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石大040138化工安全工程期末复习题.docx

    • 资源ID:838360       资源大小:30.91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石大040138化工安全工程期末复习题.docx

    化工安全工程课程综合复习资料一、单选题1.20世纪80年代世界化学工业重大事故包括()。A.印度博帕尔农药厂中毒事故B.英国“伦敦烟雾”污染事件C.美国多诺拉污染事件D.比利时"马斯河谷"污染事件答案:A2.化工装置紧急状态五个等级中,()是指对工艺过程需采取措施,否则可能发生事故。.1运转失灵民2故障C.3异常D.4事故答案:C3.五类易燃物质中,()类易燃物为在任意环境温度下都能引燃的液体和固体物质。a.ir,2”C.“3”D.“4”答案:C4.毒性物质的五个毒性等级中,()级为重度毒性物质。k"0”B.iil,*C.“2”D."3"答案:D5.设计压力0=0.11.6MPa的压力容器划分为O容器。A.低压B.中压C.高压D.超高压答案:A6.爆炸性混合物的(),其爆炸极限范围缩小。A.初始温度越高B.初始压力增大C.惰性气体含量增加D.容器管道直径越大答案:C7.按液体闪点和沸点分类,()类可燃液体37.8w闪点了60。A.IAB.IBC.ICD.II答案:D8.安全装置和局限化设施中,安全阀、爆破片等属于()。A.控制聚合分解装置B.预防着火装置C.阻火设备D.防爆泄压设施答案:D9.毒性物质()的毒理作用使酶失活,破坏正常代谢过程,导致中毒症状。A.对酶系统的破坏B.对DNA和RNA合成的干扰C.对组织或细胞的损害D.对氧的吸收、输运的阻断作用答案:A10.挥发性毒物的(),越容易挥发扩散。A.熔点越高B.熔点越低C.沸点越高D.相对密度越大答案:B11.防止职业毒害可采用生产设备(),提高设备密闭效果,消除或减轻有毒物质的危害。A.机械化B.密闭化C.连续化操作D.自动化操作答案:B12.压力容器安全状况等级为()级应监控使用。A.4B.3C.2D.1答案:A13.电气设备触电防护技术和措施中,()是借助屏障物防止触及带电体。A.绝缘B.屏护C.保护接地D.漏电保护答案:B14.()压缩机依靠活塞往复运动达到气体压缩目的。A.离心式B.轴流式C.往复式D.螺杆式答案:C15.O辐射是电离辐射。A.微波B.中子射线C.紫外线D.红外线答案:B16.化学工业九类危险因素中,()类危险因素主要是设备密集、安全距离、设备集中、火源间距、地形障碍。A.工厂选址B.工厂布局C.化工工艺D.设备缺陷答案:B17.化学反应类型中,()反应具有潜在危险。A.硝化B.还原C.中和D.蹴答案:A18.可燃物质中,()的燃烧速率很快,其燃烧速率取决于物质成分。A.气体B.液体C.固体D.粉体答案:A19.职业中毒血液系统()定义为损害心肌或使心肌对肾上腺素应激性增强而产生病变。A.中性粒细胞减少症B.高铁血红蛋白症C.再生障碍性贫血D.心肌损害答案:D20.()是指金属结构整个表面或大面积程度相同的腐蚀。A.全面腐蚀B.缝隙腐蚀C.孔腐蚀D.氢腐蚀答案:A二、判断题1.化学工业和石油工业的九类危险因素中,工厂选址问题是第一位的危险因素。答案:错2.化工装置布局安全仅需留有紧凑的空地。答案:错3.毒性物质的临界限度表示每日重复暴露不受危害所承受的最高浓度。答案:对4.可燃物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固体最易燃烧。答案:错5.温度必须加热到38C以上才能引燃的物质称为可燃性物质。答案:对6.工业生产中接触到的毒物称为工业毒物。答案:对7.化工常见毒物硝基苯(C6H5NO2)属于金属化合物。答案:错8.职业中毒呼吸系统窒息状态定义为呼吸困难、口唇青紫直至呼吸停止。答案:对9.防止职业毒害的一种隔离操作方法,是使操作人员所在的隔离室内呈负压状态。答案:错10.车间含毒空气采样时机取决于有毒物质排放情况。答案:错11.国内外压力容器因破裂失效引发的事故占50%以上。答案:错12.迅速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是触电急救的首要措施。答案:对13.正确选择工程材料是防止或减缓腐蚀的重要途径。答案:对14.非金属保护层的防腐涂层,需要用胶结剂与设备内表面黏结。答案:错15.天然采光利用太阳散射光线,通过采光窗照亮厂房。答案:对16化工装置大型化对化工装置的制造加工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答案:对17.