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交底记录表(小街站深基坑降水及开挖工程监理实施细则)2021.10.docx
-
资源ID:838166
资源大小:44.16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监理交底记录表(小街站深基坑降水及开挖工程监理实施细则)2021.10.docx
四川铁科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天津地铁4号线北段工程监理一标项目部监理实施细则交底记录交底人交底时间交底地点监理部会议室小街站深基坑降水及开挖工程监理实施细则首先交底人对本工程的工程项目慨况、基坑降水及开挖监理实施细则编制依据及监理工作流程进行介绍。一、专业工程难点1,专业工程特点、难点:(1)车站主体基坑变形、安全风险及质量控制是车站施工过程控制的重点。(2)因本工程采用坑内井点降水,如何保证无水开挖是本工程的施工重点。2、施工重难点监理应对措施(1)施工过程中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施工,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分层分段降水开挖,并且及时架设钢支撑、桩间网喷;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轴力和围护桩水平及竖直位移监测,必要时加密监测;在深基坑开挖前提前15天进行降水,确保地下水始终保持在开挖面以下1m;保证应急物资仓库物资设备满足规定要求,当基坑监测变形值达到控制预警值时,按预警风险相关处理程序和方法及时处理,待进行加强处理及预警消除后方可继续开挖。(2)督促施工单位配置经验丰富工区经理、技术负责人和调度,使各个工序间的相互干扰降到最低;现场配置足够的机械设备和施工人员,并且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的规划,确保每个工序都有足够的人员和设备进行施工且避免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熟悉各个工序之间的关系,做好每个工序之间的衔接,根据工程特点监理工程师做好监理相应控制工作。(3)按照批准的基坑开挖方案施工,避免地下水渗漏导致水土流失而造成的周围地表沉降;严格按照规范和设计要求施工,避免因施工不当而造成周围建筑沉降;按照批准的监测控制点进行监测;控制降水井降水的出砂量。(4)深基坑开挖期间加强对现场巡视,当发现基坑内有渗漏情况发生及时处理,必要时进行围护桩背后注双液浆;基坑内设置集水井及时将基坑内积水进行抽排。二、监理工作要点1,施工前监理工作范围、要点(1)在基坑降水前,对降水施工单位进行资质审查,审查内容应包括:企业营业执照、安全生产许可证、资质等级证书、施工企业的业绩材料等e(2)方案审批:审查施工单位提出的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方案,签署书面意见。(3)按照建办质(2018)31号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住建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37号令,天津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津建发(2018)9号等文件监理对基坑开挖前进行条件验收。(4)开工前组织召开监理交底会议,就监理纪律、监理方式、验收程序、工艺环节、技术要求等,向施工单位进行交底。2、基坑工程降、排水监理要点(1)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场地的施工条件、周围环境条件、机具及材料供应条件等,按设计图纸完成并验收合格的降水井、观测井并做好保护控制e(2)检查降水设备的数量、可靠性和完整性,控制降水系统的安装质量,并做好记录:井口径、井深、井管配置、砂料、洗井试抽、出水量等。不合格的设备,不准施工单位使用,尤其要检查计量装置,如流量计、压力表、真空度测试表等配套仪器仪表,以便正确掌握降水效果和及时采取补救措施。(3)在降水过程中,实施旁站、巡视及检查,尤其要检查降水齐备的运行情况,督促承包商做好降水运行管理工作并做好详细记录。发现失效的设备,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更换新的,以便使降水系统自始至终运行正常,以达到理想的降水效果,满足设计及施工工况的要求。(4)检查施工单位在坑外设置的水位观测井,控制降水后坑内外的水位降落。(5)当基坑开挖至坑底施工底板时,检查在井点位置设置底板泄水孔,然后拆除井点,待顶板覆土后封孔。