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小说精读」老疯头.docx

    • 资源ID:931309       资源大小:29.70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说精读」老疯头.docx

    小说精读老疯头编者寄语文学应该给人以激情、欢乐和温暖,这一点作家邓刚做到了。身为"海的儿子",他有话说,"海到了我的笔下就灵动起来了,我太了解海了""海不是背景,不是衬托""我是把大海当成人来写""在一般人眼里,海是枯燥的,但是实际上,海是人性化的,里面饱浸了灵性。只有潜入海底才会发现",由此化神奇为腐朽,"海味"十足,这正是其作品独具魅力之处,他生长于海边,曾经也是个把命抛到海里碰大运的"海碰子:他继续秉持“好看"的小说观,重拾"海碰子"题材,发表了老疯头等小说。这北方汉子,其人大气豪爽不乏细腻,幽默轻松又不乏冷峻;其作品充满浓郁地域的海味风貌、鲜明的海平民冲突形象、坚忍阳刚的斗志.读之,激情、欢乐和温暖扑面而来。文本研读(注:>>>处为文章精析)老疯头>>>"疯”在哪?真的假的?作者:邓刚我一直盯着老疯头的身影消失,胜利的信心油然而生。(两人出场,壁垒分明)但我实在是累得不行,更不行的是我感觉要冻死了。深秋的气候,海水还是保持着夏天的余温,但一浮出水面,就感到比水里冷多了。(对比,水下仍有余温,可水上要冷得多,温暖与冷酷,彰显生命的张力,给读者以神秘的诱惑力量。)我坐在礁尖上,不知哆嗦了多长时间,等我不哆嗦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半个身子已经浸到水里,也就是说潮水涨上来,将礁石彻底盖住了。我的气力也有些恢复了,于是我再次下水,突然就发现海水暗淡无光,这才吃了一惊,原来太阳滑到西边天上了。这么说我已在水里和礁石上拼了大半天了,怪不得老疯头打熬不住,这老东西一大早就扯着嗓门跑出来与我拼命,肯定一整天没吃一口饭。(悬念丛生,激发兴趣)>>>情节的开端,入水逃生。一落当我弄明白自己在水里泡了这么长时间时,精神就有点儿垮了,头昏眼花肚子空,简直要死在海里。岸边一点儿动静也没有,看来老疯头回去吃饭了。当看到几只海鸟欢叫着在岸边飞来蹦去,我的心才真正放稳一一有人的岸边,海鸟是决不靠前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岸边游,游到水浅处,装海参的网兜显出沉重来,弄得我几乎站立不起来。不过,我很兴奋,终于战胜这个可恨的老疯头,把海参保住了!等明天到海碰子("海碰子"时代的产物,因为那时一切都乱了套,忙于革命,放弃管理,一穷二白年月里的年轻人就奔向大海获取食物,"海碰子"这个行当应运而生,他们身怀绝技,面对凶险的命运,如同把你的生命抛进大海里碰大运)队伍中,我能光彩万分地吹牛了!("我"兴奋于岸上无动静,以海鸟为证,为下文老疯头突然出现做铺垫)出了水,失去浮力的身子干脆就散了架。我吭哧吭哧地拖着一网兜海参,在海滩上蹒跚。("吭哧吭哧”及后文的“呱唧呱唧",都是拟声叠词,呈现北方口语化的特点,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前文的"几乎站不起来”,此处的"蹒跚",后文"拽""呱唧呱唧""扑通一声"证明,这确实是沉甸甸的“海碰子"吹牛的资本)这海参实在是太多太重,海碰子从来没有这么多的收获。猛地,我前面的一块礁石活动起来,并刷地立起一一天哪,老疯头!我做梦也想不到这老东西还有如此狡猾的鬼点子,只见他面目狰狞地朝我扑来,那两只浑浊的老眼竟然闪出光亮,像见到猎物的饿鹰。(老疯头坚守岗位不放松;两重对比,老疯头与"我"之间形同饿鹰抓小鸡,老疯头自身眼睛的浑浊与光亮;障眼法,"可恨""狡猾""面目狰狞""扑"都是以"我"之视角与感情色彩去写)此时,我不知哪来的力气,一手提着鸭蹊,一手拽着网兜,掉头就往海里跑。(交代潜水工具,地域性强)我完全不顾一切,发了疯似的奔命。(像当时革命样板戏唱的那样:"越是艰险越向前!°)谁知老疯头比我还发疯,他那野猪蹄子般的脚掌呱唧呱唧地跺着水花,你都能清楚地听到牡蛎壳被他踩折的咔嚓声。有一阵子,老疯头几乎碰到了我的脊背。("誓死保卫"国家财产,老疯头确实"疯"了)情况非常危急,离深水还差一段距离时,我实在跑不动了。但愤怒使我暴涨出一股蛮力,我陡地把一网兜海参举过头顶,大喝一声抛出去,那沉甸甸的海参在空中划了一道弧线,扑通一声跌进浪涛里。我觉得我连脚后跟的劲儿也用上了要是在奥运会上扔铅球,我绝对能得世界冠军。(动作描写,"举""抛""划""跌",-展情急之下"我"的智谋,方有所谓的险胜)当我再次浸泡到水里时,老疯头不叫骂了,他只是惊愕地望着我,这老东西大概认定我能死在水里。我连看也不看他,坚定地抱着装满海参的网兜,心下咬定,就是死在水里也不再上当。