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开福区碳达峰实施方案.docx
长沙市开福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开福区发展和改革局2023年8月目录一、总体要求1(一)指导思想I(二)基本原则2二、主要目标3三、重点任务3(一)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3(二)构建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5(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7(四)提高低碳集约建设水平9(五)形成绿色低碳交通方式12(六)提升生态固碳增汇能力14(七)创新科技降碳方式16(八)大力发展循环经济18(九)倡导低碳生活方式19(十)深入开展低碳试点示范行动20四、政策保障21(一)完善统计核算体系21(二)优化项目准入制度21(三)完善支持政策22(四)强化市场化机制22(五)大力发展绿色金融23五、组织实施23(一)加强组织领导23(二)强化监督考核机制23(三)加强风险防控24附件1长沙市开福区碳达峰实施方案重点事项清单25附件2长沙市开福区碳达峰重点项目清单31长沙市开福区碳达峰实施方案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统筹有序合理推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发202136号)、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123号)精神、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湘政发202219号)和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沙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长政发20232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系列讲话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结合开福区实际,科学准确处理发展与减排、整体与局部、短期与中长期的关系。坚持先立后破、稳中求进,强化系统观念和战略思维,突出科学降碳、精准降碳、依法降碳、安全降碳,统筹稳增长和调结构,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明确各领域、各行业目标任务和碳达峰时间表、路线图和施工图,稳实推进碳达峰行动,确保2030年前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二)基本原则全区统筹,协同推进。以国家、省、市碳达峰行动设计为指引,统筹推进全区碳达峰工作。强化总体设计、整体部署.分类施策、系统推进,压实各方责任,引导全民参与。结合我区实际,科学谋划碳达峰行动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碳达峰工作。-系统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准确认识碳达峰行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加强政策的系统性、协同性。统筹短期和长期、兼顾局部和整体的同时,深入推进视频文创、智能制造、现代物流、高端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确保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与长沙市同步达峰。双轮驱动、两手发力。共同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以国家政策为引导,深化能源等相关领域改革,形成有效市场激励约束机制,构建绿色低碳创新体系,稳妥有序推动我区碳达峰工作。-因地制宜,试点示范。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金霞经开区等重点发展区域,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试点示范样本。在能源低碳转型、绿色交通、绿色节能等重点领域,打造一批减污降碳标志性工程,加快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为全区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我区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企业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成品油消费比重稳步下降,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明显。到2025年,单位GDP能耗较2020年下降1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至20%以上;森林覆盖率稳定在15.38%左右,森林蓄积量达51万立方米。到2030年,产业结构优化取得明显进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初步建立,制造业等重点用能行业能耗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各领域低碳循环发展模式基本形成,清洁低碳技术推广机制成熟,绿色生活方式广泛形成,二氧化碳排放达峰,为全区碳中和奠定良好基础。到2030年,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至22%以上;森林覆盖率稳定在15.38%左右,森林蓄积量达60万立方米。三、重点任务(一)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1 培育绿色低碳新兴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重点锁定可穿戴设备、汽车电子、物联网、手机终端、移动智能终端等消费类电子产品制造。依托金霞经开区"水、陆、铁、管、临空"五元化网络交通运输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消费电子、智能制造产业。以视频产业为核心,构建视频产业、动漫游戏产业、数字出版产业三大互联互通的产业圈层,加快文创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以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为依托,围绕视频文创核心主业,打造音视频产业研发中心基地。(马栏山(长沙)视频文创管理委员会、长沙金霞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区交通运输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商务局、区文化旅游体育局等按照职能分工负责)2 .