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讲常见天气系统学习目标.docx
过境前 单一暧气团控 制,温暖晴朗常出现大风 雨雪天气第04讲常见天气系统4【学习目标】1 .认识锋面系统,了解锋面的结构。2 .理解和掌握暖锋、冷锋、准静止锋的判断以及天气特点。3 .理解和掌握气旋、反气旋的概念、结构特征以及天气特征。【基础知识】知识点一锋与天气1 .气团与锋(1)锋面结构示意图(2)天气特征锋面附近常伴有一系列的云、大风、降水等天气。公一暖气团: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气团(I冷气团: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2 .锋与天气(1)冷锋(2)暖锋气温上升,气压可能形成鳗单一冷气团控卜降,天气转晴降水或雾制,低温晴朗(3)准静止锋移动幅度很小的锋冷气团暖气团=I过境时I降水强度小,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3.冷、暖锋的判断方法(1)在等压线分布图中看符号冷锋暖锋(2)依据锋面结构图的特点判断看冷气团的运动方向若冷气团只有向暖气团一个运动方向,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应为冷锋若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有回转运动,则说明暖气团势力强,应为暖锋看降水区的位置暧锋:雨区较宽,降水主要集中在锋前(3)依据天气特征判断经历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过程的是冷锋活动。一般情况下,冷锋活动导致的天气变化相对剧烈、明显。经历阴雨、升温等天气过程的是暖锋活动。般情况下,暧锋活动导致的天气变化比较温和。(4)根据气温、气压的变化判断冷锋影响下的温压变化:气压升高,气温降低。暖锋影响下的温压变化:气压降低、气温升高。4.影响我国的准静止锋准静止锋:锋面两侧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地形阻挡,移动幅度很小时,我们将这类锋面称为准静止锋。6小时内锋面位置无大变化作为判断准静止锋的依据。影响我国的准静止锋主要有:1 .江淮准静止锋(大气环流)每年夏初,来自海洋上的暖湿气流与大陆上南下的冷空气交锋、对峙,在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形成了一种著名的天气系统一一江淮准静止锋。它是形成梅雨的重要天气系统。“黄梅时节家家雨”是梅雨天气的真实写照。2 .华南准静止锋(大气环流、地形)主要活动于南岭山脉或南海地区。一年四季都可见到,但多出现于冬春两季,秋季出现最少。冬季降水不强,春夏季可发生暴雨,持续数天,甚至10天以上。华南准静止锋的位置,随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化。冬半年,锋面北侧冷高压势力强大,锋区位置偏南;夏半年,锋面南侧副热带高压势力强大,使锋区位置偏北。3 .天山准静止锋(地形)不太强的冷锋进入准喝尔盆地后,被天山阻挡,使冷锋停滞不前,常形成地形锋性质的天山准静止锋,造成阴雾或微雪天气。天山北坡和北疆大部分地区冬、春降水较多就与天山准静止锋活动有关4 .昆明准静止锋(地形)又称云贵准静止锋。位于云贵高原,冬半年,锋面呈西北一东南走向,南下冷空气在向西南移动过程中,受云贵高原阻挡而停滞与西南暖湿气候相遇,形成准静止锋。贵阳:降水多于昆明,气温低于昆明。贵阳与昆明冬季气候不同成因:贵阳位于锋面的冷空气一侧,气温较低,多阴雨天气。昆明位于锋面的暖空气一侧,天气晴朗且冬季气温较高。读我国某区域图,Pl答下列各题。105o E会界高泊例省有等湖1 .此时,昆明()B.气压较贵阳高D.气温日较差小B.全年太阳辐射充足D.生物种类更加丰富A,降水量较大C.以晴天为主2 .与云南省相比,贵州省()A.冬季低温危害较大C.洪涝灾害多在冬季【答案】1.C2.A【解析】L据图可知,此时昆明位于暖气团一侧,受单一的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气温日较差大,故C项正确,A、D项错误;气温高气压低,故气压较贵阳低,B项错误。故选C。3 .贵州省受准静止锋的影响,冬季多阴雨天气,太阳辐射贫乏,故冬季低温危害较大,A项正确,B项错误;贵州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雨热同期,降水丰富,多洪涝灾害,故C项错误;云南纬度较低,且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垂直分布,生物种类更加丰富,故D项错误。