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低碳出行碳减排量核算技术规范(网上征求意见稿).docx

    • 资源ID:849739       资源大小:73.70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低碳出行碳减排量核算技术规范(网上征求意见稿).docx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CCS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DB13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X-XXXX低碳出行碳减排量核算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ofAccountingforCarbonEmissionReductionsfrom1.ow-CarbonTravelingXXXX-××-×X发布XXXX-××-××实施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目次前言H1范围32规范性引用文件33术语和定义34核算原则与流程45核算边界及碳排放源种类46核算方法47数据来源58审定与核查要点6附录A(规范性)碳排放因子的计算方法8附录B(规范性)出行里程的计算方法11附录C(规范性)需要监测的数据和参数的数据来源13附录D(资料性)相关参数推荐值234参考文献245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天津市生态环境局、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共同组织制定本地方标准,在京津冀区域内适用,现予发布。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河北省生态环境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由河北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组)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事务中心、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天津组)天津市生态环境局。(河北组)河北省生态环境厅。低碳出行碳减排量核算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低碳出行碳减排的核算原则与流程、碳排放核算边界及碳排放源种类、核算方法、数据来源和审定与核查要点。本文件适用于指导开展京津冀区域范围内个人使用公共汽电车、城市轨道交通、自行车、步行及小微型客车合乘和自愿停驶等活动的碳减排量核算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3760基于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通用要求ISO14064温室气体第2部分:项目层面上对温室气体和清除的量化与报告的规范及指南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高碳出行high-carbontraveI个人驾驶小微型客车或使用巡游出租车、网约出租车等乘用车出行方式在社会道路上从出发地向目的地移动的交通行为。注:GA802中小微型客车指车长小于或等于3500丽且内燃机气缸总排量小于或等于100OmL(对纯电动汽车为驱动电机总峰值功率小于或等于15kW)的微型载客汽车和车长小于6000Inm且乘坐人数小于或等于9人的小型载客汽车。3.2低碳出行low-carbontravel个人使用公共汽电车、城市轨道交通、自行车、步行以及小微型客车合乘等出行方式在社会道路上从出发地向目的地移动的交通行为和小微型客车停驶的行为。3.3基准年basicyear数据最近可获得年份。3.4泄漏Ieakage发生在核算边界之外的、可测量的温室气体源碳排放的增加量。4核算原则与流程4.1 低碳出行碳减排量核算遵循ISO14064的原则,即相关性、完整性、一致性、准确性、透明性和可操作性。4.2 低碳出行碳减排量核算流程遵循GB/T33760原则,具体流程如下:a)确定低碳出行碳减排量核算边界和碳排放源种类;b)识别基准线情景和项目情景;c)开展额外性论证;d)按照本标准规定的方法核算碳减排量。5核算边界及碳排放源种类碳减排量核算边界为项目所在的京津冀行政区域范围,低碳出行的碳排放源种类应为二氧化碳。6核算方法6.1 基准线情景识别基准线情景应为高碳出行的情景。6.2 额外性论证基于本标准核算原则和方法开发的自愿减排项目可免于额外性论证。