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XX大厦暖通施工图设计说明(2024年).docx

    • 资源ID:952694       资源大小:97.90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XX大厦暖通施工图设计说明(2024年).docx

    施工图设计说明(暖通专业)项目编号:X项目名称:XX大厦建筑面积:54380m2设计总负责人:X专业负责人:X审核人:X审定人:X设计部门负责人:X项目经理:XAA-1*T佥早:年月日目录总论11 .基本原则12 .定义13 .知识产权与保密条款24 .施工图设计图纸的基本说明与要求24.1 施工图设计图纸的使用要求24.2 施工图等效文件25 .对施工单位的要求25.1 设计文件要求25.2 施工图深化设计图3设计说明41 .工程概况42 .设计依据42.1 设计任务书等42.2 现行设计规范和标准43 .设计范围与设计分工53.1 设计范围53.2 设计分工54 .设计参数54.1 室外设计计算参数54.2 室内设计参数64.3 建筑热工设计64.4 空调负荷75 .功能区系统形式76 .冷热源76 .1冷源77 .2热源77 .供暖和空调水系统87 .1供暖和空调水系统88 .2其他水系统88 .空调风系统98. 1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98.2 全空气定风量空调系统98.3 全空气变风量空调系统98.4 空气处理98.5 其他119. 通风系统111.1 1厨房通风111.2 车库通风111.3 换冷、换热站通风111.4 变配电室通风111.5 卫生间通风1210.热能动力1210.1动力系统概况1210.2用热量1210.3用燃气量1211.供暖空调系统检测与监控12ILl自动监控原则12IL2冷热源水系统主要监控项目1311 .3空气处理和通风装置主要自控项目1312 .4防排烟和气体灭火房间通风系统主要控制项目1412 .防火1412. 1防烟系统1413. 2排烟系统1414. 3防排烟系统主要控制项目1515. 4管道防火措施1513 .节能、环保1613.1节能措施1613.2噪声与振动控制1613.3废气排放:16施工说明18第1部分一般规定181. 施工协调182. 订货183. 尺寸和标高18第2部分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191.管道与风道191. 1管道191.2风道202. 保温203. 做法214. 风阀及附件224 .1风阀225 .2附件225 .除锈、防腐、冲洗236 .支吊架237 .系统试压248 .其他说明24总论1 .基本原则1)施工图设计说明是施工图设计文件的一部分,是工程招投标与施工的重要依据。施工单位应结合施工图设计图纸、合同约定、建设方要求以及其他相关技术文件共同阅读。施工单位应全面理解设计的总体意图与目的,贯彻执行各项技术要求,同时应充分了解其他协作施工单位的技术做法、标准与要求,以利施工的总体配合与协调。2)施工图设计说明表述了施工图设计的主要技术性能标准,提出了相应的施工要求,施工单位应按照相关要求选用适合的材料、工艺和技术。3)施工单位在各自承担的施工图深化设计和工程施工中,应全面满足本设计说明、施工图设计图纸及其他相关设计文件的各项性能标准要求。4)施工图设计说明所注明的性能标准为施工单位所应遵守的最低标准。2 .定义以下定义适用于本施工图设计说明:1) “施工图设计图纸”:由设计单位根据建设方使用要求,依据国家、地方相关规范、标准绘制的用于工程施工的设计图纸。此设计图纸在正式交付施工前,已按照国家、地方相关要求,完成相关施工图设计审查。此设计图纸须由设计单位正式签字、加盖公章后提交建设方,交付工程施工。2) “施工图设计说明”:即本文件。3) “设计文件”:包括施工图设计图纸及施工图设计说明,以及在施工前、施工过程中,由本工程设计人员书面确认、签章后出具的具有同等效力的各类设计图纸、技术要求等,如“交底记录”“洽商变更”等。4) “施工图深化设计图”:由施工单位根据相关合同约定,依据国家、地方、行业相关规范、规定、标准,以及本施工图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的各项要求,全面满足制造、加工、安装、工艺等各项技术标准和要求的技术图纸。