(2)设计步骤a的目的是o(3)若弹簧测力计量程为200N,利用现有器材称一只重力更大一些的大象的做法是o32 .如图是研究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物差异的实验:5%的衡幅 幡溶液BTB试剂BTB试剂步骤一:取2克高活性干酵母放于烧杯中,加入200亳升的32的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搅拌使其均匀混合。步骤二:取两支相同的注射器,编号为A和B,在注射器内分别抽取30毫升酵母菌培养液,B号注射器再抽取30毫升空气,振荡几次。步骤三:用橡胶管分别连接注射器和装有BTB试剂的试管,5分钟后观察实验现象。步骤四:将注射器内的酵母菌培养液分别倒入烧杯中,加入酸性重珞酸钾溶液,观察实验现象。查阅资料:BTB试剂在中性环境中呈淡蓝色,在酸性环境中呈黄色;酸性重铝酸钾溶液呈橙色,遇酒精变成灰绿色。实验时葡萄糖溶液温度控制在32的目的是:o(2)实验时用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的目的是o(3)若A、B两组试管中出现现象,说明相同条件下,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有氧呼吸的少。(4)实验结束后,发现两个烧杯中的酸性重铝酸钾溶液均变为灰绿色,试分析其原因o四、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33 .(本小题10分)测得某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如表:数据序号灯泡两端电压U(V)灯泡的电功率P(W)1220402IlO12.1(1)让灯泡在IIOV电压下通电I(X)OS,消耗的电能为多少?(2)1度电可供该灯泡正常工作多少小时?34 .(本小题10分)电动汽车是世界各国大力推广的新型交通工具,它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我国生产的某品牌的一款电动汽车充满电后,除了提供车内用电还能以80的?/的速度连续行驶36(Hm.若该车行驶时整车总质量为L5/,受到的阻力为整车总重的9%,电动机的牵引功率占电源输出总功率的75%.求:(1)该车充满电后匀速行驶至全部电能耗尽,牵引力所做的功;(2)电动机的牵引功率;(3)电源输出的总功率.35 .(本小题10分)合金的种类很多,用途非常广泛,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它可以用来制作机器或电器的零件等,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测定实验室中某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不考虑黄铜中其他杂质)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称量IOg粉末状黄铜样品放入烧杯中,量取稀盐酸45mL分三次加到其中,每次充分反应后,测定生成氢气的质量,实验数据如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加入稀盐酸的体积/mL151515生成氢气的质量/g0.04m0.02试求:(l)m的数值为o(2)此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36 .(本小题10分)如图为一款有高、低温两挡的蒸汽电熨斗电路原理图。、几,为电热丝,其中,=242Q,水升温并汽化成水蒸气,从而熨烫衣服。(1)电热丝是利用电流的_效应工作的。分析电路图,闭合S,当,时,电熨斗处于高温挡。(2)电熨斗处于低温挡时,正常工作功率为100W0求:通过电路的电流是多大?小的电阻是多大?通电3min产生的热量是多少?(3)若将该款电熨斗进行改造,使其正常工作时高温挡功率为IooOW。要求只改变其中一个电热丝的阻值,请你通过分析和计算,求出该电热丝改变后的阻值应为多少?37 .(本小题10分)新冠疫情期间,ECMO(体外肺膜氯合)技术的使用挽救了许多危重患者的生命。ECMO技术的原理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人工心肺旁路氟合后注入病人的静脉(如图甲)或动脉(如图乙),起到部分心肺替代作用,其主要设备包括氧合器、氧气泵、动力泵、监测系统、医用物理升温仪等。量台器乙(I)ECMo技术主要设备中的氧合器替代的是人体(填器官名称)的功能。(2)ECMo技术常被用于挽救肺功能丧失或心肺功能衰竭病人的生命,其中被用于挽救心肺功能衰竭病人生命的是图所示模式,判断依据是:o(3)已知热交换器管道内血流量为5L11m,为了维持病人正常体温,需对流入人体的血液进行加热,若要将血液的温度从33C提高到37,则血液每分钟需要从热交换器吸收多少热量?(Q啊=Cm(I-3,),血液的比热容为085-IO4J(kg),密度为1.0510»kg11*答案和解析1 .【答案】B【解析】盐是指由金属离子(或钱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一类化合物,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B。2 .【答案】B【解析】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氯元素的化合物,.VaN",含有三种元素,所以不是氧化物,A错误;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B正确;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Na、,是单质,C错误;反应前后钠元素的化合价也发生了变化,D错误。3 .【答案】D【解析】若不计摩擦,所作额外功就是提升动滑轮做的功,比较各选项中的滑轮或滑轮组可知,D选项中的滑轮组要提升的动滑轮有两个,其所做的额外功最多,在有用功相同的情况下,机械效率最低。故选Do4 .【答案】C【解析】解:A、人的质量一定,通过最低点时速度最大,动能最大,故A错误;B、下降过程中,高度变小,重力势能变小,速度增大,动能增大,故B错误:C、到达最高点时,高度最大,重力势能最大,故C正确;D、上升过程中,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故D错误。故选:C5 .【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掌握相关物质的性质等是解题关键。