6.3 基准线碳排放计算基准线碳排放量(BEG按公式(1)计算:BEy=i(EFpM,i,BL×B%bl)(1)式中:BEy第y年基准线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FPKMW第i次出行基准线人公里速度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人公里(tCO2PKM),应按照附录A.1规定的方法计算;BD1ibl第i次出行基准线情景被替代的高碳出行里程,单位为公里(km),应按照附录B.1规定的方法计算。6.4 项目碳排放计算项目碳排放量(PEy)按公式(2)计算:PEy=ik(EFpM,k×PDiky)(2)式中:PEy第y年项目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FPKMR基准年低碳出行k方式人公里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人公里(tC02PKM),应按照附录A.2规定的方法计算;PDiikiy第y年第i次使用低碳出行k方式替代高碳出行的里程,单位为公里(km),应按照附录B.2规定的方法计算;k低碳出行方式。6.5 泄漏量计算本标准不考虑对边界外温室气体碳排放的影响,泄漏量(LEy)按公式(3)计算:1.Ey=0(3)式中:1.Ey第y年泄漏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6.6 减排量核算碳减排量(ERy)按公式(4)计算:ERy=BEy-PEy-LEy(4)式中:ERy为第y年碳减排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BEy为第y年基准线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PEy为第y年项目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1.Ey第y年泄漏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7数据来源7.1 一般监测规则作为监测的一部分,应当对收集的所有监测数据进行电子版存档并且至少保存至最后一个计入期结束后两年。如果在下表中没有特殊的说明,所有的数据都应进行全过程监测。所有的测量都应采用符合相关行业标准的校准测量仪器测量。7.2 需监测的参数和数据需要监测的数据和参数主要为低碳出行次数、低碳出行的时段、低碳出行方式、出行的起始位置和出行过程中的轨迹坐标等。具体数据和参数的单位和物理表述见表1,监测方法和频率应与表CJ保持一致。表1需要监测的数据和参数数据/参数单位描述/次第y年替代高碳出行的低碳出行次数Ti时间第i次出行的起始时间段对应的基准年特定时间段k无量纲第i次低碳出行的方式kt平面地图二维坐标第y年i次出行的起始位置La平面地图二维坐标第y年i次出行过程中的轨迹坐标Lej平面地图二维坐标第y年i次出行的结束位置11人数第i次小微型客车合乘出行的人数PDUe,vkm第y年第i次使用低碳出行k方式替代高碳出行的里程efxJ.VtC0PKM基准年X能源类型排量为j的小微型客车的人公里速度碳排放因子IXj数量基准年X能源类型排量为j的小微型客车的总数量DXjkm基准年X能源类型排量为j的小微型客车的年均行驶里程再km/h基准年特定时间段T的路网平均运行速度W无量纲基准年,城市路网条件下,相同起讫点情况小微型客车最短出行距离与方式k出行距离比值的平均值:FClCn质量或体积单位,ton、m'f基准年出行方式k使用能源X的消耗总量,不包含电力NCVkrxGJ/质量或体积单位基准年出行方式k使用能源X的净热值ECkMWh基准年出行方式k使用电力的耗电总量TDL无量纲基准年的电力系统平均技术传输与分配损失系数EFCo2,X化石燃料为tC02GJ,电力为tC02Wh基准年能源类型X的碳排放因子DkPKM/次基准年出行方式k的人均单次出行距离Pk次基准年出行方式k的年出行总量WEk百分比基准年电力自行车出行量占出行总量的比重WPk百分比基准年普通自行车出行量占出行总量的比重ECMWh/km电动自行车的单位公里电耗8审定与核查要点8.1 真实性8.1.1 公交和轨道的出行记录应与票务系统所提供的出行记录进行交叉核对,应按照票务系统提供的出行信息为准。8.1.2 自行车和步行的出行记录应基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轨迹信息的平均速度、瞬时最大速度、出行里程、出行时间等特征判定是否符合京津冀区域内步行和自行车的出行特征。8.1.3 合乘的出行记录应基于监测的合乘出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轨迹记录与基于合乘订单识别的出行行为进行交叉核对。8.1.4 停驶的出行记录应基于小微型客车停驶记录的简单随机抽样结果进行核对。8.2 准确性8.2.1碳排放边界和碳排放源种类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8.2.2减排量核算方法应基于本标准的核算方法,按照核算原则和步骤开展。8.2.3公交和轨道的出行里程准确性应基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公交出行轨迹的起讫点与公交、轨道官方路网图匹配,获得每次实际出行里程,并将结果与监测里程数据进行交叉核对。