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企业专属工业5G网络技术要求可编辑可复制.docx
大型工业园区企业专属工业5G网络技术要求目次前言T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11.1 1术语和定义I1.2 2缩略t吾2l,31.3 1总则34.2 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工作过程34.3 3组成企业网络的连接方式34.4 各组成部分的功能要求45系统总体技术要求55.2 系统级安全技术耍求55.3 系统级功能要求55.4 系统级性能要求55.5 工作频段61.1 6运维耍求66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单元技术要求61.2 接入网功能单元81.3 终端设备功能单元107安装和自主运维要求107. 1安装技术要求118. 211附录A(资料性)工业场景应用举例13附录B(规范性.)安装要求14参考文献16大型工业园区企业专属工业5G网络技术要求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在大型园区地域范围内或者企业内部园区的自建5G专网的网络结构、安全要求、功能及性能要求以及网络安装和运维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使用5G技术支持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园区的网络建设,可在生产效率提升、等保要求落地和信创路线选型等方面发挥作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口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口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2240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28448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 1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 1.13GPPThi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第3代合作伙伴项目是致力于研究GSM技术后续演进技术的全球标准化组织,于1998年建立,目的是产出移动电信技术并进行标准化工作,产出技术标准和技术报告。组织正在进行5G及其后续演进的研究。5. 1.25GFifthGenerationformobiIecommunication第5代移动通信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和大连接特点的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第5代移动通信的标准技术族包括移动通信系统服务能力、总体架构、网络拓扑形式、无线接入、移动终端技术、设备等各个方面。也简称为5G”。1 .1.35G-NRFifthGenerationNewRadio第五代移动通信新空口指第5代移动通信中的基站和终端之间的空中接口,通过电磁波进行数据传输时所使用的新技术。也简称为"NR"。3 .1.4NG-RANNextGenerationRadioAccessNetwork下一代无线接入网络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中与核心网络相连接的无线接入网络,它至少支持一种与3GPP相关的5G新空口或空口演进技术。3.1.55GC5GCoreNetwork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网络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网络子系统,与接入网子系统相连接,是3GPP网络架构中独立于终端连接技术的部分。3. 1.65GS5GSystem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由5G的无线接入网络、5G核心网络和终端组成的一种3GPP类型的移动通信系统。4. 1.7NG无线接入网和5G核心网之间的接口第5代通信系统中的无线接入网与核心网络相连接的接口的统称,包含控制面接口利用户面接口。