推动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紧抓长沙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机遇,围绕建材行业、机械行业、食品行业等产业,推行绿色设计、完善绿色制造体系,以低碳引领绿色制造工程,助力长沙率先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以创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金霞新城、现代化新湖南示范区、长江经济带重要枢纽为契机,积极引导区内制造业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支持重大关键技术与创新产品研发。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培育制造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马栏山(长沙)视频文创园管理委员会、长沙金霞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区发展和改革局、区科学技术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按照职能分工负责)3 .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产业以工程机械、食品加工等传统制造业为主体,推动区域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引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扎实淘汰高污染、高耗能、低成效的过剩产能。推动传统制造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变,重构传统制造业新活力。进一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和政产学研合作机制,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传统制造业创新投入和产出水平明显提高。全力打造集"高端制造+创新研发"为一体的新型消费类电子产业中心,推动金霞经开区建成辐射全国的现代物流中心,在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中展示新作为。(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长沙金霞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开福分局等按照职能分工负责)(二)构建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1 .积极推进清洁能源利用积极规划布局、纵深推进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推广利用,构建清洁低碳型能源利用和消费结构。统筹规划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持续推进以企业、家庭为单位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鼓励光伏企业以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利用区内公共机关、学校、医疗卫生中心和部分工商业厂房屋顶,开发清洁能源、实现产业转型、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因地制宜推动城乡可再生能源利用,鼓励开展农光互补等"光伏+"综合利用。到2025年,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区发展和改革局牵头,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福区分局、市生态环境局开福分局等按照职能分工负责)2 .合理调控成品油消费进一步完善城乡加油站零售网点布局,加快构建与城镇发展格局和人口布局相适应,与综合运输通道和综合运输体系相衔接的成品油供应体系。逐步调整汽油消费规模,有序推进天然气、电等其他清洁能源替代油品,合理控制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持续推动成品油质量升级,以交通领域为重点推动燃油清洁替代和能效提升,因地制宜推进生物柴油替代传统燃油,提升终端燃油产品能效。落实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改革,保持石油消费处于合理区间。"十四五"期间,全区成品油消费量控制完成市级下达目标。2030年前,成品油消费基本达峰。(区发展和改革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商务局、区交警大队等按照职能分工负责)3 .大力拓展天然气消费积极发展工业用气,在园区、公共建筑、住宅等用热需求相对集中且增长较快的地区,积极推广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优先保障民生用气,大力推动生产、生活用能中天然气与多种能源融合发展,合理引导生产生活用能电气化。灵活采用管道气、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等多种形式,扩展延伸供气管道,将管道气覆盖到产业集聚区、重点街道、社区(村)等用气集中区域,加速天然气向农村地区覆盖供应,提高天然气在全区的通达能力。积极推进大安燃气站建设、长沙港金钩寺LNG加注站投入运营。到2025年,主城区居民气化率达99%。(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牵头,区发展和改革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按照职能分工负责)4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强区域电网互联互通,充分发挥已建输电通道作用,加快重点电网建设,配合增强开福区电网外受力能力。积极参与现代化新长沙智慧电网建设,推进输变配电设备和网络标准化建设,完善开福区网架结构,提高区域电网智能化水平、运行管理水平。推进开福区顺达22OkV变电站IlOkV送出工程、沙坪50OkV变电站改扩建工程、开福区鹅秀IlOkV变电站2号主变扩建工程等项目建设,打造坚强智能电网,增强各级电网相互支撑能力。引导全区工业企业、公共充电桩、商业用户、居民充电桩等资源融入,优化灵活性负荷控制,扩大需求侧响应规模。(区发展和改革局牵头,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等按照职能分工负责)(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1 .强化能耗双控管理严格落实能耗双控制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推动能耗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科学分解、落实长沙市下达的区级能耗双控指标。持续推动区域节能管理体系建设,强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统筹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综合评价。