8.2.4步行、自行车的出行里程准确性应基于监测期内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步行、自行车出行轨迹数据随机抽样的样本数据,使用不同算法核算样本数据出行里程,将核算结果和监测的步行、自行车出行里程数据结果进行交叉核对。8.2.5合乘的出行里程准确性应基于监测期内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合乘出行轨迹数据使用不同算法核算的结果与合乘出行订单信息的里程数据进行交叉核对。8.2.6停驶的出行里程准确性应基于确认停驶后出行行为可识别的前提下,以停驶后实际出行的里程为准。在无法准确识别时,可参照京津冀区域基准年小微型客车的次均出行里程和保守性原则进行判定。8.3保守性8.3.1在基准年城市路网条件下,相同起讫点下小微型客车的出行距离应按照最短路径原则选择。8. 3.2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的距离应不超过基于行为习惯等因素确定的步行、自行车出行阈值。8.4唯一性8.4.1用于核算低碳出行碳减排量的参数和数据应满足唯一性要求。附录A(规范性)碳排放因子的计算方法A.1基准线人公里速度碳排放因子EFPKm夙A.1.1基准年基准线人公里速度碳排放因子£吊计算时综合考虑基准年车辆能源类型、排量,基准年基准线人公里速度碳排放因子按式(A.1)计算:EFv=(XxjEFxj,v×IXJXDxj)xj(Ixj×Dxj)(A.1)式中:EFv基准年基准线高碳出行加权平均人公里速度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人公里(tCO2PKM):X能源类型,可取汽油,电力,天然气,柴油;j小微型客车排量,取值为LOL以下、1.0L1.8L1.8L2.4L2.4L以上,单位为升(L);V小微型客车行驶速度,取0120,单位为公里每小时(km/h);EFxjtv能源类型为X,排量为j的小微型客车在速度为V时的人公里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人公里(tC(hPKM):IXJ基准年能源类型为X,排量为j的小微型客车的总数量,单位为辆(辆);Dxj基准年能源类型为X,排量为j的小微型客车的年均行驶里程,单位为公里(km)oA.1.2基准线人公里速度碳排放因子EFPKM,i,8La)可获取出行时段路网平均运行速度V。时,基准线人公里速度碳排放因子按式(A.2)计算:EFPKM工BL=EFVO<A.2)式中:EFPKM±BL基准线人公里速度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人公里(tCO2PKM);i_y年低碳出行次数,单位为次(次);VO一一出行时段路网平均运行速度,单位为公里每小时(km/h);EFVO运行速度V取Vo时的E吊的取值,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人公里(tCO2PKM)<>b)未获取出行时段路网平均运行速度V。,基准线人公里速度碳排放因子按式(A.3)计算:EFPKMiBL=EF玩(A.3)式中:EFPKM,®一基准线人公里速度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人公里(tCO2PKM);Ti-次出行所处的时段对应的基准年特定时段,特定时间段的划分可按照月、日期属性(工作日、非工作日、小长假、长假、春节)、时间属性(1天24小时)分类;%基准年特定时间段Ti的路网平均运行速度,单位为公里每小时(km/h);EF玩速度为匕时£用的取值,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人公里(tCO2PKM)OA.2每种低碳出行方式人公里碳排放因子EFPKM/A.2.1公共汽电车、城市轨道交通出行方式的人公里碳排放因子EFPKMK公共汽电车、城市轨道交通出行方式的人公里碳排放因子按式(A.4)计算:EFPKMk=(E7c02aXFCkXXNCVkX+(EFc02txXECkX(1+TDL)(DXPk).(A.4)式中:EFPKMk基准年出行方式k的人公里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人公里(tCO2PKM);FQX基准年出行方式k使用能源X的消耗总量,不包含电力,单位为吨、立方米(质量或体积单位,ton>m3);NCVkix基准年出行方式k使用能源X的净热值,单位为吉焦/质量或体积单位(GJ/质量或体积单位),取值参见附录D中表D.2;ECk基准年出行方式k使用电力的耗电总量,单位为兆瓦时(MWh);TDL基准年电力系统平均技术传输与分配损失系数,无量纲,默认值为3%;EFc02ix基准年能源X的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焦(化石燃料),吨二氧化碳每兆瓦时(电力)(化石燃料为ICO2/GJ,电力为ICo2MWh),取值参见表D.1;Dk基准年出行方式k的人均单次出行距离,单位为人公里每次(PKM/次);R基准年出行方式k的年出行总量,单位为次数(次);k低碳出行方式。