其中应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制造、组装、安装和固定的各类平面图、剖面图以及必要的多比例大样详图,应体现工程所有要素的制造、生产和安装,施工所需的必要信息,并体现设计意图。在制造、加工、施工前,施工图深化设计图应提交设计单位审核确认。5) “施工图交底记录”:根据建设方和工程建设的要求,于正式施工前,由建设方或工程监理单位组织的,设计单位与建设方、施工单位、施工监理单位等各参建单位就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技术沟通而形成的设计文件。须经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四方签字盖章后方可正式生效。6) “工程设计变更单/变更记录”:根据国家、地方工程资料管理规程、办法的相关规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根据建设方要求或经建设方批准认可,一般由设计单位提出的针对原设计文件部分内容的深化、调整或修改文件。须经建设、设计等各方签字盖章后方可正式生效。7) “工程洽商单/洽商记录”:根据国家、地方工程资料管理规程、办法的相关规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为妥善解决现场施工问题,一般由施工单位提出而进行的针对原设计文件部分内容的修改文件。须经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四方签字盖章后方可正式生效。8) “竣工图”:工程竣工验收后,真实反映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结果的图样。一般需由施工单位绘制完成并加盖公章,应由编制单位负责准确、全面地反映现场施工的最终实际做法。9) “检验机构”:能胜任的独立机构,政府部门或相关机构,对现场施工是否与本设计说明的各项技术要求相一致进行验证。10) “检测机构”:能胜任的、经授权、认证的独立检测实体或相关机构,提供合适的检测设备、检测环境和独立的检测结果,用于验证现场施工是否与建筑师设计意图相符合。检测机构应被建设方、建筑师认可。3 .知识产权与保密条款1)除工程设计合同另有约定外,工程设计文件的知识产权属于设计单位,未经书面认可,其他各方不得将工程设计文件转让、出卖或用于其他工程。2)在工程设计、建设过程中,根据施工图设计图纸及本设计说明相关要求,在设计单位指导下,利用设计单位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或技术成果,其知识产权属于设计单位。在施工及相关施工投标之前己经存在的标准产品和设计除外。3)在本工程设计和施工中,任何归设计方所有的技术、经营、管理信息,包括各项专有技术信息、各类专用做法,将被视为商业秘密,未经设计单位书面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公开。未经设计单位事先同意,不得出版任何与此工程、建筑或构造相关的图纸、草图或照片。4)本工程其他相关知识产权的内容,以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和工程勘察设计咨询业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导则等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的规定为准。4 .施工图设计图纸的基本说明与要求4.1 施工图设计图纸的使用要求1)施工图设计图纸应配合本设计说明共同使用。针对其中的设计图示或相关技术标准说明如有疑问,相关施工单位必须与设计人员技术沟通后,由设计人员提供书面确认后实施。2)根据合同中相关设计范围约定,施工图设计图纸中部分内容尚需施工单位等完成必要的施工图深化设计。施工图设计图纸中给出了一般方案,仍可能没有涵盖所有情况。3)相关施工单位应提供施工图深化设计图和技术信息,完成必要的细节设计,以表明符合施工图设计图纸和本设计说明的各项技术要求,并履行规定的审批程序。4)施工单位应注意对施工图设计图纸中所有尺寸的现场核实(包括对先前工程的校核),确定工程中所有关键尺寸。现场测量应为后期的工程实施提供充足的时间,以保证完成必要的工程校正,使各项工程在给定误差范围内满足所需的精确度。4.2 施工图等效文件施工图交底记录、施工洽商变更记录、施工图修改记录均为施工图等效文件。5 .