5. 1.8gNB5G基站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新空口中提供面向用户终端的NR用户面和控制面接口的节点,它通过NG接口与5GC相连接。3,1.9企业专属工业5G网络EnterpriseOwnedIndustrial5GNetwork使用5G技术,按照工业应用的业务特点构建的,由工业企业自有、自建、自主运维的无线专网。木文件中,也简称为"专属5G"。3.2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AMF: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ccessandMobilityManagementFunction)AS:接入层(ACCeSSStratum)AKA:鉴权和密钥协商(AuthenticationandKeyAgreement)AM:确认模式(ACknOWIedgedMode)DN:数据网络(DataNetwork)IP:互联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MAC:媒体接入控制(MediaAccessControl)NR:新空口,指5G无线网(NeWRadio)NAS:非接入层(Non-AccessStratum)NMS:网络管理系统(NetWOrkmanagementsystem)PDC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DataConvergenceProtocol)PDU: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DataUnit)RAN:无线接入网络(RadioAccessNetwork)RLC:无线链路控制(RadioLinkControl)RRC:无线资源控制(RddiOResourceControl)SMF: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ManagementFunction)TDD:时分双工(TimeDivisionDuplexing)TM:流传输模式(TransparentMode)UDM:统一数据管理(UnifiedDataManagement)UM:无确认模式(UnaCknoWIedgedMode)UE:用户终端(UserEquipment)UL:上行(Uplink)UPF:用户面功能(USerPlaneFunction)4网络的组成部分4.1总则企业专属工业5G网络的组成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核心网(CN),接入网(RAN),终端设备(UE)。4.2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工作过程核心网、接入网与终端设备之间的工作过程如下:a)专属5G中的终端设备通过5G空中接口接入基站,再通过基站连接到核心网:b)核心网对这些终端设备进行身份验证和接入权限控制,确认终端设备的合法性之后,为终端设备建立数据传输链路;c)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核心网和接入网根据业务数据的要求进行安全加密以及服务等级分流,保障不同类型的数据以合理、经济、安全的方式进行传输。4.3组成企业网络的连接方式根据企业应用场景和要求的不同,专属5G一般有如下两种组成企业网络的连接方式。典型的企业专属5G应用场景参见附录Ao4. 3.1用于生产控制的物理隔离网络连接在这种连接方式下,企业专属5G网络是企业生产控制网络中的组成部分,见图1,核心网通过交换机仅与生产控制网络相连。该生产控制网络可与企业办公网络和企业外部公网物理隔离,实现"网络专用,横向隔离”安全要求。图1用于生产控制的物理隔离网络连接示意4. 3.2用于辅助办公的非物理隔离网络连接在这种连接方式下,企业专属5G网络是企业办公网中的组成部分,可以为企业员工进行移动办公提供所需网络服务,还可以在核心网之上设立防火墙等网络安全组件来实现企业员工接入外部公网。见图2,核心网设备通过交换机的防火墙与外网相连,一方面保障员工接入外部公网时有足够的安全隔离措施,防止将敏感数据传输到外部公网,另一方面可阻挡外部的恶意入侵。勘*TMfBBJ .*!MI图2用于辅助办公的非物理隔离网络部署示意第一种连接方式中,终端设备通常用于生产控制,以连接各种生产相关的工业设备为主,人的参与为辅;第二种连接方式中,终端设备以人的使用为主,设备接入为辅。