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交底记录表(土建1标隧道测量监理实施细则)2021.11.docx
-
资源ID:838218
资源大小:32.05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监理交底记录表(土建1标隧道测量监理实施细则)2021.11.docx
四川铁科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天津地铁4号线北段工程监理一标项目部监理实施细则交底记录交底人交底时间交底地点土建1标隧道测量监理实施细则首先交底人对本工程的工程项目慨况、监理实施细则编制依据及监理工作流程进行介绍。一、测量监理细则1、测量监理工作内容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地上地下联系测量、盾构掘进施工测量、地下控制测量、贯通测量、变形监测等的复核和监督。2、联系测量联系测量的主要内容有地面趋近导线测量、趋近水准测量、竖井定向及高程传递测量、地下趋近导线测量及地下趋近水准测量等工作。(1)趋近导线及趋近水准测量1)地面趋近导线及趋近水准应附合在高等级控制点上。近井点应与GPS点或高等级控制点通视,并应使定向具有最有利图形。2)趋近导线应参照如前所述的精密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施测,并进行严密平差,地面趋近导线全长不应超过350m,近井点的点位中误差应小于±10mm,相邻两导线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应小于±8mm。3)趋近水准应参照城市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施测,其近井水准附合或闭合路线的闭合差应小于±8"mm(L为线路长度,以km计)。定向测量定向测量的方法主要有:铅垂仪、陀螺经纬仪联合定向法;联系三角形定向法;两井定向法;导线定向法。1)铅垂仪、陀螺经纬仪联合定向法采用此法进行定向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应采用II级以上全站仪,其标称精度不应低于2”,3mm+2×10-6D;陀螺经纬仪一次定向精度应小于20";铅垂仪投点中误差应在±3mm以内;全站仪测定铅垂仪纵轴坐标的中误差应在±3m以内;从地面近井点通过竖井定向,传递到地下近井点的坐标相对地面近井点的允许误差应土1Omm以内。铅垂仪投点时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铅垂仪的支承台(架)与观测台应严格分离,互不影响作业;铅垂仪的基座或旋转纵轴应与棱镜旋转纵轴同轴,其偏心误差应小于0.2mm;全站仪独立三测回测定铅垂仪的纵轴坐标互差应小于3mm。陀螺经纬仪定向方法应采用手动逆转点法、中天法等,也可采用半自动或全自动定向方法,定向时符合下列规定:独立三测回零位较差不应大于0.2格;当绝对零位偏移大于0.5格时,应进行零位校正,观测中零位读数大于0.2格时应进行零位改正;测前、测后各三测回测定的陀螺经纬仪两常数平均值较差不应大于15";三测回间的陀螺方位角较差不应大于25”;两条定向边陀螺方位角之差的角值与全站仪实测角较差应小于10”;每次独立三测回测定的陀螺方位角平均值较差应小于12”。独立三次定向陀螺方位角平均值中误差应小于8”。2)联系三角形定向法每次联系三角形定向均应独立进行三次,取三次的平均值作为一次定向成果。井上、井下联系三角形应满足下列要求:两悬吊钢丝间距不应小于5m;联系三角形应尽量布设成伸展形状,角度Y及Y'应小于1。;a/c及a'/c宜小于1.5,a、a'为近井点至悬挂钢丝的最短距离。竖井中悬挂钢丝间的距离C应尽可能长。联系三角形边长测量应采用检定过的钢尺,读数时应估读至OJmm,每次应独立进行测量三测回,每测回往返三次读数,各测回较差在地面上应小0.5mm,在井下应小于Immo地上与井下测量同一边的较差应小于2mmo角度观测应采用I级全站仪,用全圆测回法观测四测回,测角中误差应控制在土4"以内。各测回测定的地下起始边方位角较差不应大于20”,方位角平均值中误差应控制在12”以内。3)两井定向法每次两井定向均应独立进行三次,取三次的平均值作为一次定向成果。井上、井下联系三角形应满足,两钢丝间距离应大于60%特殊情况不得小于30米。角度观测要求和联系三角形定向法相同。4)导线定向法从地面向地下采用导线测量的方法进行定向,其垂直角应小于30。导线定向时应采用具有双轴补偿功能的全站仪。当采用光学经纬仪进行定向时,应严格检查仪器横轴的倾斜误差,当横轴倾斜误差较大时,必须进行横轴倾斜改正,导线定向的距离必须进行对向观测。导线定向测量应按照如前所述的精密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作业,定向边中误差应控制在±8"以内。(3)高程传递测量传递高程的测量方法有:悬垂钢尺法;水准测量法;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法。将地面上的高程传递到地下去时,必须先对地面上的近井水准点进行稳定性检查,确认其高程数据无误时,才能进行下一步工作。