【解答】A、大理石质地坚硬,有一定的颜色花纹,常用于做工艺品,故A错误;B、盐酸能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盐酸用于除铁锈,故B错误;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浓硫酸用于做干燥剂,故C正确;D、烧碱显碱性,能和酸性气体反应,所以氢氧化钠溶液用来吸收酸性气体,故D错误。故选:Co6 .【答案】B【解析】生物体内时刻都在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这样的变化过程称为新陈代谢,这是生物的主要特征之一,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人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经过一系列的变化,转变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并且储存了能量,这种变化叫做同化作用;构成身体的一部分物质不断的分解,同时释放出能量,并且把分解所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异化作用。例如:人体从食物中吸收来的氨基酸,再合成人体的蛋白质的生理过程就是同化作用。故B符合题意。故选B。7 .【答案】D【解析】解: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包在它外面的肾小囊组成。根据尿液形成的过程中流动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可知其中是肾小球、肾小囊、是肾小管。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因此肾小球内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和肾小囊内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相同。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殖,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因此从肾小管的末端流出的液体(尿液)与肾小囊中的液体(原尿)的成分相比较,尿液中葡萄糖含量为0。A、为肾小囊,其内液体为原尿。正确;B、是肾小管,此处进行了重吸收作用,葡萄糖被全部重吸收因此葡萄糖含量为O,B正确;C、内液体是尿液,甲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因此甲可能是肾小管发生病变,没有把葡萄糖全部重吸收,D正确;D、从成分上看,甲的内液体原尿和乙内液体原尿都含有葡萄糖,D错误。故选:Do8 .【答案】A【解析】由分析可知,1肺静脉里流着动脉血、3上下腔静脉里流着静脉血,A错误。2肺动脉、4主动脉管壁厚、弹性大,与内部血压高相适应,B正确。左心室收缩是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所以左心室的壁最厚。C正确。图中实线表示体循环途径,虚线表示肺循环途径,D正确。故选:A。【解析】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当滑片向左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减小,电路总电阻减小,电源电压不变,由P=Z-可知,电路总功率增大。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电路中的电流I二Al一,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二/"=()R=.严=同AV/="/-加丁而=U1,,由上式可知,当R=F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最大,因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即滑片位于滑动变阻器中点时,其功率变大,所以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先增大后减小。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R=滑动变阻器滑片在最左端时,电路总电阻为滑片在最右端时电路总电阻为:(外,电源电压U不变,由P=;:可知,滑动变阻器滑片在最左端与最右端时的电路总功率之比为3:1。两电阻串联,通过它们的电流I相等,则电阻I的功率与电路总功率的比值:L=L匕=/8/(/1J/1J77Sy,滑片向左移动过程,电阻I不变,R变小,则电阻/力的功率与电路总功率的比值逐渐增加。1÷/110 .【答案】C【解析】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A错误;Kel易溶于水J/(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B错误;HCI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C正确;.UdZ能与适量的Ca,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钙,不符合除杂原则,D错误。故选C。11 .【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人体的水盐平衡,难度不大。人体水分的增加,途径有:饮水、进食和细胞的呼吸作用;水分流失的途径有:呼吸、流汗、排尿和排便。【解答】A.米饭是有机物,可以从中摄取水分,故A正确;B.细胞的呼吸作用会使水分增加,故B错误;C.排尿需肾脏参与,但排粪不需要肾脏参与,故C错误;D.调节水分平衡需要神经系统参与,故D错误。故选Ao12 .【答案】B【解析】铜锌混合粉末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硝酸银先与锌反应,如果过量再与铜反应。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锌;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M。故锌、硝酸银均反应完全,因此滤渣中一定有银,可能有铜,一定没有锌。13 .【答案】D【解析】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分解所放出的热量是不同的,我们一般用燃烧的方法来测定;A.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因此,实验前所取的三种食物的质量要相等,故A不符合题意;B.