4.4各组成部分的功能要求4. 4.1核心网核心网提供终端用户的身份验证、接入权限控制、连接管理控制和数据传输等服务。核心网至少应包含4个功能单元,分别为:a)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ccessandMobiIityManagementFunction).简称为AMF:b)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ManagementFunction),简称为SMF;c)统一数据管理(UnifiedDataManagement),简称UDM;d)用户面功能(UserPlaneFunction),简称UPF。这个4个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物理设备中,也可以分别由多个设备通过有线方式连接在一起。核心网通常放置于企业的信息机房内。4.4.2接入网接入网又称无线接入网络(RAN),在5G技术中接入网络设备称作5G基站(gNB)。它一方面通过5G的空中接口提供面向终端设备的接入控制和数据传输,另一方面通过有线连接(例如光纤等)与核心网相连接,实现终端与核心网络设备的接入控制、连接管理、数据传输等功能。4. 4.3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在专属5G中因为网络的服务对象不同而具有多样性,当该网络服务于生产控制过程时,终端设备可能是工业手持终端,也可能是安装在工业设备上的通信终端CPE(CustomerPremiseEquipment).CPE应提供多种类型的接口,如USB插口、网线插口、蓝牙接口等,用于连接工业设备进行数据采集,或者传递工业控制指令给后端的工业设备。5系统总体技术要求5. 1总、则由核心网、接入网和终端设备组成的专属工业5G网络,应满足工业环境特定的安全要求,企业己有信息系统的兼容性要求,企业生产和办公环境对不同数据传输质量的差异化要求,企业对网络的自主运维要求等,并应工作在合法的频率范围。5.2 系统级安全技术要求专属5G的部署应遵循并落实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按照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标准GB/T22239、GB/T22240的要求,结合专属5G的应用场景,对生产控制类和管理办公类网络确定相应的保护等级,实施不同的安全技术要求;按照对应保护等级的安全技术要求,确保满足GB/T28448的测评要求,使专属5G网络符合企业整体信息网络安全要求。专属5G中的个人信息安全,应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相关规定。5.3 系统级功能要求5. 3.1前向兼容网络建设或者升级改造时,应尽量重用原有的信息化改造成果,尽量做到软件重用,通信设备最大化重用。6. 3.2不同OoS的数据传输数据传输之前,终端用户应向核心网进行身份验证和接入权限验证,在验证通过之后方可进行数据传输:数据传输应支持语音业务,酶业务,图片和文字传输业务,满足这些业务各自所需要的数据速率、误码率和时延等服务质量(QoS)指标。7. 3.3按需加密所传输的数据应按照企业要求进行加密。1 .4系统级性能要求5 .4.1数据传输性能要求企业内部的典型数据传输业务分为3种,第一种为上行视频/采集业务,第二种为生产指挥控制类,第三种为移动办公类业务。专属5G对于3种类型业务的性能要求见表1。表1各类业务的典型性能指标速率范围时延范围可靠性指标上行视频/采集业务>=200Mbps<=100mS99*9%生产指挥控制类业务>=20MbpsC=IOms99.999%移动办公类业务>=100MbpsC=100ms99.9%5.4.2信号覆盖范围5G空口帧结构所支持的覆盖距离,理论上可达数十公里。专属5G的设计和部署中,应通过调整子帧配比、优化天线阵列等技术手段,根据实际使用场景,优化网络覆盖范围,使用更少的基站高效地服务于更多的园区连接。例如,对于露天矿自动驾驶等场景,应保证数公里的覆盖范围、下行不低于20Mbps的小区边缘传输速率、行驶路线全程无小区切换等要求;-对于大型生产车间的传感器数据收集与控制信号传输场景,应保证在高温、有遮挡、有电磁干扰的环境下,实现多连接的可靠传输。5.5 工作频段企业专属工业5G网络可以使用的频率资源包括:a)租用运营商已经获得牌照的频谱;b)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和规范2400MHz,5100MHz和5800MHZ频段无线电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及其附件的要求使用非授权频谱;c)企业所处行业的专用频谱:d)微功率设备频谱。