(6)检查施工单位事先准备好在开挖过程中所需要的坑内及开挖范围内的排水设备,并及时排除坑内和开挖范围内的贮水体,以确保开挖面不浸水和造成围护结构变形、地面严重沉降等严重后果。(7)加强降水系统的监测a流量观测。可用流量表或框箱,如降水效果较差,可采用流量较大的离心泵。b.地下水位观测。其位置和间距可按设计需要布置,在开始抽水时,每隔24h测一次,以后可每日测12次,视降水效果情况定观测频率。c.孔隙水压力观测。设置孔隙降水压力测头是为了了解降水影响地层中孔隙水压力的变化,从而计算地基强度,变形和基坑边坡的稳定性。一般可每天观测1次,异常情况,要增加观测频率。d.地面沉降及分层沉降观测,在降水系统影响范围内对建筑物、构筑物、管线等均应设置观测点。由于本工程基坑较深,土层较多,因此,尚需增设分层标高点(即分层观测水准点),以了解各层土体的沉降或隆起,从而校检沉降计算、观测频率可与降水压力相同。3、基坑开挖与降、排水结合监理要点(1)基坑施工方法: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基坑内管井降水。(2)挖土前至少2周对基坑进行降水,为挖土创造良好条件;(3)基坑开挖过程中,监理工程师要不断收集、分析监测结果,如围护桩位移、沉降,必须根据数值变化大小、变化速率,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及时判断,及时报警,以确保基坑施工及周边环境的安全。(4)与深基坑开挖同期或交替进行的分部、分项工程有:支撑安装、桩间挂网喷射混凝土、管井降水等;必须在施工技术、组织协调方面做好充分准备,监理应同步进行监督。(5)每天检查管井降水深度是否达到设计基坑底面以下一定深度,可以用水位观测井等方法检查管井降水的深度。(6)按批准的监测方案要求,事先作好测点布设,在降水开挖前必须测得各测点的初始值。(7)充分准备好排除基坑积水的排水设备;备齐必须的应急抢险用的设备、材料、人员。(8)开挖过程中,定时检查降水设备运行情况及管井降水深度。(9)基坑开挖前应按照天津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重点建设环节质量安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文件要求进行。4,监理资料做好监理记录和监理日记,保存监理原始资料,对关键工序、关键部位进行巡视旁站监督,及时进行隐蔽工程的验收。三、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及目标基坑施工过程中的监理控制工作,其中对土方开挖、基坑降水、桩间网喷混凝土、支撑安装是决定基坑施工成败的关键工序,是深基坑工程的主要危险源,具体如下:1、基坑土方开挖过程的监理控制要点(1)基坑开挖前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降水施工。(2)基坑开挖必须在SMW工法桩、坑外阴角加固、基底加固、旋喷止水桩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3)基坑开挖必须分段、分区、分层、对称进行,不得超挖。每步开挖所暴露部分地下桩体宽度宜控制在3m6m,每层开挖深度不大于3m,严禁在一个工况条件下,一次开挖到底。(4)纵向放坡开挖时,应在坡顶外设置截水沟或挡水土堤,防止地表水冲刷坡面或基坑外排水回流渗入坑内。(5)基坑开挖后,应及时设置坑内排水沟和集水井,防止坑底积水。(6)基坑的开挖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并遵循"先撑后挖、分层对称、严禁超挖"的原则。(7)每一工况下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及时网喷设置支撑,钢支撑的安装周期不宜超过8小时。(8)机械挖土时,坑底应保留20OmnI厚土层用人工挖除整平,防止坑底土扰动。当基坑分段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迅速浇筑垫层混凝土,以控制基坑变形。(9)采用机械挖土方式时,挖土机械和车辆不得直接在支撑上行走操作,严禁挖土机械碰撞支撑、井点管、围护桩。(10)土方开挖时,弃土堆放应远离基坑顶边线20m以外。在基坑周边堆置建筑材料,或沿基坑边缘移动运输工具和其他机械,应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小于(11)基坑开挖时要先探后挖,土方开挖前,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对支护结构的隔水封闭效果进行检测,确认基坑要开挖部位的围护结构无渗漏后,再进行大面积开挖,做到规避工程安全风险。