对施工单位的要求5.1设计文件要求应满足施工图设计图纸及本设计说明的各项技术要求,任何未经设计人员书面确认的修改都将不被接受。施工单位如对其中技术信息存有疑问,或根据现场情况和相关技术条件、标准而确实无法达到设计文件的规定时,必须与设计人员沟通并得到相应的书面确认后方可实施。任何未经设计协调、确认而不满足设计文件要求的做法将不被接受。5.2施工图深化设计图D为保证建筑完成后的最终质量,在建设方和设计单位认为必要的情况下,按照相关设计要求,施工单位需对其中部分工程内容进行必要的施工图深化设计,并提供相关施工图深化设计图。2)施工图深化设计图图纸应是基于现场实际情况完成,必须完成对先前工程的实测与检验,并已与各个专业系统设计界面进行了协调一致。相关图纸必须得到设计人员书面确认方可实施。3)建筑师、工程师对施工图深化设计图所进行的审核,并不免除相关施工单位对施工图深化设计图的责任,以及施工单位履行现场协调(包括必要的先前工程检验、现场尺寸校核等)的责任。4)经建设方、设计单位确定的施工图深化设计图应封存并作为最终施工验收的依据之一。5)相关施工单位应保证施工图深化设计图纸符合法律、法规、规范及相关设计文件的要求,应及时报送设计单位审查并获得批准,必要的审查程序与周期不能成为工程延期的理由。设计说明1 .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XX市XX区XX乡XX商务区XX地块,西临XX路,东靠X地块,南部X路,北部是X路城市绿化带(城市公园),基地形状呈方形,总建筑面积54380,其中地下部分14382/,地上部分39998地下生层,地上22层,地面以上高度为99.450m。建筑分类:本工程为一类高层建筑。建筑主要功能:办公、会议、地下车库及附属配套设施。2 .设计依据2.1 设计任务书等1)设计项目委托单(XX市建筑设计研究院202X年7月15日)2)设计任务书(建设单位202X年7月)3)设计确认单(XX市建筑设计研究院202X年7月23日)4)规划单位提供的建筑周围市政条件资料5)京能公司提供的集中冷、热源资料2. 2现行设计规范和标准1)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ll/687-20094)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6)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lOQ-987)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范DB11/8062011(XX)8)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JGJ17420109)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0)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11)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l62971996)1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13)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14)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15)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设计范围与设计分工3. 1设计范围1)冷热源2)空调、供暖、通风3)防排烟及通风系统防火4)热能动力5)检测与监控要求3.2设计分工1)供暖通风与空调的自动控制系统需与自控设备制造厂家(供货商)配合,由中标方完成施工图深化设计,本设计仅提出自控要求。2)厨房内通风系统需与中标厨房设备制造厂家(供货商)配合,完成施工图深化设计。3)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冷媒管道需由中标设备制造厂家(供货商)完成施工图深化设计。4)由集中供冷供热设计单位设计的冷、热交换站,只进行通风系统设计,并绘制用热系统示意图及提供各系统用量预留相关条件。5)燃气系统由建设单位委托专业设计单位设计,本设计仅预留相关条件。6)气体灭火系统由灭火设备制造厂家设计安装,本设计只进行火灾时通风管道的隔绝和火灾后的排风设计。