5.6 运维要求专属5G具有企业自建的属性,运维管理应简洁、安全、易用,支持企业自主完成扩容,特性升级,网络拓扑结构变更等运维操作。6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单元技术要求6 .1核心网功能单元7 1.1核心网结构核心网的组成部分包括AMF,SMF,UPF及IDM,见图3:其中AME,SMF,UDM为核心网络控制面的网元,IJPF为核心网络用户面单元。专属5G的核心网网络架构单元的功能描述协议主要参考3GPPTS23.501,图3专属5G的核心网结构6.1.2各功能单元技术要求6. 1.2.1接入和移动控制功能单元(AMF)功能要求AMF作为控制面网络功能单元,主要负责终端在申请网络时初始注册、接入鉴权、以及移动性管理等的功能,保障用户合理获取网络资源,保障移动过程中业务的连续性。AMF应实行如下功能:a) AMF应是无线接入网(RAN)与终端的控制面信令的终止点;b) AMF应承载了终端接入的身份验证和接入权限控制功能;c) AMF应参与终端与业务应用服务器之间数传连接管理的流程。6. 1.2.2会话管理功能单元(SMF)功能要求SMF作为控制面一个功能单元,主要负责与分离的数据面交互,实现数据包PDU会话的创建、更新和删除,并管理与UPF的会话环境。SMF应实行如下功能:a) SMF应承载为终端建立和管理控制数据传输链路的功能;b) SMF应为终端选择合适的UPF(当网络中存在多个UPF时):c) SMF应为链路分配资源(例如链路层的传输带宽,指定优先级等):d) SMF可以在业务传输Qos要求高可靠性时为终端分配冗余链路。7. 1.2.3统一数据管理(UDM)功能要求a) UDM作为统数据管理功能单元,负责用户标识、鉴权数据的管理,并为移动用户在切换访问AMF时,在当前AMF与目标AMF之间,进行注错、注册等服务网元管理。UDM应实行如下功能:b) 1.DM应存储网络中的所有终端的身份信息并且产生3GPPAKA签名证书;c) UDM应提供3GPPAKA签名证书相关数据给AMF进行终端身份验证,终端接入权限控制。6. 1.2.4用户面功能单元(UPF)功能要求UPF作为用户面网络功能单元,主要为用户所传的空口数据提供服务,通过对数据包标识字段的的解析,实现数据包识别、路由、转发,确保数据安全传输,为终端提供QoS区分服务,保障5G网络的服务质量。UPF应实行如下功能:a) UPF应根据SMF的指示信令为终端建立一条或者多条数据传输链路:b) UPF应实现终端和业务应用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c) UPF在进行数据传输的时候可以根据业务的QoS要求对不同业务,不同类别的数据包进行高可靠性传输或者无保证传输。6. 1.3核心网协议流程要求专属5G支持的核心网协议流程包括:终端注册流程,终端连接管理流程,PDU会话管理流程,二层组网流程,终端固定IP流程,终端动态IP分配流程。这些流程可能在一个功能单元中实现,或者在多个功能单元中联合实现。专属5G的核心网协议流程协议主要参考3GPPTS23.501,TS24.501,TS23.502.7. 1.3.1终端注册流程要求专属5G核心网应支持终端注册流程,验证终端身份和为终端下发安全密钥相关参数。8. 1.3.2终端连接管理流程要求专属5G核心网应支持终端与AMF通过Nl接口的NAS的信令过程来建立与AMF的控制面连接的过程。9. 1.3.3PDU会话管理流程要求专属5G核心网应支持终端的用户面流程:包括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的建立,修改,释放。专属5G核心网应支持终端二层组网流程:网络中每个组件的地址都以链路层的地址来标识,寻址、路由。专属5G核心网可以支持终端固定IP地址分配流程。专属5G核心网可以支持终端动态TP地址分配流程。10. 2接入网功能单元11. 2.1接入网结构接入网在企业专属工业5G网络中的位置处于核心网络与终端之间,为终端提供了接入核心网络的手段。图4专属5G的接入网结构接入网的设备总体被称为基站,它应具有与核心网和与终端两个方向的接口。12. 2.1.1接入网与核心网的接口基站与核心网各网元连接的接口,参见图4,总体被称作下一代(NG)接口,包括控制面接口NG-C和用户面接口NG-U:控制面接口在基站与AMF之间、及基站与经过AMF透传的SMF之间时,该接口称为N2接口;用户面接口在基站与UPF之间时,该接口称为N3接口。13. 2.1.2接入网与终端的接口基站与终端通过无线接口(称为UU接口)相连接。