(12)施工期间钢管撑土不允许附加施工荷载,为减少围护结构的侧向位移,必须及时设置钢管撑和准确施加预加力,并根据现场围护结构的变形、受力监测情况调整实施。基坑开挖必须按设计要求、专家论证的专项方案实施分段分层开挖、先撑后挖,每段开挖完成后支撑架设时间不宜超过8小时。(13)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经建交科委专家评审通过的专项方案一致,并遵循"先撑后挖、分层对称、严禁超挖"的原则。分层开挖的每一层开挖面标高不得超过该层支撑的底面标高。(14)开挖前应对达到承压水头的基坑土方进行探挖,对过程中围护结构出现的渗漏点按专项方案进行及时封堵或疏导。(15)坑底开挖与底板施工。1)设计坑底标高以上30Cnl的土方,应采用人工开挖。2)坑底应设集水坑,以及时排除坑底积水。3)在开挖到底后,必须在设计规定时间内浇筑混凝土垫层。4)必须在设计规定的时间内浇筑钢筋混凝土底板。2,支撑安装和制作监理控制要点(1)在开挖每一层的每小段的过程中,要有专人负责检查开挖面上所需要的支撑及其配件,支撑在使用前应进行试装配。(2)支撑安装就位后应及时督促施工单位准确施加轴力。所施加的支撑轴力的大小应按设计图纸确定,每根支撑施加的轴力值要记录备查。监理应按照监理旁站实施细则及天津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重点建设环节质量安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监理旁站表)做好支撑安装及预加轴力监理旁站工作及规范填写旁站记录。(3)支撑轴力复加。a.督促施工单位在第一次加轴力后12小时内观测轴力损失及桩顶水平位移,并复加轴力至设计值;b.当昼夜温差过大导致支撑轴力损失时,应督促施工单位立即在当天低温时段复加轴力至设计值;C.桩顶水位移速率超过警戒值时,可督促施工单位适量增加支撑轴力以控制变形,但复加后的支撑轴力必须满足设计安全度要求。3,桩间挂网喷射混凝土监理控制要点(1)严格把好工序关,每道工序经检查合格后方能进行下一道工序。(2)控制好开挖及桩间清理,以保证混凝土与桩之间不出现夹泥现象。(3)挂网喷射混凝土必须由专业人员施工。(4)挂网喷射混凝土施工其主要目的是为桩间封闭找平,施工时严格控制喷射后桩面平整度,且保证不侵入净空。(5)挂设钢筋网片时注意预留下一工作面网片筋搭接长度,使网片基本成一个整体。每侧钢筋网片的搭接长度至少不小于一个网格边长。(6)喷射混凝土过程中严格控制干料配合比及水的用量,以保证喷射混凝土的质量。(7)喷射开始时,应先送风,后开机,再给料;结束时应待料喷射完成后再关闭风。喷射时向喷射机供料应连续均匀,机械运转正常时,料斗内应保持足够的存料。喷射机的工作风压应满足喷头处压力在0.1MPa左右,喷射工作完毕或因故中断喷射时,必须将喷射机和输料管内的积料清除干净。(8)喷射手应经常保持喷头具有良好的工作状态,喷射时应自下而上螺旋式移动喷头,喷头与喷面应垂直,保持Inl左右的距离,喷射时喷射手应控制好水灰比,使受喷面呈湿润光泽,无干斑或滑移流淌现象,保持混凝土表面平整。(9)喷射作业应分段进行,喷射作业紧跟挂网进行。(10)喷射如采用分层喷射,后一层喷射应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若终凝时间超过1小时,应先用风吹、水清洗喷层表面。(三)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喷水养护,具体养护时间根据气温确定宜为37dc(12)下一工作面开挖注意不得对前一工作面网喷混凝土进行破坏,如有出现,进行再次喷射。(13)及时作好各项施工记录,收集有关地质资料、监控量测数据及试验数据,以便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调整措施。4、测量监控控制要点(1)开挖前审查施工单位作出系统的监测方案,包括监测项目、测点布置、监测方法、监控报警值、监测频率、报告制度等要满足设计基坑变形控制的要求e(2)施工过程中应检查并复测施工单位建立的监测网,对施工全过程实施监测,确保安全。监测项目一般应有:桩顶位移、测斜、基坑周边管线、坑外地表沉降、坑底隆起、支撑轴力等。(3)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应测得初始值。(4)对关键部位和变化较大的测点要绘制变化曲线表。(5)每天都有日报表及时指导施工,对施工监测和第三方监测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当出现报警值(速率或累计值)要按建设单位要求程序进行专题预警分析会,及时提出对策意见,指导确保基坑及周边安全施工。(6)测量监理工程师及时收集、分析监测信息,当数据出现异常,总监要组织分析会,动态的优化施工参数,甚至施工方案,达到信息化施工的目的。