A.2.2步行出行的人公里碳排放因子EFPKM/步行出行的人公里碳排放因子为OoA.2.3自行车出行的人公里碳排放因子fiTpM,k普通自行车出行的人公里碳排放因子为0;电动自行车出行的人公里碳排放因子按式(A.5)计算:EFpM,k=EFco2,XECX(I+7DL)(A.5)式中:EFpkmm一一基准年出行方式k的人公里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人公里(tC02PKM);EC电动自行车的单位公里电耗,单位为兆瓦时每公里(MWh/km);EFco2t0基准年能源X的碳排放因子,电力为tCCh/MWh,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兆瓦时;TDL基准年电力系统平均技术传输与分配损失系数,无量纲。默认值为3%;k自行车出行方式。当通过监测数据难以准确区分普通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时,自行车出行的人公里碳排放因子,可按式(A.6)计算获得。EFPKMk=EFPKMkXWEk÷×WPk(A.6)式中:EFPKMR基准年出行方式k的人公里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人公里GCOdPKM);WEk一一基准年电动自行车出行量占自行车出行总量的比重,单位为百分比();WPk一一基准年普通自行车出行量占自行车出行总量的比重,单位为百分比(%)。A.2.4小微型客车合乘出行的人公里碳排放因子fiTpM,k小微型客车合乘出行的人公里碳排放因子按式(A.7)计算:EFPKM,k=EFPKMLBL+nily(A.7)式中:EFPKMW第i次出行的基准线人公里速度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人公里(tCO2PKM);nity第y年第i次小微型客车合乘出行的人数;k小微型客车合乘出行方式。注:在获取小微型客车合乘出行人数难度大时,则取乘车人数为2进行保守计算。A. 2.5小微型客车停驶后的人公里碳排放因子EFPKMK在识别并确认汽车存在停驶行为后,小微型客车停驶后的人公里碳排放因子为可选择低碳出行方式的加权平均碳排放因子,按式(A.8)计算:EFc,pkm=EFMFKM(A8)附录B(规范性)出行里程的计算方法B.1基准线情景下被替代的高碳出行里程B/8l基准线情景下被替代的高碳出行里程应是基于保守性原则,计算起讫点间小微型客车行驶的最短路径。在计算难度大时,基准线情景下被替代的高碳出行里程可通过实际出行距离乘以小微型客车路网与实际出行方式路网转换系数获得,则8%比按式(B.1)计算:BDi>BL=mk×PDikiy(B.1)式中:BD第i次出行基准线情景被替代的高碳出行里程,单位为公里(km);k采取的低碳出行方式,包括公交、轨道、自行车、步行、合乘;mk路网转化系数,即在基准年城市路网条件下,相同起讫点下小微型客车最短出行距离与低碳出行方式k出行距离比值的平均值;PDiikiy第y年第i次使用低碳出行k方式替代高碳出行的里程,单位为公里(km)o8. 2使用低碳出行k方式替代高碳出行的里程PDMGy8. 2.1公共汽电车、城市轨道交通出行的里程PDiRy公共汽电车、城市轨道交通出行的出行方式k和出行里程PDi此y应通过票务数据(“一卡通”、“亿通行”等)获取准确的数据信息。在项目开发方无法获得相关票务系统数据时,出行方式k和出行里程PDuf,y应基于在相关平台监测到的出行轨迹人,八人、4/等数据,利用相关的方式识别算法和里程计算算法识别获得。鉴于乘坐公共汽电车存在单次刷卡和双次刷卡两种刷卡方式,在识别出行方式和计算出行里程时应区分处理:a)双次刷卡方式所对应出行里程的监测方法:在公共汽电车的刷卡方式为双次刷卡方式时,应根据票务数据信息中监测到的单次上车时间、下车时间、公共汽电车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行驶轨迹信息,利用相关里程计算方法进行里程计算。b)单次刷卡方式所对应出行里程的监测方法:在公共汽电车的刷卡方式为单次刷卡时,出行里程使用城市平均公交出行距离,数据通过采样调查获得。8. 2.2步行出行的里程PZ¼c,y步行的出行方式和出行里程Pk,y应通过识别单次出行轨迹L”、入等数据,并利用相关的方式识别出行轨迹和里程计算算法识别获得。B. 2.3自行车出行的里程P4,%y自行车出行的里程PaJey应通过能够记录自行车订单信息的平台所采集的信息识别获得。当无法获取订单信息时,自行车方式和出行的里程PDUey应基于在相关平台监测到的行轨迹L"、Lc/、LeJ等数据,利用相关的方式识别算法和里程计算算法识笳获得。B.2.4小微型客车合乘出行的里程PDMGy小微型客车合乘的出行方式和出行里程PDuty应通过能够记录小微型客车合乘相关订单信息的平台采集并识别获得。B.2.5小微型客车停驶后的里程PDMC)小微型客车停驶行为可采用监测停驶前后里程表数MT和Me/识别获得。小微型客车停驶行为也可通过填写车牌号和发动机号,并提交某天停驶的申请,从而识别交通系统后台车牌号、发动机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及车辆的状态。