UU接口从逻辑功能可以分为控制面接口和数据面接口:控制面接口用于终端和基站,终端与核心网之间的信令传输;数据面接口用于终端和核心网的IPF之间的数据传输。14. 2.2接入网各接口技术要求15. 2.2.1总则接入网应实现基站接入终端进行空口信令/数据传输的功能。接入网应实现基站与核心网之间的控制面和用户面相关的功能。16. 2.2.2空口(UU)UU接口功能应包括:a)小区系统广播消息发送b)TDD时隙格式灵活配置c)小区接入控制d)终端随机接入e)终端一直在线功能f)终端信令的完整性保护g)数据传输的加密和解密h)共享频率使用时支持先探测在使用的方式i)共享频率的干扰协调和避让功能j)无线资源管理k)会话管理D寻呼m)根据业务质量要求进行数据分流传输n)可以提供有确认(AM)、无确认(UM)、流传输(TM)3种空口传输模式6. 2.2.3与核心网之间的控制面(NG-C)基站应支持与核心网AMF的接口N2接口与对应的以下功能:a) NAS信令传递b) NAS信令的安全加密解密c) AS层的安全控制d)空闲态终端的可达性(寻呼控制)e)终端接入的鉴权和认证f)用户签约信息传输g)用户终端能力获取和传输6. 2.2.4与核心网之间的用户面(NG-U)基站应支持与核心网UPF的接口N3接口与对应的以下功能:a)数据包路由和前传b)用户面数据的服务质量(QOS)处理,如数据包的过滤,上行或下行数据速率控制c)终端上行发送数据的流量控制7. 2.2.5与核心网AMF的接口(N2)的协议流程要求支持N2接口的信令协议主要参见3GPPTS38.410,TS38.413,包括:a)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管理流程(PDUSessionManagemenlProcedures)b)终端上下文管理流程(UEContextManagementProcedures)c)终端非接入层信令传输(NAStransportprocedures)d)寻呼终端流程(Pagingprocedure)e)接入移动性管理功能单元管理过程(AMFManagementprocedures)f)过载控制(OVerIOadControlprocedures)6. 3终端设备功能单元终端设备应支持多种终端形态:室外CPE,室内CPE,通信模块,手持终端等。终端设备应支持用于连接工业设备的非UU接口,包括不限于:串口,TF卡加密,WiFi接口,以太网接口等。终端设备应支持的协议流程与核心网和基站的协议流程为对应关系,应符合6.1和6.2的规定。7安装和自主运维要求6.1 安装技术要求基站选址要求应符合附录B.2的规定。基站塔上设备安全要求应符合附录B.3的规定。室内设备安装要求应符合附录B.4的规定。6.2 自主运维技术要求7. 2.1总则企业专属工业5G网络具有企业自建的属性,运维技术和操作界面应简便易用,支持企业自主完成扩容,特性升级,网络拓扑结构变更等.图5专属5G的运维功能专属5G的网络运维(NMS)承载在图5的NMS部分,运维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要求应包含网络监控、网络管理、网络生命周期管理、网络安全管理、网络能力开放等要求。7. 2.2网络监控要求NMS应监控专属5G的运行情况,及时、准确显示网络运行关键指标、在线终端信息、网络流量信息等数据。NMS应实时监控专属5G的运行状态,及时、准确上报网络各网元、关键部件的状态及故障信息等数据。8. 2.3网络管理要求NMS应支持对专属5G的各运行参数进行查看、配置、修改、存储和生效.NMS应支持对专属5G中的各网元进行肩动、停止、重启等操作。7. 2.4网络生命周期管理要求NMS应支持对专属5G中的各网元的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如网元安装、卸载、升级、回退等。8. 2.5网络安全管理要求NMS应保证对专属5G的管理是安全的,应对网络操作的用户的合法性进行管理。NMS应具有专属5G的操作支持审计的能力,应支持对网络的关键操作可以Pl溯出操作者、操作时间和操作结果。9. 2.6网络能力开放要求WS应提供对接企业/行业的应用的接口,将专属5G的能力开放给企业/行业的应用使用。附录A(资料性)工业场景应用举例A.1视频监控企业内部各生产场所,企业所在的园区都需要无死角的视频监控,视频监控的像素至少要能够全天候识别监控区域的人,物,声音等等。A. 2视频指挥在特殊的生产环节或者应急事故处理过程中,需要现场的清晰视频传递到指挥中心,然后由技术专家根据视频、图像决策然后下达命令给现场操作人员或者救护人员。视频的传输和指挥指令的传输都需要准确快速。A. 3精准定位与跟踪为了保证安全生产以及保护企业的合法资产,人和物(设备和物料)的精准定位和跟踪都是重要的应用场景。