为达到防火目的,至少实现的一个条件是环境温度保持在一IOC以下。答案:对18.毒性物质的动物慢性试验确定毒物的安全限度。答案:对19.应力腐蚀裂纹是应力和腐蚀环境相结合造成的。答案:对20.有害因素对人体的急性作用,使机体逐渐引起病变或机能改变。答案:错三、问答题1.简答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方法。答案:(简答要点:八类危险化学品,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和自燃物品及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害物品和有毒感染性物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危险化学品分为以下八类:第一类:爆炸品;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第三类:易燃液体;第四类:易燃固体和自燃物品及遇湿易燃物品;第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第六类:有害物品和有毒感染性物品;第七类:放射性物品;第八类:腐蚀品。2.简答易燃物质的火险等级。答案:(简答要点:火险五个等级,"0"、"1"、“2"、“3"、“4"。)美国科学院把易燃物质的火险划分为五个等级:“0”无危险;“1”-闪点在60以上;"2”一一闪点在3860之间;"3”-闪点在38以下,而沸点在38以上;"4”一闪点在38C以下,沸点也在38以下。3.简答毒性物质的危险等级。答案:(简答要点:危险五个等级,"0"、T"、“2"、"3"、“4"。)美国科学院把毒性物质危险划分为五个等级,是根据物质的半致死剂量LDs。值划分的。"0"无毒性,LD50>15gkg';“1"实际无毒性,5gkg1<LDso<15gkg1;"2”轻度毒性,0.5gkgl<LD50<5gkg';"3”中度毒性,50mgkgl<LD5<500mgkg';"4”毒性,LD5o<5Omgkg1o4.简答毒性物质的主要类型。答案:(简答要点:8类型,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卤素及其无机化合物;强酸和碱性物质;氧、氮、碳的无机化合物;窒息性惰性气体;有机毒物;农药毒物;染料及中间体、合成树脂、橡胶、纤维等。)目前常用的分类: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卤素及其无机化合物;强酸和碱性物质;氧、氮、碳的无机化合物;窒息性惰性气体;有机毒物;农药毒物;染料及中间体、合成树脂、橡胶、纤维等。5.简答防止职业毒害的主要技术措施。答案:(简答要点:替代或排除有毒或高毒物料;采用危害性小的工艺;密闭化、机械化、连续化措施;隔离操作和自动控制。)替代或排除有毒或高毒物料。在化工生产中,原料和辅助材料应该尽量采用无毒或低毒物质。用无毒物料替代有毒物料,用低毒物料替代高毒或剧毒物料,是消除毒性物料危害的有效措施。采用危害性小的工艺。选择安全的危害性小的工艺替代危害性较大的工艺,也是防止毒物危害的带有根本性的措施。密闭化、机械化、连续化措施。隔离操作和自动控制。由于条件限制不能使毒物浓度降低至国家卫生标准时,可以采用隔离操作措施。隔离操作是把操作人员与生产设备隔离开来,使操作人员免受散逸出来的毒物的危害。过程的自动控制可以使工人从繁重的劳动中得到解放,并且减少了工人与毒物的直接接触。6.简答电离辐射的防护方法。答案:(简答要点:缩短接触时间、加大操作距离或实行遥控、屏蔽防护、个人防护服和用具、操作安全事项、信号和报警设施。)缩短接触时间。为了减少工作人员受照射的剂量,应缩短工作时间,禁止在有射线辐射的场所作不必要的停留。加大操作距离或实行遥控。屏蔽防护。采取屏蔽的方法是减少或消除放射性危害的重要措施。个人防护服和用具。在任何有放射性污染或危险的场所,都必须穿工作服、戴胶皮手套、穿鞋套、带面罩和目镜。操作安全事项。合理的操作程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减少放射性物质的伤害。信号和报警设施。7.简答职业病预防措施。答案:(简答要点:三级预防,一级病因预防、二级阻断预防;三级诊治预防。)预防职业性损害,必须针对职业病发病的三个基本条件,采取综合措施,坚持以预防为主的“三级预防原则”。职业病发病的三个基本条件是职业性危害因素、职业性暴露(接触)和作业人员的健康危害。三级预防为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二级预防,即阻断预防;三级预防,即诊治预防。