判定停驶行为后,出行里程PDi,s应采用基准年小微型客车的次均出行里程获得,按式(B2)计算:Pi,k,y=PDM(B.2)附录C(规范性)需要监测的数据和参数的数据来源C.1表C.1至C.23规定了需要监测的数据和参数及数据的数据来源。表C.1小微型客车的人公里速度碳排放因子数据/参数名称EFXjV应用的公式编号.1数据描述基准年X能源类型排量为j的小微型客车的人公里速度碳排放因子数据单位tCOPKM数据来源山具备相应检测资质的单位按照测量方法和程序测量获得监测点要求/监测仪表要求/监测程序与方法要求/监测频次与记录要求/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程序要求/数据用途计算基准线情景碳排放备注/表C.2不同排量下小微型客车数量数据/参数名称3应用的公式编号A.1数据描述基准年X能源类型排量为j的小微型客车的总数量数据单位辆数据来源交通管理部门基准年车辆库统计结果监测点要求/监测仪表要求/监测程序与方法要求/监测频次与记录要求/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程序要求/数据用途计算基准线情景碳排放备注/表C.3不同排量下小微型客车年均行驶里程数据/参数名称DXj应用的公式编号A.1数据描述基准年X能源类型排量为j的小微型客车的年均行驶里程数据单位km数据来源通过权威机构发布的交通发展年度报告查阅获得监测点要求/监测仪表要求/监测程序与方法要求/监测频次与记录要求/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程序要求/数据用途计算基准线情景碳排放备注/表C.4路网运行平均速度数据/参数名称再应用的公式编号.3数据描述基准年将定时间段T的路网平均运行速度数据单位km/h数据来源通过权威机构发布的交通发展年度报告查阅获得监测点要求/监测仪表要求/监测程序与方法要求/监测频次与记录要求/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程序要求/数据用途计算基准线情景碳排放备注/表C.5路网转换系数数据/参数名称mc应用的公式编号B.1数据描述基准年,城市路网条件下,相同起讫点情况小微型客车最短出行距离与方式k出行距离比值的平均值数据单位无量纲数据来源按照测量方法测量获得监测点要求/监测仪表要求/监测程序与方法要求/监测频次与记录要求/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程序要求/数据用途计算基准线情景碳排放备注/表C.6能源消耗总量数据/参数名称FCkx应用的公式编号.4数据描述基准年出行方式k使用能源X的消耗总量数据单位质量或体积单位,ton、m1数据来源运营公司提供数据监测点要求/监测仪式要求/监测程序与方法要求/监测频次与记录要求/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程序要求/数据用途计算项目碳排放备注/表C.7能源净热值数据/参数名称NCVkx应用的公式编号A.4数据描述基准年出行方式k使用能源X的净热值数据单位GJ/质量或体积单位数据来源按照以下优先次序选取来源:1、地方测量(权威研究机构或项目参与方测量):2、国内外文献3、最新IPCC缺省值;监测点要求/监测仪表要求/监测程序与方法要求/监测频次与记录要求/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程序要求/数据用途计算项目碳排放备注/表C.8电力消耗总量数据/参数名称ECk应用的公式编号.4数据描述基准年出行方式k使用电力的耗电总量数据单位kWh数据来源按照以下优先次序选取来源:1、地方测量(权威研究机构或项目参与方测量):2、国内外文献3、最新IPCC缺省值;监测点要求/监测仪表要求/监测程序与方法要求/监测频次与记录要求/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程序要求/数据用途计算项目碳排放备注/表C9电力损失系数数据/参数名称TDL应用的公式编号A.4、A.5数据描述基准年的电力系统平均技术传输与分配损失系数数据单位无量纲数据来源按照以下优先次序选取来源:1、地方测量(权威研究机构或项目参与方测后);2、国内外文献3、最新IPCC缺省值:监测点要求/监测仪表要求/监测程序与方法要求/监测频次与记录要求/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程序要求/数据用途计算项目碳排放备注/表C.10碳排放因子数据/参数名称EFCO2tx应用的公式编号A.4、A.5数据描述基准年能源类型X的碳排放因子数据单位化石燃料为tC02GJ,电力为tC02MWh数据来源按照以下优先次序选取来源:1、地方测量(权威研究机构或项目参与方测量);2、国内外文献3、最新IPCC缺省值;监测点要求/监测仪表要求/监测程序与方法要求/监测频次与记录要求/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程序要求/数据用途计算项目碳排放备注/表C.11