故选Ao知识点二气旋与反气旋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的特征比较气旋(低压系统)反气旋(高压系统)气压分布气压中心低、四周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水平气流与风向向中心辐合向四周辐散气流形成(北半球)005.0hPa一风向气压梯度力000.0IIPa一风向气压梯度力风向逆时针流向中心顺时针流向四周北半球东部:偏南风西部:偏北风东部:偏北风西部:偏南风南半球顺时针流向中心逆时针流向四周东部:偏北风西部:偏南风东部:偏南风西部:偏北风垂直气流与天气气流形成状况VJ辐散F沉”-,多云雨天气/777/77777/7/77/7/777y777/777多晴朗干燥天气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曲线气压J气压Z时间点前时间后我国天气典型实例夏秋之交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秋季: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冬季:我国北方干冷的天气对点训练1.根据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B处锋面过境时的说法正确的是()A.出现持续性降水B.可能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C.气温升高、天气转晴D.可能带来伏旱天气2.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晴朗,乙地阴雨B.甲地为气旋,乙地为反气旋C.甲地周围气流呈顺时针方向D.乙地周围气流呈逆时针方向【答案】1.A2.B【解析】1.读图可知,B处是锋面气旋右侧的暖锋,暧锋过境时会出现连续性降水,A正确;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的是冷锋过境时的天气特征,B错误;暖锋过境后会出现气温升高,天气转晴,C错误;可能带来伏旱天气的是反气旋天气系统,D错误。故选A。2.读图可知,甲地为低气压,天气阴雨,乙地为高气压,天气晴朗,A错误;甲地为气旋,乙地为反气旋,B正确;甲地周围气流呈逆时针辐合,C错误;乙地周围气流呈顺时针辐散,D错误。故选B。知识点三锋面气旋图的判读根据 高低气 压中心、 低压梢、 高压脊、 冷暖锋 等情况 分析天 气特征出根据低压板的位置确定冷暖锋一近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它主要活动在中高纬度,更多见于温带地区,因而也称温带气旋,其结构图(北半球)如下所示:判读其结构图,应抓住以下几点:1 .判断锋面的位置锋面总是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如图中的M、N线。2 .判断锋面附近的风向与气流性质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图中处为偏北风,处为偏南风,处为偏南风。偏北风一般形成冷气团,偏南风一般形成暖气团。3 .判断锋面的类型与移动(1)锋面类型:在锋面气旋中,位置偏西的定是冷锋(如图中的M锋),位置偏东的一定是暖锋(如图中的N锋)。特别提示无论南北半球,锋面气旋东侧是暖锋,西侧是冷锋。原因是西侧锋面由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运动,是冷空气推动暖空气的运动。东侧为暖锋,因为东侧锋面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运动,是暖空气推动冷空气的运动。(2)锋面移动:锋面气旋中,锋面移动方向与气旋的旋转方向一致。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4 .判断锋面气旋的天气特点暧锋N锋前处附近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冷锋M锋后处附近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下图为2019年12月某时刻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 .此时刻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2 .此时刻可能出现雨雪天气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答案】1.A2.B【解析】1.等压线越第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图中,甲地是甲、乙、丙、丁四地中等压线最密集的,因此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o2.甲地受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A错误。此时是12月份,是冬季,乙地位于冷锋锋后,是冷锋的主要降水区,可能存在降雪,B正确。丙丁均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不会有降雪,C、D错误。故选B。