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中学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总结.docx

    • 资源ID:878826       资源大小:17.84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学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总结.docx

    中学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总结阳光中学位于甲地镇,始建于1960年,校园占地面积130亩。70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下,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目前办学规模达37个教学班级,属云南省一级三等完全中学。截至2022年底,全校共有教职工139人(其中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学历136人),在校学生1730名,是一个汉族、像像族、怒族、白族、纳西族、独龙族、普米族等多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民族师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党的十八大以来,甲地县阳光中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扎实有效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师生心灵深处。2020年,被命名为“甲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一、建立健全机制,有的放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结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和特点,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瞄得准、抓得精、落得实。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把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方向盘二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成立以学校党总支书记为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进行周密部署、专题研究、分类推进,形成一把手主抓,分管校领导具体负责,德育办、政教处、年级组认真推进的工作机制,纳入学校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设,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懂、有人做、有人问。二是加强理论学习,汇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源动力:组织全校教职工以“领导领学、专题辅导、支部研学、个人自学”等形式,全面系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准确完整全面把握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不断提升全校教职工民族工作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三是明确目标任务,找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发力点”。制定了甲地县阳光中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施方案,明确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实施办法和具体路径,做到教学内容、教育实践、师资力量、任务考核“四落实”,确保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统筹一体推进,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日常教学、特色实践、师生互动等具体工作中不断深化,并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收到了实效。二、统筹教育资源,凝聚合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发挥课堂主阵地、教育教学主渠道作用,以增进“五个认同”为核心,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建立“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为目标,不断厚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沃土,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校园绽放。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育民族团结进步“人才库”。坚持把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作为教师队伍管理和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强基础、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培育壮大教师人才队伍。用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教育对口支援机遇,以“走出去”的方式,到省内外师范院校分批培训骨干教师185人次。同时,安排教师100多人次到省内外重点中学学习参观;以“请进来”的方式,河北衡水中学等先后有20余名教师到阳光中学支教帮扶,实现边疆民族地区与内地发达地区各族师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和教学质量。二是开设民族团结进步课程,丰富民族团结进步“资源库”。注重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体作用,及时总结、提炼思政教材中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知识内容,科学设计课程内容,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试卷。通过课程设置、校本课程开发,实现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文化、民族技艺“四进”课堂,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精髓在愉悦的氛围中融入师生心中。调动各学科任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挖掘、梳理各学科所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元素,并落实到课堂教育教学各环节。结合实际,先后开设了民族文化进校园等课程,不断增强各族师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让“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成为各族师生广泛共识。三是交往交流交融贯穿日常,画出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二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组织各族学生参加各民族节庆、篮球比赛、体育竞赛、夏令营等交流活动,让各族学生在活动中交流交融、共同度过欢乐的传统节日和各项友谊活动。坚持推进各族学生合校、混班混宿,促进各民族学生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通过不断构建互嵌式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引导各族师生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推动校园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使校园成为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民族团结和谐大家庭。此外,学校还利用节假日联合上帕边境派出所等单位开展“进边寨送温暖”活动,通过活动进一步增强边境地区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观念,为新时代守边固边稳边兴边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三、拓展创建内涵,互融互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校园为平台,以家庭为辐射点,将创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互融互促,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不仅有行动、更有实效。一是校园文化塑造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相结合。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在校园设立了“孔子像”,每年开学季的第一天,都开展“拜师礼”活动,不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操场、楼道等人流密集区域设立“红色教育宣传栏”“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栏”“中华民族大家庭画展栏”,宣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神内涵,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电子屏幕、微信公众号等,营造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浓厚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各族师生树牢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二是主题实践活动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相结合。利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五四青年节”“教师节”等活动节点,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广泛开展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动;制定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方案,举办“56个民族是一家”活动,通过播放图片、视频、PPT课件等,让各族学生加深对56个民族地域分布、民俗节日、服饰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举办冬季运动会、象棋比赛活动,以学校书画展览室为平台,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征文、民族团结教育手抄报、书法、绘画作品征集和比赛等活动。积极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教育政策,及时全额发放国家助学金、贫困家庭学生生活补助费,确保学生安心完成学业。同时,积极争取云南白药集团等社会力量资助困难学生,严控失学、辍学。三是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相结合。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教育教学基本用语用字的要求和相关配套保障,确保各民族学生能熟练掌握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同时,广泛开展“国旗下的讲话”“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中华文明礼仪、中华传统技艺教育等活动,大力营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校园生活环境,持续巩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成果,为各族学生成长成才奠定语言文化基础。四是法治教育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相结合。在“法制宣传周”“国家宪法日”“国家安全宣传日”,组织全校师生到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青少年毒品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教育引导各族学生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切实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性。五是学生兴趣活动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相结合。依托主题班会、学生兴趣活动小组等活动,积极开展各族学生共同参加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以民族大课间、社团活动、书画室、民族乐器室等为载体,组织开展“锦绣中国”古典艺术表演大赛、民族歌曲传唱、民族歌舞演出、民族乐器弹奏、师生书画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让各民族学生在活动中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进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交流文化、交流感情、增进友谊。

    注意事项

    本文(中学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