职业病预防工作应力争实现一级预防的目标,做到本质安全化。但实际上由于工艺、设备、技术经济等条件的限制,多数情况下很难实现完善的一级预防。所以,二级预防就成为预防工作的重要内容。8.简答化工工艺中的潜在危险化学过程。答案:(简答要点:潜在危险过程、潜在危险操作。)一套装置是由许多个单元工艺过程经过高度的有机集合构成的。每个工艺过程又有各种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对于其他阶段都会产生影响。所以整个工艺过程的安全运转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有潜在危险的过程:爆炸、爆燃或强放热过程;有粉尘或烟雾生成的过程;在物料的爆炸范围或近区操作的过程;在高温、高压或冷冻条件下操作的过程;含有易燃物料的过程;含有不稳定化合物的过程;含有高毒性物料的过程;有大量贮存压力负荷能的过程。有潜在危险的操作:易燃或毒性液体或气体的蒸发和扩散;可燃或毒性固体的粉碎和分散;易燃物质或强氧化剂的雾化;易燃物质和强氧化剂的混合;危险化学品与惰性组分或稀释剂的分离;不稳定液体的温度或压力的升高。9.简答燃烧的基本条件。答案:(简答要点:三个基本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火源。)物质燃烧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可燃物:不论固体,液体和气体,凡能与空气中氧或其它氧化剂起剧烈反应的物质,一般都是可燃物质,如木材,纸张,汽油,酒精,煤气等。助燃物:凡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叫助燃物。一般指氧和氧化剂,主要是指空气中的氧。这种氧称为空气氧,在空气中约占21%。可燃物质没有氧参加化合是不会燃烧的。当空气供应不足时,燃烧会逐渐减弱,直至熄灭。当空气的含氧量低于1418%时,就不会发生燃烧。火源:凡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能源都叫火源,如明火,摩擦,冲击,电火花等。具备以上三个条件,物质才能燃烧。例如生火炉,只有具备了木材(可燃物),空气(助燃物),火柴(火源)三个条件,才能使火炉点燃。10.简答劳动心理学的主要内容。答案:(简答要点:1)根据操作者心理和生理变化情况,制订适宜的工作和作息制度;2)发生事故分析存在问题,考虑操作者心理状态,采取防范措施。)劳动心理学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照明、色调、音响、温度、湿度、家庭生活与劳动者劳动效率的关系。主要内容为:根据操作者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心理和生理变化情况,制订适宜的工作和作息制度,促进安全生产,提高劳动效率;发生事故时除分析设备、工艺、原材料、防护装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外,同时考虑事故发生前后操作者的心理状态,从而可以从技术上和管理上采取防范措施。四、论述题1.论述化工加工单元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答案:化工加工单元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设备配置的直线排列。单元中大多数塔器、筒体、换热器、泵和主要管线成直线狭长排列。设备配置直线的两边都与厂区道路连接;钢制框架与道路邻接;设备配置直线上的精憎塔、热交换器、情出液接受器、回流筒等装置,一般采用框架结构平坡式布局方式;管架也设置在设备配置直线上;泵排设置在设备配置直线的旁边,与道路邻接。非直线排列设施的配置。直线排列的设备构成了单元区域的骨架,单元的其他组件,如控制室、压缩机、反应器、溢流槽、加热炉等,可以设置在直线排列的两边。应用这种方法一般可以达到近乎方形的最大面积规划。室内装置的配置。对于需要精确的温度控制或需要操作者经常观察的情形,必须把加工单元的部分或全部置于室内。对可能释放出毒性或易燃蒸气的情形,设置物理屏障等方法。火源和易燃物源隔离墙的门或开口,保持在最小数量。2.论述燃烧类型及其特征参数。答案:按照燃烧起因,燃烧可分为闪燃、点燃和自燃三种类型。闪点、着火点和自燃点分别是上述三种燃烧类型的特征参数。闪燃和闪点:液体表面都有一定量的蒸气存在,由于蒸气压的大小取决于液体所处的温度,因此,蒸气的浓度也由液体的温度所决定。