(心理描写,表现"我"下决心的坚定,为下文宁死也不上岸做铺垫)>>>情节的发展,出海被追。一起。再一次泡进冰冷的海水里,不是原来的滋味儿了,(照应开头,两相对比,那时海水尚有夏天的余温,此时却冰冷无比,暗示时间推移,双方相持已久)我老觉得自己迷迷糊糊地要睡觉,也许我睡过去一会儿一一因为我睁开眼睛时,四周漆黑一片,原来天黑了。我想活动一下四肢,却突然不会动弹,怎么使劲儿也动不了。一阵恐惧涌进我的脑海,我大概要死了,可能我已经死了。四周实在是太黑太黑,我从来没见过这么黑的海,这么黑的夜,也许这就是阴曹地府,据说阴曹地府就这么黑。我上次煤气中毒也没看到这么黑的场景,看来我这次是死定了。我的姿势肯定很滑稽,四肢死死地缠抱着网兜,像一只章鱼。(比喻就地取材,"老鹰""章鱼"等为喻体,贴合自然的“海味")但我无论怎样也改变不了姿势,手脚就像用胶水粘在网兜上面,与肉乎乎的海参融合在一起。我的喉咙突地一阵痉挛。原来我的嘴碰到了网兜里面的海参,肉乎乎的海参透过网孔摩掌着我的嘴唇,让我产生了强烈的食欲,连喉头也迫不及待地动弹。看样子我现在还活着,因为我强烈地想要吃什么。我就势咬了一口海参,差点儿把网兜线咬断。不知道你吃没吃过生海参,全世界最难吃的东西就是生海参。那滋味就像嚼又苦又咸又腥的硬胶皮,而且怎么嚼也嚼不烂。此时我却没这种痛苦感觉,似乎还没来得及嚼,那海参便咕咚一下冲进喉咙,掉进空旷的胃里面。我整个肚子里的器官全为这个海参忙碌起来,胃肠似乎也像章鱼腿那样舞动。可见我饿到了什么程度。(夸张、对比、比喻,极言饿之程度,同时可见求生欲之强)几口海参下肚,我有了些活气,手脚四肢有些松动。与此同时我想起了老疯头,不知这个可恨的老东西还在不在岸边。我扫视着黑乎乎的岸,静听着浪花撞击礁石的响声,判断自己离岸边的距离。可是我的耳朵不那么灵了,四面八方都轰响着模模糊糊的涛声。我越听越茫然,竟弄不清岸在哪边。("我"的茫然,为下文火光的出现做铺垫)>>>情节的再发展,再次入水。二落。就在这时,岸边的礁石丛里亮起一束火光,金红色的火舌在暗夜里格外耀眼。我浑身僵滞的血液被火光猛地点燃了,开始热乎乎地流动。(比喻,金红色的火舌,既是危险的信号,又是温暖的港湾,是光明、希望、热情的象征)不用说,这是老疯头点燃的柴火,不是他还能是谁呢?但此时不但我的骨架松垮下来,连我的精神也散了架。因为我强烈地感到那火堆在向我招手,就像沙漠中即将渴死的人看见清泉,即使清泉中有一条毒蛇,也会不顾一切地扑上去。(拟人、比喻,把将冻死之人对火的急切渴求,比之沙漠中将渴死人对清泉的热盼)最终,我绝对像狗那样四腿爬动,不知为什么仍没扔掉装满海参的网兜,但上岸时没爬两步就瘫倒在泥水里。("不知为什么仍没扔掉装满海参的网兜"是不自觉地无法割舍,证明内心的坚守)老疯头走过来,把我扶到火堆旁,然后他又回去拖那包海参。(动作细节描写,"扶"字写出老疯头的手像拐棍一样,起辅助"我”的作用,强弱关系明显,揭示老疯头善良的性格特点)>>>情节的高潮,被“俘"上岸。二起。一挨近火堆,我就浑身颤抖不止,冰冷的凉气从全身的汗毛孔里往外钻,我恨不得钻进火里去烧自己的肉。(夸张,可想像前文冷与饿的程度,暗示坚守的时间之久)那火堆烧得正旺,火苗欢快地舞动跳跃,庆贺我的最后胜利。(拟人、移情,用火苗的欢快来庆贺自己的胜利)我的血脉烤得真正串通了,随着热血涌动,我开始疯狂地颤抖,犹如海碰子下完第三次水后,又下第四次水。我恢复了元气,像个俘虏那样,等着老疯头发配。(比喻,彰显"我"等待伏法一刻的可恨又可怜之状;恢复元气照应前文吃了海参有活气,那是摆脱饥饿的困扰,这是摆脱死亡的逼近,并不亚于重生)因为此时我不但没有反抗的力气,连反抗的想法也没有了。(呼应上文的松垮、散架,贴近生活,有进度地推进)万万想不到,这老东西看也不看我,更没看我那装满海参的网兜,只是给火堆加了一把柴枝,竟然像朗诵诗歌那样感叹道我活了快一辈子,没见过你这么犁的人!(老疯头处事有原则,真正地保护海参;此处"这老东西有嗔怪的语气,与前面的“老东西"的"可恨”情感形成鲜明对比)老疯头把最后的"人"字咬得格外狠。然后,便转身走了绝对地走了。(出乎意料,"我"准备好要伏法,却被"释放";细节刻绘老疯头对"人"字的咬音,呈现对人的敬畏思想;原本正邪不两立的二人,在人性的天平上,在此因为老人的宽宥而归于平衡)我就这么一直坐在火堆旁,一直坐到最后一束火星熄灭。(留白,这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革命风暴滚滚涌动之时,垂死挣扎的感受与震撼心灵的感动;以景结情,余韵无穷)>>>情节的结尾,海边沉思。三落。(全文情节以死开头,以生结束,结构严谨,跌宕起伏,循环往复;整体采用欲扬先抑手法,别有深意;以时间为序,有时间的流转,侧写人物的"般"的性格特点,升华主题,歌颂人之真善美)注:节选自老疯头,有删改。在文化大革命时,"我"本想趁管理混乱去偷捕水产公司的海货,可是在海湾我遇到了水产公司的看管员老疯头。