*【真题演练】(2022海南高考真题)下图为2022年4月20日2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1-2题。60oE80oEloE120oE140oE1 .据图,此时()A.甲地大风降温B.乙地北风劲吹C.丙地阴雨连绵D.丁地风大浪高2 .4月21日上午,北京地面能见度较高,高空出现浮尘。浮尘升空的动力来源是()A.冷锋B.反气旋C.低压D.西北风【答案】1.A2.C【分析】1.由等压线图可以看出甲地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结合气压分布,可知甲地吹偏北风,为冷气团,且位于冷锋锋后附近,所以有大风降温天气,故A正确;结合等压线分布可知乙处吹偏南风,故B错误;丙地位于高压附近,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故C错误;丁地等压线稀疏,风浪小,故D错误。故答案选A。2 .4月21日上午,北京地面能见度较高,高空出现浮尘,说明4月21日北京气流以上升为主。而冷锋天气是由偏北风形成的,以大气水平运动为主,故AD错误;反气旋控制时气流以下沉为主,故B错误;低压控制时,气流以上升为主,故C正确。故答案选C。(2021江苏高考真题)下图为“某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地面天气简图”。据此完成3-5题。3 .与大风速区相比,M地区风速较小,主要是因为()A.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B.水平地转偏向力较小C.地表的摩擦作用较大D.气旋的中心气压较高4 .此时我国新疆地区气温明显高于内蒙古中东部地区的主要原因是()A.正值当地正午前后,太阳辐射较强B.受降温过程影响小,天气晴朗少云C.受盆地地形的影响,空气下沉增温D.位于天山的背风坡,焚风效应显著5.此时下列站点上空最可能存在逆温的是()A.长春B.太原C.呼伦贝尔D.乌鲁木齐【答案】3.C4.B5.C【分析】3.读图可以看出,M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故A选项错误;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会影响风力大小,故B选项错误;M地位于青藏高原东侧,秦岭山区南侧,地势起伏大,地形崎岖,地面摩擦力大,是风速较小的主要原因,故C选项正确;气旋中心的气压较四周低,是低压中心,图中M地并不位于气旋中心位置,故D选项错误,本题选C。4 .一般来说,陆地白天气温最高出现在下午2点左右,北京时间14时,新疆地区位于正午前后,气温还没有达到最大值,而内蒙古中东部正值日最高温时段,故A选项错误;读图可知,内蒙古中东部刚经过一次冷锋过境,等压线密集,北风风力较大,降温明显,而新疆等压线稀疏,大气稳定,故B选项正确;由图可知,新疆地区等压线稀疏,大气稳定,风力小,天气晴朗,气温较高,盆地内下沉气流不明显,故C选项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新疆并不是全在天山背风坡,如盆地内部,新疆地区等压线稀疏,大气稳定,风力小,盆地内部无焚风效应,故D选项错误。故选B。5 .结合等压线分布图可知,长春位于冷锋锋前,冷锋即将过境,天气状况复杂不易出现逆温;据图,太原等压线状况相对单一,但结合时间为14点,太原为午后,盛行上升气流,不会出现逆温,B错误;呼伦贝尔位于冷锋锋后且邻近锋线,冷气团俯冲到暖气团下方易在高空出现气温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C正确;乌鲁木齐正值正午,天气晴朗,不易出现逆温,D错误。故选C。(2022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图,图中箭头表示甲地风向及受力情况。完成6-7题。6 .表示摩擦力的箭头是()A.aB.bC.cD.d7 .乙天气系统的气流运动方向是()顺时针逆时针上升下沉A.B.®C.®®D.®®【答案】6.D7.A【分析】6.根据图示信息可知,a垂直于等压线切线,应为水平气压梯度力;b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差约30。,由高压指向低压,为风向;C垂直于风向,应为地转偏向力;d与风向相反,应为摩擦力。表示摩擦力的箭头是d,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7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a为水平气压梯度力,乙为低压中心,垂直方向上为上升气流,正确,错误;根据上题分析可知,c为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则该地位于南半球,乙水平方向气流为顺时针辐合,正确,错误。所以选A。(2021天津高考真题)2021年3月中旬我国北方地区发生了一次大规模沙尘暴天气。据气象专家分析,此次沙尘暴源于蒙古国。左图是此次沙尘暴在我国过境时某时刻的天气形势图,右图表示此次沙尘暴移动过程中四个时刻沙尘天气的分布状况。读图文材料,完成8-9题。