4 .设计参数4.1室外设计计算参数海拔(m)31.3大气压力(kPa)冬季102.17夏季IOo.02夏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C)33.5夏季空调计算湿球温度(°C)26.4夏季通风计算相对湿度()61夏季通风计算温度(°C)29.7夏季室外平均风速(ms)2.1冬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C)-9.9冬季空调计算相对湿度()44冬季通风计算温度(°C)-3.6冬季采暖计算温度(°C)-7.6冬季室外平均风速(ms)2.6冬季最多风向C和N最大冻土深度(cm)664. 2室内设计参数房间名称夏季冬季新风量(m3h人)人员密度(m2)排风量或新风小时换气次数备注温度(C)相对湿度(%)温度()相对湿度(%)职工餐厅266020/202室内空气流动速度:夏季0.3ms冬季0.2ms办公室26602030305会议室26602030303大堂276018/1010健身房26602030306楼梯间、走道/18/公共卫生间/18/8次公共厨房<3216/60次(事故排风12次)淋浴室25/8次IT机房23+140-5523±140-55/按发热量计地F汽车库/6/5次自行车库/4次换冷站、换热站325/10次清水泵房<325/4次变配电室385/按发热量计中水机房<325/812煤气表间/Z事故排风12次5. 3建筑热工设计1)本工程为里类建筑。2)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为0.04。3)建筑的窗墙比为0.320.38。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表传热系数K值w/(Ec)外墙0.6/0.45屋顶0.49/0.40外窗2.70内墙1.43内楼板1.256. 4空调负荷空调负荷统计表建筑物类型夏季冷负荷(kW)夏季冷指标(WZm2)冬季热负荷(kW)冬季热指标(Wm2)低区办公1884/1354/高区办公2025/1238/总计3909902592595 .功能区系统形式功能区供暖空调系统表功能区名称供暖空调系统厨房排风+补风(带冷却、加热盘管)办公室、小会议室四管制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大堂定风量全空气系统+地板福射值班供暖300人大会议室变风量全空气系统(过渡季可全新风运行)控制室等独立冷源的空调心地F车库送、排风6 .冷热源本工程由XXXX商务区能源中心智慧清洁能源系统提供整个园区全年的供热和供冷,供热温度为12060°C,供冷温度为1.1/12.2C,管网的设计压力为1.6MPa,管网系统为用户提供的资用压差为0.15MPa。管网系统采用四管制,两根大管,两根小管,大管实现夏季供冷和冬季供热,小管实现夏季供热和冬季供冷。6. 1冷源1)空调总冷负荷为3909kW,低区冷负荷为1884kW,高区冷负荷为2025kW0本工程由XX商务区能源中心全年提供一次冷水,换冷站设在B4层。B4-L9层为低区,设置2台板式换热器及3台变频水泵:LlO-屋顶机房层为高区,板换和水泵设置台数同低区。一次水供回水温度1.1/12.2C,二次水供回水温度5.5/13.5C;空调冷水采用变流量的一级泵系统。2 )Bl层电话、网络机房,变配电机房控制室、Bl层值班室、采用分体空调供冷。3 .2热源供暖总热负荷为2592kW,低区热负荷为1354kW,高区热负荷为1238kW.换热站设于B4层,一次热水供回水温度为12060°CoB4-L9层为低区,采用1套板式热交换机组(2台板式换热器配3台循环泵,循环泵两用一备,每台换热器换热量I100kW);LlO-屋顶机房层为高区,采用1套板式热交换机组(2台板式换热器配3台循环泵,循环泵两用一备,每台换热器换热量115OkW),二次水温度为6045°C,热水循环泵采用变速调速控制方式,系统为变流量运行。地板供暖用热为XkW,与低区空调热水合用1套板式热交换机组,末端采用自带循环泵的分集水器混出5040°C热水。7. 供暖和空调水系统7. 1供暖和空调水系统1)系统形式 本工程空调水采用四管制系统,空调冷热水管路为异程式,B4-L9层为低区,LlO-屋顶机房层为高区。空调机房等设散热器供暖。 空调热水、空调冷水均采用一次泵变流量系统,其冷、热水循环泵分别设置,变频调速运行。 