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和目标责任,推动高耗能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中心。加快构建产业结构低碳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能源利用高效化体系。到2025年,单位GDP能耗较2020年下降15%0到2030年全区单位GDP能耗进一步下降。(区发展和改革局牵头,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交通运输局等按照职能分工负责)2 .强化新型基础设施节能优化新型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科学谋划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切实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优化新型基础设施用能结构,推广分布式储能、"光伏+储能"等多样化能源供应模式。提升通讯、运算、存储、传输等设备能效水平,加快淘汰落后设备和技术。积极推广使用高效制冷、先进通风、余热利用、智能化用能控制等绿色技术,推动现有设施绿色低碳升级改造。有序推动存量数据中心实施节能改造升级,逐步提高数据中心能效标准,引导数据中心走高效、低碳、集约、循环的绿色发展道路。到2025年,新建大型数据中心PUE值低于1.3,到2030年PUE值进一步优化。(区发展和改革局牵头,区科学技术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数据资源中心等按照职能分工负责)3 .坚决遏制高能耗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强化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常态化监管,实行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深入挖掘存量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节能潜力,加大节能改造和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全面排查在建项目,推动在建项目能效水平应提尽提。科学评估拟建项目,严格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准入管理。对于新建、扩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应严格落实国家产能置换政策,推进绿色技术在能耗量较大新兴产业中的应用,提高能效水平。(区发展和改革局牵头,马栏山(长沙)视频文创管理委员会、长沙金霞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开福分局等按照职能分工负责)(四)提高低碳集约建设水平1.积极发展绿色建筑持续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大力推进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将装配式建筑作为促进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抓手,搭建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技术服务平台,推动装配式建筑在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项目、旧城改造项目、棚户区改造项目和城市综合管廊项目中的应用。建筑面积3000?以上的政府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公共建筑以及其他建筑面积20000m2以上的公共建筑,应采用装配式建筑或其他绿色建造方式,并按照一星级以上标准建设。新建建筑装配率按不低于50%的要求进行建设,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到2030年,建筑节能达到75%以上,建筑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先进水平。(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区科学技术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福区分局等按照职能分工负责)2.引导绿色低碳建造方式发展装配式建筑,新建建筑全面推行装配式技术应用。鼓励在工业建筑、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采用钢结构,积极探索钢结构技术体系在住宅和农房等项目中的应用。推进绿色建造方式。推广绿色设计,采用BIM等数字化技术进行全过程协同设计。推行绿色施工,综合应用绿色施工技术,积极推广节能型施工设备,使大型建设项目全面达到国家规定的绿色施工低碳排放评价优良标准。积极推广装配化装修技术,实现部品部件可拆改、可循环使用。推广绿色建材应用。推动在医院、学校、保障性住房等政府投资或使用财政资金的建设项目中率先按高比例标准采用获得认证的绿色建材产品。(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福区分局等按照职能分工负责)3推进建筑用能结构优化提高建筑终端电气化水平,加快建设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为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引市群整体对外开放水平,加快推进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枢纽港口建设,将长沙港霞凝港区打造成为专业化运输核心港区和全国内河主枢纽港口,构建通江达海的现代化内河水运系统。大力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互联网+高效物流发展,加大支持区域智慧交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壮大交通运输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多式联运和综合货运枢纽集疏运体系发展,充分利用物联网先进信息技术,不断提高多式联运货物转运的自动化作业水平。构建区域联通、板块联动的城区路网体系,完善农村路网结构。依托区位和交通优势,搭建现代化物流和公共信息平台,逐步构建与国内外接轨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推动绿色货运模式、绿色货运技术和高效节能设备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提高物流行业能效,降低碳排放水平。(区交通运输局牵头,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等按照职能分工负责)3推广清洁交通运输工具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逐步降低传统燃油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比例。