(7)严格按照中铁(天津)轨道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监控量测管理办法要求正常开展深基坑开挖过程监测工作。5、基坑降水监理控制要点(1)监理工程师要全面了解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情况、工程周围环境、地下管线等情况,熟悉工程降水设计文件,为工程降水监理作好技术准备。(2)监理工程师审批(经专家组论证审批后的降水方案和应急预案)后实施。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审批后的深基坑降水设计方案组织施工,对降水井的井位井深、井壁滤网的安装、抽水量的计量等逐项进行检查,做好施工期间监测信息化施工,督促施工单位24小时进行渗流和突涌的先兆监测,如监测有无冒泡、裂缝等,提前在有问题的部位先探挖,晾晒1至2天,观察后再下挖,根据事故的各种类型,应急措施和抢险物资、机械设备一定要准备到位。(3)要求车站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位处于基底下1米以下,保证基坑开挖在无水状态下进行,达到减小地表沉降,保证施工质量的目的。在降水时,监理单位应严格督促施工单位检查抽水的含砂量。(4)采用巡视、旁站、平行检查等手段对降水井及排水管路系统施工全过程进行监控。(5)在降水井施工过程中,严格监控降水井施工质量,使井深、井管直径,井管过滤符合要求。(6)检查降水排水管线布局合理,封闭,牢固性,尽量减小施工对地面环境、交通干扰。(7)监控地下水位动态监测网的建立,要求降水承包商建立降水监测系统,制定监测计划,在降水全过程中按计划进行降水,按规定进行水位观测,做好观测记录,确保降水达到预定水位,保证无水施工要求。(8)流量观测。可用流量表或框箱,如降水效果较差,可采用功率较大的离心泵。(9)地下水位观测。其位置和间距可按设计需要布置,在开始抽水时,每隔24h测一次,以后可每日测12次,视降水效果情况定观测频率。(10)孔隙水压力观测。设置孔隙降水压力测头是为了了解降水影响地层中孔隙水压力的变化,从而计算地基强度,变形和基坑边坡的稳定性。一般可每天观测1次,异常情况,要增加观测频率。(11)地面沉降及分层沉降观测,在降水系统影响范围内对建筑物、构筑物、管线等均应设置观测点。6,本标段监理目标值深基坑工程,将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规范规定要求,做好安全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协调好各方关系,确保该分项工程达合格等级,确保基坑施工无安全事故。四、监理应急措施1、基本原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护人员安全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方针,贯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持续改进”的原则。更好地适应法律和经济活动的要求;给施工场区及周围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环境;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二2、事故类型和危害分析根据基坑开挖情况主要可分为下列事故类型:围护结构的渗水与漏水;基坑纵向边坡失稳;支撑失稳;基底隆起;勘探孔管涌等。3、预防(I)围护结构施工完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及项目公司相关文件要求对围护结构施工质量进行质量评价,对可能存在的施工缺陷部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处理完成后将整个围护结构绘制展开图,标明判定的、疑似有缺陷的部位,各部位的风险级别,然后针对每处风险制定有针对性的预案。(2)施工过程中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施工,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分层分段降水开挖,并且及时架设钢支撑;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轴力和围护桩水平及竖向位移监测,必要时加密监测;在深基坑开挖前提前15天进行降水,确保地下水始终保持在开挖面Im以下;保证应急物资仓库物资设备满足规定要求,当基坑监测变形值达到控制预警值时,按照中铁(天津)轨道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工程安全风险预警、响应、消警管理办法及时处理,待进行加强处理及预警消除后方可继续开挖。