A.4无人化生产控制生产线的机器和设备的操作都是由技术人员在企业的生产控制室中通过5G专网进行控制。A.5无人巡检企业园区的巡检机器人在设定的范围内进行巡查,巡查的实时图像或声音通过5G专网进行采集并传送到园区管理部门,巡检机器人的巡检计划、巡检路线可以通过5G专网进行设定和变更。A.6智能终端移动办公企业员工通过智能终端在5G专网的覆盖范围内实现移动办公,提高工作效率。A. 7专属SG与公网或者外部网络安全隔离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的数据大部分都是具有保密性的,专属5G与公网以及外部网络连接必须具有安全隔离功能,最好的方法是物理的隔离,比如数据的服务器等需要放在企业内部,而不是放在一个与企业所在地有一定距离的场所。与外部网络断开后完全不影响专属5G的运行。A. 8专属5G独立运行专属5G通常和外部网络连接是为了获取或者发送一些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信息,但是专属5G的正常运行则不能够依赖与外部网络的控制,比如在外部网络或者公网出现问题的时候,专属5G仍然能够正常运行。附录B(规范性)安装要求8.1 总则在专属5G网络的实施中,为节约成本、增强覆盖,5G基站的产品实现可以分为两个部分:BBU(基带处理单元)为基站的室内部分,RU(射频单元)为基站的室外部分;一个BBU可通过光纤与多个RU相连。8.2 基站选址要求B. 2.1天线挂高要求通常情况下,天线挂高宜高于周边建筑物平均高度IOnI以上,确保覆盖效果。B. 2.2避免干扰源大功率频率相近的网桥、微波设备会产生互调干扰,造成网络传输质量差等问题。B. 2.3小区覆盖避免将小区边缘设置在终端密集区,良好的覆盖标准是有且仅有一个主力覆盖小区。B.3基站塔上设备安装要求8. 3.1天线安装要求天线安装水平隔离度不小于0.5米,垂直隔离度不小于0.2米,与塔身距离不小于0.5米,最高一层天线在避雷针45度保护范围内。天线应采用垂直安装的方式,天线抱杆的直径范围45cm-85cm,抱杆承重不小于50KGB. 3.2RU安装要求RU与天线之间的距离不大于50cm,也应采用垂直的安装方式,RU的抱杆直径范围45Cm-85cm,抱杆承重不小于50KG.抱杆应与接地线相接确保设备处于接地状态。RU使用POE(以太网供电)模块通过网线给RU供电时,供电距离最远为120米,建议不超过100米。10. 3.3线缆布放要求使用有外屏蔽层的网线为基站RU单元供电时,应在网线裸露处使用防水胶带均匀缠绕网线。光缆敷设前管孔内穿放子孔,光缆选1孔同色子管始终穿放,空余所有子管管应加塞子保护。按人工敷设方式考虑,为了减少光缆接头损耗,管道光缆应采用整盘敷设。为了减少布放时的牵引力,整盘光缆应由中间分别向两边布放,并在每个人孔安排人员作中间辅助牵引。光缆穿放的孔位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敷设管道光缆之前必须清刷管孔。子孔在人手孔中的余长应露出管孔15Cin左右。手孔内子管与塑料纺织网管接口用pvc胶带缠扎,以避免泥沙渗入。光缆出管孔15Cm以内不应作弯曲处理。每个手孔内及机房光缆和光纤配线架上均采用标志牌以示区别。馈线拐弯应圆滑均匀,硬质馈线最小弯曲半径应不小于馈线外径的20倍。软馈线最小弯曲半径应不小于馈线外径的10倍,不得重复弯曲。馈线布放整齐,由塔而下尽量平直,路由符合工程设计文件要求。馈线无明显的折、拧、扭绞、破损现象,应绑扎整齐、平直,弯曲度一致。所有馈线接头按"1层胶布+3层胶泥+3层胶布"方式进行密封,并在胶带收口部位用扎带扎紧。射频线接头300mm以内,线缆不应有明显的折。扎带绑扎整齐,线扣间距IOcm,松紧适度,收口朝向一致,扎带扎好后应将多余部分齐根平滑剪齐,剪切处不得带有尖刺,绑扎线扣松紧适度,绑扣一致,打结在隐蔽处。光缆在进线室内应选择安全的位置,当处于易受外界损伤的位置时,应采取保措施。B.4室内设备安装要求BBIJ、核心网长期工作温度为-2(C55C。BBU、核心网的安装网络柜左侧、右侧挡板必须安装且选择无孔门,前、后门选择通风率大于50%孔门。网络柜安装在中间列,靠近空调出风口,机柜左右间隔150m,机房设置2台空调,建议有1台空调的出风口角度斜吹网络柜正面。BBI;、核心网设备与机柜接地线相连并确保设备处于接地保护状态。交流电源线、光纤分开敷设,避免绑在同一线束内。BBl使用的电源线、尾纤不能挡住BBU的出、入风口。单机柜中的BBU集中数不超过8个,BBU间的间隔IU以上,BBU从下往上安装,可有效降低BBU温度。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