14日12时匚、;彳15日2时匚、8 .右图四幅图片中,沙尘天气的分布与左图天气形势相吻合的是()A.甲B.乙C.丙D.丁9 .根据此次沙尘暴的移动路径,判断推动此次沙尘暴快速移动的主要原因是()A.气旋西移B.反气旋东进C.冷锋南下D.暖锋北上【答案】8.B9.C【分析】8.由左图可知,我国内蒙古中部受高压脊控制,东部受低压槽控制,高压脊带来的冷空气与低压槽东侧的暖气团相遇在低压槽的位置形成冷锋,并快速移动,带来大风天气,且此季节冷锋锋前的暖气团中水汽含量少,没有带来降水,大风卷起沙尘向东移动,形成沙尘天气,四幅图只有乙图符合这一特征,故B项正确,所以选择B。9 .读图可知,此次沙尘暴的移动路径为向东南方向移动,结合图中等压线分布可知,此次沙尘暴快速移动主要是冷锋快速南下导致,故C项正确;该阶段气旋应向东南方向移动,故A项错误;反气旋东进与沙尘暴的移动路径不一致,故B项错误;沙尘暴快速移动与暖锋北上没多大关系,故D项错误。10 .(2022浙江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每年的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黄淮地区经常会出现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速的干热风灾害天气。这种天气一般是在当地受东移的高压控制,近地面吹西南风时发生。干热风天气出现时间较短。图1为皖、苏两省年平均干热风日数分布图。图2为图1中宿州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图。城市、义河流A水域例省界干热风年平均日数图2材料二冬小麦喜温、喜凉、耐旱,生长期怕湿涝。4-6月是黄淮地区冬小麦的拔节至成熟时期,需水量较大,期间常遇干热风灾害天气,农民曾用大水漫灌方式进行防治,但带来许多问题。(1)皖、苏两省干热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是、O(2)从天气角度,分析黄淮地区5至6月干热风灾害形成的原因。(3)指出用大水漫灌方式防治干热风灾害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答案】(1)位于西北(北)日数自西北向东南递减(2)气流下沉,天气晴朗;气温上升快,风速较大,蒸发旺盛。(3)水资源短缺,易造成浪费;产生湿涝,不利小麦生长;受灾时间短,灾后排水工程量大;抬高地下水位,易产生土壤盐碱化。【分析】(1)从图中可以看到干热风等值线数值较大位置集中在安徽、江苏两省的北部或西北部地区,其中安徽西北部地区是干热风年平均日数最大值地区,其干热风日数等值线变化趋势为自西北向东南递减0(2)从材料中可以看到干热风一般是受东移的高压控制,受高气压控制气流以下沉运动为主,降水少,晴天多;五六月份太阳直射点逐步向北运动,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受高压控制,其以晴天为主,气温上升速度快,温差进一步增大,气压梯度力增大,风速较大,地表水分迅速蒸发,形成低湿天气。(3)从材料中可以看到46月份是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拔节至成熟的关键时期,此时需水量较大,若此时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来防治干热风,会造成水资源大量的浪费,易造成水资源短缺的状况;同时冬小麦生长期怕湿涝,大水漫灌会影响冬小麦生长期品质,可能造成冬小麦减产:从材料中可以看到干热风是一种出现时间较短的灾害,其受灾时间短,且大水漫灌易造成地表存于大量积水,在短暂的干热风之后,其排水的工程量相对较大;同时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速度快,地表多大风,蒸发旺盛,大水漫灌易造成当地地下水位上升,加剧该地的盐碱化。【过关检测】下图示意我国内蒙古西部地区一次天气系统过境引起的强沙尘暴天气过程中部分气象要素的变化,四条折线代表气压、气温、能见度和极大风速。据此完成1-2题。I I - Ill- 6050403020100(er,(S'E区 会,(uMm盥(Pd三r Oooo 3 2 10 3 Oooo90 H H 1 H Qx1 .图中四条线,表示该天气系统过境前后气压变化的是()A.B.C.D.2 .沙尘暴最严重的时段是()A.48时B.812时C.1420时D.1824时【答案】1.D2.C【分析】1.气温在14时达到日中最大值,图中、可能为气温变化曲线,般情况下,气温和气压的变化呈负相关,图中四条曲线中,有相反情况的是,则代表气温、代表气压。沙尘暴后期,风速下降,能见度提高,所以代表极大风速、代表能见度。表示该天气系统过境前后气压变化的是,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2 .由图可知,IO时22时间天气能见度明显降低,说明沙尘暴天气强度大,且1420时,气候要素变化最大,推测这段时间是沙尘暴最强的时段,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中国气象局介绍,2020年自台风“鹦鹉”在6月12日生成后,西北太平洋和南海超过40多天没有台风生成,是1949年以来首个7月“空台”的年份,图为2020年副热带高压和常年副热带高压位置对比图。