(3)督促施工单位配置经验丰富的工区经理、技术负责人和调度,使各个工序间的相互干扰降到最低;现场配置足够的机械设备和施工人员,并且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的规划,确保每个工序都有足够的人员和设备进行施工且避免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熟悉各个工序之间的关系,做好每个工序之间的衔接,根据工程特点监理工程师做好监理相应控制工作。(4)督促按照批准的基坑开挖方案施工,避免地下水渗漏导致水土流失而造成的周围地表沉降;严格按照规范和设计要求施工避免因施工不当而造成周围建筑沉降;按照批准的监测方案进行监测;按规范要求控制降水井降水的出砂量。(5)深基坑开挖期间加强对现场巡视,当发现基坑内有渗漏情况发生及时处理,必要时进行坑内填土反压加渗漏水部位背后注双液浆处理;基坑内设置集水井及时将基坑内积水进行抽排。4、信息报告程序当发生险情时,现场值班人员立即督促施工单位现场管理人员组织危险区域施工人员撤离,并迅速向总监进行报告,迅速评估险情,判断是否启动现场处置方案,同时按照应急抢险救援信息报送要求的时限内向上报项目公司主管及分管领导,确定等级并上报属地应急指挥机构。现场报警方式采用警报器、喊话或其它方式来疏散人员,并采用电话向值班室报警。督促现场应急指挥部及时与地方政府、应急救援队伍、医院等相关部门取得联系,确保24小时联络畅通,联络方式采用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5,应急处置5.1响应程序项目监理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获取基坑开挖突发事故的险情报告后,立即督促施工单位对险情进行评估,当响应级别达到II级时迅速督促施工单位启动现场处置方案,同时报告项目公司应急指挥部,项目公司应急指挥部值班人员接到信息后上报指挥部领导。5.2处置措施5.2.1围护结构渗漏水处理土方开挖后基壁出现渗水或漏水,如渗水量较小,不影响施工也不影响周边环境的情况,可采用坑底设沟排水的方法。对渗水量较大,但没有泥沙带出,造成施工困难,对周围影响不大的情况,可采用引流、修补方法。具体情况如下:(1)围护结构渗流处理基坑开挖过程中,如止水帷幕出现渗流现象,不具有明显水压力,可以注聚氨脂进行封堵,或对止水帷幕面进行剔凿清理,然后用堵漏灵或快硬水泥封堵。(2)围护结构轻微管涌处理基坑开挖过程中,如止水帷幕出现轻微管涌,具有较明显的水压力,可以用以下方法处理:剔凿清理漏水点(满足设置导流管和粘连封堵材料即可)。插设导流管。涂抹封堵材料(堵漏灵、快硬水泥)。封堵导流管。在围护结构三轴搅拌桩外侧注浆处理内侧漏水点下方水平注浆处理。(3)围护结构严重管涌处理基坑开挖过程中,如围护结构出现严重管涌,具有明显水压力。应及时回填土反压甚至用混凝土进行回填反压处理,待管涌处理完成后再进行围护结构背后钻孔注入双液浆加固土体。在围护结构外侧注浆处理,或在围护结构内侧漏水点下方1米左右位置处水平注浆处理。钻注浆孔:钻孔位置即为注浆点的位置,该位置的选择至关重要,直接决定堵漏是否能够成功,因此必须慎重选择。选择漏水点的几个原则如下:1)打孔前应熟悉地质情况,确定漏水点所处的地层,特别注意漏水点附近是否存在砂层。一般来讲,较大的漏水可能都是由于砂层引起。2)孔位应尽量低于漏水点,这样浆液自下而上可以保证漏水处的孔隙被填充,而且也能较好的防止未凝固的浆液被地下水冲走。3)如果漏水点在砂层处,则孔位应尽量也选在砂层上,这样最容易保证注浆点与漏水点联通。4)孔位打通后,如果自引孔位向外喷水或涌稀泥,则说明孔位选择正确;如果无任何反应,则说明孔位选择可能失败,此时应立即重新打孔。在打孔的过程中也需将管路连接好,采用单液浆进行试注浆,判断是否能将水路打通。注浆时,出浆口处的浆液压力不能超过该处的土压力太多,大于0.1-0.2Mpa即可。按照天津市基坑深度及地质情况,自地面向下,可简单的认为深度每增加IOm,土压力增大02Mpao当注浆封堵完成后,进行适当的注浆即可,不得采用过大的注浆压力,只要险情得以控制,就应适可而止,立即着手对围护结构进行加固,确保万无一失后,再在坑外采用补充注浆的方式控制地面变形。应对措施(1)当发现支撑变形过大时,立即在变形过大位置补加支撑,并对所有的支撑固定端和活络端进行加固。(2)现场相关施工人员立即撤离,周边设立警戒线。(3)将周边堆载尽可能的降至最小。(4)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找出支撑变形过大的根本原因,根据专家意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变形进一步增大。(5)加强支撑轴力监测,直至支撑变形趋于稳定。5.2.2基坑纵向边坡失稳1)预防措施(1)严格控制基坑开挖坡度。