空调水系统采取以下平衡和调控措施:所有接空调器的回水支管均设一体式动态平衡电动调节阀;所有的风机盘管回水支管设电动两通阀,供风机盘管系统的分支路回水管设置自力式动态平衡压差调节阀。 供暖水与空调热水合用系统,采用如下平衡调控措施:散热器和辐射地板供暖系统系统各主要分支路设置静态平衡阀。每组散热器均配置自力式温控阀。辐射地板供暖仅负担基础热负荷,不设置温度控制阀,房间负荷变化时,空调系统负责控制房间温度。 首层大堂设置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供暖温度不低于IOC,分集水器带混水装置。2)补水、膨胀、定压空调冷、热水系统系统共用一套水力自控型全自动离子交换软水器、软化水箱,补水、定压装置,在膨胀管上设置电信号阀(防止误操作)和安全阀。低区空调冷热水系统采用一套定压补水真空脱气装置,由补水泵(2台泵)和气压罐等组成,初次补水可两台泵同时启动,平时一备一用;补水泵受系统压力控制启停,当水系统受热膨胀致使压力高于停泵压力时,膨胀管道上的电磁阀打开,使膨胀水量回收到补水箱。高区补水定压设置方式同低区。3)水质稳定措施 所有水泵前均设置过滤器。 供暖和空调热水系统设有离子交换软水器,以对补水进行软化处理。4)冷热量计量本建筑物的供暖、供冷入口处设置冷热量计量装置.1. 2其他水系统7. 2.1冷凝水系统机房内空气处理机组的冷凝水排至地面排水沟或地漏处,风机盘管的冷凝水经管道汇集后,排至清洁间拖布池内或其地面地漏处。8.空调风系统8. 1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1)设置区域:各层办公室、小型会议室等房间内。其空调冷负荷分别由风机盘管机组和新风共同承担,其中风机盘管机组负担大部分室内冷负荷,新风机组处理后的新风仅负担部分室内冷负荷。处理后的新风直接送入各空调区。2)新、排风的风量平衡在L3、L4、L6和L20-L22层设置新、排风热回收装置,为保持室内正压,保证回收的排风比例,L6、L20-L22层均回收了卫生间排风,L3、L4层卫生间设置直流排风系统。其他区域均设置新风空调器,卫生间设置直流排风系统,各层卫生间内设置小风机或排气扇接至排风竖风道,在屋顶层设总排风机维持竖风道内负压并将排风排至室外,其余排风由屋顶风机排出。3)热回收方式: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总新风量的30%通过热回收装置回收排风冷热量。部分热回收装置采用全热回收转轮、部分热回收装置采用乙二醇热回收装置。排风热回收装置的额定热回收效率均不小于60%.新排风热回收进风管至全热回收器之间设置过滤器。8.2全空气定风量空调系统首层大堂采用一次回风全空气定风量空调系统。夏季、冬季空调机组采用卫生要求允许的最小新风量按最小新风比里运行;过渡季可增大新风比,按区2%全新风运行。对应设置的排风机仅在全新风时运行。排风量按满足室内允许正压值确定。8.3全空气变风量空调系统1)L3层300人会议室采用全空气变风量空调系统。2)根据室内回风温度,改变空调机组送风机转数改变送风量。当送风量减小到设计最小风量时,定风量运行,通过调节冷、热水阀开度改变送风温度。当室内负荷减小,总送风量减小,新风量也随之减小新风比不变;当回风CO?浓度超过设定值下限时,全新风运行,当达到上限时按设计新风比运行。3)排风机单独设置,于屋面设置集中热回收机组,新风经过热回收机组处理后,经新风管道分别送至各层变风量空调机组。8.4空气处理1)空气净化措施I.空气净化:服务于经常有人停留区域的新风机组和组合式空调机组器均采用一级初效和二级中效两级过滤器。其中初效过滤器采用板式,净化级别应达到G4;中效过滤器采用低阻力高压静电型,终阻力应小于30Pa,其净化级别应达到F7。并有消毒、杀菌、除异味功能,一次性通过除菌率90%,pm2.5颗粒去除率大于85%。L20-L22层办公室、会议室内安装风机盘管专用空气净化装置。2.办公区域内均设置湿膜加湿装置。3.根居使用场所,空调机组典型类型见下表:序号部位空调通风供暖设备类型和组成备注1L3、L4、L61.20-L22层办公区带热回收装置的新风机组RPAU 上部排风中效过滤器转轮式全热回收段排风机 下部新风初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高压静电型)转轮式全热回收段加热盘管冷却盘管加湿段送风机2Ll-L2、L5、L7-L20层办公、健身、餐厅等区新风空调器PAU初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高压静电型)加热盘管冷却盘管加湿段(餐厅无)送风机排风机EAF3入口大堂1.3层300人会议室 