据此回答3-4题。3 .据图推测2020年7月“空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A.台湾地区洪涝灾害严峻B.东北地区雨季开始较早C.黄河流域面临凌汛威胁D.华南地区持续晴热少雨4 .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和华北地区都出现大范围罕见持久的高温天气,推测副高位置较常年()A.偏强、偏东南B.偏弱、偏东北C.偏强、偏西北D.偏弱、偏西南【答案】3.D4.C【分析】3.“空台”是副高偏强的结果,副高偏强更易引发北涝南旱,故台湾地区“空台”之后可能会面临较为严峻的旱灾,故A错误。正常年份78月,副高也北移至25。N3(TN,雨带北推至华北、东北地区,因此7月“空台”对东北地区雨季开始早晚影响较小。黄河流域的凌汛发生在冬半年,与“空台”无关,故C错。华南地区因持续受强高压控制而晴热、高温少雨,故D正确。故选D。4.副热带高压是影响我国夏季气候的重要天气系统,般来说,天气系统总是不断地移动、变化从而导致天气的变化。推测2022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强,迅速北移,使得长江流域、华北地区受强大副热带高压主体控制,而暖高压控制盛行的卜.沉气流十分有利于地面增温,空气干燥,使得太阳辐射更容易到达地面,地面增温迅速,导致持续的高温天气以超强的形式呈现。因此C正确。2017年10月11日12时(北京时间)台风“卡努”在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并向偏蚂方向移动,15日19时在广东南部地区登陆。下图示意2017年10月14日00:00海平面气压(等值线,单位:hPa)分布(黑色圆点为台风位置)。据此完成5-6题。9XoEI()50EH2oEH9oE126E133oE1400EI47°E5 . I、H两气压中心的共同特征是()A.同为热力作用形成的高压C.同为动力作用形成的高压6 .推测强降雨区位于台风中心()A.正东B.西北【答案】5. B 6. D【分析】5.根据等压线的判读,可知I、B.气流辐散下沉D.多阴雨天气C.正西D.东北两气压中心都为高压中心,气流下沉辐散,为晴朗天气,B正确,D错误;根据经纬度,I气压中心在30oN附近,是高空空气在重力作用下下沉形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动力作用形成,II气压中心在中纬度的大陆上,10月,北半球陆地降温,气温低,空气受冷下沉形成的高压,是热力作用形成的,故AC错;故选Bo6 .台风中心东北部等压线方曲,存在一个低压槽。北部H气压高,南北温差大,等压线密集,气压差大,风力大,北部的冷空气迅速南下,与洋面台风携带的丰富水汽相遇,形成强降水,D正确,排除ABC(故选D。图为2022年10月3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7-8题。7 .与广州相比,北京风速较大,主要是因为北京()A.纬度较高,地转偏向力大B.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C.天气晴朗,气温日较差大D.近地面的摩擦力较小8 .该日武汉市政府最有可能发布()A.干旱预警B.森林火灾预警C.寒潮预警D.雷雨大风预警【答案】7.B8.C【分析】7.由图可知,与广州相比,北京附近的等压线较密集,因此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导致风速较大。因此B选项正确,其他选项错误。地转偏向力不影响风速,A选项错误;气温日较差大小与风速无关,B选项错误;近地面摩擦力都是比较大的,D选项错误;故选Bo8.由图可知,亚洲高压势力强盛,武汉正在经历冷锋过境,会带来大风,以及大幅度的降温天气,因此武汉市政府可能发布的是寒潮预警。C选项正确,冷锋过境可能带来降水,干旱预警和森林火灾预警的可能性小,A、B选项错误,雷电预警多为夏季强对流天气下产生,D选项错误。故选C。如图为某年11月6日18时(北京时间)某区域地面天气图,此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读图完成971题。,一、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区1015、等压线(HPa)90o100oHOo120o9,与图中丙地相比,乙地()A.云量较少B.黄叶较多C.降水几率小D.风力较大10 .虚线范围内(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区)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降水稀少,大量茶树枯萎B.暴风骤雨,洪涝灾害严重C.黄沙漫漫,大气能见度低D.秋高气爽,树叶逐渐凋落11 .此时,地球上与丙地不处于同一天的区域面积与地球总面积的比例是()A.