(2)采取有针对性的降水措施,保证降水效果。(3)暴雨来临之前所有边坡应铺设塑料膜防止暴雨冲刷,同时在坡脚设置大功率水泵抽水,防止坡脚浸水。(4)基坑需要停工较长时间,在平台、基坑边和坡脚设置排水明沟和积水坑,并派专人抽水值班。(5)坡顶严禁堆积荷载,坡顶不允许设置便道。(6)紧贴基坑四周设置挡水墙,防止积水向坑内渗流。2)抢险措施(1)疏散险情现场及周边建筑物内的人员。(2)通知相关管线单位进行管线监护和处置。(3)会同交警部门对周边道路进行交通疏解。(4)在具备条件和不危及人员安全的前提下补强支撑,对坡脚处进行土方回填;如果不能补强支撑,则立即组织对坡脚处进行回填。(5)对坡顶进行卸载,尽量减少动载,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6)严格控制好基坑开挖深度,严禁超挖;(7)及时进行支撑体系的施工;(8)加强基坑变形观测,及时整理基坑变形曲线,做好变形预警提示。5.2.3支撑体系松弛(1)基坑开挖期间加强对支撑的观察,钢支撑失稳前有拱起侧弯或下沉的先兆,发现情况迅速采取加固或补撑措施。(2)认真分析基坑各种监测数据有无异常。(3)对支撑材料要严格把关,杜绝使用有缺陷的支撑材料。(4)支撑施工要严格按要求架设、施加轴力等。对安装传感器的支撑,要有特殊措施进行保护。(5)要根据立柱桩的沉降情况,及时调整支撑,防止支撑因立柱桩的沉降或上抬而造成偏心,影响支撑受力。5.2.4基坑支撑失稳1)预防措施(1)基坑开挖期间加强对支撑的观察,钢支撑失稳前有拱起侧弯或下沉的先兆,发现情况迅速采取加固或补撑措施。(2)认真分析基坑各种监测数据有无异常。(3)对支撑材料要严格把关,杜绝使用有缺陷的支撑材料。(4)支撑施工要严格按要求架设、施加预应力等。对安装传感器的支撑,要有特殊措施进行保护。(5)要根据立柱桩的沉降情况,及时调整支撑,防止支撑因立柱桩的沉降或上抬而造成偏心,影响支撑受力。2)应急措施(1)疏散险情现场及周边建筑物内的人员。(2)通知相关管线单位,根据影响程度进行管线监护和处置。(3)会同交警部门对周边道路进行交通疏解。(4)如果基坑未坍塌,在变形的钢支撑旁加设钢支撑,并施加预应力,同时对周围支撑复查,查找支撑变形原因,防止造成失稳。(5)如果基坑已坍塌,立即对基坑坍塌处回填土方,并清理基坑周边的超载,如果围护结构背后发生土体流失,要立即填充砂或碎,同时对周围支撑复查,防止失稳现象扩散。5.2.5基底隆起及承压水突涌应急处置措施1)预防措施(1)施工前针对工程水文地质情况,科学计算承压水降低标准,合理布设井点。(2)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对承压水的水位进行仔细、认真的观测和控制。(3)为防止井点坏损,督促施工单位布设一定数量的预备井点。2)应急措施(1)险情现场人员疏散,同时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周边单位或住宅内的人员进行疏散。(2)通知相关管线单位,根据影响程度进行管线监护和处置。(3)会同交警部门对影响到的周边道路进行调整和交通疏解。(4)开启所有承压水抽水泵,降低承压水水位。(5)对小型基坑如出入口等,可及时采用回灌水填土等方法,对大型基坑则应立即进行回填土方(以粘性土为佳)。(6)如果采用回灌水的方法,马上与消防部门联系,从附近消防栓中取水回灌,另外由于回灌水用量较大,如消防栓水量不够,同时与自来水公司联系,从附近供水管道中取水。(7)加强对基坑及周围建筑物的沉降观察。(8)在降水措施采取的同时,寻找涌水源,对其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9)对涌水处进行引孔注浆的方式进行堵漏。5.2.6围护结构渗漏水造成管涌应急处置措施1)预防措施(1)基坑开挖中,随挖随撑,防止围护结构出现大的变形,造成渗漏;(2)根据土层情况,采取水泥土搅拌桩及注浆加固等形式隔断或减小施工对其的影响;(3)加强施工监测,实施动态信息化管理。(4)基坑开挖期间,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及时对围护结构质量和渗漏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应急措施(1)险情现场人员疏散,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周边单位或住宅内的人员进行疏散;(2)通知相关单位,根据影响程度进行监护和处置。(3)会同交警部门对影响到的周边道路进行调整和交通疏解。6、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6.1基坑开挖前督促施工单位与委托的外部应急抢险队伍签订协议。6.2检查审批施工单位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并督促施工单位对所有管理人员进行应急预案交底。