全空气空调机组AHU混风段(含初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高压静电型)加热盘管冷却盘管送风机(会议室风机变频) 排风机EAF 入口大堂设地板值班供暖4变配电室新风机FAF排风机EAF循环风空调机组5给排水机房换冷换热站消防机房新风空调机组:初效过滤器加热盘管送风机排风机6厨房新风空调机组PAU:初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加热盘管冷却盘管送风机炉灶排风机KEF全面排风EAF散热器供暖7靠外墙空调机房散热器供暖8.5其他1)办公室为顶部散流器下送风。2)高大空间采用分层空调方式,空调区域采用侧送风;地面设热水辐射地板,以克服高大空间热压的影响。9.通风系统9.1厨房通风1)厨房设置机械通风系统,分设全面排风和局部排风系统。全面排风量按色次/h估算,局部排风量按过次/h估算。局部排风经油烟净化装置处理后,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标准后,集中排放。2)补风采用新风机组,与排风机对应设置,补风量为排风量的80%。夏季新风经冷却处理后补入,送风温度为23C;冬季室外新风经加热处理后补入室内,送风温度为12C。3)事故通风与全面排风系统合用,事故通风量为12次h,并采用双速防爆风机。4)燃气表间设置事故通风,事故通风量为12次Zh,并采用防爆风机。9.2 车库通风D汽车库设置机械通风系统,与消防排烟系统合用。排风量为0次h,送风量为这次/h。2)自行车库设机械送、排风系统,排风量按2次/h、送风量按1.6次/h计算,根据业主要求,新风夏季经过降温、冬季经过加热送入室内。9.3 换冷、换热站通风换冷、换热站位于四层,设置独立机械送排风系统。通风量,为10次/h。夏季室外新风经冷却处理后送入机房。冬季室外新风经加热处理后送入机房。机房维持负压。9.4 变配电室通风变配电室设置送排风机通风和循环风空调机组冷却降温,夏季满负荷时两套系统同时开启,室内发热量较小或其他季节时仅开启通风机,按室温设定值启停循环风空调机组。9 .5卫生间通风卫生间设置机械排风系统。每间卫生间按换气次数变次/h分别设置排风扇,屋顶按区域设置集中排风机。10 .热能动力10.1 动力系统概况1)本工程由XX商务区能源中心提供一次冷、热水,作为空调、供暖水热交换冷、热源。2)厨房采用市政供应的低压燃气。10.2用热量用热量统计表项目一次热源参数(C)二次水温度(1C)二次水系统工作压力(MPa)耗热量(kW)低区120/6060/451.01354高区120/6060/452.01238合计/259210.3用燃气量用燃气量统i表用气项目年用气量(m3y)日用气量(m3d)小时用气量(m3h)职工食堂11.9×10455167合计11.9×104551/11 .供暖空调系统检测与监控11.1 自动监控原则1) 风机盘管采用风机就地手动控制、盘管水路二通阀就地自动控制;L4层餐厅内风机盘管分组群控。2) 变频控制的水泵、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分体式空调系统等机电一体化设备由机组所带自控设备控制,集中监控系统进行设备群控和主要运行状态的监测。3) 换冷站、换热站内设备在机房控制室集中监控,但主要设备的监测纳入楼宇自动化管理系统总控制中心。4) IT机房用恒温恒湿机的制冷、加热、加湿及温湿度控制和监测系统由机组生产厂负责设计制造,房间温湿度由楼宇自动化管理系统监测,当偏离运行范围时报警。5) 其余暖通空调动力系统采用集中自动监控,纳入楼宇自动化管理系统。6) 采用集中控制的设备和自控阀均要求就地手动和控制室自动控制,控制室能够监测手动/自动控制状态。11.2 冷热源水系统主要监控项目11.3 .1空调冷水1)板式换热器电动阀与空调冷水泵联锁,任意一台水泵开启,相应开启一台板式换热器电动阀,当多于一台水泵开启,两台板式换热器电动阀均打开。2)供回水压差控制空调冷水泵转数,流量控制水泵运行台数。3)板式换热器二次水供水温度(设定值为5.5)控制一次水电动阀开度,二次水回水温度(设定值为13.5C)对供水温度设定值进行修正(回水温度过低时提高供水温度设定值)。11.3.2 空调供暖热水1)根据热交换器二次热水的供水温度(设定值为60)控制一次热媒的流量,二次水回水温度(设定值为45°C)对供水温度设定值进行修正(回水温度过高时降低供水温度设定值)。2)供回水压差控制二次热水泵转数,流量控制水泵运行台数。