持续推进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及新能源替代。严格执行交通运输行业营运车船能耗和排放限制标准,提高燃油车船能效标准,健全交通运输装备能效标识制度,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排放老旧车船。到2025年,新增纯电动公交车比例100%,实现纯电动公交车比例达到75%以上,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比例达到100%。网约车、公共机构用车力争实现全面电动化。(区交通运马栏山(长沙)视频文创园管理委员会、长沙金霞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市生态环境局开福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开展绿色公共机构示范建设重点推进工业园区、党政机关、医院以及学校等公共机构的光伏建设项目,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推动公共机构建筑有序实施节能改造,加快公共机构既有建筑围护结构、中央空调、照明、电梯等用能系统和设施设备节能改造,鼓励采用能源费用托管等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逐步推行能耗定额管理,推进空调负荷感知能力建设,全面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到2025年,全区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较2020年下降5%,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量较2020年下降7%。(区发展和改革局牵头,区机关事务中心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四、政策保障(一)完善统计核算体系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和特点,细化落实能耗监测体系,积极参与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统一管理全区碳排放相关数据。建立健全多部门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提升原始能源数据的精准度。配合长沙市建设市级化石能源碳排放核算体系。(二)优化项目准入制度新建项目必须符合省、市、区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目标任务摩头单位责任单位3.大力拓展天然气消费。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4.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1.强化能耗双控管理。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交通运输局2.强化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区发展和改革局区科学技术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数据资源中心3.坚决遏制高能耗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区发展和改革局马栏山(长沙)视频文创管理委员会、长沙金霞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开福分局(四)提高低碳集约建设水平1.积极发展绿色建筑。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科学技术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福区分局2.引导绿色低碳建造方式。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福区分局3.推进建筑用能结构优化。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马栏山(长沙)视频文创管理委员会、长沙金霞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区发展和改革局、区科学技术局4.推进农村建设和用能低碳转型。区发展和改革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农业农村局、各街道、社区(村)目标任务摩头单位责任单位(五)形成绿色低碳交通方式1.加快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区交通运输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构建低碳高效交通运输体系。区交通运输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3.推广清洁交通运输工具。区交通运输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区科学技术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4.推动智慧交通全面发展。区交通运输局长沙金霞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区数据资源中心(六)提升生态固碳增汇能力1.巩固提升林业生态系统碳汇。区农业农村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福区分局、市生态环境局开福分局2.推动农田湿地碳汇能力提升。区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福区分局、市生态环境局开福分局3.加强碳汇基础支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福区分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开福分局(七)创新科技降碳方式1.加强绿色低碳人才培养。区科学技术局马栏山(长沙)视频文创园管理委员会、长沙金霞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区发展和改革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大力推进先进低碳技术研区科学技术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目标任务摩头单位责任单位3.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区科学技术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4.推进智慧城市管理。区数据资源中心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卫生健康局、市生态环境局开福分局(八)大力发展循环经济1.推动产业园区循环发展。区发展和改革局马栏山(长沙)视频文创园管理委员会、长沙金霞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市生态环境局开福分局2.