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国外城市排水防涝经验借鉴.docx

    • 资源ID:920129       资源大小:121.41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国外城市排水防涝经验借鉴.docx

    城市排水规划中内涝防治的策略根据2010年对349个城市内涝情况调研的情况,2008-2010年共有289个城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内涝,占调查城市数的80%;现城市内涝一般发生范围广、积水深度大、积水时间长。为什么近年来城市内涝频发,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城市不断扩张:地表不透水区占35%-50%地表不透水区占75%100%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不断扩张,城市面临的灾害风险在上升。城市化一方面改变了原有的地貌,另一方面加剧了气候变暖,城市也就沦为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受害者。以华北为例,近年来,京津冀城市群暴雨内涝灾害逐渐加重,主要原因一是城镇下垫面性质改变,沥青、水泥等不透水地面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使同等雨量的径流系数增大数倍。2.城市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城市气候的形成导致降水分布更加不均匀,城市内部的局地暴雨有增加趋势。城市城市群形成以后,大气的层间和稳定度发生了变化,随之而来,雷暴和雨区的分布也会改变,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都有了变化,这给预防自然灾害带来了困难。城市热岛效应、洪涝是城市面临的突出问题,现在强降水直接引发的洪涝是城市的最大威胁之一。3、城市排水设施的落后城镇建设必须科学规划,不仅要注重地上高楼大厦,而且要十分重视地下管网的建设。城市建设必须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协调,不能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现在国内大部分城市排水设施建设不完善,管网配套建 设滞后,部分城市的排水管网很多都是解放前设计的,排放能力不够、排水标准比较低,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集水范围成倍增大,城市排水量已经远远超过原有设计管线的排水能力;另外雨水管网改造上相对投入的比较少,且管径流量上也不能满足使用等,都是制约排水水平提高的因素。二、解决内涝的先进理念1、发生城市雨水管网设计标准以内的降雨时,地面不应有明显积水;1、发生城市内涝防治标准以内的降雨时,城市不能出现内涝灾害。(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从积水深度、范围和积水时间三个方面,明确内涝的定义)发生超过城市内涝防治标准的降雨时,城市运转基本正常,不得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因地制宜,蓄、滞、渗、净、用、排结合,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结合;突出规划的可操作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突出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先进性)突出本规划的综合性,尤其是与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衔接关系,以及与道路、绿地、竖向、防洪等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关系。(统筹兼顾、系统性、协调性)在城市地下水水位低、下渗条件良好的地区,应加大雨水促渗;城市水资源缺乏地区,应加强雨水资源化利用; 受纳水体顶托严重或者排水出路不畅的地区,应积极考虑河湖水系整治和排水出路拓展。 对已规划但尚未建设地区,应优先考虑通过调整用地布局和场地、道路竖向等,降低城市内涝风险,并结合城市内涝风险和地形地貌,规划设计地表雨水行泄通道; 对老城地区,应结合旧城改造工作,对原有低于标准的管网进行改造,并通过雨水调蓄等措施,提高城市排水防涝标准 径流量控制(水量),控制单位土地面积雨水蓄滞量、透水地面面积比例和绿地率等,明确城市开发后的径流不能超过开发前(LlD),旧城改造后的综合径流系数不能超过改造前,不能增加既有排水防涝设施的额外负担。一般按不超过0.5进行控制 径流污染控制(水质),初期雨水污染控制(截流量、设施规模) 雨水资源化利用(资源利用),缺水地区应加大雨水资源化利用力度;优先考虑市政杂用水、景观用水和补充地下水等方面的用水需求总体来说有蓄、滞、渗、排几个办法的组合,例如国内赣州古城采用“蓄+滞+排”方法,为何内涝只发生在城市?这与城市的特点有关,如建筑物多、绿地少、路面硬化度高,更与城市生态系统的缺失有关,如绿地、河湖多数仅仅是景观。不少城市的河湖风华不似当年,河湖调蓄功能大大下降,城市之肾不能正常代谢。下水道再完善,河道承接能力不足,内涝依然不可根治。水泥大楼,柏油路面,都市以隔绝一切大自然的方式作为文明象征,看似坚不可摧,其实是让地球皮肤坏死再也不能呼吸。在极端气候变迁因子的导引下,暴雨、洪流、干旱、热浪,城市同时将会变成灾难引爆的核心。把城市改变成为一种海绵城市的概念,雨水一来它就吸水,我们就让城市吸饱水,大热天的时候,城市地底里面储的水就会蒸发出来,也让水泥城市下的土壤被封死的状况之下,把那个气孔全面打开。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将建筑、小区雨水收集利用、可渗透面积、蓝线划定与保护等要求作为城市规划许可和项目建设的前置条件,因地制宜配套建设雨水滞渗、收集利用等削峰调蓄设施。建设城市公园。提升城市绿地功能。结合排水防涝设施改造建设,通过透水性铺装,选用耐水湿、吸附净化能力强的植物等,建设下沉式绿地及城市湿地公园,提升城市绿地汇聚雨水、蓄洪排涝、补充地下水、净化生态等功能。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将建筑、小区雨水收集利用、可渗透面积、蓝线划定与保护等要求作为城市规划许可和项目建设的前置条件,因地制宜配套建设雨水滞渗、收集利用等削峰调蓄设施。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将建筑、小区雨水收集利用、可渗透面积、蓝线划定与保护等要求作为城市规划许可和项目建设的前置条件,因地制宜配套建设雨水滞渗、收集利用等削峰调蓄设施。1)统筹兼顾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环境、恢复水生态、营造水文化,提升人居环境;以城市排水防涝为主,兼顾初期雨水面源污染治理。(2)系统协调系统考虑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雨水控制和管理,与道路、绿地、竖向、水系、景观、防洪等专项规划衔接。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时,城市排水防涝规划应与其同步调整。(3)理念先进因地制宜,蓄、滞、渗、排、净、用结合,实现生态排水,综合排水。平面与竖向控制(源头减控措施),根据城市低影响开发(LID)的要求,结合涝水量和涝水产生的地区,合理布局城市下凹式绿地、植草沟、人工湿地、可渗透地面、透水性停车场和广场,利用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蓄滞涝水。清淤、拓宽河道,提高河道排涝和调蓄能力。对于地表建设确有困难的地区,可以在经过深入的技术论证后,考虑深隧排水的方式。城市雨水调蓄设施(多种措施),结合城市湿地、公园、下凹式绿地和下凹式广场等,合理布局临时性的雨水调蓄空间,结合历史上城市内涝易发地区和内涝风险评估中的高风险地区,规划雨水调蓄设施。此处应注意建设用地的落实,确保项目可以顺利实施

    注意事项

    本文(国外城市排水防涝经验借鉴.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