食物燃烧时,会向周围散失热量,给锥形瓶加罩可以减少热量的损失,实验中如果不注意挡风,会使每次测量结果偏小,故B不符合题意;C.实验是通过水温变化对三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作出比较,释放的热量多,水温窗,故C不符合题意;D.实验所测得的食物能量低于食物实际所含能量,因为食物燃烧时会向周围散失一小部分热量,故D符合题意。故选D。14 .【答案】D【解析】该杠杆的支点是球与台阶的接触点,如果动力是F,F的力臂是杠杆支点到F方向的垂直距离;阻力是G,G的力臂是杠杆支点到G方向的垂直距离,两个力臂不一定相等。15 .【答案】B【解析】A、两电阻丝串联,电流相同,左边容器中电阻丝的阻值较小,根据U=IR可知,左边容器电阻丝两端的电压比右边容器电阻丝两端的电压小,故A错误;B、据实验装置可知,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使容器中的空气受热膨胀,从而导致U型管中的液面会发生变化,虽然产生热量的多少不能直接观察,但可以通过U型管液面高度差的变化来反映,故B正确;C、由图可知,两阻值不同的电阻丝串联,通过电阻丝的电流与通电时间相同,而电阻丝的阻值不同,此装置可以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故需要保持两个电阻丝中的电流相等,故C错误;D、两电阻丝串联,电流相同,根据Q=MRt可知,由于图中右边容器的电阻丝阻值较大,在相同时间内,电流在右容器中产生的热量较多,右容器中空气吸收的热量多,故D错误。故选B。16 .【答案】B【解析】由题图可知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题图中a点所示溶液为部分盐酸发生反应,含有的溶质是NaCI和HCl;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C点所示溶液中溶质为氢氯化钠和氯化钠,滴加无色酚配溶液,溶液会变红。故选Bo17 .【答案】C【解析】A.核电站中的核反应堆是利用原子核裂变的链式反应产生的能量来发电的。其过程中可控的,因此不是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的能量,故A错误;B.目前人类利用核能的两种方式是核裂变和核聚变,即是利用了原子核内部发生变化时释放出的巨大的能量,故B错误;C.核电站发电的过程是将核裂变产生的核能转化为内能,再通过汽轮发电机转化为电能,说C正确;D.氢弹是利用原子核发生不可控制的核聚变时能释放巨大核能的装置,故D错误。故选C。18 .【答案】D【解析】A、CTeO2”的转化可以是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也可以是碳还原氧化铜或者氧化铁等,此时碳是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错误;B、CO的转化可以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或者氧化铁,属于氯化还原反应不是化合反应。错误;c、八的转化可以是碳酸钙与酸的反应,不一定是盐酸。错误;D、。,/G(A的反应是检验是否有酸生成,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可以验证。正确;故选:Do19 .【答案】D【解析】【分析】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是锌铁铜,在进行实验时,铁不能与氯化锌反应,铁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了氯化亚铁和铜,反应结束后,将烧杯内物质进行过滤,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了铁没有剩余,据此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本题难度不是很大,熟练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确定能发生的反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解答】由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是:锌铁铜,在进行实验时,铁不能与氯化锌反应,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了氯化亚铁和铜,反应结束后,将烧杯内物质进行过滤,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了铁没有剩余。所以:A、根据铁不能与氯化锌反应,能与氯化铜反应,可以判断出铁、铜、锌的活动性顺序,故A说法正确;B、由于每56份质量的铁能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所以两支试管混合后,固体总质量一定增加,故B说法正确;C、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渣中一定有Cu,一定没有Fe和Zn,故C说法正确。D、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FeCl2、ZnCl2,可能含有CUCl2,说法不正确。故选:Do【解析】被有机物污染的水域中溶解氧的含量低,综合分析坐标图中的4条曲线可知,a曲线代表的生物在氧分压很低时就可与血红蛋白充分结合,因而在被有机物污染的水域中生存能力最强;而d曲线代表的生物在氧分压很高时才可与血红蛋白充分结合,表明其在被有机物污染的水域中生存能力最弱。21【答案】神经调节血红蛋白3呼吸作用【解析】(1)人体主要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低氧环境作出应答反应。(2)红细胞内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氟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所以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气。(3)肺静脉是将血液从肺部送回心脏的血管,当血液流经肺后会从肺静脉进入3左心房。(4)在人体细胞内,氯参与有机物的分解,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22 .