1)悬垂钢尺法悬垂钢尺法传递高程,就是将检定过的钢尺一端悬挂在架子上,其零端放入竖井中,并在该端挂一重锤(检定钢尺时所用的重量),一台水准仪安置在地面上,另一台水准仪安置于隧道中,两台水准仪同时进行观测,再经过计算,则可将地面上的高程数据传递至井下近井水准点。传递高程时,每次应独立观测三测回,每测回应变换仪器高度,三测回所测得的地上、地下水准点的高差较差应小3mm。2)水准测量法及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法当明挖施工或暗挖施工通过斜井进行高程传递测量时,可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或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其测量精度与地下施工控制水准测量相同。(4)监理方法1)审查施工单的联系测量施测方案,审核施工单位的测量方法、测量仪器精度及预测误差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并报业主审定与备案。2)旁站联系测量的全过程,审查施工单位是否按批准的测量方案进行施测,施测时的操作方法是否规范。3)抽检测站点数据,并与施工单位的原始数据进行比较,以此为依据对施工单位的测量成果做出评价。4)检查施工单位联系测量的计算方法及成果是否达到了设计及规范要求。5)联系测量成果上报业主审定与复测。3、地下施工控制测量(1)地下施工控制导线测量1)当隧道开挖10015Om时,应布设地下施工控制导线。2)地下施工控制导线点应布设在隧道的两侧墙壁上,采用强制对中标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直线隧道应每IOom左右布设一点,曲线隧道应每60m左右布设一点,以竖井定向建立的基线边为坐标和方位角起算依据。3)控制点应避开强光源、热源、淋水等地方,控制点建视线距隧道壁应大于0.5mo4)地下施工控制导线测量应采用不低于II级全站仪进行测量,左、右角各测二测回,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较差应小于4,边长往返观测各二测回,往返观测平均值较差应小于4mm。测角中误差为±2.5,测距中误差±3mm。5)如敷设支导线,只能设两至三个支点,否则,支导线终点的自由度太大,点位误差大,为此,支导线只能用重复观测的方法进行检核。6)施工控制导线最远点点位横向中误差应±25mm以内。7)每次延伸施工控制导线测量前,应对已有的施工控制导线前三个点进行检测,选择稳定的施工控制导线点进行施工控制导线延伸测量。8)地下施工控制导线在隧道贯通前最少应测量三次,并应与竖井定向同步进行。重复测量的坐标值较差应小于30Xd/D(Inm),其中d为控制导线长度,D为贯通距离,单位均为米。满足要求时,应取逐次平均值作为控制点的最终成果指导隧道掘进。9)相邻竖井间或相邻车站间隧道贯通后,进行地下控制点联测,施工控制导线应构成附合导线。(2)地下施工高程控制测量1)地下施工高程控制测量应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施测,并应从地下趋近水准点开始起算。2)高程控制点可利用地下导线点,单独埋设时宜每20Om埋设一个。3)地下高程控制网的方法和精度,应符合二等水准测量要求。水准线路往返较差、附合或闭合差为±8Tmm。4)水准测量应在隧道贯通前进行三次,并应与传递高程测量同步进行。重复测量的高程点间的高程较差应小于5mm,满足要求时,应取逐次平均值作为控制点的最终成果指导隧道掘进。5)相邻竖井间或相邻车站间隧道贯通后,进行地下控制点联测,地下施工高程控制测量应构成附合水准路线。(3)监理方法1)审查施工单提交的地下控制测量方案,审核方案中所采用的方法是否能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并报业主审定与备案。2)旁站施工单控制测量的全过程,检查施工单是否按批准的测量方案进行施测。3)复测地下控制点的数据,并以此为依据对施工单的地下控制测量成果做出评价。4)检查施工单的测量成果是否达到了设计及规范的要求。5)地下控制测量成果报业主审定与复测。4、盾构掘进测量盾构法掘进隧道施工测量工作包括盾构始发位置测量、洞内施工导线测量、施工水准测量、隧道中线测量、盾构拼装测量、盾构姿态测量、衬砌环片测量及自动导向系统准确性的人工监测、盾构到达位置测量、贯通测量等,监理对其进行检查、复核验收。(1)盾构始发位置施工测量盾构始发位置施工测量内容:始发洞门复测、盾构机初始姿态测量、始发托架及反力架施工放样。(2)盾构到达位置施工测量盾构到达位置施工测量内容:到达洞门复测、到达前盾构机人工姿态复测、到达托架施工放样。(3)导向系统的控制和检测激光经纬仪第一次定位采用人工测量,随后的定位可由自动导向系统自己确定,激光经纬仪与激光接收靶的距离一般为100200m,为了确保该自动导向系统的准确性,将利用人工测量对其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其主要测量内容为:1)导向系统的正确性与精度复核,主要包括对导向系统中的TCA仪器和棱镜位置进行测量与复核。2)盾构机掘进时的实时姿态测量。