知识建构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的构成条件,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不同类,两事物在某一方面具有相似点。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之分。比喻使所描绘的事物生动、形象,用作说理,能使深奥的、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通俗、生动。常用的术语有“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文中多次运用比喻,如"我的姿势肯定很滑稽,四肢死死地缠抱着网兜,像一只章鱼",化平淡为生动,塑造出"我""誓死捍卫"海参的形象。再如"就在这时,岸边的礁石丛里亮起一束火光,金红色的火舌在暗夜里格外耀眼。"将一束火光比喻成金红色的火舌,"格外耀眼"是共性,化抽象为具体,是"我"内心渴望的外化。试题解析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刻画了一个尽职尽责的老疯头,但对他的直接描写并不多,大量笔墨都在描写环境和"我”的心理状态。B.小说语言富有个性,并有韵味,比如"那火堆烧得正旺,火苗欢快地舞动跳跃,我的血脉烤得真正串通了二C.当"我”再次浸泡到水里时,老疯头"惊愕"地望着我,因为他本以为能抓到"我",却没想到我奔跑得如此之快。D.小说心理描写突出,"我"由充满胜利的信心到愤怒到恐惧到精神散了架和完全缴械,心态起伏与情节发展基本一致。【答案】C【解析】原因解说错误。为了一兜海参,"我"如此不要命,老疯头惊愕于"我"宁死也不上岸。2小说结尾写老疯头没有拿走我的海参,而是“转身走了",你认为这样的结尾合理吗?请结合文本分析。【答案】合理(1)情节上,"我"与老疯头斗争了一天,"我"与他的冲突激烈而持久,但在冲突中,他们被对方的坚持与倔强打动,这样的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2)人物上,老疯头坚持原则,保护公司财产是他的信念,但他也有善良、宽容的一面,结尾他“转身走了,突出了人物形象。(3)主题上,反差之中丰富了小说的主题,展现出人性的温暖。【解析】情节梳理发现,“我"与老疯头,一邪一正,势不两立,按常理"我"失败被抓,但他却转身走了,放掉了好不容易抓到的"我",又出人意料;人物形象上,老疯头爱岗敬业,但在激烈革命的年月,老疯头被"我"的宁死也要保护海参的执念打动,升华主题,更突出人生的真善美。3有人评价邓刚的小说为“海味"小说,“浓郁的地域文化风貌和充满阳刚之气的人物形象”是邓刚小说的突出特点,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评论的看法。【答案】(1)故事场景具有浓郁的地域风貌,充满海味。语言充满地域特色,北方化、口语化。如"我吭哧吭哧地拖着一网兜海参""他那野猪蹄子般的脚掌呱唧呱唧地跺着水花”。(2)人物形象充满阳刚之气。小说中"我"和老疯头都很倔强,甚至有些偏执,永不屈服。比如"我"宁可死在海里也不上岸,老疯头对"我"穷追不舍。【解析】从题干所见"浓郁的地域文化风貌和充满阳刚之气的人物形象”,答题切分为两方面,其一,地域文化风貌,抓客观自然大海、主观人文北方汉子海碰子环境来答,其二,阳刚之气的人物形象,从两个人"死缠烂打”的表现来回答即可。相关链接红楼梦修辞浅析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可以说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部颠峰之作,而这部作品的成功,无疑与它的语言有着不可或缺的关系。这一著作的语言优美,生动传神,给了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而语言的应用的成功,又无疑与修辞的应用有着不可或缺的关系。本论文就将对红楼梦中的部分修辞作一个简要的分析。1.双关双关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在红楼梦中谐音双关有很多,特别是人名暗示了人物的命运,比如"甄英莲"意为"真应伶","王仁"意为"忘仁娇杏"意为"侥幸霍启"意为"祸起",再如贾府的四位小姐分别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如果将每个名字的前一个字相连,那么音同"原应叹惜",暗示了她们的悲剧命运。另外,小说中人物说话也常常是一语双关,比如黛玉曾说雪雁:"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他,比圣旨还遵些!”