11.3.3 补水、定压1)由气压皤压力控制补水泵启停及膨胀管上电磁阀的开闭;2)软化水箱最低液位控制补水泵停止运行;11.4 空气处理和通风装置主要自控项目11.5 .1新风机组、热回收机组1)送风温度控制水路电动阀开度;2)房间空气湿度控制空气加湿设备启停(加湿阀门开闭);11.3.2 定风量全空气系统1)回风温度控制空气处理机组水路电动阀开度。2)回风湿度控制空气加湿设备启停(加湿阀门开闭)。3)空气处理机组根据室外空气状态调节新、回风阀开度进行最大和最小新风比控制,及对应排风机的最大和最小风量控制。11.3.3 房间末端空气处理装置的室温控制风机盘管水路阀门开闭。11.3.4 其他1)空气处理机组和新风机组根据加热盘管的防冻温度,进行风机、对应水阀、风阀及报警设备的联锁控制。2)空调系统送风机和排风机联锁启停。3)通风机与对应风阀的联锁控制。4)地下停车库的通风系统风机根据车流量进行定时启停控制(根据车库内的Co浓度进行自动运行控制)。5)冬夏季会议室根据室内CCh浓度检测值,实现最小新风量控制。11.4 防排烟和气体灭火房间通风系统主要控制项目11.5 .1加压送风系统1 .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和中控室控制加压送风机启动2 .合用前室常闭加压送风口由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和中控室控制,并能现场手动开启并联锁加压送风机启动。3 .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压力控制加压送风机旁通风阀的开闭。11.4.2 排烟系统1 .常闭排烟口和排烟阀就地手动开启和由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和中控室控制开启,并联锁开启排烟风机。2 .排烟补风机与排烟风机联锁开闭。3 .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和中控室控制平时通风与排烟或补风合用系统的设备、风阀动作,转换至火灾控制状态。11.4.3 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和中控室控制气体灭火房间风阀关闭,火灾后中控室或防护区外手动打开排风道电动风阀和排风机。12.防火12.1防烟系统位置送风部位送风口形式加压风机位置备注STo1、STO4#楼梯及消防电梯楼梯间及合用前室分别送风楼梯间常开风口前室常闭风口屋顶RFol层(楼梯间地上和地卜.部分分别设置)常开风口采用带风量调节阀的固定百叶,风机出口设防回流阀(电动阀)常闭风口采用能自动和手动打开的排烟口STO2、STO3#楼梯楼梯送风(前室不送风)常开风口屋顶RFol层(楼梯间地上和地下部分合用风机)12.2排烟系统12.2.1自然排烟系统1.6-L22层办公室、健身房、首层大堂等满足自然排烟条件的场所采用可开启外窗进行自然排烟,其中首层大堂采用自动排烟窗进行排烟,从外门补风。12.2.2机械排烟系统1)机械排烟设置排烟系统的主要场所:地下汽车库、长度超过20米的内走道、面积超过50痛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无窗房间、各层走道、面积超过100nI2的地上无窗房间。排烟口和排烟阀设置两种开启方式:就地手动开启、自动开启(由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和消防控制室控制开启)。并与排烟风机联锁。2)机械补风 防火分区内无可开启外门窗时,采用机械补风送风至火灾发生的防火分区内,补风量不小于对应排烟量的50%。除地下车库外,补风方式均为设置火灾时专用的机械补风机;地下车库(利用平时使用的送风系统 机械补风机与排烟风机联锁启停。12.2.3车库机械防排烟系统车库排烟和补风系统按防火分区设置,排烟/补风量按每小时6/5次换气设计。排烟风机及风道与平时排风分别设置;排烟总风道上设置常闭的排烟阀,就地手动和由火灾探测报警系统、消防控制室打开并联锁打开排烟风机和补风机。12.3防排烟系统主要控制项目12.3.1加压送风系统1)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和中控室控制加压送风机启动。2)合用前室常闭加压送风口由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和中控室控制,并能现场手动开启并联锁加压送风机启动。