督促并参与施工单位按要求组织进行基坑土方开挖应急抢险演练及培训。6.3督促施工单位按照项目公司管理文件要求及基坑开挖方案应急物资清单足额配备应急物资、设备机具。开挖过程中驻地监理应每周对应急物资及机具进行检查。如有缺失应督促施工单位及时补充和更新。五、监理工作方法和措施1、钢支撑体系架设的监理控制方法(1)钢支撑施加预加轴力时,按设计分级加载及用现场检测桩体变形反馈信息决定加载速度的要求,严格按照设计预加轴力执行,根据监理旁站方案对钢支撑架设中预加轴力进行旁站。(2)当昼夜温差过大导致支撑预应力损失时,应督促施工单位立即在当天低温时段复加预应力至设计值。(3)为防止施工中支撑撑好以后松动脱落现象的发生,在冠梁上预埋钢环,钢环吊钢丝绳兜住钢支撑,防止坠落伤人。(4)支撑预加轴力根据现场测量的围护结构变形与支撑轴力计的数值的变化,随时观测钢支撑内力。(5)督促施工单位在刚开始施工的时候宜采用较大的预加轴力值。在第一次加预加轴力后12h内观测预应力损失及桩体水平位移并复加预应力至设计值。(6)围护结构水平位移速率超过警戒值时,可督促施工单位适量增加支撑轴力以控制变形,但复加后的支撑轴力和挡墙弯矩必须满足设计安全要求。(7)钢支撑施加预加轴力后,在土方开挖施工和内部结构施工时,专人负责监管支撑安全工作,严密监测围护结构变形情况,发现异常及时研究并督促施工单位迅速采取补救措施。杜绝危害支撑安全事件的发生。2、基坑开挖的施工监理控制措施(1)检查承包商基坑放样测量成果,复核测量计算单,合格后签认。(2)监理应控制土方小段开挖,严格控制开挖后无支撑暴露时间。检查承包商基坑开挖至支撑位置以下50Onlm以内时,是否停止开挖,至每一层支撑底设计高程后,监督承包商及时安装架设钢支撑,钢支撑架设后预加轴力达设计要求,或混凝土支撑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方能进行下一层的土方开挖。(3)检查承包商是否按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方案所确定的施工方法分段、分层顺序开挖。基坑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经建交科委专家评审通过的专项方案一致,并遵循"先撑后挖、分层对称、严禁超挖”的原则。严禁在坑底中部掏底开挖。(4)基坑开挖中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好钢支撑的施工。(5)检查基坑开挖至基底时,是否留足人工修平的预留厚度,根据地层情况一般预留20Omm厚的预留层,用人工开挖。3、基坑围护结构渗漏的处理施工监理(1)开挖前,督促承包商对围护结构施工质量进行检测,结合降水成果分析,对存在渗漏风险的部位,进行注浆加固,以确保做到无水开挖。(2)开挖过程中要检查是否有渗漏处,如发现有漏点要及时采取封堵措施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后加固措施。4、深基坑开挖监测监理控制方法(1)审核并批准施工监测和第三方监测提交的监测方案并报业主审定与备案。(2)按照批准的施工监测和第三方监测的专项方案,审查监测点的布设位置,监测作业的技术要求,监测的频率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3)检查施工监测和第三方监测是否按设计要求和批准的检测方案实施,检查施工监测和第三方监测的实施情况,监测标点布设是否符合设计及批准的专项方案要求,全部监测点必须取得初始读数,记录清楚并报审。(4)施工监测和第三方监测应在每次监测后24小时内,将监测结果报监理,检测成果按日报、预警快报、周(月)报和最终报告,成果报告在正常情况下以文字报告形式反馈,在异常情况下(超过控制值)以短信、电话形式立即反馈监理、业主、专家组、设计等决定采取措施,直到可以施工为止,并在12小时内以文字报告形式反馈到各方。(5)基坑开挖中,需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随时监测,监理对施工监测和第三方监测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当监测的量值接近或超过设计给定的限值时,要及时书面报设计和业主,并初步做出分析,待业主、设计研究后再作处理。5、关键部位、关键工序旁站在深基坑工程施工中,具有一定风险的重点部位有钢支撑拼装与安装、基坑开挖、基坑边坡稳定等。对这些危险重点作业工序进行安全监控旁站。严格督促承包人采取措施,落实安全监控人员、实行重点监控,必要时连续监控。在这重点风险部位作业时,监理落实人员,全过程监督检查,旁站监督,全天监督。被交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