这些话表面上是在责备雪雁,实际上则是借机奚落宝玉,一语双关。这些双关修辞的运用使表达机智含蓄,避免了直白,让人在回味中得到美的享受。戚蓼生在石头记序言中说:"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此万万所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于石头记一书。"可以说,曹雪芹中的双关正是表现了这种"一声两歌,一手二牍”的艺术。红楼梦中通过大量的双关手法,借题发挥,指桑骂槐,把家庭的兴衰荣辱、人物的悲欢离合、世态的炎凉变幻等等编织在一起,从而曲折地表达了作品的思想感情。2比喻比喻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从而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的修辞方式。如红楼梦四十回探春房内的对联:"烟霞闲骨骼,泉石野生涯。"对联中用"骨骼"比喻人的志趣、风格。红楼梦中的人物描写中运用的比喻也有很多,比如"彩绣辉煌,恍若神仙妃子"写出了凤姐的俏丽姿容和华丽装扮。此外,红楼梦中人物对话中的比喻也非常富有创造性,比如第十九回中"袭人道:凡读书上进的人,你就起个名字叫'禄蠢0"蠢,是蛀虫,棣蠢,就是追名逐利的蛀虫,这里借虫喻人,对热衷功名、追逐利欲的贾雨村之流进行了辛辣的讽刺。红楼梦中的行动描写中运用的比喻有第二十二回写贾府上下猜灯谜,贾政走后,宝玉”如同开了锁的猴子一般",形象地写出了宝玉先前的拘谨和现在的开心自在。小说中的比喻多不可数,这些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使读者对书中人物有了鲜明而深刻的印象。3借代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本体事物,而是借用有关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如"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其中的“裙钗"指代女子。又如第三回中的荣禧堂对联:"座上珠矶昭日月,堂前触敲焕烟霞.牖殿"指古代官服上所绣的花纹,指堂上之人官居高位,权势显赫。还有第十八回正殿联:"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赤子"是指小孩,"苍头"指老人,"赤子苍头"泛指百姓,这是代人。红楼梦中第三回写道:"落胎胞,嘴里便街出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宝玉。"宝玉本是人身上佩戴的饰物,作者抓住宝玉的特征,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使笔下的人物以此来代称贾宝玉。可以说借代的手法使红楼梦中的描写对象更加形象生动,引人联想,给人深刻的印象。4 .对比对比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是把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比如宝玉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见了女子,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里通过对比,体现了贾宝玉对女子的喜爰。又如兴儿向尤二姐介绍凤姐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通过对比,突出了凤姐心口不一两面三刀的特点。再有"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通过对比,写出了人心的不足。"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写出了人生的变幻莫测,增加了凄凉之感。红楼梦中多处运用对比,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5 .夸张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刻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夸张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扩大事物本身的特征;二是用其他事物进行衬托。