主要包括盾构机与线路中线的平面偏离值、高程偏离值、纵向坡度、横向旋转和切口里程的测量,各项测量误差应满足规范要求。3)施工中对导向系统进行检核,保证初衬砌环的中心偏差和环片在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的姿态正确。4)施工中的成环管片环位置和姿态测量。5)盾构机姿态测量,提供瞬时盾构机与线路中线的平面、高程偏离值、盾构机的旋转角度。(4)盾构掘进中测量监理的重点1)盾构机数据计算和输入。由于设计图纸仅提供线路的平面、高程参数,指导隧道掘进的主要数据为隧道中心线的三维空间坐标,数据的计算要进行中线偏移值及隧道外轨加高值的设置,所以数据的正确计算是保证隧道正确掘进的关键。2)自动导向系统准确性的人工复测是确保隧道正确掘进和贯通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施工单对自动导向系统准确性的人工复测方法、复测频率是项目监理部的重要监理内容,监理要求直线段每50m、曲线段每30m人工复测盾构机姿态,每天测量盾构机尾部以后50环成型环片的姿态。3)盾构机姿态控制及纠偏要求:盾构水平姿态控制在±20mm为最佳,考虑环片上浮对姿态的影响,垂直姿态可以控制在一30mm20mmO自动导向系统的报警值为±50mm,建议以±30mm为预警值,尽量避免盾构姿态超过±50mm。纠偏时相邻两环盾构姿态之差不大于±5mm,避免纠偏过急,造成环片错台、破损。4)在进行联系测量时,增加盾尾后20环管片姿态(或断面)测量成果附于联系测量报告中。5)督促每周一上报前一周的环片姿态人工测量成果给业主,横向或竖向偏差超过50mm须立即上报驻地监理、业主、设计、第三方测量,由设计总体确定是否需业主测量队检测。(5)监理方法:1)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盾构施工测量专项技术方案,并报业主审定与备案。2)复测施工单位地下施工导线测量、水准测量成果。3)审查施工单自动导向系统准确性的人工复测方法、复测频率及复测成果。建立各区段的盾构机管片、盾构机姿态实时测量系统,复核施工单位的测量结果,确保盾构机的正确掘进。4)对联络通道等关键部位的放样进行复测。5)检查施工单位贯通测量的计算方法及成果是否达到了设计及规范要求。6)贯通测量成果上报业主审定与复测。5,变形测量(1)监测工作要求1)监测仪器应备有相应检定合格证书并报监理部备案。监测仪器应在校验的有效期内,监测仪器应定期检查和保养,仪器性能应完好。2)监测人员名单(专业证书)复印件报监理部备案。3)监测负责人应定期向监理工程师介绍工程进展中的监测计划,监测内容、监测点变更情况,并书面上报原方案批准单位审批同意,并报有关部门批准、备案。4)工程监测以相对测量(测试)为主,通过监测数据计算监测对象的变化量,当变化量达到警戒值时,应立即报警并增加监测频率。5)工程监测警戒建议值应得到建设、设计及相关单位的确认。6)监测报告应及时提交,其内容包括监测数据、对应工况及分析说明。7)工程监测的现场记录内容应真实、齐全、整洁、规范,并妥善保管。8)各类监测点(孔)应严格按经审批的监测方案布置,埋设成活率应满足工程监测需要,重点监测点损坏后应及时修复或重布。(2)监测工作内容盾构掘进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加强地面、管线及构(建)筑物沉降观测和隧道变形测量。沉降监测点的布设应沿隧道中线方向每隔20m左右布设一个监测断面,每个断面上布设58个监测点,隧道中线每5米布设一个监测点,对软弱土层或埋深较浅的区域应加密监测断面和监测点;埋设地面监测点进入原土层50cm以上。构(建)筑物至少埋设3个监测点,同时测量每个点之间的平面距离,以用来确定其倾斜度。地面、管线及构(建)筑物沉降值应控制在-30m以内,最大允许降起量为+IOmg构(建)筑物的倾斜度2%。以内。地面、管线及构(建)筑物沉降观测应在开挖面附近(开挖面前方30m到后方50m)进行监测,至少采集2次初始值,每天至少1次,后期观测直到沉降稳定。施工单位若发现地面沉降有异常时应立即报监理工程师并采取有效处置措施,处置措施必须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执行。(3)监理方法D审核并批准施工单位提交的变形监测专题技术方案并报业主审定与备案;2)审查其变形网的布设方案,变形观测点的布设位置,变形观测作业的技术要求,变形观测的精度、频率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3)不同周期观测时,督促施工单位宜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并使用相同类型的测量仪器,还宜固定观测人员、选择最佳观测时段、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观测;4)抽查施工单位的测量数据,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监测资料及数据分析结论;5)重要建筑物变形观测旁站;6)对敏感建、构筑物观测点进行实地复测。6,竣工测量(1)竣工测量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要求1)贯通后相邻结构地下控制点进行联测,组成附合施工导线及附合水准路线,联测成果采用严密平差方法。