年出行总量数据/参数名称应用的公式编号A.4数据描述基准年出行方式k的年出行总量数据单位次数据来源通过权威机构发布的交通发展年度报告查阅获得监测点要求/监测仪表要求/监测程序与方法要求/监测频次与记录要求/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程序要求/数据用途计算项目碳排放备注/表C.12低碳出行次数数据/参数名称1应用的公式编号1、2、A.1、A.2、A,3、A.5、A.7、B.1、B.2数据描述第y年替代高碳出行的低碳出行次数数据单位次数据来源提供出行信息记录的大数据平台监测获得监测点要求/监测仪表要求/监测程序与方法要求大数据平台同核验平台对接监测频次与记录要求实时监测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程序要求/数据用途计算基准线情景和项目碳排放备注/表C.13第i次出行的起始时间段对应的基准年特定时间段数据/参数名称Ti应用的公式编号A.3数据描述第i次出行的起始时间段对应的基准年特定时间段数据单位无量纲数据来源提供出行信息记录的大数据平台监测获得监测点要求/监测仪式要求/监测程序与方法要求大数据平台同核验平台对接监测频次与记录要求实时监测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程序要求/数据用途计算基准线情景碳排放量备注/表C14低碳出行的方式数据/参数名称k应用的公式编号1、2、A.2、A.4、A.5、A.6、A.7、A.8、B.1、B.2数据描述第i次低碳出行的方式数据单位无量纲数据来源提供出行信息记录的大数据平台监测获得监测点要求/监测仪表要求/监测程序与方法要求大数据平台同核验平台对接监测频次与记录要求实时监测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程序要求1、对于公交、轨道2种出行方式,可利用各省市对应出行的票务系统数据与出行轨迹数据进行交叉验证2、对于自行车和步行,可以基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轨迹信息的平均速度、瞬时最大速度、出行里程、出行时间等特征与符合京津冀区域内步行和自行车的出行特征进行交叉验证;3、对于合乘,可利用监测的合乘出行平台的用户订单信息与轨迹信息进行交叉验证4、对于停驶,可利用小微型客车停驶记录的简单随机抽样结果进行交叉核对数据用途计算基准线情景碳排放量备注/表C.15第y年i次出行的起始位置数据/参数名称应用的公式编号/数据描述第y年i次出行的起始位置数据单位平面地图二维坐标数据来源提供出行信息记录的大数据平台监测获得监测点要求/监测仪表要求/监测程序与方法要求大数据平台同核验平台对接监测频次与记录要求实时监测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程序要求/数据用途计算基准线情景和项El碳排放备注/表C.16第y年i次出行的轨迹坐标数据/参数名称LG应用的公式编号/数据描述第y年i次出行过程中的轨迹坐标数据单位平面地图二维坐标数据来源提供出行信息记录的大数据平台监测获得监测点要求/监测仪表要求/监测程序与方法要求大数据平台同核验平台对接监测频次与记录要求实时监测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程序要求/数据用途计算基准线情景和项目碳排放备注/表C.17第y年i次出行的结束位置数据/参数名称LeX应用的公式编号/数据描述第y年i次出行的结束位置数据单位平面地图二维坐标数据来源提供出行信息记录的大数据平台监测获得监测点要求/监测仪表要求/监测程序与方法要求大数据平台同核验平台对接监测频次与记录要求实时监测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程序要求/数据用途计算基准线情景和项目碳排放备注/表C.18出行距离数据/参数名称PDiky应用的公式编号B.1、B.2数据描述第y年第i次使用低碳出行k方式替代高碳出行的里程数据单位km数据来源提供出行信息记录的大数据平台监测获得监测点要求/监测仪表要求/监测程序与方法要求大数据平台同核验平台对接监测频次与记录要求/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程序要求1、对于公交、轨道2种出行方式,可利用各省市对应出行的票务系统的里程数据和出行的凯迹数据进行交叉验证2、对于自行车,可以利用提供公共自行车服务的平台的用户订单数据与轨迹数据进行交叉验证;或者利用不同的算法对原始轨迹数据的里程计算结果进行交叉验证3、对于步行利用提供路径规划和导航的平台的轨迹数据进行里程的确认;或者利用不同的算法对原始轨迹数据的里程计算结果进行交叉验证4、对于合乘,可利用提供合乘服务的平台的用户订单信息与轨迹信息进行交叉验证数据用途计算基准线情景和项目碳排放备注/表C.19小微型客车合乘出行的人数数据/参数名称应用的公式编号A.7数据描述第i次小微型客车合乘出行的人数数据单位数据来源提供出行信息记录的大数据平台监测获得监测点要求/监测仪表要求/监测程序与方法要求大数据平台同核验平台对接监测频次与记录要求/