3)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压力控制加压送风机旁通风阀的开闭。12.3.2排烟系统1)常闭排烟口和排烟阀就地手动开启和由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和中控室控制开启,并联锁开启排烟风机。2)排烟补风机与排烟风机联锁开闭。3)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和中控室控制平时通风与排烟或补风合用系统的设备、风阀动作,转换至火灾控制状态。4)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和中控室控制气体灭火房间风阀关闭,火灾后中控室或防护区外手动打开排风道电动风阀和排风机。12.4管道防火措施1)风道穿过防火墙和楼板处采取封堵措施,供暖热水管穿过处设固定卡。2)风道穿越防火墙、机房、变配电等重要房间及垂直风道与每层水平风道交接处设置防火阀,厨房排油烟风管防火阀关闭温度为150,其他通风空调风管防火阀关闭温度为7OC,排烟管道防火阀关闭温度为28OC3)排烟风机入口设280关闭的防火阀且与风机联锁。4)排烟补风管道设70C关闭的防火阀。5)机械加压送风管道需穿越有火灾危险的房间或走道,进入楼梯间或前室,或穿越其他防火墙时,在防火墙处设置70关闭的防火阀。6)除客房及其卫生间等竖向设置的新风、排风系统的水平支管上设置的防火阀外,防火阀均有电信号连接至消防控制室。7)防火板封包局部进入防火邻区的通风管道上设70关闭的防火阀。13.节能、环保13. 1节能措施13.1 .1冷热源和供暖、空调水系统D空调末端设备、冷热源设备和空调(供暖)水系统设有能量调节的自控装置。2)空调冷水循环泵、空调热水循环泵等采用变频调速运行。3)空调冷水采用5.5/13.5°C大温差运行,以减少系统流量,节省水泵电能。4)散热器采用恒温阀自动调节室温。13.1.2空调通风系统D建筑热工性能: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等符合节能规范要求。详本章4.3节。2)节能措施 全空气空调系统过渡季可采取加大新风量运行模式,以利用新风作冷源。 部分新风系统设有排风热回收装置,以满足节能规范要求。 空调风系统采用大温差送风,以减少送风量,降低空调机组能耗。 变风量空调系统中,空气处理机组的风机根据系统所需风量变化,进行变频调速运行。 首层大堂采用侧送风、地面回风的气流组织形式,以提高通风效率,减少供冷量和送风量。人员活动区供冷工况风速0.3ms,供热工况风速0.2ms° 地下停车库的通风系统风机可根据车流量进行定时启停控制,以节省风机能耗。根据车库内的Co浓度进行自动运行控制。 冬夏季人员密度相对较大且变化较大的300人会议室根据室内C02浓度检测值,实现可变新风量的控制模式。13.2 噪声与振动控制1)设备的噪声和振动控制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和有关规定要求。2)风机采用高效率、低噪声型,并设有减振装置。3)冷热交换站、水泵房、空调机房等均采用吸声和隔声处理措施。4)水泵进出口水管处设柔性接管,在受设备振动影响的(在距上述设备15米以内的)管道上设弹性支吊架。5)空调机组、新风机组、风机等设备进出口与风管连接处设柔性接管,设备落地安装时采用减震基础。6)通风/排烟合用风机进出口与风管连接处设耐高温柔性接管。7)空调、通风管道设消声器,满足室内外环境对噪声的要求。13.3废气排放:1)厨房废气经带油过滤器的排油烟罩及油烟净化装置后排至室外,排放浓度达到餐饮业油烟排放标准的要求。2)车库、卫生间等废气直接排至室外。汽车库排风口距室外地面高度为_m,满足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要求的排放高度。施工说明第1部分一般规定1 .施工协调1)本说明与施工图纸具有同等效力,若两者有矛盾时,请施工及监理单位及时提出协商解决,最终以设计工程师解释为准。2)消防设计的工程图纸应在施工前先送到工程所在地的消防建审部门审查批准后,方能安排订货和施工。3)凡本说明中未提及之处均按有关国家标准、规范、国标和华北标准图集(91SB)等执行,不明之处请及时

    注意事项

    本文(XX大厦暖通施工图设计说明(2024年).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