2)线路中线测量以联测成果为依据,中线点的间距直线上平均150m左右,曲线上除曲线元素点外不应小于60m,中线点组成的导线应采用I级全站仪,左、右角各测一测回,左、右角之和与360之差应小于5",测距往返各二测回。3)隧道净空断面测量;以测定的中线点为依据,直线段每6m,曲线上包括曲线元素点每4.5m应测设一个结构横断面,结构断面可采用全站仪进行施测,测定断面里程误差允许为±50m,断面测量精度允许误差为±10mm。(2)监理方法1)审查并批准施工单位提交的竣工测量方案,并报业主审定与备案。2)复测贯通后地下控制点联测成果。3)地下控制点联测成果上报业主审定与复测。4)旁站施工单位的施测过程,检查其是否按批准的方案进行施测。5)检查施工单位提交的数据资料。6)实地抽检部分数据资料,并以此为依据,对施工单位的测量成果进行评价。7)组织施工单向业主移交施工控制点。二、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1、建立、健全监理项目部工作制度,落实质量控制工作的监理人员和工作目标及职责,对不称职的监理人员及时予以调整。对施工单位工程质量管理人员工作不力、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监理工程师可以要求施工单位予以调整,对不能胜任本工程质量要求的施工人员,可以向施工单位提出调换施工人员要求。2、监理项目部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水准仪、全站仪等),对施工单位施工放样、高程控制进行复核以及工程轴线、标高的几何尺寸进行实测实量验收,不符合要求的进行整修,无法进行的要求返工。3、为了在监理工作中取得主动,进场后总监理工程师组织监理人员向承包单位进行"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的交底,使承包单位了解监理工程师怎样开展工作和自己应该怎样接受监理工程师的监督。4,专业监理工程师对承包单位报送的施工测量成果报验申请表进行审核,并对测量放线成果及保护措施进行审查,符合要求后,予以签认。5,工程项目开工前,总监理工程师应组织专业工程师对施工单位报送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行认真审查、审批。施工过程中,当施工单位对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行调整、补充或变动时,应经专业工程师审查,并应由总监理工程师签认。施工单位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时、专业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施工单位报送相应的施工工艺措施和证明材料、组织专题论证,经审定后予以签认。对工程质量事故应参与工程质量事故原因的分析,并对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方案进行审核,是否满足结构安全要求和使用功能要求。三、测量监理工作控制目标及控制要点1、工作控制目标(I)确保全线建、构筑物、设备、管线安装按设计要求准确就位,在线路上不产生由于施工控制测量、放样测量的误差而引起修改线路设计从而降低行车运营标准的质量问题。(2)质量控制目标在任何贯通面上,地下测量控制网的贯通中误差,横向不超过±50mm,竖向不超过±25mm。隧道衬砌及车站建筑物不浸入设备限界。设备管线等安装、装饰装修等不浸入设备限界。工程竣工实体满足设计文件和相关验收规范、规程等要求。2、工作控制要点(1)导线和水准控制网复测的质量控制要点控制导线网复测应从管段外至少一个导线桩起测,逐一进行测量,直至到标段外至少一个控制导线桩。水准点控制网复测应从管界外一个水准点起测,逐一进行复测,直至到标段外至少一个水准点。监理工程师应组织本监理合同段内的控制导线网和水准点搭接复测工作,相互搭接应至少一个以上控制导线桩和水准点。相邻监理合同段的控制导线网和水准点搭接测量应与建设单位取得联系。(2)中线贯通测量的质量控制要点监理工程师应督促承包单位进行中线贯通复测,对中线控制点固桩,钉设护桩。当中线贯通复测结果与定测成果不符时,须再作复测。如果确认成果资料有误或精度不符合规定时,则应及时通过建设单位转告设计单位,协调解决。如偏差过大,不易调整,则应改动定测资料,组织研究修改中线方案。中线贯通复测时,监理工程师应协调相邻区段进行中线贯通搭接测量。长直线段搭接一个转点,曲线搭接一个交点,水准基平搭接一个水准点。相邻监理合同段的中线贯通搭接测量应通知建设单位协调解决。(3)水准和线路中桩高程测量的质量控制要点施工需要增设或移设水准点时,高程应与前后水准点联测。与相邻测段衔接时,应采用同一水准点的高程。中桩水准测量每测12km应与水准点进行闭合检查(4)断面测量和复测的质量控制要点横断面复测应视地形情况,结合施工放线和土方体积计算的需要,合理选定横断面位置和数量(填挖零点断面必须测绘)进行测量。计算方法和精度应符合规范要求。监理工程师应审核测量结果,并根据现场情况进行抽检。被交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