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程序要求/数据用途计算项目碳排放备注/表C.20电动自行车的单位公里电耗数据/参数名称应用的公式编号A.5数据描述电动自行车的单位公里电耗数据单位MWhkm数据来源通过权威机构对外正式发布的数值查阅获得监测点要求/监测仪表要求/监测程序与方法要求大数据平台同核验平台对接监测频次与记录要求/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程序要求/数据用途计算项目碳排放备注/表C.21基准年电力自行车出行量占出行总量的比重数据/参数名称应用的公式编号A.6数据描述基准年电力自行车出行量占出行总量的比重数据单位百分比数据来源通过权威机构发布的交通发展年度报告杳阅获得监测点要求/监测仪表要求/监测程序与方法要求/监测频次与记录要求/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程序要求/数据用途计算项目碳排放备注/表C.22基准年普通自行车出行量占出行总量的比重数据/参数名称皿应用的公式编号A.6数据描述基准年普通自行车出行量占出行总量的比重数据单位百分比数据来源通过权威机构发布的交通发展年度报告查阅获得监测点要求/监测仪表要求/监测程序与方法要求/监测频次与记录要求/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程序要求/数据用途计算项目碳排放备注/表C.23基准年出行方式k的人均单次出行距离数据/参数名称应用的公式编号A.4数据描述基准年出行方式k的人均单次出行距离数据单位PKM/次数据来源通过权威机构发布的交通发展年度报告查阅获得监测点要求/监测仪表要求/监测程序与方法要求/监测频次与记录要求/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程序要求/数据用途计算项目碳排放备注/附录D(资料性)相关参数推荐值D.1京津冀区域电力碳排放因子推荐值见表D.1。表D.1京津冀区域电力碳排放因子推荐值参数名称EFCo2计量单位北京市电力碳排放因子0.604tCOMWh河北省电力碳排放因子0.9029tCO2MWh天津市电力碳排放因子0.8733tCOMWh注1:北京电力碳排放因子推荐值采用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公布的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要求道路运输业中电网供电碳排放因子。注2:河北省电力碳排放因子推荐值采用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公布的市级人民政府控制温室气体碳排放目标责任子评估报告编制指南中河北省省级电网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注3:天津市电力碳排放因子推荐值采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2010年中国区域及省级电网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中2010年天津电网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D.2常见化石燃料净热值推荐值见表D.2o表D.2常见化石燃料净热值推荐值化,日燃料类型计量单位净热值化石燃料柴油GJ/t43.330汽油GJ/t44.800天然气GJ/1(f11D3389.310注:净热值来源于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参考文献1 GA802道路交通管理机动车类型2 GB/T4353载客汽车运行燃料消耗量3 GB/T32151温室气体碳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4 GB50490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5快速公交项目(CM-028-V01)6快速公交系统(CM-032-V01)7高速客运铁路系统(CM-069-V01)8电力消耗导致的基准线、项目和/或泄漏碳排放计算工具9化石燃料燃烧导致的项目或泄漏二氧化碳排放工具10电力系统碳排放因子计算工具11城市客运交通模式转换基准线碳排放计算工具12DBl1/T17862020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要求道路运输业13市级人民政府控制温室气体碳排放目标责任子评估报告编制指南142010年中国区域及省级电网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15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

    注意事项

    本文(低碳出行碳减排量核算技术规范(网上征求意见稿).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