可燃液体表面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体与火源接近时会发生瞬间燃烧,出现瞬间火苗或闪光。这种现象称为闪燃。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点燃和着火点:可燃物质在空气充足的条件下,达到一定温度与火源接触即行着火,移去火源后仍能持续燃烧达5min以上,这种现象称为点燃。点燃的最低温度称为着火点。自燃和自燃点:在无外界火源的条件下,物质自行引发的燃烧称为自燃。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3.论述工业腐蚀的主要危害。答案:腐蚀是金属材料和环境介质在相界面上反应作用的结果。对建、构筑物,机械、设备、仪表、电气设施,均会造成腐蚀破坏,严重影响生产安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对建、构筑物的影响。在化工企业中,腐蚀性介质对厂房建筑(梁、柱、地面等)、设备基础、各种构架、道路及地沟等均会造成严重腐蚀。致使厂房倒塌,设备基础下陷,构架、管道变形开裂威胁安全生产。对机械设备、电气、仪表的影响。化工生产中,大量酸、碱等腐蚀介质,严重地腐蚀着机械、设备、道路、阀门和垫片、填料,致使设备壁厚减薄、强度下降,设备、管路、阀门泄漏,内容物外逸会造成中毒、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发生。电气、仪表等设备,会因腐蚀而导致绝缘破坏、接触不良,致使电气、仪表失灵发生各种事故。腐蚀损失巨大。腐蚀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体现在设备损伤事故中。因腐蚀造成的设备损伤占有很大比重。19641973年间,日本金属工业公司研究部处理设备损伤事故1009件,有985件与腐蚀有关,占97.62%。根据美、苏、英、西德等国家在19691970年间的调查资料表明,由于腐蚀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国民经济总收入的24.2%。4.论述化学物质毒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答案:工业毒物的毒性大小或作用特点常因其本身的理化特性、毒性间的联合作用、环境条件及个体差异等许多因素而异。物质的化学结构对毒性影响。各种毒物的毒性之所以存在差异,主要是基于其分子化学结构的不同。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对毒性的影响。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是多方面的,其中影响人体的毒性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溶解性。毒物的可溶性越大,其毒性作用越大。挥发性。毒物的挥发性越大,其在空气中的浓度越大,进入人体的量越大,对人体的危害也就越大,毒性作用越大。有些物质的毒性本不大,但因为挥发性大,也会具有较大危害性。分散度。毒物的颗粒越小,即分散度越大,则其化学活性越强,更易于随人的呼吸进入人体,因而毒作用越大。毒物的联合作用。在生产环境中,现场人员接触到的毒物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毒物共存。所以我们必须了解多种毒物对人体的联合作用。毒物联合作用的综合毒性有三种情况:相加作用。当两种以上的毒物同时存在于作业场所环境中时,它们的综合毒性为各个毒物毒性作用的总和。相乘作用。即多种毒物联合作用的毒性大大超过各个毒物毒性的总和,又称为增毒作用。拮抗作用。即多种毒物联合作用的毒性低于各个毒物毒性的总和。生产环境和劳动强度与毒性关系。不同的生产方法影响毒物产生的数量和存在状态,不同的操作方法影响人与毒物的接触机会;生产环境如温度、湿度、气压等的不同也能影响毒物作用。劳动强度对毒物的吸收、分布、排泄均有明显的影响。劳动强度大,则呼吸量也大,能促进皮肤充血,排汗量增多,吸收毒物的速度加快;耗氧量增加,使工人对某些毒物所致的缺氧更加敏感。个体因素与毒性关系。在同样条件下接触同样的毒物,往往有些人长期不中毒,而有些人却发生中毒,这是由于人体对毒物的耐受性不同所致。

    注意事项

    本文(石大040138化工安全工程期末复习题.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