红楼梦中采用夸张手法的对联有两条。如第十八回的大观园正殿联:"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用"天地""古今"这些大气的词语来表明荣誉之大,又用“赤子苍头""九州万国"形容荣誉之盛。这幅对联夸张手法的运用不仅表明了贾氏家族的无上尊荣,也展现了一种恢弘的气势。再如护官符,"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句句夸张,突出强调了四大家族的富有和奢侈。6 .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对偶的修辞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句式整齐匀称,排列工整,有整齐美,二是平仄协调,声韵和谐,有音乐美。对偶是汉语特有的修辞方式,用对偶作标题的如"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投鼠忌器宝玉瞒赃,判冤决狱平儿行权”,这些标题形式工整,琅琅上口。在写人叙事中也常用对偶,如写凤姐”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写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准确地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除此之外,还有诗文中的对联,如"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这些对偶句也极为出彩。红楼梦中有多种形式的对偶,并且运用得炉火纯青,充分发挥了句式匀称的整齐美和声韵和谐的音乐美。7 .引用引用是指引用现成的语言材料,如名言、格言、民谣、谚语等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修辞方式。红楼梦中的人物大多有所见识,所以说话时常引用俗语,来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如秦可卿向凤姐交待后事时说,"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这里引用俗语写出了贾府必将衰败的悲惨结局。又如冷子兴在评说贾府时就引用了一句“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写出了贾府虽然表面显赫,实则衰败的现实。8 .排比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如宝玉写芙蓉女儿诔赞美晴雯"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运用了排比,从各个角度赞美了晴雯的人品,语意连贯,语势强烈,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又如写宝钗服用的冷香丸的制作,"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运用了排比,不仅把事情叙述得井然有序,也显示了冷香丸制作的艰难复杂。9 .用典用典就是举用古代或者众人皆知的典故,寓言故事等,来帮助作者阐述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或思想。如"我就是那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清君入瓮""假周勃以安刘""宋太祖灭南唐”"得陇望蜀"等。红楼梦还引用了许多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如"牛郎织女会七夕""中山狼""雪窗萤火""临潼斗宝""蛇影杯弓""刻舟求剑"”寻得桃园好避秦”等。还有的用典来源于民间风俗,如"这鬼抱住钟尴腿""许结朱陈"等。红楼梦中多处用典,或暗喻,或佐证观点,或塑造人物,或暗示人物关系,或对比反衬,都起到了非平常语言所能起到的修辞效果。红楼梦很好地运用了双关、比喻、借代等多种修辞手法,几乎所有的修辞都能从书中找到,本论文就不一一列举了。这些修辞手法与内容的表达完美地结合起来,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给人以美的享受,可以说达到了我国古代白话小说语言艺术的顶峰。

    注意事项

    本文(「小说精读」老疯头.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