【答案】二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物理性麦芽糖【解析】(1)第二层食物是蔬菜、水果类,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缺乏维生素C会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甚至导致坏血病。因此,小明同学经常牙龈出血,应多补充第二层食物。第三、四层食物中含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意义。因此小红手术后医生建议她多吃蛋白质类的食物。(2)人体的消化分为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物理性消化没有消化酶的参与,口腔内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属于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是在消化酶的参与下进行的,食物中的物质发生了改变。在口腔内唾液淀粉酶能够分解淀粉产生麦芽糖,因此我们咀嚼米饭后会感觉到甜味。23 .【答案】O2+.SO4=,SO4l+2;往C滤液中滴加过量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含硝酸镁;如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不含硝酸镁(合理即可)【解析】(1)氢氧化钢和硫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钢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a(OH)2+H2SO4=BaSO4+2H2Oo(2)在C中溶液里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若有白色沉淀,则是溶液X中存在硝酸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合理即可)。X100%m【解析】(1)判断步骤II中加入的稀盐酸足量的方法:取滤液少许,加入锌粒有气泡生成。(2)设铜质量为X,2Cu+O22CuO固体质量增加128160160-128=32Xm3-m212H=T,心-x=4×(m3-m2),粗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l-i×100%11>25 .【答案】77.431.0【解析】小敏家消耗的电能是5746.3kw.h-5668.9kw.h=77.4kw.h,所以他家这30天的用电量为77.4kw.ho小敏家一天日用电量为77.4÷30=258kw.h,发电厂一天发电80万千瓦时,所以可以供:80万÷2.58=31.0万。26 .【答案】C燃料在汽缸内燃烧,热量散失少,热效率富排气【解析】(1)在四冲程内燃机中,提供动力的是做功冲程;由图可知,A中进气门打开,活塞下行,为吸气冲程;B中两个气门关闭,活塞上行,为压缩冲程;C中两个气门关闭,活塞下行,为做功冲程;D中排气门打开,活塞上行,为排气冲程;故“巨大爆发力”由C冲程实现;(2)德罗夏提到的内燃方式是基于燃料在汽缸内燃烧,热量损失少,热效率高的猜想;(3)老师需在拔出活塞后将厚玻璃筒甩几下,其目的是排出里面的废气,相当于内燃机的排气冲程。27 .【答案】唾液淀粉酶能催化淀粉分解取2支洁净的试管标为A和B,在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淀粉溶液2毫升向A试管加入1毫升稀盐酸和1毫升唾液向B试管中加入】亳升蒸储水和I毫升唾液2把A、B两支试管放入37C的水中,恒温水浴;口10分钟后,往2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3)A变蓝,B不变蓝【解析】(1)该实验的原理是:唾液淀粉酶能催化淀粉分解。淀粉遇碘变蓝。(2)在研究酸性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时,所进行的实验除了酸性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该实验的步骤:取2支洁净的试管标为A和B,在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淀粉溶液2亳升;向A试管加入1毫升稀盐酸和1毫升唾液;向B试管中加入1亳升蒸馈水和1毫升唾液;把A、B两支试管放入37C的水中,恒温水浴;10分钟后,往2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3)从试管A中加入的物质来分析,A试管中有1毫升稀盐酸溶液和1毫升唾液,滴加碘液呈蓝色,表明酸性减弱了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而B试管不变蓝,表明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28 .【答案】不饱和(2)Mg(3)洗去滤渣表面的氯化镁,防止氯化镁干扰后续实验(4)Mg(OH)Cl【解析】(1)从步骤二可知,灰白色沉淀不可能是氯化镁,因为滤液中能够继续溶解氯化镁,是该温度时氯化镁的不饱和溶液。(2)从步骤三可知,该沉淀中没有镁,因为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过程中产生气泡。(3)步骤四中将滤渣用蒸储水充分洗涤是为了除尽滤渣表面的氯化镁,防止对检验碱式氯化镁产生影响。(4)根据实验探究可知,取洗涤后的滤渣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硝酸,滤渣全部溶解,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为氯化银,由此推知,灰白色沉淀中含有氯离子,因此该反应产生的灰白色沉淀中一定含有碱式氯化镁。29 .【答案】(I)A中的固体由白色变蓝色(2)收集尾气(或储气)不一定来自CO和CUo的反应,可能是原来的在B装置没有除尽(4)在D、E之间连接盛有无水硫酸铜的U形管(或在D、E之间连接A装置)【解析】(1)将混合气体通过无水硫酸铜,如果有水蒸气存在,无水硫酸铜会由白色变成蓝色;(2)垃圾中含有C、H、0元素,则燃烧后的产物可能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而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

    注意事项

    本文(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