等于B.小于C.大于D.小于【答案】9.D10.CH.B【分析】9.由题中图可以看出,与丙地相比,乙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较大,D正确,乙地的云量、黄叶和降水几率通过等压线图无法得出,ABC错误,故选D。10.根据经纬度分析该地是我国的西北地区,图中的时间是4月春季,根据冷锋过境时的天气特征分析虚线范围内应该出现大风天气,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结合材料中的这些信息,分析此灾害应该是沙尘暴,可能出现的现象是:黄沙漫漫,大气能见度低。C正确,ABD错误,故选C。11.由材料知,此时北京时间为11月6日18时,故此时西十区区时为11月6日0时,即西经150。W地方时为11月6日0时。此时,0时经线150。W向东至180。为11月6日,跨经度330。,约占地球总面积的11/12;0时经线150。W向西至180。为11月5日,跨经度30。,约占地球总面积的1/12。根据分析,丙地处于11月6日:故此时,地球上与丙地不处于同天的区域面积与地球总面积的比例约为1/12,小于1/4。因此B正确。我国一般把日最高气温N35°C称为高温,持续多天的高温天气称为高温酷暑。下左图示意我国2013年7月高温日数分布,读图完成1273题。12 .上图中高温在20-30天的省的简称有()A.湘鄂宁B.湘鄂苏C.闽赣黔D.浙皖陇13 .发生左图现象时,对应右图的雨带位置可能是()A.IB.IIC.IllD.I或In【答案】12.B13.A【分析】12.结合图例信息,宁(宁夏)、黔(贵州)、陇(甘肃)未出现明显的高温天气,排除ACD。湘(湖南)鄂(湖北)苏(江苏)高温日数均在20-30天,故选B。13 .发生左图现象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多高温天气,此时雨带推移至我国华北地区,对应图中I区域,A正确。雨带在H、HI区域时,副高均未影响至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BCD错。故选A。1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02年410月,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气候严重异常。同年10月2223日,一场沙尘量创纪录的沙尘暴袭击了澳大利亚部分地区。图示意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当地时间10月23日4时的海平面气压分布。(1)推测当年4-10月澳大利亚气候异常的表现,并分析其在沙尘暴形成中的作用。(2)在图示甲乙丙丁四地区中,指出10月23日4时正在经历沙尘暴的地区并说明判断依据。(3)指出经历此次沙尘暴的地区10月22-23日风向、气温的变化。【答案】(1)降水少,气候异常干旱;气候干旱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域面积减少;地表裸露面积扩大,沙源丰富。(2)内地。受低压槽控制,位于冷锋锋后;风速大,挟沙能力强。(3)偏北风转为偏西风:丙地气温有所降低。【分析】(1)材料中提及2002年4月到10月,澳大利亚大部分气候严重异常。由于该时段当地主要属于冬、春季节,受副高或信风控制,澳大利亚这段时间处于旱季,其主要表现可能为降水偏少,会导致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出现异常干旱的情况。作用:2002年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出现异常干旱现象,加剧了澳大利亚中西部地区沙化土地和荒漠化土地增多,为沙尘暴和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物质基础。前期干旱少雨,春季天气变暖,气温回升,为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背景,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为沙尘暴提供动力条件。(2)从图中可以看到甲地受高气压控制,乙地位于高压中心附近,两地均以晴朗天气为主,且等压线较为稀疏,风力较小;丁地距离沙漠较远,且丁地西侧有高大山脉阻挡,很难发生沙尘天气;丙地等压线较为密集,风力较大,同时丙地西部为沙漠,靠近沙源地,同时丙地为偏西风,便于把西部沙漠地区的沙尘带至此处,利于沙尘运动。此次沙尘暴受锋面影响较为显著,受锋面西部高压的影响,图中槽线不断由西向东移动,因此丙地位于冷锋锋后;风速大,挟沙能力强。(3)从图中可以看到因地位于锋后,锋前为偏北风,来自低纬,属于暖性气流,锋后为西南风,来自高纬,属于冷性气流。故沙尘暴所经过的地区,其风向由偏北风转为西南风,同时也是冷气团取代暖气团的过程,伴随着气温卜.降;由于大气中尘埃较多,致使白天削弱作用增强,气温较低,夜间保温作用增强,使得全天温差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