加快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商务局、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区机关事务中心、市生态环境局开福分局(九)倡导低碳生活方式1.打造辐射全国的近零碳文化基地。/马栏山(长沙)视频文创园管理委员会、区委宣传部、区发展和改革局、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市生态环境局开福分局2.加强全民低碳宣传教育。/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发展和改革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交通运输局、区机关事务中心、市生态环境局开福分局3.普及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区委宣传部、区发展和改革局、区交通运输局、市生态环境局开福分局目标任务摩头单位责任单位(十)深入开展低碳试点示范行动1.开展低碳产业试点示范建设。区发展和改革局马栏山(长沙)视频文创园管理委员会、长沙金霞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市生态环境局开福分局2.开展绿色公共机构示范建设.区发展和改革局区机关事务中心注:1、森林覆盖率指标,是指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率。为确保该指标的科学性,将会根据省局公布的最新林草湿数据与国土三调数据的年度融合成果科学规划确定该指标目标值。附件2长沙市开福区碳达峰重点项目清单序号类别项目单位项目名称建设内容起止年限项目总投资(万元)1环境保护工程区农业农村局捞刀河流域开福区段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对楚家湖进行清淤,开展楚家湖、金竹河人工湿地建设以及生态缓冲带修复等2023-202472142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湖南壹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占地约150亩,主要建设沥青垃圾、建设拆除垃圾、工程垃圾、装修垃圾四类垃圾处理生产线。2023-2024300003重点行业绿色提升工程湖南华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ALC装配式建筑型材智能工厂项目用地面积84亩,主要建设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砌块和商品混凝土三条生产线,建设内容为厂房、综合楼、仓库、搅拌楼、计量楼、物料仓库、倒班楼及配套设施。2021-2023300004湖南中巨科技有限公司中巨机械智能制造生产基地项目用地面积45亩,主要建设厂房和综合楼,将打造全国重要的智能终端产业基地。主要从事玻璃纤维生产研发、生产和销售。2022-2024150005湖南飞速轨道科技有限公司飞速轨道交通智能装备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用地面积25亩,主要建设标准厂房、倒班楼以及门卫室和地下室。主要从事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2021-2023150006湖南德荣医疗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德荣医疗智慧物流产业基地项目用地面积63亩,主要建设总部基地,专家研发楼,配套用房、高架立体库、多层立体库,产业孵化基地及地下室,打造成为数字化、智能化的医疗器械专业物流产业园2020-2023700007湖南湘之杰物流有限公司湘之杰绿色环保建材产业园及配套码头项目用地面积156亩,主要建设单层仓库和办公楼,配套码头主要建设200OT级通用泊位2个。整体项目以砂石仓储物流为主,砂石破碎初加工生产线为辅。2022-2023400008长沙为明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为明节能节水装备创新智造产业园项目用地面积51亩,主要建设办公楼、生产厂房、实验室、风洞测试平台、员工宿舍及相关配套设施。主要从事节能节水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23-2024250009湖南迪佩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5G通信及PCB/FCCL科技产业园与MEMS传感器研发制造项目项目用地面积186亩,主要建设生产厂房、研发办公大楼、员工食堂、配套住宿、仓库等,进行5G通信及PCB/FCCL研究制造与MEMS传感器研发。2023-202430000010新能源建设工程长沙开福城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加油气站(特许经营权项目)对接中石化湖南公司,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合作,对加油加气站进行选址建设202120232000011长沙北城发展有限公司集聚区IlOKV专用变电站工程采购安装4台63MKVA变压器2023-2024500012长沙市恒晟城市更新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丽臣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推动太阳能光热利用系统、太阳能光电利用系统规模化应用。对老旧小区开展城市更新,增强建筑保温,持续降低建筑能耗。2023-2025350013区人居环境局建湘新村城市更新单元(旧城改建)项目2023-202518000014区人居环境局2023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2023-20241120115区人居环境局、各相关部门、各相关街道2023年绿色完整居住社区创建根据长沙市"绿色完整”居住社区创建实施方案(送审稿),2026年之前50%以上社区成功创建绿色完整社区2023-202616市水业集团(长沙供水有限公司)新河水厂提标改造工程深度处理工艺改造(30万吨/天),排泥水处理,次氯酸钠消毒系统改造2023-20243269817基础设施提质工程市公建中心湘江大道沿线排水等管线改造工程一期(凤嘴泵站改造及配套压力管道建设工程、桂花祠泵站改造及调蓄设施建设工程)凤嘴泵站污水提升规模旱季扩建至25万吨/天,雨季提升规模达到39万吨/天,新建出水压力管;桂花柯泵站及调蓄设施排渍规模扩建至7.5立方米/秒,同步改造配电、格栅等。2022-20233500018长沙北城发展有限公司长沙(金霞)消费电子产业集聚区纳污干管工程新建重力、压力管道合计约8公里,改造污水处理厂为提升泵站2023-2025450019长沙金霞经济开发区沙坪大明片区排污工程汤冲路(湘通路-自安路)D400污水管道、自安路(大明路-汤冲路)D400污水管道、大明路(自安路-湘通路)D150污水压力管道,新建污水泵站200吨/天2023-202450020长沙中科成污水净化有限公司金霞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工程改造规模为30*104113/d。建设内容包括提标改造工程、厂区基坑支护工程、总图工程、尾水工程及智慧水务工程等2021-202491209